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地分类标准

合集下载

分类规划_绿地分类标准

分类规划_绿地分类标准

分类规划绿地分类标准:按照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将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依次为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和其他绿地G5。

1、公共绿地1.1、规划原则:(1)在普遍绿化基础上重点建设居住绿地;(2)公园类型尽量全面,布置新型、具有时代特色;(3)居住绿地与乡镇绿地结合;(4)突出沿街公共绿地(带状绿地)的景观特色;(5)大、中、小绿地形成体系,并以中、小型绿地为主。

1.2、各类绿地的规划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公园绿地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及街旁绿地5大类。

(1)专类公园:利用其已有的地形、地貌、植被,采用自然与规则相结合多种组景和造景的设计手法,丰富其园林植物种类,布置相应的设施,即通过对坡地、水面、驳岸、植被、建筑、小品及娱乐设施的有机配置,创建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体系,使其具有系统性、技术性、阶段性、持续性、安全性等特征。

体现城镇特色,四季有景,让游人有步移景异、赏心悦目、自然流畅的舒心体验。

区域性公园的绿地率≥75%。

规划区域性公园有一处,即植物园,总面积约为0.69平方公里。

(2)滨河公园:利用现有的东湖水系,规划改造其现有景观布局,使之成为两院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滨河景观公园。

各景区通过对坡地、水面、驳岸、植被、建筑、小品及娱乐设施的有机配置形成既有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人造景观,又有展现自然山水、人们活动的自然、人文景观。

园内建筑应以一层为主,采用现代风格,造型新颖别致,富于动感,色彩明快。

滨河绿地结合河流,充分利用其狭长地形,因地制宜,采取自然布局方式,沿河设置休闲、观赏设施,通过亭、榭、廊、座椅等小品的点缀,突出山水及环境的自然风貌、四季物象,形成临水风光带,滨河公园以自然景观为主,建筑易采用传统形式,应端庄、古朴、大方,与其环境相协调并融为一体,为沿河风光带添光加彩。

园区绿化应不小于75%。

规划面积约0.23平方公里。

公园绿地分类

公园绿地分类

公园绿地分类按其建设性质的不同,公园主要可分为九类:一、城市公园城市公园是以大型公共绿地为主,可以满足全体居民健身休闲、文体活动的需要的公共绿地。

城市公园的建设往往会与城市建设相一致,属于综合性绿地。

二、景观公园景观公园是以景色为主体特色的公园,通常几大面积绿地,同时包含水彩、石阴及景观植物等元素,通常用作文化娱乐场所,原则上接近自然,充满艺术美感。

三、皇家公园皇家公园是专为皇室等权力极端者打造的公园,以园林内外庭院为主,周围绿树枝彩艷多姿,雕像、石刻和石塔等景观非常精美,大都位于山野或边远地区,可以让居住者暂别喧嚣,游览欣赏园林风景。

四、广场公园广场公园又称公共广场,是以公共市民往来的场所为主的公园,绿地小,大多绿地也是用于路面美化、树和花卉等植物修饰、存放石雕雕塑等用途。

五、动植物园动植物园是以观赏动植物为主体特点的公园,通常在市郊远郊建造,环境宁静,是文化或教育组织机构以及广大市民了解以及观赏独特的动植物的好去处。

六、康乐公园康乐公园是以释放市民压力,及增进思想文化涵养的公园,通常装饰有操场、体育器材、街道表演布景、古建筑以及特色小餐馆等休闲生活景观。

植物园以种植植物为主针,具有活动场地、小型植被以及固定植物等设置,是孕育和比较植物新品种的重要场所,也是市民和植物之间交流与凝聚的空间。

八、展览馆展览馆也可以称之为文化公园,是一种公共活动场所,可以用来举办书画、影像、多媒体、临摹、历史考古、科技发明等各项文化活动,也可以作为收集古迹、詮释写实典籍等文物展示和展销场所。

九、游乐园游乐园是以游乐为主体特色的公园,通常内设周章游览园林场景、操场、游乐设施、拉力赛跑道、休闲食堂等等,是运动娱乐的绝佳的去处。

绿地分类标准

绿地分类标准

绿地分类标准绿地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等重要功能。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划城市绿地,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绿地分类标准至关重要。

绿地分类标准可以根据绿地的功能、规模、位置等因素进行分类,以便于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更好地进行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首先,绿地可以根据其功能进行分类。

按照功能的不同,绿地可以分为观赏绿地、休闲绿地、运动绿地、生态绿地等多种类型。

观赏绿地主要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可以是花园、景观绿化带等;休闲绿地则是供市民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公园、广场等;运动绿地则是为了满足市民的运动需求,如体育场、健身步道等;生态绿地则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如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不同功能的绿地在规划和设计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和管理。

其次,绿地可以根据其规模进行分类。

根据规模的大小,绿地可以分为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等。

大型绿地通常面积较大,功能多样,可以容纳更多的市民进行休闲和娱乐活动,如大型公园、森林公园等;中型绿地通常规模适中,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休闲场所,如社区公园、街心花园等;小型绿地则通常面积较小,分布密集,可以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休息和活动场所,如街头绿化、庭院绿地等。

不同规模的绿地在城市规划和绿化设计中都有各自的作用和定位,需要根据规模进行合理分类和规划。

最后,绿地可以根据其位置进行分类。

按照位置的不同,绿地可以分为市区绿地、郊区绿地、乡村绿地等。

市区绿地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各个区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郊区绿地通常位于城市的郊区地区,面积较大,可以为市民提供更为广阔的休闲空间和自然景观,是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乡村绿地则位于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通常是农田、林地等自然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功能。

不同位置的绿地在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中都有各自的重要作用,需要根据位置进行科学分类和规划。

城市绿地的分类及特征

城市绿地的分类及特征

城市绿地的分类及特征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较好的区域。

城市绿地按国家建设部2002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在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的基础上,按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可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一、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城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化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为了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提出不同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要求,根据公园绿地主要功能和内容的不同,公园绿地又可分为以下五种。

1、综合公园。

是指在市、区范围内的供城市居民进行良好的游览休息、文化娱乐的综合性功能的较大型绿地。

市级公园面积一般10~lOOhm2,或更大者,居民乘车30min可达。

区级公园面积lOhm2左右,步行15 min可达(即服务半径为2~3km),可供居民半天到一天的活动。

一般综合性公园的内容、设施较为完备,规模较大,质量较好。

园内一般有较明确的功能分区,如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游戏区、动植物展览区、园务管理区等。

综合性公园也可突出某一方面,以满足使用功能及不同特色的要求。

2、社区公园。

是指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包括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居住区公园和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的小区游园,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

居住区公园服务半径为0.5~1. Okm,小区游园服务半径为0.3~0. Skm。

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居住区公园”归属“公共绿地”,而“小区游园”归属“居住用地”。

为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延续性,在城市用地统计时,从本标准的“公园绿地”中扣除“小区游园”项之后,可替代原“公共绿地”参与城市用地平衡;在进行城市绿地统计时,“小区游园”已计人“公园绿地”,故可不在计人“附属绿地”中重复统计。

宿州市公共绿地分类分级及养护管理标准

宿州市公共绿地分类分级及养护管理标准

宿州市公共绿地分类分级及养护管理标准宿州市公共绿地分类分级及养护管理标准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公共绿地的建设和养护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宿州市制定了公共绿地分类分级及养护管理标准,旨在提供指导和规范,保障公共绿地的质量和功能,满足市民对优美环境的需求。

本文将从分类分级和养护管理两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宿州市公共绿地的现状和标准。

二、分类分级1. 城市中心区公共绿地城市中心区公共绿地是城市的绿心,承载着丰富的社交活动和文化娱乐功能。

在宿州市,这类公共绿地通常位于商业中心和行政办公区附近,面积较小,但功能齐全。

市中心广场、湿地公园等。

为了保障这些公共绿地的质量和形象,宿州市规定对其进行日常巡查、定期修剪和植物更新等养护管理措施。

2. 市区公共绿地市区公共绿地是满足市民休闲和健身需求的重要场所,一般位于城市住宅区和学校周边。

这些绿地面积较大,景观设计丰富多样,如社区公园、运动场等。

宿州市规定应根据场地情况,加强绿地植被更新和保养,保证绿地设施的完好和安全。

3. 城市郊区公共绿地城市郊区公共绿地是连接城市与自然的桥梁,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和景观塑造功能。

这类绿地如郊野公园、生态园等,面积较大,植被种类丰富。

宿州市规定对这些绿地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综合整治,保障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永续利用。

三、养护管理标准1. 绿地植被养护- 宿州市规定对公共绿地的植被进行定期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更新,以保持绿地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平衡。

2. 绿地设施维护- 对于公共绿地的休闲设施、游憩设备等,宿州市规定建立定期检查和维修制度,确保设施的安全和舒适度。

3. 绿地环境保洁- 宿州市将公共绿地环境保洁作为养护管理的重点,规定对绿地垃圾、落叶等进行及时清理和处理,保持绿地的整洁和卫生。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公共绿地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升城市形象,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宿州市公共绿地分类分级及养护管理标准的出台,有利于规范和提高公共绿地的质量,让市民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和休闲的乐趣。

上海市园林绿化分类分级标准

上海市园林绿化分类分级标准

1.0.1 为促进上海市绿化建设,加强园林行业管理,提高绿地养护质量,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标准。

l.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市公共绿地,在其它专类标准尚未制订的情况下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绿地暂可参照。

l.0.3 各类绿地的分类分级,除应按本标准执行外,还应遵守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园林绿地的分类2.0 根据绿化性质和功能,园林绿化可分为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及行道树。

2.1 公共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公园、街道绿地及高架道路地面绿化。

2.l.l 公园:指常年开放供休息游览、进行科普教育、开展科学文化活动、有较好的植物配置,有一定设施和艺术布局的绿地,包括综合性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森林公园、儿童公园、文物、纪念性陵园等。

2.1.2 街道绿地:指沿道路、河湖、海岸和城墙等处设有一定游憩设施或者起装饰作用的绿化用地。

2.1.3 高架道路地面绿化:指高架道路两侧悬挂绿化及高架桥投影下的地面绿地。

2.2 行道树:指沿车行道边或人行道边种植相对规则的乔木。

2.3 单位附属绿地:指工厂、机关、学校、医院、部队等单位以及公用设施附设的绿化用地。

2.4 居住区绿地:指居住区内除公园以外的所有绿化用地。

2.5 生产绿地:指生产各种绿化植物材料的用地。

2.6 防护绿地:指用于隔离、卫生和安全目的的林带及绿地。

2.7 风景名胜区:指城市范围内具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游览区域。

3、公园的分级3.0 根据公园规模、服务半径、功能性质、设施及内容,可分为三级。

3.l 一级公园的标准:凡符合以下条件为一级公园。

3.1.1 面积10公顷以上,或年游人量200万人次以上。

3.1.2 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具有多种功能的设备设施或特色功能,为全市、全区服务。

3.1.3 绿化面貌优良,绿地率不小于70%。

公园绿地开放区域划分内容

公园绿地开放区域划分内容

公园绿地开放区域划分内容
公园绿地开放区域的划分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分类:公园绿地通常会分为游憩区、运动区、文化活动区、景观区等基本区域。

2. 功能设置: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绿地区域还可能会设置休闲亭、广场、花坛、儿童游乐设施、运动器材等不同的设施。

3. 地形地貌:公园绿地的地形地貌也会影响区域划分。

比如平地区域和丘陵区域的绿地开放目的和使用方式就会有所不同。

4. 娱乐现象:人们喜欢在公园绿地内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如放风筝、打羽毛球等,针对这些娱乐现象,公园绿地开放区域还可能根据使用习惯和需求,特别划分一些娱乐区域。

总之,公园绿地的区域划分,需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习惯,并根据这些需求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城市绿地的几种分类

城市绿地的几种分类

城市绿地的几种分类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城市绿地的几种分类城市绿地包括:1、公园绿地指各种公园和向公众开放的绿地。

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含其范围内的水域;不包括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

公园绿地中除“小区游园”之外,都参与城市用地平衡,相当于“公共绿地”。

在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中,“公共绿地”被列为“绿地”大类下的一个中类。

包括“公园”和“街头绿地”两个小类。

“公共绿地”一词来源于前苏联,突出反映的是绿地的所有权、产权等公共属性。

我国目前在绿地的分类上不存在私有绿地,所有的城市绿地都属于国家、为公众服务。

公共绿地与国际上公园的内涵相似,与我国的公园和开放型绿地相当,因此,都属于公园绿地性质。

鉴于此,公园绿地的概念更能够反映出公共绿地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属性特征。

2、公园是公园绿地的一种类型,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狭义的公园指面积较大、绿化用地比例较高、设施较为完善、服务半径合理、通常有围墙环绕、设有公园一级管理机构的绿地;广义的公园除了上述的公园之外,还包括设施较为简单、具有公园性质的敞开式绿地。

发达国家的公园一般是向公众免费开放的。

国家现行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 48对不同公园内部的用地比例有明确的规定。

3、植物园指独立的植物园。

侧重科学研究的植物园以收集植物物种为主,侧重植物观赏的植物园以展示植物的景观多样性为主。

附属于公园内的植物展览区不属于植物园。

4、花园花园指以观赏花卉植物为主要功能的园林。

花园与公园的区别为:花园的规模相对较小,也可附属在公园内;花园的职能较为单一,公园的职能较为综合;在国外,花园可能是私有的、收费的,而公园是公有的,向公众免费开放的。

5、风景名胜公园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多数在城市郊区,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之外,而公园多数位于市区,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之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134
历史名园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G135
风景名胜园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G136
游乐公园
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较好的绿地
绿化占地比例应≥65%
G137
其他专类公园
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以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包括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
G12
社区公园
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的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不包括居住组团
G121
居住区公园
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服务半径0.5-1.0km
G122
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服务半径0.3-0.5km
G13
绿化占地比例应≥65%
G14
带状公园
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型绿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绿化占地比例应≥65%
专类公园
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
G131
儿童公园
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绿地
G132
动物园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绿地
G133
植物园
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公园绿地分类标准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内容与范围
备注
大类
中类
小类
G1
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已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G11
综合公园
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G111
全市性公园
为全市人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
G112
区域性公园
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