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精)

合集下载

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天然气行业概况(1)天然气行业定义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

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

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

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

(2)天然气行业发展历程中国天然气从1949年到如今共历经了3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从1949年到1975年为我国天然气发展的起步期,由于中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落后,中国的天然气年产量从1000万立方米增长到100亿立方米,四川盆地多个小型气田是产量主体,初步建成川渝输气管网。

从1976年到2000年,中国天然气进入缓慢增长期,由于这段时间中国的主要精力都是投入在找油上,这个时期石油对于我国的用途远远高于天然气的需求。

中国天然气年产量从100亿立方米增长到300亿立方米,油气工业呈现“重油轻气”特点,发现了一些小型气田,油田伴生气(溶解气)产量增加,占总产量40%。

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天然气进入新时代,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年产量由300亿立方米快速增长到1300亿立方米以上,年均增速10.6%,建成以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和南海4大生产基地为代表的工业格局;油气工业呈现“油气并重”特点,即将进入“稳油增气”新时期。

在时代的进步下,发展低碳型的清洁能源将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

而对于中国来说,天然气又是我国清洁能源低碳度最低的过渡能源,因此天然气改革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供给方面来说,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因此能源基础好,而干线管网在全国的布局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在管道建设方面,依然应该维持现在的发展模式不变,继续任重道远。

就需求来说,天然气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这三个领域,主要的增量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在现有的持续出现的供需宽松的局面下,这三个行业的概率相对较大。

我国天然气管道的现状与发展(1)

我国天然气管道的现状与发展(1)

我国天然气管道的现状与发展作者:古妙番【摘要】介绍了我国天然气管道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天然气管道发展对天然气市场的推动作用, 展望了天然气管道的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字】天然气管道;现状;发展趋势一、我国天然气管道的发展现状自20世纪60年代我国建设了第一条输气管道巴渝线以来,经过50余年的建设,我国天然气管道行业有了很大发展。

至2012年底,我国天然气主干管道总里程约5.5万千米,初步形成了以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川气东送、陕京线一线、陕京二线、陕京三线等天然气管道为主干线,以兰银线、淮武线、冀宁线为联络线的国家基干管网,同时川渝、华北、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区域管网,“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供气格局基本形成。

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也有了飞速发展。

(一)全国性的天然气管网正在形成按照近期的资源评价结果, 我国天然气资源量为47.4万亿立方米。

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塔里木、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海域等盆地, 占全国资源量的70% 以上。

主力气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而主力市场则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地区, 天然气的资源和市场分布极不平衡, 必须建设长距离输气管道连接资源和市场。

历经40多年发展, 我国输气管道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天然气管道运输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陕京线、崖港线、涩宁兰、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冀宁线联络线和忠武线等重要管道陆续建成或在积极施工中。

截至2004年底, 全国已经建成天然气管道总里程25 000千米, 其中管径426毫米以上的输气管道总长度15 000千米, 以西气东输、忠武线、陕京线及陕京二线、冀宁线为主干的全国性天然气管网的主体框架已经形成。

(二)数字化管道技术逐渐成熟数字化管道及时是指管道及其周边信息的数据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

数字化管道技术以国家空间数据为信息支撑,结合整合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与卫星遥感成像技术,获得全面、更真实的环境地理信息数据。

中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受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影响,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愈发举足轻重,从而推动了我国天然气管道市场的蓬勃发展,但跟发达国家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我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存在一定的不足,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在实现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关键设备国产化、开启数字化管道建设三方面入手,将有效推动我国天然气市场的良性发展。

标签: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1.我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在当今“低碳环保”大形势下,我国能源结构不断转型,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愈发举足轻重。

我国进口天然气管道陆续开通,同时国家基干管网基本形成,部分区域性天然气管网逐步完善,非常规天然气管道蓬勃发展,我国天气运输“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供应”格局已经形成。

当前我国已建成建成由跨境管线、主干线与区域联络线、省内城际管线、城市配气网与大工业直供管线构建的全国性天然气管网。

截至2018年底,我国运行的长输天然气管线总里程达到7.6万千米,国内油气长输管道主要集中在三大石油公司手中,其中中国石油占比最大。

干线管道总输气能力约3500亿立方米/年。

我国的基干天然气管网主要由西气东输管道系统、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和联络天然气管道组成。

我国的进口管道气主要来自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缅甸等国家,目前运行的管道有中亚天然气管线A/B/C线以及中缅天然气管线,在建的管道有中亚天然气管道D 线以及中俄东线和西线。

同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天然气管网构成了我国重点区域天然气管网。

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指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气藏气,伊宁—霍尔果斯煤制天然气管道是我国第一条煤制气管道,大唐克什克腾旗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是我国第二条煤制气外输管道。

页岩气外输管道有三条,分别为四川长宁地区页岩气管道、威远页岩气集输干线和涪陵—王场页岩气管道。

煤层气产地主要集中于我国山西省等华北地区,目前煤层气产量相对较低,优先满足周边地区消费,多余气量外输。

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多用途的能源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能源需求的增长,对天然气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而长输天然气管道是连接产地和消费地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传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现状目前,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已初步形成了以西气东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国-缅甸天然气管道等为代表的管网体系。

西气东输工程是中国天然气长输管道最大的工程,它将西部地区的丰富天然气资源输送至东部地区,填补了东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不足的空白,满足了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起到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重要管道,为我国引进了大量的天然气资源,弥补了国内天然气资源不足的缺口。

而中国-缅甸天然气管道是中国首条跨国天然气管道,拉近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关系,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尽管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在国际上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管道规模不够大、经营模式不够多样化等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国家沿线发展速度不均、天然气消费量总量较大,管道运力还不足以满足需要,导致了一些地方天然气资源利用率不高,甚至出现了天然气滞销的情况。

二、发展趋势分析1. 增加国内长输管道建设投资力度未来,我国将继续增加国内长输管道的建设投资力度,加快管道建设,满足天然气资源的长期供给需求。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天然气管道网规划》,强调加快天然气管道网建设,提升管道规模和运力,加快推进西气东输、中亚天然气管道等工程。

建设新的长输天然气管道,将有利于提高天然气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率,保障国内能源供应安全,促进天然气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2. 推进天然气管道与其他管道的联网未来,我国还将加快推进天然气管道与其他管道的联网,形成多种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

我国天然气管道发展趋势

我国天然气管道发展趋势

我国天然气管道发展趋势文|刘洋1·我国天然气管道现状我国天然气管道是在油气田周边利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天然气从开始的石油附属品,产量增多,逐渐发展为重要能源,带动了管网的大规模建设。

2004年西气东输一线的建成投产,我国天然气管道开始大规模建设。

2010年西气东输二线投产,我国天然气产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当年消费增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

至此,我国天然气管道初步形成了全国一张网,管网里程达到8.5万公里,形成了以西气东输、陕京线、川气东送、中缅天然气管道、永唐秦等为主的主干网络,以冀宁线、兰银线、忠武线、中贵线等联络线为主的联络管道,实现了川渝、长庆、西北三大产气区与东部市场的连接,实现了储气库、LNG接收站、主干管道的联通。

完成西北、西南及东部沿海三大进口通道,形成了“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供应”格局。

表我国主要管道参数图1 我国天然气管网图2·我国天然气管道发展趋势未来将重点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新疆煤制气管道、鄂安沧煤制气管道、中海油煤制气管道、西气东输四线、西气东输五线等为主的主干管网,LNG外输管道、地区联络线为主的联络管道,全面建成全国性一张网,实现国产气与进口气,常规气与非常规气,管道气与LNG等间的不同属地、不同气源联通。

完善四大进口通道,全面实现“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供应格局。

地下储气库与LNG调峰互补,实现多气源、多储气库与市场连接。

建成华北、东北、长三角、川渝、中南等区域性管网。

2·1四大进口通道1)西北中亚管道气进口通道西北进口通道包括,中亚天然气管道A/B/C/D线:中亚天然气管道A线是中国第一条跨国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于2009年12月建成投产,开始为我国输送进口中亚天然气。

2024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

2024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

2024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一、天然气的现状与发展概况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在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全球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长,其中包括工业、民用、发电等多个领域。

2024年,天然气行业依然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二、2024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 天然气需求稳步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2024年天然气的需求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天然气的消费量将会大幅提升,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首要选择。

2. 天然气价格波动加剧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使得天然气价格的波动也日益频繁。

2024年,天然气价格的不确定性将增加,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天然气成交方式多元化随着天然气市场的逐渐成熟,天然气的成交方式也将逐步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长期合同外,越来越多的交易将采用灵活的LNG短期市场交易模式,促进市场供需的更好匹配。

4. 天然气行业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在2024年,天然气行业将会迎来技术创新的高峰期,包括油气勘探技术、生产技术、管道输送技术等多个方面都将有所突破和创新,提升天然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效益。

5. 低碳经济政策对天然气行业影响深远全球各国纷纷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天然气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24年,天然气行业将在低碳经济政策的引领下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三、2024天然气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供需平衡难以掌握;•国际政治风险增加;•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大。

2. 机遇:•新能源转型带来的市场机遇;•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国际市场开放带动行业国际化发展。

结语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在2024年将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面对挑战和机遇,天然气行业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市场适应能力,实现可持续、平衡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的优化,2024年的天然气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丰富的合作机遇。

天然气管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精)

天然气管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精)

天然气管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世界天然气管道技术现状(1)长运距、大管径和高压力管道是当今世界天然气管道发展主流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开发的大型气田多远离消费中心。

同时,国际天然气贸易量的增加,促使全球输气管道的建设向长运距、大管径和高压力方向发展。

1990 年,前苏联的天然气管道的平均运距达到2 698 km。

从20 世纪至今,世界大型输气管道的直径大都在1 000 mm 以上。

到1993 年,俄罗斯直径1 000 mm以上的管道约占63%,其中最大直径为1 420 mm 的管道占34。

7%.西欧国家管道最大直径为1 219 mm,如著名的阿—意管道等.干线输气管道的压力等级20 世纪70 年代为6~8 MPa;80 年代为8~10 MPa;90 年代为10~12MPa。

2000 年建成的Alliance 管道压力为12 MPa、管径为914 mm、长度为3 000 km,采用富气输送工艺,是一条公认的代表当代水平的输气管道。

(2)输气系统网络化随着天然气产量和贸易量的增长以及消费市场的扩大,目前全世界形成了洲际的、多国的、全国性的和许多地区性的大型供气系统。

这些系统通常由若干条输气干线、多个集气管网、配气管网和地下储气库构成,可将多个气田和成千上万的用户连接起来。

这样的大型供气系统具有多气源、多通道供气的特点,保证供气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前苏联的统一供气系统是世界最庞大的输气系统,连接了数百个气田、数十座地下储气库及约1 500 个城市,管道总长度超过20×104km。

目前欧洲的输气管网已从北海延伸到地中海,从东欧边境的中转站延伸到大西洋,阿—意输气管道的建成实际上已将欧洲的管网和北非连接起来。

阿尔及利亚—西班牙的输气管道最终将延伸到葡萄牙、法国和德国,并与欧洲输气管网连成一体.(3)建设地下储气库是安全稳定供气的主要手段无论是天然气出口国家,还是主要依赖进口天然气的一些西欧国家,对建造地下储气库都十分重视,将地下储气库作为调峰、平衡天然气供需、确保安全稳定供气的必要手段.截止到1998 年,全世界建成储气库605 座,总库容575.5亿立方米、工作气量307.7立方米.工作气量相当于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11%,相当于民用及商业领域消费量的44%。

天然气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天然气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天然气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近年来,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作为业内资深精英人士,我将从多个方面对天然气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趋势。

1. 天然气行业现状1.1 市场规模扩大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世界各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在过去十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尤其是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天然气消费量显著增加。

1.2 供应格局变化天然气供应格局正在发生重要变化。

传统的产油国逐渐成为天然气供应的重要力量,如俄罗斯、卡塔尔等,而新兴天然气出口国也不断涌现,如美国和澳大利亚。

供应格局的变化对于天然气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1.3 技术创新驱动天然气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主要体现在抽取、运输、储存和利用等环节。

水力压裂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页岩气得以开发,提高了天然气可采储量。

同时,液化天然气(LNG)技术的进展也推动了天然气的国际贸易。

2. 天然气行业未来发展趋势2.1 清洁能源转型全球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清洁能源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天然气作为相对较为清洁的能源形式,将在清洁能源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未来五至十年,天然气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2.2 区域合作加强天然气的供应和需求具有地域性特征,因此区域间的合作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

区域合作包括天然气管道建设、LNG接收站的建设等。

例如,亚洲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2.3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然气行业也将受益于这些技术的应用。

例如,利用天然气产生电力,并结合储能技术,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

此外,利用天然气制氢技术也能推动氢能源的发展。

2.4 智能化与数字化的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天然气行业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气管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世界天然气管道技术现状(1)长运距、大管径和高压力管道是当今世界天然气管道发展主流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开发的大型气田多远离消费中心。

同时,国际天然气贸易量的增加,促使全球输气管道的建设向长运距、大管径和高压力方向发展。

1990 年,前苏联的天然气管道的平均运距达到2 698 km。

从20 世纪至今,世界大型输气管道的直径大都在1 000 mm 以上。

到1993 年,俄罗斯直径1 000 mm以上的管道约占63%,其中最大直径为1 420 mm 的管道占34.7%。

西欧国家管道最大直径为1 219 mm,如著名的阿-意管道等。

干线输气管道的压力等级20 世纪70 年代为6~8 MPa;80 年代为8~10 MPa;90 年代为10~12MPa。

2000 年建成的Alliance 管道压力为12 MPa、管径为914 mm、长度为3 000 km,采用富气输送工艺,是一条公认的代表当代水平的输气管道。

(2)输气系统网络化随着天然气产量和贸易量的增长以及消费市场的扩大,目前全世界形成了洲际的、多国的、全国性的和许多地区性的大型供气系统。

这些系统通常由若干条输气干线、多个集气管网、配气管网和地下储气库构成,可将多个气田和成千上万的用户连接起来。

这样的大型供气系统具有多气源、多通道供气的特点,保证供气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前苏联的统一供气系统是世界最庞大的输气系统,连接了数百个气田、数十座地下储气库及约1 500 个城市,管道总长度超过20×104km。

目前欧洲的输气管网已从北海延伸到地中海,从东欧边境的中转站延伸到大西洋,阿-意输气管道的建成实际上已将欧洲的管网和北非连接起来。

阿尔及利亚—西班牙的输气管道最终将延伸到葡萄牙、法国和德国,并与欧洲输气管网连成一体。

(3)建设地下储气库是安全稳定供气的主要手段无论是天然气出口国家,还是主要依赖进口天然气的一些西欧国家,对建造地下储气库都十分重视,将地下储气库作为调峰、平衡天然气供需、确保安全稳定供气的必要手段。

截止到1998 年,全世界建成储气库605 座,总库容575.5亿立方米、工作气量307.7立方米。

工作气量相当于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11%,相当于民用及商业领域消费量的44%。

2001 年美国的储气库总工作气量约120立方米,预计到2010 年储气能力将达到170立方米。

2国外天然气管道在计量技术、泄漏检测和储存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1)天然气的热值计量技术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热值计量技术的应用在西欧和北美日益普遍,已成为当今天然气计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天然气热值计量比体积和质量计量更为科学和公平,由于天然气成分比较稳定,按热值计价可以体现优质优价。

天然气热值的测定方法有两种:直接测定法和间接计算法。

近几年,天然气热值的直接测量技术发展较快,特别是在自动化、连续性、精确度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2)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红外辐射探测器目前,美国天然气研究所(GRI)正在进行以激光为基础的遥感检漏技术研究,该方法是利用红外光谱(IR)吸收甲烷的特性来探测天然气的泄漏。

该遥感系统由红外光谱接收器和车载式检测器组成,能在远距离对气体泄漏的热柱进行大面积快速扫描。

现场试验表明,检漏效率比旧方法提高50%以上,且费用大幅度下降。

(3)天然气管道减阻剂(DRA)的研究应用美国Chevron 石油技术公司(ChevronPetroleum Technology Co)在墨西哥湾一条长8 km、.152mm 的输气管道上进行了天然气减阻剂(DRA)的现场试验。

结果表明,可提高输量10%~15%,最高压力下降达20%。

这种减阻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聚酰胺基,通过注入系统,定期地按一定浓度将减阻剂注入到天然气管道中,减阻剂可在管道的内表面形成一种光滑的保护膜;这层薄膜能够显著降低输送摩阻,同时还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4)天然气储存技术从商业利益考虑,国外管道公司非常重视使大型储气库垫底气最少化的技术研究。

目前,正在研究应用一种低挥发性且廉价的气体作为“工作气体”来充当储气库的垫底气。

(5)管道运行仿真技术管道在线仿真系统的应用可有效地提高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管道计算机应用表现在3 个方面:管道测绘及地理信息系统、管道操作优化管理模型和天然气运销集成控制系统。

仿真技术在长输管道上的应用不仅优化了管道的设计、运行管理,而且为管输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外长输管道仿真系统主要分为 3 种类型:一是用于油气管道的优化设计、方案优选;二是用于运行操作人员的培训;三是管道的在线运营管理。

如美国最大的天然气管道公司之一的Williams 管道公司,采用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对一线工人的上岗培训,大大缩短了培训时间,节约大量费用,比传统的培训方式提高效率约50%。

(6)GIS 技术在管道中的应用随着管道工业自动化的发展,GIS(地理信息系统)在长输管道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它融合了管道原有的SCADA 系统自动控制功能,美国、挪威、丹麦等国家的管道普遍使用GIS 技术。

目前,该技术已实现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传输、储存和作图统一作业,可为管道的勘测、设计、施工、投产运行、管理监测、防腐等各阶段提供资料。

3技术发展趋势(1)高压力输气与高强度、超高强度管材的组合是新建管道发展的最主要趋势高压气管道是指运行压力在10~15 MPa 之间的陆上天然气管道。

根据专家研究成果,年输量在10亿立方米以上时,采用高压输气可节省运输成本。

当运输距离为5 000 km、年输量在15~30亿立方米之间时,采用高压输气比传统运输方式可节约运输成本20%~35%。

采用高压输气可减小管径,通过高钢级管材的开发和应用可减小钢管壁厚,进而减轻钢管的重量,并减少焊接时间,从而降低建设成本。

例如采用管材X100 比采用X65 和X70 节约费用约30%,节约管道建设成本10%~12%。

目前X100 管道钢管已由日本NKK、新日铁、住友金属、欧洲钢管等公司开发出来。

另外,复合材料增强管道钢管正在开发,即在高钢级管材外部包敷一层玻璃钢和合成树脂。

采用这种管材,可进一步提高输送压力,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可增加管输量,增加管道抵抗各种破坏的能力和安全性。

当管材钢级超过X120 及X125 时,单纯依靠提高钢级来减少成本已十分困难,必须采用复合材料增强管道钢管。

X100 及以上管道钢管目前还未得到商业应用的主要原因是对材料性能、安装技术和现场试验还需进一步验证和更好的了解。

(2)高压富气输送技术及断裂控制高压富气输送是指在输送过程中采用高压使输送气体始终保持在临界点上,保证重组分不呈液态析出。

采用高压富气输送能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但富气输送时天然气的热值较高,要求管材不但能防止裂纹的启裂,而且还要具有更高的防止延性裂纹扩展的止裂韧性。

以Alliance 管道为代表的高压富气输送是天然气输送技术的重大创新,其断裂控制是该管道的关键技术之一。

深入了解高钢级管道钢管的断裂控制是未来以低成本建设管道的前提。

由ECSC、CSM、SNAM 和European 联合进行的项目,就是研究大口径X100管道在15 MPa 的高压下的断裂行为。

(3)多相混输技术20 世纪70 年代,各发达国家相继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多相流领域的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目前,这些成果已在上百条长距离混输管道上得到了应用。

近年来,英国、美国、法国及挪威等国相继建成了不同规模的试验环道,采用多种先进测量仪表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在大量高质量的试验数据基础上进行多相流研究。

已有的多相流商业软件中,著名的OLGA 软件可以进行多相流稳态和瞬态流动模拟。

(4)天然气水合物(NGH)储运技术据专家保守估计,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所含天然气的总资源量约为0.018亿亿立方米~0.021亿亿立方米,能源总量相当于全世界目前已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能源总储量的两倍,被认为是21 世纪最理想、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天然气水合物潜在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效益,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重视。

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从海底开发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的热潮。

虽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高效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但许多国家已制定了勘探和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计划。

美国1998 年将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长远计划,准备在2015 年试开采。

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都相继制定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计划。

根据目前国外对天然气水合物技术的研究,可以得出几点共识:一是天然气水合物在常压、-15~-5℃的下储存在隔热容器中可长时间保持稳定;二是对于处理海上油田或陆上边远油田的伴生气,该技术的可行性优于液化天然气、甲醇和合成油技术。

该技术安全且对环境无污染;三是天然气水合物技术的成本比液化天然气的生产成本约低四分之一;四是采用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可以对天然气进行长距离运输。

4国内天然气管道技术现状西气东输代表了目前我国天然气管道工程的最高水平。

西气东输管道设计输量为120×108m3/a;管道全长3 898.5 km;管径1 016 mm;设计压力10MPa;管道钢级L485(X70);全线共设工艺站场35座,线路阀室137 座,压气站10 座。

目前我国天然气管道的技术水平分析如下:(1)采用的设计和建设标准与国际接轨。

(2)采用卫星遥感技术、GPS 系统,优化管道线路走向。

(3)采用国际上通用的TGNET、SPS、AutoCAD等软件,进行工艺计算、特殊工况模拟分析和设计出图。

(4)管材采用高强度、高韧性管道钢,主要有X52、X60、X65 和X70,国内有生产大口径螺旋缝埋弧焊钢管和直缝钢管的能力。

(5)管理自动化、通信多种方式并用。

运营管理采用SCADA 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在线检测、监控,进行生产管理和电子商务贸易;通信采用微波、卫星和租用地方邮网方式,新建管道将与国际接轨,向光缆通信发展。

(6)管道防腐。

管道外防腐层主要采用煤焦油瓷漆、单层环氧粉末、双层环氧粉末、聚乙烯防腐层(二层PE)和环氧粉末聚乙烯复合结构(三层PE)。

管道内涂层主要采用液体环氧涂料。

(7)天然气计量。

我国早期建设的管道天然气计量大都采用孔板计量;而近年新建的几条输气管道采用超声波流量计。

(8)主要工艺设备。

目前国内输气管道输气站主要工艺阀门大都采用气动球阀,今后新建管道将以采用气-液联动球阀为主。

国内在役输气管道采用的增压机组有离心式和往复式压缩机,驱动方式有燃驱和电驱;将来我国的长距离输气管道主流机型采用离心式,在有电源保证的条件下采用变频电机驱动为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