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与先天梅毒感染状态监测

合集下载

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产妇系统管理守则

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产妇系统管理守则

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同时,应当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服务流程见附件1)。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生育计划,指导其正确避孕、选择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和使用安全套,减少非意愿妊娠和疾病传播。

建议梅毒感染妇女在梅毒治愈后计划怀孕。

(二)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

在孕产妇初次接受孕产期保健时,同时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相关检测,尽早明确感染状况,尽早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干预措施;要确保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产妇及时获得相关检测与咨询,并可获得干预服务。

1.检测前信息提供。

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为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前咨询,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及接受相关检测的必要性等核心信息。

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后咨询服务。

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

(三)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加强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和随访服务,包括采取安全性行为指导、营养指导、相关感染症状和体征的监测、安全助产等服务。

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

针对孕产妇综合状况及疾病感染程度,提供喂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家庭防护等方面的指导。

为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建议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CD4+T 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第一篇: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 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 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 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根据《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成立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技术专家组。

负责本院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开展工作督导与检查工作。

二、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

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标准, 建立适宜的检测、咨询、干预、随访等服务流程。

三、在婚前保健门诊、产科门诊、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四、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信息、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

五、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

六、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 为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适宜的干预措施。

七、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合格的检验人员;加强实验室管理, 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 保障工作顺畅运转。

八、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

应当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 落实各项防护措施, 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 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九、加强信息管理。

指定保密意识及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管理工作。

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管理及质量控制, 确保信息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十、监督指导与评估。

定期开展自查与监督检查, 不断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工作质量。

第二篇: 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总结XX妇幼保健所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总结为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最大程度减少艾滋病、梅毒、乙肝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现将XX年1月至8月此项工作总结如下:一、具体数据:全区孕产妇进行HIV抗体检测 727 人, 检测率为 100%, 发现阳性孕产妇 0 例, 孕产妇进行梅毒检测727 人, 检测率为 100%, 发现梅毒孕妇 2 人, 梅毒感人产妇人, 所生婴儿人,感染人, 梅毒孕产妇规范诊疗人, 所生婴儿规范诊疗率人, 孕产妇进行乙肝检测 727 人, 检测率为, 表面抗原阳性人, 城西医院产科领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疫苗支, 注射2支。

艾滋病、梅毒孕妇所生儿童的管理要点

艾滋病、梅毒孕妇所生儿童的管理要点
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没有临床表现 的儿童 治疗方案: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千克体 重,1次肌内注射(分两侧臀肌)
儿童梅毒感染状况监测和随访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自出生时开始, 定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和随访,直至排 除或诊断先天梅毒
先天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为 先天梅毒:
措施
阳性人群 高危人群
关注安全 低危人群
(二)HIV干预措施
为所生儿童提供随访与艾滋病检测
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 对其进行随访,提供常规保健。
出生后6周及3个月(或其后尽早)采血进 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
未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或早期诊 断检测结果阴性者,应于12月龄、18月龄 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
0-6岁儿童生长监测花名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乡(社区)

父 编亲 号姓

母 亲 姓 名
儿 童 姓 名
性 别
出 生 时 间
户 口
本 市 / 县
非 本 市 / 县
满 月
3 月 龄
动员儿童健康检查时间
6 月 龄
8 月 龄
1 2 月 龄
1 8 月 龄
2 4 月 龄
3 0 月 龄
3 6 月 龄
4 岁
5 岁
6 岁
附件5.男童年龄别体重
病艾 感滋 染病 早感 期染 诊孕 断产 检妇 测所 及生 服儿 务童 流艾 程滋
艾艾 滋滋 病病 抗感 体染 检孕 测产 及妇 服所 务生 流儿 程童
婴儿抗病毒用药方案
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 )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以 下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婴儿若接 受母乳喂养,应首选NVP方案。

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

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常规孕产期保健效劳的同时,应当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效劳〔效劳流程见附件 1〕。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1. 各级卫生部门要与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发挥部门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制作并张贴宣传栏、宣传画,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以及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利用播送和电视专栏、学校课程、节假日专题宣传、咨询等活动,为育龄妇女、农民工、青年少及其家庭发放宣传册、小折页等宣传材料,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防治知识水平。

2.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妇产科、方案生育门诊、青年少保健门诊、孕妇学校、婚前保健门诊、社区卫生效劳机构等多种效劳园地开展健康教育,结合常规医疗保健效劳,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为有需求的效劳对象提供咨询和指导,提高效劳对象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及母婴传播效劳的认识和利用。

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信息、医疗保健及转介效劳;援助其制订适宜的家庭生育方案,指导其正确避孕、选择平安的性行为方法和使用安全套,减少非意愿妊娠和疾病传播。

建议梅毒感染妇女在梅毒治愈后方案怀孕。

〔二〕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效劳。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效劳,主动为全部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效劳。

在孕产妇初次接受孕产期保健时,同时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相关检测,及早明确感染状况,及早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干预措施;要确保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效劳的孕产妇及时获得相关检测与咨询,并可获得干预效劳。

1. 检测前信息提供。

结合孕产期保健效劳,为全部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前咨询,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及接受相关检测的必要性等核心信息。

2. 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

为孕产妇提供标准的艾滋病抗体筛查,及时对艾滋病筛查结果阳性者进行艾滋病确认试验,特别要确保临产孕产妇及早获得艾滋病抗体筛查,以及时为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孕产妇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效劳流程见附件 2 图 2 和图 3〕。

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2月下第20卷第36期·健康管理·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陈俊玲(广东省惠东县平山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广东 惠州 516300)【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管理现状。

方法选取本院88例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15年01月-2020年12月,观察分析其随访管理现状。

结果88例产妇中有35例接受孕期治疗,占比39.77%,有12例接受孕期规范治疗,占比13.64%,2015年-2020年产妇接受孕期规范性治疗占比呈现出上升趋势(P<0.05);88例儿童中有16例应用预防性治疗,占比18.18%,有72例未应用预防性治疗,占比81.82%,2015年-2020年应用预防性治疗儿童占比呈现出上升趋势(P<0.05);88例儿童中有48例失访,占比54.55%,有40例排除梅毒感染,占比45.45%。

结论梅毒感染母婴传播已经初见成效,但后续仍需要继续加强防控力度,做好母婴阻断工作,预防梅毒感染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梅毒感染;随访;管理;母婴阻断;儿童;孕产妇【中图分类号】R75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36-0117-03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Follow-up Management for Children Born to Pregnant Women Infected with SyphilisCHEN Jun-ling(Child Health Departmen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Pingshan Town, Huidong County, Huizhou 516300, Guangdong)【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llow-up management of children born to pregnant women with syphilis.Methods: 88 pregnant women and children with syphilis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is study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20, and their follow-up management status was observed and analyzed.Result: Among 88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35 cases received pregnancy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39.77%, and 12 cases received pregnancy standard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13.64%.From 2015 to 2020, the proportion of pregnant women receiving pregnancy standard treatment showed an upward trend(P<0.05); among 88 cases of children, 16 cases received preventive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18.18%, 72 cases did not use preventive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81.82%,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was applied from 2015 to 2020 The proportion of children showed an upward trend(P<0.05); among 88 children, 48 cases were lost to follow-up, accounting for 54.55%, and 40 cases excluded syphilis infection, accounting for 45.45%.Conclusion: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of syphilis infection has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but the follow-up still needs to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orts, do a good job in blocking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yphilis infection, which has promotion value.【Keywords】Syphilis infection; Follow-up; Management; Mother infant block; Children; Pregnant women梅毒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该病由梅毒螺旋体引发,属于系统性、慢性传播疾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该病毒可以经由母体传染给新生儿,可能致使孕产妇出现严重性不良妊娠结局[1]。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管理情况研究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管理情况研究

药物与临床93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管理情况研究孟 婕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041摘要:目的: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随访管理情况的相关研究。

方法:从2018.1月~2019.1月这个时间段中,选择我院收治的梅毒感染孕产妇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其完成分娩出院之后进行随机访问,对产妇和所生儿童情况进行收集分析。

结果:通过随访发现,60例产妇所生产的新生儿共有60名,其中有2名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感染了梅毒,概率为3.3%;有20名新生儿在随访18个月后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并对先天性梅毒的可能进行了排除,所占比例为33.3%。

结论:对于梅毒感染的孕产妇,要想降低其所生儿童梅毒感染的发生概率需要加强对感染产妇的健康宣教,院方要为产妇提供梅毒母婴传播预防的综合护理服务,尽可能的减少因母婴传播而导致的儿童梅毒感染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梅毒感染;孕产妇;儿童梅毒感染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对病患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威胁[1]。

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种,分别为母婴传播、性传播以及血液传播[2]。

临床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先天性梅毒感染的发生概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先天性梅毒感染主要和母婴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梅毒母婴传播进行有效的阻断,是降低梅毒对婴儿产生影响的关键手段。

本文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随访管理情况的相关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从2018.1月~2019.1月这个时间段中,选择我院收治的梅毒感染孕产妇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所选取研究对象的年龄段为23岁~33岁,平均数值为(28±2.1)岁,其中初产妇为32例,经产妇为28例。

1.2方法对所选研究对象的梅毒阳性方案进行收集和回顾分析,在产妇出院后记录好家庭住址、身体情况和新生儿情况,院方组成随访团队对研究对象定期进行随访,随访的时间为3~18个月。

随访内容的制定:主要的内容包括对婴儿的身高体重的信息进行记录,观察日常的喂养方式,婴儿梅毒预防性药物的使用,对婴儿进行梅毒血清学的检测,并对母亲和婴儿的身体状况以及医院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各种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各种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制度一、管理对象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二、管理目的规范艾滋病、梅毒、乙肝各种信息资料管理程序,提高信息管理质量。

三、管理要求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记录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咨询信息的婚前保健、孕产妇保健、产时保健等相关登记2、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每月5日将收集、整理和汇总相关检测、咨询信息上报县妇幼保健院。

3、各级医疗机构对检测发现的艾滋病或梅毒感染孕产妇进行随访和个案信息调查,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报表上报要求及时填写上报县妇幼保健院。

4、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认真核对各类原始登记与记录,确保相关报表信息符合逻辑、完整、准确。

5、县妇幼保健院汇总、审核各医疗机构的月报和个案卡上报到市妇幼保健院。

6、确保信息的保密性。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工作制度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ﻫ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针头、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ﻫ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妇幼保健院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培训考核试题

妇幼保健院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培训考核试题

妇幼保健院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培训考核试题请按要求完成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5题)1、乙肝感染孕产妇如需抗病毒治疗,开始治疗的时间为()。

[单选题]A、孕28—32周B、孕24—28周(正确答案)C、孕24周后D、孕28周后2、某孕妇,孕12周,HIV抗体初筛有反应,此时应该向孕妇提供()服务。

[单选题]A、终止妊娠B、立即使用抗病毒药物C、根据某种快速检测试剂结果,确定是否进行补充实验D、使用原有试剂和另一种筛查试剂进行复检(正确答案)3、对于孕期无产检,临产/急产时才寻求孕产期保健服务、艾滋病感染状态不明确的孕产妇,要求()内反馈检测结果。

[单选题]A、30分钟(正确答案)B、45分钟C、1小时D、2小时4、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用药过程中应进行相关检测,评估孕产妇感染状况,监测治疗效果,孕晚期应进行1次(),并在分娩前获得检测结果。

[单选题]A、病毒载量检测(正确答案)B、CD4+T淋巴细胞计数C、肝、肾功能检测D、血、尿常规5、梅毒感染孕产妇在治疗随访过程中,特别是孕晚期或者分娩前,应进行()检测,作为治疗效果评价和诊断所生儿童先天性梅毒的依据。

[单选题]A、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B、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定性检测C、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正确答案)D、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6、对于初次接受孕期保健的孕产妇,应当采用()进行初筛。

[单选题]A、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正确答案)B、非梅毒血清学螺旋体实验C、梅毒螺旋体IgM抗体D、梅毒螺旋体IgG抗体7、妊娠期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单选题]A、头孢曲松B、青霉素C、红霉素D、苄星青霉素(正确答案)8、月报表中提及的产妇的定义是()。

[单选题]A、≥28孕周分娩,包括≥28 孕周引产者(正确答案)B、≥28孕周分娩者C、≥28孕周分娩,包括≥28孕周引产者以及≤20周死胎死产者D、以上都对9、HIV暴露儿童出生后采集第一份血样标本的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与先天梅毒感染状态监测梅毒感染产妇所生新生儿母毒治非
娩亲治疗青前孕期没有接受过规范性梅疗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特别是母亲妊娠期应用霉素方案治疗或母亲在分1个月内才进行梅毒治疗者根据母亲孕期治疗情况
予以预防性治疗
没有条件进行梅毒螺旋体暗视野
检查或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有条件进行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
治疗和随访
18月龄后进
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阳性反应 Nhomakorabea学试验检测
任何一次滴
度不下降或
反而上升,
结合临床症
状进行诊断阴性反应连续2次结
果阴性6月龄后未
转阴,始终
维持在低滴
度水平
每3个月进行
梅毒螺旋体
抗原血清学
试验检测#
任何一次
转阴,停
止检测18月龄后
仍为阳性诊断先天梅毒感染排除先天梅毒感染,
停止观察上报先天梅毒报告卡,提供规范治疗、随访及转介服务说明: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包括RPR、TRUST等方法。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包括TPP
A、TPHA及应用该原理的快速检测等方法。
查或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
阴性
反应阳性反应采集新生儿静脉血,进行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定量检测
阴性反应阳性反应
滴度<母亲
滴度的4倍,
无临床症状滴度<母亲
滴度的4倍,
有梅毒感染
的临床症状滴度≥母亲
滴度的4倍,
无论有无临
床症状
给予儿童预防
性治疗
每3个月进行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
清学试验*定量检测
观察临床症状给予儿童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