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一章 等腰三角形

1.1等腰三角形一、知识点梳理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定义)③等腰三角形等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地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①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②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义)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反证法: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成为反证法。
6.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7.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8.作图要求:掌握尺规作图用两条已知线段做等腰三角形二、经典题型总结题型一: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角题型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长度题型三:用反证法证明简单证明题题型四: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题型五:动点与等腰三角形题型题型六: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综合提升题三、解题技巧点睛1.在做等腰三角形类问题时可以随时“标图”,把相等的角或者相等的边用相同的小符号标注,便于我们清晰的读图。
2.若题目中需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通常会想到:①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两条线短可以平移为某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3.在图形中如果涉及到求边长问题,我们通常首先想到:根据欲求边构建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4.在求角度的题目中,若思路不清晰,则本着两个计算原则去列式: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5.特别注意几个特殊角:75°、105°、120°、135°、150°,若图形题中出现了这几个特殊角并且涉及到求线段,则很有可能需要我们做辅助线把75°角分成45°角和30°角;而把105°角分成60°角和45°角;把120°角分成90°角和30°角或两个60°角;把135°角分成90°角和45°角;把150°角分成90°角和60°角。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节等腰三角形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 等腰三角形知识清单全练>科学设计 对应梳理知识点一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2.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SAS 、 、 . 知识点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圆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简称 .4.等腰三角形顶角的 、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互相重合.5.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 ,两底角的平分线 ,两腰上的高 .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有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为 . 知识点三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7.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 ,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 8.有一个角等于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9.三个角都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0.三条边都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四 有一个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 等于 的一半.基础闯关全练>水滴石穿 全面过关 知识点一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1.如图.则的度数为( )2.如图1 -1 -2,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的是 ( )3.如图1-1-3所示,︒=∠=∠90F E ,,C B ∠=∠ AE =AF,结论:①EM=FN; ②CD=DN; ③;EAM FAN ∠=∠④△ACN ≌△ABM.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1-1-4,在则 .5.如图1-1-5,AD是△ABC的中线,分别过点C、B作中线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求证:BF=CE.6.如图1-1-6,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 向点A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7.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为,则它的顶角度数为 ( )8.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 ( )9.如图1-1-7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6B.7C.8D.910.如图1-1-8,B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个 .11.已知,如图1-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边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 .12.如图1-1- 10所示,在△ABC中,AB=AC,D为BA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E∥BC,证明:AE平分∠DAC.知识点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圆13.下面给出几种三角形:①有两个角为60°的三角形;②三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③一条边上的高也是这条边上的中线的三角形;④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A.4种B.3种C.2种D.1种14.如图1-1-11所示.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BC于D,以AD为一边作一个△ADE,且DE ⊥AC,∠CAE=30°.求证:△ADE为等边三角形.15.如图1-1-12,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CD.知识点四有一个钝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6.如图1-1-13,在△ABC中,于则DB等于 ( )知识点五反证法17.求证: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必为锐角.三年模拟全练>努力攀登综合提升一、选择题1.(2013陕西西安十七中期中,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则它的底角是( )二、填空题2.(2013山东青岛胶南月考,2,★★☆)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一块如图1-1-14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 元,则购买这种草皮一共需要 元.三、解答题3.(2013重庆南开中学期中.9,★★☆)已知:如图1-1-15,点D 为△ABC 的边BC 上一点,且AB=AD ,点E 为△ABC 外一点,连接AE ,DE ,使得∠ADE=∠B ,∠CAE=∠BAD ,求证:BC =DE.(6分)4.(2012辽宁沈阳七模,23,★★☆)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12分)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 为AB 的中点时,如图1-1-17①,确定线段AE 与DB 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DB (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 与DB 的大小关系为AE DB (填“>”“<”或“=”).理由:如图1-1 -17②,过点E 作EF∥BC,交AC 于点F.(请你完成解答过程) (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直线BC 上,且ED=EC.若△ABC 的边长为1,AE =2,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E 在AB 上,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且ED =EC ,如图1-1 -16,试确定线段AE 与DB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求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五年中考全练>实战演习勇夺第一一、选择题1.(2013四川成都,4,★☆☆)如图1-1-18,在△ABC中,∠B=∠C,AB=5,则AC的长为( )A.2B.3C.4D.52.(2013四川广安,7,★☆☆)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另一边长为13,则它的周长为 ( )A.25B.25或32C.32D.193.(2012山东淄博,5.★★☆)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底边长为4,底角为β.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不一定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条边长分别为4,5,它们的夹角为βB.两个角是β,它们的夹边为4C.三条边长分别是4,5,5D.两条边长是5,一个角是β4.(2012广东深圳,12,★★☆)如图1-1-19,已知:点在射线ON上,点在射线均为等边三角形,若则的边长为 ( )A.6B.12C.32D.64二、填空题5.(2012吉林,14,★★☆)如图1-1-20,在等边△ABC中,D是边AC上一点,连接BD.将△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AE,连接ED.若BC=10,BD=9,则△AED的周长是 .6.(2012贵州贵阳.15,★★☆)如图1-1-21,在△AB,中,,在上取一点延长AA到使得1上取一点D,延长到,使得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的度数为 .三、解答题7.(2012广东河源,15,★★☆)如图1-1-22,已知∠和BD相交于点D,E是AD的中点,连接OE.(6分)(1)求证:(2)求AEO的度数.探究创新全练>思维开放天天向上1.如图1-1-23所示,△ABC是正三角形,△BDC是∠BDC =120°的等腰三角形,以点D为顶点作一个的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连接MN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2.(2013山东东营中考)(1)如图1-1-24 (1),已知:在△ABC中,.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1-1-24(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中,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其中仅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1-1-24(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的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概述

等腰三角形
一、知识概述
(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上的夹角叫做底角.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三)、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等边三角形指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四)、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等角对等边”)
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与讲解
(一)、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如三内角和为180°,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性质,还具有特殊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重要性质.
(二)、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识别,注意边、角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注意不要漏解,学习周密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要用轴对称的思想解题.。
第1讲 等腰三角形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讲义(北师大版)

第1讲 等腰三角形 1.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2.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 知识点01 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 、AC 为腰,BC 为底边,∠A 是顶角,∠B 、∠C 是底角.要点诠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 =180°-2∠B ,∠B =∠C =1802A ︒-∠ .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4.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知识拓展1】根据等边对等角求角度例1.(2021·贵州·思南县张家寨初级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点D为AC上一点,且AD=BD=BC,则∠A等于多少?例2.(2021·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ABC中,AB=AC=CD,BD=AD,求△ABC中∠CAB 的度数例3.(2021·广东·广州市白云区广大附中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已知:如图所示,在Rt△ABC中,∠C =90°,D是BC上一点,且DA=DB,∠B=15°.求∠CAD的度数.例4.(2021·广西三江·八年级期中)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80°,求∠C的度数.【即学即练1】如图,已知△ABC中,AB=BD=DC,∠ABC=105°,求∠A,∠C度数.【即学即练2】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知识拓展2】利用三线合一求解与证明例1.(2021·湖北武汉·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 =CE.⊥,垂足为D,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例2.(2021·重庆·八年级期中)如图:已知等边ABC中,BD AC=,且CE CD(1)求证:BD DE=;(2)若M为BE中点,求证:DM平分BDE∠.例3.(2021·河南镇平·八年级阶段练习)下面是某数学兴趣小组探究用不同方法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讨论片段,请仔细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小明:如图1,(1)分别在射线OA,OB上截取OC=OD,OE=OF(点C,E不重合);(2)分别作线段CE,DF的垂直平分线l1,l2,交点为P,垂足分别为点G,H;(3)作射线OP,射线OP即为∠AOB的平分线.简述理由如下:由作图知,∠PGO=∠PHO=90°,OG=OH,OP=OP,所以Rt△PGO≌Rt△PHO,则∠POG=∠POH,即射线OP是∠AOB的平分线.小军:我认为小明的作图方法很有创意,但是太麻烦了,可以改进如下,如图2,(1)分别在射线OA,OB 上截取OC=OD,OE=OF(点C,E不重合);(2)连接DE,CF,交点为P;(3)作射线OP.射线OP即为∠AOB的平分线.……任务:(1)小明得出Rt△PGO≌Rt△PHO的依据是_______(填序号).①SSS;②SAS;③AAS;④ASA;⑤HL(2)如图2,连接EF.①求证:△CEF ≌△DFE ;②求证:△PEF 是等腰三角形;③小军作图得到的射线OP 是∠AOB 的平分线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例4.(2021·广东广州·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垂足为D ,AB :AD :13BD =:12:5,ABC 的周长为36,求ABC 的面积.例5.(2022·黑龙江富裕·八年级期末)已知:在△ABC 中,∠ABC =45°,CD ⊥AB 于点D ,点E 为CD 上一点,且DE =AD ,连接BE 并延长交AC 于点F ,连接DF .(1)求证:BE =AC ;(2)若AB =BC ,且BE =2cm ,则CF = cm .例6.(2021·江苏滨海·八年级期中)如图,厂房屋顶的人字架是等腰三角形,AB=AC,AD⊥BC,若跨度BC =16m,上弦长AB=10m,求中柱AD的长.【即学即练1】(2021·福建·福州三牧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ABC中,∠A=40°,∠ABC=80°,BE 平分∠ABC交AC于点E,ED⊥AB于点D,求证:AD=BD.【即学即练2】(2021·黑龙江五常·八年级阶段练习)已知:以线段AB为边在线段的同侧作△ABC与△BAD,BC与AD交于点E,若AC=BD,BC=AD.(1)如图1,求证:CE=DE;AB的线段.(2)如图2,当∠C=90°,∠AEB=2∠AEC时,作EF⊥AB于F,请直接写出所有等于12【即学即练3】(2021·吉林·八年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为边BC 的中线,E 是边AB 上一点(点E 不与点A 、B 重合),过点E 作EF BC ⊥于点F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G .(1)求证:AD //FG ;(2)求证:AG AE =;(3)若3AE BE =,且4AC =,直接写出CG 的长.【即学即练4】(2021·江苏·扬州市梅岭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C ,BC 交x 轴于点D .(1)若A (﹣8,0),C (0,6),直接写出点B 的坐标 ;(2)如图2,三角形△OAB 与△A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OD ,求∠AOD 的度数;(3)如图3,若AD 平分∠BAC ,A (﹣8,0),D (m ,0),B 的纵坐标为n ,求2n +m 的值.【知识拓展3】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例1.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40°,求其余各角.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求其余各边.【即学即练】如图,△ABC 中BD 、CD 平分∠ABC 、∠ACB ,过D 作直线平行于BC ,交AB 、AC 于E 、F ,AB=5,AC=7,BC=8,△AEF 的周长为( )A .13B .12C .15D .20【知识拓展4】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例1、已知:如图,ABC △中,45ACB ∠=︒,AD⊥BC 于D ,CF 交AD 于点F ,连接BF 并延长交AC 于点E , BAD FCD ∠=∠.求证:(1)△ABD≌△CFD;(2)BE⊥AC.知识点02 等边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要点诠释:由定义可知,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知识拓展4】等边三角形例1、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即学即练】等边△ABC,P为BC上一点,含30°、60°的直角三角板60°角的顶点落在点P上,使三角板绕P点旋转.如图,当P为BC的三等分点,且PE⊥AB时,判断△EPF的形状.【知识拓展5】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北师大版八下数学1.1《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讲解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数学符号表达:因为AB=AC
所以∠B=∠C(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数学符号表达式:1..∵AB=AC,BD=DC=1/2BC
∴AD⊥BD,AD平分∠BAC
2.∵AB=AC,AD⊥BC
∴B D=DC=1/2BC,AD平分∠BAC
3.∵AB=A C,AD平分∠BAC
∴AD⊥BD,BD=DC=1/2BC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方法一:利用定义判定平行,直接通过全等三角形或其他办法证明AB=AC 方法二:判定方法: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简称“等角对等边”)
通常证明两个内角相等的办法:角的和差计算、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平行线的性质。
3、基本图形(未完待续,下期继续更新)
(1)图例说明:
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能通过说理得到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反之,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一定平行于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顶角的外角等于底角的两倍。
(2)图例说明:
AD平行于BC,BD是∠ABC的平分线,可通过说理得△ABD是等腰三角形. 反之,△ABD是等腰三角形,当∠ABD=∠DBC时,AD平行于BC.
基本图2运用:
视频
知识点分析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识要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课件

新课讲授
典例分析
例 如图,已知△ABC,△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E=CD.
分析:要证AE=CD,可通过证AE,CD所在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来实现,即证△ABE≌△CBD,条件可从 等边三角形中去寻找.
新课讲授
证明:∵△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B=BC,BE=BD,∠ABC=∠DBE=60°. AB=CB, 在△ABE与△CBD中, ABE=CBD, BE=BD, ∴△ABE≌△CBD(SAS). ∴AE=CD.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
课时2 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重点、难点)
新课导入
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论:三线合一,即等腰三角形
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 重合.
新课讲授
典例分析
例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分析:先根据命题分析出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写 出已知和求证,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 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证明.
新课讲授
解:如图,在△ABC中,AB=AC,CE和BD分别是AB 和AC上的中线, 求证:CE=BD.
证明:∵AB=AC,CE和BD分别是AB 和AC上的中线,
新课讲授
知识点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 2.想一想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那么等边三角 形的内角有什么特征呢?
新课讲授
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 都等于60°.
新课讲授
典例分析
例 已知:如图, 在△ABC中,AB= AC=BC. 求证:∠A= ∠ B = ∠ C = 60°. ∵AB = AC, ∴∠ B = ∠ C (等边对等角). 又∵AC = BC, ∴∠A= ∠ B (等边对等角). ∴∠A= ∠ B = ∠ C. 在△ABC中,∠A+∠ B+∠ C = 180°. ∴∠A= ∠ B = ∠ C = 60°.
北师版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简称:HL)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课件

∠ = ∠
在△MBP与△NCP中
=
∠ = ∠
∴△MBP≌△NCP(SAS). ∴MP=NP(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②△AMN的周长是 − .
A
M
B
P
N
C
教学过程——随堂练习
做一做
课本第9页“随堂练习”.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B
C
教学过程——新知探究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知识点2 反证法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
从上面的证明过程可知,反证法与我们平时的上面方法不同.
注意:利用反
证法证明,假
反证法的定义:
设原命题的结
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
论不成立时,
D. 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
2.如图,CE是△ABC的外角平分线,且AB//CE,则△ABC
一定是( D )
A. 任意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B
E
A
C
D
教学过程——典例精析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听一听
A
C
例1 如图,已知直线AB//CD,直
线AB⊥ , 用反证法证明:CD⊥ .
M
B
N
D
教学过程——典例精析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听一听
证明:假设直线CD与 直线 不垂直,
则∠CNM≠90°.
A
C
∵AB⊥ ,
∴∠AMN=90°.
∴∠AMN+∠CNM≠1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计算和作图.3.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证明过程. 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理解反证法并能用反证法推理证明简单几何题.【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作法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作法:1.作线段BC=a;2.分别以B,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AB,AC.△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B=∠C;(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4.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要点诠释:(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2A︒-∠.(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两腰上的高、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要点诠释: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广到一下结论:(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2)等腰三角形两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3)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的交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到底边两端上的距离相等.(4)等腰三角形顶点到两腰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距离相等.要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简单的说成: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要点诠释:(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和角关系.(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 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四、反证法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逐步推导论证,最后推出与学过的概念、基本事实,以证明的定理、性质或题设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叫做反证法.要点诠释:反证法也称归谬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一般适用于直接证明有困难的命题.一般证明步骤如下:(1)假定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从这个假设和其他已知条件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与学过的概念、基本事实,以证明的定理、性质或题设条件相矛盾的结果;(3)由矛盾的结果,判定假设不成立,从而说明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有关角度的计算题1、(2016春•太仓市期末)如图,已知△ABC中,AB=BD=DC,∠ABC=105°,求∠A,∠C度数.【思路点拨】由于AB=BD=DC,所以△ABD和△BDC都是等腰三角形,可设∠C=∠CDB=x,则∠BDA=∠A=2x,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可以求出∠A,∠C度数.【答案与解析】解:∵AB=BD,∴∠BDA=∠A,∵BD=DC,∴∠C=∠CBD,设∠C=∠CBD=x,则∠BDA=∠A=2x,∴∠ABD=180°﹣4x,∴∠ABC=∠ABD+∠CDB=180°﹣4x+x=105°,解得:x=25°,所以2x=50°,即∠A=50°,∠C=2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中运用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并联系三角形的内角定理求解有关角的度数问题.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答案】解:∵AC=BC=BD,AD=AE,DE=CE,∴设∠ECD=∠EDC=x,∠BCD=∠BDC=y,则∠AED=∠ADE=2x,∠A=∠B=180°-4x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x+y+180°-4x+180°-4x=180°①又∵A、D、B在同一直线上,∴2x+x+y=180°②由①,②解得x=36°∴∠B=180°-4x=180°-144°=36°.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40°,求其余各角.【思路点拨】由一个等腰三角形内角为40°,分别从40°是等腰三角形顶角与40°是底角的角度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当40°的角为顶角时,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两个底角的度数之和=180°-40°=140°,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两底角相等,故每个底角的度数1140702=⨯︒=︒;(2)当40°的角为底角时,另一个底角也为40°,则顶角的度数=180°-40°-40°=100°.∴其余各角为70°,70°或40°,100°.【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小心别漏解.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求其余各边.【答案与解析】解:(1)3为腰长时,则另一腰长也为3,底边长=13-3-3=7;(2)3为底边长时,则两个腰长的和=13-3=10,则一腰长1105 2=⨯=.这样得两组:①3,3,7 ②5,5,3.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3<7,故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其余各边长为5,5.【总结升华】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边有专用名词“腰”“底”,别的三角形没有,此题没有说明边长为3的边是腰还是底,所以做此题应分类讨论.同时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验证讨论哪些情况符合,哪些情况不符合,从而决定取舍,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举一反三:【变式】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C=8cm,且|AC-BC|=2cm,那么腰AC的长为( ). A.10cm或6cm B.10cm C.6cm D.8cm或6cm【答案】A;解:∵ |AC-BC|=2cm,∴ AC-BC=±2.又BC=8.∴ AC=10或6.∴ AB=10(cm)或(6cm).类型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运用4、如图,在△ABC中,边AB>AC.求证:∠ACB>∠ABC【思路点拨】在AB上截取AE=AC,连接C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EC=∠AC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AEC>∠ABC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证明:在AB上截取AE=AC,连接CE,∵AE=AC,∴∠AEC=∠ACE,∵∠AEC>∠B,∴∠ACB>∠ABC.【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能推出∠AEC=∠ACE和∠AEC>∠ABC是解此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60°,BD是中线,延长BC至点E,使CE=CD.求证:DB=DE.【答案与解析】证明:如图,在△ABC中,∵AB=AC,∠A=60°,∴△ABC是等边三角形,∴∠ABC=∠2=60°,∵BD是中线,∴BD是∠ABC的平分线,∴∠1=30°,∵CE=CD,∴∠E=∠3,∴∠E=∠2=30°,∴∠E=∠1,∴DB=DE.类型四、等腰三角形的判定5、如图1,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过点O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1)试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若BD=4、CE=3,求DE的长;(3)若 AB=12、AC=9,求△ADE的周长;(4)若将原题中平行线DE的方向改变,如图2,OD∥AB,OE∥AC,BC=16,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思路点拨】(1)运用两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得出等腰三角形;(2)由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求解;(3)由△ADE的周长=AD+DO+OE+AE=AB+AC求解;(4)由OD∥AB,OE∥AC,BO平分∠ABC,CO平分∠ACB,得出△BDO和△ECO是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得出△ODE的周长等于BC的长度.【答案与解析】解:(1)△DBO和△EOC是等腰三角形.∵BO平分∠ABC,∴∠DBO=∠CBO,∵DE∥BC,∴∠CBO=∠DOB,∴∠DBO=∠DOB,∴DB=DO,∴△DBO是等腰三角形,同理△EOC是等腰三角形;(2)∵BD=4、CE=3,∴由(1)得出DO=4,EO=3,∴DE=DO+OE=4+3=7;(3)△ADE的周长=AD+DO+OE+AE;∵DO=DB,OE=EC,∴△ADE的周长=AB+AC,∵AB=12、AC=9,∴△ADE的周长=AB+AC=12+9=21;(4)∵OD∥AB,OE∥AC,BO平分∠ABC,CO平分∠ACB,∴△BDO和△ECO是等腰三角形,∴BD=DO,CE=OE,∵BC=16,∴△ODE的周长为16.即△ODE的周长等于BC的长度.【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角相等或两边相等.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D=∠DCO;②∠BEO=∠CDO;③BE=CD;④OB=OC.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形,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①③;②③;①④;②④都可以组合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选①③为条件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在△EBO 和△DCO 中, ∵,∴△EBO≌△DCO(AAS ),∴BO=CO,∴∠OBC=∠OCB,∴∠EBO+∠OBC=∠DCO+∠OCB,即∠ABC=∠ACB,∴AB=AC,∴△ABC 是等腰三角形.类型五、 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6. 如图所示,△ABC 中,∠ACB=90°,CD ⊥AB ,垂足是D ,∠A=60°.求证:BD=3AD.【答案与解析】证明:∵CD ⊥AB ,∴∠ADC=90°,又∵∠A=60°,∴∠ACD=30°∴在Rt △ACD 中,AD=21AC , 又∵∠ACB=90°,在Rt △ACB 中,∴∠B=30°, ∴AC=21AB ∴AD= 14AB , 则AD=31BD ,即BD=3AD. 【总结升华】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可得到BC=2BD ,AB=2BC ,从而可推出AB=4BD ,从而不难证得BD 与AD 的数量关系.此题主要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D∥BC,BD 平分∠ABC,∠A=120°,CD=4cm ,∠ABC=∠DCB,求BC 的长.【答案】解:∵AD∥BC,∠A=120°,∴∠ABC=180°﹣120°=60°,∵BD平分∠ABC,∴∠DBC=∠ABC=×60°=30°,又∵∠ABC=∠DCB=60°,∴∠BDC=180°﹣30°﹣60°=90°,∴BC=2CD=2×4=8cm.类型六、反证法7. 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