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提纲共136页

合集下载

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

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

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舞蹈文化,中国舞蹈家协会制定了一份完整版的中国舞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和提高中国舞蹈的教学水平。

一、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的基本功是舞者展示舞蹈技巧和表达情感的基础。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拉伸、力量训练和平衡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

二、中国舞蹈史与理论中国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的时期和地区都有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表现形式。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舞蹈的历史和理论知识,了解不同舞蹈形式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中国舞蹈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三、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优雅、独特的舞姿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中国民间舞中国民间舞是中国人民生活和文化的真实反映,它丰富多样、充满活力。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民间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舞的独特韵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五、中国现代舞中国现代舞是中国舞蹈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和发展,它融合了西方舞蹈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现代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舞的创新精神和个人表达能力。

六、舞蹈创作与演出舞蹈创作和演出是舞者展示自己才华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舞蹈创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意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舞蹈演出,锻炼自己的舞台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舞蹈教学方法与实践舞蹈教学方法和实践是培养学生舞蹈技能和表达能力的关键。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舞蹈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艺术素养。

舞蹈简史教学大纲

舞蹈简史教学大纲

XXXXX学院《舞蹈简史》教学大纲授课学院:授课教师:职称:专业班级: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舞蹈的历史有一个比较概括的了解,特别是对各个时期的舞蹈风格的演变及其深层的文化、历史的根源有所认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整体的艺术素质。

为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可培养中国舞蹈历史研究和进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和综合类人才。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远古及夏商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百兽率舞之民舞源头,乐舞交流的发轫,君王首领开创纪功乐舞先河(二)教学具体内容1.源于现实的舞蹈发端2.社会各阶层参与的夏商时期舞蹈3.远古及夏商的民众舞蹈形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夏商时期的舞蹈(四)考试内容及要求岩画舞蹈涉及哪些主题夏代君王为什么与舞蹈相关商代主要有哪些舞蹈。

第二章周代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周代为何是雅乐舞的璀璨时期,周代为何是以女乐为主体的“新乐”勃兴之时,周代为何是舞蹈观念得到建立和制衡的时期。

(二)教学具体内容1.分封制和周代的礼乐舞蹈2.作为人才培养手段的礼乐舞蹈的教育3.农耕社会中的周代的祭祀舞蹈4.生产资料再分配与周代舞蹈的分流5.基于现实的各种乐舞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何为“礼崩乐坏”,礼乐舞蹈的式微,女乐舞蹈的兴起(四)考试内容及要求西周的舞蹈整体局面和风貌“女乐”的概念是何时出现的先秦诸子中有的乐舞学说西周的制礼作乐与六代舞的关系第三章汉代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汉代人对舞蹈与前代不同的理解和不同态度,汉人的乐舞观深刻影响了此后历朝历代。

(二)教学具体内容1.丰富多彩的“百戏”舞蹈。

2.轶态瑰姿的“女乐”与舞蹈逸事。

3.雅乐与宴乐。

4.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5.汉代的乐舞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幻想与现实相融的社会意识,厚重与轻疾共存的审美形态(四)考试内容及要求汉代“女乐”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汉代“百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俗乐舞在汉代宫廷取得了合法的地位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魏晋南北朝建立了“清商乐舞”和“胡乐胡舞”两大体系,这个时代为舞蹈发展创造的价值。

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舞蹈史英文名称:H i story of Dance课程编号:x2116151学时数:32学分数:2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舞蹈史》是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沿着中国社会开展的历史轨迹,阐述舞蹈开展的历史。

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 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开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1、原始舞蹈产生与开展的轨迹1、1生产劳动与原始舞蹈1、2生殖崇拜与“求偶舞”1、3反映征战生活的古武舞1、4原始祭祀舞重点与难点:了解原始人与舞蹈的关系,掌握原始舞蹈的由来2、夏商奴隶制时代舞蹈的开展2、1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2、2祭祀舞的开展及甲骨文中的有关记录重点与难点: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舞蹈的一个关键性转变。

3、两周时期舞蹈的开展和变革3、1强化舞蹈的教化和政治作用3、2 “礼崩乐坏”与民间舞兴盛3、3表演性舞蹈的开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3、4乐舞理论重点与难点:了解周王朝“制礼作乐”的目的和意义;弄清“礼崩乐坏”与民间乐舞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和艺术规律4、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开展的汉代4、1舞蹈开展的广度和深度4、2舞蹈艺术水平的提高重点与难点:注意汉代舞蹈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著名舞人及其艺术成就5、各族乐舞在纷呈交流中开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5、1《清商乐》的开展与演变5、2 “以舞相属”与即兴起舞5、3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影响5、4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舞蹈在中国舞蹈开展史上的特殊意义6、辉煌唐舞6、1舞蹈活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6、2舞蹈艺术的高度开展重点与难点:了解唐代舞蹈兴盛的原因及表现7、舞蹈艺术开展的转折期一辽、宋、西夏、金代的舞蹈7、1辽代舞蹈的兼容精神7、2宋代一古代舞蹈开展的转折点7、3金承辽舞融宋舞7、4西夏舞迹重点与难点:掌握宋代是中国舞蹈史上重要转折期8、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8、1宫廷宴乐8、2源远流长的各族民间舞蹈8、3戏曲舞蹈的开展重点与难点:明确戏曲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种新形式,以及了解戏曲舞蹈的发生与开展。

中国古典舞教学纲要

中国古典舞教学纲要

中国古典舞教学纲要2016年中国古典舞教学纲要中国古典舞是在继承古代传统舞蹈的基础之上,以戏曲武术等民族审美规律为基础,当代人建构的具有典雅、民族风格情趣的舞种。

那么关于古典舞的教学有什么要点呢?下面跟yjbys店铺一起来看看吧!一、蹲的练习“蹲”是腿的屈伸和弯直的练习。

经由过程膏泽操练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优柔的弹性,这是男、女舞蹈演员把握技巧所必不成少的前提。

不仅跳跃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膏泽动作。

同时“蹲”还具有增强后背力量的浸染。

教材内容:双腿蹲: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2、年夜八字步半蹲、全蹲3、踏步半蹲、全蹲4、弓箭步蹲(正、旁)5、移动穿掌扑步(男)单腿蹲:1、端腿蹲2、掖腿蹲3、跨腿蹲4、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膏泽动作)教材的组织规模:1、“蹲”是离把操练的第一个动作,要求操练时的动作徐缓、连贯。

是以,宜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2、分袂将双腿蹲或单腿蹲中的(2)至(4)项动作组合起来操练。

3、双腿蹲可与下列动作组合起来:年夜八字步的前、后、旁下腰及涮腰。

在小八字步蹲和年夜八字步蹲之后立半脚尖。

蹲后接90度以上前、旁、后腿的舞姿。

4、单腿蹲可与下列组合操练:单腿前、后下腰。

踏步旁下腰;年夜踏步旁下腰。

蹲后接90度以上的前、旁、后腿,斜探海,后腿裸体等的碾转。

蹲后接各类单腿变身和90度以上的抬腿环动动作。

二、腰的练习腰是身体行为和舞蹈动作的诚意,而腰的动作又是把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本,如:风火轮、卧鱼、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双飞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

腰的练习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优柔性和矫捷性。

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1、年夜八字步前、旁、后下腰2、丁字步拧腰3、年夜八字步涮腰(女,1-3次)4、弓箭步涮腰(男,1-3次)5、踏步旁腰6、年夜踏步旁腰7、单腿重心前、后下腰8、单腿跪前、后下腰9、卧鱼10、八字步风火轮(女,1-3次)11、弓箭步风火轮(男,1-3次)教材的组织规模:1、腰的练习先可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音乐,这样可以练习腰部具有工致的行为能力。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编号:05203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从舞蹈的起源到历代舞蹈发展的状况,来了解中国舞蹈文化的悠久历史,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认识,增强对舞蹈文化事业的热爱。

通过对古代舞蹈史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舞蹈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的审美特征,艺术风格及在舞史上有影响的舞蹈、著名舞人。

重点掌握两周、汉代、隋唐三大舞蹈集成时期舞蹈的变革和发展。

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上去认识舞蹈。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原始舞蹈的产生与表现形式本章要点: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来把握原始舞蹈与原始生活的紧密联系。

原始舞蹈的产生不是审美的需要,而是原始人必不可少和必须赖以存在的生活形态及生存方式的需要。

第一节舞蹈的起源1、舞蹈起源于劳动2、最早的民间集体歌舞表演形式3、崖画中的舞蹈形象第二节“求偶舞”的形成1、“求偶舞”形成的原因2、崖画中“求偶舞”的舞蹈形象第三节征战与古武舞1、“古武舞”与原始战争的紧密联系2、崖画中“古武舞”的舞蹈形象第四节原始宗教观与祭祀性舞蹈1、原始宗教观的形成所产生的祭祀舞2、对氏族首领的图腾崇拜3、对本氏族徽号的图腾崇拜复习思考题:1、原始舞蹈与原始人类生存关系2、原始舞蹈得以保存、发展的因素第二章奴隶制时代舞蹈的质变与进化本章要点:国家的产生、阶级的分化、私有制的发展、夏商时代“乐舞奴隶”的出现,使原始舞蹈开始从自娱性表演向表演性方向转化,标志着舞蹈最早审美功能的体现。

商朝的神权社会,原始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祭祀舞蹈得以较大发展。

第一节奴隶制度下的表演性舞蹈1、夏朝,乐舞开始步入表演性舞蹈范畴2、“以巨为美”、“北里之舞”的商朝第二节巫舞与宗教祭祀舞1、祭祀舞蹈发展兴盛的因素2、甲骨文中“”字与“”字的文字记载3、商代的“巫舞”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表演性舞蹈的发展是奴隶制时代的重要进程2、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奴隶时代舞蹈发生的质变和进化第三章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与变革本章要点:礼乐制的形成,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先王之乐”,成为巩固封建王朝统治特权的工具,“六代舞”、“六小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课程,并形成体制,是雅乐体系的开端;礼乐制的衰落和民间舞的兴盛与社会根源及艺术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儒家乐舞理论对中国古代舞蹈的深刻影响;楚舞的多种表演风格,标志着我国古代舞蹈最早的审美风格的形成。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摘要:一、中国古代舞蹈史概述二、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舞蹈2.先秦时期舞蹈3.汉代舞蹈4.唐代舞蹈5.宋代舞蹈6.元代舞蹈7.明代舞蹈8.清代舞蹈三、中国古代舞蹈的特点及影响四、学习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意义正文:一、中国古代舞蹈史概述舞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凝聚了人类思想、情感、激情和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的舞蹈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舞蹈史涵盖了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历程,它是我们了解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舞蹈原始社会舞蹈是华夏初始形态的舞蹈,它的作用与后来的舞蹈有很大不同。

最早的舞蹈源于人类对生活、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表达,如祈雨、驱邪等。

2.先秦时期舞蹈先秦时期舞蹈以史诗性的乐舞形式出现,如《九歌》、《大武》等,它们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3.汉代舞蹈汉代舞蹈继承了先秦时期的舞蹈传统,同时吸收了西域等地的舞蹈文化。

著名的舞蹈有《盘鼓舞》、《长袖舞》等。

4.唐代舞蹈唐代是中国舞蹈史上的繁荣时期,舞蹈种类繁多,如《霓裳羽衣舞》、《剑器舞》等。

唐代舞蹈以优美、豪放、大气为特点,充分展现了盛世风采。

5.宋代舞蹈宋代舞蹈以婉约、清秀为特点,舞蹈动作细腻、精致。

著名的舞蹈有《夜行船》、《蝶恋花》等。

6.元代舞蹈元代舞蹈受到蒙古族舞蹈的影响,强调动态美和力量感。

著名的舞蹈有《玉树后庭花》、《狮子舞》等。

7.明代舞蹈明代舞蹈以端庄、典雅为特点,舞蹈动作严谨、规范。

著名的舞蹈有《锦绣万花谷》、《行香子》等。

8.清代舞蹈清代舞蹈以华丽、繁复为特点,注重舞台效果和服装道具。

著名的舞蹈有《牡丹亭》、《长生殿》等。

三、中国古代舞蹈的特点及影响中国古代舞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还对世界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学习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意义学习中国古代舞蹈史有助于我们了解民族历史和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
第二章xx奴隶制时代
1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
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6《霓裳羽衣》:
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乐曲是唐玄宗部分的吸收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舞蹈主要表现仙女美姿,舞者“不着人间俗衣裳”,上穿孔雀翠衣,下穿淡彩色或月白色的裙子,肩披霞帔,头戴“步摇冠”,身上配着许多珠翠饰品,华丽典雅。舞姿优美、轻盈、飘逸、柔曼、引人入胜。其表演形式除独舞外,还有双人舞、集体舞的表演形式。这个舞蹈的首演者和最擅长者为杨贵妃。
从舞蹈的政治作用看,周代充分利用了乐舞的特殊功能,有效地为其统治服务。在此后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被视为“正声”,各朝各代均不断增修变化,以适应自身的政治需要,雅乐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终止才告结束。
2《xx》:
是《六舞》中史料遗存最多的乐舞。孔子称其:
尽美未尽善。是一个有诗、有乐、有舞、有特定主题的大型男子群舞,执干戚而舞,与《大濩》一起归入武舞。
《南诏奉圣乐》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其原因:
一方面,它是在民族团结友好的气氛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在艺术创造上,它是以南诏乐舞为本,广泛吸收汉族、龟兹等西域乐舞成分编制而成的大型组舞,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及欣赏价值。
唐代舞蹈的辉煌成就:
唐代舞蹈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宫廷燕乐:
《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小型表演性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也是教坊乐舞的两大类。由器乐演奏、歌唱、舞蹈组合成的多段体乐舞套曲——“大曲”。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能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歌舞戏。其中著名的有《踏谣娘》《大面》等。其它未归入舞类的主要舞蹈:

中国舞舞蹈课程大纲

中国舞舞蹈课程大纲

中国舞舞蹈课程大纲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的和背景本舞蹈课程旨在介绍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以及舞蹈技巧,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舞蹈文化,并提高他们的舞蹈表演能力。

1.2 课程结构本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涉及中国舞蹈的历史、类型及特点;实践部分包括基本舞蹈技巧的学习和舞蹈表演的训练。

第二章:中国舞蹈的历史与文化2.1 中国舞蹈的起源2.1.1 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与演变2.1.2 古代宫廷舞蹈的特点与演变2.2 中国舞蹈的分类与风格2.2.1 民间舞蹈的特点及代表作品2.2.2 戏曲舞蹈的特点及代表作品2.2.3 现代舞蹈的发展与风格2.3 中国舞蹈的传承与保护2.3.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舞蹈项目 2.3.2 学校与社会的舞蹈教育与推广工作第三章:中国舞蹈的基本技巧3.1 身体训练3.1.1 身体姿势与平衡训练3.1.2 身体灵活性与柔韧性训练3.1.3 身体力量与耐力训练3.2 手臂与手势的表现3.2.1 手臂的舞蹈表现力训练3.2.2 手势的基本形态与表达技巧3.3 腿部与身体的协调3.3.1 步法与步伐的学习与训练3.3.2 腿部力量与舞姿的协调训练3.4 舞蹈节奏与韵律感的培养3.4.1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及节奏感的发展 3.4.2 韵律感的培养与舞姿的呈现第四章:中国舞蹈的表演技巧4.1 舞台表现力的培养4.1.1 表情与眼神的舞蹈表现技巧4.1.2 舞台动作与动作连贯性的训练 4.2 舞蹈编排与创作4.2.1 舞蹈编排的基本原则与技巧4.2.2 创作舞蹈作品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4.3 舞蹈演出与舞台形象4.3.1 舞蹈演出中的服装与化妆4.3.2 舞台形象的塑造与气质培养第五章:中国舞蹈作品与名家赏析5.1 中国舞蹈经典作品赏析5.1.1 《梨园春》5.1.2 《红色娘子军》5.1.3 《黄河大合唱舞蹈版》5.2 中国舞蹈名家与其代表作品5.2.1 梅派舞蹈家梅兰芳及其代表作品 5.2.2 露脱舞蹈家杨丽萍及其代表作品5.2.3 现代舞蹈家谢艺及其代表作品第六章:课程评估与学习成果展示6.1 课程评估方式6.1.1 平时表现与参与度的评估6.1.2 考试与演出的评估6.2 学习成果展示6.2.1 学生个人舞蹈作品展示6.2.2 教师指导下的集体舞蹈表演结语通过学习中国舞蹈课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舞蹈的历史与文化,掌握基本舞蹈技巧并提升舞蹈表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