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英汉翻译考研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考研真题分析
英汉翻译教程答案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答案张培基【篇一:英汉翻译教程_张培基等】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多年的光辉历史。
早在公元前六年西汉哀帝时代,伊存到中国口传一些佛教经句,但还谈不上佛教的翻译。
佛经的翻译是在东汉桓帝建和两年(公元148年)开始的,译者是安世高,他是安息人(即波斯),他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
过些时候,娄迦谶来中国,因为他是月支人,所以又称支娄迦谶。
他也译了十多部佛经,但文笔生硬,不易看懂,所以从那时起,大概就有直译和意译这个问题了。
他有个学生叫支亮,支亮又有个弟子叫支谦,他们三人号称“三支”,都是当时翻译佛经很有名的人。
就在那时,月支派里出现了一个叫竺法护的大翻译家,他译了175部佛经,对于佛法的流传贡献很大。
但这些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
到了符秦时代,释道安设置了“译场”,成了有组织的活动,他本人不懂梵文,惟恐失真,主张严格的直译,在这期间他请来了天竺人(即印度)鸠摩罗什,他全改以前群家的直古风格,主张“意译”,他的译著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到南北朝时,一个叫真谛的印度佛教学者应梁武帝之聘来到中国,他译了49部经论,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
从隋代(公元590年)起到唐代,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隋代有个释彦琮,梵文造诣很深。
在他以后出现了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我国佛经三大翻译家),他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他自创了“新译”。
值得一提的是,清末马建忠在他写的《拟设翻译书院议》中发挥了他所认为的“善译”的见解,可以说是试图说明翻译标准的一个开端。
他的善译标准包括了三大要求:第一、译者首先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熟知彼此的异同;第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和语气,把它传达出来;第三、译文与原文毫无出入。
这些要求是很有道理的,因他本人后来没搞翻译,因此他对“善译”的见解,反被后人忽略了。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五四”以前最显著的表现是,以严复、林纾等为代表翻译了一系列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和文学作品。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完整版】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完整版】《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总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等1983)我国早期典籍《周礼·秋官司寇》篇里就有―象胥‖(谓通言语之官)这一名目,唐朝贾公彦所作的《义疏》里提到―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这条注疏,关于翻译的定义,足以给人不少启发。
用现代文艺理论和语言理论,也许可以诠释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换易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而并不变更所蕴含的意义,——或用近年流行的术语说,并不变更所传递的信息,——以达到彼此沟通,互相了解的目的。
(罗新璋1984)一、关于翻译何谓翻译?关于翻译的定义很多。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根据《剑桥语言百科全书》,―翻译‖这个中性术语是指将一种语言(―原语‖)里的词句的意思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目的语‖)的意思所做的一切,不论其手段是说话、写字还是做手势。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奈达论翻译》,1984)有人把翻译看作是一门科学(science),因为它有自身的规律可循;有人看作是一门艺术(art),因为它是译者对原文再创造的过程;也有人看作是一门手艺(craft),因为原语的信息需要用地道恰当的目的语再现。
在自动化数据处理中,翻译又被定义为:―将计算机信息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将字符从一种表示转换成另一种表示。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但是,在经济和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翻译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
翻译是国际间理解的钥匙,据说西欧的文明归功于翻译者(据L·G·凯里1979)。
季羡林教授也说,翻译是永葆中华文明青春的万应灵药。
前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先生说,从中国来讲,没有翻译工作,就没有中国***和中国近代的革命运动,就没有中国成功的对外开放和四个现代化;从世界范围来讲,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和平,就没有各种国际交往,就没有一个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的未来。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配套题库(英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圣才出品】

第5章英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5.1 分句、合句法一、试译下列各句,将斜体的单词或短语译成一个汉语句子1. At present, people have a tendency to choose the safety of the middle-ground reply.【译文】现在的人们都倾向于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来回答问题,因为它安全,不招风险。
2. George nodded, thankful that his wife was not the talkative kind.【译文】乔治点点头,他妻子不是那种絮絮叨叨的人,对此他心存感激。
3. The intent to make an immediate gift must be clear and unmistakable, and the transfer must take immediate and permanent effect.【译文】直接赠予的意图必须明白无误,转让行为必须立即产生效力,且该效力应具有永久性。
4. Several blocks from the park, running parallel to it, Clement Street bustles like a second Chinatown with dozens of ethnic restaurants.【译文】离公园几个街区便是与公园平行的克莱门特街。
那儿有十几家民族餐馆,热闹得如同第二个唐人街。
5. That region was the most identifiable trouble spot.【译文】那地区是个麻烦的地方,这是大家都容易看出来的。
6. The depth of some of those changes is , to me at least, pleasingly remarkable and extraordinary.【译文】其中一些变化有深度,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不同凡响,令我由衷地高兴。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 我国翻译史简 介)【圣才出品】

第1章我国翻译史简介1.1 复习笔记一、我国翻译的早期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年的历史。
最早开始的是佛经的翻译,翻译家有安世高、号称“三支”的支娄迦谶、支亮、支谦,竺法护。
二、隋唐时期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是从隋代(公元五九〇年)起到唐代。
这一时期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的贡献为:①玄奘不但把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字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
②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是有贡献的,他提出的翻译标准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意即“忠实、通顺”。
三、明清时期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新学”时期,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
明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清林纾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有《巴黎茶花女遗事》(La Dame aux Camelias)、《黑奴吁天录》(Uncle Tom’s Cabin)、《块肉余生述》(David Copperfield)、《王子复仇记》(Ham1et)等。
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T. H. Huxley)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当·斯密(A. Smith)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等。
严复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
四、五四时期至今“五四”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
“五四”以后,我国翻译开始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
《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
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配套题库(英汉语言的对比)【圣才出品】

第3章英汉语言的对比3.1 英汉词汇现象对比一、试译下列各短语,注意英汉语中词的多义性和搭配能力的不同1. ①soft music②soft life③soft drink④soft goods⑤soft light⑥soft breeze【译文】①轻音乐;②安逸的生活;③软饮料(不含酒精);④纺织品;⑤柔和的光线;⑥微风2. ①a handsome car②a handsome man③a handsome profit④a handsome compliment【译文】①漂亮的车;②英俊的男士;③一大笔利润;④大加赞赏3.①good results②good food③a good point④a good deed【译文】①好的结果;②符合标准的食物;③有说服力的依据;④高尚的习惯行为4.①poor health②poor food③poor light④poor soil⑤a poor country⑥a poor swimmer【译文】①身体不好;②劣质食物;③昏暗的光线;④贫瘠的土壤;⑤贫穷的国家;⑥不擅长游泳的人5. ①regular breathing②regular customers③a face with regular features④a regular army/soldier⑤a regular disaster【译文】①均匀的呼吸;②老主顾;③五官端正的脸庞;④正规军;正规军士兵;⑤一场彻底的灾难6. ①to cut wheat②to cut cake③to cut finger-nails【译文】①割麦子;②切蛋糕;③剪指甲7. ①to fuel up on food②to fuel up on water【译文】①吃点食物;②喝点啤酒二、试译下列单词和句子,根据汉语表达习惯进行增添1. sorting【答案】分类法2. allergy【译文】(医学)变(态反)应性/过敏性3. measurement【译文】测量法/测量结果4. neutralization【译文】中和作用/中立状态5. modification【译文】修改方案/修正稿6. oxidation【译文】氧化作用7. transmission【译文】传递方式/传动装置8. cycling【译文】周期变化9. programming【译文】程序编制10. magnetization【译文】磁化作用/磁化强度11. mercuriality【译文】易变特性12. substitution【译文】取代作用13. corrosive【译文】腐蚀剂14. dripping【译文】滴注法15. assimilation【译文】同化作用16. relativity【译文】相对论17. lithonephrotomy【译文】肾结石切除术18. memory【译文】存储器19.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mine-owners of South Wales were unable toproduce coal as cheaply as the more mechanized mines abroad, with the result that for many years there was serious unemployment in South Wales.【译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南威尔士矿主不能像海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煤矿一样廉价出煤,结果南威尔士多年来有着严重的失业现象。
张培基汉译英技巧赏析

张培基汉译英技巧赏析张培基先生是目前我国翻译界领军人物之一。
本文试图根据张培基先生的译作从词义的选择与引申、对源语的理解与译文句式调整、直译与意译的结合和保持译文原貌与风格诸方面,欣赏和分析张先生的汉译英技巧,并对其所译的个别疏忽之处提出商榷。
标签:原语译语引申句式调整直译意译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张培基先生的了解一般源于学习他和同仁所编的《英汉翻译教程》。
该教程不仅扼要介绍英译汉的理论知识,而且着重研究和探讨英译汉的具体方法和常用技巧,对研习英译汉的初学者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体现了编者对英文语言特点和文体特征的透彻理解和高超的英译汉水平。
近年来,张培基先生对英译汉研究倾注大量心血,所译作品以翻译名家散文或杂文居多,并频频刊登在《英语世界》和《中国翻译》等期刊杂志上。
笔者篇篇拜读,不时为先生的择词、译出语构建和语段整合等技巧拍案叫绝,深为震撼,颇受教益。
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张培基先生所译作品的实例,欣赏和分析先生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汉英翻译技巧。
一、重视词义的选择与引申层次词义的选择是翻译的基本功,也是翻译理论的基本课题之一。
单词的涵义非常复杂,词典都尽量收集每一单词的各种涵义。
选择和确定词义是翻译过程中每位译者面临的难题,难怪严复曾有过“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之感慨。
然而,张培基先生能深刻领悟原语的内涵,在汉译英时对英文词义反复推敲,挑选出最适合上下文语境的词汇。
原文:书房,是读书人心目中的一个私人领地,一个精神家园,一个智慧的世界。
到过几位朋友家的书房,尽管大小各不相同,陈设各异,但四壁书橱架上,层层叠叠的书籍,或排成整齐的行列,或纵横交错如阡陌丛林,满屋子到处是书,则大体相同。
新时期以来,各种多卷本全套硬面精装的文集,形形色色的选集,足以令书房生辉。
其间不乏名著佳作,可作为文化积累,但也难免混杂一些文化垃圾。
当然这些都无碍于书房主人坐拥书城之乐。
译文:The study is to a scholar his private domain, his spiritual home and his intellectual world. I’ve been to the studies of several friends. Though of different sizes and with different furnishings, they are never the less about the same in boasting a roomful of books. Books shelved in bookcases lining the four walls. Books either piled up one upon another, or displayed in neat rows, or laid out in disorder like fields with crisscross footpaths or a jungle. In recent years, the appearance of various multivolume collected works of every description has added to the splendor of a study. Among them there is no lack of great classics and master writings. On the other hand, some trash is inevitably mixed with them too. But that d oesn’’t hinder the owner of the study from enjoying the company of his library.源语为散文家何为于1999年6月所写的一篇佳作《书房》,选自他于2003年出版的散文集《近景与远景》。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圣才出品】

第5章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5.1 复习笔记一、分句、合句法分句法是指把原文的一个简单句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合句法是指把原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一个复合句在译文中用一个单句来表达。
(一)分句法1. 把原文中的一个单词译成句子,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1) 副词The Chinese seemed justifiably proud of their economic achievements.中国人似乎为他们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而自豪,这是合乎情理的。
(2) 形容词That region was the most identifiable trouble spot.那地区是个麻烦的地方,这是大家最容易看得出来的。
(3) 名词He shook his head and his eyes were wide, 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他摇了摇头,两月睁得圆圆的,接着又眯成一条线,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色。
2. 把原文中一个短语译成句子,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1) 分词短语She sat with her hands cupping her chin, staring at a corner of the little kitchen.她坐在那儿双手托着下巴,眼睛凝视着小厨房的一角。
(2) 名词短语Energy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destroyed, a universally accepted law.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是一条普遍公认的规律。
(3) 前置词短语Their power increased with their number.他们人数增加了,力量也随之增强。
3. 把原文的一个句子拆开,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resulted in an accident to the machinery.因为他没有遵守安全规则,机器出了故障。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

31. After dinner, the four key negotiators resumed their talks, which continued well into the night.
32. She had talked to th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about her worries, who assured her that nothing could possibly go wrong.
33. He took the idea to the manager, who liked it and ordered an investigation to see if it could be applied to their auto production.
12. It is the university, with its 15,000 students, dozens of colleges, and its large numbers of museums, churches, libraries, gardens, and offices, that dominates the look and temperament of the city of Oxford.
16. Thus he grew in body and soul.
17. My grandfather used to tell me that one got more enjoyment out of one hour's fruitful work than out of ten hours' meaningless recre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英汉翻译考研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考研真题分析1、我国翻译史简介一、我国翻译事业的历史有多久?对我国的翻译史进行大致划分,并给出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家。
【答案】中国的翻译,从公元67年天竺僧侣(摄摩腾和和竺法兰)到洛阳白马寺讲经以来,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出现过的翻译高潮大致有五次。
第一次:从东汉到唐宋的佛经翻译。
这时期出现过中国佛经的三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
第二次:明末清初的西方科技著作的汉译和中国典籍的西译。
翻译家有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
第三次:五四以前对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学作品的翻译。
翻译家有林纾、严复、梁启超等。
第四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后的十几年。
这个时期我国对马列著作的汉译和《毛泽东选集》民族经文及外文的翻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翻译家有鲁迅、赵元任、朱生豪、林语堂等。
第五次: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开始的西方学术著作和文艺作品的大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迄今为止的第五次高潮。
翻译家有傅雷、钱钟书、杨绛等。
【解析】我国翻译史、所出现五次高潮、每一个高潮的研究内容、代表译家是每一个译者都应了解的基本内容,此外译者也应对西方翻译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翻译实践。
二、简要介绍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并谈谈你对这个标准的看法。
【答案】严复在《天演论》译文的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是指对原文和译文两个关联事物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风格、思想以及精神,不可歪曲原文,不可遗漏原文的重要内容。
“达”是指译文要通达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
“雅”是指译文所要达到的文学美感,即文采气质。
译文语句要规范、得体、生动、优美,有独特的文学典雅气质。
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译员,首先应该保证前两个标准,即“信”“达”的实现。
在翻译时,应确保译文完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符合译入语的语法规范,然后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去完善译文,使之更具美感。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工作有哪些特点?【答案】①翻译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工作,逐渐取代了抢译、乱译和重复浪费的现象;②翻译作品质量大大提高,逐渐克服了粗枝大叶、不负责任的风气;③翻译工作者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逐渐消除了过去各种不良现象和无人过问的状况;④翻译工作者不仅肩负着外译汉的任务,同时为了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介绍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以及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还肩负了汉译外的任务;⑤对翻译标准的认识日趋统一,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的翻译工作。
第2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一、什么是翻译?如何看待翻译的本质?【答案】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翻译的本质是释义,是意义的转换。
查看答案二、直译、意译各有什么要求?如何正确对待直译与意译?【答案】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但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在翻译中,应根据所译文本的使用目的、受众、风格、所遇到的不同情况来确定翻译方法,不可盲目地通篇直译,或通篇意译。
应灵活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翻译。
三、你对提高自身作为译者须具备的素养有什么计划?打算怎样实施?【答案】译者应具备的素养有三: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这些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磨练。
首先我要巩固汉英两种语言的基础,平时多听、多读、多写。
其次,需要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搜集和阅读汉语和英语的各类报刊、杂志等,了解时事热点,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差异,避免因缺乏对文化差异的了解而闹出笑话。
最后,严谨、端正的工作态度不仅应贯彻翻译实践的始终,也应贯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在翻译时,要培养自己的耐性,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在初稿完成后多次校对审核,以保证译文的质量。
2 名校英美文学考研真题试题类型和出题形式通过分析全国众多院校“英美文学”的历年真题,其题目类型大致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文学术语或对作家作品的解释)、简答题、作品选段分析、论述题、批判性思维(北外的特色题型)等,具体归纳如下:(1)填空题填空题出题形式有两种。
一种为一个留有空白的英文句子,要求考生根据句中提供的信息填出正确的答案。
一种是考查作家与作品的匹配:一般为给出作品的名称,要求考生回答作家的名字。
或是给出作品的简短选段,考生回答作品及作家的名称。
如:1. Ralph Waldo Emerson wrote ______, which has been called “the Manifesto of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and ______, which has been regarded as America’s “Declaration of 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2. Read the following excerpts and identify their authors and the titles from which they are excerpted. Give full name of the author and full title of the work.Author ______ Title ______April is the cruelest month, breedingLilacs out of the dead land, mixingMemory and desire, stirringDull roots with spring rain.填空题考核的内容比较广泛,知识点也比较分散,但难度不大。
采用这类题型的院校较多,有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
需要考生对各个时段的作家作品熟练掌握。
(2)选择题选择题出题形式为一个留有空白的英文句子,要求考生从所给的四个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其主要是考查作品与作家的匹配,或是对某个作品选段的分析,或是对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The following selection was written by ______.A. Washington IrvingB.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C. Emily DickinsonD. Walt WhitmanO Captain! my Captain! our fearful trip is done;The ship has weathered every rack, the prize we sought is won;The port is near, the bells I hear, the people all exulting,While follow eyes the steady keel, the vessel grim and daring:选择题不是特别常见,采用这类题型的院校有大连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
只要考生对文学基本知识熟练把握,此题难度不大。
(3)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题出题形式为题目给出一个术语,或是作家作品的名称,要求考生对其解释。
如:Define, in complete sentences, the following terms, writers or works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Harlem RenaissanceSamuel Taylor ColeridgeDeath of a Salesman名词解释题是很多学校会采用的一种题型,如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4)简答题简答题出题形式为给出某个作家或作品,要求考生对作家所属的流派,世界观及其主要作品的分析(包括主要人物,写作风格,主题思想的分析等)。
如:Give a brief answer to each of the questions below.Why does Oscar Wilde put forward the doctrine “Art for art’s sake”? 简答题是很多院校都会采用的一种题型,如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5)作品选段分析题作品选段分析题出题形式为给出某个作品的选段,要求考生根据该选段回答相应的问题,如选段的作者,选段的主体思想,写作风格,艺术手法或是对某个单词,短语或者句子的理解。
如:Read the following poem by Robert Frost and do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该作品选段为Robert Frost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未选择的路》,要求考生根据这首诗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 Please analyze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is poem with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me implied in it (10 points);2. Please point out one or two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poem with the examples in the text. (6 points);这种题型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涉及,要求考生对指定的教材中的作品选段要十分熟悉。
有些学校会选择指定教材外的作品选段,考生对此不必担心,这样的题目弹性较大,只要能够把握选段的意思及主要思想,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6)论述题论述题出题形式比较多样,但主要就是对作家作品的分析,相对于简答题而言难度稍高。
有些院校擅长考查作家作品的对比比较(如武汉大学),有些院校题目中给出一些文学理论,要求考生根据理论选择作品进行文学批评(如南京大学)。
论述题需要考生对英美文学有一个较为宏观的把握,但细节的东西一定要掌握牢固,能够做到活学活用。
(7)批判思维题批判思维题出题形式为给出一段话,要求考生判断其逻辑错误。
此题型较为新颖,但目前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采用此种题型(2010年没有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