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总结复习提纲
测试技术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一、信号分析基础1.信号分类:确定性/非确定性信号,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能量信号/功率信号,等等。
2.周期信号的特征,傅里叶级数(含义)3.非周期信号的特征,频谱特征,傅里叶变换及性质4.随机信号的特征及参数,卷积定理,自/互相关函数定义、性质及应用二、测试装置的静、动态响应特性1.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分辨率、稳定性、测量范围等2.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一阶系统及二阶系统特性,常见的一阶系统(温度/湿度/压力传感器等),环节串并联,频率响应函数(模、相位),一阶系统频率响应函数3.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定义、幅频特性、相频特性4.测试装置对典型输入信号的响应:脉冲、单位阶跃(重点是一阶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的响应)5. 测试系统基本构成6.干扰与噪声三、工程中常用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及应用1.传感器概述2.工程中常用的传感器及原理:电阻式(重点)、电容式、电感式、磁电式、压电式、热敏(热电偶)、磁敏、超声波等四、信号调理方法1.电桥转换原理、平衡条件、直流电桥联接方式2.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调制作用、类型、方法,调幅频率特性3.滤波器原理、种类(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特性及作用,理想滤波器,RC滤波器4.模拟-数字转换原理:A/D、D/A转换过程、指标5.采样定理练习题■在机械工程中常见的有哪些参数的测量?■识别信号波形的周期、频率、均值、峰值和峰峰值?■噪声形成干扰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什么是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什么是功率信号?■电器式传感器包括哪几种,各自的工作原理如何?■写出下图所示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电桥分别为单臂、半桥和全桥连接时输出Uo 的表达式。
设R1=R2=R3=R4=R0,ΔR1=-ΔR2=ΔR3=-ΔR4=ΔR 。
■某一阶压力传感器的时间常数为1秒,如果阶跃压力从25MPa 降到5MPa ,试求经过2秒和4秒后,压力传感器指示的压力各是多少?什么是不失真测试,不失真测试的条件是什么?■下面三个图分别是哪一种滤波器的幅频曲线特性图,并说明各自的工作特征。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一、课程简介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测试与检测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测试与检测的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该课程的重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1.概述:介绍测试与检测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分类。
讲解测试与检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
2.测试技术:介绍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涵盖测试环境搭建、测试方案设计、测试用例编写和执行、测试数据分析等内容。
3.检测技术:介绍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包括传感器原理、信号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等内容。
4.常用工具:介绍测试与检测领域的常用工具软件,包括测试管理工具、自动化测试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等。
学生将学会使用这些工具来提高测试与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5.实践项目: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完成相应的测试与检测任务。
实践项目将提供丰富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测试与检测领域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分类,了解测试与检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理解和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设计和执行测试方案,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3.理解和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应用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
4.熟练使用测试与检测领域的常用工具软件,提高测试与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5.在实践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
2.实验报告:每个实验项目需提交一份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3.期末考试:针对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内容覆盖课程的重要概念、原理和方法。
五、参考资料1.《测试与检测技术导论》2.《现代测量与检测技术》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4.《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以上为《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的简要介绍,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生今后在测试与检测技术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检测技术复习大纲

本复习大纲仅供参考,后面的例题 仅给出考题类型范例。考题与例题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一般情况下, 几率较小。但可以相信,考题全部 涵盖在基本知识点内。 认真准备,全面复习。 (闭卷,100分钟,100分)
一、基本知识点
1、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传感器;检测;测量;计量;测试;误差;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精度;准确度;精确度; 测量不确定度; 调制;解调;调频;采样;保持;滤波; 电阻应变效应;电涡流效应;磁阻效应;霍尔效应;压电效 应;热电效应;光电效应; 微传感器;莫尔条纹;热释电效应;智能传感器,微传感器;
2、传感器分类(掌握其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金属应变片、半导体应变片) 电容传感器(变极距、变面积、变介电常数、差动) ; 电感传感器(差动,自感、互感、电涡流) ; 磁敏传感器;(磁阻、磁敏二极管、磁敏三极管) 压电传感器(石英晶体;压电陶瓷;) 热电传感器(金属热电阻、热敏电阻、热电偶、AD590、 DS18B20);
B
D A C
(3)下图为有害气体鉴别、报警与控制电路,分析器工作原理? )下图为有害气体鉴别、报警与控制电路,分析器工作原理?
例题6:设计题
(1)利用光敏电阻设计一个路灯照明电路, 要求:天黑照明,天亮熄灭。 (2)利用热电偶设计一个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3)设计一个电动机转速测量系统。 …..
二、例题
例题1、名词解释 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 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所以传感器又称为敏感元件、检测器 件、转换器件等。如在电子技术中的热敏元件、磁敏元件、光 敏元件及气敏元件,在机械测量中的转矩、转速测量装置,在 超声波技术中的压电式换能器等都可以统称为传感器。 涡流效应: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着的磁场中,导体内就会产生感 应电流,这种电流像水中旋涡那样在导体内转 圈,所以称之 为电涡流或涡流。这种现象就称为涡流效应。 …
测试技术复习提纲及课程要点总结

02
测试技术基础
黑盒测试
总结词
通过输入和输出来验证软件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详细描述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它关注软件的功能和行为,而不考虑其内部结构或 实现细节。测试人员根据需求文档设计测试用例,通过输入数据并观察输出结 果来验证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白盒测试
总结词
通过检查软件内部结构或代码逻辑来发现潜在的缺陷。
测试用例设计
采用合适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如等价类划 分、边界值分析等。
如何提高测试效率与质量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 (CI/CD):快速反馈, 减少缺陷。
性能测试:确保系统性能 达标。
代码审查:提高代码质量, 减少缺陷。
测试环境管理:确保测试 环境与生产环境的一致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测试技术方法
静态测试
总结词
在代码不执行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VS
详细描述
静态测试通过检查代码的语法、结构、逻 辑等来发现潜在的问题,通常在代码编写 过程中进行。这种方法可以发现一些明显 的错误和不符合规范的问题,但无法检测 到运行时的错误。
动态测试
总结词
在代码执行过程中进行测试。
详细描述
动态测试通过运行代码并观察其行为来发现 潜在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到静态测试 无法发现的运行时错误,但需要更多的资源 和时间。常见的动态测试方法包括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单元测试
确保每个模块的功能正常,独立于其他模块。
集成测试
检查模块之间的交互是否正常。
系统测试
验证整个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
验收测试
客户验收阶段,确保系统满足客户期望。
测试技术的最佳实践与经验分享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测试与检测技术是通过对被测对象、系统或设备进行测试和检测,验证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的过程。
常见的测试与检测技术演进包括传统软件测试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和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等。
传统软件测试技术传统软件测试技术是指通过手工或半自动化方式对软件进行测试和验证。
常见的传统测试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测试、设计测试、编码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
传统软件测试技术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缺点则是测试覆盖率较低、测试效率低下、难以保证系统稳定性等。
自动化测试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是指利用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和脚本,实现对软件的自动化测试和验证。
自动化测试技术包括功能测试自动化、性能测试自动化、安全测试自动化等。
自动化测试技术的优点是测试过程更加全面、准确、高效、覆盖率更高;缺点则是实施难度较大、投入成本高。
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是指将测试和验证过程集成到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从需求分析、开发设计、测试验证、发布运维等各环节,实现对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全面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的优点是具备较高的测试覆盖率、较高的测试效率和质量保证能力;缺点则是利用集成测试平台的投入成本较高。
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应用测试与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电子产品制造等领域中,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以下是测试与检测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软件开发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测试与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软件各个阶段的自动化测试和验证,以验证软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是否具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常见的应用包括代码静态分析、构建自动化、单元测试自动化、集成测试自动化等。
硬件开发在硬件开发过程中,通过测试与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硬件各个阶段的自动化测试和验证,以验证硬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是否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等。
常见的应用包括电路板测试、芯片测试、硬件系统测试等。
电子产品制造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通过测试与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子产品各个阶段的自动化测试和验证,以验证电子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是否具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1. 引言测试与检测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各个领域中,测试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发现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实验报告总结了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对实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理解测试和检测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学习基本的测试与检测方法和工具;•掌握测试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分析测试和检测结果,形成结论和建议。
3. 实验方法3.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和软件如下:•计算机•特定领域的测试设备(例如,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等)•数据采集仪•编程工具(例如,MATLAB、LabVIEW等)3.2 实验步骤本实验包括以下步骤:1.研究测试对象和测试要求,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2.设计测试计划,确定测试方法和工具。
3.准备测试环境,安装和配置必要的设备和软件。
4.实施测试计划,采集测试数据并记录结果。
5.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和建议。
6.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改进措施。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实验结果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个特定领域的测试对象,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
通过测试,我们采集了大量的测试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对测试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然后,我们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5.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了我们对测试与检测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们深入学习了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获得了实际的测试经验。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改进方法和建议。
6. 参考文献[1] Smith, A. B., & Johnson, C. D. (2018). Introduction to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Journal of Test and Measurement, 10(2), 45-58.[2] Thompson, R. W., & Brown, S. T. (2019). Test Design Techniqu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Assurance Journal, 15(4), 78-89.[3] Chen, L., & Liu, W. (2020). Practical Guide to Testing and Inspection Techniques. Testing and Inspection Today, 25(3), 112-124.。
《测试技术》复习要点2024-

《测试技术》2024考试题型及复习资料一、填空(2分*5=10分)测试的基本概念1.测试技术是(测量)和(试验)技术的统称。
测试的目的是( 获取被测对象信息)测量的目的是获取被测对象的(量值))。
2.按误差的性质(统计特征)分,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粗大误差和随机误差)。
按误差的表示方法分,误差可以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3.信号频谱的特点: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离散非周期)/非周期(连续非周期)周期信号的频谱特点是:(离散性、谐波性和收敛性)。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
非周期信号x(t)的傅里叶变换X(jf)是(频谱密度函数)联系信号时域与频率的数学工具是(傅里叶变换)信号在时域时移,其频谱在频域(相移),幅频(不变)4.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的定义,具体指标的定义在静态测量情况下,(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描述实际测量装置与(理想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接近程度;5.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回程误差、迟滞、分辨力)等。
6.精度等级为0.1级的电压表,表示该电压表的引用误差为(±0.1%)7.(非线性度)是指测量装置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与理想比例关系的偏离程度。
8.一阶测试系统适用于测量(低频或缓变)的被测量9.为了减小误差,在实际测试中,一固有频率为2kHz的二阶测试系统,适用于测量频率不超过(2/3kHz)的信号10.按型号的变换特征来分,玻璃管温度计属于(物性)型传感器。
电容传声器属于(结构)型传感器。
11.极距变化性的电容式传感器,器灵敏度与极距成(反比)12.交流电阻桥的实质是一个(乘法器/幅值调制器)器。
输出是(调幅波)13.信号调理包括(电桥、调制与解调和滤波放大)14.所谓平稳随机过程是指其(统计指标)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随机过程。
15.直接作用于被测量,并能够按一定的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同种或别种两只输出的器件称之为(传感器)。
大学《检测技术》复习重点

检测技术》课程复习重点、掌握以下名词1、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称为系统误差。
2、应变效应:当应变片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相应改变的现象。
3、横波:指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称为横波。
4、霍尔元件不等位电动势:在额定激励电流下,当外加磁场为零时,霍尔输出端之间的开路电压称为不等为电动势。
5、固有噪声:在电路中电子元件本身产生的,具有随机性、宽频带的噪声称为固有噪声。
6、总线:计算机的芯片之间、内部插片之间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都需要用导线连接起来,这些互连信号线的集合称为总线。
7、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8、分辨力:是指传感器能检出被测信号的最小变化量,是有量纲的数。
9、电涡流效应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时,导体表面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的流线在金属体内自行闭合,这种由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漩涡状感应电流称为电涡流。
10、反射波:当超声波以一定的入射角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能量反射回原介质,称为反射波。
11、直接接触测温法:采用各种型号及规格的热电偶,用粘接剂或者焊接的方法,将热电偶直接与被测金属表面直接接触,然后把热电偶接到显示仪表上的测温方法。
12、屏蔽:利用金属材料制成容器,将需要防护的电路包围在其中,可以防止电场或磁场耦合干扰的方法称为屏蔽。
13、电磁兼容性:电子设备在规定的电磁干扰环境中能按照原设计要求而正常工作的能力,而且也不向处于同一环境中的其他设备释放超过允许范围的电磁干扰。
14、磁阻效应: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磁场强度的增强而变大的现象。
15、声波的指向性:超声波声源发出的超声波以一定的角度逐渐向外扩散,在声束横截面的中心轴线上,超声波最强,随着扩散角度的增大而减少的特性。
掌握以下知识点1、磁场引起磁敏电阻发生变化的原因。
一是材料的电阻率随磁场强度增强而变大,二是磁场使电流在器件内部的几何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物体的等效电阻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性质、特点;随机真误差d与标准差s的关系
*2、统计处理;利用有限次测量(子样)估计真值和误差 直接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 算术平均值和贝塞尔公式 间接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 误差传布原理 组合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 最小二乘法原理
(正规方程、测量值误差、未知参数的误差) 二、粗大误差
*二元测压管:原理,校准曲线(实验获取) 三、热线风速仪、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和PIV原理 7
原理、主要特点(与测压管比)
习题:二、15、16; 思考:14,如何对电阻应变片进行
温度补偿
§2-4 流量测量
一、节流式流量计
* 测量原理、流量方程、流量系数、膨胀系数、压力损失。
标准节流装置的设计计算(思路分析,计算)
• *热电阻校验(方法、设备、步骤;可与热电偶一并考 虑)和误差分析。
*3、接触测温技术和误差
导热误差(管道流体温度测量、壁面温度测量 )
辐射误差(高温气体温度测量 )
速度误差(高速气流温度测量 )
二、 非接触式温度测量
*光学高温计:工作原理、亮度温度与实际温度关系、影
响测温精度的主要因素。
6
全辐射高温计、比色高温计原理。影响测温因素并与光 学高温计比较 习题:二、4、5、7、9、10;思考:二、3 § 2-2 压力测量 一、常规测压方法与压力信号电变送 几种常规测压方法的基本原理 压力信号的电变送:电阻、电容、电感,了解原理和特点 二、利用测压管测量气流压力和速度 *基本原理(伯努利方程、绕流规律、压力系数Cp=1和Cp =0处取压分别是总压、静压,总、静、动压及方向管气 动特性)
误差分析
系统特性
随机
静态
粗大
KAR
系统
动态(拉氏变换)
直接
一阶 二阶
间接 误差传布 T wn x 组合 最小二乘 特殊响应
有效数字
阶跃 (实验)
正弦 幅频 相频
精度 校准曲线
静态 动 实验
温度
具体方法(个性) 压力 气流速度 流量
成分分析
热电偶 4性质 热电阻 二/三线制 辐射测温 三种方式 红外成像 接触测温 系统误差 导热 辐射 速度
EK t,30 EE 30,20 EK 758,0 EK 20,0
9
二、16. 一支三孔复合测压管,其校准曲线如图2_6 所示。若用这支测压管测量管道中气流速度,测得 P1 =1050mmH2 O,P2 =1800mmH2 O,P3 =1050mmH2 O (表压),同时用热电偶温度计测管 道中空气温度,温度计读数tg = 27℃ 。 若已知热 偶恢复系数r=0.9,大气压力为760mmHg,试求∶ 管道中空气流速(假定管道中空气流速在测点附近 是稳定的) 。 (P*-P)得V(1) T、P得准确r 用r 、Ma修正V
课程大纲 • 第1章 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测量基础) • 第2章 测量系统分析(一般问题、共性) • 第3章 热工参数测量(具体方法、个性) 温度测量 、压力测量、 气流速度测量、流量测量 、气体成分分析
学习方法 1、实践为主,注重平时积累 2、上课、作业、实验
1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系统复习
基础(共性)
10
特点、处理方法(剔除含有粗差的坏值); 判定准则:* 3 s准则(拉伊特准则)(n≤10不适用)
格拉布斯准则(小样本适用)
3
• 热电势的测量(动圈式温度指示仪、电位差计,比较其 测量原理,线路电阻的影响)
2、 热电阻测温
• 两种常用热电阻(铂、铜)特点,热电阻测量(不平衡 或平衡电桥,两种接线方法(二线或三线)
U管
弹性 原件
电学 方法
压差 测量
气流 压力
原理
毕托管 节流式
二元管 孔板
热线
喷嘴
LDV
标准化
PIV
计算
动压
设计
高速气流 实验
两相流
参数 实验
在线 氧化锆 红外 离线 色谱
伯努利原理
锅炉
概率论 热力学 流体力学 传热学 电子电工 汽轮机 燃气轮机 水轮机 核电站 三传 燃烧 化学反应2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 标准节流装置的应用(适用条件、最小流量限制、密度 修正)
二、其他流量计
涡轮、涡街(原理、特点)
习题:二、18、20
思考:二、17,21
涡街热丝频率测量的原理
8
几个作业问题(习题) 一、11. 钢水出炉温度为1600℃,其允许误差不超过 ±10℃,已知温度测量的标准误差σ= 8℃,若系统误差 为-6℃,试求:当仪表示值为1600℃时,钢水温度落在允 许误差范围内的概率。假设随机误差按正态分布。(未做) 二、4. 有一测温线路如图2_1所示,热电偶的分度号为K, 仪表示值为 758℃,冷端温度为30℃,后发现用了不同分 度号的补偿盒(EE(30, 20℃)=0.609mV),试求被测介质 的实际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