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解读及应用

合集下载

城市绿地分类及指标解释

城市绿地分类及指标解释

城市绿地分类及指标解释城市绿地是指城市内部的绿色空间,包括公园、绿地、花坛、街头绿化、河流湖泊等。

城市绿地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公园:公园是城市中最常见的绿地形式,通常被规划为大面积的绿地,提供人们休闲、娱乐、运动等活动的场所。

公园可以分为市政公园、社区公园、主题公园等不同类型。

2.绿地:绿地是城市中的小型绿地区域,通常被设计为人们停留和放松的场所,例如小花坛、庭院、小广场等。

3.街头绿化:街头绿化是指城市道路两侧或中央的绿地区域,通过种植树木、草坪等植物,美化城市环境,降低气温,改善空气质量。

4.河流湖泊:城市中的河流湖泊也是城市绿地的一部分,对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水上交通等多种功能,同时可以调节城市气候,净化水源等。

城市绿地的指标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绿地覆盖率:绿地覆盖率是指城市总面积中绿地所占的比例。

绿地覆盖率高,意味着城市绿地面积大,绿化水平高,可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等。

2.绿地分布均衡性:绿地分布均衡性是指城市绿地在空间上的分布是否均衡。

城市绿地分布均衡性好,意味着绿地更加方便人们使用,各个区域都能享受到绿地带来的好处。

3.绿地可达性:绿地可达性是指人们到达城市绿地所需的时间和距离。

绿地可达性好,意味着绿地离居民更近,更容易到达,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4.绿地质量:绿地质量是指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

绿地质量好,意味着植被健康、多样性高,能够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例如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净化水源等。

5.绿地设施和服务:绿地设施和服务是指在绿地内提供的服务设施,例如游乐设施、休息区、健身器材等。

提供多样化的设施和服务,能够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的分类包括公园、绿地、街头绿化、河流湖泊等,不同类型的绿地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城市绿地的指标解释包括绿地覆盖率、绿地分布均衡性、绿地可达性、绿地质量以及绿地设施和服务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城市绿地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情况,对于评估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及其重要性探析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及其重要性探析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及其重要性探析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包括公园、花坛、绿化带等,具有生态、环境美化和人们休闲娱乐的功能。

为了规范和管理城市绿地建设,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分类标准。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具体的分类方式。

一、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环境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能够帮助我们合理保护生态环境。

不同的绿地类型有不同的生态功能,比如湖泊和湿地可以净化空气和水质,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草坪和花坛能够增加城市的绿意。

通过对绿地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生态功能来选择并合理规划绿地,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2.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对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绿化带和公园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一些具有独特风格的花坛和景观也可以增添城市的美感,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感受到一丝宁静和祥和。

通过对城市绿地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提供生态服务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有助于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例如,湖泊和湿地可以调节城市的气候,降低气温,减少能耗。

森林能够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涵养,减轻自然灾害的风险。

草坪和绿化带可以减少城市噪音、吸收有害气体,并提供氧气。

通过分类绿地,并根据其特点来合理规划和管理,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绿地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

二、城市绿地的具体分类方式1. 按照用途分类根据城市绿地的不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公共绿地、景观绿地、休闲绿地等。

公共绿地主要供市民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使用,如公园、广场等;景观绿地则注重美化城市环境,如花坛、景观廊道等;休闲绿地主要是提供给市民休息和锻炼身体的场所,如运动场、健身步道等。

根据不同的用途分类绿地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2. 按照面积分类城市绿地根据面积大小可以分为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和小型绿地。

大型绿地面积较大,一般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如大型公园、森林公园等;中型绿地位于城市的主干道两侧或片区内,如街头绿地、社区公园等;小型绿地则位于城市的小区或街道,如花坛、小公园等。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解读及应用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解读及应用
02
对城市绿地建设的
引导和约束力不够
03
强。
分类标准过于复杂 ,不易操作。
未能充分考虑不同 地区、不同城市的
特殊情况。
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01
简化分类标准,提高可操作性。
03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的引导和约束力,促进城市绿地 的可持续发展。
02
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特殊情况,制 定更加灵活的分类标准。
绿地指标与规模
确定各类绿地的指标和规 模,包括绿地面积、绿化 覆盖率等,以满足城市生 态和居民生活需求。
城市绿地建设与管理
绿地建设实施
依据规划设计方案,有序 推进各类绿地的建设工作, 确保建设质量和进度。
绿地养护管理
建立健全绿地养护管理制 度,定期进行植物修剪、 施肥、灌溉等养护工作, 保持绿地的良好状态。
广场用地
广场用地是指为满足城市居民的集会 、庆典、展示等公共活动需求而设置 的开放性公共空间,主要包括集散广 场、交通广场等。
广场用地的规划设计应注重空间布局 、交通组织、景观设计等多方面的需 求,创造宜人的公共空间,提高城市 居民的公共生活品质。
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是指附属于各类城市建设用地(除公园绿地外)之外的绿地,主要包括 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
标准的制定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 地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亟 需制定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和指导 城市绿地分类工作。
标准的修订过程
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经过多次 修订和完善,形成了现行的《城 市绿地分类标准》。
标准的主要内容
绿地分类原则
按照绿地的主要功能和特点进行分类,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等。
04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最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最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最新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对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制定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绿地的功能定位、规划用途、绿地类型等。

下面将对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进行最新的探讨。

首先,城市绿地的功能定位是制定分类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般来说,城市绿地的功能包括生态功能、休闲功能、美化功能等。

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可以将城市绿地分为生态绿地、休闲绿地、美化绿地等不同类型。

生态绿地主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城市绿色空间;休闲绿地则是为了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提供散步、健身、游玩等场所;美化绿地则主要用于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因此,在制定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对绿地进行合理的分类。

其次,城市绿地的规划用途也是制定分类标准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绿地可以分为居住区绿地、商业区绿地、工业区绿地等不同类型。

居住区绿地主要用于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商业区绿地则是为了满足商业活动的需求,提供休闲购物场所;工业区绿地则主要用于改善工业区环境,提升工作环境。

因此,在制定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时,需要考虑到不同规划用途的需求,对绿地进行合理的分类。

最后,城市绿地的类型也是制定分类标准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根据绿地的形式和特点,可以将绿地分为公园、广场、绿化带、绿地景观等不同类型。

公园是城市中常见的休闲娱乐场所,一般包括草坪、花园、湖泊等;广场则是城市中的交通枢纽和文化活动场所,一般包括广场绿地、休闲座椅、文化雕塑等;绿化带则是城市中的环境保护区,一般包括城市绿化带、生态廊道、景观绿地等。

因此,在制定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特点,对绿地进行合理的分类。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是一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过程,需要根据功能定位、规划用途、绿地类型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类。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解读及应用41页PPT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解读及应用41页PPT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解读及应用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23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23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2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对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绿地功能和绿地规模两个方面,对城市绿地进行分类,以期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参考。

一、绿地功能分类绿地不仅具有美化城市、调节城市气候等基本功能,而且还有多种功能,如生态服务、休闲娱乐等。

从绿地功能的角度,城市绿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生态绿地生态绿地是指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实现生态服务功能的绿地。

生态绿地的建设有益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生态绿地可以分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河湖公园等。

2. 休闲娱乐绿地休闲娱乐绿地是指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服务的绿地。

休闲娱乐绿地可以分为游乐场、运动场、公园等。

在城市规划中,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活动类型,合理规划休闲娱乐绿地。

3. 文化教育绿地文化教育绿地是指为城市居民提供文化教育服务的绿地。

这种绿地的建设需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市民需求,从而形成体现文化内涵的特色绿地。

文化教育绿地可以分为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

4. 农业园区农业园区是指在城市周边或郊区建立的集种植、养殖、采摘和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区。

这种绿地可以带来城乡结合、农业绿色发展等多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绿地规模分类绿地规模是指绿地面积的大小。

从绿地规模的角度,城市绿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大型公园大型公园通常面积较大,具有多种功能。

大型公园可以是城市的重要景点,也可以提供多种体育、文化、娱乐等活动场所。

这种绿地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和市民的需求,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2. 社区公园社区公园通常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面积相对较小。

这种绿地建设必须结合当地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设计合适的功能和设施,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3. 街头绿地街头绿地通常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或路中央建立的绿地带。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doc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doc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doc
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科普教育、应急避险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防护绿地,是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或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因受安全性、健康性等因素的影响,防护绿地不宜兼作公园绿地使用。

广场用地,是指以游憩、纪念、集会和避险等功能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动场地,不包括以交通集散为主的广场用地。

附属绿地,是指附属于各类城市建设用地(除“绿地与广场用地”)的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附属绿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附属绿地、工业用地附属绿地、物流仓储用地附属绿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附属绿地、公用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区域绿地,是指市(县)域范围以内、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于保障城乡生态和景观格局完整、居民休闲游憩、设施安全与防护隔离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类绿地,不包括耕地,但包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生产绿地。

若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生产绿地可在绿地统计表中单列。

城市绿地建设标准

城市绿地建设标准

城市绿地建设标准摘要:一、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性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1.城乡用地分类2.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分类3.城市绿地养护标准三、城市绿地建设的实践与应用四、结论正文:城市绿地建设标准一、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性城市绿地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塑造城市形象、保障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绿地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还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缓雨水径流、降低地表温度等,有助于构建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1.城乡用地分类城乡用地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9中类,14小类。

2大类分别是建设用地(H)与非建设用地(E)。

2.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分为以下几类:(1)公共绿地:如公园、广场、街头绿地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场所。

(2)居住区绿地:位于住宅小区内的绿地,主要服务于居民生活,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3)单位附属绿地:企事业单位内的绿地,主要服务于单位员工,提高办公环境质量。

(4)防护绿地: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边界或道路两侧的绿地,具有隔离、防护、美化等功能。

(5)生产绿地:用于种植绿化植物、培育苗木等,满足城市绿化需求。

(6)风景林地:具有景观价值的林地,可供游客观赏、游玩、休闲等。

3.城市绿地养护标准城市绿地养护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树木生长旺盛、健壮,形态美观,无病虫害。

(2)绿地整洁、无杂物,草坪覆盖率不低于95%。

(3)花卉种植规范,花期丰满,色彩搭配合理。

(4)绿地设施完好,功能齐全,使用安全。

(5)绿化用水充足,灌溉设施完善,节约用水。

三、城市绿地建设的实践与应用在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绿地分类标准,合理安排各类绿地的布局和规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G WG
对于一些在分类上容易混淆的绿地类型,如城市道
路两侧绿地,在道路红线内的,应纳入“附属绿地” 类别。在道路红线以外,具有防护功能、游人不宜 进入的绿地纳入“防护绿地”。具有一定游憩功能、 游人可进的绿地纳入“公园绿地”。
EG 区域绿地
SG
UG —— EG1 EG2 EG3 EG4
主要修订内容
定各级综合公园的规模和布局要求的情况下,将综合公园细分反而降低了标准的科
学性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明确综合公园的规模下限为 10公顷(考虑一定的弹性,小城市或受用地条件限制时,
规模下限可为5公顷)。
取消了“社区公园”的下设小类。 本标准延用了原标准中的“社区公园”,但取消了该中类下设的“居住区公园”和 “小区游园”两个小类。 修正社区公园的定义:“用地独立,具有基本的游憩和服务设施,主要为一定社区范 围内居民就近开展日常休闲活动服务的绿地。”并提出规模宜在1公顷以上。
设相对较少,居住区公园已越来越少,在“城
市用地分类标准”( 2011 版)中已取消“居住 区公园”一词。同时,在实际的管理和统计工 作中,对“居住区公园”的判别也存在困难。
社区 公园
对“专类公园”下设小类进行调整。 修订了历史名园的定义。原标准将“体现
传统造园艺术”和“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是评定为“历史名园”的关键指标。修订将 一些能反应近代中国造园艺术发展轨迹的、 却不是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纳入其中。 增加了遗址公园小类。 G134所指的“遗址公 园”是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其用地性 质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本标准仍坚持以绿地的主要功能为分类依据。 绿地分类应与相关的法规和已颁布的标准充分协调和衔
接,城乡统筹考虑,满足城乡绿地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
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延续性
实用性
与以往城乡建设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统计资料的纵向
可比,这要求绿地分类要有一定的延续性。
充分考虑本标准施用期全国各地的对现行标准的使用情 况及反馈意见,提出更科学、具有前瞻性同时便于使用
SG
UG —— EG1 EG2 EG 区域绿地 EG3 EG4
应,本标准使用英文字母组合表示、或使用英文字
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生产绿地
3.“公园绿地”解读及分类调整
公园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绿色基础 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 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公园绿地”的名称直接体现的是这类绿地的功能。“公 园绿地”不是“公园”和“绿地”的叠加,也不是公园和 其他类型绿地的并列,而是对具有公园作用的所有绿地的 统称,即公园性质的绿地。 对“公园绿地”进一步分类,目的是依据本标准可针对不 同类型的公园绿地提出不同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要 求。 本标准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按各种公园绿地的主要功能, 对原标准进行了适当调整,将“公园绿地”分为综合公园、 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4个中类。
游园
主要修订内容
4.“防护绿地”的分类说明。
对“防护绿地”是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 求而设置的,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或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 防护或减弱作用,因受安全性、健康性等因素的影响,防 护绿地不宜兼作公园绿地使用。 防护绿地的功能正在向功能复合化的方向转变,即城市中 同一防护绿地可能需同时承担诸如生态、卫生、隔离、甚 至安全等一种或多种功能。因此,本标准对防护绿地不再 进行中类的强行划分。
5.增加“广场用地”的分类说明。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2011版)提出因“满足市民日常 公共活动需求的广场与公园绿地的功能相近”,将“广场
G3 G1 G2
201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大类 G11 G12 G13 G14 —— 防护绿地 —— —— RG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中类 综合公园 社区公园 专类公园 游园 ——
201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大类 中类
G11
G12 G1 公园绿地
综合公园
社区公园
G13
G14 ——
专类公园
游园
——
取消了“综合公园”的下设小类。 原标准中“综合公园”下设“全市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两个小类,其目的是 为了根据公园的规模和服务对象更合理地进行各级综合公园的配置。但是,各地城 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条件差异很大,且近年来居民的出行方式和休闲需求也发生了 诸多变化,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区分全市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因此,在无法明确规
11版《城市用地分类与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02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07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统一分类标准的必要性
统一对绿地、各类绿地概念和内涵的认识。
更加规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 为“多规合一”从生态空间层面提供最基础的技术支撑。便于绿地系 统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的衔接。便于规划的审批、实施、管理。 便于相关规划设计标准的编制和执行,如《公园设计规范》等。
向业内专家发放专家版调研问卷,共回收33份,专家分别来自 园林、城市规划和国土专业;专家从事的行业分别来自一线规 划设计工作、园林管理工作以及园林教学科研工作,涵盖了与 绿地分类相关的各个专业和行业。
修订原则
功能性 协调性
由于绿地空间功能属性的非限定性,同一块绿地可以具
备生态、游憩、景观、文化、防灾等多种作用,因此,
完善优化原标准,适应新的需求。
如类别的调整;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等。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 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 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道路与交通 设施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02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与 11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对比
对城市建设用地外围的绿地分类依据尤为混乱
公园绿地
广场用地
用地”划归“ G”类,命名为“绿地与广场用地”,提出 “广场用地”是指“以游憩、纪念、集会和避险等功能为 主的城市公共活动场地”,“不包括以交通集散为主的广 场用地,该用地应划入‘交通枢纽用地’”。 并以强制性条文规定:“规划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不 应小于10.0m2/人,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8.0m2/
的分类方法。
主要修订内容解读
1. 明确绿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内绿地与广场 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外的区域绿地两部分。
G2 G1
201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大类 G11 G12 G13 G14 —— 防护绿地 —— —— RG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中类 综合公园 社区公园 专类公园
公园绿地
游园
——
增加了“广场用地”。 将“生产绿地”划入区域绿地。 区域绿地根据绿地主要功能分为风景游憩绿地、生 态保育绿地、区域设施防护绿地、生产绿地。
统一分类才能统一统计口径,增加统计的科学性、可比性,提升行业
地位。指标问题如城市绿地率不同部门的统计口径不同问题、人均公 园绿地面积到底如何计算更加合理等。
参编单位
修 订 思 路
修订过程 修订原则 主要修订内容
《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建标[2013]6号)
SG
UG ——
经问卷调查标准明确广场用地绿地率应大于等于
与相关标准的衔接。
各专业的标准体系越来越健全,相互之间的对接直接影响到 “一张图”的描绘。如: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 标准》(GB50137-2011)的衔接。
进一步统一全国城市绿地分类。
为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依据,为 规范绿地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依据;为全国绿地的 统计、分析、比较提供统一的分类口径,增加数据的可比性。
2015-2016年5月,根据征求意见对标准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 改
2016年6月2日,召开专家评审会通过评审。
2017年11月住建部发布。
2018年6月1日实施。
问卷调查
向各省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的绿地主管部门发放城市版问卷, 共回收153份,涉及21个省,4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地级市 110 个,县级市(区)39 个,除海南省、西藏自治区、港澳台 地区,覆盖了我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解读及应用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
徐波
2018.11
主 要 内 容
一.为什么要修订该标准 二.编制思路介绍 三.标准内容解读 四.关于标准的基本思考
标准的意义和价值
为 什 么 要 修 订 该 标 准
原标准在规范城市绿地系统的编制和审批、管理等方面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城乡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需求不断 提升和变化,只有不断适应城乡发展宏观背景的变化和满足 绿地规划建设的需求,技术标准才具有实际意义与价值。
XG G1 G2 G3
201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大类 G11 G12 G13 G14 —— 中类 综合公园 社区公园 专类公园 游园 —— —— —— RG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公园绿地
防护绿地
广场用地
AG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BG 附属绿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附属绿地 工业用地附属绿地 物流仓储用地附属绿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附属绿地 公用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 风景游憩绿地 生态保育绿地 区域设施防护绿地 生产绿地
第一,强调“用地独立”是为了明确“社区公园”地块的规划属性,而不是其空间属性。 第二,提出“社区公园”的规模要求是考虑到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2002年版)要求居住区公园的最小规模为1hm2。
本标准取消“居住区公园”小类,是基于目前 居住用地的建设规模大部分属于《城市居住区 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 2002 年版)中 的居住小区或居住组团级别,完整的居住区建
属于“公园绿地”范畴。
将原有儿童公园、城市建设用地内的风景名 胜公园归入其他专类公园。 G139采取开放型的分类表达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