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诗词内容,背诵、默写诗词。

3.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歌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1.领会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培养古诗词阅读的鉴赏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走近白居易和杜牧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早年所作诗歌对当时黑暗政治现象多有披露,对人民的痛苦生活多有反映。

后遭贬谪,诗文多为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

其诗语言通俗晓畅。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

著有《樊川诗集》和《樊川文集》。

大和进士,官至中书舍人。

熟兵法,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感于时局,诗文中多讽喻之处。

其写景小诗,多清俊生动。

二、阅读感知,整体把握1.字词积累荷()箪()背灼()刈()麦饷()陇()黄敝()筐岁晏()折戟()妇姑:荷:惜:秉:相顾言:铁未销:2.听录音朗读或范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节奏,思考:《观刈麦》和《赤壁》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学习《观刈麦》(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找出易读错的字词及诗的韵脚。

(2)《观刈麦》中,诗人摄取了哪几个镜头?作者仅仅是“观”吗?(3)诗中饱含对农民的怜悯和同情,也抒发了作者的自愧心理。

作者是通过哪些诗句来表现的?4.学习《赤壁》(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找出易读错的字词及诗的韵脚。

(2)诗中前后两句各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反复朗读诗歌,其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让你想到什么?它暗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叹?【知识小结】【拓展训练】诗歌赏析:赠别二首(之二)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词五首》(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词五首》(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
颔联: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尾联: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二、学习《己亥杂诗》:
1、释题: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4)、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无边无际
(5)、望西都,意踌躇踌躇:指感慨万千,非常痛心
3、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标注不准确的一项是( C )
A.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灾难的不满,以及对人民命运的同情与关注的思想感情。
6、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映照千古的诗句是:。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红、春泥自喻,表明自己虽辞官,仍思为国效力的诗句是:。
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形势险要的句子是:。
一课一得:
当堂达标促学
学生学法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刈麦(yì) 踌蹰(chú) 折戟(jǐ) 荷箪食(dān)
干戈(gē)饷田(xiǎng)潼关(tóng) 三百石(dàn)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妇姑荷箪食 荷:扛,担
(2)、曾不事农桑 曾:竟然
(3)、干戈寥落四周星 寥落:荒凉冷落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诗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观刈麦》。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3.理解本首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预习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刈.()荷.()箪.()饷.田()吏禄.()岁晏.()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饷田:丁壮:秉:曾:岁晏: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朝代)作家,字号。

我们读过他的诗有《》《》《》等。

【设问导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用自己的话概述本诗的内容。

3.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4.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5.探讨本首诗的主题。

【自学检测】1.用诗句填空。

1)《观刈麦》中描写农家辛苦劳碌的生活图画是:2)《观刈麦》中表现农民反常矛盾心理的语句是:3)《观刈麦》中交待农民如此辛苦的原因的语句是:4)《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民同情的语句是:【巩固练习】背诵并默写全诗。

【拓展延伸】材料1:2004年3月23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

材料2:200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7.3亿农民彻底告别皇粮。

1.若时光车轮把白居易带到现代,当他看到以上信息,你觉得他会怎么想,你又想对他说什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赤壁》、《过零丁洋》。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 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预习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折戟.()寥.落()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1)起一经:2)零丁:3)照汗青: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人教版30课诗五首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30课诗五首导学案(含答案)

主备人:辅备人:审核主任:使用时间:学生姓名:课题《饮酒》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掌握背诵的技巧。

2、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

理解诗歌中名句内涵,并且适当扩展。

领会诗中的哲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学习抓关键词欣赏诗作的方法。

一、导学明标1、齐读目标。

2、师解读目标。

二、【知识链接】写作背景《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课文所选是第五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三、自主学习1、注音:庐()喧()篱()2、根据语感,划分朗读节奏,熟读诗歌。

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合作探究】1、诗歌前四句描写的是“身居闹事,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2、怎么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描写有何关系?5、怎么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五、【当堂检测】1、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2、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3、《饮酒》一诗的名句是:4、诗中表现诗人热爱劳动的句子是:5、表达作者返璞归真之意的句子:六、总结反思:主备人:辅备人:审核主任:使用时间:学生姓名:课题《行路难》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默写。

2、理解诗的内容与主题。

一、导学明标1、齐读目标。

2、师解读目标。

二、【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积极入世的人,可却没被重用,两年后被“赐金放还”,被变相撵出了长安。

《诗词五首》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诗词五首》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诗词五首》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标要求】通过诵读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采取问题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在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在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教学难点】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建议】1.导语设计;2.作者简介;3.诗歌赏析;4.诵读默写.【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填空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⒉《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派诗人.他与齐名,并称〝王孟〞.⒊《游山西村》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⒋《渔家傲》的作者是,(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⒌《浣溪沙》的作者是(朝代)著名文学,号.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口头翻译全诗(词曲).三.学生疑惑.(1)(2)(3)(4)(5)【问题探究】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表明作者急切实现愿望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句子是:.(2)表现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的句子是:.(3)主题:⒉《过故人庄》(1)表现田园风光的句子是.(2)描绘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热情交谈的句子是.(2)主题:⒊《游山西村》(1)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两句诗是.(2)描写农村习俗的句子是.(3)桃花源记》中有一个成语〝豁然开朗〞.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有其境相似又能反映人生哲理的句子是.(4)主题:⒋《渔家傲》(1)词中形容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句子是.(2)使用关于东汉大将军窦宪的典故(建功立业)的句子是.(3)描写边塞特有的声音的句子是.(4)写将军和征夫矛盾而复杂的情绪(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之情)的句子是.(5)除了这首词,作者的散文《岳阳搂记》千古流传,其中最有名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到这两句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是:.(6)主题:⒌《浣溪沙》(1)白居易《醉歌》有〝黄鸡催晓丑时鸡〞,〝镜里朱颜看知己〞这样的句子,而这首词却反其意而用之的句子是:.(2)主题:【教后反思】《诗词五首》问题案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填空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⒉《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派诗人.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⒊《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朝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⒋《渔家傲》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⒌《浣溪沙》的作者是宋代(朝代)著名文学苏轼,号东坡居士.二.略三.略【问题探究】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表明作者急切实现愿望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句子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表现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主题:描写了屋破雨漏,诗人彻夜不眠的苦况,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抒发了诗人欲使〝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⒉《过故人庄》(1)表现田园风光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描绘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热情交谈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3)主题:叙述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的真挚友谊及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⒊《游山西村》(1)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两句诗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描写农村习俗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3)桃花源记》中有一个成语〝豁然开朗〞.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有其境相似又能反映人生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主题: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⒋《渔家傲》(1)词中形容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使用关于东汉大将军窦宪的典故(建功立业)的句子是:燕然未勒归无计.(3)描写边塞特有的声音的句子是:四面边声连角起.(4)写将军和征夫矛盾而复杂的情绪(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之情)的句子是: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除了这首词,作者的散文《岳阳楼记》千古流传,其中最有名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到这两句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主题: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⒌《浣溪沙》(1)白居易《醉歌》有〝黄鸡催晓丑时鸡〞,〝镜里朱颜看知己〞这样的句子,而这首词却反其意而用之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主题:通过描写暮春三日兰溪雨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诗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知识链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他对“和平、宁静、美好的”生活向往之情我们在《桃花源记》中领略到。

本诗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30《诗词五首》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30《诗词五首》学案 (新版)语文版

30.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能说出五首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欣赏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学会鉴赏诗句的方法。

3.概述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动于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法指导大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通过想象和联想,合作探究,欣赏诗句。

自主学习走近作者:1.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字,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

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2.杜牧,字,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人称“”。

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

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3.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安(今江西县名)人。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

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

临安危急,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

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因不屈被害。

封信国公。

作品有《》4.龚自珍,号定庵,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5.张养浩:代诗人,散曲作家。

字,号云柱,济南(今山东省)人。

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为人刚直、敢言时弊,后辞官归隐。

其诗歌、散曲对当时的社会黑暗都有揭露。

写作背景:1.《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而所写的一首诗。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

诗词五首单元絮语:本单元五篇课文,有议论性的文章,有记叙性的文章,还有五首诗词,内容广泛体裁多样。

这些文章对加强品德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增强热爱我国灿烂文化的意识,都有很大帮助。

30、诗词五首一、整体感知《观刈麦》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赤壁》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

《过零丁洋》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己亥杂诗》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二、字词积累刈(yì)晏(yàn)陇(lǒng)踌躇(chóu)(chú)箪(dān)阙(què)三、篇章透视《观刈麦》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

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

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

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

这是写的全景。

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观刈麦》。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3.理解本首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预习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刈.()荷.()箪.()饷.田()吏禄.()岁晏.()
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饷田:丁壮:秉:
曾:岁晏:
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朝代)作家,字号。

我们读过他的诗有《》《》《》等。

【设问导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用自己的话概述本诗的内容。

3.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
4.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
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5.探讨本首诗的主题。

【自学检测】
1.用诗句填空。

1)《观刈麦》中描写农家辛苦劳碌的生活图画是:
2)《观刈麦》中表现农民反常矛盾心理的语句是:
3)《观刈麦》中交待农民如此辛苦的原因的语句是:
4)《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民同情的语句是:
【巩固练习】
背诵并默写全诗。

【拓展延伸】
材料1:2004年3月23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

材料2:200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7.3亿农民彻底告别皇粮。

1.若时光车轮把白居易带到现代,当他看到以上信息,你觉得他会怎么想,你又想对他说什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赤壁》、《过零丁洋》。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 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预习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折戟.()寥.落()
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1)起一经:
2)零丁:
3)照汗青:
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赤壁》的作者是,字,代诗人,与并称“小李杜”。

2)
(朝代)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有《》,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设问导读】
1.自由朗读这两首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2.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赤壁》这首诗最精彩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过零丁洋》这首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4)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
1.用诗句填空。

1)《赤壁》中用假设句,表明机遇可以改变命运,甚至改变历史的诗句是:
2)《过零丁洋》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忧虑不安心情的句子是:
3)《过零丁洋》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
【巩固练习】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三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己亥杂诗》《山坡羊·潼关怀古》。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3.理解这两首诗、曲的内容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诗曲大意,熟练地朗读度背诵。

【预习互查】
1.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吟鞭:落红:踌蹰:
2.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己亥杂诗》作者,(朝代)著名、。

这首诗是他
离开北京时所作。

2)《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作者 , (朝代)散曲家.
字 ,号 ,济南人。

【设问导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2.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广为传诵,试分析写得好的原因。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首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
1.用诗句填空。

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巩固练习】
1.背诵并默写这两诗。

【拓展延伸】
1.对《己亥杂诗》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叙事抒情,表现出诗人被排挤出京城,成为“天涯沦落人”的愤懑抑郁。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以花为喻,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
情怀。

C.这首小诗作于己亥年,诗人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2.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浪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答案
【预习互查】
1. 略
2.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食青壮年男性拿着竟然年底,晏,晚,迟
3.白居易唐代乐天香山居士采莲曲卖炭翁长恨歌
【设问导读】
1略 2.略
3.诗中景物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对农家同情、关心的句子是:“闻者为悲伤”“今我何功德”“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抱子在其旁”的“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听其相顾言”的“其”指代的是割麦的农民和拾麦穗的妇人。

5.这首诗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芝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自学检测】
1.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
3)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4)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巩固练习】略
【拓展延伸】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答案
【预习互查】
1.略
2.指依靠精通经书,通过考试及第后做官。

起,做官。

孤苦的样子。

照耀史册。

3.1)杜牧牧之唐李商隐2)文天祥文山南宋文山先生全集
【设问导读】
1.略
2. 1)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家才能而才能而不得一展。

似乎又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尾联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自学检测】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黄
【巩固练习】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三课时答案
【预习互查】
1.诗人的马鞭落花指感慨万千,非常痛心
2.1)龚自珍清思想家、文学家2)全元散曲张养浩元希孟云庄
【设问导读】
1.略
2.略
3.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4“.如聚”形容地写出了潼关周围的峰峦起伏。

“如怒”非常传神地写出了黄河汹涌澎湃翻滚的气势。

5.此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的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的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这两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提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自学检测】
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巩固练习】略
【拓展延伸】
1.A
2.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