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小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1.仲由“百里负米”:仲由从小家境贫寒,年幼时十分孝顺。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他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去百里之外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
2.闵损“单衣顺母”:闵损生母早死,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芦花做的“棉衣”。
父亲知道后要休掉继母,闵损却劝说父亲留下继母,从而保全了一家人。
3.郯子“鹿乳奉亲”:郯子为了治疗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深山,钻入鹿群,挤取鹿乳供父母服用。
4.老莱“戏彩娱亲”:为了不使自己老来寂寞,老莱假装自己不老,还嬉戏顽皮,以娱双亲。
5.董永“卖身葬父”:董永为了使父亲得以安葬,甘愿卖身做奴隶。
6.江革“行佣供母”:战乱时期,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乞求不要杀他。
贼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不杀他,还给他衣服和食物。
7.庾黔娄“尝粪忧心”:南齐时的庾黔娄,为县令时只有二十六岁。
他从小家庭观念重,外出做官内心不安。
一天庾黔娄突然流鼻血,心想这是父亲生病时的前兆。
黔娄不顾一切辞官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心神不定地推算凶吉。
8.陆绩“怀橘遗亲”: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官员。
六岁时,他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
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偷偷地往怀里藏了三个。
临走时,陆绩拜谢袁术,橘子从怀中滚落在地。
9.黄香“扇枕温席”:东汉时的黄香九岁丧母,夏天天气炎热,他便在父亲睡觉的床前扇扇子,使蚊虫不来叮咬父亲。
冬天则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热被窝再让父亲上床睡觉。
10.吴猛“恣蚊饱血”:晋朝时的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夏夜,吴猛让蚊子在他身上恣意叮咬自己而不驱赶它们,目的是让蚊子吸饱了血不再叮咬父母。
孝心故事大全

孝心故事大全孝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孝心被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推崇。
孝心故事,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传承着孝道精神,感人至深,启迪人心。
下面,我们将为您呈现一系列感人至深的孝心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亲情之美。
故事一,《孝顺母亲的小草》。
在一个贫苦的山村,有一位孝顺的女孩。
她的母亲年老多病,生活非常艰难。
女孩知道母亲最喜欢的是一种野生的小草,她每天都会爬山采摘,然后放在母亲的枕边。
有一天,女孩病倒了,母亲急得哭了出来。
女孩知道母亲的心情,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要去找那种小草。
她艰难地爬上山,终于找到了那种小草。
当她回到家时,已是筋疲力尽。
但她看到母亲满脸的笑容,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故事二,《孝敬父亲的木屐》。
有一位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
每天清晨,儿子都会将父亲用的木屐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放在父亲的床前。
有一天,儿子出门办事,忘记了给父亲擦木屐。
当他回到家时,看到父亲自己用力擦拭木屐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酸楚。
从那天起,儿子下定决心,无论多忙,都要记得给父亲擦木屐,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对父亲最简单却也最真挚的孝敬。
故事三,《孝心如水的女儿》。
有一对姐妹,她们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疾病,需要定期输液。
姐姐因为工作繁忙,无法照顾母亲,而妹妹却不顾一切地放弃了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顾母亲。
她每天早晨煮粥,给母亲擦洗,陪着母亲聊天,让母亲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姐姐看在眼里,心里暗暗佩服妹妹的孝心,也下定决心,要更加孝顺母亲。
这些孝心故事,或许在现代社会看来有些古老,但它们所传递的孝道精神却是永恒的。
孝心,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贫富,不分地域。
它是一种情感的传承,一种家风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愿我们都能心存孝道,将这份美德传承下去,让孝心之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
孝心的小故事

孝心的小故事孝心的小故事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它是对父母的敬爱、关怀和孝顺。
人们常说“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人,并且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和规矩。
在古代,孝子孝女的光荣称号是最高的家庭荣誉,而现代社会也同样需要弘扬孝道精神。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关于孝心的小故事。
故事一:孝顺的小师妹小师妹丽丽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她总是扮演着顽皮可爱的角色,但是在学校里,她却是一个认真刻苦的学生。
丽丽的父母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她的姐姐由祖父母抚养长大。
尽管丽丽的祖父母十分的疼爱她和她的姐姐,但是生活还是有些艰辛。
因为丽丽的姐姐已经上大学了,祖父母的退休金收入已经不够生活开销了,所以丽丽有了一个决定,她要尽量的减轻祖父母的负担。
于是,丽丽每天放学后就会主动做家务,帮助祖父母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洗衣服,烧饭菜,让祖父母可以安心休息。
在她的家庭出现困难的时候,丽丽也会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从而赚取一些费用。
虽然丽丽很小,但是她已经懂得了孝心的真谛,想方设法地为家人分担压力,让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故事二:感恩的孝子张小明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他的父母经常在家里讲述着旧时代的感人故事,让小明在情感世界里懂得敬爱父母的重要性。
在小明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患病去世了。
小明的母亲是一位菜贩,在光景不好的年代里,她经常要辛苦地卖菜,才能糊口养活家人。
小明懂事的年纪就出去打工,为母亲分担部分经济压力。
后来小明考上了一所大学,成为全家人的骄傲,但是在学习中小明时常想起母亲的艰辛,他能感受到母亲背负的重压。
因此,在大学四年里,小明除了学习外,就极少花费多余的钱,省吃俭用的给家里寄去每个月的生活费,还在家里办了个手机,方便随时与家人联系。
他明白母亲的舒适与不舒适都与他的负担有关,所以,他努力比别人更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电气工程师,为母亲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故事三:茂盛的梨树汉代有一个年轻人称为张遂,他的父亲早年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之后,养成了孝顺的好习惯。
孝道小故事50字

孝道小故事50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孝顺的少年,他每天早出晚归,为父母做事。
有一天,父母生病了,青年不顾自己的健康和学业,日夜医治父母,终于使他们康复。
少年的孝行感动了整个村庄,成为了孝道的楷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时刻珍惜父母的恩情,尽孝尽责,为人子的本分。
第二篇示例: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些关于孝道的小故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孝道的深刻思考。
故事一:小时候,小明的母亲常常对他说:“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从小明懂事起,就时常为母亲倒水、服务父母。
长大后,小明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无论成就多么辉煌,他都不忘记每天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时常奉献一些金钱和物质,以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在小明的家庭中,孝道得到了最高的体现。
故事二:小红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
每当小红回家探望爷爷奶奶时,她总是细心照顾他们,给他们买药、煮饭、打扫卫生。
尽管小红的工作繁忙,但她总是抽出时间在周末回家看望爷爷奶奶。
小红的爷爷奶奶为她感到骄傲和满足,他们对小红充满了感激和爱。
这些小故事或许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但却体现了孝道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孝道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小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发扬孝道精神,让爱与孝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存在。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孩子,让孝道之光永远照亮我们的心灵。
【孝道小故事50字】第三篇示例:古代有一位孝顺的儿子,每天早晨为老父亲煮粥,晚上为老母亲按摩。
一天,老父亲病倒了,他不离不弃地守候在床边,整夜不眠。
终于,老父亲病情好转,感慨地说:“孝顺的孩子真是福气!”这个故事让人深受感动,也温暖了人心。
第四篇示例: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孝道一直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
孝顺父母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关于孝道的小故事。
孝心小故事

孝心小故事引言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尚品质的象征。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孝心似乎逐渐被忽视。
然而,仍然有许多令人感动的孝心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彰显着孝心的伟大。
本文将介绍几个温暖人心的孝心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亲情的温暖。
故事一:寒冬送暖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日。
小明是一个中学生,他的父亲因病入院,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小明的母亲无法同时负担医疗费用和家庭的日常开销,她为此感到非常困惑和痛苦。
小明心急如焚,决定做点什么来帮助他的母亲。
他在学校的放学时间去找班级里的同学们,向他们讲述了他的困境,并请求他们的帮助。
这些同学们听到小明的故事后,纷纷捐赠了他们手中的钱。
虽然他们都是学生,但他们的一份份微薄捐款加起来,足以支付小明父亲的手术费用。
小明将这些捐款交给了他的母亲,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小明父亲手术后的康复期间,小明还买来暖手宝和保温壶,为他的父亲和母亲提供温暖。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整个家庭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故事二:感恩的心小红是一个上高中的女孩,她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小红独自留在家中。
由于忙于学业,小红经常与父母通电话,但她常常因为学业繁忙而忽略了回报父母的孝心。
一天,小红突然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快递,里面是一封信和一份精心包装的礼物。
打开礼物后,小红惊喜地发现里面是一张手工制作的贺卡,上面写着“给亲爱的女儿:谢谢你一直如此懂事和乖巧,你的孝心和爱让我们倍感温暖。
这份礼物只是一点点心意,我们希望你能时刻保重自己的身体,努力学习,并且以后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看着这张贺卡,小红瞬间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她意识到自己在学业上忙碌,却忽略了回报父母的孝心。
从那一天起,小红开始主动照顾家务和关心父母的生活。
她每星期给父母打电话,分享自己的一周所发生的事情,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感谢。
这份小小的关心不仅让父母感到幸福,也让小红学会了更多的孝心。
关于孝的小故事100字

关于孝的小故事100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孝的小故事。
故事一,《牛郎织女》。
相传,牛郎织女是一对天上的恋人,他们深爱着彼此,但由于天上人间的界限,他们无法长久地在一起。
织女被嫦娥仙子带回了天上,而牛郎只能孤独地守在人间。
牛郎的孝心感动了王母娘娘,于是她允许牛郎和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可以感动上天,也可以感动人间。
故事二,《孟子的孝心》。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孝心令人感动。
有一次,孟子的母亲生病了,孟子亲自为母亲搀扶着走路,又亲自为母亲煮粥喂食。
后来,孟子的弟子问他,“孟子先生,您是圣人,为何亲自伺候母亲?”孟子说,“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只是尽自己的本分而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心是一种本分,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
故事三,《孝心感动天地》。
有一个叫做小明的孩子,他的父母年迈体弱,生活十分困难。
小明每天早早地起床,帮助父母做家务,又去田里帮助父亲干活。
每当父母生病时,小明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照顾他们。
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明毫不犹豫地背起父母,冒着大雨奔跑着回家。
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心可以感动天地,也可以感动人心。
以上这些小故事,都是关于孝心的,它们告诉我们,孝心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一种感动天地的力量。
我们应该铭记在心,传承下去。
愿我们都能孝顺父母,感动天地。
关于孝心的故事(通用21篇)

关于孝心的故事(通用21篇)关于孝心的故事(通用21篇)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是中国孝道文化的核心,是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孝心的故事,欢迎大家参考!孝心的故事篇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孝心的故事篇2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孝心的故事篇3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孝心的故事篇4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孝道故事有哪些

孝道故事有哪些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推崇。
孝道故事,是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深刻领会孝道的内涵和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脍炙人口的孝道故事。
1. 《孝感动天》。
相传,唐代有一个孝子名叫李隆基,他的母亲年老体弱,生活无依。
有一天,李隆基听说母亲病重,便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不顾一切地赶回家中照顾母亲。
他日夜不离母亲身边,精心照料。
最终,母亲病愈,李隆基的孝心感动了上苍,天降甘霖,救了当地的农民于水旱之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孝顺的人会得到上天的庇佑。
2. 《顺天应人》。
宋代,有一个孝子名叫文天祥,他的父亲年迈多病。
文天祥白天忙于官场事务,晚上回家后,总是亲自为父亲端茶送水,悉心照料。
有一次,文天祥在外任职,接到家信说父亲病重,他立即辞官回家,不顾一切地照顾父亲。
最终,文天祥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他得到了天子的赏识和重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顺天应人的行为。
3. 《感恩的心》。
明代,有一个孝子名叫谢觉哉,他的母亲年老体弱,生活困难。
谢觉哉每天早出晚归,但无论多忙,他都会在家中照顾母亲,尽心尽力。
有一次,谢觉哉外出谋生,听说母亲病重,他二话不说立即赶回家中,不离母亲身边。
最终,母亲病愈,谢觉哉的孝心感动了上苍,他得到了财神的庇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感恩的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4. 《百善孝为先》。
清代,有一个孝子名叫包拯,他的母亲年迈多病。
包拯每天忙于官场事务,但他总是抽出时间照顾母亲,尽心尽力。
有一次,包拯在外任职,接到家信说母亲病重,他二话不说立即辞官回家,不顾一切地照顾母亲。
最终,包拯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他得到了天子的赏识和重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百善孝为先,孝顺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赏识。
以上就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孝道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孝道的内涵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心小故事篇一:孝敬父母的三则小故事“传承孝道继承美德”专栏小故事1、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我们要学习子路孝敬父母的好品质。
2、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
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
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开心早日康复。
黄香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3、在非常辽阔的沙漠上烈日似火。
骆驼妈妈和它的半岁大的孩子在沙漠上走着。
它们母子俩都已经筋疲力尽,最让它们痛苦的是它们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喝到一滴水了。
小骆驼快要挨不下去了。
骆驼妈妈一直鼓励着自己的孩子,它们一步一步地走着。
终于又翻过了一个小土丘。
忽然,它们喜出望外,原来它们发现前边有一个小水池。
它们高兴极了竭尽全力向前走去,好不容易到了小水池旁边,小骆驼迫不及待地伸长脖子起喝水,可水位太低它的脖子又太短够不着怎么办?骆驼妈妈也很费力才能喝到一点水。
骆驼妈妈看到自己孩子这样难受的表情它的眼睛里全是心痛的泪水。
于是骆驼妈妈作出一个决定它纵身一跳跳下了,小水池水位高了小骆驼终于喝到水。
可是小骆驼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妈妈了。
篇二:古代孝心故事五则古代孝心故事五则一、黄香温席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
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扇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
”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二、张良拾鞋张良是我国古代两汉初期的一位大臣,年少时曾在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居住。
有一天,张良闲来无事,便信步出游。
当他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看见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老人站立在桥头,老人的衣着打扮像一个贫苦的人,似乎在等待什么人的到来。
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脱落,掉在桥下,然后指着张良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听着这无礼的要求,张一股怒火直往上窜,想:”我与你一点不认识,凭什么要我给你拾鞋?”但当他想到老人年岁已大,身体不灵便,下侨取鞋有困难时,便强压着怒火,到桥下为老人取来了鞋子。
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说:”把鞋给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为他拾了鞋,好人做到底,穿鞋就穿鞋吧!”于是,张良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地把鞋穿在老人脚上。
老人看着张良哈哈大笑,一句话没说,转身而去。
老人奇怪的行为,使张良大吃一惊,他看着老人去的身影,一点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谁知,过了一会儿,老人又回来了,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你在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
”张良对老人的行为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恭敬地跪下来说:”是!”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急急忙忙向下邳桥赶去,谁知老人已早已等候在那里了。
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天还未亮,张良早早起了床,向下邳桥奔去。
老人又已等候在那里了。
老人大怒,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又过了五天。
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
”于是,半夜时分已等候在桥头了。
过了一会儿,老人步履蹒中山地走了。
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见张良早早来了,露出了笑容,说:”年轻人就应该如此!”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张良深深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
回去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智。
后来,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立了大功劳,在历史上留下了”张良拾鞋”这一段佳话。
三、舜用爱心感家人舜是我国上古时代的君主,以贤明能干、公正无私著称。
他不但邦国之事处理得有条不紊,而且在自己的家里也能够尊重父母、爱护兄弟.使一家人亲密无间、和和美美地过日子。
舜能有一个和乐美满的大家庭,那可真是来之不易。
据说舜从小就很聪明,也很善良,十分孝敬自己的父母。
可是,舜只有十几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患病去世了。
舜的父亲又娶了一位妻子.这就是舜的继母。
继母刚嫁过来的时候,对舜虽然说不上疼爱也客客气气,相安无事。
后来,继母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象。
自从有了象,继母性格中刁钻刻薄的一面逐渐暴露了出来。
她对待亲生的儿子.那可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揣在怀里怕压了.溺爱得不得了;对待舜却是另一副脸孔,整天横眉竖目的,恨不得把舜一脚踢出家门,只是由于舜的父亲的原因,才暂时隐忍不发。
舜的父亲也只是在妻子亡故后不久的一段日子里对大儿子还略加呵护,等到次子出世以后,就任凭新妇处置,再也不闻不问了。
舜在家里,什么脏活累活都是他干,吃的是残汤剩饭,穿的是破衣烂衫.睡的是牛栏柴房。
即使这样,继母还是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稍稍有点不如意.轻则恶骂,重则毒打。
最后,逼得舜忍无可忍,决计弃家出走。
就在这时,舜的父亲得了眼病,医治无效,竟然成了盲人。
舜看到父亲失明之后,不但不能照顾继母和幼弟,就连自己的生活也几乎不能自理了。
在这种情况下,舜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照料父亲,为此受点委曲也算不了什么。
从此,他一个人干俩人的活,白天在山下的农田里辛勤耕作,晚上回家再忙活家里的一摊子事,每日起早贪晚,任劳任怨,把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条。
街坊邻里见了,都夸他聪明能干,是位贤士。
当时的国君尧听说了舜的事迹.认为他孝敬父亲、容让继母、爱护幼弟,一定具有高尚的品德,是个可堪造就的人才,就决定对他进行重点培养,以便将来把君位禅让给他。
一晃几年过去了,舜转眼间已经20岁了,到了加冠之年,从此以后,他就可以加入成年人的行列了。
这一年秋收过后,尧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并让女儿带给他一份不大不小的产业。
舜明白尧的意思是让他自己成家立业,同时他也知道.如果他从父亲的家庭中脱离出来,那两老一小的生活必定会陷入绝境。
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留在父亲家里,直到把年少的弟弟象培养成人。
舜的妻子很贤惠,她不仅同意舜的安排,而且立即付诸行动.她还替舜写信向尧解释。
尧尽管心疼女儿,却十分赞赏小两口这种尊敬老人、爱护家庭的做法.自然不来干涉。
舜的继母却不领情,她看到舜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新娶的妻子既美丽又能干,再看看亲生的儿子象,除了长得人高马大、白白胖胖之外,简直一无所长,越比心里越不是滋味.酸水坏水一齐往外冒。
于是就出了一条杀害舜的毒计。
老头儿开头还有点犹豫,经不住妻子的再三威逼劝诱,只好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父亲就打发象去叫舜修理老谷仓的仓顶。
舜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他和妻子刚刚为父母盖了一座新谷仓.老谷仓早就废弃不用了,还修它干吗?可是象却在一旁不停地催促他,还说父亲要他今天必须修好,父亲有别的用场。
舜看看象脸上诡谲的表情,忽然明白了,顿时,心里充满了苦涩。
他支走了象,说自己随后就到。
象刚-离开,舜立刻让妻子找出一套厚厚的夹衣,在水里浸湿以后穿在身上,外面再罩上一件干衣服,然后拿着工具来到老谷仓下。
象已经放好了梯子。
舜爬上仓顶.开始清理霉烂的稻草。
突然.谷仓里燃起火来,火舌很快就舔着了仓顶。
舜急忙回头住下看,早已没了象的踪影,梯子也不见了。
舜的怀疑被证实了.想到父母幼弟居然真的痛下毒手,他感到又气愤又难过。
这时,他的衣服开始冒白气,身上烫得火辣辣地疼,他使劲抽出一根长长的檩条;将一头慢慢地放到地上,另一头架在仓顶上,然后沿着檩条飞快地滑到了地面上。
与此同时,老谷仓”轰隆”一声倒塌了,呼呼的火苗直冲半空。
再说象藏好梯子,偷偷地放了一把火,然后与父母在暗处观察。
他们看到,舜虽然被熊熊的大火包围了,却挥身冒着自气,把火舌挡在了外面,他的身影又恰恰在谷仓坍塌之前神秘地消失了。
就在他们面面相觑、惊疑不定的时候,舜从从容容地来到了他们的面前,平静地说:”爹、娘,谷仓烧毁了,都怪孩儿无能。
”他的父亲、继母惊得张口结舌呆,若木鸡。
就这样过了半年,继母又按捺不住了。
她总觉得,舜的名望、地位、家产,甚至他的妻子,都应该属于她自己的亲生儿子.如果不想方设法完成这一心愿,就是死了也难以瞑目。
慢慢地,又有一条毒辣的念头在她的脑子里产生了。
有一天,象又来了,叫舜带上水篓和撅头去淘井。
舜说:”不久前我不是刚刚淘过吗?”象说;”爹觉得这几天水里的泥沙特别多,他叫你再去淘一淘。
”舜一听就知道象在撒谎,因为今天清晨,他刚刚为父母挑了满满一缸水,水质清洌,根本没有什么泥沙。
舜隐隐觉得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阴谋,他不动声色地说;”那好吧,明天一早咱们去淘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