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与代数历年真题

合集下载

代数几何综合(含答案)

代数几何综合(含答案)

23.(本小题7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0),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BC ∥x 轴,且BC=5,AB 交y 轴于点D ,OD=23. (1)求出点C 的坐标; (2)过A 、C 、B 三点的抛物线与x 轴交于点E ,连接BE .若动点M 从点A 出发沿x 轴向x 轴正方向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E 出发,在直线EB 上作匀速运动,两个动点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请问当运动时间t 为多少秒时,△MON 为直角三角形? 23.解:(1)∵ BC ∥x 轴, ∴ △BCD ∽△AOD .∴ CD BC OD AO=. ∴ 535322CD =⨯=.∴ 53422CO =+=. ∴ C 点的坐标为 (0,4) . ……………………… 1分 (2)如图1,作BF ⊥x 轴于点F ,则BF= 4.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EF=3.∴BE=5,OE=8,AE=11. ………………………… 2分 根据点N 运动方向,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 ① 点N 在射线EB 上.若∠NMO=90°,如图1,则cos ∠BEF=ME FENE BE=, ∴1135t t -=,解得558t =.……………… 3分 若∠NOM=90°,如图2,则点N 与点G 重合.∵ cos ∠BEF=OE FEGE BE=, ∴ 835t =,解得403t =. …………………… 4分∠ONM=90°的情况不存在. ………………………………………………………… 5分 ② 点N 在射线EB 的反向延长线上.若∠NMO=90°,如图3,则cos ∠NEM= cos ∠BEF ,∴ME FENE BE =. ∴ 1135t t -=,解得552t =. …………………… 6分 而∠NOM=90°和∠ONM=90°的情况不存在.…… 7分 综上,当558t =、403t =或552t =时,△MON 为直角三角形.(第23题图2)D(N)(第23题图3)D(第23题)25.(7分)已知,抛物线22y ax bx =+-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 (1,0),B (4,0),与y 轴的交点为C . (1)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 的坐标;(2)点P 是在直线x=4右侧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P 点,使得以A ,P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CB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5.(7分)解:(1)据题意,有0164202a b a b =+-⎧⎨=+-⎩, . 解得 1252a b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5222y x x =-+-.点C 的坐标为:(0,-2). ………………………(2)答:存在点P (x ,215222x x -+-),使以A ,P ,M ∵∠COB =∠AMP =90°,∴①当OC OBMP MA =时,△OCB ∽△MAP . ②当OC OB MA MP=时,△OCB ∽△MP A . ①OC MP OB MA =,∴215222241x x x -+=-. 解得:x 1=8,x 2=1(舍). ②OC MA OB MP =,∴221154222x x x -=-+. 解得:x 3=5,x 4=1(舍).综合①,②知,满足条件的点P 为:P 1(8,-14),P 2(5,-2). ……………………… 7分24. 在△ABC 中,∠A =∠B =30°,AB=.把△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AB 的中点位于坐标原点O (如图),△ABC 可以绕点O 作任意角度的旋转.(1) 当点BB 的横坐标;(2) 如果抛物线2y ax bx c =++(a ≠0)的对称轴经过点C ,请你探究:当a =,12b =-,c =A ,B 两点是否都在这条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高等数学试题及答案代数与解析几何

高等数学试题及答案代数与解析几何

高等代数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代数与解读几何试题<一)一、计算<20分)1)3643141227251531------- 2)ax aaa a x a a a ax ---二、证明:<20分)1)若向量组n αα 1线性无关,则它们的部分向量组也线性无关。

2)若向量组n αα 1中部分向量线性相关,则向量组n αα 1必线性相关三、<15分)已知A 为n 阶方阵A ~为A 的伴随阵,则|A|=0,A ~的秩为1或0。

四、<10分)设A 为n 阶阵,求证,rank<A+I )+rank<A-I )≥n 五、<15分)求基础解系⎪⎩⎪⎨⎧=+--=-+-=+--032030432143214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六、<10分)不含零向量的正交向量组是线性无关的 七、<10分)求证△ABC 的正弦正定理Cc B b A a sin sin sin == 答案(一>一、1)-126 2)1)2]()2([---+n a x a n x 二、证明:1)n αα 1线性无关,r αα 1是其部分向量组,若存在不全为0的数r k k 1使011=++r r k k αα 则取021=++=++n r r k k k ,则000111=++++++n r r r k k αααα ,则可知n αα 1线性相关矛盾,所以r αα 1必线性无关。

2)已知r αα 1是向量组中n αα 1中的部分向量,且线性相关即r k k 1 不全为0,使011=++r r k k αα ,取01===+n r k k ,于是有不全为0的001 r k k ,使000111=++++++n r r r k k αααα 即n αα 1线性相关。

三、证明:I A A A A A A ||||||||~=⎪⎪⎪⎪⎪⎭⎫ ⎝⎛=由于|A|=0 ,A 的秩≤n-11)若A 的秩为n-1,则A ~中的各元素为A 的所有n-1阶子式,必有一个子式不为0,又由于A ~的各列都是AX=0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其基础解系为n-<n-1)=1,由此A ~的秩为1。

代数与几何难题(含解析)

代数与几何难题(含解析)

代数与几何难题一、选择题1、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sin∠ABC等于( ).A .B .C .D .二、解答题2、如图1,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A(2,1),射线AB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交于另一点B(1,a),射线AC与y轴交于点C,∠BAC=75°,AD⊥y轴,垂足为D.(1)求k的值;(2)求tan∠DAC的值及直线AC的解析式;(3)如图2,M是线段AC上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动点,过M作直线l⊥x轴,与AC相交于点N,连接CM,求△CMN面积的最大值.3、已知抛物线y=a+bx+c经过A(-1,0)、B(3,0)、C(0,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已知抛物线.(1)求证:无论m为任何实数,抛物线与x轴总有两个交点;(2)若A(n-3,n2+2)、B(-n+1,n2+2)是抛物线上的两个不同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n的值;,且(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2)中的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的横坐标为x满足2<x<3,求k的取值范围.5、如图,抛物线y=a+bx+c(a≠0)与x轴交于点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坐标;(2)求△BCM面积与△ABC面积的比;(3)若P是x轴上一个动点,过P作射线PQ∥AC交抛物线于点Q,随着P点的运动,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以A,P,Q,C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如图,第一角限内的点A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第四象限内的点B 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且OA⊥OB,∠OAB=60度,则K值为__________7、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D是抛物线上一点,其坐标为(,-),B点坐标为(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经过A、B、D三点的圆交AC于F,交直线y=x+3于点E.试判断△BE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代数与几何难题的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试题分析:先过点A向BC引垂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答即可。

中考数学-几何与代数综合专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几何与代数综合专题(含答案)

题型:反比例函数专题题型说明:自从2010年北京中考第23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以来,各区县模拟考试题中就开始出现了很多反比例函数的类型题,但是不管如何考查,都基本上会涉及几何变换,数形结合,方程与不等式,整体思想等。

【例1】已知:反比例函数()0ky k x=≠经过点(11)B ,. ⑴求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⑵联结OB ,再把点(20)A ,与点B 连结,将OAB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35︒得到''OA B ∆,写出''A B 的中点P 的坐标,试判断点P 是否在此双曲线上,并说明理由;⑶若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一点(1)F m -(其中0m >),在线段OF 上任取一点E ,设E 点的纵坐标为n ,过F 点作FM x ⊥轴于点M ,连结EM ,使OEM ∆的面积是2,求代数式2n +-【答案】⑴反比例函数解析式:1y x=⑵∵已知(11)B ,,(20)A , ∴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顺时针方向旋转135°,∴'(0B,'(A - ∴中点P为(2. ∵((1⋅= ∴点P 在此双曲线上. ⑶∵EH n = ,OM m =例题精讲代数综合(二)∴OEM S ∆=EH OM ⋅21=mn 21=2,∴m = 又∵(1)F m -在函数图象上∴)123(-m m =1. 将m21=∴2n =∴2n +-【例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顶点O 与坐标原点重合,顶点A ,C 分别在坐标轴上,顶点B 的坐标为(4,2).过点D (0,3)和E (6,0)的直线分别与AB ,BC 交于点M ,N . ⑴求直线DE 的解析式和点M 的坐标; ⑵若反比例函数y =xm(x >0)的图象经过点M ,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通过计算判断点N 是否在该函数的图象上; ⑶若反比例函数y =xm(x >0)的图象与△MNB 有公共点,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 【答案】⑴设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kx +b∵点D ,E 的坐标为(0,3)、(6,0), ∴⎩⎨⎧b k b+== 603 解得⎪⎩⎪⎨⎧321 ==b k -∴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21x +3 ∵点M 在AB 边上,B (4,2),而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M 的纵坐标为2 又∵点M 在直线y =-21x +3上,∴2=-21x +3,∴x =2,∴M (2,2) ⑵∵y =xm (x >0)经过点M (2,2),∴m =4,∴y =x 4又∵点N 在BC 边上,B (4,2),∴点N 的横坐标为4 ∵点N 在直线y =-21x +3上,∴y =1 ∴ N (4,1) ∵当x =4时,y =x 4=1,∴点N 在函数y =x4的图象上 ⑶48m ≤≤【例3】如图,已知直线y =-2x +b 与双曲线y =xk(k >0且2k ≠)相交于第一象限内的两点P (1,k )、Q (22-b ,y 2) ⑴求点Q 的坐标(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⑵过P 、Q 分别作坐标轴的垂线,垂足为A 、C ,两垂线相交于点B .是否存在这样的k 值,使得△OPQ 的面积等于△BPQ 面积的二倍?若存在,求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P 、Q 两点请自己在图中标明)【答案】⑴∵P (1,k )在直线y =-2x +b 上,∴k =-2+b∴b -2=k ∵Q (22-b ,y 2)在双曲线y =x k上,∴y 2=22-b k =2∴22-b =2k∴点Q 的坐标为(2k,2)⑵由P (1,k )、Q (2k,2)可知P 为AB 与双曲线的交点,Q 为BC 与双曲线的交点 S △OPQ=S 矩形OABC-S △AOP -S △COQ -S △BPQ =1×2-21×1×k -21×2k ×2-21×(1-2k )(2-k ) =1-41k2 假设存在这样的k 值,使得△OPQ 的面积等于△BPQ 面积的二倍,则有 1-41k2=2×21×(1-2k)(2-k ) 整理得:3k2-8k +4=0解得:k =2(不合题意,舍去)或23k =, 故存在k =32,使得△OPQ 的面积等于△BPQ 面积的二倍 【例4】如图,直线y =21x +b 分别与x 轴、y 轴相交于A 、B ,与双曲线y =xk(其中x >0)相交于第一象限内的点P (2,y 1),作PC ⊥x 轴于C ,已知△APC 的面积为9. ⑴求双曲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⑵在⑴中所求的双曲线上是否存在点Q (m ,n )(其中m >0),作QH ⊥x 轴于H ,当QH>CH时,使得△QCH 与△AOB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Q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⑴y =0代入y =21x +b ,得x =-2b ∴A (-2b ,0)把x =2代入y =21x +b ,得y 1=1+b ,∴P 由题意得:S △APC=21AC ·PC =21(2+2b )(1+b )=9 整理得:(1+b )2=9,解得b =-4(舍去)或b =2 ∴P (2,3),把P (2,3)代入y =x k,得k =6 ∴双曲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 =x6 ⑵由⑴知AO =4,BO =2,设Q (m ,m6) 当点Q 在点P 左侧时,CH =2-m ,QH =m 6若△QCH ∽△ABO ,则有BO CH =AO QH ,即22m -=46m整理得:m2-2m +3=0,此方程无实数解当点Q 在点P 右侧时,CH =m -2,QH =m6 若△QCH ∽△ABO ,则有BO CH =AO QH ,即22-m =46mm2-2m -3=0,解得m =-1(负值,舍去)或m =3当m =3时,CH =1,QH =2,QH>CH ,符合题意∴Q (3,2)综上所述,存在点Q (3,2),使得△QCH 与△AOB 相似【例5】如图,直线1y k x b =+与反比例函数y =xk 2(x >0)的图象交于A (1,6),B (a ,3)两点. (1)求k 1、k 2的值; (2)直接写出k 1x +b -xk 2>0时x 的取值范围;0 (3)如图,等腰梯形OBCD 中,BC ∥OD ,OB =CD ,OD 边在x 轴上,过点C 作CE ⊥OD 于E ,CE 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 ,当梯形OBCD 的面积为12时,请判断PC 和PE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由题意知:k 2=1×6=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x6 又B (a ,3)在y =x6的图象上,∴a =2,∴B (2,3) ∵直线y =k 1x +b 过A (1,6),B (2,3)两点 ∴⎩⎨⎧32611 =+=+b k b k 解得⎩⎨⎧93 1 ==-b k(2)x 的取值范围为1<x<2(3)当S 梯形OBCD=12时,PC =PE设点P 的坐标为(m ,n ),∵BC ∥OD ,CE ⊥OD ,OB =CD ,B (2,3) ∴C (m ,3),CE =3,BC =m -2,OD =m +2 ∴S 梯形OBCD=21(BC +OD )·CE ,即12=21×(m -2+m +2)×3∴m =4,mn =6,∴n =23,即PE =21CE∴PC =PE【例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xm(x >0,m 是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 (1,4)、点B (a ,b ),其中a >1.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D ,AC 与BD 相交于点M ,连结AD 、DC 、CB 与AB . ⑴求m 的值; ⑵求证:DC ∥AB ;⑶当AD =BC 时,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答案】⑴∵点A (1,4)在函数y =xm图像上 ∴4=1m,∴m =4 ⑵∵点B (a ,b )在函数y =x4图像上 ∴B (a ,a 4),∴D (0,a4) 又∵A (1,4),∴C (1,0),M (1,a4) ∴DM =1,MB =a -1,AM =4-a 4,MC =a4 ∴MC DM =a 4,AM MB =aa 441--=a 4 ∴MC DM =AMMB∵∠DMC =∠BMA∴△CDM ∽△ABM ∴∠DCA =∠BAC ∴DC ∥AB ⑶设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DC ∥AB ,AD =BC∴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或等腰梯形 情况①: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DM =MB ,∴1=a -1,∴a =2 ∴B (2,2)∵点A (1,4)、B (2,2)在直线AB 上∴⎩⎪⎨⎪⎧k +b =42k +b =2 解得⎩⎪⎨⎪⎧k =-2b =6 ∴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2x +6情况②: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则AC =BD ,∴a =4∴B (4,1)∵点A (1,4)、B (4,1)在直线AB 上∴⎩⎪⎨⎪⎧k +b =44k +b =1 解得⎩⎪⎨⎪⎧k =-1b =5 ∴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x +5综上所述,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2x +6或y =-x +5【例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1,0),B (0,1),E 、F 是线段AB 上的两个动点,且∠EOF=45°,过点E 、F 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CE 、DF 相交于点P ,垂足分别为C 、D .设P 点的坐标为(x ,y ),令x y =k . ⑴求证:△AOF ∽△BEO ; ⑵当OC =OD 时,求k 的值;⑶在点E 、F 运动过程中,点P 也随之运动,探索:k 是否为定值?请证明你的结论.【答案】⑴证明:由已知得OA =OB =1,∠AOB =90°∴∠OAF =∠OBE =45°,又∵∠OF A =∠ABO +∠BOF =∠EOF +∠BOF =∠EOB ∴△AOF ∽△BEO⑵解:如图,过O 作OM ⊥AB 于M ,则OM =21AB =22∵OA =OB =1,OC =OD ,∴AC =BD ,∴CE =DF 又∠OCE =∠ODF =90°,∴△OCE ≌△ODF ∴OE =OF ,∴△EOF 是等腰三角形,∠EOM =21∠EOF =22.5° 而∠COE =∠AOM -∠EOM =45°-22.5°=22.5°=∠EOM ∠OCE =∠OME =90°,OE =OE ,∴△OCE ≌△OME∴OC =OM =22,∴PC =PD =OC =22 ∴k =x y =PD ·PC =21(3)k 为定值如图,过E 作EH ⊥OB 于H ,过F 作FK ⊥OA 于K 由△AOF ∽△BEO 得OB AF =BEOA,∴AF ·BE =OA ·OB =1 又AF =2FK ,BE =2HE ,∴2HE ·2FK =1 ∴HE ·FK =21,∴PD ·PC =HE ·FK =21,∴k 为定值21【例8】如图,点P (a ,b )和点Q (c ,d )是反比例函数y =x1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的两个动点(a b <,a c ≠),且OP =OQ .P 1是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Q 1是点Q 关于x 轴的对称点,连接P 1Q 1分别交OP 、OQ 于点M 、N . ⑴求证:a =d ,b =c ; ⑵求证:11PQ PQ ∥;⑶设四边形PQNM 的面积为S .①求S 关于a 的函数关系式; ②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得S =58?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P (a ,b ),Q (c ,d ),OP =OQ ,∴a2+b2=c2+d2又∵b =a 1,d =c 1,∴a2+(a 1)2=c2+(c1)2整理得(ac +1)(ac -1)(a +c )(a -c )=0 ∵a >0,c >0,且a ≠c ,∴ac =1 从而可得a =d ,b =c(2)证明:分别延长P 1P 、Q 1Q 相交于点A , 过点P 1、Q 1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相交于点B 由(1)知AP =AQ =b -a ,AP 1=AQ 1=b +a ∴∠APQ =∠AP 1Q 1=45° ∴PQ ∥P 1Q 1(3)解:①易得P 1、Q 1的坐标分别为(-a ,b )、(b ,-a ) ∴S 梯形PP 1Q 1Q=S △AP 1Q 1-S △APQ =21(b +a )2-21(b -a )2=2ab =2 设直线P 1Q 1的解析式为y =kx +n则⎩⎪⎨⎪⎧-ak +n =b bk +n =-a 解得⎩⎪⎨⎪⎧k =-1n =b -a ∴直线P 1Q 1的解析式为y =-x +b -a 由已知可得直线OP 的解析式为y =abx 联立⎩⎪⎨⎪⎧y =-x +b -a y =abx 得x =b a a b a +-)( ,y =b a a b b +-)( 即点M 的坐标为(b a a b a +-)( ,ba ab b +-)( ) ∴S △PP 1M=21×2a ×[b -b a a b b +-)( ]=b a b a +22=ba a+2 由对称性可知S △QQ 1M=S △PP 1M=ba a +2 ∴S 四边形PQNM=S 梯形PP 1Q 1Q-2S △PP 1M=2-2×b a a+2=12222+-a a②假设存在这样的点P ,则12222+-a a =58,解得a =±31∵a >0,∴a =31,∴b =3∴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点P 的坐标为(31,3)【例9】如图,矩形ABCD (点A 在第一象限)与x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M ,与y 的负半轴相交于N ,AB ∥x轴,反比例函数y =xk的图象过A 、C 两点,直线AC 与x 轴相交于点E 、与y 轴相交于点F . (1)若B (-3,3),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ax +b①求a 的值;②连结OA 、OC ,若△OAC 的面积记为S △OAC,△ABC 的面积记为S △ABC,记S =S △ABC-S △OAC,问S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其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AE 与CF 是否相等?请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①方法一:∵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x 轴,B (-3,3) ∴A (3k ,3),C (-3,-3k) ∵y =ax +b 经过A 、C 两点∴⎩⎪⎨⎪⎧3ka +b =3-3a +b =-3k ∴(3k +3)a =3k +3∵k >0,∴3k+3≠0,∴a =1 方法二:∵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x 轴,B (-3,3) ∴A (3k ,3),C (-3,-3k ),D (3k ,-3k) ∴AB =3k +3,AD =3k+3,∴AB =A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EO =∠ACD =45°,∴OE =OF =b ∴E (-b ,0),∴-ab +b =0 ∵b ≠0,∴a =1②∵S =S △ABC-S △OAC=S △ACD-S △OAC=S △AOM+S △CON+S 矩形ONDM=21×3k ×3+21×3×3k +3k ×3k =91k2+k =91(k +29)2-49∴当k >-29时,S 随着k 的增大而增大 又∵k >0,k 没有最小值,∴S 没有最小值 (2)答:AE =CF ,理由如下: 方法一:如图,连接MN ,设AB 交y 轴于点P ,BC 交x 轴于点Q∵S 矩形APOM=S 矩形CQON=3k ×3=k ,∴DN ·AD =DM ·CD ∴CD DN =ADDM,又∵∠D =∠D ,∴△DNM ∽△DCA ∴∠DNM =∠DCA ,∴MN ∥AF又∵AM ∥FN ,∴四边形AFNM 是平行四边形,∴AF =MN 同理CE =MN ,∴AF =CE ∴AE =CF 方法二:设A (m ,m k ),C (n ,n k ),则AM =m k ,AD =m k -nk,CN =-n ,CD =m -n∵EM ∥CD ,∴△AEM ∽△ACD ,∴AC AE =AD AM =n k m k mk -=nk m k mk -=m n n- ∵FN ∥AD ,∴△CFN ∽△CAD ,∴AC CF =CDCN =n m n --=m n n- ∴AC AE =ACCF,∴AE =CF 方法三:设A (m ,mk ),C (n ,n k ),则M (m ,0)、N (0,n k)从而⎩⎪⎨⎪⎧ma +b =m kna +b =nk ∴(m -n )a =m k -nk∴a =-mn k ,∴b =mn k n m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mn k x +mnkn m )(+ ∴E (m +n ,0),∴EM =m -(m +n )=-n ,∵CN =-n ,∴EM =CN ∵EM ∥BA ∥CN ,∴∠AEM =∠FCN又∵∠AME =∠FNC =90°,∴△AEM ≌△FCN ∴AE =CF【例10】已知二次函数23(0)2y ax bx a =+-≠的图象经过点(10),和(30)-,,反比例函数1ky x=(0x >)的图象经过点(1,2).(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并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2)若反比例函数1k y x =(0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3(0)2y ax bx a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00()A x y ,,0x 落在两个相邻的正整数之间.请你观察图象写出这两个相邻的正整数; (3)若反比例函数2k y x=(00k 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3(0)2y ax bx a =+-≠的图象在第一初中数学.中考冲刺.第06讲.教师版 Page 11 of 11 象限内的交点为A ,点A 的横坐标0x 满足023x <<,试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答案】(1)把(10),和(30)-,分别代入23(0)2y ax bx a =+-≠解方程组,得 12a =,1b = ∴ 抛物线解析式为23212-+=x x y ∵ 反比例函数1k y x =的图象经过点(1,2),∴ k =2. ∴ 12y x= (2)正确的画出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这两个相邻的正整数为1与2.(3)由函数图象或函数性质可知:当23x <<时,对23212-+=x x y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对2(0)k y k x=>,2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因为00()A x y ,为二次函数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所以当02x =时,由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方,得2y y > 即2k >2322212-+⨯,解得5k >. 同理,当03x =时,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的,得2y y >, 即2333212-+⨯>3k ,解得18k <. 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518k <<.。

高中数学练习题代数与几何

高中数学练习题代数与几何

高中数学练习题代数与几何高中数学练习题:代数与几何一、代数题1. 已知多项式函数 f(x) = 3x^3 - 2x^2 + 5x - 7,求 f(x) 在 x = 2 处的函数值。

解析:将 x = 2 代入 f(x) 中即可得到函数值。

2. 若 a + b = 8,ab = 15,求 a^2 + b^2 的值。

解析:根据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a 和 b 的值,然后再计算 a^2 + b^2。

3. 已知集合 A = {1, 2, 3, 4},集合 B = {3, 4, 5, 6},求 A 与 B 的交集、并集以及差集。

解析:根据集合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可以求得 A 与 B 的交集、并集以及差集。

二、几何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 A(2, 6) 和点 B(-4, -3) 的直线 k 的方程是什么?解析:使用两点式求得直线 k 的方程。

2. 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6cm,求三角形的高、面积以及内切圆半径。

解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得三角形的高、面积以及内切圆半径。

3. 已知平面图形 ABCD 是一个正方形,AB 的边长为 5cm。

点 E、F、G 分别是 AB、BC、CD 上的点,且 AE = BF = CG。

求三角形 EFG 的面积。

解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以求得三角形 EFG 的面积。

三、综合题已知函数 f(x) = x^3 - 4x^2 + 5x + 2,考察其在数轴上的特征点。

解析:通过求导、求值等方式,可以确定函数 f(x) 的驻点、拐点以及零点等特征点。

综上所述,本篇文章涵盖了高中数学代数与几何方面的练习题,包括代数题和几何题。

通过解析各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问题的解法和相关概念。

这些题目旨在帮助高中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代数与几何复习题集及答案

数学代数与几何复习题集及答案

数学代数与几何复习题集及答案<数学代数与几何复习题集及答案>一、代数复习题1. 解方程:求解以下方程组(1) 2x + y = 5x - y = 1(2) 3x + 2y = 84x - y = 2(3) x^2 + 4y^2 = 92x + 3y = 6(答案略)2. 因式分解:将下列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1) x^2 + 5x + 6(2) 2x^2 + 3x - 2(3) x^3 - 8(答案略)3. 等比数列:求解等比数列问题(1) 若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3,则第6项为多少?(2) 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3,前5项的和为242。

求该等比数列的公比。

(3) 若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S_n,其中首项为a,公比为r。

证明:S_n = a * (1 - r^n)/(1 - r)(答案略)二、几何复习题1. 三角函数:计算下列问题(1) 计算 sin(45°) - cos(30°)(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其中一个锐角的正弦值为3/5,求该锐角的余弦值。

(3)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6,斜边长为10。

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

(答案略)2. 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向量问题(1) 已知平面向量a = (1, 2),b = (3, 4),计算 a + b 和 a - b。

(2) 若平面向量a = (x, y)满足 a · (3, 1) = 4,求a的坐标。

(3) 已知平面向量a = (2, 1),b = (3, 4)。

计算 a · b 和 |a × b|。

(答案略)3. 三角形:解决三角形问题(1) 在三角形ABC中,∠A = 70°,∠B = 40°,则∠C = ?(2) 若在三角形ABC中,a = 5,b = 7,∠C = 30°,则c = ? (使用余弦定理)(3) 若在三角形ABC中,a = 3,b = 4,c = 5,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答案略)综上所述,本篇文章为数学代数与几何的复习题集及答案,旨在提供读者复习相关知识点,加深对代数与几何的理解。

代数与几何试题

代数与几何试题

代数与几何 试题A 考试形式:闭卷 答题时间: 120 分钟 本卷面成绩占课程成绩 100%(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一、填空题(6⨯5分)1.设平面π通过点M 1(2, 2, -1), M 2(-3, 2, 1), M 3(1, 2, 3), 此平面的方程为__________2. 通过点(2,-1,3)且与平面2x -y +3z =2和x +4y -z =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 .3.已知α1, α2为2维列向量,矩阵A=(2α1+α2 , α1-α2), B= (α1, α2),若行列式|A|=6,则|B|= ____4. 设α为n 维列向量,T α是α的转置. 若矩阵T αα的主对角线上元素全为1, 则ααT = .5. 设3阶矩阵A 的特征值为1,2,2,则|4A -1-E|=______.6. 设二次型f=x 21+23223x x ++2t 21x x +231x x 是正定二次型,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二、选择题(6⨯5分)1. 下列方程表示双叶双曲面方程的是1)(222=++z y x A 1)(222=-+z y x B 1)(222=--z y x C 0)(222=--z y x D2.设对方阵A 施行初等变换得到方阵B ,且|A|≠0,则必有(A) |A|=|B| (B) |B|≠|A| (C) |B|≠0 (D) |B|=0或|B|≠0, 依赖于所作的初等变换3. 设A 是3阶方阵,将A 的第1列与第2列交换得B,再把B 的第2列加到第3列得 C, 则满足AQ=C 的可逆矩阵Q 为⎪⎪⎪⎭⎫ ⎝⎛101001010)(A ⎪⎪⎪⎭⎫ ⎝⎛100101010)(B ⎪⎪⎪⎭⎫ ⎝⎛110001010)(C ⎪⎪⎪⎭⎫ ⎝⎛100001110)(D4. 设A,B 为满足AB=E 的任意两个非零矩阵,则必有(A) A 的列向量组线性无关,B 的行向量组线性无关.(B) A 的列向量组线性无关,B 的列向量组线性无关.(C) A 的行向量组线性无关,B 的行向量组线性无关.(D) A 的行向量组线性无关,B 的列向量组线性无关.5.设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β的导出组为AX=0,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 设u 是AX=0的通解,η为AX=β的特解,则η+u 是AX=β的通解(B) 设ηξ,为AX=β的解,则a ξ+b η是AX=0的解(C) 若AX=β有唯一解,则AX=0有唯一解(D) 若AX=β有无穷多解,则AX=0有无穷多解6.设A 为3阶对称矩阵,且A 2+A=0,若A 的秩为2,则A 相似于⎪⎪⎪⎭⎫ ⎝⎛000000000)(A ⎪⎪⎪⎭⎫⎝⎛-000000001)(B ⎪⎪⎪⎭⎫⎝⎛--000010001)(C ⎪⎪⎪⎭⎫⎝⎛---100010001)(D三. (10分)求直线 1101zyx ==- 绕z 轴旋转所生成的旋转曲面的方程.四. (10分)设齐次线性方程组123123212302040x x x x x ax x x a x ++=⎧⎪++=⎨⎪++=⎩与方程12321x x x a ++=+有公共解,求a 的值及所有公共解。

几何与线性代数习题集册

几何与线性代数习题集册

习题一 几何向量及其运算姓名 学号 班级一、填空题1. 下列等式何时成立:1)βαβα-=+, 当 ;2)βαβα+=+,当 ;3)αβαβ+=-, 当 ;4)ββαα=,(,αβ为非零向量),当 ; 5)βαβα->+, 当 。

2.指出下列向量组是线性相关还是线性无关:1)},{αθ是 ; 2)βα,不平行,},{βα是 ;3)γβα,,共面,},,{γβα是 ;4)γβα,,不共面,},,{γβα是 。

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2,3,5)M -关于关于yoz 平面的对称点是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 ;关于z 轴的对称点是 ;在xoy 平面上的投影点坐标是 ;在y 轴上的投影点是 ;到yoz 平面的距离是 ;到原点的距离是 ;到x 轴的距离是 。

二、设,,OA OB P αβ==u u u r u u u r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证明存在数λ,使得λβαλ+-=)1(OP 。

三、已知向量313221,,e e e e e e +=+=+=γβα,证明αγγββα---,,共面。

四、判断题1.若γαβα⋅=⋅,且αθ≠,则βγ=。

( )2.γβα,,共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0)(=⨯⋅γβα。

( )3.><⋅=⨯βαβαβα,sin 。

( ) 4.βαβα⋅≤⋅ 。

( )五、填空题1.已知向量4,3,32===βαπϕβα的夹角和,则 1)βα⋅= ;2) 2βα+= ;3)(32)(2)αβαβ-⋅+= 。

2.已知βαβα3,2-=-=AD AB ,其中6,,3,5πβαβα>=<==,则三角形ABD 的面积S = 。

六、已知 21,2,,,,3παβαβωλαβγαβ==<>==+=-。

问 1)λ为何值时,ω与γ平行; 2)λ为何值时,ω与γ垂直。

七、已知α与β垂直,且3,4αβ==,计算:(提示: ,.αβααββ⨯⊥⨯⊥)1)αβα⨯⨯)(; 2))()(βαβα-⨯⨯; 3))2()3(βαβ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线性无关; 1 2, k2 3,3 1
1 1 1 1
4.
矩阵
A
0
0
1 0
1 1
1 1
的伴随矩阵
A*
=
0 0 0 1

5.
设矩阵
A

A
E
均可逆,则 G
E
(A
,且 E)1
G 1
时,
6. 与向量 (1,0,1) , (1,1,1) 均正交的单位向量为

7. 四 点 共 A(1,1,1), B(1,1, x),C(2,1,1), D(2, y,3) 面 的 充 要 条 件
12..
求求参一数正交k,l的阵值

Q, 使得QT
AQ
B.
八(6%)已知n 阶方阵 A 相似于对角阵,并且, A 的特征
向量均是矩阵 B 的特征向量。证明: AB BA。
-3-
02-03 学年第二学期
几何与代数期终考试试卷
一. 填空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1. 025
1
2002
3
-1-
所截有界部分在 x y 平面上的投影区域的草图(应标
明区域边界与坐标轴的交点)。
三(8%)求经过直线
x x
2y y
z 2z
2且与 x y 平面垂直的
1
平面方程.
四(12%)求矩阵方程 XA 2X B 的解,其中,
. 3
A
0 0
1 1 0
1 0 3
,
B
1 3
0 2
1 1
6.若4阶方阵 A 的秩为2,则伴随矩阵 A的秩为 ;
7.若可逆矩阵
P
使
AP
PB

B
1 0
2 3
,则方阵
A
的特征多
项式为 ;
8.若3阶方阵 A 使 I A,2I A, A 3I 都不可逆,则 A 与对角阵
相似(其中, I 是3阶单位阵);
0 1 1
9.若
A
x 1
1 2
y 0
与对角阵相合,则
几何与代数历年真题
01-02 学年第二学期
几何与代数期终考试试卷
一(30%)填空题:
1.

, (1, 2)
,则 (1, 1)
T
;T =

( T )100

1 2 0
2 3 4
2.
设矩阵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3
, 1
B
0
5
6
,则行列式
AB1

1 3 0
0 0 7
3. 若 向 量 组 1,2,3 线 性 无 关 , 则 当 参 数 k
0
,求
X
99

1
三. 计算题、解答题(三小题共32分)
16.设向量组
1 1 2 2
1
2
1
,
2
1 0
,
3
1 1
,
5
3
0 2 a b
-5-
V 是 L(1,2,3) 生 1,2,3 成 的 空 间 . 已 知 , 维(V ) 2 V . (1) 求 a,b ; (2) 求V 的一个基,并求 在此基下的坐标; (3) 求V 的一个标准正交基. 17.用正交变换化简二次曲面方程
五(12%)设线性方程组
x1 x2 x3
x4
0
x1
3x2 5x3 x2 px3
5x4 2 x4
2 q
3x1 2x2 x3 ( p 3)x4 1
1. 问:当参数 p,q 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组无解、
有唯一解、有无穷多解?
2. 当方程组有无穷多解时,求出其通解。
1 1 1 1
二.计算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20 1 5
13. 1 1 0 1 1 2 3 1 30 1 2
14.求直线 l : x 2 y 1 z 1 在平面 : x y 2z 1 0 上的垂直投 2 12
影直线方程.
1 0 2
1
15.设
XA
AB
X
,其中
A
0 1
2 0
, 0
1
B

2 3 0 1
2.
1 0
1 0
0 2

3.若 A 是正交矩阵,则行列式 A3AT ;
4.空间四点 A(1,1,1) , B(2,3, 4) , C(1, 2, k) , D(1, 4,9) 共面的充要
条件是 k ;
5.点 P(2, 1,1) 到直线l : x 1 y 1 z 的距离为 ; 2 2 1
x12 x22 4x1x2 2x1x3 2x2 x3 1
求出正交变换和标准形)并指出曲面类型. 18.设 D 为由 yoz 平面中的直线 z 0,直线 z y,(y 0) 及抛物
线 y z2 2围成的平面区域.将 D 绕 y 轴旋转一周得旋 转体 .(1)画出平面区域 D 的图形;(2)分别 写出围成 的两块曲面 S1, S2 的方程;(3)求 S1, S2 的 交线 l 在 zox 平面上的投影曲线 C 的方程;(4)画 出 S1, S2 和l , C 的图形. 四. 证明题、解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9.设 是线性方程组 Ax b 的一个解, b 0 ,1,2 是导出 组 Ax 0的基础解系.证明:,1 ,2 线性无关. 20.设 是3维非零实列向量, 2 .又 A T .(1) 求 A 的秩;(2)求 A 的全部特征值;(3)问 A 是 否与对角阵相似?(4)求 I A3 .


8. 设实二次型 ,则当 满足条件 f (x1, x2, x3) x12 kx22 x32 2x2x3
k
时, f (x1, x2, x3) 1是椭球面;当 k 满足条件
时,
是柱面。 f (x1, x2, x3) 1

(8%)记
1
为由曲线
z
x
y2 0
3

z
轴旋
转所产
生的旋转
曲面,2 为以1与平面3 : x y z 1的交线为准线,母线平 行于 z -轴的柱面。试给出曲面1及2的方程 ,并画出1被3
六(12%)设矩阵
A
3 1
1 3
2 k
0 2
,已知
秩(
A)
2

1. 求参数k 的值;
2. 求一 4 2矩阵B,使得AB O,且秩(B) 2;
3. 问:是否存在秩大于 2 的矩阵 M 使得 AM O ?为什
么?
七(12%)设实对称矩阵
0 0 1
1
A
0 1
k 0
0 0
与B
l
1
相似.
-2-
(x,
y)

10 . 设 , A A1, A2, A3, A4 其 中 列 向 量 线 A1, A2, A4 性 无 关 , A3 2A1 A2 A4 ,则齐次线性方程组 Ax 0的一个基础解
-4-
系是 ;
11.设 A, B 都是3阶方阵, AB O , r(A) r(B) 2 ,则 r(A) r(B)
( )
(A)5; (B)4; (C)3; (D)2
12.设 n 阶矩阵 A 满足 A2 2A,则以下结论中未必成立的
是( )
(A) A I 可逆,且 (A I)1 A I ;
(B) A O 或 A 2I ;
(C)若 2 不是 A的特征值,则 A O; (D) A 0或 A 2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