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关键词:被字句教学内容;教学难点;“被”字句基本类型;教学建议
“被”字句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多,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专家学者。如擅长专著的李珊(1994),金允经(1996);专章、专节较出彩的李临定(1986)、陈建民(1986);论文比较著名的王还(1983),吕文化(1994)。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实施及成果相对来说任然有些差强人意。因此上我们要更加重视“被”字句的教学研究。那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字句的教学应该教什么?教的难点在哪?又如何去处理这些难点?接下来我们就这些问题做一些讨论。
(2)马克:你的自行车轮胎怎么了?
杰森:刚才在街上被一个钉子扎了,把轮胎扎没气了。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例(1)“作弊被发现”是原因,“要接受处分”是结果。前者是后者的原因。例(2)“车胎被扎了”是原因,“车胎没气了”是产生的影响。前者直接导致后者产生影响。这两个例句清楚的表现了“被”字句的因果语义关系。通过这种方式的练习,也可以让留学生更容易掌握“被”字句的语义关系。
1.“被”字句的教学内容
1.1“被”字句
“被”字句也称为被字句式,是以“被”为被动形式标志的特定句式。古代汉语的被字句最早大约出现在战国末年,到唐代以后,被字句才逐渐被广泛运用。当时的“被”字句运用范围比较狭隘,它主要表示主语不希望、不如意的事情。到“五·四”以后,受欧洲语言语法的影响,范围才逐渐扩大。不再仅仅只表示受事主语不愉快、不希望、不如意的事情。还可以表示对受事主语具有褒义或者是中义的语义色彩。现在我们通常是这样定义“被”字句的,“它是依靠介词‘被’引进谓语动词的动作主体于动词前作状语而把动作涉及的对象置于句首的句式,有时‘被’字所介引的主体也可以不出现。‘叫’、‘让’、‘给’等词在表示被动意义时也有同样的作用。它是受事主语的一种。”[1]

汉语教学中的“被”字句教学

汉语教学中的“被”字句教学

汉语教学中的“被”字句教学【摘要】“被”字句在汉语教学中,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句法、语义、语用三者的结合作为突破口,分析困惑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供学界讨论。

【关键词】“被”字句;汉语教学;句法;语义;语用;因果关系众所周知,“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十分令人困惑的问题。

老师们往往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多次反复地去讲授“被”字句,但是结果却并不理想。

2006年9月辽宁师范大学的高剑华等人曾对几所高校的对外汉语学院的不同年级的3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30%的学生认为“被”字句比较难,10%认为“被”字句非常难。

这一结果i完全出乎调查者的预料。

而且在彭淑莉在其《留学生被动句输出情况的调查研究》中也证明了辽宁师范大学的调查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一、“教”的方面在“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三个互有联系的方面进行阐述:(一)、语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语法研究与语法教学理论长期停留在单句句型之内,所以,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受到了很大限制。

我们只是将“‘被’字句的句法格式=受事+被+宾语+动词+补语”告诉给学生,因此,学生在本质上并没有把握“被”字句这一语法形式所表达的真正语义蕴含。

再者,我们的语法研究本身偏重于语法结构形式,忽视了语法结构的意义、语用环境的区别,究竟“被”字句表示了什么样的语义内容、出现于何种语用环境下我们并不能完全说清,也就是说,我们在研究中首先忽视了语法中客观存在的“三个平面”,所以学生们自然茫然不知。

(二)、教材编写上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语法研究上侧重于单句的句法结构,这种对于结构形式的侧重同样体现在我们的教材编写上,影响到了教材对于语法知识的讲解方式。

在比较广泛使用的对外汉语精读教材《汉语教程》第二册中,出现了“被”字句。

在教材第五十二课中,关于“被”字句的讲解是ii:“被”字句是介词“被”及其宾语作状语,用来表示被动意义的动词谓语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被”字句句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被”字句句型分析
机 所 困扰 。( 《 疯 牛 病 危 机 令 加 美牛 肉 贸 易遭
受 重 创 》2 0 0 4年 1月 5 日 新 华 网 )
总结[ 们 。 。 。 。

2 )N + “ 被” +V
这也是 较 为常见 的 “ 被”字 句形 式 ,如 : ( 5 )在 第 四 次 反 “ 围 剿 ” 斗 争 中 ,毛 泽
东 已 被 撤 职 。 (《 中 国 十 大 元 帅 》 北 大 语 料
库)

“ 被 ” 字 句 的 句 法 类 型
关 键 词 :对 外汉 语 ;“ 被 ” 字 句 ; 句 法 类型 ;语 义 结构 中 图 分 类 号 :H1 4 6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3 — 0 3 1 3 ( 2 0 1 7 ) 0 2 — 0 1 5 8 — 0 6
自上世 纪 2 O年 代 初起 , 国 内就 开始 有 学 者 研 究 汉语 “ 被 ”字 句 。 “ 被” 字 句作 为 汉 语 的特 色 句 式Ⅲ 】 ,既是对 外汉 语教 学 中的一 个 重点 ,也是 我
+v。 。不 管 哪一 类 ,我 们 都 可 将 其 分 为 三 个 部 分 进行 分 析 ,即主语 ; “ 被” 字 短 语 :介 词 “ 被 ” 及
3 )N。 4 -“ 被 ( 叫 、让 、给 )”4 -N -所 ( 4 给)
十 V。
“ 被 ”后 面 的宾语 ; “ 被 ”短 语 后 面 的成 分 :状语 ,
… …
( 1 )李 刚 被 老师 批评 了。
( 2 )过 去 的 日子 如 轻 烟 被 微 风 吹 散 了
(《 匆匆》朱 自清)
( 3 ) 马 家 军 今 天 依 然 被 鞋 困扰 着 。 ( 《 马

对外汉语被字句教案

对外汉语被字句教案

对外汉语被字句教案教案: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目标•了解对外汉语被字句的概念和基本结构•学习被动句的构成方法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被字句进行句子转换和运用教学内容1.什么是被字句–被字句是指以”被”字引导的句子,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

–被字句一般由”被”字、主语、动作的施事者和动作组成。

2.被字句的基本结构–被字句的基本结构为:“被+施事者+动作+其他成分”–例如:这本书被我借走了。

3.被字句的构成方法–在句子中加入”被”字,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

–动作的施事者变成了被字句中的宾语或其他状语。

–例如:他打破了窗户。

→ 窗户被他打破了。

4.被字句的用法–被字句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使其变成句子的重点。

–被字句可以用来表达被动语态,避免直接提及动作的施事者。

–例如:这个问题被大家忽略了。

教学步骤1.导入:用简单的例句引出被字句的概念和用法。

2.讲解:详细讲解被字句的基本结构和构成方法。

3.操练:请学生进行一些句子的转换和缩写练习,加深对被字句的理解。

4.拓展:让学生尝试用被字句进行文章或对话的改写,加强被动语态的应用。

5.小结:总结被字句的特点和用法,并提醒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被字句。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操练中的表现,是否理解被字句的构成和用法。

•在拓展环节中观察学生的改写水平和对被动语态的理解程度。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被字句用法的小短文,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参考资料•对外汉语教学教程•语法书籍和学习资料。

从构式语法角度看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

从构式语法角度看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

从构式语法角度看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语法是汉语教学的重点。

“被”字句作为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句式,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师遵循传统的“主谓宾”,“施动受”的语法结构进行讲解,对语义和语用涉不多,其次从学生的使用情况来看,出现的偏误较多,学生的
掌握情况不尽如人意。

构式法的出现强调了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同时介绍了本文
的研究方法和语料的来源。

第二章主要为背景介绍部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被”字句和构式语法的研究综述。

本文第三章首先分析留学生对“被”字句的习得偏误状况并找出偏误原因,再通过分析不同教材中“被”字句的教法,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第四章在构式语法的背景下,总结出的“被”字句的四种构式义,并且根据构式义设计出的一套教学方案,希望能为“被”字句的教学提供些许建议。

第五章为结语部分。

是对论文的总结概括部分。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本文的不足。

对外汉语语法课教案被字句

对外汉语语法课教案被字句

对外汉语语音课教学教案
(第8组)
(一)组织教学
老师:同学们好。

老师:有没有看今天我们要讲的课文?人都来齐了吗
老师:好,我们开始上课。

(二)复习旧课
老师:我们之前学习过把字句,同学们还记得把字句的公式吗?
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呢
找一个同学回答,ppt显示“把”字句: s+把+O(object)+V+……(三)讲练新课
老师:大家提前看过课文吗?
学生:看过!
老师:那大家可以回答老师课文中的大山都遇到什么倒霉事了吗?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老师
学生:我钱包让小偷偷走了
我刚买了一辆自行车,就叫人骑走了。

因为在山上抽烟,又被公园罚了五十块钱。

老师:大家回答的很好,大家刚刚所说的句子都是被动句。

被字句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被字句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被字句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汉字“被”的读音和基本用法。

2.理解并掌握“被字句”的特点和结构。

3.能够正确运用“被字句”进行句子的构建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1.掌握汉字“被”的读音和基本用法。

2.理解并掌握“被字句”的特点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运用“被字句”进行句子的构建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教师出示“被”字的写法和读音,学生一起跟读。

2.教师解释“被字句”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被字句”是汉语中一种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

Step 2 讲解1.教师通过示范句子和解释,向学生介绍“被字句”的特点和结构。

例如:“我被妈妈叫了一声。

”,“这本书被我借走了。

”2.教师分析“被字句”的结构,并强调谓语动词需要使用被动语态。

3.教师让学生进行反复模仿,口头练习几个常见的“被字句”。

Step 3 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带有“被字句”的句子,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些编写“被字句”的练习题。

3.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Step 4 拓展1.教师鼓励学生多使用“被字句”进行句子的构建和表达,可以扩展练习题,并进行口语对话练习。

2.学生可以互相出题,进行“被字句”练习的问答游戏。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汉字“被”的读音和基本用法,以及“被字句”的特点和结构。

通过反复模仿和练习,我们能够正确运用“被字句”进行句子的构建和表达。

七、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

2.扩展练习:编写5个带有“被字句”的句子。

3.完成课后作业,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被”字的读音和基本用法,然后讲解和练习“被字句”的特点和结构,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被字句”进行句子的构建和表达。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能够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运用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和扩展练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汉语“被”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汉语“被”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汉语“被”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作者:肖瑶来源:《祖国》2016年第21期摘要:汉语中的“被”字句,历来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被动句作为汉英两种语言中共有的一种基本句式,虽有相同点但大量区别依然存在,因此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常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被动句学习中造成大量偏误。

“被”字句作为有标志被动句中的典型代表,出现的偏误也更加频繁而突出。

本文拟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式进行对比研究,从句式语法结构中的主语、谓语、状语、宾语和补语这五种角度进行偏误分析,并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期望能够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提供帮助。

关键词:“被”字句汉英对比偏误分析教学设计对外汉语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多,包括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

英语与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在多种句式语法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而被动句作为两种语言中共有的一种基本句式,虽有相同点但大量区别依然存在。

因此母语中的负迁移现象往往对汉语学习者被动句的习得造成困扰,引发偏误。

汉语中的“被”字句作为有标志被动句中的典型代表,自然是汉语被动句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此产生偏误的频率也更高。

以英语为母语者在“被”字句学习过程中因其母语负迁移现象产生的偏误区别于其他语言汉语学习者,有其特殊性。

本文拟对汉语“被”字句与英语被动句中的语法结构进行对比研究,针对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被”字句时在主语、谓语、状语、宾语和补语这五个方面出现的偏误加以详细分析,并探讨行之有效的对策,期望能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供帮助。

一、汉语“被”字句与英语被动句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按有无标志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有标志的被动句,含有“被、给、叫、让”等明显被动词;另一类为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义被动句。

“被”字句作为有标志被动句中的典型代表,有其特有的句式结构:主语+被字介词结构状语(“被”+宾语)+谓语+补语(有时可省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摘要:“被”字句是表达被动语态的一种句式,是被动句的一种。

被字句作为汉语句式中的基本句式,尤其独特的类型、特点及作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留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句式。

本文立足于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以结构主义、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教学理论为构思的框架和写作思路,对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作了较为充分的描写和解释,并根据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和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归纳了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原因,进一步依据偏误类型及学生等级设计了教学对策。

关键字:对外汉语,“被”字句,习得偏误,教学对策一、“被”字句的定位“被”字句是指谓语动词前,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在书面语中,用“被·····所”“为····所”的文言格式表示。

凡句中没有“被”之类特定虚词的被动句不在“被”字句分析之列。

例如:(1)衣服被雨淋湿了。

(2)我被他诚恳的言辞打动了。

(3)他让坏人给骗了。

(4)弟弟不想叫蜜蜂(给)蛰了一下。

(5)书给他拿走了。

(6)他的心灵第一次被震撼了。

(7)晚会被取消了。

(8)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所战胜。

(9)新的软件系统为广大用户所关注。

(10)他曾经为情所困。

“被”字句是一种特殊的被动句,“被”字句的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

一般来说,介词“被”后的动作施事可以省,如例(6)、(7);口语中,用介词“给”、“叫”、“让”等代替“被”表示被动后的动作施事不可省,如例(3)、(4)、(5);用“被····所”、“为····所”的固定格式表被动,是古汉语的遗留形式,一般旨在书面语中使用,如例(8)(9)(10)。

二、“被”字句的结构特点1、关于“被”字句里动词的特点元任先生在他所著的《汉语口语语法》中指出,“被”字句动词一般限于有处置意义的,比如“打、杀、切、弄、叠、拆、修、洗、责备、甩”等,并且属于不利的一面。

但近年来,由于受到了外语的影响,这种仅用“被”字句表示负面意义的限制已经有了一定的松动。

1“被”字句在书面语中的适用围扩大了,表示如意的事情也可以用“被”,例如“被表扬||被选为小组长”2另外,还有一些表示感觉的动词,如“看见”、“听见”、“觉着”等也可以用于“被”字句。

32、关于“被”字句的宾语语法学界普遍认为,“被”字后的宾语多数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的成分,也存在动词性短语充当“被”字宾语的情况,还有一定数量的“被”字句里“被”后面的成分并不是施事成分,如“他被那件事愁得要命。

”3、关于“被”字句动词的宾语一般认为“被”字句的主语一般是受事主语,这个主语使后面的动词意念上的宾语,而受事主语句谓语动词往往不能再带受事宾语,但事实是“被”字句中存在着动词后带宾语现象。

临定先生(1980年)对这种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指出了“被”字句动词后带宾语的几种情况:(1)“被”字句的宾语是属于主语的,如“他被敌机炸伤了脚。

”(2)“被”字句宾语表示主语的数量,如“敌人的五个师被我们消灭了三个。

”(3)“被”字句宾语表示工具,如“箱子也被捆了绳子。

”(4)“被”字句的宾语表示结果,如“衣服被烧了个洞。

”(5)“被”字句的主语表示质料,如“那块皮被我做了条裤子。

”(6)动词和“被”字句主语是习惯性的组很,如“敌人被我们打了埋伏。

”4三、“被”字句的语用功能1.为了表意的需要,在需要突出主动者时用主动句,需要突出被动者时用被动句。

“被”字句把受事安排在句首,有突出强调受事部分的作用,特别是在遭受义的句子里,这种作用更明显。

1赵元任著,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13页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25页3赵元任著,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14页4张潜,“被”字句研究概述,【J】,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9月,第15卷第3期,第84页2.有时运动“被”字句,是为了使前后述的对象一致,是语气贯通。

在几个(或分句)之间,如果没有特殊的表义需要,尽量使各句的主语一致,这样句子脉络清晰,语意连贯,上下文衔接紧密。

3.有时运用“被”字句,可以使句子的结构对称,对比的容更加明显、突出。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字句的偏误分析“被”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 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 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常会出现偏误。

本文在借鉴大忠先生的《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和淑莉的《留学生习得汉语“被”字句的偏误类型分布考察——基于看图写话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北大CCL语料库中的“被”字句偏误语料,总结出以下四种类型的“被”字句偏误及其原因:(一)偏误类型1.遗漏(1)遗漏“被”①我大学毕业以后在一个服装公司工作了三年,可是去年那个公司的经理走后门抓起来了,所以政府把那个公司关了。

正确:⋯⋯可是去年那个公司的经理走后门被抓起来了。

(2)遗漏谓语动词②每天妻子被病痛苦,那么索性让妻子自杀。

正确:每天妻子被病痛折磨,那么索性让妻子自杀。

(3)遗漏谓语动词的补语③非吸烟者也被危害身体健康,主要是吸烟者吸的烟。

正确:非吸烟者也被危害到身体健康,主要是吸烟者吸的烟。

2.误加(1)误加“被”④经常被他的父母挨骂,甚至挨打。

正确:经常挨骂,甚至挨打。

(2)误加动词宾语⑤所以她就要把孩子打掉,要不然,她就要被学校推休她。

正确:……她就要被学校推休了。

3.误代(1)误代动词或动词短语⑥被老鼠着火了。

正确:被老鼠点着了。

(2)误代为“被”字句⑦当他出了医院,在家里,都是被他的父母照顾的。

正确:当他出了医院,在家里,都是由他的父母照顾的。

4.错序(1)介词宾语与动词错序⑧然而,最近我被咬了一条大狗。

正确:然而,最近我被一条大狗咬了。

(2)“被”与介词宾语错序⑨他如果他不早点出现的话,我会当时的情形被吓死,所以我也认为太静对人的生命具有危害性。

正确:……我会被当时的情形吓死……(3)状语错序⑩所以该农作物被大家非常欢迎。

正确:所以该农作物非常被大家欢迎。

(二)偏误原因这些偏误的源头,一般分为五个方面,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即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1.目的语知识负迁徙是指有的偏误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

2.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指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解决,与此同时,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徙、过度泛化和简化,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则是回避和语言转换。

3.学习环境的影响。

指一些外部因素造成的偏误,如教师不够严密的解释与引导,教材编排不当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偏误。

4.语言训练的转移。

有些“中介语”的成分是产生于教师的训练方式及教学中反复进行机械训练的结果。

5.母语负迁徙。

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

也就是说这五点是主要的产生对外汉语中偏误的原因,我们要针对这五点进行分析,做到对着五点所造成的偏误心中有数,知道是哪一种偏误,了解留学生或者汉语学习者是为什么出现的偏误,这对于我们处理偏误有指导性的作用。

五、“被”字句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留学生一年级下班(二)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课型:汉语综合课(三)教学容教学容主要以“被”字句为主1、“被”字句的几种主要结构形式:(1)受事主语+被+(宾语)+动词+其他成分(2)受事主语+“没(有)”+被+V+其他成分2、“被”字句的具体应用四、教学目标1、掌握“被”字句的主要句型及用法。

2、能够根据语境正确的运用“被”字句。

五、教学重点、难点“被”字句的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但是在应用中会出现回避的现象,所以要加强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语境中正确的去使用。

六、教学手段PPT展示、板书以及实物展示七、教学过程(一)预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把字句,那么我们回想一下要怎么用把字句。

(1)现在看老师在做什么?(把杯子里的水喝了),同学们一起说老师做了什么。

(2)老师再做一个动作(把书放在桌子上),下面请一位同学回答,然后再一起说。

(二)新的语法学习1、导入被动句:把刚才的两个句子写到黑板上。

老师把水喝了。

老师把书放在桌子上。

然后拿着空的杯子问同学们,水呢?(学生还会用把字句回答),告诉同学这样回答可以,但是不够准确,引入被字句。

(板书)水(被)老师喝了。

再问,书呢?(引导学生模仿被字句回答)书(被)老师放在桌子上。

2、学习被动句:句型一:受事主语+被+(宾语)+动词+其他成分(1)给出被字句的基本句型:受事主语+被+(宾语)+动词+其他注:两组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只不过是提问的方式不同和我们关心的不同。

第一组我们关心的是什么,回答时就先说什么。

当受事放到前面时,“把”要换成“被”(2)PPT给出一些情景图片图片(尽量选取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或熟悉的事),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用被动句说出完整的句子,图片容如下:一位学生把饭吃了,提问,饭怎么了?杰克把书放在教室了,提问,书呢?小明把杯子打碎了,提问,杯子怎么了?教室里的地图贴在墙上,提问,地图呢?(3)老师与学生互动,老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提问大卫,你今天早上带来的早餐呢?老师拿走麦克的包,提问麦克,你的包呢?(4)随堂巩固练习:把“把字句”改为“被动句”警察把小偷抓起来了大卫把自行车骑走了小明把钱包丢了句型二:受事主语+“没(有)”+被+(宾语)+动词+其他成分(1)教师做动作,学生回答。

(老师把杯子弄倒),老师问,杯子怎么了?(学生回答:杯子被老师弄倒了),继续问,杯子打碎了吗?引导学生用否定句式回答。

(2)给出被动句的否定句式:受事主语+“没(有)”+被+(宾语)+动词+其他成分杯子没(有)被打碎。

(3)再与学生互动,加强练习。

提问学生“你的词典呢?”学生回答“词典被我放在桌子上。

”提问:“词典被老师拿走了吗?”学生回答:“词典没有被老师拿走。

”以这样的形式再向几位同学提问,然后再全班同学一起练习。

3、正确运用被动句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语境中运用被字句。

老师做几个动作,然后提问,看学生能否回答清楚。

如:老师把椅子搬到门口,提问:老师做了什么(用把字句回答),提问:椅子呢(用被动句回答)。

4、巩固练习教师设置一个情景,引导学生用被动句来描述,如下课后是什么情景。

(1)粉笔被老师放在盒子里。

(2)电脑被老师关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