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民创业园(西阳)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解读

合集下载

农业科技创意产业园规划与建设要点

农业科技创意产业园规划与建设要点

农业科技创意产业园规划与建设要点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科技创意产业园逐渐成为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它既融合了农业生产、科技创新、教育培训、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又实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创意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要点出发,为您解析如何打造一个富有创意和活力的农业科技园区。

二、规划要点1.明确定位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意产业园的定位,它可以是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或者是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农业休闲旅游目的地等。

定位明确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建设。

2.布局合理园区的布局要合理,既要有生产区、科研区、培训区、休闲旅游区等,还要考虑各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功能配套。

生产区要突出科技、环保、高效的特点;科研区要布局现代化的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培训区要设置教育培训设施,如教室、实训基地等;休闲旅游区要打造农业体验、观光、休闲等项目。

3.产业链完整农业科技创意产业园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从种子研发、种植、加工、销售到餐桌,形成闭环。

同时,要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增值。

4.创新能力较强园区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打造创新平台。

还要举办各类农业科技活动,如农业科技创新大赛、农业科技论坛等,激发创新活力。

5.生态环境保护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采用节水、节电、节能等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要通过植被绿化、水系建设等手段,提升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建设要点1.政策支持农业科技创意产业园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共同参与,政策支持是关键。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高校等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建设,提供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2.人才培养园区建设要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引进、培养、交流等多种途径,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福建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功能定位与布局

福建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功能定位与布局

第4期2009年8月台湾农业探索T ai w an A gr i cu l t ur a l R es ea r chN o.4A ugu s t2009【编者按】2009年5月,福建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被列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本刊现将由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负责制定的《福建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主要定位、功能布局加以整理,以为两岸农业合作“先行先试”的引玉之砖。

福建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功能定位与布局曾玉荣1,林健鹤2,周琼1,杨勋华1(1.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3;2.仙游县农业局,福建仙游351200)摘要:以榜头、钟山、游洋、石苍、象溪、社硎、西苑、书峰等8个乡镇为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中心发展区域,以山耕地和坡度低于25度且适宜农业综合开发的山地为主,园区规划总面积80000亩。

根据创业园的功能定位,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对台合作的特色,重点建设“116”工程:即1个中心(台湾农业交流与营销管理中心)、1个休闲带(农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带)、6个合作示范基地(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优质日本甜柿水果示范基地,日本樱花等名优花卉示范基地;林、笋生产及加工保鲜示范基地;山区食用菌与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关键词: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功能定位;布局中图分类号:T U9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617(2009J04—0007一05仙游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地处戴云山脉东坡,山川毓秀,气候宜人。

县域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顺木兰溪呈“马蹄状”。

境内沿海、平原、山区层次分明。

项目区位于仙游县境内,主要范围包括榜头、钟山、游洋、石苍、象溪、社硎、书峰、西苑等8个乡镇。

钟山、游洋、石苍、象溪、社硎、书峰、西苑等7个乡镇为山区乡镇,海拔500m,榜头镇为平原乡镇,海拔80m。

项目区内以沿海高海拨丘陵为主,盆地、河谷错杂其间,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态环境,与台湾中西部山区自然气候相似,引进台湾农产品优良品种具有良好的基础保障。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第一部分:引言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包括基地的选址、规划设计、科研与示范、管理与运营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将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基地选址基地选址是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

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地理位置:基地应位于农业发展潜力较高的地区,比如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的地方。

2. 基础设施:基地附近应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便于科研人员和农民的进出。

3. 生态环境: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以保护生态资源并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建议选址在江苏省苏州市周边,该地区的气候适宜,土地资源丰富,并且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第三部分: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是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的关键步骤。

基于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设立实验区和示范区:实验区用于开展前沿的科研实验,示范区用于展示最前沿科技成果的应用效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 设施建设:基地应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3. 农业多样性:规划设计中将充分考虑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等多样化农业模式,以满足不同农业生产需求。

第四部分:科研与示范科研与示范是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核心内容。

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科研项目支持:为基地内的科研人员提供科研项目的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并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项目的可行性。

2. 合作交流: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共享。

3. 农民培训与示范:组织农民参与基地的科技示范活动,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

第五部分:管理与运营管理与运营是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保障。

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条件_建设进展及推进策略选择_基于浙_闽两省的调查分析

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条件_建设进展及推进策略选择_基于浙_闽两省的调查分析

) 。 从总体看 , 与台湾 则毫无用处 ( 约翰 · 梅勒 ,1 9 8 8 地区相比 , 浙闽两省 均 拥 有 较 大 的 资 源 开 发 和 生 产 潜 力 , 对自然资源相对 匮 乏 的 台 湾 地 区 农 民 具 有 很 大 吸 引力 。 虽然浙 、 闽 两 省 在 水 土 条 件 、 气 候 条 件 、 海 岸 线等自然条件方面 各 有 千 秋 , 但 因 地 理 位 置 与 台 湾 地 区较近 , 福建省 拥 有 较 多 适 宜 台 湾 作 物 生 长 的 区 域 , 、“ 如漳平 ( 永福 ) 已发展成为 “ 大陆阿里山 ” 天福茶 叶 ” 已成功入驻漳浦 ; 浙江南部的苍南县 , 素 有 浙 江 “ 小台湾 ” 之称 , 其自然条件也与台湾地区较接近 , 目 前创业园所引进的 台 湾 品 种 水 果 已 能 较 好 地 生 长 。 此 外 , 浙江与福建两省均拥有较长的海岸线 , 海 洋 渔 业 和新兴产业等方面的合作空间巨大 , 值得努力 。 ( 二 ) 人文条件
从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分析 , 劳动者会依靠其 ) 。 特别是资源 与 环 境 条 件 的 较 大 差 异 , 如 水 源 、 身居外地的亲朋好友获取当地的信息 , 且经过一次流 2 0 0 7 。换句 土壤质量 、 气候条件 、 海拔高度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别 , 动后 , 陆续会有 多 次 流 动 ( 郝 寿 义 等 ,2 0 0 4) 往往带来不同的最 优 作 物 耕 作 方 式 , 甚 至 导 致 一 种 技 话说 , 流入地 ( 创业园 ) 与流出地间的人文情缘对劳 术发明在这种环境 下 增 产 效 果 显 著 , 在 另 一 种 环 境 中 动力 ( 资本 ) 流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9 3 2 0 2 2 6 . 1 9% 2 6 . 2 5% 3 5 1 9 0 3 8 1 3 5 0 0 0 0 4 0 0 0 . 0 0% 0 0 0 . 0 0% 4 4 . 2 6% 0 . 0 0%

台湾农民创业园概况分析

台湾农民创业园概况分析

台湾农民创业园概况分析作者:孙兆慧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3年第11期自2006年4月10日,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在山东栖霞和福建漳莆设立了首批台湾农民创业园起,据统计,截止2011年8月,国台办和农业部在短短6年内批复了29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些创业园分布到大陆东、中、西部14个省区市,并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拥有量较多。

台湾农民创业园由农业部和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的针对台湾农民和台资农企的创业园,吸引台湾同胞直接到祖国大陆投资农业,在已有的两岸农业合作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为台湾农民提供更优惠的土地、租税等创业扶持政策,为其提供更多到大陆投资创业的机会。

自2006年开始先后在适宜地区批准设立了4家创业园,创业园在大陆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2008年是创业园区域布局阶段,批准设立了6家;2009年是创业园在祖国大陆地区快速增长的一个阶段,全年共批准设立了9家;2010年之后进人平稳发展阶段,批准设立6家;2011年批准设立4家;截至2011年6月底,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总数增至29个,遍及祖国大陆14个省区市,福建、江苏、浙江、广东沿海4省拥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达17个,约占全国总数的60%,其中福建拥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位居大陆之首(详情见表1)。

目前2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总体运行情况良好,这些创业园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台湾农民创业园体系。

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台湾农民提供了广阔高效的创业平台,成为台湾农业资源技术转移大陆的主要途径,成为台湾农业企业、农业组织、农民投资大陆的乐土。

台湾农民创业园设立之后,将集中提供创业所需的优惠政策、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台湾农民开始直接参与两岸合作来享受祖国大陆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

体会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善意和真情。

同时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可以带动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先进及适用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了以园区为中心,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对促进祖国大陆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大作用。

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SWOT分析

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SWOT分析
第 l 期 21 0 0年 2月
台 湾 农 业 探 索
Ta wa i n Agrc t r s a c iulu alRe e r h
NO .1
F b u r 0 0 e r ay2 1
福 建 台湾 农 民 创 业 园 发 展 的 S OT 分 析 W
吴 凤 娇
( 门大 学 台 湾研 究 中心 ,福 建 厦 厦 门 3 1 0 ) 6 0 5
径 。截止 目前 ,大 陆 已在 9个 省 、直 辖 市 建 立 了 1 5个 国家级 台湾农 民创 业 园 ( 表 1 。各 创业 园 见 )
浦两 个 国家 级 台湾农 民创业 园 以及 当地 有代表 性 的 台资农企 ,并与 有关领 导 、台商和 台农 等进行 了比
较 深入 的交 流探讨 。调研 发现 ,福建 台湾农 民创业 园作 为两岸 农业交 流合作 先行 区的先行 试点 ,已经 取得 显著 的成效 ,但仍存 在一些 深层 次问题未 得到
中 图分 类 号 :F 3 3 4 2 .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一 63
台湾农 民创业 园是 党 中央 、国务 院为进一 步促
方式 并举 。
进 两岸农业 交流 与合作 ,吸引 台湾 同胞 直接 到祖 国 大陆投资农 业 ,在 已有 的两岸农 业合作 政策措 施 的
分别 在地 理位置 、气候 条件 、农 业 资源 、经济水平
等方 面具有 不 同的优势 和兴业 的 区域 选择 。
表 1 台湾 农 民创 业 园与 设 立 时 间
( 年 月) 创 业 园名 称 … … “
有效 解决 ,从而制 约 了创 业园功 效 的发 挥 ,削 弱其
(9 7 2 0 1 8 ~ 0 0年 ) 和 开 放 ( 0 1年 至 今 ) 三 个 阶 20

台湾农民创业园3篇

台湾农民创业园3篇

台湾农民创业园第一篇: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背景及意义在台湾,农业一直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但随着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发展,农村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很多农民也面临创业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积极探索农民创业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一发展方案。

台湾农民创业园是专门针对农民创业的发展平台,其目的是通过提供场地、技术、资金等资源支持,帮助农民实现自主创业和增收。

该项目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领域的创业项目,同时也注重培养创业人才和扶持创业团队,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意义在于,它为农民创业提供了基础设施和资源支持,有利于减少他们的创业风险和成本,提高其创业成功的几率。

同时,通过发展休闲旅游、特色农产品等项目,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台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资源,为农民创业提供更加全面、灵活和精准的支持,助力台湾农村振兴和经济转型。

第二篇: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运营模式和效果评价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运营模式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政府提供场地、资金和技术支持,为农民创业提供基础条件和后勤保障。

其次是企业或专业团队提供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管理培训等服务,帮助农民创业团队完善创业计划和稳健经营。

第三是社会力量提供志愿者服务、宣传推广等帮助,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

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效果评价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对农民创业带来的实际效益,例如创业收入、就业岗位、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增长情况。

其次是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例如对地方旅游、特色产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农村社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贡献。

最后是对台湾农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创新举措,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创业的质量和效益。

总的来说,台湾农民创业园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农村振兴项目,其运营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农民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也才能更好地推动台湾农村的全面发展。

台农园

台农园

随着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对传统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现代农业不仅具备生产性功能,还要具有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并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等条件的生活性功能。

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了科技兴农的步伐,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组织方式的突破有重要作用。

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的大陆首批4家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要深入了解现代农业产业园,台农园则是我们首要分析了解对象。

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的大陆首批四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是重庆市推进渝台经贸文化合作的三大平台之一。

园区地处重庆主城北碚区江东花木及旅游农业产业带具有投资成本低、收益高的明显优势。

园区交通十分便捷,距离重庆空港、中心火车站、嘉陵江黄金水道,距重庆绕城高速公路仅10余公里。

台农园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4平方公里,突出台湾农业示范、渝台风情观光,划分为六个功能区,即瓜果蔬菜示范区、花卉苗木展示区、研发良繁示范区、风情观光及管理服务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和集中居住示范区。

拓展区10平方公里,包括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江东花港、名优珍稀鱼类繁育与养殖基地——大地渔村、特色名贵腊梅花生产示范中心——重庆农谷、美丽乡村——嘉年华、彩叶观赏植物生产示范中心——多彩园艺、优质水果生产基地——金峡桃园、优良畜牧养殖基地——胜天牧野等规划项目。

辐射区200平方公里,将打造集园艺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城郊农业示范园。

园区始终坚持以台为主、以农为主的发展定位,力争经过5年努力,实现“四三三”发展目标,即建成大陆西南地区台湾农产品输入的区域集散、台湾农业外移的吸纳、台湾农民再创业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四大基地”,构筑渝台两地人员科技信息交流、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引进消化和探索农业发展创新机制“三大平台”,使之成为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三大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州市农科所2012年重点项目建设方案--梅州梅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建设方案(草案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按照市委李嘉书记关于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指示精神,梅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位一体建设计划分5年完成(即:2011年至2016年。

2011年完成创新中心核心区、示范功能区选址,核心区地型测绘、土地集约,以及项目建设规划设计。

2013年基本完成创新中心核心区河堤、道路、库房、晒坪、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联结台资企业和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初步完成水果、茶叶、蔬菜、优质稻、生态旅游农业等5大功能辐射区建设。

2016年全面完成梅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位一体建设,将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四个中心、四个平台”:打造成为具有广东山区农科特色和指导全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区域性试验中心、名优新特农作物良种展示示范中心、粮果菜茶等种子种苗与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咨询培训服务中心;办成各级领导指挥农业结构调整的指挥台,广大农民选择优良新品种的看台,各大农业企业进行作物新品种和现代农艺技术信息交流的平台,农业科技人员指导农民种植新品种的舞台,最大程度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我市精致高效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项目规划分区与建设内容梅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位一体项目建设面积2500多亩,包含1个农业科技核心园区,水果、茶叶、蔬菜、优质稻、生态旅游农业等5个功能辐射区。

(一项目核心区具体规划核心区位于梅县西阳镇锂溪村、龙岗村、直坑村三村交界往大埔S333省道旁边,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1条小河流贯穿其间,土地面积540亩,其中山地300亩(含1条山谷,平地240亩(详见1:2000平面位臵图。

核心区共分划为:国家级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水稻、玉米、甘薯等粮油作物区域试验示范展示区;生态观光园及名优蔬菜、南药试验示范展示区;台湾名优兰花工厂化生产示范展示区;特色经济作物试验示范展示区;生态林及名贵花木种植示范、种苗繁育区;客家历史名茶、台湾名优茶试验示范展示区;名优水果试验示范展示区;小水库生态养殖试验示范区等9大核心功能区,以及桥梁、河堤、道路、库房、晒坪、大棚等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具体规划如下:1、国家级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规划面积约50亩。

主要功能是开展金柚、蜜柚、脐橙等柑橘种苗脱毒、种质资源保存以及无病毒容器苗工厂化繁育推广等。

主要建设内容:脱毒无菌实验室、柑橘脱毒种质资源圃(母本园、采穗圃,以及工厂化育苗大棚等。

2、粮油作物区域试验示范展示区规划面积约20亩。

主要功能是对水稻、玉米、甘薯等粮油作物进行国家、省、市级品种区域试验,以及品种选育、良种示范展示等。

主要建设内容:粮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区(选育种区;省、市级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示范展示区;国家、省、市级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示范展示区;甘薯等其它粮油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示范展示区。

包含田块方格化、田埂硬质化、水渠网格化,以及防雀网、隔离网、烤种房、拖拉机等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等。

3、生态观光园及名优蔬菜、南药试验示范展示区规划面积约45亩。

其中生态观光园及名优蔬菜试验示范展示园约30亩,南药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园(百药园约15亩。

主要功能是集技术培训、科普教育、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以及名优蔬菜、南药试验示范展示为一体,使广大群民、青少年学生在享受观光、休闲的同时,又受到现代农业科技的感悟和熏陶,增加对现代农业科技和生产的了解和支持,为全市“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提供示范。

主要建设内容:科普画廊、热带植物展示园、阴生植物展示园、奇花异果展示园、名优蔬菜试验示范展示园、南药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园(百药园、培训教室、观赏鱼池、龟池、观景台、竹园大观等。

4、台湾名优兰花工厂化生产示范展示区规划面积约30亩。

主要功能是引进蝴蝶兰、大花穗兰、石斛兰、兜兰等台湾名优兰花进行工厂化生产示范和展示。

主要建设内容:组织培养实验室、名优兰花品种资源保护展示园、工厂化生产大棚,以及中央空调等自动调温催花设施设备等。

5、特色经济作物试验示范展示区规划面积约35亩。

主要功能搜集引进国内外特色经济作物品种资源,建立特色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库,进行比较试验,取得试验数据,为今后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主要建设内容:特色经济作物母本园、特色经济作物试验园、示范展示园等。

6、生态林及名贵花木种植示范、种苗繁育区规划面积约240亩。

其中生态林区约150亩,名贵花木种植示范区约60亩,种苗繁育场约30亩。

主要功能是建设生态林,开展名贵花木种植示范,繁育优质苗木推广种植,为建设绿色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园林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提供生态绿化保障。

主要建设内容:生态林区、名贵花木种植示范区、种苗繁育场等。

7、名优水果试验示范展示区规划面积约40亩。

其中柑橙柚类试验示范展示区约25亩,台湾名优水果试验示范展示区约15亩。

主要功能是引进台湾名优水果进行试验示范展示,建设名优水果种质资源库;对本地金柚、蜜柚、脐橙等主导品种进行品种提纯复壮研究,并试验推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等。

主要建设内容:柚类种质资源圃、台湾名优水果试验示范展示园、柑橙柚类试验示范展示园等。

8、客家历史名茶、台湾名优茶试验示范展示区规划面积约20亩。

其中客家历史名茶试验示范展示区约10亩,台湾名优茶试验示范展示区约10亩。

主要功能是客家历史名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利用开发,客家历史名茶种质创新平台建设,台湾名优茶引进试验示范展示等。

主要建设内容:客家历史名茶种质资源库、试验园、生产示范展示园,台湾名优茶试验园、示范展示园及茶博园等。

9、小水库生态养殖试验示范区规划面积约13亩。

主要功能是山地小水库淡水鱼生态养殖试验示范。

主要建设内容:小水库堤坝、排洪渠道及网箱、增氧机等设施设备建设。

(二功能辐射区具体规划规划面积2000亩。

梅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位一体建设通过紧密联结台资企业和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台湾农民创业园(西阳区域内建设水果、茶叶、蔬菜、优质稻、生态旅游农业等5个功能辐射区,并逐步向外辐射带动本市其它地区,扎实推进我市精致高效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规划如下:1、优质稻功能辐射区。

、优质稻功能辐射区。

规划面积 300 亩,位于梅县西阳镇莆蔚村,主要功能是依托梅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位一体)核心区和广东省水稻产业体系创新团队(梅州)综合与示范培训站等技术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优质水稻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展示、推广。

主要建设内容:优质水稻新品种和新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

2、优质水果功能辐射区。

、优质水果功能辐射区。

规划面积 300 亩,位于梅县西阳镇塘青村等,主要功能是依托梅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位一体)核心区和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沙田柚综合试验站、广东省岭南水果产业体系创新团队(梅州)综合示范与培训站等技术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优质水果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展示、推广。

主要建设内容:优质水果新品种、新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

3、名优茶叶功能辐射区。

、名优茶叶功能辐射区。

规划面积 500 亩,位于梅县西阳镇清凉山茶场,主要功能是依托梅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位一体)核心区和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综合试验站示范县等技术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客家历史名茶和台湾名优茶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展示、推广。

主要建设内容:名优茶新品种和新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

4、有机蔬菜功能辐射区。

、有机蔬菜功能辐射区。

6规划面积 500 亩,位于梅县西阳镇龙岗村、鲤溪村等,主要功能是联结梅县自家人有机蔬菜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依托梅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位一体)核心区等技术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有机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展示、推广。

主要建设内容:有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

5、生态旅游农业功能辐射区。

、生态旅游农业功能辐射区。

规划面积 400 亩,位于西阳镇明山嶂,主要功能是联结台资企业等,依托梅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位一体)核心区等技术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生态旅游农业园。

主要建设内容:生态旅游农业园规划设计、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

(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含河堤、围墙、铁丝网围栏、小水库堤坝、渠道、道路、库房、晒坪、大棚等土建工程、田间工程、配套仪器设备。

其中:新建河堤约 1734 米,围墙约 2231 米,铁丝网围栏约 1712 米,小水库堤坝约 50 米,主渠道约 500 米,米宽主路约 266 米,米宽道路约 2874 6 3.5 米,品种展示室、挂藏室、检验检测室、培训教室等业务用房约 800 平方米,田间配电房约 50 平方米、晒坪约 2000 平方米,实验大棚约 3000 平方米;完善硬底化田间排灌系统约 2000 米、硬化田埂约 5000 米、田间作业等机耕道路约 2500 米,建设桥梁 1 座,泵房1 间,观景台 2 个,以及进行农田 7改造等;另购置大棚中央空调、烘干箱、水份测定仪、数粒仪及电脑、打印机、拖拉机、农用车等仪器设备及农机具一批。

二、费用概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梅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位一体)核心区建设项目总投资 3763 万,其中:核心区土地集约(征用)费 2520 万,基础建设费 1028 万,设备购置费 135 万,其它费用 80 万。

(二)资金筹措 1、争取市财政拔款解决创新中心核心区土地集约(征地)费用,市财政拔款不够部分由市农科所出让部分土地筹集资金解决; 2、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扶持基金 500 万元用于项目核心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 3、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建设项目扶持资金用于项目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