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作文名校模拟“教育惩戒”原题及优秀范文[2020年最新]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施行教育惩戒权,信任是基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要求。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明确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原则,研究制定实施细则,保障教师有效行使教育惩戒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允许适度体罚的信号,更有家长怀疑教师有了惩戒权会不按规定的惩戒尺度处罚学生……以高三学生代表的身份完成写作:2020年6月10日,参加完高考后写给班主任的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0届高三质量测评(一)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施行教育惩戒权,信任是基础敬爱的班主任:你好!高考已经结束,离开了学校,更加想念您和同学们。
看着最近关于“教师惩戒权”的热烈讨论,想起您管理我们的点点滴滴,引起了很多的思考。
教育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一出台,人们就注意到了“意见”第14条当中的一句话:“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师惩戒权很自然地成了人们热议话题,其中不乏对教育惩戒现状的片面认识,对惩戒权的不太恰当的理解。
这些议论让人感到,教育惩戒权的制订和使用,要慎而又慎。
使用稍有不当,后果可能是难以预料的。
想起在学校时,您对我们的严格管理,我们共同制定的班规,让我们现在仍然感觉受益匪浅。
尽管当时有些同学不理解你的严厉和“苛刻”,但是在高考分数上的进步、我们的更快成长和成熟都已使我们改观。
我记得您在课间要求的安静,晚上作息的严格规定,对于犯错同学的批评和教导都让我们在以后取得更多的进步,我想信任是其中重要的基础。
尤其在意见出台后更让您的管理有依据和信服力。
很多人认为,明文规定惩戒权,可以解决老师“不敢管”的问题。
但是,无论“不敢管”的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另一个极端却是要警惕的:过度依赖惩戒,以惩戒代替其他教育方法,把教育简单化。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教育惩戒”》材料作文题解及范例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教育惩戒”》材料作文题解及范例【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京报快讯2019年11月22日,教有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则》)。
《规则》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据悉,该《规则》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
其中明确,击打、刺扎等多种情形的体罚、变相体罚、辱骂等均被禁止;同时,《规则》针对不同情形明确了可采取的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等适用措施。
多位专家、校长、老师向记者表示,该《规则》实际可操作性较强。
记者同时发现,对于《规则》中的部分措施,有些家长发出不同的声音:例如一般惩戒中的“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有家长认为一节课时间过长;再例如较重惩罚中的“要求家长到校陪读”一条,有家长担忧时间问题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该文件现在仍是征求意见稿,还有一个社会各方达成共识的过程,有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在校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给发出不同声音的家长写一封信。
②给老师写一封信。
③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某研究员写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所给材料围绕《规则》的颁发,从教育惩戒的角度、家长的角度等方面进行了表述。
从教育惩戒的角度看,《规则》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但是也禁止了一些“变相体罚、辱骂”等极端惩戒手段;从家长的呼声看,有部分家长对惩戒时间等表示忧心。
考生可以依据题目要求,对发出不同声音的家长表示认同或反驳,就“罚站一节课”或“要求家长到校陪读”发表自己的见解;考生也可以对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惩戒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一段,或者怎样做到理性惩戒;考生还可以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某研究员发表自己对惩戒的看法。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教育惩戒”》话题作文范例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 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 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 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 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然而时移世易,任工作规定》中也只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 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近年来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之间屡屡爆发矛盾,各种“校闹”事件常见诸报 端。前不久,因为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山东五莲县杨守梅老师的遭遇就令人触目惊心,虽然 教体局后来撤销了对杨老师追加处理的决定,但对所有老师来讲,这也仅仅是一个差可告慰的 消息。
【范文】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
2019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也本应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中,惩戒权从来不是问题。《尚书》就 记载了“朴作教刑”的教育理念,“朴”就是鞭打的意思。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也记载,老师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虽不常用,但教育是有惩戒的,老师是有惩戒权 的。教师管教学生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严师出高徒”这句名言国人都不陌生,一直以来,国人 也大体认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学生违规严重赞成让家长“到校陪读”素材20210330146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X文:学生违规严重,赞成让家长“到校陪读”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教师惩戒权的话题一直以来备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9年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
“意见稿”中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师可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况。
对学生进行惩戒。
对此,华强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就“意见稿”中的三项惩戒措施一一“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要求家长到校陪读”、“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带回配合开展教育”,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针对上述三项措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社会热点+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主体是当今社会教育惩戒权的问题。
第一段首先明确教育部对教育惩戒权的规则制定,第二段是华强中学针对“意见稿”中的三项惩戒措施展开讨论。
据此,学生首先要明确具体任务——“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针对上述三项措施写一篇发言稿”。
无论用学生、教师还是家长的身份,都应从上述三个惩戒措施发表看。
如:赞同面壁反省,赞同家长陪读,赞同严重违纪学生停课、停学。
当然也可以反对。
【立意】教育惩戒权,须给好和用好;好老师手握戒尺,眼中有光;教育惩戒权,想说爱你不容易;请将教育惩戒权落到实处;没有惩罚,何来教育;惩戒权,不可或缺;莫让教育惩戒权成“烫手山芋”;教育惩戒权:左手是戒尺,右手是爱;惩戒权不等于体罚;教育惩戒权,需要家校同心。
【结构】本文首先引用材料,然后由古人心愿引出现实生活中对违规违纪学生的处罚问题,指出教育惩戒权是众望所归。
接着就“家长陪读”问题展开论述,指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学生的教育需要家长保驾护航,家长不能把责任甩给学校。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教育惩戒的是非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教育惩戒的是非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
该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有些人认为,罚不惩,谓之纵恶,就算学校不惩戒,学生到社会上也会受到惩戒。
学校“教育惩戒”非常必要,为之叫好。
而另一些人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们认为,错误人皆有之,犯了错误的人只要不坚持错误,悔悟并设法改正错误,就可以了。
学校“教育惩戒”的实行不是很妥帖。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学校“教育惩戒”的看法和思考。
材料共三段,首段引出《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并点明学校“教育惩戒”的内容。
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是两种对立的观点:赞同学校实行“教育惩戒”和反对学校实行“教育惩戒”。
我们写作的时候可以选择这两种观点中的一种来写,也可以选择自己对于学校“教育惩戒”的其他看法来写。
参考立意:①为学校“教育惩戒”的实施叫好;②学校“教育惩戒”须谨慎;③惩而有度,戒而有效,才是学校“教育惩戒”应该追求的目的。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中心话题是学校“教育惩戒”,如果仅探讨了“惩戒”的必要与否这个问题,就是偏离题意了。
范文示例1:举惩戒之尺,开育人之花黄媛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一个人所接受的所有教育中,教师所给予的感化和引导,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因如此,教育部近日出台的有关教育惩戒的规则,才会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
或许有人会认为“教育惩戒”并不可取,会破坏孩子的自尊心,会被权力滥用。
但是在我看来,惩戒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剂良药,或许苦口,但是利于病情,宜于学生成长。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
关于教育惩戒的作文:心有戒尺,方有敬畏_优秀作文

关于教育惩戒的作文:心有戒尺,方有敬畏_优秀作文关于教育惩戒的作文:心有戒尺,方有敬畏心有戒尺,方有敬畏材料:今年3月13日,达州市大竹县第二小学校启动了“戒尺进入课堂”活动,全校36个班级每个班都配备了一把“戒尺”。
“戒尺”作为教具,似乎只存在影视剧当中,在现实课堂上,是极少看到戒尺。
很多时候,戒尺的存在是教师“惩戒权”的一个物质载体。
让戒尺进入课堂社会争议纷纷,请根据以上材料,提出自己的想法,字数800字。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套作和抄袭。
惩戒≠体罚作者:雲高一新时代的来临,中国展现一个新的面貌,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历史,而以科教兴国出发,教育乃为复兴民族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的一环。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以“严师出高徒”、“棍棒下出孝子”而为传统的教育理念,现如今学校是否将惩戒教育的权限再次赋予学校和老师有成了以个重大的问题。
惩罚本带着一种惩戒的教育意义,是对学生错误的行为进行纠正的一种方式;而不恰当的惩戒,不仅不能解决教育的实质问题,反而本末倒置。
如今,学生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铺面而来,而学生正是模仿能力最强的阶层,网络的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内容,或是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的染指,这样不可避免的诱导了学生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而这时若不及时指出与改正,这种惯习行为伴其,危害有或大或小。
若用说教那一套理论,已经染上不良的习性时,行得通吗?前段时网络上流出一张学生在课堂上玩,因为老师害怕投诉,却不敢管,说教也不管用,这怎么说呢?因此,惩戒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教育方式。
惩戒教育,有利于加强学校的管理。
在諾大的学校的教育中,顽皮的熊孩子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若是对其行为不进行指出与批评,就予以默许孩子的纵容,会使调皮的学生更加肆无忌惮,从而影响其一生,影响周围的同学,那么学校的纪律和规定就形同虚设。
如果有了惩戒教育的警惕,时刻给学生敲一下警钟,让学生心有戒尺,心有敬畏,那么学校的管理,老师的担忧,学生的自律性也就提高了。
材料作文《教育需要适当惩戒》优秀范文

3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江苏常州某学校召开关于实施教育惩戒的听证会,与会代表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心理学专家和法律界代表,大家共同讨论校园惩戒应如何开展实施,并希望建立惩戒制度,把“戒尺”还给老师。
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热议。
事后,该校校长回应:惩戒不是真的妥打,会严格区分惩罚和惩戒。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答案】教育需要适当惩戒学生被老师扇耳光,被老师逼迫去打扫厕所等事件时有发生,不断地被曝光。
老师对学生们进行这样的惩罚,是令人憎恶的。
但是,学生殴打老师,甚至持刀杀害老师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所以,我认为惩戒是必须的,但惩戒需适度。
惩戒是什么?它不是体罚,更不是老师用来折磨学生的工具。
它应该是一种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的措施。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只要学生进入了学校,就应当被约束,被规范。
学生犯了错,老师应适当提醒,防微杜渐,而不是等到发生了极端事件发生后,再去挽救。
因为,那时候的挽救,已经是悲剧了。
学校或老师应当如何控制惩戒的力度呢?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无再三再四。
既给机会,又不纵容,这就是惩戒的最好尺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青春年少的未成年人呢?当学生第一次犯错时,老师可以适当提醒。
这样做,既不会让他滋生对老师的厌恶之情,又可以使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如果他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对他进行适当的处理。
有时候,即使老师对犯错学生合情合理地进行处理,依然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
某市一家医院凌晨接到一位割腕自杀的男孩,原因竟然是老师提醒他不要在校内玩手机。
老师一句简单的提醒,居然酿成了悲剧。
难道学校对玩手机的孩子们放任不管吗?当然不行。
这起悲剧告诉我们,告诉学校,除了把握好惩戒的力度外,还要向学生和家长公开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
我认为,很多悲剧的发生,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原因,还有家长对孩子们过分的宠溺啊!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很多学校和老师宁可背负骂名也要去惩戒学生呢?因为惩戒是有作用的。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教师惩戒权范例范文

唐山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规则》提出教师惩戒权包括“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等有人说,这为教师惩戒学生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教师正常履职,避免“孩子犯了错,说不得、碰不得、惹不得”现象。
有人说,如果惩戒权滥用,很可能出现有错即惩,小错重惩的情况,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
也有人说教师惩戒权的界定,需要进一步细化、明晰,并要社会各界参与。
对此,有关部门来到立仁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规则,是教育惩戒的保障尊敬的各位领导、家长、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作为家长代表在本次座谈会上发表自己的浅薄见解。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一辈子都是泼猴。
我很赞同这句话,如果老师放任孩子不管不教,调皮捣蛋任意妄为,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不难想象吧!中华五千年,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教育,每一个年代都会有着约束时代的法度。
这就告诉我们自古以来都有都有戒尺、惩戒、规则,惩戒让人更早学会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
然而这样的教育方法延续了几千年,培养了无数的饱学之士、国家栋梁。
从古代诗人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孟子到李白、苏轼、欧阳修……以至现代的詹天佑、梁思成、林徽因……再到今日的俞敏洪、马云、秦玥飞……哪一个没有挨过老师的戒尺?哪一个不是在戒尺下长大的?哪一个不是在戒尺的训导中成才成功成名的?曾几何时,教育主管部门发布这样那样的文件、条款、规范,不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能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等,虽然无可厚非,但结果却是让老师们不敢管学生,原因是有些家长在孩子犯下错误受到老师惩罚后去讨罚老师,以致有关教育部门会为了平息家长而无原则的去处罚富有责任感的老师,这样的情况长此以往,又会有哪个老师还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是生命人身安全而去严加管教犯错误不好好学习的孩子们呢?敢问大家,在如此背景下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又怎能顺利实现呢?俗话说:鞭子不响,学问不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三作文名校模拟“教育惩戒”原题及优秀范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荀子·大略》)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③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对于教师教育惩戒权,有专家指出,教师惩戒不是棍棒教育,不是让教师体罚学生;但有家
长担心,教师有了教育惩戒权后可能会肆意体罚学生。
作为学生,你对“教师教育惩戒权”有什
么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优秀范文
惩守其度,戒达其效
书案一张,戒尺一柄,曾是传统私塾教育的典型象征;“教不严,师之惰”,也是古今师
者恪守的训诫之道。
然而,近日发布的教育惩戒规则意见征求稿不禁引人深思:传统深远的教育惩戒,何必又通过法规以权利的形式再三强调?
作为学生,虽是教育惩戒的管控对象,我却深知适当惩戒带给我的益处。
每当回想从前的老师,他们对我的鼓励与赏识往往印象泛泛,独有的几次批评与训诫却总让我记忆犹新。
或是作业完成不当时的一声斥责,或是课堂行为不范时的一次罚站,惩戒虽小,但总让我分外羞愧,深刻意识到了教训,并收获了心性的成长。
诚然,表扬和鼓励对学生培养自信必不可少,但教
育中的惩戒对学生纠正自身错误,树立规则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奖惩分明,教育才能塑人于心,立人于行。
反观当今,教师手中“惩戒”这把尺变得有些迟疑和犹豫。
受惩戒学生时常反应过激,维
权心切的家长更是举报不断,诸多反面声音造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敢管”“不想管”。
“惩戒”这堵教育的约束之墙一旦拆除,免去的是一时的冲突,放纵的又何不是学生未
来迈向歧途和深渊的脚步?由此可见,教育惩戒权的规定与落实尤为必要。
通过确立法规,让教师有底气“管好人”,学生才能“走对路”。
或有人言:教师惩戒赋权,易助长肆意体罚、“棍棒教育”之害。
对此,必须清晰明确地
规定惩戒的合理范围,使之既不失度,又成效高。
教育之“惩”,须守其度。
任何形式的惩罚,都不得超出学生心理和身体的承受范围,侵
害学生的人身权利。
这需要法规制定者的周密考虑,更需要教师对于学生身心特点的充分了解。
站在学生的角度,我更希望老师能理解我年少时懵懂和青涩,照顾我犯错时的迷茫与不安,对我进行适当的警示、惩罚,使我更易接受和反省。
教育之“戒”,须达其效。
正如鲁迅散文中,他的启蒙教师寿镜吾先生有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惩戒的目的从来不是处罚本身,而是养成学生的
良好行为规范。
一柄戒尺不应只落于掌中,更应悬于学生心中,成为其奉行不悖的人生准则。
教师应善用惩戒,结合引导规劝,方能达到学生引以为戒之效;倘若毫无目的,滥用惩戒,则
更加剧学生逆反,得不偿失。
教育惩戒权,意义固重,制定须慎。
《荀子》云:“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昔者,以
师道而成一国法度,流传青史;今日,以法度而护一代师道,未尝不是一次有益开创。
评论
本文情境意识突出。
作者紧扣自己“学生”的身份,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写出了自己对“教师教育惩戒权”的真实感受,能够引起同为“学生”的共鸣;
同时,本文层层递进,思维清晰。
文章开篇提出论题“传统深远的教育惩戒,何必又通过
法规以权利的形式再三强调?”;而后紧扣学生身份,以自我感受谈教师教育惩戒行为的益处,突出教育惩戒对教育的重要性;之后谈教师教育惩戒迟疑和犹豫的现象,重点强调教育惩戒权的规定与落实尤为必要,进而回答了论题。
然后从“教育之“惩”,须守其度”和“教育之“戒”,须达其效”两个方面,论证了教师教育惩戒权在实施时需要清晰明确地规定惩戒的合理范围,
使之既不失度,又成效高。
不但深入材料的具体内涵,且能概括提炼,层层递进,思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