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1 1.3《电场强度说课稿》
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4:1.3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

3 电场强度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电场电场强度》。
这节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学习的起点,也是高中物理的基础的内容之一,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同时又是电磁学知识的基础。
教材将内容放在库仑定律之后,是对库仑定律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明确了电荷之间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同时又为后续电磁场的学习作好铺垫。
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基础。
另外,通过对电场的学习,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另外,《电场电场强度》一节具有抽象性强、知识点多(教材涉及电场、电场强度、检验电荷、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等),场的概念很难理解、教学内容抽象(电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于场的感性认识除初中学过磁场外,接触很少)、方法性强(比值法、类比法)等特点。
二。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我班是学校的重点班级,大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较好,素质相对其他班级较高、理解能力较强,在教师的引导下敢于探索。
本章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对电荷之间存在库仑力,以及对库仑力的大小与电荷的电量和电荷间距离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
学生基本掌握了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基本能使用实验仪器探索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三、教学设计思想在《电场电场强度》这节课中,涉及比值法、类比法、实验分析法等物理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充满了物理方法论的气息,又是非常抽象的一节概念课。
教材通过与磁场类比,让学生重视物理规律发现和物理概念构建的过程,从而体验科学研究方法,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养。
具体的处理方式是,通过与磁场类比,使学生定性了解电荷周围也象磁体周围一样存在有场物质,通过演示探究,定性分析得出影响电场力大小的因素,给出电场强度的比值定义式。
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浓厚的探究纷围中解决抽象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生为本”,落实“三维目标”,注重探究与互动,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 说课稿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和电场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场强度和电场线”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一章《静电场》中的重要内容。
电场是电学的基础知识,是电磁学的基石,而电场强度和电场线则是描述电场性质的两个重要物理量和物理模型。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库仑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电场的性质;另一方面,又为后续学习电势、电容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的学习,学生将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场有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库仑定律,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电场这种抽象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数学知识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矢量运算能力,但对于用矢量来描述电场强度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模型的建立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理解电场线的概念,知道电场线的特点,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电场强度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2)通过对电场线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模型建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式。
(2)电场线的特点和用途。
2、教学难点(1)电场强度的矢量性。
(2)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分布。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说课稿课件 新人教选修31(通用)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说课稿课件新人教选修31(通用)亲爱的各位老师,我是XXX,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课稿是《电场强度》,本课稿是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所使用的课稿,课稿共包含3个主要部分:课时内容总结、教学内容解析、知识点与拓展。
一、课时内容总结(一)本课时重点知识点1. 了解定义与特点2. 掌握电势差的计算3. 运用电场强度的运算方法二、教学内容解析1. 电场强度是什么?电场强度是物理学中描述两个相距较近电荷之间的力的物理量。
可以用矢量E来表示它的大小和方向,E的大小等于两个相距较近的电荷之间的力与磁力的比值,用单位定义为牛顿/千伦(N/C);其方向恒指两个电荷之间,且矢量幅值不受距离变化而改变。
2. 对电场强度的计算?若计算一点处的电场强度,可表示为: E =对电荷的作用的力/电荷的数量,即:E = F/Q若计算一定空间上两个不同点处的电场强度之差表示为:ΔE =ΔF/ΔQ。
其中ΔE是两点处电场强度之差,ΔF是两点之间施加的力和,ΔQ是两点之间施加的电荷总和。
三、知识点与拓展1.电场强度的计算电场强度可用电势差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
电势差可以用三个已知量来求出:①电荷量Q,②电场强度E,③施加在电荷上的力F。
电场强度公式为:ΔV = F/Q =E·Δr 。
2.电路中的电场强度电路中容量为电容,当电容加上电压源U时,起源电路系统内的电荷将会向电压源(正极)移动,电场强度当将根据{\Delta V \over \Delta s}={U \over S}公式计算得出,电场强度E=U / S。
以上就是关于《电场强度》这一话题的说教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弄懂,共同探讨,深入学习。
谢谢大家的聆听!。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1《说课稿》电场强度

机械能
《电场强度》说课稿
高考总复习· 物理(JK)
《电场强度》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分析: 三、学法指导:
四、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 地位、特点:
(二) 教学目标:
(三) 重点、难点、关键点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 地位、特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理解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这 是静电场乃至整个电磁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 统观教学大纲和教材,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 特点: 1. 知识点多: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检验电荷,点电 荷的电场,场源电荷,矢量运算等 2. 教学内容抽象:电场看不见模不着,电场线是一个理想 的模型. 3. 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备:关于场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必须重新构建.
表三:( P3位置) F2 静电力
(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 q 2q 试探电荷 静电力 F3 2F3
3q 3F3
4q 4F3
nq nF3
高考总复习· 物理(JK)
(二)传授新课 学生不难回答: (1)不同的电荷,即使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所 受静电力也不同,因而不能直接用试探电荷所受 的静电力来表示电场的强弱; (2)电场中同一点,比值F/q是恒定的,与试探 电荷的电荷量无关;(同一张表格) (3)在电场中不同位置比值F/q不同。(三张表 格比较) 师生共同小结:比值由电荷 q 在电场中的 位置决定,与电荷q的电荷量大小无关,它才是反 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二)传授新课
1. 电场概念的建立: 从以上两个方面让学生理解电场的物质性,两个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必修二 第五章
机械能
(二)传授新课
2.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
人教版高中选修3-1物理1.3电场强度教案(3)

电场电场强度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道电荷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2、理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并能;3、用电场强度概念求点电荷产生电场的电场强度;【能力目标】1、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帮助理解,理解电荷作用靠电场传递。
2、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得出对有关现象的本质认识【教学重点】深刻理解电场和电场强度的概念【教学难点】熟练应用电场强度的概念【教学方法】1、复习导入新课,提出新课题;2、设问激疑,通过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3、类比释疑,由已知的相类似知识,通过类比、分析,使得抽象概念能够较顺利地建立;4、实验分析,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使具体现象直观表达抽象概念,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动画模拟扩大实验成效。
【教具】幻灯片,计算机,牙签70支,50cm长的铜丝70支,电场感应器,三角板和圆规,塑料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上一节,我们认识了电现象中的电荷,包括点电荷,元电荷及电荷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什么是点电荷?电荷相互作用有什么规律?哪位同学来帮我们回顾一下?(请)这位同学回答得真不错!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个作用的电力叫库仑力或静电力。
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怎样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学习:踢足球时,脚要直接接触球(看图片),实验演示:两个带电小球靠近,生答:带电小球受到原电荷的作用力。
电荷间的作用没有“接触”,难道电荷作用是“超距作用”?生答:不接触类比重力、磁力的产生,可总结出是场的作用,叫做电场。
1、电场.(1)任何带电体周围产生的一种特殊物质。
电场看不见,又摸不着,怎样去认识它、研究它?动手实验:每个同学一根牙签和铜丝,利用手中的塑料笔。
塑料笔吸引铜丝,铜丝偏角可达到60度。
(2)基本性质:电场能对处在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进一步介绍使用电场感应器,用带电的塑料笔靠近,氖管发光,抖动衣服靠近。
提示学生:电场分布强弱不同。
进一步研究电场分布。
高三物理学科电场强度说课稿(2015—2016)

高三物理学科电场强度说课稿(2015—2016)
大量事实表明,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为大家推荐了高三物理学科电场强度说课稿,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选修3 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也是高中阶段基础的内容之
一。
电场强度描述了电场的力的性质,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学好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才可拓展延伸至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电势能、电流的形成、带电粒子的运动等一系列的新概念。
所以电场强度是掌握电学其他许多概念的基础。
因此电场强度概念不仅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高中电学,乃至整个电磁学的重点之一。
要让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首先要建立电场的概念,这是学生在学习本节感到最困难的地方。
统观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特点:
1.知识点多: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检验电荷,点电荷的电场,场源电荷,矢量运算等
2.教学内容抽象:电场看不见模不着,学生对于场的感性认识少,电场线。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说课稿:电场强度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 说课稿:电场强度说课稿
为大家整理了电场强度说课稿的相关内容,希望能陪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新学期,小编提醒,贪玩不能耽误学习哦!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场电场强度是电场一章的基本概念,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前节知识电荷库仑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电场的概念,同时突出电场强度这一新的物理量.由于电场摸不着,看不到,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不仅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上有教育意义,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2、新、旧教材的比较
在教学要求和内容上,新、旧教材没有变化.但是,在教学内容的具体编排和教材结构上,有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新教材、新大纲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落实的特点,即强调要在学生知识的形成上做文章.
(1)名称变化.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称试探电荷,并且说明试探电荷必须电量小,体积小.。
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

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1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下面我对这节课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一、教材分析本章是选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也是高中阶段基础的内容之一。
电场强度描述了电场的力的性质,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学好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才可拓展延伸至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电势能、电流的形成、带电粒子的运动等一系列的新概念。
所以电场强度是掌握电学其他许多概念的基础。
因此电场强度概念不仅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高中电学,乃至整个电磁学的重点之一。
要让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首先要建立电场的概念,这是学生在学习本节感到最困难的地方。
统观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特点:1.知识点多: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检验电荷,点电荷的电场,场源电荷,矢量运算等2.教学内容抽象:电场看不见模不着,学生对于场的感性认识少,电场线是一个理想的模型3.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备:关于场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教学中必须重新构建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了解试探电荷的作用,理解对试探电荷量和试探电荷的尺寸的要求。
3、理解电场强度,知道它的单位和定义式及方向的规定。
4、了解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和电场的叠加,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电场叠加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在通过实验及类比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2、在理论和实验论证、猜想环节中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得出,让学生体会到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于“超距作用”的观点到场的提出的物理学史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协作性和继承性,法拉弟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性。
2、通过电场强度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以及对于自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好奇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场强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______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3节电场强度的第1课时。
本节课教学地位突出、概念抽象,难懂易错,因此结合学生特点及我校教研特色,秉着以人为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宗旨、尝试融入ST(科学、技术、设计、艺术、数学相融合)教育理念、充分发挥CAI (计算机辅助)作用,以此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即电场强度定义式的推导和电场概念的引入,从而多角度、多层次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首先通过课前游戏引发二个思考,从而引入新课,在此利用课堂随机点名系统,充分调动
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品质。
二、其次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氛围,教师总结阐述给出电场概
念突破教学难点即电场概念的引入,达到初步了解电场的目的。
三、之后通过实验完成“两检一探”,进一步探究电场的特征和性质,第一步检验得到电场基本
特征,第二检验说明电场有强有弱,即电场强度,一探是指,学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归纳猜想,进而突破教学难点,此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科学分析、合作探究和逻辑分析能力,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四、利用电场强度定义式,推导点电荷电场强度表达式并完成典例分析,达到电场强度定义式
基本应用的目的。
五、通过课堂练习完成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在此利用网络互动课堂,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六、最后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和梳理并布置作业。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