对微生物污泥减量应用的探究

合集下载

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活性污泥源头减量浅析

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活性污泥源头减量浅析

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活性污泥源头减量浅析活性污泥是废水处理厂中常用的处理工艺之一,它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减少污水中有机物的浓度。

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也存在一定的源头减量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减量机制,探讨活性污泥源头减量的可能途径。

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这意味着当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浓度低于微生物的最低代谢要求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将受到限制。

通过提高废水处理前的预处理工艺,如沉淀、筛分、调节pH等,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降低活性污泥的源头浓度。

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物和热量。

这些废物和热量的产生会导致活性污泥中的能量损耗和温度升高。

通过合理设计废水处理工艺,如增加氧气供应、控制进水温度等,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热量,减少活性污泥的源头浓度。

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存在着一定的污泥回流。

污泥回流是将处理好的活性污泥重新投入到进水污泥中进行再次代谢的过程。

通过合理控制污泥回流比例和回流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原始进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从而减少活性污泥的源头浓度。

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还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生物助剂和酶类物质。

这些生物助剂和酶类物质可以提高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速率,从而进一步减少活性污泥的源头浓度。

通过合理设计废水处理前的预处理工艺、增加氧气供应、控制进水温度等措施,合理控制污泥回流比例和回流方式以及使用生物助剂和酶类物质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活性污泥的源头浓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减少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废物排放,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用复合微生物对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减量的效果研究

用复合微生物对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减量的效果研究

用复合微生物对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减量的效果研究摘要:污水处理厂中大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废水,此法通常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而污泥的处理处置费用较高,并且处置不当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若从源头控制减少污泥的产生则是更为理想的污泥减量方法。

关键词:复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污泥减量效果引言当前关于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一直停留在已产生污泥的处理上或者通过溶胞技术进行的化学物质的投加,或者在生化过程中通过投加能量解偶联和物质解偶联化学药剂的研究上,对于生化处理系统的研究也停留在通过工艺的调整完成污泥减量化的研究上,并没有进行微生物共生的研究也没有将生物共生技术和工艺研究结合进行的污泥减量化研究。

1.复合微生物污泥减量的技术原理1.1脱碳机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活性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中心是起絮凝作用的菌胶团,菌胶团中各种微生物之间是食物链的关系。

污水中的有机物先吸附到含有大量微生物的菌胶团表面,与菌胶团中的微生物进行细胞表面的接触,小分子有机物直接穿过细胞膜进行微生物体内,糖类、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通过细胞膜上的透膜酶而进入微生物体内。

进入微生物内部,在各种细胞内酶,如氧化酶、脱氢酶等的催化作用下,被微生物分解代谢。

脱碳主要在细胞中的好氧区域发生。

一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逐步氧化分解,最终成为 CO 2 和 H 2 O 等稳定的无机物质,并从此过程中获得生存所需要的能量。

还有一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合成代谢形成了新细胞的组分。

微生物通过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从而去除了污水中的有机物,即达到了脱碳的目的。

1.2脱氮机理在污水中,氮主要以有机氮(如: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和氨态氮的形式存在。

含氮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连续发生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最终转化为稳定无害的N 2,排入大气,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氨化反应、硝化反应主要在好氧区域发生,而反硝化反应则主要发生在缺氧区域和厌氧区域。

首先,有机氮化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

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活性污泥源头减量浅析

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活性污泥源头减量浅析

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活性污泥源头减量浅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环境问题。

在传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处理系统中,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不可避免地,活性污泥系统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泥和废水,给环境带来了二次污染问题。

研究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活性污泥源头减量已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

一、活性污泥系统的工作原理活性污泥系统是一种生物处理工艺,通过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转化成为无害的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活性污泥系统一般包括曝气池、沉淀池和曝气池等构件。

在曝气池中,搅拌和通气使得活性污泥与废水充分接触,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而沉淀池中,利用污泥的比重差异,使污泥与水分离,最终得到净化水和浓缩后的废泥。

整个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活性污泥系统的核心。

二、活性污泥系统中污泥产生与源头减量尽管活性污泥系统在污水处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废泥。

据统计,每处理一吨废水就会产生相当于0.3-0.5吨的活性污泥。

这些废泥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需要进行处理或处置,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如何减少活性污泥的产生,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源头减量是解决废泥问题的有效途径。

源头减量,即减少废水中有机物和污染物的含量,从而降低废泥的产生量。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源头减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1. 加强前期预处理工艺。

通过在进水口设置格栅、砂池等物理处理设备,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沉积物,能够减少活性污泥系统的负荷,降低废泥产生量。

2. 合理化化学药剂的使用。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常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化学药剂来促进沉淀和脱水等过程。

合理使用这些药剂,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还可以减少废泥产生量。

3. 调整运行参数。

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合理调整,例如曝气量、污泥龄、曝气时间等,能够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资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废泥产生量。

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活性污泥源头减量浅析

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活性污泥源头减量浅析

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活性污泥源头减量浅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目前,污水处理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活性污泥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污水和空气混合
后进入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呈氧化分解,并将它们
转化成无害的物质。

因此,活性污泥法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和经济性,但源头减少仍是治
理污染的重要策略之一。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形成的固体废物(即活性污泥)是源头减量的重要资源。

活性污
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营养物质、有机物质等。

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将活性污泥焚烧,但
这种方法不仅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目前,研究人员通过微生物代谢的
作用,将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转化成生物能源的同时还可协助水质净化,进一步实现了
源头减量的目标。

通过微生物代谢,将活性污泥转化成生物能源的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
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将活性污泥中的生物有机物质转化成甲烷和其他可燃气体,形成生
物能源。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将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产生的多酚类物质转化成生物能源的
二氧化碳。

这些方法为活性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微生物代谢转化活性污泥的方法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这种方
法可以实现源头减量,避免了将活性污泥焚烧带来的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其次,利
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甲烷和其他可燃气体可以用于发电和供暖,进一步降低处理污水的成本。

最后,微生物代谢转化活性污泥可以协助污水处理和水质净化,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

《2024年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的影响研究》范文

《2024年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的影响研究》范文

《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污水处理厂作为现代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污泥。

这些污泥如不妥善处理,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菌剂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的影响,以期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微生物菌剂及其作用机制微生物菌剂是指利用微生物技术,通过筛选、培养和复壮等手段获得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群。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菌剂可以通过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等作用,有效降低污泥的产量。

(一)微生物菌剂的种类根据功能和应用领域,微生物菌剂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降解型、吸附型、生物修复型等。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菌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二)微生物菌剂的作用机制微生物菌剂通过其新陈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达到降低污泥产量的目的。

此外,部分微生物菌剂还具有吸附重金属、去除有毒有害物质的功能,从而改善污泥的理化性质。

三、实验设计与方法为了研究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的影响,本文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对加入微生物菌剂的污水处理过程与未加入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一)实验设计选择某污水处理厂作为实验对象,将该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入微生物菌剂,对照组则按照常规工艺处理。

实验周期为一年,期间记录两组的污泥产量、水质变化等数据。

(二)实验方法1. 采样与检测:定期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取样,检测污泥的产量、含水率、有机物含量等指标。

2.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水质变化、污泥产量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3. 对比分析: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结果经过一年的实验,得出以下结果:实验组污泥产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污泥的含水率和有机物含量也较低;实验组处理后的水质明显优于对照组。

《2024年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的影响研究》范文

《2024年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的影响研究》范文

《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污水处理厂作为现代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工业的迅猛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泥处理难题。

传统上,污泥的处理方法往往是以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为目标,其中污泥的减量更是至关重要。

近年来,微生物菌剂因其高效的分解能力及环保的属性在污泥处理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将针对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区域与对象本研究所选地区为某大型污水处理厂,选取其处理的污水污泥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周期为六个月。

(二)微生物菌剂的来源及处理方法选取经认证的高效复合型微生物菌剂作为实验用菌。

其制备过程中结合了多种能够有效分解有机物质的菌种。

通过高效、无菌的方式引入至污水处理厂的各处理阶段。

(三)实验设计与方法采用对比实验法,将使用微生物菌剂的污泥处理系统作为实验组,未使用微生物菌剂的污泥处理系统作为对照组。

实验过程中对污泥的产量、含水率、有机物含量等关键指标进行监测与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一)污泥产量变化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污泥产量数据,发现实验组在引入微生物菌剂后,污泥产量明显减少。

尤其是在前两个月内,实验组污泥产量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这一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在短时间内对污泥的分解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污泥含水率与有机物含量变化实验组的污泥含水率与有机物含量均出现明显的降低趋势。

尤其是在使用微生物菌剂的前四个月内,这种降低趋势更为明显。

与对照组相比,这种降低趋势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这表明微生物菌剂在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和有机物含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三)微生物菌剂的作用机制微生物菌剂主要通过其内部的多种菌种共同作用,分解污泥中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减量的效果。

同时,这些微生物还能改善污泥的结构,降低其含水率。

此外,部分微生物能够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进一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吸收。

四、讨论(一)微生物菌剂的优势与局限性微生物菌剂在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高效、环保、无害等。

微生物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微生物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微生物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传统的污泥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厌氧消化和厌氧消化,但这些方法存在着处理成本高、能源浪费、污泥产生量大等问题。

如何高效地减少污泥产生量成为了污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微生物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微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活动来处理废弃物的一种技术。

在污泥减量中,微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菌剂添加、微生物处理系统和微生物共生种植等方法。

微生物菌剂添加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其主要通过在处理过程中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剂来促进污泥降解。

这些微生物菌剂可以分解有机物、提高污泥的稳定性,并且具有较高的抗性和适应性。

研究表明,菌剂添加可以使污泥处理效果明显提高,污泥产生量减少。

微生物处理系统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活动来降解和转化有机物的系统。

其将废弃物与特定的微生物共同在一起,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目前,常见的微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好氧生物反应器、浸渍生物反应器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等。

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并且减少污泥产生量。

微生物共生种植是一种将微生物和废弃物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将适当的微生物引入植物根系中,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提高废弃物的降解效果。

研究表明,微生物共生种植可以显著提高植物对废弃物的吸收能力,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微生物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微生物菌剂的种类和来源较为有限,需要进一步开发和筛选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

微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和操作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优化操作条件和提高处理效果。

微生物共生种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其降解废弃物的效果。

微生物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其可以提高污泥处理效果、减少污泥产生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微生物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活性污泥源头减量浅析

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活性污泥源头减量浅析

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活性污泥源头减量浅析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成为了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工作。

活性污泥工艺是当前最常用的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之一,其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受到了广泛应用。

活性污泥的产生和过多的使用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源头减量成为了当前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微生物代谢的角度对活性污泥源头减量进行浅析,探讨如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来减少活性污泥的产生,达到更加环保和经济的污水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是一种由大量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组成的混合菌体,它们可以通过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无机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在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过多的活性污泥的产生、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的单一、微生物对抗逆境能力的弱化等。

这些问题都给活性污泥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来减少活性污泥的产生,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可以通过优化活性污泥的产生过程来实现源头减量。

优化产生过程主要包括合理的畸重水池设计和污泥回流比例的控制。

畸重水池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在水池中设置一定的缓沉区域,让活性污泥有更多的时间与废水接触,提高了有机物和废水的接触率,从而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率。

在污泥回流比例的控制上,通过调整回流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泥的生成,提高活性污泥的利用率。

优化活性污泥的产生过程是实现源头减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改善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来实现源头减量。

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是影响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改善微生物的代谢能力,进而提高活性污泥的活性,才能实现源头减量。

目前,可以通过添加一定的微生物助长剂或生物量的方法来改善微生物的代谢能力。

微生物助长剂可以增强微生物对底物的降解能力,从而提高了活性污泥的污水处理效果;生物量的添加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提高了微生物的代谢能力,进而提高了活性污泥的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微生物污泥减量应用的探究
摘要: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就是要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使污泥得到再利用或以某种不损害环境的形式重新返回到自然环境中。

本文介绍了微型动物削减剩余污泥量的原理与作用,论述了活性污泥中微型动物的种类及应用,仅供与同仁交流。

关键词:微型动物;削减;剩余污泥量
【中图分类号】q938.1
1.引言
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在污水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都将产生各种污泥。

污泥中的固体有的是截留下来的悬浮物质,有的是由生物处理系统排出的生物污泥,有的则是因投加药剂而形成的化学污泥。

污水处理单元产生的污泥量约为处理水体积的0.5 %-1 %左右。

这些污泥一般富含有机物、病菌等,若不加处理随意堆放,将对周围环境产生新的污染。

2.问题的提出
理论和实践发现,活性污泥中出现的微型动物种类和数量,往往和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转情况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进水水质的变化、充氧量的变化等都可以引起活性污泥组成的变化,微型动物体积比细菌要大很多,比较容易观察和发现其微型动物的变化,因而可以作为污水处理的指示生物。

3.原理与作用分析
微型动物削减剩余污泥量的机理,是生态学的理论,食物链越长,
能量在传递过程中被消耗的比例就越大,最终在系统中存在的生物量就越少。

细菌、原生动物、寡毛类、线虫等各种生物,它们之间组成一条食物链。

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1)促进絮凝和沉淀:污水处理系统主要依靠细菌起净化和絮凝作用,原生动物分泌的粘液能促使细菌发生絮凝作用,大部分原生动物如固着型纤毛虫本身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加上和细菌形成絮体,更提高了在二沉池的泥水分离效果。

(2)减少剩余污泥:从细菌到原生动物的转换率约为0.5%,因此,只要原生动物捕食细菌就会使生物量减少,减少的部分等于被氧化量。

(3)改善水质:原生动物除了吞噬游离细菌外,沉降过程中还会粘附和裹带细菌,从而提高细菌的去除率。

原生动物本身也可以摄取可溶性有机物,还可以和细菌一起吞噬水中的病毒。

利用微型动物对污泥进行减量,可从三个方面着手探究:(1)利用微型动物在食物链中的捕食作用;(2)直接利用微型动物对污泥的摄食和消化,在减少污泥的容量的同时增加污泥的可溶性;(3)利用微型动物来增强细菌的活性或增加有活性的细菌的数量,从而增强细菌的自身氧化和代谢能力。

4.活性污泥中微型动物的种类分析
活性污泥中能见到的原生动物有220多种,其中以纤毛虫居多,可占70%~90%。

在污泥培养初期或污泥发生变化时可以看到大量的鞭毛虫、变形虫。

而在系统正常运行期间,活性污泥中微型动物以
固着型纤毛虫为主,同时可见游动型纤毛虫类(草履虫、肾形虫、豆形虫、漫游虫等)、匍匐型纤毛虫类(栝纤虫、尖毛虫、棘尾虫等)、吸管虫类(足吸管虫、壳吸管虫、锤吸管虫等)等纤毛虫类。

固着型纤毛虫类主要是钟虫类原生动物,这是在活性污泥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微型动物,常见的有沟钟虫、大口钟虫、小口钟虫、累枝虫、盖纤虫、独缩虫等。

固着型纤毛虫类的沉渣取食方式可吞噬废水中的细小有机物颗粒、污泥碎屑和游离细菌,起到清道夫的作用,使出水更清澈。

在正常情况下,固着型纤毛虫类体内有维持水分平衡的伸缩泡定期收缩和舒张,但当废水中溶解氧降低到lmg/l时,伸缩泡就处于舒张状态,不活动,因此可以通过观察伸缩泡的状况来间接推测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活性污泥中除了上述仅有一个细胞构成的原生动物以外,尚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后生动物,较常见的有轮虫(猪吻轮虫、玫瑰旋轮虫等)、线虫和瓢体虫等。

轮虫也采用沉渣取食方式。

因此,通常在废水处理系统运转正常、有机负荷较低、出水水质良好时,轮虫才会出现;但当废水处理系统因泥龄长、负荷较低导致污泥因缺乏营养而老化解絮后,轮虫会因为污泥碎屑增多而大量增殖。

这时,轮虫数量过多又成为污泥老化解絮的标志。

线虫在膜生长较厚的生物膜处理系统中会大量出现。

5. 微生物削减剩余污泥量的应用分析
5.1轮虫
lee认为,相对原生动物而言,轮虫在削减剩余污泥量的过程中可能起着更大的作用,因为他发现当轮虫的数量占优势时,剩余污泥的产量最小。

ghyoot 发现,由于丝状菌和鞭毛虫的过量生长,两段式系统有时会发生污泥膨胀,导致出水水质下降。

应用两段式生物反应器或者直接向曝气池中投加微型动物以削减剩余污泥量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试验中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但是,由于这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将这些观念和方法应用于具体的工程实践,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投加微型动物的量和投加方式,由于微型动物的活动引起的出水中n、 p浓度的升高,以及为了维持微型动物的生长所需的较高溶解氧等。

人们发现伴随着一种仙女虫( naiselinguis )大量发生,污泥的产量显著减少,用于曝气所需的能量也大大降低。

ratsak 发现,蚓类种群的大小与剩余污泥产量间有明显的关系。

但由于这些蚓类在曝气池中的数量变动剧烈,且没有规律,无法人为控制,所以还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

rensink等向加有塑料载体的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入颤蚓( tubif icidae ),发现剩余污泥产量从 0.4gmlss/gcod降至0.15gmlss/gcod,污泥体积指数(svi)从90 降至45 ,污泥的脱水能力提高了约 27%。

5.2红斑螵体虫
红斑螵体虫在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中较为常见。

根据已有文献报道,影响红斑螵体虫在曝气池中出现的操作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污泥龄(srt),较短的srt不能有效地保持红斑螵虫的存在;二
是进水负荷,通常在负荷较低情况下容易出现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当每天排泥占反应器体积的36%左右时,可将每天新增的红斑螵体虫排出;而当反应器的排泥量>36%时,可能造成由于过量排泥使得虫体流失;当排泥量 3d方可使红斑螵体虫保持在反应器中,而这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是容易做到的。

在进水负荷0.7 mgcod/(mgvss·d)后,可能会对红斑体虫的出现造成影响。

无论是两段式生物反应器还是直接向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入后生动物,均可降低剩余污泥产量,但是矿化作用使得氮和磷释放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5.3蚯蚓生态床
蚯蚓生态床处理剩余污泥,该过滤系统是一个具有多结构、多层次、各取所需、相互协同的生态网链,该生态网链中蚯蚓等微型动物和微生物对剩余污泥具有较强的广谱利用和分级利用功能,从而实现了剩余污泥较彻底的分解和转化利用由蚯蚓和微生物共同组
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脱水
和稳定处理,结果表明蚯蚓生态系统集浓缩、调理、脱水、稳定、处置和综合利用等多种功能于一身:①蚯蚓和微生物将污泥作为生长营养源,对其进行分解和吸收;②蚓粪是高效农肥和土壤改良剂;③在生态床中增殖的蚯蚓具有重要的饲料和药用价值。

剩余污泥经蚯蚓污泥稳定床处理后,可全部被生态系统吸收利用和转化,具有流程简单、管理方便、无二次污染、造价和运行费用低廉、副产物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等特点。

生态滤床构造十分简单,因此其
工程造价将比常规的污泥处理和处置设施大幅度减少,其运行费用亦十分低廉。

据估算,生态滤床处理剩余污泥的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可比常规方法大幅度节省,具有工程应用潜力。

6.结束语
总之,根据生物处理工艺中微生物代谢特性,剩余污泥的产量与微生物利用有机物合成自身的作用、内源呼吸作用以及微型动物对细菌捕食作用有关。

是否还有其他微型动物可以应用,如轮虫、线虫或者别的寡毛蚓类,投放的微型动物与所处理的污水类型有没有关系,以及有没有更简单高效的微型动物哺育系统,这些都是将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由于这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将这些观念和方法应用于具体的工程实践,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今后,对国内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本人还将不断探索和加强理论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