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实验室电极植入手术基本流程
大小鼠慢性电极植入手术

·手术熟练度
35
牙科水泥
生物胶
2.手术过程 ·麻醉量 ·固定 ·定位 ·钻孔 ·电极植入
37
3.术后
·饲养
·抗炎
植入电极后的小鼠应单独饲养在较深的容器中,不能饲养在鼠笼里, 防止笼盖与电极帽摩擦,损伤电极。小鼠休息恢复4-5天后,就可以 上机观察了。 根据小鼠的体重注射适量的消炎药,从手术之日起,一日2次,连续 3天。
但作为一新兴的研究技术, 它对硬件系统的要求较高,操作 步骤较复杂,牵涉到电极计与制作、慢性电极手术植入、多通 道实时数据采集与存储、单个神经元放电分离与归类、海量神 经数据分析等多个重要技术环节。
5
大小鼠慢性电极植入手术
手术 急性实验手术:麻醉动物,不需要牙科水泥埋植电极; 适用电极: 硅电极,微丝电极,MEA电极等
9
去毛·固定
耳棒固定:
-拉出舌头 -耳棒规格45°或18° -耳棒垂直高度一致,水平刻度相 同
10
三个标准检测
11
12
埋植电极阵列
所需材料:
1.琼脂粉,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加热到80℃ 以上,用来作为人工硬脑膜,保护脑组织;生物胶
大小鼠慢性电极植入手术介绍
张健强
MIVR
>
1 MIVR简介
目录
Here is your Content
2 手术
3 思考
>
在体多通道电生理记录技术( multichannel invivo recording,MIVR)
简介
在体多通道电生理记录技术(multi-channel invivo recording,MIVR),又称为中枢神经元放电的在体 多通道同步记录技术,是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监测神 经元群的电活动。
左室电极导线植入步骤-精品医学课件

然后分别植入和测试右房、右室电极
• 依旧保留CS(冠状窦)指引鞘管不动,按标准植 入方法植入和测试(也需测试膈肌刺激)
• 考虑RV 和 LV 电极头之间足够的空间距离 • 右室双极导线测试标准:
– R-wave 幅度: >/= 5 mV – 起搏阈值 @ o.5 ms: </= 1 V – 阻抗@ 5 V/0.5 ms: 250 –1000 Ohms
在“大左前斜” 确定侧、后外侧静 脉或后静脉等
心中静脉
侧静脉
后外侧静脉
后静脉
后前位
左前斜位
电极选择
第三步
不同Attain 电极导线和静脉解剖匹配图
目标起搏途径 : 成角和弯曲程度
目标起搏部位- 静脉大小
大
中等
小
无
小
中等
高度
Note: Developed with input from Dr. Daniel Gras
选择电极递送方法:Stylet 或 PTCA 导丝
• 曲度较小的心脏静脉分支, 与冠状窦的成角不大
• 曲度大的静脉分支和或与冠 状窦的成角锐度大
推荐使用stylet
Note: Use only stylets compatible with the Attain OTW lead!
推荐使用PTCA导丝
++-
Biventricular
RV
stimulation
LV
(LV + RV) PSA
+ -
-
LV电极第3次测试——
• 撤除指引鞘管后务必再重复以上测试
撤除指引鞘管
第六步
切开并撤除指引鞘管
1. 撤除电极导线体内的guide wire 2. 将stylet 插入电极体到冠状窦中部 3. 完全打开和撤除止血阀 4. 将指引鞘管头端退出冠状窦 5. 将电极嵌入匹配的切开刀的两个刀槽 6. 将鞘管沿刀刃外拉 7. 移去Stylet
2022年CRT左室导线植入规范操作(全文)

2022年CRT左室导线植入规范操作(全文)CRT已成为心衰非药物治疗的有效的方法。
它可以改善宽QRS心衰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加左心室充盈时间减少二尖瓣反流。
该项技术发展至今二十余年,多个RCT研究证明,CRT能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功能分级,减少住院和降低病死率。
CRT需要通过位于心外膜的冠状静脉电极进行同步化起搏,尽管左心室电极导线设计和植入技术不断改进,但由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静脉解剖变异、膈神经刺激(PNS)以及较高的左心室起搏阈值等因素都会影响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并可能降低远期疗效。
规范的左室导线植入操作可提高左室导线植入的成功率,并减少术中的并发症,提高CRT术后反应性。
本文就CRT左室导线植入术中的规范操作进行讲解。
1、寻找冠状窦。
在心衰患者中,CS开口的高度往往有变异,CS开口角度较陡,欧式嵴和thebesian也会阻挡导管进入。
传统方法是使用冠状窦电生理标测电极和左室递送系统一起寻找冠状窦口。
常在LAO下,以三尖瓣和脊柱作为标记。
电生理标测电极寻找冠状窦口后,指引左室鞘进入冠状静脉,每个厂家都提供了不同弯度和形状的鞘管,以应对各种患者的解剖变异。
当患者CS存在变异时,也可以选用Amplatz+超滑导丝寻找CS开口。
国内李学斌教授研发的“李氏导管”配合超滑导丝不仅可用于引导CS长鞘进入冠状静脉主支,导管头端还具备球囊可进行CS逆行造影,减少递送造影球囊操作。
2、冠状静脉造影:直接造影:操作方便,但无法了解CS全部血管解剖情况。
逆行球囊造影:能够显示更清晰的冠状静脉解剖分布,通常选用AP、LAO 35-45°、RAO30°三个体位以选择最佳靶静脉。
球囊导管头端较硬,为减少发生血管夹层的风险,建议在超滑导丝的引导下递送球囊导管,同时无论直接CS造影还是球囊逆行造影,造影前均需用肝素水回抽鞘管,以确保针筒回抽通畅,若无法通畅回抽,则说明鞘管顶壁,则回退鞘管直至回抽通畅。
能够正确放置电极确保良好的电击传导

能够正确放置电极确保良好的电击传导电击传导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
正确放置电极对于确保良好的电击传导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放置电极以确保良好的电击传导。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电击传导之前,必须先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患者周围没有可导电的物体,以防止电击传导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
其次,准备好电击设备和电极,确保它们正常工作并且无损坏。
二、了解电极类型电击设备通常有两种类型的电极:外部电极和内部电极。
外部电极是粘贴在患者胸部的贴片,而内部电极是通过手术置入患者的心脏。
在进行电击传导之前,需要了解使用的电极类型以及正确的放置方法。
三、外部电极的放置1. 找准位置:根据使用说明书或医生的指示,找准外部电极的放置位置。
通常,一个电极放置在患者右侧的胸骨右缘处,另一个电极放置在患者左侧的腋中线处。
2. 清洁皮肤:在放置电极之前,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洁患者的皮肤,以确保位置清洁和无油脂。
3. 确保黏附性:外部电极通常有一层胶水,用于黏附在患者的皮肤上。
在放置电极之前,确保胶水黏附性良好,没有损坏或干燥。
4. 贴附电极:将外部电极贴附在患者的皮肤上,确保完全贴附,并尽量避免皱褶或气泡的产生。
四、内部电极的放置内部电极的放置是一项手术操作,需要由专业医生完成。
在进行内部电极放置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手术准备,包括麻醉和消毒。
1. 手术准备:患者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并且接受麻醉药物。
医生会对患者的胸部进行消毒,并使用手术器械创建一个小孔,然后将内部电极插入患者的心脏。
2. 插入内部电极:医生将内部电极插入患者的心脏,并确保它们正确地放置在心脏内部。
放置内部电极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电极正确靠近心脏并保持稳定。
3. 定位检查:医生在放置内部电极后,会进行定位检查以确保电极的位置正确。
这个过程可能涉及X射线或其他成像技术。
五、确保电击传导效果正确放置电极之后,还需要进行一些步骤来确保良好的电击传导效果。
主动电极植入方法

• Lead body(细) • 双极,Tip-ring 10mm(避免远 场感知) • 内绝缘层(抗挤压) • 激素电极(降低极化电位,降低 急性期阈值)
主动导线的操作-了解操作工具
主动固定导线
• 植入前先在体外操 作熟悉
主动固定导线的植入操作
• 在体外操作熟悉,再入体内(了解旋转圈数及手感, >8圈) • 导线到位后,可先不旋出并保留Stylet,保持导线稳定, 测阈值(<1.5v@0.4ms,阻抗300~1000) • 透视下旋入,顺时针连续旋转比体外试时多2圈,一般 不超过20圈,观察到gap变化(可通过不同影像位置)
流出道间隔部 (Lieberman)
右前斜有助于判断位置高或低
Lieberman et al. PACE 2004
AP位时,模拟仪显示导线置于低位右室 流出道间隔部 (Lieberman)
流出道游离壁或间隔部影像
起搏部位的判断:
LAO 40°时,模拟仪显示导线置于高位 右室游离壁 (Lieberman)
房间隔起搏导线植入-注意事项
• 将导线紧抵房间隔,不需退出钢丝,立即将螺旋旋出, 以免滑脱;
• 由于解剖位置的原因,此时很难以90°垂直旋入,一般 是略斜旋入房间隔; • 将钢丝退出,把导线推成较大的“J”形;
• 导线头无横向摆动;
• 嘱病人咳嗽,牵拉导线保证稳定不脱落。
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 起搏导线的植入
室间隔起搏临床应用
(1)常规起搏中的应用-优化的起搏位点
(2)原发或继发性RVA起搏或感知不良时的应用 (3)在ICD植入中的应用 (4)在CRT中的临床应用
右房、右室选择性起搏位点-小结
规范的主动起搏导线的应用是成功行右 房、右室优化起搏位点的关键。
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术前准备
物品准备: 除基本器械前颅包外,还需立体定
向器械,黄金刚,手摇钻,导航仪,脑 科专用固定头架,植入材料,微电极及 微推进器,信号放大器及记录仪(公司 自备)
环境准备: 选择宽敞明亮的大手术间,手术间
室温调至22~25℃,相对湿度50%~60%。 无菌台和信号放大器及记录仪分别置于 头端的两侧。保持手术间环境安静、整 洁,说话轻柔,与病人交流言语清晰自 然。
患者准备: 术前访视消除陌生感,是保证手术
顺利完成的第一步。术前1天,护士去病 房探望患者。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自己及 手术室环境、讲解手术的目的及主要的 手术步骤,注重消除患者对局麻下脑部 手术的顾虑及恐惧,充分调动患者主动 配合的积极性。
手术配合
安置手术体位 遵循手术体位摆放原则 在局麻
手术时,安置低沙滩椅位,床头抬高约 15度,膝关节下垫大枕头并用约束带妥 善固定,双上肢自然屈曲放于患者腹部 并用约束带固定。全身静脉麻醉时,患 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外 科控制疗法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临床新疗 法,一种微创、可逆、可调的神经外科手 术。主要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将微电极植入 患者的脑内靶点,通过微电极的电刺激靶 点细胞的异常功能,从而改善帕金森、原 发性震颤、压疮的防护 3、有效的心理干预 4、合理的布局及无菌技术的执行
谢 谢 !
左室电极导线植入步骤及技巧

Select the Left-Heart Lead for the Anatomy
Large, Low
tortuosity vessels
Attain® Performa™ 4598
(5.3 F, S- shape)
Attain Perfoerforma 4398
帮
1
2 亲水涂层
前段软管结构
用鞘直接寻找冠状窦
Amplatz 特殊弯鞘技术
寻找冠状窦遇到的困难
1. 心脏扩大引起的心脏解 剖位置改变。包括CS转位、 开口位置高、成角变大等; 2. 心脏外科手术(法四) 而导致的心脏解剖结构改变; 3. Thebesian 瓣:膜性瓣, 覆盖在CS开口的后下部位。 4. 右侧穿刺植入:扭力和 角度的增加
第一步:寻找冠状窦(CS)
右心房解剖特征
Tricuspid annulus三尖瓣环 Fossa ovalis卵圆窝 Eustachian ridge欧氏脊 Coronary sinus冠状窦 Thebesian valve冠状窦瓣 Eustachian fossa欧氏窝 Inferior vena cava下腔静脉
靶静脉选择的经验(MADIT-CRT)
A:按心脏长轴方向分为 BASEL,MID,APICAL
B:按心脏短轴方向分为 Ant,Lat,Post
Circulation. 2011;123:1159-1166
靶静脉选择的理想要求
靶静脉选择优先条件: 1.机械收缩峰值早晚 2.电刺激除极时间早晚 3.疤痕组织存否
LV1-LV2 and LV3-LV4 = 21mm LV2-LV3 = 1.3mm
►16 programmable pacing vectors
心脏起搏器电极操作简介

心脏起搏器电极操作简介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管理和维持心脏的正常心率。
起搏器电极是起搏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用于传输电信号到心脏,以触发心室收缩。
本文将简要介绍心脏起搏器电极的操作步骤。
1. 术前准备在进行心脏起搏器电极操作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洁操作区域,消毒皮肤,适当的镇静患者,并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
2. 麻醉与消毒在操作区域用麻醉剂进行局部麻醉,使患者不会感到疼痛。
然后,医生会用消毒剂对操作区域进行彻底清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切口和导管插入医生会进行小切口,通常位于锁骨下缘或胸骨旁。
然后,通过切口插入导管到达目标位置,通常是心脏右室。
4. 导管定位医生使用X射线或其他成像技术,确保导管准确地到达目标位置。
这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因为良好的电极定位可以确保正常的起搏和传导。
5. 电极植入一旦导管准确到达目标位置,医生会使用特殊工具将电极插入到心脏组织中。
电极尖端的特殊设计可以确保良好的固定和传导性能。
6. 电极连接电极与起搏器主机连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连接方式。
通常使用螺旋连接或其他类型的连接器。
7. 验证和调试在仪器连接完成后,医生需要验证起搏器和电极的功能,并根据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通过监测心脏的电活动,医生可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8. 处理和讲解操作完成后,医生会为患者处理导管插入部位,并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起搏器使用和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定期随访和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起搏器的长期有效性和患者的健康。
心脏起搏器电极操作是一项精细且专业的医疗技术,需要经过严谨的培训和专业的操作。
实施操作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需求进行个性化处理。
这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疗效和心脏功能恢复。
请患者在操作后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遵守医护人员的指示。
及时就医并定期检查,以确保心脏起搏器电极的持续良好工作,促进患者的健康管理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头部电极植入手术操作流程
一、大鼠麻醉选择与使用:
1、麻醉剂选择:戊巴比妥钠 40~60mg/kg,体重小于300g时,可考虑55mg/kg或酌
情减少用量(2-3%浓度);或乌拉坦1~1.5g/kg(20-25%浓度)
2、根据体重换算出麻药用量,注意所配药品浓度,根据需要的mg数,决定注射的ml.
3、给药途径:腹腔注射
4、操作流程:右手轻轻捉住大鼠尾巴,将大鼠放置在鼠笼上方或操作台上,待其安静后,可用左手的姆指和食指捏住耳后枕颈部皮肤即可提起,掌心向上将鼠体置于掌心中,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鼠尾压住。
腹腔注射位置:两大腿根部水平线,中线旁1-2cm.腹腔平面向上倾斜45°,插入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血,匀速注入。
5、电极植入中麻醉维持:如手术时间过长,动物麻醉效果减轻时,可用乙醚适当吸入麻醉。
二、电极制作
实验中所用电极应预先准备,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电极。
1、皮层电极,可选用小不锈钢螺钉(眼镜/手表用螺钉)
2、深部电极,采用绝缘金属丝制作
三、手术流程
1、术前准备:
(1)手术器件准备:
大、小手术剪各1把,弯头止血钳4-6把(用于暴露手术视野),手术刀柄及刀片,直止血钳1-2把(用于手术中夹持止血),持针器1把(用于皮肤缝合),手术针(弯针),缝线若干,小螺丝刀1把(用于固定螺钉电极),有齿镊1把,小手术镊1-2把,钻头1-2个(大小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手术盘(手术中放置手术器件)1个,器件盒1个(用于手术器件消毒保存)
上述手术器件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高温高压消毒或75%酒精浸泡30分钟。
(2)其它实验所需物品
玻璃器皿(盛水,用于丢弃毛发),消毒棉棒,明胶海绵(止血用,需要事先剪成小
块),小号培养皿1个(用于调制牙托粉),颅钻,手术台灯,加热垫(用于动物麻醉后保温),消毒手术巾若(用于保护手术视野),电极及接插件(事先制作好),废报纸若干(垫在大鼠下面,便于实验后清洁),动物台秤,普通剪刀,
2、实验药品准备
(1)麻药:事先按要求浓度配好,冰箱冷藏,手术前提前取出,温度低是适当加温(2)牙科水泥及牙科水(用于电极固定)
(3) 75%酒精,碘酒,用于手术部位皮肤消毒
(4)庆大霉素针剂或粉剂,电极植入完成后,皮肤缝合前的消炎处理
3、手术过程
(1)大鼠称重:
打开电子天平开关后,将称容器放在天平上,去皮清零。
将大鼠放入容器中,待其静止后,读数。
当读数稳定时,电子天平右下角显示出“g”,此时读数最为精确。
(2)麻醉
按公斤体重计算麻药剂量,腹腔注射给药(具体过程见第一条),约5分钟后,麻醉后观察颊捏反应,观察大鼠进入麻醉状态后,可以开始手术。
(3)除去手术部位的毛发
将麻醉后的大鼠俯卧在手术操作台上,用清水将头部毛发弄湿,用普通剪刀(或大手术剪)减去头部毛发,将剪下的毛发置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再用剃胡刀片去除毛发,尽量暴露手术视野(根据需要,暴露大鼠头部眼眶后,两耳内缘,至头骨根部的皮肤)(4)电极定位
用小镊子将大鼠口腔撑开,使其门齿固定在齿托上。
调整大鼠头部位置,将左右两个耳棒分别对称插入大鼠左右耳道深部。
将其头部固定住。
(5)皮肤消毒
取棉棒沾取适量碘酒,均匀的涂抹在剪毛的部位。
再用棉棒沾取适量75%酒精在刚才擦拭过碘酒的部位进行消毒。
用棉棒沾取适量75%酒精对手术刀进行擦拭,消毒待用。
(6)切开皮肤、暴露手术视野
根据电极植入位置确定切口长度。
右手拇指和食指持手术刀,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将皮肤固定。
呈30°角由前向后快速均匀切开皮肤(用力适当,尽量一次性把皮肤切开,减少组织损伤)。
如有出血应及时止血(棉球压迫或止血钳)。
用4-6把弯止血钳于左右侧皮肤夹住以尽量暴露颅骨。
相同的持刀方式,从前向后将筋膜切开。
用刀背左右钝性
分离筋膜,减少出血。
颅骨与皮肤切口之间用棉球充填,可适当使用止血海绵。
(7)电极坐标定位
以颅骨前囟为原点(眼眶后两耳内缘,冠狀缝与矢状缝交合区域的中点),根据事先确定的坐标位置,移动三维定位尺,观察定位针是否和矢状缝平行。
输入到预先设计的坐标定位表内,按照计算出的坐标进行标记定位,随后用颅骨钻进行钻孔。
钻孔时,注意掌握速度。
并用气囊吹一下颅骨表面,清除钻下的骨骨粉末。
始终掌握好对电钻的速度。
若有出血,及时用明胶止血棉止血(颅骨打穿时会有落空感,应及时停止钻孔)。
(8)电极植入
皮层电极安放:用小螺丝刀将不锈钢螺钉电极缓慢拧入,约一半的深度即可!(大概等于颅骨的厚度)
深部电极安放:将深部电极固定在定位仪上,确保电极丝是垂直的。
调整定位仪,将电极引回前囟处定位深度。
(图谱上以此处硬脑膜为坐标0,前囟处颅骨厚度约为1.5mm)电极插入后即可用少量牙科水泥固定,注意不要堵塞邻近的孔。
等牙科水泥干了后,依次固定剩余电极。
电极固定好后,用万用表检查电极的导通性,接入通道采集器检查信号的有无。
(9)电极国定
检查并处理有无出血。
将各电极按预先设定好的顺序插入到插件中。
将电极丝围绕插件旋转,缠绕在一起。
调制适量的牙科水泥,涂抹在电极丝上,将其固定在颅骨上。
最后,用牙科水泥将插件固定在颅骨上。
(10)消毒处理与皮肤缝合
在缝合皮肤前,检查是否有出血或渗血,并加以处理。
用庆大霉素均匀洒在创口部位,再用持针钳将插件前后两侧的皮肤缝合好。
(11)将大鼠放回笼子中观察,并注意保温,术后注意抗感染处理。
手术后根据需要恢复10-14天后进行实验。
(12)清理手术台,对手术器械消毒待用。
注意事项:1、手术中注意动物保温
2、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麻醉强度
3、术后护理,应待动物手术清醒后再将其放回动物房饲养,并加强护理次数,尽量减少动物因手术护理造成不当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