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规律总结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打印)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一、词类活用的概念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往往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经常做主语、宾语、定语,动词常作谓语,形容词常作定语、状语、谓语,数词常作定语。
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二、词类活用的分类及规律名词活用的基本规律一、名词活用作动词(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它们之间如果不是偏正、并列、同位关系,一般地说,其中则有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它们之间可能是主谓、状谓、动宾关系。
例如: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宾)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2、曾皙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同上)4、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5、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6、七十者衣帛食肉。
(《齐桓晋文之事》)(二)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1、副词修饰名词:(1)一般副词:公将鼓之。
(2)否定副词:天不雨。
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过秦论》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2、不蔓不枝。
(《爱莲说》)3、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
(《狱中杂记》)4、君子不齿。
(《师说》)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6、出入必舆隶。
(《苦斋记》)三、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带补语1、介词结构作补语,不省略介词:刑于寡妻。
(《齐桓晋文之事》)2、省略介词:秦伯素服郊次。
(《之战》)3、非介词结构作补语: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
(《促织》)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而卒葬之。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每天”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上食尘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向下”【总结】1.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译为“用对待……的方式”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2.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译为“用……”“借助……”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⑶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⑷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3.表比喻:译为“像……一样”⑸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4.表状态:译为“……地”⑹日削月割(天/月:一天天/月月地)(《六国论》)(二)名词作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规律一]名词放在“能”“可”“足”“欲”“敢”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2.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咽下)(《六国论》)[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恐怕该责备你吧?)(《季氏将伐颛臾》[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籍吏民,封府库(籍:造册登记)(《鸿门宴》)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衣:穿。
怀:怀里揣着)(《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范增数目项王。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规律三: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该动作行为 的一种工具、凭借和方式,译为:用(乘, 凭借)……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
②赵襄王郊迎甘罗。 (廷,郊)处所名词+动词 规律四: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
该动作行为的发生的处所 译为:在……
①则以刘病日笃
②岁征民间
③ 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潇、沅,北合 汉、沔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 B、义不杀少而杀众。 (《公输》)
• C、四美具,二难并。 (《滕王阁序》)
• D、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
• E、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欲往投之。
(《赤壁之战》)
• A、坚:坚韧的盔甲; 锐:锐利的武器。
• B、少:很少的人;众: 很多的人。
晋灵公不君。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汉水又东 不+【君;王;东(名词)】 规律三: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
的名词用作动词。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蹄,王,鼓乐)名词+代词,处
所名词,介宾短语 规律四: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
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 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 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个词属于某一个种 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的分工也是 相对固定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某 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灵 活运用,于是出现了活用的现象。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名
词
形
活
容
用
词
活
用
动 词 活 用
其 它 词 活 用
名词
名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这七个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
(《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
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
(《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③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句中划线处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 骑来见项王
( 活,使……存活;从,使……跟从)
4.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击退)
•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高考题
•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 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 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 要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 批评并且赶走了他。“道”:在路上(名词 作状语);“退”:让……退下(使动用 法)。
君子不齿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齿,谈论,提及 王,称王
4.名+补语(介词结构)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 舞雩”,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 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 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5.能愿动词+名词 (“能”“可”“足”“欲”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①孟尝君客我。 •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 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 ③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 肉之。
• 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 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衣”“封”“树”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活用为使动
• 名词+宾语(名词/代词),主语使宾语 怎样,由宾语发出动作。
• 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 例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②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如: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②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③藉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④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动词“称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汝幸而偶我。
(《与妻书》)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②未果,寻病终。
古文词类活用总结

古文詞類活用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二.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三. 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的使动用,“使……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做王四.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五. 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②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的金玉珍珠六. 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表示主语使后面的宾语发出这个动作,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②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③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七. 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表示主语为了宾语而发出这个动作。
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二、活用为使动词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②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投降)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存活)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小”,使……变小)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
(“昂”,高,即“使其值昂”)4.数词的使动用法。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使……二三)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看作/当作……/以……为……)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渔人甚异之。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容词意动用法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④贵货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动词活用
一、动词用作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规律一: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
其次,弄清该词在文句中位置、成分和 作用。
规两律峰5秀:色(,主俱语可)手擥+工具处所方式等事 物名+谓,名—状。翻译成“拿……”或 者“用……”
1、失期,法当主语)+动作行为的依据事物名 +谓,名—状。翻译成“按……”或者“依 据……”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 就是名词作动词,“使……臣服”的意思。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 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规律: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常常活用为使动 或意动词。
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处在主语
文言文阅读 ——词类活用规律总结
10.4
.
.
.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
二
名 词 的 活 用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
动 词 的 活 用
•1. 名词。 •2. 使动用法。 •3.为动用法
.
三 •1. 名词。
形 容
•2. 一般动词。
词 •3.使动用法。
四 数 词 用
的 活 用
左右欲刃相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作动
6、所字后的名词 作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陈涉世家》
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
名作动
7名词前后有“而”连接 名作动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
1、代词前的名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山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作动词
名作动
2名词后\前的名词 作动词
籍吏民,封府库。 五十者可以衣帛。
名作动
3副词后的名词 作动词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名作动
4地点\介词宾语前后的名词 作动 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道芷阳间行。
名作动
5.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作动词
及物动词上。
3、谨食之,时而献焉。 使……食,喂养 规律二: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
种情况比较少见。
使动与意动辨析
使动用法概念: 主语使宾语具有了某种行为,就是动 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他(它)怎么 样”的意思。
基本结构形式:
【动+宾】=【使】+宾+动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 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作 动 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
1代词 前的名词
2名词 前\后 的名词
3副词 后的名词 4能愿动词 后的名词
名作动
5地点\介词短语 前的名词
6“所”字后的名词 中的名词
7名词前后有“而”连接 时的名词
8两个相同的名词连用时,第一个名词作动词。使使以闻
9名词独词作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规律3:(主)+地点名词+谓, 地点名词—状。翻译成“在……” 或者“从……”“由……”
名词作状
云集响应 赢粮景从 斗折蛇行 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吾得兄事之。
规律4:(主语)+普通事 物名+谓,名—状。翻译成 “像……”或者“用……”
名词作状
1、吾妻死之年手植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只能作主语、 宾语、定语,不能直接作状语的;
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作状语却相当 普遍。
名词作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
现代汉语:副词、介词短语作状语, 方位名词、普通名词
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名词作状
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 3、 朝济而夕设版焉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规律1:(主语)+时间名词+动词时, 名词—状语。翻译成“在……时候”
名词作状
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内立法度 外连衡而斗诸侯 4、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5、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规律2:(主语)+方位名词+动词时, 名词—状语。翻译成“在……”或者“向……”
名词作状
1、道芷阳间行 2、沛公已去,间至军矣。 3、卒廷见相如 4、草行露宿
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动词)
二、数词用作形容词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形容词)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形容词)
三、数词用作形容词 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方法归纳
首先,辨析词类的活用,必须要弄清该 词原来的词性和基本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 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 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 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 "等。
数词的活用
一、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 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
名作动
8.者字后的名词 名作动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 月花
9.名词重叠 名作动
汉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1100.矣.矣、、焉焉加加名名词词 名名作作动动
余病矣。 禽兽群焉。
名作动的译法: 1.一个相应动词对译; 2.用动词性的词组对译; 3.用状谓词组对译。
名词 活用作 状语
二、名词作状
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作主语
聪明的人 愚蠢的人
将军身披坚执锐
作宾语
坚硬的铠甲 锐利的兵器
以小易大
作宾语
小的东西 大的东西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加代词,形作动。 夫以人言善我。 2、能愿动词加形容词,形作动。 故能明其德。 3、形容词加名词、名词词组。 君子正其衣冠。 4.所加形容词,形作动。 向之所欣。 5.副词加形容词,形作动。 则秦未可亲也。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 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 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 意思。
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 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 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 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者也 肉:使……长肉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臣:使……为臣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在文言文中,有些 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