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 第4节 常见的动物教案 浙教版.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2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2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2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各类常见的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分析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探讨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各类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2.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动物,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各类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动物,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多样性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各类动物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

a. 哺乳动物:以家兔为例,讲解哺乳动物的特征。

b. 鸟类:以麻雀为例,讲解鸟类的特征。

c. 爬行动物:以壁虎为例,讲解爬行动物的特征。

d. 两栖动物:以青蛙为例,讲解两栖动物的特征。

e. 鱼类:以鲫鱼为例,讲解鱼类的特征。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分析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4. 例题讲解:讲解各类动物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常见的动物》2. 内容:a. 哺乳动物:家兔b. 鸟类:麻雀c. 爬行动物:壁虎d. 两栖动物:青蛙e. 鱼类:鲫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五种哺乳动物,并说明其主要特征。

b. 列举五种鸟类,并说明其主要特征。

c. 分析你所熟悉的动物,归纳其所属类别及其特征。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2.4 常见的动物(第二课时)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

2.4 常见的动物(第二课时)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

第2章第4节常见的动物(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归纳脊椎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和了解其中的常见代表动物;2、利用猜动物游戏,巩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主要特征;3、学习利用43页的分支检索表,根据动物的特征来进行归类,填写42表格;能力目标:1、学习收集和利用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2、学习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特征的归纳和记忆。

动物的特征多,差异大,每纲的动物特征多有例外,部分学生容易专牛角尖,不容易总体把握动物的主要特征。

在这一块学生的兴奋点高,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善于控制学生的学习。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游戏、师生互动媒体方式: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学过程:教师: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动物的体内是否有脊椎骨。

现在知道地球上的脊椎动物有4.7万种左右,形态特征各异,要了解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分类,我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上堂课已布置同学去收集信息,现在请准备一下,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介绍。

也希望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学生:鱼类介绍、补充;两栖类介绍、补充;爬行类介绍、补充;鸟类介绍、补充;哺乳类介绍、补充;教师:简单归纳各纲的主要特征。

(也可以利用课件)教师:下面我们来做猜动物游戏。

介绍规则要求,可以准备好卡片。

学生:猜动物游戏活动,巩固各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从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脊椎动物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脊椎动物分为五大类。

在发现一些自己不认识的新动物时,同样可以用是或不是来确定它属于哪一类。

教师:下面一起来看43页的图,学会后,来判断青蛙、猫、鸡、蛇、草鱼各属于哪类动物,并说明理由。

学生:具体判断回答,填写。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动物分类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动物分类

(Carl von Linne, 1707~1778)
瑞典博物学家、分类学家,动、 植物分类学和双名制命名法的 创始人。
林耐在研究了大量动植物的基础上,根据生 物的特征,于1735年在《自然系统》一书 中提出了自己的分类系统,并将当时所知的 所有动植物几乎都安排在这个系统中。
明仔
显细
的观
相察
同 特 点 吗 ?
根据有无脊椎骨 二、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根据形态特征不同分为鱼类、两 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判断
下列动物属于 脊椎动物中的哪一类?
鲫鱼
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最远的是 ?
为了更好地识别和研究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

对事物进行分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清晰。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明显的相同特点吗?
在这个分类地位图中,鲤鱼位于
下列动物是脊椎动物
第 一课时 动物分类
鳄鱼
娃娃鱼
想一想
1.把蝗虫、蚯蚓、海星分一类,把袋鼠、啄木鸟、 狗分一类,分类依据为( ) A、陆生和水生 B、有腿和无腿 C、有无脊椎骨 D、会飞和不会飞 E、卵生和胎生
2.把鲨鱼、鸡、蛇分一类,把鲸、马、牛分一类, 分类依据为( ) A、陆生和水生 B、有腿和无腿 C、有无脊椎骨 D、会飞和不会飞 E、卵生和胎生
第 4节 常见的动物
第 一课时 动物分类
一、分类
1、分类是一种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 归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
对事物进行分类后,它们之间的关 系就会变得更加清晰。
仔细的观
察和研究
2、分类的依据
物体的特征
3、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你能对以下动物进行分类吗?

《第4节__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4节__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种类,如猫、狗、鱼、鸟等。

2. 了解动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动物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或模型,以便在教室上展示。

2. 准备一些动物名称的卡片,以便随机提问。

3. 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的小问题,用于教室互动。

4. 准备一些动物相关的书籍或视频,供学生课后阅读或观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动物王国美丽的景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引出课题:常见的动物。

(二)动物特征探究1. 动物外形特点观察a. 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图片,说出动物外形特点,并尝试总结。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外形特点的一般规律,如:昆虫多为对称的几何形,鸟类多为流线型,哺乳动物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等。

c. 让学生尝试根据总结规律,判断未知动物所属类别。

2. 动物生活习性了解a. 教师介绍常见动物的习性,如:猫科动物的捕食习惯,鸟类的飞行高度和速度等。

b. 学生分组,通过互联网、书籍等途径搜集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并进行分享。

3. 动物分类整理a. 学生根据动物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特点,将动物进行分类整理。

b. 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分类标准,并补充一些常见的动物种类。

(三)教室互动1. 问答环节:教师提出一些与动物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

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鸟类有哪些共同特点?昆虫有哪些共同特点?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动物与环境的干系,以及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分享环节: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效果,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小结作业1.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物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 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并思考如何珍爱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中学七年级科学上册 2.4 常见的动物教案 浙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科学上册 2.4 常见的动物教案 浙教版 教案

2.4 常见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分类,分类需要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是有目的的;
2、了解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分类的依据是脊椎骨形成的脊柱;
3、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习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合作、实践和创新能力。

3、利用分类学知识解决动物分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动物分类的方法
【活动】请根据他们的特征进行分类,小组讨论分析
(1).根据是水生还是陆生来分
(2).根据有无羽毛来分
(3).是否会飞来分
(4).根据是否会游泳来分
(5).根据是否有足来分:
(6).根据是否有鳞片来分
(二)、常见的脊椎动物
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约4.7万种)和无脊椎动物(约120万种)。

【生读图】P58图2-33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脊椎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

【活动】你能说出多少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生看书P58-62了解脊椎动物从地等到高等的分类,及其它们的特征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4 常见的动物 辅导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4 常见的动物 辅导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教师活动【或检查作业,讲解习题或抽查知识点或上节课的错题】一、动物分类(1)由高到低分七个等级,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生物可分动物界和植物界。

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

(3)生物间分类单位越近共同特征越多,反之越少。

(4)分类等级越高,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每一种生物在 分类系统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分类地位及其从属关系生物分类等级人猫 蝗虫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哺乳纲 昆虫纲 目 灵长目 食肉目 直翅目 科人科猫科蝗科(2)爬行动物特点:皮肤表面有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卵生,陆生生活,体温不恒定。

(3)鸟类特点:有喙无齿,身体表面有羽毛,卵生,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大多能够飞翔。

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用肺呼吸、且气囊可协助呼吸,脑比较发达。

常见的鸟类:鸡、麻雀、大雁、鸽子、家燕、丹顶鹤、猫头鹰、孔雀等。

(4)哺乳动物特点: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用肺呼吸。

常见的哺乳动物:大熊猫、袋鼠、金丝猴、鲸、蝙蝠。

蝙蝠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飞行的动物,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1.下列四种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A.虾B.鱼C.鸡D.牛2.2015年是羊年,祝同学们羊年吉祥。

下列关于羊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羊用肺呼吸B.羊是变温动物C.羊是脊椎动物D.羊是胎生、哺乳3.某动物园已于2013年“十一”正式开放,首批引进了东北虎、金钱豹、熊猫、、斑马、白袋鼠、鹦鹉等60余种野生动物。

某同学参观后对上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梳理总结,你认同的是()A.从呼吸方式上看,都是用鳃呼吸B.从生殖上看,都是体内受精、胎生C.从体温调节上看,都属于恒温动物D.从内部结构上看,都属于无脊椎动物4.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脊椎动物.......的一组是()A.青蛙、蚯蚓、河蟹B.家鸽、蛇、鲫鱼C.鼠、蝴蝶、蜗牛D.蝗虫、家蚕、梭子蟹5.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是()A.鲫鱼B.青蛙C.乌龟D.家兔三、常见的无脊椎动物(1)种类繁多的无脊椎动物1.蝗虫的发育过程与蝴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有无( )A.卵期B.幼虫期C.蛹期D.成虫期2.2012年,科学家从200个候选动植物里挑选出了10种最具代表性的新物种,其中包括在雨天打喷嚏的塌鼻猴、蓝色狼蛛、只在晚上开花的兰花物种等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2.4常见的动物(二)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2.4常见的动物(二)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时 间
月 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
辅备人
七年级 备课组全体老师
课 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4常见的动物(二)
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
2、说出五大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形态和生活习性
3、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教学重点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五大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形态和生活习性,3、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爬行类特点: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一般贴地爬行。
鸟类特点:用肺呼吸,体表被羽毛,前肢为翼,胸肌发达,体温恒定。
哺乳类特点: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任务二:自学课本P59-P62,完成下表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代表动物
体表裸露
生活环境水生
运动器官四肢
呼吸器官
体温恒定
生殖卵生
游戏:用“是”和“不是”来猜一猜你心中的动物是什么?
青蛙、猫、鸡、蛇、草鱼
任务三:用二歧分类检索表确定青蛙、猫、鸡、蛇、草鱼各属于哪类动物。
小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引入:这些动物骨骼有什么共同点?
都有脊椎骨。
任务一:你知道哪些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最高的等的动物
鱼类特点: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
两栖类特点: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用肺和皮肤呼吸。

秋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秋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4节常见的动物讲义【教学目标】1、能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2、能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

3、说出五大脊椎动物的特征及代表动物【知识罗列】一、动物分类1、自然界中的物体,根据、、等特征,将它们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2、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构成分类的七个等级。

3、学习林耐与分类学二、常见的脊椎动物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鱼类: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靠鳍运动,身体表面常覆有鳞片。

代表动物: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黄鱼,带鱼,鲨鱼2、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腮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娃娃鱼(大鲵),蝾螈3、爬行类: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代表动物:蛇,龟,鳄鱼,蜥蜴4、鸟类: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卵生。

代表动物:鸽,鸡,鸭,鹅,鹦鹉。

5、哺乳类: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代表动物:大熊猫,狗,猫,猴,虎6、易错的物种:海马、鲨鱼是鱼类;鲸鱼、美人鱼、蝙蝠是哺乳类;鳄鱼、甲鱼食爬行类;娃娃鱼是两栖类;鲍鱼是软体动物;企鹅、鸡、鸭、鸵鸟是鸟类。

三、常见的无脊椎动物1、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且拥有外骨骼。

2、昆虫的特征。

要判断它是否是昆虫,就要知道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学会使用简单的动物检索表,并练习编制简单的检索表;通过木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的功能、生活环境相适应,感悟动物的进化方向。

2、过稈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动物着手通过讨论归纳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猜游戏活动和检索表的学习,领悟逐级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猜想、推理、交流和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活动屮,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现彖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白己的见解,能听取和分析不同的意见, 并能根据事实修正白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

2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及心理、生理特点。

初一的学生虽对动物世界感兴趣,喜欢表现自我;但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通过前面的学习虽对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所了解,但要完全内化成白己的东西,还有一段距离。

考虑到学生基础可能不错,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了体现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在木节课屮补充了变态发育,双重呼吸的教学。

3重点难点
理解区分五犬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

能H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出示鲫鱼、青蛙、乌龟、鸽子、兔了五张图片
教师:问题一你所熟悉的这五种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引出木节课的主题脊椎动物。

问题二请你从生活环境、体表特征、运动器官、呼吸器官、体温是否恒定、生殖发育等
方面去分析这五种动物的不同点?
学生可结合书木,分组(课前事先分好)讨论并填写在任务单上。

(约5分钟)
(二)学生分组冋答,呈现成果(约20分钟)
生:第一组选一名同学归纳鲫鱼的特征。

师:具有像鲫鱼这种特征的动物称为鱼类。

师:请同组同学冋答问题一:鱼类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是与它的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为什么这样认为?
问题二:你还知道哪些鱼?
问题三:请举出名字里没有鱼却属于鱼类的动物,名字屮带有鱼而不是鱼类的动物。

至少每项三种,越多越好!其他各组同学补充。

师:点拨及评价,出示一些图片,请第二组同学汇报青蛙的特征。

生:第二纽选一名同学说说蝌蚪和青蛙的差异,
并归纳两栖类的特征(同组同学可帮忙)。

师:像青蛙这样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出现显著变化的,这种发育称变态。

师:为什么把它归为两栖类,你认为理由是什么?
生:幼体生活在水屮,有尾无四肢,用鲤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

师:除了青蛙你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
生:第三组选一位同学说说爬行动物的特征。

并H答问题一:爬行动物有哪些结构特征是与它的陆生生活相适应的?
生: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卵外有坚韧的卵壳等
师:问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开始?
生:因为卵产在陆地,生殖过程能摆脱水的环境。

(生若不能,教师指出)
师:问题二,爬行动物为什么多贴地爬行,体表覆盖有鳞片或甲?
生:因为爬行动物的四肢短小或没有,所以贴地爬行。

因为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不再皮肤辅助,所以用鳞片或甲进行皮肤的保护。

(师生共同讨论)
师:还有哪些爬行动物?引出蛇
师生共同阅读并探讨:问题一: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问题二:被毒蛇咬伤后的应总处理, 并让学生上台演示。

生:第四组学生归纳鸟类的基木特征。

师:点出双重呼吸,播放图片并说明这是鸟类呼吸所特有的。

师:鸟类的哪些结构和它的飞翔生活相适应?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身体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屮空,直肠短无膀胱,进行双重呼吸。

{师与学生相互补充}
师:很好!鸟类体形呈纺锤型,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骨骼愈合,薄,屮空,减轻重最; 肌肉发达,尤其是胸肌,利于飞行;呼吸系统有气囊,利于呼吸,也可减小内脏间的摩擦; 鸟类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迅速,不存粪便,减轻体重;前翅翼化成可飞翔的翼,且羽毛驶,相互Z间间隙小,利于空屮滑翔;循环系统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能力强。

师:那么鸟类都会飞吗?会飞的都是鸟吗?引出哺乳动物
生:第五组同学归纳哺乳动物的特征。

师:讨论为什么哺乳动物是动物界屮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
生:陆地上、空屮、水屮、树上、地洞屮都有分布。

(二)、猜动物特征游戏约需10分钟
1、游戏规则和方法:(前后四人一组)
同学A:确定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动物,交给同学D,然后让其它同学向你提出5个问题,猜其形态特征,你只冋答“是”或“不是”
同学B、C:向A同学提问并猜出A最喜爱动物的大致种类,则你获胜。

同学D:组织、公证并评价(角色可互换)
师提示:
提问的同学:不能直接问类别名称,要从特征提问,如不能问是不是鸟类?只能问有无羽毛, 是否体温恒定等特征。

忖的在于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屮熟悉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冋答的同学:只需冋答“有或无”,“是或不是”。

提问的同学:从冋答屮乂能知道什么?如问有无羽毛时,如得到否定冋答,则可肯定此动物不是鸟类。

然后该提什么问题。

经过多次的失败与成功提问,逐步理清先问什么,后问什么, 才能猜得快。

并在活动屮感受逐级分类的思想,熟悉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为示面检索表的学习打下思想基础。

要求在5个问题内猜出此动物的大致种类。

如猜出属于鸟类就行了,不需得出此动物的名称。

如猜出,则提问同学获胜。

思考:怎样提问才能更快更准地猜出动物的种类?引岀框架式检索表
意图:通过这些活动能使学生不断熟悉伍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反思、推理等
思维能力。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活动时教师深入到小组活动屮了解情况,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

同时便于灵活调整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

3、小结:先学生,后教师。

(1)请具有不同猜法的同学谈谈他们是怎样猜的?
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哪些方法有利于快速竞猜。

(2)教师点评
学以致用:我们在学习鱼类时曾说过有些名字里有鱼却不是鱼的动物,现在你们能告诉我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吗?
(三)、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1、学习自制检索表:
检索表的白制过稈采用对照课本第43页的图表内容,一步一步进行。

此部分需教师先引导转化,然后让学生动笔完成后半部分。

培养学生H制检索表的能力。

脊椎动物检索表(略)
选择课本这张图表要求学生掌握,是因为此表不仅体现逐级分类的思想,利川它制成的检索表能达到快速检索脊椎动物的目的,而且此表还隐含着生物进化历程的内容。

比其它顺序制成的检索表多一层重要的内涵。

2、学习利用检索表:
教师举例培养学生运用检索表的能力。

例:如下列动物属于哪一类脊椎动物?如何利用检索表达到快速检索的目的。

练习:你能利用检索表快速检索这些脊椎动物吗?娃娃鱼甲鱼金鱼鲸
蝙蝠海豚蜥蜴猫头鹰
然麻请学生上来讲解,如何检索娃娃鱼。

最后出示一种不知名的动物请学生利用检索表检索, 并说出检索的过程。

意在检查学生运用检索表的能力,鼓励学生。

检索表屮隐含的逐级分类思想在实际学习生活屮运用相当广泛。

(四)、小结:
教师提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提问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冋答。

)意在了解本节课教学的时效性。

教师归纳:
1、熟悉五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

2、能利用和H制检索表。

(五)、课堂延伸:
对你的衣柜中的农服进行分类放置,以达到快速检索的日的。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练习:
将课木第44页的图表内容,转化成检索表,以便能利用它快速检索无脊椎动物的目的。

(此课作业的目的:不仅使学生练习H制检索表,而且也达到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