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梅毒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致使胎儿受感染而发生的新生儿梅毒。
随着性传统疾病的蔓延,孕妇的感染率也随之增加。
因此,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对提高本病治愈率和切断梅毒传播尤为重要。
2.1 皮肤护理先天性梅毒最具特点的表现为皮肤损害,本组发生率为72.2%,全身皮肤均可见尤以头面、臀部及四肢末端多见。
皮肤损害具体表现为疱疹、糜烂和严重剥脱性皮炎。
护理上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沐浴,早产儿浓度为1:8000,每天2次;皮肤损害严重的患儿全身裸露,置于恒温箱内或红外线抢救台上,皮肤糜烂处予红外线灯照射及吹氧30min,每天2次,以保护创面干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百多邦软膏涂皮损处抗感染,皮肤干裂时涂鱼肝油软膏保护。
2.2 眼睛及鼻的护理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常见表现为眼睛分泌物多、鼻塞、流涕、有脓血性分泌物,进食困难。
先用生理盐水棉签拭去眼部分泌物、鼻塞、流涕、有脓血性分泌物,进食困难。
先用生理盐水棉签拭去眼部分泌物,再予氧氟沙星滴眼,痰多时定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动作要轻柔,以免加重鼻粘膜损伤。
进食困难的经口插胃管(以免损伤鼻粘膜),并做好胃管的护理。
2.3 密切观察病情数新生儿刚出生后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患儿各方面表现。
皮肤损害为先天性梅毒最具特征的表现,密切观察皮损症状减轻或加重(加重时可能与抗梅毒治疗时的Jarish-Herxiheimer反应有关);骨损害主要为骨膜炎及骨软骨炎,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黄疸者注意肝脾肿大、肝功能及观察皮肤黄染程度,并做好蓝光治疗的护理,贫血者留意血象及出血现象;观察是否有体重不增及低蛋白性水肿;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患儿的反应、前囟、惊厥,防止神经梅毒的发生。
另外,要防Jarish-Herxihe imer反应的发生,其发生机制认为是梅毒治疗时大量螺旋体被杀死,放出异性蛋白所致[2],通常在首次给药的4h内发作,8h达高峰,24h内结束[3],所以在此期间注意观察有无高热、寒战、心率增快、烦躁、呕吐、腹胀、皮损加重等症状。
先天梅毒的排除标准

先天梅毒的排除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梅毒血清学检查阴性:六个月以后,如果梅毒血清学检查(如RPR)结果为阴性,可以排除先天性梅毒感染。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阴性:如果RPR未转阴,始终维持在低滴度1:1的水平,应每三个月检查一次TPPA,一直至产后十八个月。
如果TPPA转阴,也可以排除感染。
特殊抗体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特殊的抗体检查,如FTA-ABSIgM,如果结果阳性可诊断为先天梅毒,但结果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梅毒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有其他临床表现或疑虑,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
同时,预防先天梅毒的最佳方式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以防止母婴传播。
先天性梅毒

治疗
儿童预防性治疗
1. 治疗对象:孕期未接受规范性治疗,包括孕期未接受 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或接受非青霉素方案治疗, 或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抗梅毒治疗的孕产妇所生 儿童;孕期接受过规范性治疗,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 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 4倍的儿童。
传播途径
梅毒苍白螺旋体只感染人类,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 径影响胎儿:
○ 一是经过胎盘及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发生胎儿梅毒,累计胎 儿的各器官系统。
○ 二是感染胎盘,发生小动脉内膜炎,形成多处梗死灶,导致胎盘 功能严重障碍。结果造成流产、死产、早产、新生儿死亡及先天 梅毒。
分期
早期:2岁以内出现症状:①梅毒儿出生后消瘦,皮肤松弛、多皱,哭闹不安,声 音嘶哑,呼吸、哺乳困难,发育迟缓。②皮肤斑疹、斑丘疹、丘疹、水泡、脓疱 在跖部者表现为片状红斑。③口腔周围可见放射状瘢痕。④肛门及外生殖器可见 湿疣。⑤有内脏损害、肝脾肿大、肺炎、肾炎等。⑥有骨骺炎、骨膜炎、甲周炎、 甲床炎及脱发等。
潜伏期:无活动症状,可见梅毒后残留痕迹,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未治者或治 疗不彻底,最后发展为晚期梅毒,一般在16岁之前死亡。
晚期:因梅毒对婴幼儿发育的影响,构成后天梅毒所没有的特征,2岁以后出现的 症状有:①胡顷森齿。②罗圈腿。③马鞍鼻。④眼睛损害。⑤耳损害。⑥神经损 害。⑦皮肤、黏膜和内脏损害与后天梅毒相同。
治疗规范
一.脑脊液正常者。 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千克体重 ,1次肌内注射(分两侧臀肌)。
二.脑脊液异常者。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药物。
① 水剂青霉素G,每次5万单位/千克体重,每8小时1 次(7日内新生儿,每12小时1次),静脉注射, 连续10~14日。
先天性梅毒 病情说明指导书

先天性梅毒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先天性梅毒概述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所致的疾病。
本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
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是本病的病因。
多数新生儿出生时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约2/3的病例在出生后3~8周至3个月出现消瘦、发热、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和皮肤黏膜损害、骨损害等表现。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可用于本病的确诊,本病在宫内或出生后早期经青霉素充分治疗者,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congenital syphilis。
其它名称:胎传梅毒。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感染性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无关。
发病部位:皮肤,全身,鼻,口腔,眼。
常见症状:消瘦、发热、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皮肤黏膜损害、骨损害、鼻炎、结节性梅毒疹和梅毒瘤。
主要病因:梅毒螺旋体感染。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X线、梅毒螺旋体检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脑脊液检查。
重要提醒:常规孕前筛查梅毒可有效预防先天性梅毒的发生,先天性梅毒在宫内或出生后早期经青霉素充分治疗者,预后良好。
临床分类:基于年龄分类:1、早期梅毒2岁以内者。
2、晚期梅毒2岁以上者。
包括皮肤黏膜骨梅毒、心血管梅毒(少见)、神经梅毒(少见)和先天潜伏。
二、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特点三、先天性梅毒的病因病因总述:先天性梅毒由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播感染引起。
母亲怀孕时梅毒螺旋体可轻易通过胎盘及脐静脉由母体传染给胎儿,分娩过程中新生儿亦可在通过产道时接触患早期梅毒母亲外生殖器的初疮发生接触性感染。
其中,胎盘传播多发生在妊娠4个月后,孕早期由于绒毛膜朗格汉斯细胞层的阻断,螺旋体不能进人胎儿,妊娠4个月后,朗格汉斯细胞层退化萎缩,胎儿则易被感染。
先天性梅毒护理查房PPT

晚期并发症的护理
标题: 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内容: 晚期梅毒可能导致心血管并发症 ,护理团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血管 状况,按时给予药物治疗,帮助维持心 血管功能。
总结
总结
标题: 总结
内容: 先天性梅毒,提供全方位 的护理支持。通过本次查房PPT 的学习,希望大家对先天性梅 毒的护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 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服务。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先天性梅毒的概述
标题: 先天性梅毒的护理目标
内容: 先天性梅毒的护理目标包括控制 病情、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提高生 活质量等。护理团队需要全力支持患者 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先天性梅毒的 护理措施
先天性梅毒的护理措施
标题: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内容: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 治疗先天性梅毒的关键。护理 团队需要积极协助医生进行早 期诊断,并确保患者能及时接 受相应的治疗。
先天性梅毒护 理查房PPT
目录 导言部分 先天性梅毒的概述 先天性梅毒的护理措施 晚期并发症的护理 总结
导言部分
导言部分
标题: 导言
内容: 欢迎各位参加本次先天 性梅毒护理查房PPT。本次查房 将重点介绍先天性梅毒的护理 要点和注意事项。让我们一起 来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患有先 天性梅毒的患者吧!
先天性梅毒的护理措施
标题: 皮肤护理
内容: 充分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 ,避免受到外界刺激,预防并处理皮疹 和溃疡,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
先天性梅毒的护理措施
标题: 营养支持
内容: 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合理搭配膳食,满足患者生长 发育的需要,增强免疫力,促 进康复。
晚期并发症的 护理
晚期并发症的护理
标题: 骨和关节损害的护理
先天梅毒的诊断标准

先天梅毒的诊断标准一、病史1.母亲感染梅毒史:确诊为梅毒的母亲,包括既往确诊或现症梅毒,且已传染给胎儿。
2.出生史:患者出生时有无窒息、黄疸、呼吸窘迫等异常情况。
3.生长发育史:有无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语言发育不良等表现。
二、临床表现1.皮肤表现:皮肤出现梅毒疹、丘疹、结节等表现,部分患者可有皮肤、黏膜溃疡。
2.骨骼表现:患者可有骨关节畸形、骨膜炎等表现。
3.眼睛表现:患者可出现视神经萎缩、视力障碍等表现。
4.口腔表现:患者可有口腔黏膜斑、牙龈肿胀等表现。
5.神经系统表现:患者可有智力低下、癫痫等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1.血清学检查: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包括非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和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2.脑脊液检查:检测脑脊液中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和梅毒螺旋体抗原等指标。
四、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拍摄骨关节X线片,观察骨关节病变情况。
2.CT和MRI检查:观察脑部病变情况。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取皮肤、骨关节等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病变组织中梅毒螺旋体的浸润情况。
六、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出生史和生长发育史,可做出临床诊断。
七、鉴别诊断1.其他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需与梅毒疹鉴别。
2.其他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败血症等,需与梅毒感染鉴别。
3.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积水、脑膜炎等,需与梅毒所致神经系统病变鉴别。
4.其他骨骼疾病:如佝偻病、骨折等,需与梅毒所致骨骼病变鉴别。
5.其他眼科疾病:如白内障、视神经炎等,需与梅毒所致眼科病变鉴别。
6.其他先天性疾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病等,需与梅毒所致先天性疾病鉴别。
7.其他原因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如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需与梅毒所致生长发育障碍鉴别。
8.其他原因引起的智力低下:如脑发育不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需与梅毒所致智力低下鉴别。
先天性梅毒护理

预防措施
孕前检查:女性在计划怀孕前进行 相应的梅毒筛查与治疗,以减少胎 儿感染的风险。
高危妊娠的管理:对于检测为梅毒 阳性的孕妇,应及时进行治疗,并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和监测,以确保 胎儿的健康。
预防措施
教育与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梅毒知识宣 传,提高梅毒预防的意识和重要性。
结论
结论
先天性梅毒是一种可预防和治 疗的疾病,通过合理的护理措 施和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患儿 的病情严重程度,并提高患儿 的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根据医嘱给予相应 的抗生素治疗,注意用药剂量 和疗程。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血液学、 生化学等方面的检查以评估治 疗效果。
护理措施
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避免交 叉感染;定期更换患儿的衣物和床单, 保持个人卫生。
营养补充:确保患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增强身体抵抗力。
预防措施
先天性梅毒护 理
目录 简介 诊断与检测 护理措施 预防措施 结论
简介
简介
先天性梅毒是指胎儿在母体感染梅 毒时受到感染的一种疾病。 本PPT旨在介绍先天性梅毒护理的 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ຫໍສະໝຸດ 诊断与检测诊断与检测
临床表现: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多种 多样,以皮肤黏膜病变最为常见。 检测方法: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ELISA)和不同阶段的血 清学检测。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标准

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标准文章目录*一、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标准1. 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标准2. 先天性梅毒有什么症状3. 先天性梅毒如何治疗*二、先天性梅毒有什么危害*三、先天性梅毒如何预防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标准1、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标准 1.1、病原体检测通过对患病儿童的分泌物进行直接观察,如果能够观察到病毒特征性的形态和运动方式,就可以直接诊断婴幼儿患上了先天性梅毒阳性,这是目前最为准确特异的诊断方法,但是诊断的灵敏度比较低。
1.2、抗体检测家长如果怀疑孩子患上先天性梅毒的话,可以通过血清学实验,IgM检测等方法,对孩子进行检查,这种检查方法能够更好的排除抗体假阳性,相对其他方法而言,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更加便捷,结果也容易判断。
1.3、DNA检测dna检测是最早用于先天性梅毒的检查方法,可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对患儿体内的病毒进行辨别,对于出生时通过常规诊断方法无法确诊的新生儿,这种检查方法提高了对先天性梅毒的检出率,避免了漏诊的现象。
2、先天性梅毒有什么症状斑丘疹:由浅红色转为深红色,以头、臂及四肢较多,消退后又要复现。
梅毒性天疱疮:较少见,自手掌及足底起始,渐及躯干,疱内含浆液,并有脓血。
手掌、足底的皮肤紧张、硬固而发红,甲沟炎。
口唇皮肤有皲裂。
扁平湿疣:位于肛门及会阴部。
全身或局部水肿。
⑦头发、眉毛和睫毛的脱落。
粘膜症状以鼻炎为最常见,有粘液、脓液分泌物,其次如喉炎,唇部、口腔及生殖器、肛门的粘膜有裂口、出血。
肝、脾、淋巴结肿大。
骨骼病变有时需X线摄片才能确诊。
有时肢体出现假性瘫痪,由于梅毒性骺炎所造成。
手指、足趾亦可发生梭形肿胀与该骨的骨膜炎有关。
中枢神经系统由于脑膜及脑血管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而引起前囟隆起、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脑积水、惊厥及昏迷等。
3、先天性梅毒如何治疗 3.1、早期治疗脑脊液异常的先天性梅毒患者选用水剂青霉素G 10万~15万U/(kg.d),分2~3次静滴,连续10~14天;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 5万U/(kg.d)肌注,连续10~14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先天性梅毒【英文名】congenital syphilis【别名】heredolues;heredosyphilis;lues congenita;prenatal syphilis;syphilis hereditaria;胎传梅毒;先天梅毒;遗传梅毒【ICD号】P37.8【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 先天性梅毒多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及脐静脉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
多发生于妊娠4个月后,轻者可正常分娩,但常有较严重的内脏损害,病死率高,重者可流产、死胎;先天性梅毒包括早期先天性梅毒(出生前至出生后2年内发病),晚期先天性梅毒(2岁以后发病)及先天潜伏梅毒。
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Glaser等报道梅毒孕妇垂直传播的机率接近100%。
目前梅毒通过胎盘的途径及机理尚不完全明了。
多数学者认为早期由于绒毛膜郎罕细胞层阻断,母血中螺旋体不能进入胎儿4个月后胎盘建立,郎罕层退化。
螺旋体开始经胎盘,由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
现在有研究表明:梅毒螺旋体有“吸附”和产生“分解酶”的功能,在孕早期就能通过绒毛膜进入胎儿体内。
近儿年通过电于显微镜检查,发现在妊娠早、中、晚各期梅毒螺旋体均可穿越胎盘进入脐带血感染胎儿。
梅毒螺旋体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影响胎儿:一是经过胎盘及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发生胎儿梅毒,累及胎儿的各器管系统。
二是感染胎盘,发生小动脉内膜炎,形成多处梗死灶,导致胎盘功能严重障碍,造成早产、新生儿死亡及先天性梅毒。
【诊断研究进展】1.辅助诊断检查进展(1)实验室检查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能通过抽取羊水经PCR方法进行产前诊断,闪为PCR能选择性地将靶基因扩增106倍以上,足已知的检测梅毒螺旋体最敏感最特异的技术。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血清学检查有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 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 R UST)、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 P H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
①筛查试验:对母亲患梅毒、临床怀疑为先天性梅毒者应进行筛查试验。
目前常用的筛查试验有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 R L),VD R L是由美国C D C于1946年建立的,RPR是由VD R L改进发展而来。
RPR和VD R L用于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抗类脂抗原(心磷脂)的抗体(反应素)。
心磷脂不但存在于梅毒螺旋体内,也存在于人体组织细胞,故不仅见于梅毒,病毒感染、风湿性疾病、疟疾患者亦可阳性,属非特异性反应。
RPR方法简便、敏感度高,但特异性低,易出现假阳性。
RPR可以作为疗效观察、复发、再感染的指标。
也可以将新生儿与母亲的血清RPR滴度进行比较,如新生儿的RPR 滴度比母亲高4倍,应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
以上试验方法均是由VD R L方法派生而来。
至今仍然广泛应用于梅毒的初筛和对治疗的反应评估。
②诊断试验:是梅毒血清学检查的特异性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临床上可用于诊断先天性梅毒。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 PP A):利用凝胶颗粒为载体,将其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进行标记的新的改良方法—T PP A。
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但不能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可有假阴性或假阳性。
B.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 P HA):敏感性比T PP A低。
以山羊血球为载体使用梅毒螺旋体抗原标记的T P HA,方法操作简单,实验室要求低,可推广应用于基层。
而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以达到实验的要求。
C.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试验(FTA-ABS):诊断早期梅毒的敏感性较高,使敏感性达到了最佳状态,是检测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标准方法。
但缺点是必须使用梅毒螺旋体为抗原,而且要使用荧光显微镜,极大地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基层难以推广。
D.酶联免疫试验(EIA):上述试验多利用梅毒螺旋体天然抗原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近年有报道用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Tm p A)代替天然抗原,建立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比较高。
E.免疫印迹法试验: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其诊断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比较高,可能优于T PP A。
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ELISA法检测特异性梅毒抗体I g M,用于诊断早期梅毒。
③暗视野检查(D ar kf ield m icroscope):使用皮损组织液直接涂片,用暗视野显微镜查找梅毒螺旋体。
④直接荧光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D irect f luorescent anti-b ody testf or T.pallidu m,DFA-T P):使用荧光标记的抗梅毒螺旋体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检测患者组织液中的梅毒螺旋体。
⑤螺旋体抗体的的产生和前带现象及原因: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机体将产生两类抗体。
最先产生的是I g M抗体,以反应素抗体为主。
多在感染的第2周(最早7天)开始出现,早期梅毒接受治疗后可在3个月内消失。
晚期梅毒治疗1年之后才有可能消失,该类抗体较大,一般不会穿过胎盘(血胎屏障)传给胎儿也不易经过血脑屏障。
其次为I gG抗体,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为主,多在2~3周出现,4~5周达到高峰,这种抗体可能维持终生不消退。
但该类抗体对机体无明显保护性。
前带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部分梅毒患者由于血清中含有大量的抗体,当其原血清与抗原反应时,会出现阴性的反应结果,特别是US R或RPR等絮状反应,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体内大量的抗体与有限的抗原位点(受体)全部结合,封闭了与形成絮状反应抗原结合的位点(受体),阻止了絮状反应的形成。
这种现象称为前带(Pro z one pheno m enon)现象。
当血清稀释后,抗原抗体比例适当即可出现絮状凝集,产生阳性结果。
所以,在血清筛选中有可能产生假阴性。
在对有血清稀释梯度的试验中,可能会减少假阳性的可能,如定量US R、RPR 等。
⑥取皮疹刮片或渗液、鼻部分泌物等通过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螺旋体。
(2)特殊检查进展:①长骨干骺端X线摄片:该病所导致的多发性骨病损很具特征,典型的梅毒性骨病损的X线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对称(少数可为单侧)多发性骨膜炎、干骺端炎、骨软骨炎相结合。
可见多处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
特别是发生于胫骨近侧干骺端中份的点状破坏十分常见,称为W i mb ergers征。
骨膜炎伴有骨膜下新骨形成,胫骨前侧骨膜的增生使胫骨向前呈弧形弯曲,形成所谓“军刀胫”。
先天性梅患儿长骨干骺端常出现线状低密度影,称“梅毒线”,有助于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但仍有部分患儿在早期不出现“梅毒线”。
②腹部超声:可了解肝脾肿大情况。
有肝、脾和全身淋巴结肿大,有报道指出40%有肝肿大,90%有脾肿大,而滑车上淋巴结肿大具有诊断价值。
2.临床诊断进展(1)先天性梅毒:常规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血清学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临床表现主要有三类:①死产,胎儿呈浸软状态,全身各脏器具有大量梅毒螺旋体,此型罕见。
②出生时或生后4周内出现肝脾肿大,皮疹、黄疸和贫血等症状,此类患儿病死率高。
③出生时或新生儿期无症状,在生后数月至数年出现症状,如关节肿胀、假性肢体麻痹等。
早期先天性梅毒分为有症状型和无症状型。
RPR及T P HA阳性,具备新生儿梅毒临床特征及表现,无临床表现者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杭体滴度RPR较母亲高4倍以上或梅毒I g M阳性。
另外无临床表现者且RPR滴度低于母亲4倍以上者,母亲未经正规治疗或疗效不佳应高度怀疑新生儿梅毒。
早期有症状型先天性梅毒常在出生到生后3个月内发病,可生后立即出现症状及体征,但多于2~3周后才逐渐出现。
胎传梅毒不发生硬下疳,其临床表现虽与后天梅毒相似,但较严重,常侵犯肝、脾、肺等脏器及危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
其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和多样化两大特点。
早期先天性梅毒主要的特点有:①早产儿多见,常有宫内营养障碍。
②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一个或多个脏器。
常以皮肤黏膜损害为主,皮疹为紫红或铜红色浸润性斑块,带有鳞屑,掌跖部损害多表现为大疮或大片脱屑(梅毒性天疱疮);皮疹中以发生于掌跖及外阴臀部的铜红色斑疹,斑丘疹最为多见;于出生时或生后教天出现,还可见皮肤裂纹和脱皮。
运动系统病变也常见,有报道约占婴儿期梅毒82.0%,且常为首发症状。
该病所导致的多发性骨病损很具特征。
另有肝、脾和全身淋巴结肿大,而滑车上淋巴结肿大具有诊断价值。
王颍等报道,梅毒新生儿早期先天性梅毒也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有脑室扩大、脑梗塞和视听通路传导站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约有1%患儿可发生神经性梅毒,表现为神志改变、惊厥和脑脊液改变等,故条件许可应行腰穿检查。
患儿多数伴贫血、血小板减低、出血、心肌损害及肝脏损害等。
晚期形态学特征多出现于2岁以后,表现为:前额隆起、短上颌骨、鞍鼻、军刀胫和神经学异常等。
国外有学者报道先天梅毒患儿远期精神、智力障碍占40%。
无症状早期先天性梅毒新生儿无临床表现,但是梅毒血清学RPR和T P HA可阳性,且RPR滴度高于母血4倍。
其母有梅毒病史或不洁性生活史,且梅毒血清学阳性,青霉素治疗有效。
对于梅毒孕妇所生新生儿的血清学检查滴度未高于母亲4倍以上,或者抗体滴度等于或低于母亲,则须于1m、2m、3m、6m及12m时随访其梅毒血清学抗体滴度,如滴度未渐下降或升高,则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成立。
近年由于孕母产前筛查的加强,产前抗生素驱梅的治疗,此型发病率较高。
患梅毒的母亲可经胎盘将非螺旋体及螺旋体I gG抗体传递给胎儿,使胎传梅毒的诊断变得较为复杂,难以解释婴儿的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在胎传梅毒的诊断时应考虑以下情况:(1)母亲发现有梅毒;(2)母亲梅毒治疗是否足够;(3)婴儿的临床、实验室或X线检查有梅毒的表现;(4)婴儿的非螺旋体抗体滴度与母亲相比增高4倍以上,但未达到4倍以上时也不能排除胎传梅毒。
(2)潜伏梅毒:是指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但无任何临床表现,且脑脊液检查正常。
①早期潜伏梅毒的诊断:在就诊的过去1年内,该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A.确有血清学试验阳转;B.确曾有过一期或二期梅毒的症状,且未经正规治疗;C.其性伴为一期或二期或早期潜伏梅毒患者。
②晚期潜伏梅毒的诊断:A.病期在2年以上的患者;B.对所有其他病期不明的潜伏梅毒患者,均应按晚期潜伏梅毒处理。
【治疗与预防方法研究的进展】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常为全身性,类似于后天性梅毒二期病变,该期最具传染性,须及时诊治。
即使出生时无症状,也需要治疗。
据报道,约60%被感染的胎儿在出生时无症状,如未经治疗,则在生后几周或几个月内出现疾病症状。
治疗包括药物对症及床旁隔离、补充多种维生素、保证热卡、输血纠正贫血及静滴丙种球蛋白等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