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住宅改良版

合集下载

史密斯住宅简介

史密斯住宅简介

史密斯住宅简介史密斯住宅是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一幢历史建筑,建于1893年,是芝加哥地区著名的建筑大师马修斯及他的合伙人路易斯·斯伯格恩的杰作之一。

它的地址是211 Greenwood Avenue, Wilmette, IL 60091。

史密斯住宅的建筑风格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希腊复兴式,它是一幢两层高的砖结构建筑,面积约为5,800平方英尺,内部共有18个房间。

它的拱门入口和双层花园门廊彰显了该建筑主人的地位和财富,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大门处还有一个露天阳台,可以看到美丽的花园和小路的风景。

内部设计十分舒适,可以体验到当时美国上流社会生活的奢华。

从宽敞高大的客厅到壁炉和书房,到晚餐厅,到充满玻璃的花房,史密斯住宅以其宽阔、尊贵和独特的设计和装饰特点,使客人们感到温暖、舒适、自由和轻松。

它的外围设计和内部装饰都非常奢华,显然花了大量的资金,从木制天花板到大理石柱子,到宝石饰品和雕刻的家具,每个细节都显示着琳琅满目的美学品味。

在该建筑中,所有的细节都被照顾到,使它成为当时最美丽的豪宅之一。

这座建筑是为美国商人兼发明家,厂长史密斯和他的妻子玛丽·史密斯而建,他们在芝加哥商界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是众所周知的慈善家。

史密斯住宅深深体现了他们对家人的关爱和对社区的贡献。

在他们的领导下,该房子成为了一个社区的中心,多次成为了派对、会议和慈善活动的场所。

该建筑还位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中,有一个美丽的池塘、雕塑和各种花卉和树木,为住宅增添了色彩和特色,让它成为了一个绿色、安详和充满生命力的空间。

总的来说,史密斯住宅是一座美丽、富有和充满生命力的建筑,代表了美国上流社会的文化、艺术和美学范畴,同时还代表了史密斯夫妇对家庭、社区和慈善事业的贡献,也是芝加哥建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国外旧住宅区改造的经验

国外旧住宅区改造的经验

国外旧住宅区改造的经验国外旧住宅区改造的经验2011-04-14 22:18:59|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关于城市旧住宅区改造政策,各国政府在各发展阶段,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具体问题,出台与之相对应的住宅政策。

由于各国的体制和面临的社会问题不一样,政府采取的政策手段和实行的改造政策也各有特点。

德国对于旧住宅改造的政策主要是体现在法律法规和政府资助方面。

英国城市旧住宅区改造结合城市规划手段,设立特殊的改造区,制定相应的住房改造政策。

法国采用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利用政府行政力量调动民间改造的积极性两种方式来推动城市旧住宅区改造并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

荷兰住宅政策主要集中于物质干预、社会手段和经济手段三个方面。

日本的住房政策主要采用立法方式,政府相继制定了住宅品质确保促进法、住宅性能表示制度以及住宅瑕疵担保责任条例等法规以保障住宅供给质量。

通常来说,各国制定的旧住宅区改造政策和改造措施都具有明确的改造目的。

随着时间的变化,由于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随着时代演变,政府的责任/工作的侧重点在发生变化,各自的工作目标和政策也随着调整,这是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如德国柏林“谨慎城市更新”的目标之一就是强调城市更新的社会性,主张城市更新应该物质改造与社会网络维护两者兼顾。

而英国基于不同改造区的不同的改造目的,分区制定旧房改善政策。

以英国工党政府1974年制定的“破旧房整治区”政策为例,其目的为了纠正住宅整体改善中出现的问题,以保证改善基金确实用于急需整治的破旧房屋。

1975-1980年,法国开展以改善居住条件的“再居住工程”政策不仅在于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旨在创造城市中不同的居住环境,鼓励多种方式的居住形式,限制都市里的区域隔离、社会各阶层的空间隔离等现象。

荷兰住宅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给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日本的“团地再生”就是对功能、设施已经严重落后的集合住宅进行翻新.以及对所在区域进行改造,使居住质量得到提高、价值得以提升的一种城市规划活动。

芝加哥瓦莱里奥_瑟尔住宅_美国_瓦莱里奥

芝加哥瓦莱里奥_瑟尔住宅_美国_瓦莱里奥
以不同 的色彩
:
并将 各个 角落饰
厨 房一 角是柔 和的
黄色
;
起居 室 一 隅 是淡 绿色; 楼梯

间四 壁则均是淡蓝 色 角窗射 入时
,
当阳 光从各
室 内气 氛显得 更加活

泼和 丰富多彩 了
该 住宅采 用传统 的 砖木结构 大部分 是 清 水墙面
,
,

仅 在临街的 白

色墙 面上 点 缀 了 突出墒 面 的混燕
设计
瓦 莱生 奥

J 瑟尔 吸
.
e r io v al

L Se
ar
、)
风格
,
瓦 莱里 奥则热 衷于现 代建筑

风 格 这 栋别具 一 格的建 筑 是他们
首次合作的 结晶 经过 共 同探 索
,

使设计 达到 了十分 完美与 和 宝 断
由于 该住 宅位 于十字路 口
。 ,

筑 师把 普 眼 点放 在了 如 何处理 建筑 物 的各 个凸 角上
土饰块
。 ,
以 增添光影 效果 厨 房 与
J 柱式 的桦 木家具钥 隔 彼厅之 间 蔽j 断 起 居 室和 卧 室处 有四 扇 门 同后

院相 通
设 有独立 的 小车库
‘ 胡
1 2



. 宜一 角
轴目 创倪.
拐. 宜- 角
3
召 卜 月吸 月.
翻 口 ,
/
,
0
0 ,
,
一个 与入 口 相 对 的凸 角 这 个凸 角 也被切 掉
,
它与 入 口 相 呼应
,

芝加哥建筑学派

芝加哥建筑学派

芝加哥建筑学派芝加哥建筑学派是20世纪初期在美国芝加哥兴起的一股建筑运动,它对美国建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芝加哥建筑学派的起源和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芝加哥建筑学派的起源和背景芝加哥建筑学派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美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的时期。

芝加哥因其地理位置而成为了美国工业的中心,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迁移和城市扩张。

同时,芝加哥也是一座经济繁荣的城市,商业活动突飞猛进。

这些都为建筑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和资源,启发了他们对新建筑形式的探索。

二、芝加哥建筑学派的主要特点1. 创新的结构设计:芝加哥建筑学派在结构设计方面进行了持续的创新。

他们引入了钢铁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使建筑物的高度和规模都有了质的飞跃。

Iconic的芝加哥天际线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 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芝加哥建筑学派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建筑设计应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并追求最佳的空间利用。

这一理念也使得建筑师们开始关注公共设施和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前卫的艺术表现形式:芝加哥建筑学派摒弃了传统的装饰性元素,追求简洁和现代感。

他们将建筑视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通过线条、比例和空间来营造独特的美感。

同时,他们也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使建筑融入城市景观,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

三、芝加哥建筑学派对现代建筑的影响芝加哥建筑学派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芝加哥,它对整个美国以及世界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芝加哥建筑学派在结构设计方面的创新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基础。

他们引领了钢铁和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为后来的建筑师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空间。

其次,芝加哥建筑学派的功能主义理念开启了现代建筑的大门。

他们关注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强调建筑与使用者的互动,这一理念对现代建筑思潮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芝加哥建筑学派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突破为后来的建筑风格提供了借鉴。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目录1. 欧州成功案例 (3)1.1 英国伦敦里维尔城改造案例分析 (3)1.1.1 背景概述 (4)1.1.2 改造方案设计 (5)1.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7)1.2 瑞士苏黎世旧城改造案例分析 (8)1.2.1 背景概述 (9)1.2.2 改造方案设计 (10)1.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11)1.3 法国巴黎马雷区改造案例分析 (13)1.3.1 背景概述 (14)1.3.2 改造方案设计 (15)1.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17)2. 美洲成功案例 (18)2.1 美国纽约下城酒吧街改造案例分析 (19)2.1.1 背景概述 (21)2.1.2 改造方案设计 (21)2.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23)2.2 巴西里约热内卢老城改造案例分析 (24)2.2.1 背景概述 (26)2.2.2 改造方案设计 (27)2.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28)2.3 墨西哥墨西哥城历史城中心改造案例分析 (29)2.3.1 背景概述 (30)2.3.2 改造方案设计 (32)2.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33)3. 亚洲成功案例 (34)3.1 韩国首尔兴京地区改造案例分析 (36)3.1.1 背景概述 (38)3.1.2 改造方案设计 (39)3.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40)3.2 新加坡莱佛士初创区改造案例分析 (41)3.2.1 背景概述 (43)3.2.2 改造方案设计 (44)3.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45)3.3 日本东京神田地区改造案例分析 (46)3.3.1 背景概述 (48)3.3.2 改造方案设计 (49)3.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50)4. 总结与展望 (52)4.1 国外旧改成功经验总结 (53)4.2 对中国旧改的启示 (54)4.3 未来发展展望 (55)1. 欧州成功案例汉堡市位于德国北部,是德国第二大城市和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德国第二金融中心,同时是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大都市,有着“世界桥城”的美称。

国外老旧小区改造案例

国外老旧小区改造案例

国外老旧小区改造案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国外的老旧小区面临着破旧不堪、设施陈旧等问题。

为了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许多国外城市都进行了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国外老旧小区改造案例:1. 美国纽约公园谷小区改造纽约公园谷小区改造工程是美国政府为了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工程。

该小区原本是1950年代兴建的经济适用房,如今已经破旧不堪。

改造工程中,政府对小区建筑进行了全面翻新,修补了外立面、更换了老旧的窗户和门,增加了绿化和公共休闲区域,提升了小区的整体环境。

2. 英国伦敦东区奥运村改造英国伦敦东区奥运村是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而建的临时住宅,赛后被改造成永久性住宅。

改造工程中,住宅单元被重新设计,增加了更多的阳台和绿化区域,提升了居民的居住体验。

此外,改造工程还建造了新的商业中心、学校和医疗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

3. 法国巴黎贫民窟改造法国巴黎的贫民窟是欧洲最大的城市贫民区之一,长期以来面临着犯罪率高、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法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贫民窟改造工程。

改造中,政府拆除了老旧的建筑,建造了现代化的住宅和公共设施,并增加了社区服务中心、职业培训机构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

4. 澳大利亚墨尔本老旧小区改造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改造中,政府注重节能环保,增加了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等设施,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了小区的能源效率。

此外,政府还改善了交通和公共交通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

5. 德国柏林东部老旧小区改造柏林东部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在改造中,政府对小区的建筑外立面进行修复,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小区的绿化和公共空间建设,增加了儿童游乐设施和社区活动场所,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6. 加拿大温哥华老旧小区改造加拿大温哥华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注重社区参与。

芝加哥住宅

芝加哥住宅
01 建筑师的背景 02 建筑的概况 03 建筑与场所 04 建筑平面分析与功能组织 05 建筑形体特征 06 建筑结构形式 07 建筑空间布局特点 08 建筑交通流线组织 09 建筑立面分析 10 建筑材料的运用与细部处理
1.1 安藤忠雄——建筑鬼才
1)生平
做过木工,当过货车司机。17岁进入拳坛成了职业拳击手
7
2.1 建筑概况
1)芝加哥住宅(1992—1997)的概况 意义:这是安藤忠雄在美国的第一件作品 社会背景:安藤面对的是一个缺乏自然元素的芝加哥社区环境。(此处插入对芝加哥的描述) 环境背景:整个基地被树木充分覆盖,尤其是其中一棵巨大的白杨树,主人尤为珍爱。它限定了整个住
宅的设计。为保证这棵树被保留下来,在安藤严谨的几何体构图中出现了一堵曲线形的墙。
理解:
抽象化的光,风,水等自然素材与以几何体与以几 何体为基础的建筑的融合。(教堂三部曲)
第一章 建筑师的背景
6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1 建筑师的背景 02 建筑的概况 03 建筑与场所 04 建筑平面分析与功能组织 05 建筑形体特征 06 建筑结构形式 07 建筑空间布局特点 08 建筑交通流线组织 09 建筑立面分析 10 建筑材料的运用与细部处理
1)清水混凝土——灰色的基调
一如安藤往常的作品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运用与细部处理
28
10.2 主客区域的区别
1)主客区域的区别
体块大小不同: 离水面的距离不同:
第一章 文化知识概述
29
10.3 光与影
理解:
光与影的变化柔和了混凝土墙壁带来的冰冷僵硬的感觉。 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
第一章 文化知识概述
17

国外城市中央商务区案例分析 芝加哥 新宿CBD

国外城市中央商务区案例分析 芝加哥 新宿CBD
设置,一改过去简陋、杂乱的状况,面貌一新。
商业区街道环境整治情况:大和证卷街
My lord 街区改建:壁画与桁架增加艺术气氛
新宿地下空间
1.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效缓解了地上设施的压力 新宿商务区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利用十分广 泛。一是注重地铁的建设。地铁的建设贯穿整个商 务中心区,大型的公共场所,如高层的办公大楼、 大型百货商店等为提高本身的可达性以及便于疏散地面的人流,把出入口和营业厅与附近的地铁枢 纽相联通。由于地铁和与其相联的地下人行道成为人流的集中点和转折点,这样就为零售业和其他 购物中心等提供了大量的人流,繁荣了地下商业街。如在1970年后,新宿就建成了贯穿新宿车站东、 西两侧商业街区的都会地下步行道,到90年代,新宿地下商业空间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其中商业街 近7000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商业街。二是地下空间发展趋向深层化、立体化。随着商务中 心区地下空间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地下空间的发展趋于深层化、立体化,同时设计质量越来越高,抗 灾能力越来越强,并且在立法、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形成一套较健全的体系。三是注重地 下空间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地下商业街,还是地下人行道在空气质量、照明乃至建筑小品的设计上 均达到了相当于地面空间的质量水平。四是重视地下市政设施的开发。新宿商业中心区在地下停 车场、地下储罐、地下热电站等市政设施方面也有相当数量的开发。 2.
国外城市中央商务区案例分析 芝加哥 新宿 CBD
案例研究1
• 芝加哥CBD
芝加哥 Chicago 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位于 伊利诺伊州东北部,世界第一大淡水湖密西 根湖西南端与芝加哥河交汇处,芝加哥是美 国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及光纤通讯枢纽, 五大湖地区最大的湖港,全美冶金和机械制 造、金融贸易、文教中心。芝加哥位于美国 中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发 展条件,在美国的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 略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功能分析
住宅本身由三个长方体构成的分区组成.其中最大 的体块为三层高的部分,是家庭的主要住所.次大 的体块有最大部分的一半大小,是用作公共空间使 用的,包括一间客房及接待区域.这两个主要体块 通过第三个体块连接起来,这是一个长而狭的起居 空间.
所有的这些空间都是内视的,且都交视线集中在内 院的水池上.一个坡道连接了水池与二层的露台, 这个向天空开敞的露台是此住宅中最重要的部分.
芝加哥住宅
House in Chicago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
1
Tadao Ando is an architect of light, a master of space,
安藤忠雄, 光线的艺术家, 空间的缔造师,
.
2
安藤忠雄,1941年出生于 大阪,日本著名建筑师, 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 旅行世界各国之后,以自 学的方式学习建筑,开创 了一套以清水混凝土材料 和简约的几何图形构成独 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 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 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
19
长长的连接部分两层分别有两个作用:一层是一个大大的 客厅;二层是一个提供广景的长长的平台。优雅的外部楼 梯将两层连接起来。
.
20
二 楼 露 台
.
21
.
22
入口
.
23
庭 院
.
24
起居室&餐厅
.
25
.
26
屋 顶 工 作 室
.
27
·人流路线分析
主人路线 客人路线
.
28
.
29
室 内 看 向 室 外
.
4
安藤相信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 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 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 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
✓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 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 化的自然。这样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 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
30
从客房看室外
.
31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观赏~·小组成员 贾媛 李天洋 毛雨杨
.
3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5
.
6
芝加哥住宅
.
7
设计背景
这是安藤忠雄第一个 在美国的作品。在这 个项目中,他发现他 要面对的完全是一个 城市的文脉,一个缺 乏自然元素的芝加哥 社区环境。
.
8
面对这样的城市文脉, 安藤忠雄选择与外界 隔绝。这样,建筑的 空间怡人而具有内向 性,完全的聚焦在中 间纯洁静谧的水池空 间。同时,在这样类 似典型的日本式枯山 水的空间中,静谧的 神圣感得以扩大。
.
14
芝加哥住宅中,与主体建筑平行的开口墙体显得十 分优雅。这个自然中的水平线使得柔曲的弧形水池 显得规整。依着水池生长的毛榉树郁郁葱葱,也可 以透过这个大洞把绿色侵入建筑中。
.
15
.
16
尽管这座建筑与外面的 城市隔绝,但是其内部 通过反复运用制造透明 性的手法—对水面的透 明墙和透明墙对内部的 分割,使得内部空间交 流更具有亲近感。但是, 主、客两区域的差别 (距离或是面积等)又 不会使彼此相混乱。
引力。
.
11
·地形分析
.
12
根据这座私人住宅的各种需要,安藤忠雄835平米的基地 分成两部分,中间通过一个大而长的起居室相连接。这 种“U”形的平面布置使得安藤忠雄能够把这样一池净 水融入他的设计,与建筑相映生辉。
· 设 计 思 想
.
13
整个基地被树 木充分覆盖,在 安藤严谨的几 何形体构图中, 只有一堵墙是 曲线形的,而这 处凹进曲面的 出现是为了将 自然的景色融 入建筑,一棵 树就生长在这 里,仿佛与建 筑成了密不可 分的整体。
.
9
区位分析
.
10
·
住宅几乎全部使用了清水

混凝土作为建筑外墙材料, 少数几处采用了玻璃隔墙,

屋顶则使用花岗岩与木材 相互搭配.

带圆孔的清水混凝土墙面 已成为安藤强烈的个人特

色,原本厚重粗糙的混凝
土经过安藤处理后转化成
一种细腻精致的纹理,不
仅去除了工业冰冷的一面,
还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母性,
独特的质感使建筑充满吸
·光影手法
.
17
围合的墙体将芝加哥世俗的城 市生活隔绝在外,中心水池和 围绕着它的树林在内部创造出 一种静谧纯净的自然氛围。在 水面的烘托下,景长廊和主空 间凹进曲面将自然景色引入室 内,光与影的变化既柔化了混 凝土壁体形成的僵硬空间,也 将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
.
Enclosed by the wall, the house is cut off from outside city life in Chicago . Around the pool , the trees of its quiet in the house create a pure natural environment. With the help of the pool water, the landscape view pours inside naturally. Changes in light and shadow not only soften the concrete to form the rigid wall space, time and space will also be incorporated as a body.
.
3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 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获得很高的评 价。
1995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评委会的评语:安藤忠雄属于那种罕见的、能以一种仅 依靠个体方式将艺术和理性感悟结合起来的建筑师。他 以这种方式创作的建筑,无论规模大小,都既有适用性, 又富于感情。安藤具有很强的洞察力,他屏弃了那些也 许是正确的学派、运动或风格,从而用与特定生活方式 相关联的形态与构成创作出他自己的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