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优质趣味数学优质教案五年级含内容

优质趣味数学优质教案五年级含内容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苯在燃烧时不可能生成的是( ) A .二氧化碳B .水C .氯化氢D .一氧化碳2.下列反应符合如图所示的反应是 ( )A .CO 2与炽热的炭反应生成COB .石灰石分解C .Ba(OH)2·8H 2O 和NH 4Cl 固体混合D .食物因氧化而腐败3.我国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锂-钠合金空气电池。

下列有关锂、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少量钠可贮存在煤油中 B .电解食盐水可得到金属钠C .金属锂与水反应比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D .锂、钠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Li 2O 、Na 2O4.某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和b 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2H 产生B .a 和b 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Cu 2e Cu +-+=C .a 和b 用导线连接时,电子由a 流向bD .无论a 和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5.某有机物跟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22.4 L H 2(标况下),另取相同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与足量碳酸氢钠作用生成22.4 L CO 2(标况下),该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的官能团为 A .含一个羧基和一个醇羟基 B .含两个羧基 C .只含一个羧基 D .含两个醇羟基 6.下列有机物能与NaOH 反应的是() A .乙烷 B .乙醇 C .乙酸 D .苯7.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SiO 2、KOH 、Na 2CO 3、Na 2SO 4、BaCl 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同学为探究固体粉末的组成,取适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KOHB.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2CO3C.取溶液1先加足量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若未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中无硫酸钠D.为进一步确定原样品组成,可以向固体2中加入NaOH溶液8.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会显著放热的是()A.食盐B.生石灰C.硝酸铵D.蔗糖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ClA.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B.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3518C.NH3的结构式为: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10.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7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增大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D.a<c+d1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的裂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轻质油的产量B.棉花、羊毛、蚕丝均属于天然纤维素C.所有的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D.苯和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原理是相同的12.可用图装置收集的气体是A.H2B.NO C.CO2D.CH41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B.饮用矿泉水瓶、一次性水杯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C.冬天用纯甘油涂抹在手和面部可以防止皮肤干燥和开裂D.大米富含淀粉,大米煮成粥后淀粉变成了葡萄糖14.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不纯物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 CH4(C2H4) 酸性KMnO4溶液洗气B 苯(Br2) NaOH溶液过滤C C2H5OH(H2O) 新制生石灰蒸馏D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Na2CO3溶液蒸馏A.A B.B C.C D.D15.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HF>H2O> H2S ②原子半径:Na>Mg>O>S③酸性:H3PO4>H2SO4>HClO4④还原性:S2-> Cl->F-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6.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A.HCl、MgCl2、NH4Cl B.NH3、H2O、CO2C.CO、Na2O、CS2D.CaCl2、NaOH、N2O17.将一定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CO、CO2和水蒸气,混和气体的质量是49.6g,通过无水氯化钙时,无水氯化钙增重25.2g,则CO2的质量是()A.12. 5g B.13.2g C.19.7g D.24.4g18.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 + 4O2(g) =2CO2(g) + 4H2O(l)ΔH= +890 kJ·mol-1B.CH4(g) + 2O2(g) = CO2(g) +2H2O(l)ΔH= +890 kJ·mol-1C.CH4(g) + 2O2(g) = CO2(g) +2H2O(l)ΔH=-890 kJ·mol-1D.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ΔH= -890 kJ·mol-119.(6分)如图为某石英晶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它实际上是立体网状结构(可以看作晶体硅中的每个Si—Si 键中插入一个O)。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内容一、小数乘法部分。

1. 趣味故事导入。

- 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一支铅笔0.5元,他买了3支,一共花了多少钱?这就用到了小数乘法0.5×3。

通过这样简单的生活场景故事,引出小数乘法的概念。

2. 小数乘法的计算技巧。

- 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例如:0.2×0.3,先算2×3 = 6,因数共有两位小数,所以结果是0.06。

- 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数字组合让学生练习,如0.4×0.5,0.6×0.7等,并让学生互相出题。

3. 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 计算家庭每月水电费。

如果一度电0.55元,一个月用了120度电,电费就是0.55×120 = 66元。

让学生收集家里水电费的数据进行计算。

二、位置部分。

1. 确定位置的游戏。

- 在教室里,规定横行为行,竖列为列。

老师说出某个同学的位置是(3,2),让其他同学猜猜是谁。

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自己的位置坐标,加强对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理解。

2. 坐标在地图中的应用。

- 展示本地地图,讲解如何用坐标(类似数对)来确定地点的位置。

地图上某个景点在(5,8)这个坐标位置(这里的坐标是简化的示意),让学生体会位置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三、小数除法部分。

1. 分东西的故事。

- 有1.5千克糖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千克?这就需要用小数除法1.5÷5 = 0.3千克。

通过这样的故事引出小数除法的运算。

2. 小数除法的计算要点。

-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如:3.6÷2,先算3÷2 = 1余1,再把1和6组成16继续除,得到1.8。

-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要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如0.6÷0.2,把除数0.2扩大10倍变成2,被除数0.6也扩大10倍变成6,然后计算6÷2 = 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的奇偶性2. 简单的周期规律3. 图形中的计数问题4. 数学趣味题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数的奇偶性、简单的周期规律。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周期规律,如何引导学生解决图形中的计数问题。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教具:白板、教学卡片、教学软件。

2.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趣味数学视频。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引出新的知识点。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3. 学生活动:设计数学游戏和趣味题解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一个与数学趣味题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数的奇偶性,然后讲解简单的周期规律,再深入到图形中的计数问题,最后解答数学趣味题。

3. 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小测验和小组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八、作业布置1. 完成教学PPT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搜集身边的数学趣味题,与同学分享并解答。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指导思想: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同学数学思维技能的进展。

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爱好,训练同学的数学思维、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同学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同学的思维技能和分析技能。

二、学情分析:五班级同学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

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同学提供探究数学神秘的机会,同学在参加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熬炼数学聪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1、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爱好,让同学在探究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制造力,从而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憧憬感。

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同学掌控肯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同学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阅历,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约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育同学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意识和技能。

让同学对数学产生深厚的爱好,情愿主动去发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争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爱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培育同学科学的学习立场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抱负。

5、培育同学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验数学学习的欢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育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活动措施:1.选好人才先初步设定趣味数学爱好小组人数,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扬发动工作,让同学自由报名,再依据各班的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肯定爱好数学的同学作为学员。

2.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学习爱好是同学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

学好数学,掌控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5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例文

5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例文

5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例文
教学主题:趣味数学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 通过趣味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趣味数学游戏或问题,如数独、填字游戏等。

2.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有一家五年级有50个学生的班级,其中一半是男生,一半是女生。

男生每人有一条小鱼,女生每人有一只小鸟。

问班级里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 激发思考: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解决。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解决一个趣味数学问题或玩一个数学游戏。

4.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或游戏成果。

5.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入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

6. 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过程,提出他们的收获和困惑。

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强调数学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趣味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合作和思维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尽管这节课比较简单,但它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分数的概念,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

2. 分数的比较: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 分数的加减法: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 分数的应用: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

2.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直观地展示分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运算规则。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配合教学进行展示。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解决。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语言表达能力等。

4.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评价学生对分数运算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分数的形成过程。

3.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分数的书写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趣味数学。

通过本节课,学生要学会以下内容:
1.学习数学小游戏,例如数字拼接、计算技巧等游戏;
2.使用简单的表格图表、图像、几何图形等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通过挖掘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用残缺或变形的数字游戏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数学,让学生可以分析和推理出一个题目的答案。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5.为将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前准备
教师在上课前应备好课堂用品,如教材、黑板、白板笔、课堂互动工具等,同时也应熟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好本节课的课堂安排。

四、课堂活动
(一)授课方式:给学生安排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小组比赛;
(二)教学方法:知识讲授与分组活动相结合。

1.先把本节所学的内容讲授给学生;
2.然后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小组活动;
3.最后进行小组交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4.在让学生练习数字游戏时,双方教师要互相帮助,给学生指导;
5.完成本节课后,一定要让学生作简单的小测验,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课堂小结
完成本节课所讨论的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后,学生应能够有效地利用简单的表格图表、图像、几何图形,充分挖掘数学的趣味性,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为将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可打印

五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可打印

五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可打印标题:五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可打印教案目标:1.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五年级数学中的概念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趣味数学活动来学习和掌握五年级数学内容。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打印趣味数学练习题、学生姓名卡片、奖励证书等。

2.教具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学生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互动:与学生互动,设计一个数学谜题或趣味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讨论:学生组成小组,一起讨论和解决导入问题。

二、讲解新知(10分钟)1.教师讲解:通过黑板或白板,以图表、图像等形式讲解本节课的新知识。

2.示例演示:举例说明新知识的应用方法和解题思路。

3.学生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识的掌握。

三、趣味活动(15分钟)1.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数学游戏或竞赛,创设一定的游戏规则和奖励机制。

2.趣味练习:给学生分发打印好的趣味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解题练习。

四、合作学习(15分钟)1.合作小组:学生按照小组分工,进行合作解题或合作探究。

2.互帮互助:学生互相辅导和帮助,共同解决难题。

3.展示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到两位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个人练习:学生收集打印的练习题,在课堂上进行个人练习。

2.教师辅导:教师巡视课堂,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六、小结与总结(5分钟)1.学生总结:要求学生主动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和解题方法。

2.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肯定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5分钟)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2.奖励宣布:宣布本次课程中获得奖励的学生名单,并颁发奖励证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授课教师:张志奎小数的巧算(1)训练目标巧算也就是简便运算,在小数的四则运算中,可以根据数的特点,通过数的分解、合并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一道计算题的简便算法常常不止一种,有时也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使计算简便。

典型例题例题计算:4.25-1.64+8.75-9.36=?分析与解答利用变换律(在同一级运算中,改变运算顺序,结果不变)和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即可巧妙解答该题。

解:原式=(4.25+8.75)-(1.64+9.36)=13-11=2基础练习1. 计算。

(1)18.63+5.68+41.37+10.2+29.8(2)3.18+4.57+2.82+5.43提高练习1. 计算。

48.576- (38.576+6.75)2. 计算。

12+12.1+12.2+12.3+12.4+……+12.8+12.93. 计算。

(1+0.43+0.29)×(0.43+0.29+0.87)-(1+0.43+0.29+0.87)×(0.43+0.29)小数的巧算(2)训练目标巧算也就是简便运算,在小数的四则运算中,可以根据数的特点,通过数的分解、合并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一道计算题的简便算法常常不止一种,有时也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使计算简便。

典型例题例题计算:200.5×0.82-20.05×4.5-20.05×3.7=?分析与解答:这道题不能直接用乘法分配律,但是观察后,我们发现因数的数字组成是一样的,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先用积不变的性质定律整理后,再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解:原式=20.05×8.2-20.05×4.5-20.05×3.7=20.05×(8.2-4.5-3.7)=20.05×0= 0基础练习1. 计算。

(1)4.75+(2.25-3.5+5.9)(2)9.83-(4.74+1.83)(3)9.54-1.68+0.46-1.32(4)1991+199.1+19.91+1.991提高练习1. 计算。

752×1.25+4.45×12.5+0.035×1252. 计算。

(1)0.25×19+0.75×27(2)2.4÷2.5训练目标巧算也就是简便运算,在小数的四则运算中,可以根据数的特点,通过数的分解、合并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一道计算题的简便算法常常不止一种,有时也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使计算简便。

典型例题例题计算:11.8×43-860×0.09=?分析与解答:这道题看上去没有简便方法,可是通过变化,可以得到简便的效果,可以用乘积不变的性质使算式发生变化。

解:原式= 11.8×43-43×20×0.09)=11.8×43-43×1.8=43×(11.8-1.8)=43×10=430基础练习1、计算。

(1)0.245×28+24.5×3+2.45×7.2(2)4.8×15.4÷1.6÷0.77提高练习1. 计算。

(12×21×45×10.2)÷(15×4×0.7×51)2. 计算。

0.125×160×5000训练目标巧算也就是简便运算,在小数的四则运算中,可以根据数的特点,通过数的分解、合并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一道计算题的简便算法常常不止一种,有时也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使计算简便。

典型例题例题计算:0.9+9.9+99.9+999.9=?分析与解答:这道题看上去很复杂,但仔细观察可现,它们都离整数很近,可以采用化零为整的方法使其简便。

解:原式= (1+10+100+1000)-0.1×4=1111-0.4=1110.6基础练习1、计算。

(1)1.25×0.25×3232×9(2)14.8×47-14.8×19+14.8×72(3)0.358×448+0.677×358-1.25×35.8提高练习1. 计算。

9÷13+13÷9+11÷13+14÷9+6÷132. 计算。

511×0.71+11×9.29+525×0.29训练目标巧算也就是简便运算,在小数的四则运算中,可以根据数的特点,通过数的分解、合并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一道计算题的简便算法常常不止一种,有时也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使计算简便。

典型例题例题:计算:45.3×8.77-45.3+2.23×45.3=?分析与解答:这道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提取公因数来计算。

把45.3看成45.3 ×1,把相同因数45.3提出来,不同的因数相加减。

解:原式=45.3×(8.77+2.23-1)=45.3×10=453基础练习1、计算。

(1)1.25×0.25×3232×9(2)14.8×47-14.8×19+14.8×72(3)0.358×448+0.677×358-1.25×35.82、计算。

2424.2424÷242.4提高练习1. 计算。

(1+0.43+0.29)×(0.43+0.29+0.87)-(1+0.43+0.29+0.87)×(0.43+0.29)2. 计算。

12+12.1+12.2+12.3+12.4+……+12.8+12.9图形与面积(1)训练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基础练习一、填空题1. 下图是由1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如果这个图形的面积是400平方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______厘米.2. 第一届保良局亚洲区城市小学数学邀请赛在7月21日开幕,下面的图形中,每一小方格的面积是1.那么7,2,1三个数字所占的面积之和是______.提高练习下图中每一小方格的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那么用粗线围成的图形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图形与面积(2)训练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基础练习1. 下图的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8厘米和4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2. 在ABC ∆中,DC BD 2=,BE AE =,已知ABC ∆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则四边形AEDC 的面积等于______平方厘米.提高练习1. 下图是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AE =5厘米、OB 是______厘米.2.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厘米,CG是3厘米,长方形DEFG的长DG 是5厘米,那么它的宽DE是______厘米.图形与面积(3)训练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基础练习1. 如图,一个矩形被分成10个小矩形,其中有6个小矩形的面积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大矩形的面积是______.2520303616122. 如下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 P是边AB上的任意一点,M、N、I、H分别是边BC、AD上的三等分点,E、F、G是边CD上的四等分点,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提高训练1. 下图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4厘米,阴影部分的总面积是10平方厘米,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图形与面积(4)训练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基础练习1. 图中正六边形ABCDEF的面积是54.PF=,BQAP2=,求阴影四边形CQ2CEPQ的面积.2. 如图,涂阴影部分的小正六角星形面积是16平方厘米.问:大正六角星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提高训练1. 一个周长是56厘米的大长方形,按图35中(1)与(2)所示意那样,划分为四个小长方形.在(1)中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 2:1:=B A ,2:1:=C B .而在(2)中相应的比例是3:1:=''B A ,3:1:=''C B .又知,长方形D '的宽减去D 的宽所得到的差,与D '的长减去在D 的长所得到的差之比为1:3.求大长方形的面积.AC A ' C ' BDB ' D ' 2. 如图,已知5=CD ,7=DE ,15=EF ,6=FG .直线AB 将图形分成两部分,左边部分面积是38,右边部分面积是65.那么三角形ADG 面积是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