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越区覆盖优化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电信行业手机信号覆盖优化方案

电信行业手机信号覆盖优化方案

电信行业手机信号覆盖优化方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然而,在某些地区,手机信号的覆盖并不理想,导致通话质量差、上网速度慢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信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手机信号覆盖优化方案。

一、核查问题并确定目标首先,电信运营商需要对问题进行核查,了解信号覆盖差的具体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信号塔覆盖范围不足、环境干扰、建筑物的遮挡等。

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目标,例如提高通话质量和上网速度至少20%。

二、加强信号塔建设和维护为了提高手机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电信运营商需要加强信号塔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首先,应该将新的信号塔建设在信号覆盖较弱的区域,以扩大覆盖范围。

此外,针对已有的信号塔,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作。

对于老旧的信号塔,可以考虑进行技术升级或者更换设备,以提高其性能。

三、增加信号中继站在一些山区、偏远地区或者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信号中断的情况比较常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信运营商可以在信号覆盖较差的区域增加信号中继站。

信号中继站可以通过接收和发送信号来延长信号的传输距离,从而改善信号覆盖情况。

四、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信行业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来优化手机信号覆盖。

例如,可以使用天线阵列来提高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能力。

此外,还可以使用信号增强器,将信号放大后再传输,以提高信号的强度和质量。

五、完善网络规划和管理电信运营商应该进行合理的网络规划,以实现最优化的信号覆盖。

这包括确定信号塔的布局和数量,优化频段的使用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的管理,监测信号覆盖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手机信号的覆盖质量。

六、与其他运营商合作在一些偏远地区,一个运营商的信号覆盖可能并不完善。

此时,电信运营商可以考虑与其他运营商合作,共享信号塔和网络资源。

通过合作,可以提高整个地区的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

CDMA网络覆盖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

CDMA网络覆盖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

网络覆盖是衡量一个网络优劣的要害,CDMA网络的覆盖、容量和质量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的,这些导致了网络规划、优化方法及过程的复杂性。

进行无线覆盖优化时主要参考指标有:前向FER(前向误帧率),Ec/Io(导频信噪比),Tx(移动台发射功率)和Rx(移动台接收功率)。

笔者在参与中国电信采用450MHZ频段的村村通系统优化过程中,整理了部分与覆盖问题相关的数据,并且使用中兴通讯开发的路测分析软件ZXPOSCNT1分析上述的数据,着重分析了边缘覆盖、越区覆盖和前反向链路不平衡现象等典型覆盖问题。

一、边缘覆盖与覆盖盲区终端处于小区边缘覆盖范围时,一般显示信号都比较差,通话困难,轻易产生掉话。

通过路测分析软件观测各指标通常显示为:前向FER高,Ec/Io可好可坏,Tx高,Rx差。

图1是通过使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路测分析软件ZXPOSCNT1测试的一个效果图,该测试点处于小区覆盖边缘。

从上图可以看出虽然Ec/Io较好,但是Tx已经为13.25dBm,同时前向FER 也在3%以上,该用户已经处于小区覆盖边缘。

针对边缘覆盖问题的优化措施可以从终端和天线来考虑。

从基站侧来看,假如小区覆盖范围过大,可以通过加大天线下倾角,减小导频信道功率等方式;假如小区覆盖范围过小,可以增加导频信道功率或者更换高增益天线等方式来解决。

从终端来看,可以通过调整定向天线方向等方式使通话性能得到改善,图2是通过调整用户住家的室外定向天线使性能得到改善的测试效果图,从图中可以发现前向发射功率已经减小为0.25dBm,对中国电信的CDMA450M系统来说调整终端室外定向朝向可以解决部分边缘覆盖区信号差的问题。

在边缘地区,假如移动台接收电平较低,会导致前向Ec/Io较差,前向链路的质量严重下降,此时Tx会加大,前向FER加大,直至覆盖空洞,这时各指标通常显示为:前向FER高,Ec/Io低,Tx高,Rx低。

覆盖空洞是由于覆盖不够引起的,主要原因有:用户距服务基站距离太远或者基站天线高度过低等。

越区覆盖的优化方法

越区覆盖的优化方法

越区覆盖的优化方法
哇塞,说到越区覆盖的优化方法,这可真是个重要的事儿啊!就好像一个人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一样。

首先呢,得好好调整天线的参数呀!这就好比给汽车调整方向盘,得让它指对方向才行。

通过改变天线的下倾角、方位角等,让信号的“照射范围”恰到好处,既不会太广导致越区覆盖,也不会太窄覆盖不到该覆盖的地方。

然后呢,控制基站的发射功率也很关键呀!这就像控制灯光的亮度一样,太亮了会刺眼,太暗了又看不清。

合理地降低发射功率,可以避免信号“跑”得太远,造成不必要的越区覆盖。

还有哦,合理规划基站的布局也是不能忽视的呢!就如同城市规划一样,要让每个基站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又不会互相干扰。

要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用户分布等因素来精心安排。

再有就是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啦!比如说,采用智能的信号控制算法,让信号更加“聪明”地传播,避免越区覆盖的出现。

这就像是给信号装上了“大脑”,让它知道该往哪儿走,不该往哪儿走。

另外,别忘了定期对网络进行监测和优化呀!这就好像给身体做体检一样,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看看哪里有越区覆盖的情况,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你想想看,如果不做好越区覆盖的优化,那网络不就乱套了吗?信号到处乱跑,用户的体验能好吗?所以啊,一定要重视起来,把这些方法都用上,让我们的网络更加高效、稳定、可靠!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让信号乖乖地待在该在的地方,为我们提供最好的服务!。

GSM网络覆盖优化问题定位及解决方法

GSM网络覆盖优化问题定位及解决方法

GSM网络覆盖优化问题定位及解决方法作者:李汶周来源:《硅谷》2012年第23期摘要: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网络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合理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以争夺市场,成为运营商最关心的问题。

在此背景之下,无线网络优化正日益受到重视。

讨论GSM网络无线覆盖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GSM;网络优化;弱覆盖;越区覆盖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210011-01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非常迅猛,随着用户数不断增加,网络规模持续扩张,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同时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为争抢客户,保障网络服务质量,满足用户的期望值,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成为了各运营商日益关注的问题。

但由于移动通信系统传输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以及网络不断扩容所带来的结构不合理,往往会使得网络的服务质量达不到预定的要求。

面对此问题,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的关注点已经从网络的规模建设转移到网络性能优化上。

如何合理利用和配置现有的网络设备、资源与容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同时在网络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保持网路服务质量不下降,成为了运营商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网络优化是指通过对正运行的网络进行用户投诉收集、数据的采集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或其它技术手段,确保网络的服务质量,使网络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同时又对今后无线网络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1 GSM网络优化数据采集网络优化的关键是进行网络分析与问题定位。

网络的分析依赖于数据的采集,数据采集包括OMC统计数据采集、DT数据采集、CQT测试数据采集、用户投诉情况收集以及其它仪表的测试结果等等。

其中OMC统计数据和路测数据是重点。

OMC统计数据采集:GSM系统中设置了大量的计数器,每一个计数器都和GSM网络的某一特定事件关联,即某一特定事件发生时对应的计数器就做相应计数。

【CDMA】越区覆盖优化解决方案

【CDMA】越区覆盖优化解决方案

【摘要】在CDMA网络中容易出现导频污染、无主服务小区等共性问题。

有时由于站址布局不合理或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会有过多的无线信号能量投射到相邻小区,从而产生导频污染,在市区或郊区很容易发生这种现象。

在投诉处理和邻居优化中,发现广州有很多基站都存在严重的越区覆盖,造成严重的导频污染,极大的影响了用户的通话质量和网络指标的进一步提升。

本文探讨越区覆盖原因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导频污染,越区覆盖一、越区覆盖产生的主要原因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工程质量问题。

3C大规模割接了很多基站,本来每次割接新站和周边基站的天线都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是由于工程实施等各方面原因,很多新站的天线下倾角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而且周边基站的天线也没有调整。

2.天线使用问题。

在市区或市郊的地方使用了垂直波瓣较宽的天线,如垂直波瓣大于13度或水平波瓣大于65度的天线。

3.数据库不准确,数据库上显示倾角已经很大,但是实际上相差非常远。

二、越区覆盖可能产生的影响● 通信语音质量差。

当占用越区的信号时,由于信号不稳定,造成EC/IO差。

● 掉话率高。

当在同一区域有过多(数目超过Rake接收机的Finger数)强度接近的信号时,容易发生掉话。

● 呼叫建立成功率低。

● 软切换因子高。

● 邻居表不够用。

三、越区覆盖的判断方法越区覆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判断:1.通过软切换因子发现越区覆盖。

网优DA的统计指标中有软切换比例,如果是超过100%,就要考虑这个基站的越区覆盖。

(软切换因子=([软切换话务量]/[主要话务量])*100%)。

2.小区接入距离。

PCMD工具中的小区接入距离非常有用,能够非常直观和方便的显示小区的最远覆盖距离,通过结合小区覆盖目标区域和MapInfo上基站之间的距离,就可能判断出小区是否越区。

3.通过UNL数据分析发现越区覆盖。

每周六系统会自动生成UNL数据,如果发现多个扇区与同一个PN切换失败则考虑该PN的越区覆盖。

CDMA无线网络优化覆盖

CDMA无线网络优化覆盖

CDMA无线网络优化覆盖无线网络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网络的建设,但是建设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规划不好的情况,或者是不适应现在的环境等问题。

那么就要对网络进行优化整理,下面就将为大家介绍一下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问题。

CDMA系统在运营过程中需要逐渐扩容和不断优化,而移动通信网络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数在网络规划阶段是不可能预料到的,只能通过网络建成后进行无线网络优化来解决,因此无线网络优化的问题将日益重要,必须保证对正常运行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持续不断地优化。

一、CDMA无线网络优化覆盖解决覆盖优化的方法包括工程参数的调整和基站发射功率的调整等。

可调整的工程参数包括基站天线的高度、方位角、下倾角等。

影响网络覆盖的主要问题有:导频信号功率不足、边缘覆盖、覆盖盲区、下行链路业务信道功率不足以及上下行链路不平衡。

1、解决导频信号功率不足问题的措施:首先,将无线信号最强的基站的发射功率以步长2dB增加,但对于较小的小区,发射功率最大值可能较小,增加发射功率可能不够;其次,可以增加基站天线的增益或调整其方位角,但这样可能会造成其它区域的覆盖问题;最后,可以增加新的基站或直放站解决问题。

2、解决边缘覆盖问题的措施:若小区的覆盖范围过大,可以增加基站天线的下倾角,减小导频发射功率,更换低增益的基站天线,或在基站发射天线的馈线上加装一个衰减器;若要扩大小区的覆盖范围,可增加导频发射功率,更换高增益的基站天线,或加装塔顶放大器,除尘风机。

3、解决覆盖盲区问题的措施:增加某一小区的导频发射功率,使小区内有主导频;对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的物理参数,如基站天线的方位角、下倾角及天线类型等进行优化;在系统容量不受限的情况下,安装直放站增加覆盖;在高负载小区增加载波;采用波瓣宽度较窄、增益较高的基站天线来覆盖某一建筑物。

4、解决下行链路业务信道功率不足问题的措施:加大下行链路业务信道的最大发射功率,保证下行链路上的业务信道和导频的覆盖平衡,但这很可能会增加邻近小区的下行链路干扰。

越区覆盖解决手段

越区覆盖解决手段

越区覆盖解决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早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工具,越来越多的区域无法得到网络覆盖,以致一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

此时,越区覆盖解决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越区覆盖解决的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基站覆盖。

基站覆盖是一种很常见的覆盖技术,通过对越区安装基站,增强现有网络信号,来解决越区接收信号不足的问题。

基站覆盖可以提供更高的网络覆盖质量,但是安装基站会耗费较大的费用,所以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实施基站覆盖。

第二种是热点覆盖。

热点覆盖是一种新型的越区覆盖技术,它可以利用包括Wi-Fi、蓝牙等无线网络技术来实现热点覆盖。

用户只需要在越区安装好Wi-Fi及蓝牙设备,即可实现热点覆盖,相比基站覆盖,热点覆盖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费用也比较低廉。

第三种是卫星覆盖。

卫星覆盖是一种特殊的越区覆盖技术,它利用卫星来实现地理位置不受限制的覆盖。

相比基站覆盖和热点覆盖,卫星覆盖的覆盖范围更大,可以覆盖到更多的地区,但是它的安装成本和维护成本都比较高,如果安装卫星,需要考虑许多复杂的因素,所以无法在所有地区实施卫星覆盖。

越区覆盖解决手段,一般而言都是指以上三种手段,可以灵活运用以上方案,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挑选最适用的越区覆盖技术。

出于成本考虑,可能会首先考虑热点覆盖,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需要覆盖的范围越大,或者需要覆盖的越区比较多的情况下,做出基站覆盖或卫星覆盖。

此外,在进行越区覆盖工程时,最好也结合以后的维护费用,制定可持续的维护机制,使得覆盖后的越区信号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和充足,发挥最大的效用。

越区覆盖技术不仅能够拓展现有网络,而且在诸如测绘、电视收看、应急救援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正确运用越区覆盖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网络覆盖质量,同时还能够使社会更加和谐,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

越区覆盖的定义及解决方案

越区覆盖的定义及解决方案

越区覆盖的定义及解决方案
越区覆盖是指网络覆盖范围超过了原有的服务区域,导致信号质量下降、数据传输速度变慢以及通信信号不稳定等问题。

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移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穿过了不同的技术覆盖区域,而且每个区域的技术标准不同,导致设备无法适应。

对于越区覆盖问题,需要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1. 强化网络建设: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覆盖面积和稳定性,增加基站数量,优化信道资源管理,从而提高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

2. 加强网络管理: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和瓶颈,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网络,提高网络的容错能力和稳定性,以便更好地应对越区覆盖问题。

3. 推广5G技术:5G技术的特点在于高速、低时延、广覆盖,可以有效地解决越区覆盖问题。

因此,应该加快5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网络数据传输速度和覆盖范围。

4. 加强设备适应性:对于越区覆盖问题,移动设备的适应性也是很重要的。

厂商应该加强设备的兼容性和适配性,尽可能减少移动设备
在穿过技术覆盖区域时出现的信号切换和不稳定问题。

总之,对于越区覆盖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解决。

只有在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同时,推广5G技术和加强设备适应性,才能更好地提高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解决越区覆盖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CDMA网络中容易出现导频污染、无主服务小区等共性问题。

有时由于站址布局不合理或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会有过多的无线信号能量投射到相邻小区,从而产生导频污染,在市区或郊区很容易发生这种现象。

在投诉处理和邻居优化中,发现广州有很多基站都存在严重的越区覆盖,造成严重的导频污染,极大的影响了用户的通话质量和网络指标的进一步提升。

本文探讨越区覆盖原因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导频污染,越区覆盖
一、越区覆盖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工程质量问题。

3C大规模割接了很多基站,本来每次割接新站和周边基站的天线都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是由于工程实施等各方面原因,很多新站的天线下倾角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而且周边基站的天线也没有调整。

2.天线使用问题。

在市区或市郊的地方使用了垂直波瓣较宽的天线,如垂直波瓣大于13度或水平波瓣大于65度的天线。

3.数据库不准确,数据库上显示倾角已经很大,但是实际上相差非常远。

二、越区覆盖可能产生的影响
● 通信语音质量差。

当占用越区的信号时,由于信号不稳定,造成EC/IO差。

● 掉话率高。

当在同一区域有过多(数目超过Rake接收机的Finger数)强度接近的信号时,容易发生掉话。

● 呼叫建立成功率低。

● 软切换因子高。

● 邻居表不够用。

三、越区覆盖的判断方法
越区覆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判断:
1.通过软切换因子发现越区覆盖。

网优DA的统计指标中有软切换比例,如果是超过100%,就要考虑这个基站的越区覆盖。

(软切换因子=([软切换话务量]/[主要话务量])*100%)。

2.小区接入距离。

PCMD工具中的小区接入距离非常有用,能够非常直观和方便的显示小区的最远覆盖距离,通过结合小区覆盖目标区域和MapInfo上基站之间的距离,就可能判断出小区是否越区。

3.通过UNL数据分析发现越区覆盖。

每周六系统会自动生成UNL数据,如果发现多个扇区与同一个PN切换失败则考虑该PN的越区覆盖。

(UNL: Nndeclared Neighbor List.
UNL表记录的是能量足够强,本来可以进入目标扇区候选基的,但是由于不在该扇区邻区表中,因此而发生切换失败的导频信号的信息。

通过UNL表,我们同样可以发现需要添加的邻区,再通过MapInfo地图,如果两个基站相距较远,同样可以认定有信号越区覆盖,如果一个PN和多个扇区均发生切换失败,则说明这个PN很可能发生越区覆盖)
4.通过导频污染数据分析发现越区覆盖。

使用SPAT导出每天的数据,进入Pilot Pollution选项,里面有以下指标:One Strong Pilot Above T_ADD(超过T_ADD的导频信号有4个),Two Strong Pilot Above T_ADD(超过T_ADD的导频信号有5个), Three Strong Pilot Above T_ADD(超出T_ADD的导频信号有6个, One Strong Pilot Above T_COMP(在激活集之外,超过T_COMP的导频信号有1个), Two Strong Pilot Above T_COMP(在激活集之外,超过T_COMP的导频信号有2个), Three Strong Pilot Above T_COMP(在激活集之外,超过T_COMP的导频信号有3个,如果一个扇区其中有一些值比较大的话,则可以考虑该扇区是否存在越区覆盖。

5.通过邻区优化工作发现越区覆盖。

邻区优化应该成为各区域的例行工作,每天都应该使用SPAT导出需要添加的邻区进行添加,如果在MapInfo地图上发现,需要添加邻区的两个基站相距很远,则判断其中一个基站越区覆盖。

6.路测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PN scanner路测数据,如果有很远的PN飘过来,则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因为路面是最低的,在路面都有越区,则在高处问题更加严重。

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最多的是小区接入距离、软切换因子、HOMAX和UNL。

最有针对性的是在用户使用地点的测试,记下所看到的PN,或者掉话前后的PN,就能够确定越区的信号;PCMD中的用户通话分析,因为知道了用户所处的位置,就可以找到用户使用的全部PN和各个PN使用的频率。

四、判断标准
1、扇区软切换因子大于100%(一天求和的)。

2、小区接入距离严重越区。

(一天或两天的统计,在MapInfo上量距离,看越区了几重站,要结合距离的覆盖目标,所以对环境熟悉很重要)。

3、UNL和homax分析。

(不应该增加的邻居,而且切换次数或比例又很多)
五、解决方法
1、压天线的倾角。

注意是什么类型的天线,所覆盖的区域建筑物高度,不要相信数据库中的角度。

发单的时候要求代维测量后联系我们确定调整角度。

一般郊区3-5度没有问题,市区2-4度,市区不要超过14-15度,郊区不要超过14度,具体要看基站高度。

2、降低功率。

不建议直接修改CBR衰减和基站最大功率,这样有两个坏处:一是降低了最大功率,对数据用户不利,因为一个16x就会消耗掉9w左右的功率;另外就是降低了系统的容量。

建议先降低信道功率,导频信道数字增益最低可以降到80,相当于降低为标准功率的55%左右,调整时需注意各信道的数字增益需要同步修改。

3、更换天线。

天线的垂直波瓣对越区的贡献很大,如果压得不能再压了,仍然不见效果,就需要考虑天线的类型了。

总结:越区覆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天线性能不好、高度过高、倾角不足、后台参数设置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的办法有天馈调整(下倾角或方位角)、降功率、实在不好调整的则建议换电下倾更大的天线。

六、典型案例
1.通过邻区优化工作发现基站越区覆盖。

在5月14日进行邻区优化的过程中发现海珠步林基(1-92-2)需要添加的邻区有3个,
从MapInfo地图上看到其距离海珠后滘(6-5-2)隔了2重站,所以怀疑海珠步林基2扇区发生越区覆盖,于是下工单将其2扇区下倾角由7度调整到13度。

于16日完成下倾角调整的工作。

导出17日SPAT数据,发现需要添加的邻区中海珠步林基已经消失了。

朗讯的设备一个扇区只允许添加20个邻区,很多扇区的邻区表已经添加到20个,用SPAT导出需要添加的邻区已经添加不进去。

固然可以使用homax统计15天的数据删掉一部分邻区,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网络的导频污染的状况,通过增大下倾角控制基站覆盖范围,既解决了区域邻区优化的问题,又改善了该区域导频污染的程度。

3.用户现场测试
新华社在光大的办事机构投诉反映信号经常不稳定,脱网,通话过程中掉话频繁。

现场与客户测试,发现没有使用室内分布的信号,而是天河南秀三个扇区的信号,信号较纯,应该不至于产生掉话,经过详细的拨测,终于找到了PN192-五局的渔沙坦,当占用这个PN通话时,信号时好时坏,但是又不能同天河南秀进行切换,直至掉话。

现场将渔沙坦的功率降半,就解决了问题。

此扇区使用天线为CPX306D-R,垂直半功率角为13度,高度为63米,越区距离为8.5km,后来天线的下倾角从9度压到13度。

现在的最远接入距离为:394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