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X线诊断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骨梅毒X线诊断价值(附8例病例报道 )

参考文献
1周银宝,杨兴惠,杨光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骨骼X表 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5):377—379.
2)骨髓炎3例,桡骨1例呈广泛的破坏与增生 性改变,胫腓骨2例均呈散在的局限性骨皮质破坏, 其一,呈虫蛀状疏松硬化区;其二,除骨质疏松硬化 外,骨干呈梭形膨大。
3)骨膜炎6例,其中5例与干骺端炎同时存在, 范围比较广泛,表现为平行排列的层状骨膜增生(见 图3),以股骨较多见,其特点有双侧对称性改变。1 例仅表现为骨膜反应。
图2男15天,双侧肱骨近端内侧骨膜呈葱皮样改变。
图3女20天,股骨远端和胫腓骨近端骨膜增生明显。
讨
论
l先天性骨梅毒的病理基础梅毒是由梅毒螺旋
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感染性疾病,在母体患螺
旋体血症时,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血循环,引起胎儿
感染为先天性骨梅毒,其感染多在妊娠4个月以
后L4J。螺旋体血症通常发生在梅毒早期,因此往往
采用AGFA 750 CR机型,使用IP板,基本摄影 步骤与传统的屏胶组合相同,CR的曝光条件:胸腹 部(4S一50)kV,3.2mAs,骨盆(55—60)kV,3.6mAs,
图1男24天,双下肢干骺密度减低有不规则的透光区,骨质 破坏呈不规则对称性分布,干骺端轻度膨大。呈虫蛀状疏松硬化。
万方数据
·70·
四肢(45—50)kV,3.4mAs,头颅(50一55)kV,
3.8mAso
结
果
1)干骺端炎7例,其中6例先期钙化带增厚致 密,不规则,随病变的进展,干骺端出现粗锯齿状改 变,在先期钙化带下方出现一层不规则透光区,胫骨 近端内侧干骺界模糊的骨质稀疏区(见图 1、图2)。l例股骨干骺端及尺桡骨远端均可见病理 性骨折。
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的X线表现

红斑 、 疱疹 、 鳞屑 , 部分融 合 。肝 、 脾肿 大 2例 , 位 于肋 下 2 . 5—
3 . 5 c m。肢体活动障碍 、 软组织肿胀 、 拒乳 、 烦躁3 例, 其中l 例
患 儿皮 肤损害伴有肝脾肿 大 、 肺炎 。7例患儿无 异常表现。
1 . 3 实验室检查
2 1 例 患儿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 梅毒螺旋
张 燕
( 鄂 尔多斯 市 中心 医院放射科 , 内蒙古 鄂 尔多斯 0 1 7 0 0 0 )
摘 要 目的 : 探讨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 的 x线表 现及诊 断。方法 : 对临床诊断的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四肢长骨 x线平 片进行分析 。
结果 : 2 1 例患儿均有 四肢长骨干骺端受累 , 7例患儿表现为骨干炎及 骨髓 炎 , 1 3 例患 儿具有骨 膜炎表 现。结论 : x线检 查对新 生儿早发 型骨梅毒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 并可 以明确病变范 围。
密, 骨质 可见穿凿样骨 质破 坏 , 临近 骨干 端可 见一 较宽 的透亮 带 和 一 不 规 则 致 密线 , 而骨骺 正常 , 即“ 夹 心饼 ” 征, 见图 2 。 两
3 . 1 先天性 梅毒发病机制
梅毒 是 由苍 白螺旋体 引起的全身
性传染性疾病 。先天性 梅毒 又称 胎传 梅毒 , G l a s e r _ 3 报 道孕妇 垂直传播途径几乎 为 1 0 0% 感染 。梅毒 螺旋 体经母 体通 过胎
干或骨髓炎 , 三种 征象 可 以单 独 出现 , 也 可相互 交叉 出现 。骨
3 讨 论
梅毒可伴发病理 性骨折 , 见图 1 。
2 . 1 干骺端炎 本组 2 l 例患儿 均有 四肢长骨 干骺 端受 累 , 为 最 早受侵部位 … 。x线 主要表现为干骺 端临时 钙化带增 厚 、 致
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的影像诊断分析

综 上所 述 , 共 振对 前 交叉 韧 带 损伤 的诊 断能 磁
rr mc t la et dar i a rt eosutn J . i ieim n a t n eo s cnt co (] o e a g n aol f i ri
JB n on ugA 1 8 ,7:5 o eJit r m,9 5 6 2 7—2 2. S 6
缘清楚 , 呈猫 咬征改 变 , 本组有 2例类 似表 现 , 占
2 %。骨膜 明显增 厚 , 裹 骨 干 , 石 棺 征 , 分 增 0 包 呈 部
例 , 3 ; 中早产儿 4例。主要 临床表 现为皮 女 例 其 疹、 肢体活动障碍、 被动运动后哭闹、 肢体软组织轻
由于近年 来 成 人梅 毒 发 病 增 多 , 天性 梅 毒 的 先 发病率 也 随之上 升 。现收 集本 院最 近 5年先 天性早 发 型骨 梅毒 l , 合 临 床 资料 和 试 验 室检 查 , O例 结 对 其 影像 学特 征进 行探讨 分 析 。 1 对 象 与方 法
本组 1 , 龄 l 6 0例 年 0天 , 均年 龄 1 平 5天 ; 7 男
taso h ne ir mea g me t fh n e i o tn f e r fte a tr it l a n te k e :mp r t oe ei o a o
1j E w rs B,unh A PteS e a.nvr cm ai 4 d a G aceC ,e G,t 1 I t o pr dT i r io -
[] Otoe c,99 2 ( )57 8 . J . r pd s 19 ,2 6 :7 —54 h i
[ ] Mi Lv ,re I . ero te ti r iel — 5 n J eyT Cus V Ta fh a e o cu a i k H, s n rr c t g
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X线诊断

综上 所述 , C T与 MR I 用 于腰椎 间盘 突 症 诊 断
[ 9 ] 李 春林 , 李放 , 张志成 , 等.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磁 共 振 成 像 下 终 板
查 用 于腰 椎 间盘 突出症 诊断 效果 逊于 MR I _ 6 J 。
[ 4]
E 1 B a r z o u h i A,V l e g g e e r t — I a n k a m p C L,L y e k l a m a a N O e h o h G J ,
3 7 3 . 3 8 1 .
[ 3 ] 贾梓 , 宋云龙 , 赵 芬. 6 4 0层 c T低剂量容积扫描在腰椎 间艋 突 出检查 中 的应 用 研 究 [ J ] .中 国医 师进 修 杂 志, 2 0 1 3 , 3 5
( 1 ) : 5 8 — 5 9 .
部 分 学者 报道 认为 , 对 于合并 椎 间隙狭 窄者 行 C T检
比较 [ J ] . 医 学 影像 学杂 志 , 2 0 1 3, 2 3 ( 8 ) : 1 3 3 8 — 1 3 4 0 . [ 8 ] 李 昆朋 , 宫晨 , 祁军 , 等.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MR 1 分 期 与 临 床 功 能 评 分 的 相 天性 研 究 [ J ] . 临床外 科杂 志 , 2 0 1 2 , 2 0( 3 ): 1 9 6 —
其 他影 像学 检 查方式 , C T用 于 椎 问盘 钙 化 和 积气 病 变 检 出具 有更 高敏 感 性 , 且 对 多 种 骨 性结 构 异 常 具 有 更 高诊 断 机 制 。但 因扫 描 平 面 、 角 度 及 容 积 效 应 影响 , 相 当一部 分患 者行 C T检查 过 程难 以有 效 区分 椎 问 盘膨 出和椎 间盘突 出 ; 此外 C T检查无 法显 示 脊髓 变 性 , 在观察椎管 内结构改变方面效 果较差。
先天性骨梅毒X线诊断分析(附33例)

s phi i c es y l s as bo e usi Kod k R ad og a hy o a al si . s ts 3 as s n, ng a C —r i r p f r n y s Re ul 3 c e of o e t c ng ni al s p ¨ s n h m t p ys s y hi i t e e a h i of o b n a n r al h n es O c e f h m t p y s l ng o e b o m c a g , ne as o t e e a h si de t uc i , s r t ve O c ne ase o bo c tt x f ne o e re acti n. ncl o Co usi n o Feat res of X u —ra ch ges and t c1i y an he nic al m ni es at o , c n ni al o i a i p rt nt a f t i ns o ge t b ne s n m o a ba s o t di g si of y hi i . si f r he a no s s p 1 s
维普资讯
国际 医药 卫 生 导 报
20 0 8年
第1 4卷
第0 g期 ( 月刊 ) 半
表 1 合并 D 与未合并 D 的 I型糖尿病患者 角膜 内皮细胞 R R I
( S ± )
表2 病程 与 I型糖尿病患者角膜 内皮细胞 变异情 况分析 I
6例早发型先天性梅毒的临床及长骨X线表现

关键词 :先天性梅毒 ;早 发型. ;临床 ;长骨 X线表 现 中图分 类号 :R 1 . 84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0 0 6—44 20 )O —04 0 1 1(0 6 1 0 4— 2
先天性梅素又称胎传梅毒 ,是母体 内的梅毒螺 旋体通过胎盘途径感染胎儿所致 。近年来先天性梅
儿 3例 ,足月 儿 3 ;出生 时体重 15 例 70~20g 20 , 其中两例未称 体重。其临床 表现多样 ,以窒息 青 紫、 呻吟 、早产 、发热等不同症状收入住院,住 院 时体检发现 四肢脱皮屑或皮疹 ,经反复询问其父母 是否有性病史 ,临床高度怀 疑早 发型先天性梅毒, 对所有患儿行肝功能 、 心肌酶谱及血常规检查 ,确 诊方法为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P A T H )检查均 为阳性 ;其母亲也行 T H P A检查 ,均 阳性 ,6例病
维普资讯
云南医药 2 0 年第 2 卷第 1 06 7 期
・
经验交 流 ・
6 例早发型先天性梅毒 的临床及长骨 X线表现
李 红丽 ,王 怡 ,指 导 尚国燕
(. 1 昆明市儿童医院 放射科 ,云南 昆明 6 0 3 2 昆明医学院第二 附属 医院 504 . 急诊科 ,云南 昆明 6 0 0 ) 5 11
识。 ’
资料与 方法 6例早发 型先 天性 梅 毒,男 4 例,女 2例 ;年龄 0小时 ~ 8 ,平均 2d 4d 4 。早 产
附表
6 例早 发型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
多数学者认 为母 亲孕 l 周后 ,母体 6
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方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 内, 现代研究表明 ,在妊娠早 、中、晚各期梅毒螺旋体 均可穿越胎 盘进入脐带 血感染胎 儿…,在胎儿 的 肝 、 、。上腺等 内脏 中央大量 繁殖 ,释放入 血, 脾 肾
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表现(附5例报告)

中 图分 类号 : 8 ; l R6 1 R8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0 6 0 12 l 】 一 1 9 ~0 l 0 —9 l ( O U 0 67 3
Ra o r ph cm a iet ton fc n e ials ee a y ii r po to a e ) dig a i n fsa i so o g n t k lt ls ph ls( e rX n M ng Bao la —i ng
医学影像学杂志 21 年第 2 卷第 1 期 J d m g g ! 00 o 1 ai Me I :
!! :
!
先 天性 骨梅毒 的 X线 表现 ( 5例报告) 附
陈 兴 明 , 保 亮 郭
(. 1 广东 省佛 J市 中 医院 放射 介 人 中 心 广 东 佛 山 58 0 ;. 方 医 科 大学 I J 2 0 0 2南 广 东 广 州 50 1 ) 15 5
[ ywod ] S p iso o e Ke rs y hl fb n ;Co g ntl i n e ia;Ra ig a h do rp y
先 天性梅 毒又称胎 传梅毒 , 可在 新生儿期 、 婴儿
期 、 童前 期 发 病 , 骼 是 梅 毒 最 常 累 及 的 组 织 之 儿 骨
一
2 结 果
所 有 病 例 R R 及 TP P HA 均 呈 阳 性 ; 肢 长 骨 四
X— a a f s a i s a d ci c d t ffv te t t o e ia y ii e ea l e e r pe tv l Re ut I h s r y m nie t ton n l a a o ie pa in s wih c ng n t ls ph l w r nayz d r tos c iey. s ls:n t i ni s
早发型先天性梅毒的骨骼X线表现

[ 1 8 ]姜 胜 东 .胃神 经鞘 瘤 的多 层 螺旋 C T诊 断 价 值 [ J ] .医学 影 像 学
杂志 , 2 0 1 3, 2 3 ( 3 ) : 4 2 4 42 - 6 .
[ 1 9 ]潘 卫 星 , 马玲 玉 , 王 官 良.多 层 螺 旋 C T对 胃 神 经 鞘 瘤 的诊 断 价 值[ J ] .医 学 影像 学 杂 志 , 2 0 1 2, 2 2 ( 3 ) : 4 0 9 41 - 2 .
南 , 2 0 1 3, 1 1 ( 3 3 ) : 4 5 1 - 4 5 2 .
[ 1 7 ]陈 一 奇 .极 易误 诊 为 胃癌 的 胃神 经 鞘 瘤 胃脾 瘘 [ J ] .罕少 疾 病 杂
志, 2 0 0 1 , 8 ( 3 ) : 5 4 — 5 5 .
[ 1 1 ]李伟 , 汤 日杰 .胃癌 与 胃淋 巴瘤 的 MS C T征 象 对 比分 析 [ J ] .中 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 2 0 1 4 , 1 2 ( 1 ) : 3 4 - 3 6 . [ 1 2 ]邹 亮 , 高慧淳 , 张芸 , 等 .胃血 管 球 瘤 3例 临床 病 理 分 析 [ ".诊 断
炎征象 , 主要 表 现 为 临 时 钙 化 带 下 方 出 现 透 亮 影 及 临 时 钙 化 带 增 宽 ; 3例 干骺 端 骨 质 破 坏 、 碎裂 、 局部骨质缺损形成 “ 猫咬征” ; 骨
膜 炎 3例 , 主要 表现 为 葱 皮样 骨膜 反应 增厚 , 呈层状或平行线状 , 与 骨 的长 轴 平 行 , 以 骨 干 两端 较 为 显 著 ; 骨干 、 骨 髓 炎 3例 , 表 现 为斑点状 、 虫蚀状破坏 , 骨小梁稀疏 , 骨皮质增 厚 , 髓 腔 变 窄 。2例 软 组 织 肿 胀 。结 论 : X线 检查 能 明 确 诊 断 并 确 定 骨 梅 毒 的 范 围 及 程 度 。干 骺 端 炎 、 骨膜 炎 、 骨 髓 炎 为 骨 梅 毒 的特 征 x 线 征 象 。 [ 关 键 词 】梅 毒 , 先天性 ; 骨骼 ; X线 摄 影 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X线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1-05-27T14:52:29.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8期作者:赵香莲杨欣燕王丽岩张英杰
[导读] 目的探讨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X线表现及其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赵香莲杨欣燕王丽岩张英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放射科 150010)
【中图分类号】R75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8-0078-03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X线表现及其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评价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9年间诊治的21例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的病例,全部病例经血清学证实并均摄取四肢长骨X线片。
结果 21例四肢长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异常改变,X线表现为:干骺端炎21例,主要表现为先期钙化带致密增厚,其下方可见横行透亮带;2例双胫骨近端内侧对称性骨破坏,称Wimberger征,相对应股骨远端内侧骨质可见骨稀疏或破坏改变;骨干炎4例,主要累及尺桡骨,显示轻度的斑片状和虫蚀状破坏,骨皮质增厚;骨膜炎9例,表现为层状骨膜增厚,其中2例伴有骨干炎,9例伴有干骺端炎。
结论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的病变具有多发、广泛,几乎累及所有四肢长骨,且呈对称分布的干骺端炎、骨干炎、骨膜炎,骨骺几乎不受侵犯的特点。
X线检查在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不仅有助于诊断,还能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并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关键词】先天性骨梅毒放射摄影术
梅毒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性传播性疾病,我国解放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病-梅毒已近绝迹,先天性梅毒也极罕见,但近十几年来,由于不恰当性行为的增多,成人梅毒患病率上升,从而导致先天性梅毒的病例又重新出现且不断增加。
现搜集我院自2002-2009年间诊治的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的患儿21例,结合文献对其骨骼方面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唤起对本病的高度重视,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1.材料与方法
自2002-2009年间来我院诊治的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患儿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
发病年龄:1个月以内发病9例,1-2个月发病7例,2-3个月发病3例,3-4个月发病1例,4-5个月发病1例。
主要临床表现:皮疹18例,多见于臀部与四肢呈大小不等红色斑丘疹,常伴有脱皮脱屑,6例伴有天疱疮;四肢不能主动活动,被动活动后哭闹13例;软组织肿胀、周身水肿2例,双下肢水肿10例;不同程度的肝肿大18例、脾肿大12例、精神萎靡8例、黄疸10例、中度贫血6例,合并新生儿肺炎6例、败血症6例、先心病3例。
梅毒血清学检查:TURSH阳性7例,RPR阳性14例,TPPA阳性5例。
患儿父亲承认有梅毒病史12例。
21例患儿均进行了四肢平片检查。
2.结果
21例四肢长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异常改变,按病变累及的部位,X线表现为干骺端炎、骨干炎和骨膜炎。
21例均有干骺端炎。
四肢长骨干骺端几乎均受累且呈对称性骨异常改变。
主要表现有:(1)21例均有不同程度先期钙化带致密增厚,以轻度增厚为主,其中5例致密增厚的先期钙化带略呈锯齿状改变,断裂3例。
(2)21例均有先期钙化带下方透亮带,呈横贯整个干骺部18例,以干骺部两侧为主3例。
(3)双胫骨近端内侧对称性骨破坏,称Wimberger征2例,相对应股骨远端内侧骨质可见骨稀疏或破坏改变。
4例骨干炎。
X线表现为在干骺端炎基础上,以尺桡骨改变为主的轻度斑片状和虫蚀状破坏,骨皮质增厚。
9例骨膜炎。
表现为层状骨膜增厚,走向与骨干平行,骨干两端较为显著,其中2例伴有骨干炎,9例伴有干骺端炎。
3.讨论
骨梅毒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骨梅毒系梅毒螺旋体由母体血液通过胎盘达胎儿循环,感染胎儿骨骼所致,按其发病时间不同又可划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从出生至四岁,晚发型四岁以后发病。
本组21例均有早发型骨梅毒,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肢体不能主动活动、肝脾大,部分有病理性黄疸、中度贫血等症状。
梅毒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
3.1 X线特点
多数作者根据先天性骨梅毒骨骼受累部位不同将病变分为干骺端炎、骨干炎、骨膜炎[1-3]。
本组21例均以干骺端炎为主要病变,干骺端既是最早受累的部位,也是病变最广泛最严重的部位,轻者局限于2-3个长骨,重者侵及所有干骺端,肘、膝关节及尺挠骨远端为最常受累部位[4],其原因可能与干骺端血管异常丰富,梅毒螺旋体随血流首先到达并停留在干骺端引起局部骨质破坏与增生改变有关。
干骺端炎是本病诊断的重要征象,X线表现为先期钙化带因软骨钙化后骨化障碍而增厚致密,其下方由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和骨样组织构成的横行透亮带,本组21例均有此征象。
双胫骨近端内侧对称性骨破坏称Wimberger征,有作者提出胫骨近端的Wimberger征加上相对应的股骨远端内侧骨破坏为本病较特征之征象[5],本组21例仅有2例见此征象,且不十分典型。
骨干炎相对较少见,多为干骺端炎向骨干蔓延所致,骨干出现虫蚀样破坏,本组仅见4例且主要累及尺挠骨与文献报道一致[6-7],这也可能与临床较重视早期发现及治疗有关。
骨膜炎表现为平行线样或分层状多发对称长骨骨膜增生,大多随干骺端炎的发展而出现。
综合文献报道,结合本病X线表现,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有如下特点:(1)病变多发和广泛,几乎累及所有四肢长骨,干骺端为最早侵及部位。
(2)病变呈基本对称性分布的干骺端炎、骨干炎、骨膜炎,不但部位对称其病变的程度也几乎相近。
(3)干骺端先期钙化带致密,其下方可见横行透亮带。
(4)即使严重病例骨骺也不受累。
3.2 鉴别诊断
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坏血病:坏血病也可出现先期钙化带致密及透亮横带,但其往往伴有骨质稀疏、骨侧刺,尤其骨骺指环征,骨梅毒则不累及骨骺。
坏血病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其有4-6个月的潜伏期,3个月内不出现临床症状和X线改变。
(2)佝偻病:骨质稀疏,干骺端呈喇叭状、杯口状,骨梅毒无此征。
(3)化脓性骨髓炎:发热、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骨质不同程度破坏和增生,缺乏对称性。
(4)婴儿骨皮质增生症:好发于下颌骨,也可有长骨多发、对称层状骨膜,但其干骺端一般不受累。
(5)骨结核:结核好发于骨骺和干骺端,以骨质稀疏破坏为主,骨膜反映少见,而骨梅毒病变局限于干骺端或骨干呈多发对称性改变,不累及骨骺,骨膜反映相对常见。
此外患儿及其母体的梅毒血清试验,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及梅毒性皮疹等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3.3 X线检查价值
通过复习文献可以看出,对疑有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是否需做长骨摄片检查存在不同意见,Greenberg等[8]鉴于临床上可以得到准确的
血清学试验结果,主张不把X线摄片作为疑有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进行常规检查的一部分。
Dunm[7]及国内普遍作者则认为四肢长骨摄片对先天性骨梅毒的诊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Brion通过四肢长骨摄片在59例RPR阳性而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新生儿中,发现12例有骨异常改变,占20%;而在RPR阳性同时有肝脾大、皮疹、鼻塞、患肢肿胀等胎传梅毒症状的新生儿中,有骨异常的高达90%[9]。
结合本组病例,21例均有明显临床症状,梅毒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均有骨异常改变。
我们认为对于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的婴儿常规进行四肢长骨摄片是必要的,尤其对于我国一些尚不能普及开展血清学检查的基层医院,此项检查更为有意义。
X线检查不但极为方便,同时还能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
不但有助于诊断,还能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因此,X线检查在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John Caffey. Pediatric X-ray diagnosis.6th ed.vol2 Chicago:Year book medical publishers.INC,1972,1204.
[2]李景学,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45.
[3]林中尧.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714.
[4]周顺科.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诊断42例分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21(5):447.
[5]徐赛英,关立夫,主编.实用儿科放射诊断学,第1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910.
[6]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01.
[7]Dunn RA,Zenker PN.Why radiographs are useful in evaluation of neonates suspected of having congenital syphilis.Radioloogy,1992,1882:639.
[8]Greenberg SB,Bernal DV. Are long bone radiographs necessary in neonates suspected of having congenital syphilis.Radioloogy,1992,182:637.
[9]Brion L.P. Manuli M. Rai B. Long boneradio graphic abnormatic as a sign of active congenital syphilis in asymptonmatic newborns. Pediatrics,1991,88(5):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