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药品安全管理及规范
急救药品管理规范

急救药品管理规范一、引言急救药品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救治病患或者伤者的药物。
急救药品管理的规范化对于提高急救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急救药品管理规范,以确保急救药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二、急救药品管理的基本原则1. 资质要求:急救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单位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和许可证,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2. 质量控制:急救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检测,确保其质量稳定、纯度高、无毒副作用。
3. 储存条件:急救药品的储存环境应符合药品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等方面,以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4. 有效期管理:急救药品应标明有效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药品应及时淘汰,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5. 采购渠道:急救药品的采购应通过正规渠道,避免购买假冒伪劣药品,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6. 使用规范:急救药品的使用必须按照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和规范进行,避免滥用或者误用。
三、急救药品管理的具体要求1. 药品采购管理1.1 采购计划:根据急救药品的需求量和使用情况制定采购计划,确保药品的供应充足。
1.2 供应商选择:选择具备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进行采购,签订明确的合同,明确药品的品种、数量、价格等细节。
1.3 采购验收:对采购的药品进行验收,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品符合要求。
1.4 药品储存:采购的药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防止药品受潮、变质。
1.5 药品库存管理:建立药品库存清单,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及时补充不足的药品,避免过期药品的浮现。
2. 药品使用管理2.1 药品配备:根据急救需求,合理配置急救药品,包括常用的止血剂、抗过敏药、解热镇痛药等,确保急救药品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2.2 药品标识:对于每一种急救药品,应标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以便及时了解药品的使用情况。
急救药品管理规范

急救药品管理规范一、引言急救药品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救治病人的药物。
为了确保急救药品的有效使用和管理,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药品采购1. 急救药品的采购应根据临床需要和急救指南确定,确保药品的种类和数量满足急救需求。
2. 采购过程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签订正式合同。
3. 采购药品应确保其来源合法,具备相关药品批准文号和合格证明。
三、药品储存1. 急救药品的储存应符合药品的特性和要求,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2. 药品储存区域应干燥、通风良好,并设有适当的温度控制装置。
3. 药品应按照药品分类和有效期进行分区储存,并定期检查和清理过期药品。
4. 药品储存区域应设有防火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四、药品配发和使用1. 急救药品的配发应根据临床需要和急救指南进行,确保及时有效地提供给急救人员。
2. 配发药品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药品种类和数量进行,避免过量或不足。
3. 药品使用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正确使用和避免误用。
4. 药品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品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避免药品受损或失效。
五、药品监测和评估1. 对急救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应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其符合要求。
2. 监测和评估应包括药品的有效期、药品的保存条件、药品的供应商等方面。
3. 监测和评估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和修正。
六、药品废弃和处理1. 废弃的急救药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标识,确保安全处理。
2. 废弃药品应交由专业的药品废弃处理单位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3. 废弃药品处理过程应记录和备案,确保废弃药品的追溯和责任追究。
七、药品管理文件和培训1. 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文件,包括药品管理制度、药品采购合同、药品配发记录等。
2. 对相关人员进行药品管理的培训,包括药品的储存、配发、使用和废弃处理等方面。
3. 培训内容应包括药品的知识、操作规范和应急处理措施等,提高药品管理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急救药品管理制度(5篇)

急救药品管理制度1、设有急救药品处,应根据病种保存一定数量的基数,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2、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分别放置、编号定量、定位存放,逐班交接,每日清点,保证备用状态,专人管理。
3、定期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
如发生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合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经涂改者不得使用。
4、凡抢救药品,必须固定在抢救车上或设专用抽屉存放加销,定位存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
5、抢救结束后,应及时清点、补齐药品,以备后用。
6、特殊药品,按有关规定管理。
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急救药品管理制度(2)是指针对急救药品的合理采购、储存、配发、使用和监管等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1. 采购:急救药品的采购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且应选择具备合法资质的医疗器械生产或销售企业采购,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药品的品种、数量、质量标准、价格和交货时间等。
2. 储存:急救药品应当储存在符合药品储存条件要求的库房或仓库中,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火和防盗,且应与其他药品保持分开存放。
3. 配发:急救药品的配发应遵循合理使用、急救救治和紧急需用的原则,由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配发,并在配发记录簿中详细记录药品的名称、批号、数量和使用单位等信息。
4. 使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根据药物临床适应症和剂量使用,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5. 监管:急救药品的管理应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档案管理、进销存管理、药品质量监督和不良反应报告等方面,同时加强对急救药品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综上所述,急救药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急救药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急救药品管理制度(3)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急救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急救药品管理规范

急救药品管理规范一、引言急救药品是指用于急救和抢救生命的药品,具有迅速、有效、安全的特点。
为了确保急救药品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制定急救药品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规范急救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和报废等环节,以确保急救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采购管理1. 急救药品的采购应由专门负责采购的人员进行,采购人员应具备相关药品知识和采购经验。
2. 采购前应制定采购计划,明确急救药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并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确保药品的质量和价格合理。
3. 采购人员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供货能力、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方面。
三、储存管理1. 急救药品应储存在专门的药品储存室,确保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符合药品储存要求。
2. 储存室应定期清理、消毒和通风,确保药品的卫生和安全。
3. 药品储存室应设置合适的货架和标签,分类存放急救药品,便于管理和使用。
4. 药品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管理,定期检查药品的保质期,过期药品应及时清理和报废。
四、配送管理1. 急救药品的配送应由专门负责配送的人员进行,确保药品的准确、及时送达。
2. 配送人员应按照配送单上的要求,核对药品的种类和数量,并填写相关记录。
3. 配送人员应注意药品的包装和防潮措施,确保药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五、使用管理1. 急救药品的使用应由具备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进行,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
2. 使用人员应熟悉急救药品的使用说明书和剂量要求,遵循医嘱和操作规程。
3. 使用人员应及时记录药品的使用情况,包括药品的名称、剂量、使用时间等,便于追溯和统计。
六、报废管理1. 过期药品和损坏的药品应及时报废,不得继续使用。
2. 报废药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3. 报废药品的处理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药品的名称、数量、报废原因等。
七、培训管理1. 使用急救药品的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了解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急救药品管理规范

急救药品管理规范一、引言急救药品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急救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制定的。
本文档旨在为医疗机构、急救中心、急救人员等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统一的管理要求和操作指南。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急救中心、急救车辆以及从事急救工作的人员。
三、术语和定义1. 急救药品:指用于急救过程中救治和缓解患者症状的药品,包括但不限于止血药、抗休克药、抗心绞痛药等。
2. 急救药箱:指存放急救药品的专用箱体,具备防潮、防震、防晒等功能。
3. 急救药品清单:指急救药箱内所含药品的清单,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四、急救药品管理要求1. 急救药品的采购a.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的采购管理制度进行采购。
b. 采购时应选择合法合规的药品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c. 采购时应注意药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避免过期药品的使用。
2. 急救药品的接收与验收a. 接收时应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并与采购清单进行比对。
b. 对药品进行验收时,应检查包装是否完好,药品是否有异常变化等。
c. 如发现药品有问题,应及时向供应商反馈,并按照医疗机构的相关流程进行处理。
3. 急救药品的储存a. 急救药品应存放在专用的急救药箱中,避免与其他药品混淆。
b. 急救药箱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c. 急救药箱应定期检查,确保药品包装完好,有效期内。
4. 急救药品的使用a. 急救人员应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b. 使用急救药品时应按照医疗机构的相关规程和操作指南进行操作。
c. 使用后的急救药品包装应及时清理,避免二次污染。
5. 急救药品的监测与报废a. 定期对急救药品进行监测,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等。
b. 发现过期药品或药品包装破损的,应及时报废,并按照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c. 报废药品应进行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急救药品管理规范

急救药品管理规范一、引言急救药品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救治或者缓解病患症状的药物。
急救药品的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的急救药品管理规范,以确保急救药品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二、药品采购与储存1. 药品采购(1) 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规定,选择合法注册的药品供应商进行采购;(2) 药品采购应符合药品的质量、安全和合理用药原则;(3) 采购时应对药品进行验收,确保其包装完好、标签清晰、有效期内;(4) 药品采购记录应详细记录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供应商等信息。
2. 药品储存(1) 药品应储存在密封、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远离直接阳光照射;(2) 药品储存区域应干净整洁,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3) 药品应分类存放,按照药物特性和使用频率进行分区;(4) 药品储存区域应设立合适的温湿度监测设备,并定期检查和记录;(5) 药品储存记录应包括药品名称、批号、有效期、储存位置等信息。
三、药品配发与使用1. 药品配发(1) 药品配发应根据临床需要和急救药品管理计划进行,确保急救药品的及时供应;(2) 配发前应对药品进行核对,确保药品名称、规格、数量与配发单一致;(3) 配发记录应详细记录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接收人等信息。
2. 药品使用(1) 药品使用应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用药的安全性;(2) 使用前应子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等信息;(3) 药品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病患的反应和药物的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4) 药品使用记录应详细记录药品名称、规格、用量、使用时间、使用目的等信息。
四、药品过期与报废处理1. 药品过期处理(1) 定期检查药品库存,发现即将过期的药品应提前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2) 过期药品应进行封存,防止误用;(3) 过期药品应由专业的药品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处理。
2. 药品报废处理(1) 药品报废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安全和环保;(2) 报废药品应进行分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3) 药品报废记录应详细记录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报废原因等信息。
急救药品管理规范

急救药品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急救药品管理规范是指在急救过程中,对急救药品的选择、存储、使用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规范。
它对于保障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急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急救药品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药品选择1.1 药品种类:根据急救情况,选择合适的急救药品种类,包括抗生素、止痛药、抗过敏药等。
1.2 药品质量:选择质量可靠的急救药品,确保其安全有效,避免使用过期药品或假冒伪劣药品。
1.3 药品剂型:根据急救需要,选择适合的药品剂型,如注射剂、口服药等。
2. 药品存储2.1 温度控制:急救药品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高温或低温影响药品质量。
2.2 光线遮蔽:急救药品应存放在避光的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止药品的光敏性变化。
2.3 分类存储:根据药品的特性和使用频率,进行分类存储,方便管理和使用。
2.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药品的保质期,及时淘汰过期药品,确保药品的有效性。
3. 药品使用3.1 用药准确:根据急救指南和医生的指示,准确使用急救药品,遵循规定的剂量和用法。
3.2 用药安全:在使用急救药品时,注意药品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3 用药记录:及时记录使用的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便于追溯和后续管理。
4. 药品管理4.1 药品采购:选择合格的药品供应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来源可靠。
4.2 药品配送:建立完善的药品配送制度,确保急救药品的及时供应。
4.3 药品监测:建立药品监测机制,定期对急救药品进行质量抽检和使用情况的监测。
5. 急救药品管理的意义5.1 提高急救效果:规范的急救药品管理能够确保药品的及时供应和使用,提高急救效果。
5.2 保障医护人员安全:规范的药品管理能够减少药品误用和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5.3 提升医院声誉:规范的急救药品管理能够提升医院的声誉和信誉度,得到患者和社会的认可。
总结:急救药品管理规范对于保障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急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急救药品管理制度规范

急救药品管理制度规范一、急救药品管理的重要性急救药品是保障人们在意外事件或突发疾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救助的重要工具。
因此,急救药品的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严密性,直接关系到每一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急救药品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严格合理,确保药品的有效使用,避免造成浪费和不必要的风险。
二、急救药品管理制度规范的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急救药品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因此,急救药品的管理必须以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为首要考虑。
2. 合理使用原则:急救药品的使用必须合理,即保证其在疾病救治上的有效性,同时也要防止药品的滥用和浪费。
3. 严格管理原则:对于急救药品的管理必须实行严格的流程和规定,包括采购、使用、储存、更新、过期处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管理。
4. 全员参与原则:急救药品管理不是某个部门或个人的事情,要求全员参与,共同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急救药品管理制度规范的内容1. 急救药品采购管理(1)确定采购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急救需要,结合患者的病种和就诊情况,确定购买的急救药品种类和数量。
(2)严格选择供应商:选择急救药品的供应商必须具备合法资质,产品质量可靠,并具有相关的认证资质。
(3)签订采购合同:与供应商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急救药品的采购价格、数量、质量标准等内容。
(4)验收和入库:在急救药品到货后,医疗机构应进行严格的验收,确认产品质量和数量无误后,及时进行入库管理。
2. 急救药品使用管理(1)制定使用标准:医疗机构应结合急救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急救药品使用标准,包括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等内容。
(2)建立用药记录:对于每一次急救药品的使用,都要建立详细的用药记录,包括患者的信息、用药品种、用药剂量、使用时间等内容。
(3)合理使用:医护人员必须按照临床急救要求,在医嘱或相关标准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急救药品,严禁滥用和超量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抢救车的封存管理
→
封 存 状 态
抢救车的封存管理----好处
1、省时省力 有效缩短了护士交接班时 间, 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 率,且便于 管理,防止药品、物品过期及变质 ,提高抢 救车管理质量。
四、定专人
将责任落实到人,定专人负责各种急救物 品、器械、仪器、药品领取,分类保管, 定期(每周一)检查清点登记,做到帐物 相符。
五、定期消毒灭菌
器械、仪器做到常备不懈用后及时清洗、消 毒,急救包每周一灭菌消毒,喉镜柄用后酒 精擦拭,镜片清洗后戊二醛浸泡30分钟后蒸 馏水冲洗后备用
急救药品检查、使用的登记表说明
2、急救药品按照失效时间的先后从右 侧使用,从左侧补充,以便及早使用 近效期药品,避免过期浪费。存放急 救药品的外包装盒标签应完整、醒目; 药名、规格不一致,不允许放置于同 一药盒内。
3、护理部统一制作急救车平面图,黏贴在抢 救车台面,各科按照平面图定位放置药品、物 品,不得随意挪动更换位置,便于 清点药品物 品;要求各班人员熟悉仪器及抢 救车内的物品 、药品、放置位置,熟练 掌握抢救仪器的性能 、使用方法,熟记常用抢救药品的剂量,同时 培养护士的思 维定式, 以防用药时不熟悉情 况而延误抢救时机 。
急救车平面图样.xl s
一、定期检查、维修
定期:每天上午
要求:发现急救设备 异常时悬挂“故障 待修”标识,同时 向相关人员报告及 时维修。
表急
救
设ICU仪器使用维修
备 检
登记表 .xlsx
查
登
记
设备使用维护登记表
急救设备---除颤仪
注意:使用频率较低时,至少每月充分充电一次,16小时即可;每3 个月电容维护1次,进行充电和放电实验(选择2-4个能量,从小 能量开始);悬挂设备使用状态标识牌,“完好备用” ,本班内 故障未排者,做好交接,并挂上故障待修警示
3、各种物品分层、分格放置,车外有醒目 的标识,每次取出、放入在固定的位置。
○1 肾上腺素 ○2 盐酸多巴胺 ○3 去甲肾上腺素 ○4 多巴酚丁胺 ○5 异丙肾上腺素 ○6 利多卡因 ○7 阿托品 ○8 硝酸甘油 ○9 尼可刹米 ○10 盐酸洛贝林 ○11 硝普钠 ○12 西地兰 ○13 地塞米松 ○14 速尿 ○15 地西泮(安定) ○16 氨茶碱 ○17 异丙嗪(非那根) ○18 垂体后叶素 ○19 50%葡萄糖 ○20 10%葡萄糖酸钙 ○21 胺碘酮
调节,防查
定期:每周一 要求:标识清楚、完好率100%
保证急救药品、物品在有效 期内,有效期在1个月以 内及时更换远期药品并在 记录本上记录生产日期、 有效期、更换日期及责任 人,保证抢救及时准确无 误!
急救药品、物品检 查登记表.xls
二、定数量、种类
急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刘金枝
急救药品安全管理与规范
◆急救车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急救器械、药品、物品的管理方法及要求 ◆急救药品检查、使用的登记表说明 ◆抢救车封存管理
急救车内常见问题
1.交班内容多:包括物品、急救设备、急救 药品;清点工作繁琐,交接时间长;很难在 交班过程中对急救药品认真检查交接,从而 难以保证交接药品质量。
2.急救药用后及时补充的特点,容易导致一 种药品多个批号、多个厂家;抢救时护士为 方便快捷,只会核对药名、剂量,不会核对 有效期及按照药品失效的先后顺序取用。
急救车内常见问题
3.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够,心存每天都要检查 急救药品,只有大概看一下数量、品种是否 齐全而没有检查药品质量。
4.因反复多次核查,易导致药品标识模糊、 药盒破旧。
2、约束了个别医 护人员对抢救车物品的随意 取用,避 免了物品、药品的流失,确实做到 抢 救车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定期清理 保养 ,确保抢救车内物品完好率达 100% 。
抢救车的封存管理—制度
1、各科室采用贴封条方式对抢救车进行封闭 管理。每天由专人检查抢救车封闭情况,查 看一次性封条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不必启开 检查,注意粘贴封条必须覆盖所有抽屉及底 柜,以不能打开所 有抽屉、门框为准,封条 上注明密封日期( 年 月 日)和检查人 、整 理人姓名。
5.护士药品管理知识匮乏,对药品名称不熟 悉,查对不够严格,易导致药品放错药盒, 耽误病人急救。
急救车内常见问题
6.对于看似、听似、外包装相似、一品多规 或多剂型的药品无警示标示。
7.针剂品种及数量太多,容易出现混装。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 方法及要求
1、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即定 数量品种、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消 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抢救时使用 ,一律不得外借
急救设备—呼吸机
注意
专人定期检查维护保持 性能良好备用,使用中 高度重视报警参数,及 时处理,用后消毒,管 道一人一管,避免交叉 感染。
急救设备— 中心供氧、氧气筒
注意用氧安全:“四防”“满”、“空”标 识
急救设备—吸引器
注意:检查各管道连接是否紧密无漏气,压力是否
正常。 负压参数(成人:0.02-0.053Mpa 儿童0.02-0.04Mpa)
根据护理部要求,全院各科室统一急救药
品、物品目录,统一配备基数。
a、急救药品21种
b、一次性用品7种
C、大液体10种
急救药品、物品检
D、急救用物5种
查登记表.xls
三、定位置
1、急救车放置在规定的位置。 2、全院急救车内药品统一编号(护理部统
一制作带编号的药品标签),每次取出、放 入在固定的位置。
抢救车的封存管理—制度
2、抢救车封存周期不得超过1周。每周一由 分管护士同护士长必须开封、清点、 检查车 内药品、物品数量、有效期及消毒后处于完 好备用状态再及时验封。
抢救车的封存管理—制度
3、抢救车一旦开启封条必须破坏应呈 撕毁 状。使用后,及时记录,补齐并双人核对准 确后再封存。如因特殊原因当班无法补齐, 应重点交班,此时严禁封存,并报告护士长 协调解决,保证抢救车内药品、物品的数量 准确及清洁完 好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