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综述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具有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类似的催眠作 用,但结构不同,对GABA受体的选 择性更高,副作用相对较少。
抗抑郁药物
部分抗抑郁药物具有镇静作用,可用 于治疗伴有抑郁症状的睡眠障碍。
抗精神病药物
对于伴有精神症状的睡眠障碍,可在 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使用原则和剂量调整策略
个体化用药
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和药物反 应,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部分老年人服用后可能出现白天镇静、嗜 睡等不良反应,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或更 换药物。
认知功能损害
肌松作用
长期大量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能导致老 年人认知功能损害,应定期评估认知功能 。
部分药物具有肌松作用,老年人应注意防跌 倒。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呼吸系统问题关注点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新鲜, 有助于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社会组织
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活动。
长期照护机制
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机制,包括医疗、康复、心理等方面的支持, 以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THANKS姿势调整
对于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的老年 人,建议采用侧卧位睡眠,以减轻症 状。
鼓励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
心血管系统风险降低方法
控制血压和血脂
01
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遵医嘱按时服药,以降低心血管疾
病风险。
适量运动
02
鼓励老年人在白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06
家属参与和健康教育推广
家属在护理过程中角色定位
提供情感支持
家属应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心和 理解,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的研究进展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1]。
睡眠障碍对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危害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本文将近年来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1.1 老化因素老年人的睡眠模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出现睡眠时相提前,表现为早睡、早醒:也可出现多相性睡眠模式,即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瞌睡增多[2]。
1.2 社会家庭因素离婚率增高,子女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亲情关系的新模式等社会问题不断冲击着老年人固有的观念,当不能及时调整心理时,睡眠障碍作为一个不良后果,可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3]。
1.3 躯体疾病2003年国际基金会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健康状况差,老年人的医学问题越多,睡眠问题越多[4]。
1.4 精神疾病失眠与老年人的精神疾病相关,是诊断抑郁与焦虑有意义的特征,也是精神疾病早期临床首发症状[5]。
2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害睡眠除了可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6]。
研究证实,持续的睡眠不足可导致思考能力及记忆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焦虑烦躁,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极易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情感性精神病,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中老年妇女冠心病周期性发作的危险因素[7]。
由此可见,睡眠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躯体健康,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3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3.1 睡眠状况的评估护士通过对睡眠状况评估,可以扩大观察病情的眼界,开阔分析病情的思路,全面了解和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对医疗护理的疗效做出评价,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8]。
3.2 开展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需掌握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指导老年人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9]。
老年睡眠障碍的现状及其护理干预

老年睡眠障碍的现状及其护理干预摘要:随着老龄化的推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然而睡眠质量直接地影响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
良好的睡眠质量不仅可以促进老年患者恢复健康,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护理干预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属于保护性抑制。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
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健康专家认为,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是健康生活的三个基点。
长期睡眠不足、失眠可引起思考能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等,从而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1老年睡眠障碍的现状老年人睡眠障碍主要有以下表现:①睡眠时间缩短,多数老年人睡眠的时间不足5h;②睡眠规律改变,有的老年人白天睡,夜间不睡;③易受外因干扰,夜间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觉醒频繁,睡眠变得断断续续;④浅睡眠期增多,深睡眠期减少,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深睡眠期只占睡眠时间的10以下;⑤入睡难;⑥易早醒。
2导致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2.1躯体疾病临床观察表明,80%以上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导致睡眠障碍。
凡困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不适、咳嗽气喘、皮肤瘙痒、尿急尿频、强迫体位、活动受限以及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内分泌代谢疾病、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等等均导致睡眠障碍。
2.2社会家庭因素社会家庭因素是影响老年男性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离异、丧偶以及退休后对工作和生活改变的不适应.较少参加社会活动导致的孤独感而影响睡眠质量。
另外,经济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大多受老年人退休后收入普遍下降,加上住院后花费较大,心里负担也随之增加。
2.3不良的生活习惯通过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观察.发现他们常年生活不规律白天睡太多导致夜间失眠及其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多饮浓茶、咖啡、酒精等也是是造成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PPT课件

常见类型
夜间多尿:老年人夜间频繁起 夜排尿,影响睡眠质量和连续 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人 在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和低氧 血症的综合征。
护理方法
护理方法
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确保老年人的卧 室安静、舒适,并调整适宜的温度和光 线。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培养老年人按时 上床睡觉、起床,并保持规律的睡眠时 间。
护理方法
促进放松和减轻压力:使用放 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 助老年人放松身心。
避免刺激物品和活动:避免老 年人在睡前摄入刺激性食物或 饮品,避免过度活动或紧张的 活动。
护理方法
药物治疗: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医生开 具的合适药物,帮助老年人改善睡眠问 题。
建议
建议
鉴于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和健康 状况,建议在实施护理方法前 ,先咨询医生或专业护理人员 ,以确保个别化的护理方案的 制定和实施。
老年人睡眠障 碍护理PPT课件
目录 简介 常见类型 护理方法 建议
Hale Waihona Puke 简介简介睡眠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但许多老年人面临睡眠障碍 的问题。本课程将介绍老年人 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以及相应 的护理方法。
常见类型
常见类型
失眠:老年人在入睡、睡眠质量或睡眠 时间上存在问题的现象。
呼吸暂停:老年人在睡眠中出现呼吸暂 停的情况,对睡眠质量和健康造成负面 影响。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睡眠障碍老年人照护的方法

睡眠障碍老年人照护的方法1. 确保舒适的睡眠环境:老年人的睡眠环境应该安静、黑暗、凉爽且舒适。
可以使用耳塞、眼罩、风扇或空调来营造一个理想的睡眠环境。
2.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老年人应该尽量保持每天固定的睡眠时间,包括早上醒来和晚上入睡的时间。
3. 避免长时间的午睡: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在白天过长时间的午睡,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4. 控制饮食和饮水:晚餐宜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和大量饮水,以减少夜间上厕所的频率。
5. 锻炼身体:老年人可以适当进行轻度的身体活动,如散步、瑜伽或太极等,以帮助调节睡眠。
6. 避免激励性活动:在睡觉前应避免看电视、使用电子设备或进行过于兴奋的活动,以减少大脑的刺激。
7. 建立放松的睡前例行程序:老年人可以尝试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澡、听舒缓的音乐或阅读,以帮助身心放松。
8. 避免过度担忧:老年人应学会放松心态,避免过度担心或忧虑而影响睡眠。
9. 避免过度使用镇静药物:老年人应尽量避免过度依赖镇静药物来帮助入睡,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并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10. 咨询医生或专家:如果老年人的睡眠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咨询医生或专家寻求帮助和建议。
11. 确保充足的日间活动:老年人应保持足够的日间活动,以提高身体疲劳感,有助于更好地入睡。
12. 控制饮食时间: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在晚上过晚吃晚餐,以免消化系统过于活跃影响睡眠。
13. 减少咖啡因和刺激性饮料的摄入:老年人应避免在晚上饮用含咖啡因和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和碳酸饮料。
14. 检查和处理睡眠相关疾病:老年人如果有睡眠呼吸暂停、夜间尿频、躁动腿综合征等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15. 保持情绪稳定:老年人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
16. 避免睡眠过度:老年人应避免过度依赖睡眠来解决其他问题,应寻找其他积极的应对方式。
17. 确保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老年人应保持床铺及卧室的干净整洁,适时更换床上用品,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老年人睡眠障碍及护理

老年人睡眠障碍及护理睡眠障碍是指脑内网状激治系统及其他区域的神经失控或与睡眠有关的神经递质改变而导致的睡眠功能减退或睡眠影响呼吸功能。
老年人并非睡眠需要减少,而是睡眠功能减退。
睡眠障碍能引起相当醒觉时病态(如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致命性损害)因此,它是目前老年医学研究的重点。
1.症状体征(1)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由于多种病因或干扰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常入睡困难和不能维持睡眠;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由于白天活动减少或小睡导致夜间睡眠觉醒周期缩短,早起或者夜间活动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
再者,随增龄或疾病影响,睡眠的昼夜节律障碍愈明显;表现为昼夜颠倒,时间差性睡眠障碍和夜间工作所致的昼夜节律紊乱[1]。
(2)睡眠呼吸障碍,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中,随眠后均可能发生呼吸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加重呼吸疾病,夜间吸入或夜间降发性呼吸困难,睡眠呼吸暂停。
(3)嗜睡常见,嗜睡是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另一常见现象,其原因有脑部疾病(脑萎缩,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脑肿瘤等)全身病变(肺部感染、心衰、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药物因素(安眠药)及环境因素等,由于老年人对身体病变的反应迟钝或症状不明显,有时仅表现为嗜睡;因此了解老年人嗜睡的意义就在于明确嗜睡的原因,并使之得到尽早的治疗。
2.老年人睡眠障碍治疗2.1一般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去除干扰因素,进行睡眠锻炼,停用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内科和精神神经科疾患(如心衰、肺气肿、内分泌疾病、抑郁症、夜间肌痉挛等)以及睡眠障碍性疾病。
2.2药物治疗约60%的失眠患者需要长期或偶尔服用安眠药物。
目前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有以下几类:A、苯二氮卓类;目前应用最多安眠药物(约占70%),此类药物又分短效、中效和长效3种制剂。
其代表分别为三唑仑,艾司唑仑和阿普唑伦,地西洋和哨西洋,短效制剂易成瘾,撤药易反弹,只宜短期用于入睡困难者。
长效试剂抑制呼吸较强,白天残留作用(疲乏、昏睡、共济失调、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较明显;故应用中效制剂更安全。
老年患者失眠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的失眠原因、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 方案,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3
短期使用
药物治疗失眠应以短期使用为主,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药物依赖、耐药性
等问题。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包括药物剂量、用药时间等, 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THANKS
感谢观看
07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本次护理措施的效果评估
睡眠质量改善
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表现为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深度增加、夜间觉醒 次数减少等。
心理健康状况改善
失眠往往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经过护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表现为情绪稳定、心 态积极。
观察副作用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药物副作用,如头晕、嗜 睡、乏力等,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患者往往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因此应注意避免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以免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
与医生的沟通与协作
及时沟通
患者应定期与医生沟通,反馈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情况,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运动与饮食调整
适量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 睡眠质量。
合理饮食
建议患者晚餐避免过饱,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等 。
补充营养素
适量补充镁、褪黑素等有助于改善睡眠的营养素。
05
药物治疗护理措施
Chapter
药物治疗的选择与原则
01 02
选择合适的药物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通过对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行综述,认为护理人员应重视、了解老年人的睡眠特点,及导致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标签: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护理我国老年人口在2000年就已经达到了11%,成为名符其实的老龄化国家。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速度快,程度高,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因此维护老年群体健康,延缓衰老,实现健康的老龄化变得日趋重要。
而老年人随着生理上的衰老,全身功能逐渐减退,很容易并发各种疾病,需要住院治疗。
住院后因环境改变、心理、疾病等种因素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加之睡眠障碍本身就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因此使更多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睡眠障碍,或使现有的较差睡眠状况加重。
虽然睡眠障碍不会直接威胁生命,却可造成焦虑、激惹、情绪不稳、烦躁不安、精神疲乏,影响患者病情恢复。
因此,给予针对性护理,满足住院老年患者休息与睡眠的要求,改善睡眠障碍,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1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睡眠的常见因素1.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首要因素。
因老年人入睡潜伏期长,深睡眠减少,故对环境的要求较高。
①环境陌生:老年患者多年来养成固定的生活习惯,加之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很难马上适应医院的陌生环境。
②噪音:病房噪音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如监护仪、治疗仪、呼叫器发出的声音,护士夜间操作、开关门,同病室患者走动、打鼾声,卫生间的洗漱、冲刷厕所声等。
③光线:夜间做治疗时要开灯,有的患者有看书入睡的习惯,监护仪发出的光亮,楼道照明灯光等,使病室无法暗化。
④其他:病室的温度、湿度、整洁度、空气污浊,床铺的软硬,枕头的高低、软硬等。
1.2心理因素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住院后心情复杂,对各种检查、治疗心存顾虑,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使交感神经兴奋而致入睡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因素分析和护理进展12级护理4班1210414161 邵凡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临床表现,重视睡眠障碍的危害和不良影响,通过研究有效的护理措施,希望能够指导临床与社区护理工作者做好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工作,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睡眠障碍,保证其能够健康快乐地享受晚年生活。
关键词: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进展前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控制睡眠障碍对老年人的影响,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极其重要。
据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57%会出现睡眠障碍。
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1]。
因此,充分研究睡眠障碍以采取应对措施改善老年人睡眠就极为必要,以下是我的分析综述。
主体:1.睡眠障碍的定义。
睡眠障碍是指:由于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质量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
常表现为患者夜间入睡困难,不能长时间连续睡眠,夜间经常醒来或清晨早醒,第二天醒来没有满足感和精神充沛的感觉,主要以患者进入睡眠周期的潜伏期较正常延长,入睡过程中自身生理性感觉增多为主[2]。
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睡行症等,其中以失眠症最为常见。
2.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病情况与特点。
众所周知,年龄越大,睡眠时间越少,一般表现为缺乏深度睡眠,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增加。
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夜间敏感性增高,易觉醒,觉醒之后再次睡着困难。
在老年人中,虽然就寝时间长,但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加,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降低,Ⅰ期睡眠 ( 浅睡眠 )时间延长而Ⅲ、Ⅳ期睡眠 ( 深睡眠 ) 随年龄增长而缩短,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波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 10% 以下,75 岁以上老年人的非快速眼动期及Ⅳ期睡眠基本消失[3],因此老年人睡眠障碍并非睡眠需要减少,而是睡眠能力减退。
3.导致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3.1生理因素/老化因素:老年人的睡眠模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 出现睡眠时相提前, 表现为早睡、早醒; 也可出现多相性睡眠模式, 即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 夜间睡眠减少, 白天瞌睡增多[4]。
近年研究发现, 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是昼夜节律和内源睡眠诱导因子, 夜间褪黑素的分泌与睡眠质量和睡眠持续时间密切相关[5]。
任何原因导致松果体分泌褪黑素通路功能异常都会使昼夜节律紊乱,最终引起睡眠障碍。
老年人尿6-硫氧褪黑素显著低于青年人[6]。
3.2躯体疾病:临床观察表明, 80% 以上老年患者因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导致睡眠障碍。
凡因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不适、咳嗽气喘、皮肤瘙痒、尿急尿频、强迫体位、活动受限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睡眠障碍。
另外,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与其个人的自主功能状态密切相关[7]。
3.3心理社会因素:老年人性格特点如固执、内向、情绪暴躁等会导致老年人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直接导致睡眠障碍[8]。
进人老年期 ,将面临离退休的问题,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社会角色的转变可能使他们不适应生活节律的转变,睡眠障碍也随之出现。
此外,老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也会与以往不同,精神压力过重,遇事敏感,突发的生活事件如丧偶、丧子、意外伤害等都会使老年人情绪低落、心情压抑、苦闷, 从而引起失眠[9]。
3.4精神、神经因素:相关的神经科疾病(帕金森病、痴呆、卒中等)和精神科疾病(焦虑、抑郁等)也是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10]。
3.5药物因素:不合理的服用药物或药物自身副作用,如降压药、改善脑代谢、益智等药物可提高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睡前服用利尿剂可增加夜尿次数影响睡眠。
长期服用单一的镇静、催眠药会产生依赖,出现顽固性睡眠障碍[2]。
3.6睡眠卫生不良:睡眠卫生不良是指由于各种可能诱发睡眠困难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习惯所导致的睡眠障碍, 亦称为不良睡眠习惯。
老年人常见不良睡眠习惯有: 每天睡眠时间无规律, 白天午睡或躺在床上的时间过长, 白天打瞌睡, 睡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吸烟、饮酒等。
不良的行为习惯可破坏睡眠觉醒节律, 既是引起失眠的原因, 也是失眠患者为了改善失眠而采取的不适当行为的后果,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使一过性失眠或短期失眠演变为慢性失眠。
3.7环境因素:老年人对环境因素改变较年轻人更为敏感,如乘坐汽车、轮船、飞机时睡眠环境的变化,卧室内强光、噪音、过冷或过热等[6]。
4.睡眠障碍对老年人的危害。
在人老龄化时候的所有变化中,睡眠问题严重冲击着老年人的日常功能。
睡眠障碍可导致日间功能缺陷, 患者经常感到昏昏沉沉,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影响正常生活。
若患者原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由于睡眠障碍持续, 这些原发疾病病情明显加重, 甚至危及生命。
有研究显示,一个人如果连续两个晚上不睡觉,他的血压就可能升高; 如连续 1 周就足以使健康人出现糖尿病前驱症状。
英国科学家发现, 彻夜不眠,会使体内某种具有帮助调节胃肠功能的蛋白质最为活跃而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他们的研究还发现,1周内如有两夜睡眠不足5h, 患心脏病的风险会比正常人高2~3倍[5]。
这说明睡眠障碍还是其他疾病的诱因。
此外,对住院老年人来说,睡眠障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4],妨碍伤口愈合, 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感染机会, 甚至使病死率升高。
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表明[11-13],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关系密切。
5.老年人睡眠障碍的评估。
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评估方法很多,客观的反映有多导睡眠图或者肢体活动电图[14],也可以通过行为观察或者相关的量表进行监测和量化[7],主观上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但易发生信息偏移。
还可以向患者或家庭成员了解睡眠史睡眠障碍性质及严重程度[7]。
通过对老年人睡眠障碍状况的评估,有利于医护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治疗与护理效果做出评价,及时调整医疗护理计划和措施,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
6.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
6.1药物治疗的指导与护理:对老年睡眠障碍的患者, 原则上尽量不使用催眠药物。
只有对严重失眠已经影响个人生活质量的情况下, 才可在医生指导下, 短期、适量地应用催眠药物[5]。
另外,若患者需要用某些药物治疗其他疾病时, 应尽量减少药物对睡眠的影响。
如利尿剂、中枢神经兴奋剂等尽量放在早饭后服用, 以避免因多饮排尿或精神过度兴奋而影响睡眠质量[5]。
鼓励老年人积极治疗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发疾病,加强对症护理,防治并发症,消除或减轻病痛折磨,以减少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6.2 心理护理及社会家庭支持: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不仅有生理原因,更多的还是心理原因。
要体谅关心老年人,设法帮助解决其面临的困难,使患者有依赖感和安全感,与其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同时,护士耐心讲解睡眠卫生知识,使患者情绪稳定,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指导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改善老年人睡眠的护理工作,帮助老年人妥善处理各种引起不良心理刺激的事件,鼓励其接受现实,稳定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充实老年人的生活,如指导老年人制定适当的日间活动、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重新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6.3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睡前可以泡脚、按摩[15]、听催眠曲等等,让身体放松、心境宁静,避免睡前兴奋。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晚餐不宜过饱或过饥,避免睡前喝咖啡、浓茶,可饮一杯热牛奶,有利于入睡。
劝说吸烟者戒烟。
睡前进行洗漱,少饮水,排尽大小便,可有效减少夜间觉醒次数。
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睡姿,以舒适为宜,且可因人而异。
但睡眠以屈膝右侧卧位为佳。
遵循规律的睡眠时间。
6.4维持良好的睡眠环境:(1)应有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
卧室保持光线黑暗,室内温湿度适宜。
睡前开窗通气,让室内空气清新,氧气充足。
(2)床的软硬、被褥的厚薄要适中。
还可用中药充填的枕头,如菊花、灯芯草、绿豆等。
(3)为行动不便者提供方便上下床的设施, 提供容易到达厕所的通路, 必要时给一次性尿壶。
(4)针对住院患者,夜间查房时护士做到三轻 (走路、推门、操作轻 ),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 护理操作应安排在白天, 医护人员的活动应集中进行; 在患者睡眠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操作, 以减少被动觉醒次数;睡眠期间避免探访。
(5)在卧室里应该尽量避免放置过多的电器 , 以确保人脑不受太多干扰。
6.5 光照治疗:主要用于睡眠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定时暴露于强光(7000~12000)下2~3d,可以改变睡眠-觉醒节律[14]。
小结: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老年人将占用很大一部分的医护资源。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我们要充分利用医护资源和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做好对老年人的睡眠护理,减少或者阻止危害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医护资源的浪费。
同时,这样还可以促进老年人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1】王佩君,冯永铭,丁士炬.护理干预在老年睡眠障碍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8):946-948.【2】彭娅.老年睡眠障碍的现状及其护理干预[J].重庆医学,2010,39(9):1165.【3】刘永华,伏杭江,葛才荣.老年人睡眠障碍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90-193.【4】罗盛.老年人睡眠障碍的防治[J].保健医苑,2013,(3):12-14【5】钱之玉,失眠及其药物治疗(j),中国药师,2005【6】杨亚娟,蒋珍珍.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75-77.【7】全旭红.影响老年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0,(6):119-120.【8】万丽华.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常见因素及社区干预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376.【9】李小红,储改铭. 老年人睡眠问题及其保健措施[J].安庆医学,2012,32(2):21-22. 【10】康佳迅,曾慧,王平.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l,14 (4):439-441.【11】Saint Martin,et al. Does subjective sleep affect cognitive function in healthy elderly subjects? The proof cohort[J].Sleep Medicine,2012,13(9):1146–1152.【12】Nebes R D ,Buysse D J,H alligan EM ,et a1 .Self-reported sleep quality predicts poor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healthy older adults[J].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09 ,64(2):180-187.【13】Taylor JR, Campbell KM. Pharmacologic management of chronic insomnia[J]. South Med J, 2006, 99(12): 1373-1377.【14】Lu MJ,Lin ST,Chen KM,et al. Acupressure Improves Sleep Quality of Psychogeriatric Inpatients[J]. NURSING RESEARCH,2013,Mar-Apr,62(2):130-137. 【15】曾慧,王平,康佳迅.穴位按摩训练对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77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