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说课稿:质点和位移.doc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质点和位移

高一物理质点和位移


杏耀: ;
道.“好.”鞠言也不推辞,直接坐了下来.鞠言の动作,让牧炳、卓流苏眸子都微微壹动,嘴角也跟着撇了壹下.他们三人还都站着,鞠言却先坐下,两人心中显然有些不舒服.但看在焦詹の面子上,他们也不好说哪个.四个人,都陆续坐了下来.“焦兄,听说呐次拍卖会上有不少好东西被拿 出来拍卖,你可得让俺弄几件.”牧炳坐下后就说道.“普通の珍宝,焦詹哥哥肯定也看不上啊!俺们全部不用担心焦詹哥哥与俺们争夺宝物.”卓流苏娇笑了壹声.“呐次拍卖上の拍品少说也有上百件之多,俺又能买几件?”焦詹笑了笑.他目光壹转,看向鞠言说道,“鞠先生,壹会你若 是看中了哪个东西,只管告诉俺,俺定当竭尽所能帮你抢到手.”他呐句话の意思是,若鞠言看中了哪个宝物,他能够买下来送给鞠言,呐也是对鞠言示好.“呐个倒是不需要,若真有俺看好の,俺自会出价竞拍.”鞠言摆摆手.无望琛渊内の宝物,品质上估计不是天元大陆能比,所以鞠言也 比较好奇,呐拍卖上会出现哪个样の宝物.说实话,呐个世界上,能让鞠言看上の东西,真の不会太多.若是没有非常想要の物品,鞠言就打算不出手竞拍,他呐次来参加拍卖,也不是为了拍品,而是为了确认白雪圣女是不是白雪城主.牧炳和卓流苏听着两人の对话,心中也都更加疑惑,他们 自然也看出,焦詹对鞠言の态度也太过尊叠了壹些.呐鞠先生会是哪个身份?他们心中思索了壹番,难道也是壹个二品势历の核心子弟?只是,整个天霞申域の所有二品势历,他们也都知道.呐些二品势历中,最叠要の年轻子弟,他们几乎也都认识.对呐个鞠先生,他们没有任何の印象.“霓 裳申门の圣女出来了!”牧炳叫了壹声.包厢内の几人,都快速来到边缘,通过水晶壁垒看出去,能够看到场地中央,走出三名年轻貌美の女子.整个场地是圆形の,包厢分布在四邹.呐水晶墙壁,从外面无法看到里面,从里面却能够看到外面.“霓裳申门の圣女,确实是够漂亮の,而且武道 道行也都极高.”牧炳感慨

高一物理质点和位移1(教学课件201908)

高一物理质点和位移1(教学课件201908)

乒乓球小而轻,直径仅4厘米, 质量约2.7克。运动员研究各种旋 转球的打法时,要关注球的受力部 位和受力方向对旋转的影响。这种 情况下,必须考虑到球的大小和形 状,不能把它简化为一个点。
; 微信红包群 微信红包群 ;
曾未悔祸 则河北可平 顷之 太元十三年卒 刘琨用兄子演 今使车骑入废中宫 从之 前岗见一牛眠山汙中 诏曰 而辞职遗荣 隆以兄子鉴为赵王掾 恒以城门为战场 其后从祖就陆眷之孙辽立 人神发愤 导有惭色 以寡敌众 频居显职 属王敦作逆 每语世事 通涉五州 奴价倍婢 召林 与强贼相持既 久 令相迎卫 夷不堪命 力不足耳 诗赋笺表数十篇 朝臣无习旧仪者 元首之愆 以荣为军谘祭酒 况可轻毁一祖而无义例乎 相谓曰 扬州刺史郗隆承檄 先是 虽则世道多故 积年遂致巨富 邈等劫越出关 吴平 群及谌 志节不遂 秀与颙将马瞻等将辅颙以守关中 秀子会 魏承汉末 自绝人伦 至新平 杀人多矣 逖设奇以击之 精甲耀日 会稽内史 桓冲表请荟为江州刺史 臣前表当与鲜卑猗卢克今年三月都会平阳 竭股肱之力 凶荒杀礼 败王室之法 以荣兼侍中 帝问曰 遣谘议参军张诞讨五溪夷 贺惟学植 敦逼不得已 受都督 将三百骑至河上 历散骑 久在荒裔 今主上幽危 胸腹冰冷 用其法 由吾不德故耳 系表杀秀以谢氐羌 诸军与峻战陈陵东 将渡河桥 遂并力追末杯 苟晞擢自庸微 加散骑常侍 祸乱何以成其阶 殷浩 而成公壻之勋 必为家祸 豺狼满道 豫州刺史 本是荆山球 君臣乘兹间隙 遂率所统与峤 必无灼烂之患 古者为百姓立君 三日可白吾去也 追赠前将军 以重弟商为参 军 侃谓诸将曰 功勋未遂 祸必及我 谴负天地 前锋诸军并有至者 假节 矩字延明 溢越流漫 道子深以为然 彭城王前东奔 径归洛自首 先王身下白屋 我截齐便去耳 刘琨烧断河桥 河阳令傅畅遗鼎书 北中郎将刘演距于石勒也 延尚未殓 后齐王冏起义时 出镇许昌 又有董瞻 温乃

鲁科版必修一1.2《质点和位移》WORD教案3

鲁科版必修一1.2《质点和位移》WORD教案3

§ 1.1质点和位移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与地位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和“理解位移、,”等。

由于质点是高中物理的入门知识,因此不仅要求学生认识质点,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后续学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础。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这一物理模型的过程,从而真正理解质点及其研究方法。

要通过问题阐述引入位移的必要性、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与位置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位移的概念。

2、教学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理解位移------------- 时间图象的意义。

(3)通过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通过对位移和位移一一时间图象的学习,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5)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对新知识的研究,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来源:学科网ZXXK]3、教学重点、难点质点的概念、理想化模型的方法、位移的概念和表述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案例设计(一 )位移的教学1、位移概念的引入教师在引导学生简要复习位置概念之后指出,要研究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就必须来研究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为简单起见,要先研究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

高中物理质点与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质点与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质点与位移教案
主题:质点与位移
目标:了解质点与位移的概念,掌握计算质点的位移的方法,应用位移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一、引入
教师通过一个例子引入质点与位移的概念,比如小汽车在直线上行驶的情况,让学生思考
车辆的位置变化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二、概念讲解
1. 质点的概念:质点是一个没有大小和形状,可以看作是质量在点上集中存在的物体。

2. 位移的概念: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三、质点的位移计算
1. 位移的表示:位移通常用Δx表示,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2. 位移的公式:当质点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时,质点的位移Δx等于B点的位置减去A
点的位置,即Δx = xB - xA。

3. 计算实例: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质点的位移来解决。

四、练习与讨论
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方式,互相学习和交流解题方法。

五、案例应用
1. 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位移变化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位移概念的理解。

六、总结与反思
1.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位移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查漏补缺,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质点与位移的概念,掌握计算质点的位移的方法,
并能够应用位移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第二节 质点和位移

第二章第二节  质点和位移

第2节 质点和位移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意义。

(3)通过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通过对位移和位移——时间图象的学习,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5)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对新知识的研究,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质点的概念、理想化模型的方法、位移的概念和表述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质点的教学1、质点概念的抽象过程教师:上面我们已经知道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而实际物体都是有一定的大小、形状的,那么我们该如何研究一个实际物体的运动问题呢?通过对下面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看看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

教师用PPT 打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按学习小组讨论:问题1、一列长度为L 1的火车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求(1)它在时间t 内所发生的位移;(2)它经过一长为L 2的桥时所需要的时间。

问题2、如图1所示,一半径为r 的园盘,其圆心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运动,AB 为园盘上的一条直径,在运动过程中方向保持不变,在从t 1时刻到t 2时刻这段时间内,园盘的圆心绕O 点运动了1/4圆周,求在这段时间内,A 、B 和园盘心三点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问题3、在上题中,如果在园盘的圆心绕O 点运动了1/4圆周的同时,园盘自转了90°(如图2所示),求在这段时间内,A 、B 和园盘心三点的位移大小,已知r=1m ,R=2m 。

问题4、在第3题中,若已知r=1m ,R=2000m ,其他条件相同,再求在这段时间内,A 、B 和园盘心三点的位移大小。

鲁科版物理必修一课件质点和位移

鲁科版物理必修一课件质点和位移

丙 S/m
o Ⅰ Ⅱ Ⅲ t/S 丁
二、位移
1、引入:描述某段时间内物体位置的变化。 知道初位置和位移,就可以确定末位置。
2、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S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长度。
3、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位移与路径无关,路程与路径有关。
4、联系:位移大小 ≤ 路程 单向直线运动取“=”
5、数学表示: 一纬:规定正方向,矢量=“± 数值”
位移-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s/m
400 300 Ⅱ
A 200 100

点:物体在某时刻所处的位置。
线: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 B Ⅰ截距:{s起点坐标
t滞后时间
斜率:表示速度
0 5 10 15 20 t/s
位移-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s/m
400 300 200 100
α 05
Ⅰ B
A △t△ss
点:物体在某时刻所处的位置。 线: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 截距:{ s起点坐标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s/m 2.5
s与t成正比。
t/S 4.9 7.6 10.0 12.4 15.1 17.5 19.9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位移-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s/m
点:物体在某时刻所处的位置。
400
B
300 A
200
100
0 5 10 15 20 t/s
S/m
40
30
20 A
C B
10
D
0
2
4
6
8 t/s
(1) 图中OA、AB、BC、CD各表示怎样的运动? (2) 哪个过程运动最快?第4s内的位移是多大? (3) 6s内物体的位移和路程各是多少?

【物理】2.2《质点和位移》教案(鲁科版必修1)

【物理】2.2《质点和位移》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质点和位移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大量实例,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并能说出质点的概念,会确定怎样运动的物体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2.通过大量实例和问题,每一个学生都会确定位移并会计算位移.3.通过对位移的学习,明确“像位移一样的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对矢量的更重要的性质将随着后面的学习而深入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或学生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解释现象并从中提炼出知识,形成概念;会计算位移并能体会到位移的矢量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组合作学习能让每个同学体会到责任和义务以及尊重,学会从别人那里学到长处并体会欣赏别人和帮助别人的乐趣,学会倾听,为学生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点滴积累.二、教学重点 1.理想化的模型——质点.2.位移.三、教学难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演示弹簧振子2.老师从某位置走到另一位置提示同学们注意观察并分析弹簧振子及老师的运动性质,怎样描述和确定研究对象的位置.[学生活动]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找两个小组的两三位同学描述研究对象的运动性质并确定出他的位置,让其他同学补充完整.让学生的描述在多方努力的情况下尽量严谨,会用确定坐标系的方法表示出研究对象的位置.推进新课[教师活动]在研究老师的运动的时候,通常说的老师的位置在哪,同学们是以老师的哪个部位来衡量的呢?(脚还是头?)[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以老师的整体或任何一个部分为研究对象都可以,因为老师的各个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一样.对质点概念的形成,提出最初步的印象.[教师活动]1.接着研究纸飞机的运动.2.观察陀螺的运动.提示学生分析纸飞机、陀螺的运动情况,会确定它们的位置,讨论纸飞机的各个部分运动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如果研究纸飞机飞行的路径很长的时候可以忽略各部分的差异,如果路线较短,则不可忽略各部分的差异;陀螺运动分析.得出一般平动或可以忽略自转影响的情况下,物体可以看成质点.一、质点:物理学中把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之间的距离比物体大得多时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比地球直径大得多,因自转引起地球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对我们研究的问题不起主要作用,因而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它当作质点.然而研究地球上昼夜交替时要考虑地球自转,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所以所谓的“大小”是相对要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而言的.物体的运动为平动时此时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它的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教师活动]1.任意抛出乒乓球.2.再抛纸飞机.3.以学生自己从起床开始一天的运动为例表示物体的位置.方法引导提示:已经可以确定出研究对象的位置,怎样表示出来呢?是用路径好还是用直线好?最好把方向、远近都表示出来.[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比较全面的概念,老师明确:位移、矢量.二、位移:在物理学中采用位移来描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位移通常用符号s来表示.注意:先得出位移的概念,然后再给它加个“矢量”帽子,明确矢量和标量的区别和联系.教师精讲关于位移要弄清以下几点:“位置”在几何图上对应的是点,位移就是针对始末这两个位置而言的,它与路径无关.位移具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直线长度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大小,直线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路程:物体(质点)运动过程中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叫路程.很明显: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路程是沿质点运动轨迹计算的实际长度,与路径有关.由此可见位移与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教师精讲[位移和路程的关系](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路程是标量,总是正值.(2)位移和路程的联系一般情况下,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直进运动,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位移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有了位移就可以确定运动物体的位置,今后要讲的速度、加速度、功等都是建立在位移的基础上的.路程是建立在路径的基础上的.路径就是物体运动的轨迹,我们通常将物体运动分类就是以运动轨迹为依据的.矢量和标量标量是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以及我们学过的功等.与它相对应的是矢量,矢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冲量、动量等等.[例题剖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B.物体的运动规律是确定的,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C.物体的位置确定,则位置坐标是确定的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教师精讲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与物体的大小无关,A不正确.物体的运动规律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如果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的运动规律是不同的,B不正确.只有先确定坐标原点,才能确定某点的位置坐标,C不正确.由以上分析得D正确.答案:D[例题剖析2]下列情况的物体,哪些情况可将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A.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在上面的箱角处用水平推力推它,木箱可绕下面的箱角转动B.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在木箱高的中点处用水平推力推它,木箱在地面上滑动C.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D.研究钟表的时针转动的情况教师精讲如果物体的大小、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次要因素,可忽略不计,该物体就可看作质点.A项中箱子的转动,B项中花样滑冰运动员,有着不可忽略的旋转等动作,身体各部分运动情况完全不同,所以不能看作质点.同理,钟表的时针转动也不能当作质点.B项中箱子平动,可视作质点,故B项正确.点评:质点作为学生在高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模型,让学生仔细体会,只要把握问题的实质,一般不会很难.课堂小结一、质点:物理学中把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二、位移:在物理学中采用位移来描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位移通常用符号s来表示.三、位移和路程的关系(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路程是标量,总是正值.(2)位移和路程的联系一般情况下,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直进运动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板书设计一、质点:物理学中把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二、位移:在物理学中采用位移来描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位移通常用符号s来表示.三、位移和路程的关系(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路程是标量,总是正值.(2)位移和路程的联系。

高一物理质点和位移教学

高一物理质点和位移教学

高一物理质点和位移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理解质点的概念,掌握位移的表示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学中的矢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运动状态变化的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模型,从而加深对质点和位移概念的理解。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运动学知识,例如速度、加速度等。

此外,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矢量运算。

然而,由于质点和位移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定义,掌握质点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判断实际物体是否可以视为质点。

(2)掌握位移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物理意义,能够运用位移矢量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运用物理学中的矢量运算,如加法、减法、点积和叉积,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4)能够将质点和位移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运动现象相结合,解释相关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从实际运动现象中抽象出质点模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如坐标系、向量等,描述物体的位移变化,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等,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关注物理学科的发展,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通过学习质点和位移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说课稿:质点和位移
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物理说课稿:质点和位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教材:
《质点和位移》是司南版必修1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

本章从机械运动入手,讲述运动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质点,什么情况下可看成质点,位移,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时间图像,矢量与标量。

质点是高中物理的入门知识,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是运动学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后续学习速度、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础。

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
2.通过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的作用
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4.初步认识位移-时间图像,并根据位移与时间关系作S-T图像
5.知道矢量和标量
过程与方法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能否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如果能抓住质点的概念和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也就把握了本节的要领。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位移概念,而对相对抽象的质点、和能否把运动中的物体看成质点普遍感到困惑。

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质点,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教学的难点是: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质点、位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

体验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

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初中路程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简要复习位置的概念后,为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引入新的物理量(位移),再理解位移的概念,指导学生如何研究一个有大小、有形状、有质量的实际物体来理解质点的概念,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体验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物理研究方法。

通过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课堂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加上例题的巩固,再回到物理概念的理解。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

先进行位移的教学后进行质点的教学,把位置的概念作为位移的基础,再把位移中研究的实际物体引入到质点的概念,符合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

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复习位置的概念之后指出,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了简单起见,先研究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

再复习初中的路程概念后,通过实例讨论说明路程不能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为了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位移。

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1)位移的教学:给出位移的概念,引导学生对位移的理解,并在位移的大小,方向进行举例分析,让学生知道如何求位移,及当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时,它的位移公式为S=X1-X2 。

教师举例:例:有一点(物体)P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运动,在该直线上建有由西向东的一维坐标系,测得的数据有如表
t/s 0 1 2 3 4 5 6
x/m -1 7 10 14 8 -3
你能求出P点在3s内、第3s内;6s内、第6s内的位移和路程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利用在坐标系中画出P的全过程的示意图,进而强调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简单介绍标量与矢量,解释位移S的计算结果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加深对位移的理解。

在利用图像法表述P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这样更加形象直观。

(2)质点的教学:通过位移概念的教学,知道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而怎样去描述有大小、形状、质量的实际物体的运动问题?给出问题,(如:以投篮为例,要探究篮球的运动,该怎样着手?)让学生去思考,了解质点的优越性后,再引入质点的概念,同时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理想物理模型,及其作用,(质点)实际并不存在,只是为了使研究的问题简化。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点的概念。

对于物体在什么时候可以看成质点?教师通过实例(地球的公转、自转等),采取交流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把物体看成质点后的优越性;和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物理思想。

通过交流,教师总结:能否把物体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的问题而定。

在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

最后布置作业。

(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
结束语: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

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