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作用和说明书上的功效并不完全一致

合集下载

中成药你用对了吗

中成药你用对了吗

中成药你用对了吗药剂师王奎在很多人眼中,中成药毒副作用小,可以当保健品一样自行选购并服用,从而造成中成药的滥用。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中成药的毒副作用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中药材的毒副作用会影响到中成药。

首先我们先看看中药材的毒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中药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和小毒三类。

其中大毒类包含在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用药品管理办法》里,共22种。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巴豆,有大毒,正常用量是每次0.1g—0.3g,多入丸散。

过量可能就会引起恶心,呕吐,严重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那么只要中药材无毒生产出来的中成药也肯定是无毒的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中成药是很多中药材配伍在一块,按规定的处方和固定的工艺生产的。

而中药配伍中又有“十八反”和“十九畏”,有点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相克。

即使这些药物虽然无毒,但如果在一块配伍就会产生毒性或者降低药效。

临床治疗时大多病情复杂,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成药联合使用,联用不合理就可能得到相反的后果。

如小金丸,大活络丹,右归丸这些含乌头碱的中成药就不能与含半夏,贝母,天花粉等的中成药联用,联用后会导致乌头碱毒性增加。

二、合理使用中成药近年来流行一句话叫做“年轻不养生,年老养医生”,很多药店等零售企业也拿这句话作为一种宣传手段,高举着“养生”的大旗来蛊惑消费者。

其实中成药需辨证使用,同一种疾病辨证不同,其治疗选药也不相同。

很多患者及家属在药店买中成药只看其说明书中标明的治疗病种或者盲目听信药店售货员的劝导,而忽视其中成药的药性、功效、适应证,其结果将降低药物的疗效,甚至产生一系列毒副作用。

比如大家熟悉的牛黄解毒片,它属于祛火药,很多有便秘,痤疮的患者,为了泻火解毒,缓解症状自行大量购买和服用,结果出现了皮疹,发热,哮喘,胸闷等不正常现象。

牛黄解毒片连服不要超过三天,否则会引起慢性砷中毒,对神经,血管,心脏等都造成损伤。

还有常用的的六味地黄丸,此药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特别是中老年适合服用,年轻人或者是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引起口舌生疮,小便黄赤,使原有的病情加重。

中成药的作用和说明书上的功效并不完全一致

中成药的作用和说明书上的功效并不完全一致

中成药的作用和说明书上的功效并不完全一致中成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药物形式之一,由于其方便服用和疗效显著等特点,深受许多人的青睐。

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中成药的作用与其说明书上所标注的功效并不完全一致。

本文将从中成药的定义、作用机制以及说明书上所标注的功效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成药的定义及作用机制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具有调理和治疗作用。

中成药的主要特点是可以综合运用多种中草药,以达到具有广谱治疗效果的目的。

中成药经过相应的制药技术加工后,往往以丸剂、散剂、胶囊或口服液等形式供人们使用。

中成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多种中草药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等,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

例如,有些中成药可以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达到抗菌、消炎的疗效;有些中成药可以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起到滋补调理的作用。

二、中成药说明书上的功效与实际效果的差异中成药的说明书通常会详细列出其功效,包括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内容。

然而,有些中成药的功效在实际使用中并不能完全达到说明书上所标注的效果,这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1.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状况各不相同,对中成药的反应也会有差异。

即使在相同疾病的患者中,可能也会出现对同一种中成药反应不一致的情况。

2. 临床研究限制:一部分中成药的功效可能是通过由药企进行的临床试验得出的。

然而,由于临床试验的局限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可能存在一些不准确的地方。

而且,中成药的临床研究相对于西药来说还相对较少,这也增加了其功效标注与实际效果不一致的可能性。

3. 多成分综合作用:中成药通常是由多种中草药制成的,其中的各种成分可能会相互影响,改变其药效。

此外,中成药中的活性成分往往较为复杂,具有多靶点作用,这也可能导致其复杂的药理效应很难与单一成分的作用完全对应。

4. 标准制定差异:对于中成药的标准制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成药说明书解读与分析

中成药说明书解读与分析

中成药说明书解读与分析发表时间:2015-12-01T15:06:49.937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8月作者:吕小琴[导读] 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泰兴 “中成药”是根据疗效确切,应用范围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具备一定质量规格,可以批量生产供应的药物。

吕小琴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泰兴 225400【摘要】药品说明书,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印制并提供的,包含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医学等药品安全性、有效性重要科学数据和结论的,是临床正确使用药品的技术性资料。

但由于各种原因制约,目前中成药说明书存在内容缺项,有效成分不明确,主治范围过窄等缺点。

给临床用药带来不便和不安全因素,严重制约了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故应重视中成药上市后,在大量临床证据的基础上,将上市药品说明书定期进行修改,不断完善说明书内容,使其更方便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成药;说明书;上市后再评价【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11-01“中成药”是根据疗效确切,应用范围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具备一定质量规格,可以批量生产供应的药物。

历代医家经过几千年来的探索实践,创造了多种中药剂型投入使用。

如外用、内服、注射剂等。

药品说明书,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印制并提供的,包含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医学等药品安全性、有效性重要科学数据和结论的,是临床正确使用药品的技术性资料。

【1】因此,在临床上怎样合理使用中成药,说明书是指导医患选择药品的主要依据,也是合理、正确使用药品的指示说明。

可是在临床应用中,多数的中成药处方是由西医所开,而中医论病有寒热虚实,论药有四气五味,治病讲究辨证论证,中成药的使用也定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

【2】所以,中成药说明书的不完善给临床用药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规定中药、天然药物说明书基本内容为:药品名称、成份、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26项基本内容,目前常用的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具备以上规定的多数说明项,基本可以满足医师和患者的使用要求,但少数仍不完整不严密,故对其简单分析。

基层医院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处方探究

基层医院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处方探究

基层医院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处方探究【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处方。

方法:2022年8月-2023年10月,随机收取基层医院门诊1000张中成药处方进行审核,统计不合理处方的数量与类型。

结果:1000张处方中的不合理处方百分率3.20%,中医辨证不足、无适应症用药、中西联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用药各有15张、10张、4张、2张、1张。

结论:基层医院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尚可,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积极分析类型与出现原因,实施针对性干预,可减少不合理处方数量。

关键词:基层医院;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受中医学高速发展,中成药以及中药汤剂等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广泛使用[1]。

中成药的应用频率更高,该类药物是基于中医学理论指导,将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针对某一种疾病症状,严格按照处方、标准加工制作为剂型不同的中药制剂[2]。

中成药的原身是我国历代中医名家经多年医疗实践制定、创造、总结的经典方剂,应用效果较好。

临床实践[3]表明,中成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已经成为临床常用药物。

伴随着中成药数量与种类的增加,基层医院门诊的中成药应用频率日益升高,但不合理用药现象日益增加,严重影响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效果,不利于中成药继续推广普及。

此次研究抽取基层医院门诊于2022年8月-2023年10月开出的中成药处方1000张为对象,统计不合理处方的数量并展开分析,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2年8月-2023年10月,随机收取基层医院门诊1000张中成药处方进行审核。

1.2方法严格遵循医疗机构、卫生部门颁发的《处方管理方法》等多种规范、条例等,评估处方中的中成药应用合理性,汇总不合理处方,并进行分类与分析。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6.0统计比较相关指标。

2·结果1000张处方中,共有不合理处方32张,见表一。

表1 不合理处方的统计结果(n=1000例,n/%)不合理处方张数(n)百分率(%)中医辨证不足15 1.50无适应症用药10 1.00中西联用不合40.40理联合用药不当20.20重复用药10.10合计32 3.203·讨论基于此次研究结果可知,中医辨证不足、无适应症用药、中西联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用药是常见不合理处方。

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运用原因及预防措施

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运用原因及预防措施

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运用原因及预防措施目的分析和研究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运用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16年1—12月期间的中成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从每月5号、15号、25号各抽取20张中成药处方,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在720张中成药处方中,共有42张处方存在不合理问题,其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5.83%,其中17例没有按照辨证论治、8例与西药配伍不合理、6例用药剂量不正确、6例滥用具有滋补效用的中成药、5例剂型不合适。

结论为了有效避免门诊中成药处方中出现不合理问题,医院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消除每一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另外医生在诊断的时候需要辩证选药,并综合考虑合并用药、禁忌证、使用疗程、用法用量等多方面因素。

标签: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运用;原因;预防措施中成药指的是根据相关中医理论指导,通过一定的生产工艺将固定的中药材处方加工制成标准的中药制剂,其具有奏效快、携带方便、不良反应小等方面的优势,当前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

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现,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也逐渐加重,因此需要加强研究,提高应用的合理性[2]。

该文针对该院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门诊2016年1—12月期间的中成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从每月5号、15号、25号各抽取20张中成药处方,共计720张中成药处方。

1.2 方法根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成药处方书写格式及书写规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以及药品说明书,对门诊中的中成药处方进行详细分析,并总结出不合理处方[3]。

然后用Excel统计表格对处方中的复核发药、审核调配、规范用名品种数、药品品种数、临床诊断、存在问题等各项信息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总结。

中成药手册

中成药手册

中成药手册2.以药物组成命名:多以方中主要药物命名,若为单方制剂或药味较少的小复方则以全方组成命名,便于医师根据药物功效合理选方。

如麻子仁丸、人参败毒胶囊、板蓝根颗粒、黛蛤散、良附丸等。

3.以药味数目命名:如四君子丸由四味药物组成,六味地黄丸由六味药物组成,八珍颗粒由八味药物组成,九味羌活丸由九味药物组成等。

4.以功能主治命名:此种命名方法比较直观,便于医生和患者选用。

如开胸顺气丸,功效为顺气化滞,消食逐水,宽胸散结;清音丸,功效为清凉解热,生津止渴,润喉开音;寒喘丸,主治肺寒哮喘;白带丸,主治赤白带下等。

5.以其他方法命名:除以上常用命名方法外,还有一些使用较少的命名方法。

有以成药性状命名的,如紫雪散,药品色紫,状如霜雪等。

有以服用剂量命名的,如七厘散,每次服用剂量为七厘等。

还有以服用方法命名的,如川芎茶调散,用清茶调服等。

(二)中成药的分类方法中成药分类,各有不同目的,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

其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按功效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中医辨证的临床应用。

如解表剂、祛暑剂、泻下剂、温里剂、止咳平喘剂、开窍剂、固涩剂、扶正剂等。

2.按病证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临床对证应用。

如感冒类、咳嗽类、头痛类、胃痛类、食滞类、便秘类、腹泻类、眩晕类、失眠类等。

3.按剂型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经营保管。

如蜜丸、水丸、糊丸、散剂、膏滋、膏药、药酒、片剂。

4.按笔画、拼音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查阅。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5.按管理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加强临床医师用药的规范性。

如处方药、非处方药、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

2.经验方包括民间流传较广的有效经验方,著名医师的经验方,医院根据临床医师的经验由名家集体拟定的处方。

如白带丸。

3.科研方通过研究试制,经国家或地方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中成药处方,如银杏叶片。

(四)中成药的处方结构中成药的处方是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而成。

中成药使用指南

中成药使用指南

中成药使用指南
中成药是指以中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与西药相比,中成药具有剂型简单、疗效较温和等特点。

下面是中成药的使用指南:
1. 遵医嘱使用:中成药需要遵循医生的嘱托,按照医生的剂量和使用频率使用药物。

2. 遵守说明书:仔细阅读中成药的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使用方法、禁忌症等信息,遵循说明书上的用药规定。

3. 注意禁忌:对于特定人群、特定疾病或身体状况的人,中成药可能存在禁忌或慎用情况。

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不滥用药物:中成药的用药时间通常不宜过长,不宜擅自增加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当症状缓解或病情好转时,可以适当减少用药或停药。

5. 饭前或饭后用药:中成药对于饭前或饭后的要求可能不同,有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有些药物则需要在饭后使用。

根据药物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间用药。

6. 注意药物配伍:中成药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而造成不良反应或减低药效。

7.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中成药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
心、呕吐、头晕等,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8. 存储方式:中成药需要在阴凉、干燥和密封的地方存放,避免光线直射、高温或潮湿环境。

9. 用药期间禁止饮酒、抽烟、吃刺激性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10.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增强体质,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的发挥。

以上是中成药使用的一般指南,具体的使用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药物的说明进行。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有疑问或不适,请及时与医生沟通。

中成药说明书存在问题之我见

中成药说明书存在问题之我见

中成药说明书存在问题之我见发表时间:2014-01-03T10:14:10.6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2期供稿作者:张婷陈赛贞徐红燕[导读] 按照国际惯例,药品说明书是所有国家医师、患者使用药品唯一具有法律依据的临床用药资料。

张婷陈赛贞徐红燕(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浙江台州 318000) 【摘要】中成药说明书是安全合理、科学有效用药最主要的指导依据,然我国中成药说明书存在问题较多,如成分项标示不全面、药理毒理作用普遍未标示、功能主治表述上概念混淆、用法用量项标示内容存在安全隐患、对不良反应轻描淡写、规格项标示不科学、注意事项条理不清等。

完善说明书内容,将不仅方便患者合理用药,且有利于中成药的推广使用、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关键词】中成药说明书存在的问题【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386-02 按照国际惯例,药品说明书是所有国家医师、患者使用药品唯一具有法律依据的临床用药资料。

世界各国将药品说明书置于法规的管理下,并在医疗事故的处理中将其作为裁判的依据。

然我国中成药说明书的书写情况却令人堪忧。

有学者报道[1,2]部分中成药存在无说明书情况,即使有说明书,其说明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如成分项标示不全面、药理毒理作用普遍未标示、功能主治表述上概念混淆、用法用量项标示内容存在安全隐患、对不良反应轻描淡写、规格项标示不科学等。

这给临床用药带来了极大不便,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更制约了中成药的进一步推广使用。

现将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下,以期同道商榷。

1.成分标示不全面药品说明书必须将处方主要药味(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列入[1]。

药品生产企业出于对处方保密的原因,往往没有完整列出处方组成,这样,医生和药师就无法知道处方的真实成分是否和其他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给中成药的使用带来了不安全隐患。

使其他国家对中成药难以认可,阻碍了中成药走向国际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成药的作用和说明书上的功效并不完全一致
去年夏天,我自己的老师,吹了空调后,肩背疼痛,颈椎病和肩周炎发作,找我开药,我让他用葛根汤颗粒。

我的老师买到药后,看了看说明书后问我,葛根汤颗粒的说明书上写的是治疗感冒发烧头痛,没有治疗颈椎病和肩周炎的说明啊。

我告诉他,不要管说明书上写什么,按照《伤寒论》的记载,葛根汤的适应证是人受了风寒后,“项背强几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肩颈背等处僵硬不适。

是对他的症的,大胆用就是。

我的老师听了我的话,用了几天葛根汤颗粒后,颈椎病和肩周炎好了很多。

此前有个患者患高血压多年,也是肩颈僵硬不适,脉浮紧,找我治疗时,我也是开了葛根汤颗粒,服药后,不但肩颈僵硬不适好了,多年的高血压也好了,从此摆脱了降压药。

按理说,葛根汤颗粒中含麻黄,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麻黄是有升高血压的作用的,高血压患者应该禁用,但是这个高血压患者用了含麻黄的葛根汤后,血压不升反降了。

说明用对症比看说明书重要。

我还经常用葛根汤颗粒来治疗风寒束表型的鼻炎,或者结肠炎,胃溃疡等病。

这就远远的超过了说明书上的适应证了。

我也经常用二至丸治疗因为化疗而脱发的患者,或者斑秃患者,或者失眠患者。

很多患者买到二至丸后,一看二至丸的说明书,大跌眼镜,因为二至丸的说明书上写着它的功效是治疗妇女月经量多或者月经提前。

当然,在我的坚持下,多数患者按照我的要求服药了。

服用二至丸一段时间后,掉落的头发长出来了,患者就喜笑颜开了。

起码有两例患者,服用二至丸后,不但脱发复生,而且白发转黑了。

我给人开得最多的就是抗癌的中成药,很多抗癌中成药的说明书上写的适应证,比它实际的适应证狭窄很多。

因为找我治病的多数患者是我治疗过的患者的熟人,所以一般的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不会质疑我开的中成药。

但偶尔也会有一些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看完说明书后,怀疑我是不是仓促之间开错了药。

前不久,一个胃癌患者的女儿,在她的父亲服用了一段时间我给开的某种中成药后,实在忍不住问了问我,她说她看到药品说明书,似乎这药开得很不对症。

按照药品说明书,这药应该是治疗妇科肿瘤的,怎么可以用于治疗胃癌呢?
我问她的父亲吃药后,身体有没有改善,这个患者的女儿说,改善明显。

我只好进一步向她解释,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和它实际的用途并不一致,不要管说明书,以实际疗效为准。

我自己的亲人,在服用我给开的一些中成药时,也是习惯看说明书,一看到说明书上不治他的病时,就会犹豫不决。

而医院里的西医,也经常开中成药,他们是按照说明书来开的。

不久前我的老婆胆囊结石了,医院里肝胆外科医生给她开中成药大黄利胆片,而我给她开舒肝和胃丸。

因为舒肝和胃丸没有写明这个药可以治疗胆石症,大黄利胆片按照药品说明则是一种治疗胆石症的中成药。

所以她选择了吃大黄利胆片,结果吃了不能缓解她的疼痛,这才放弃了大黄利胆片,又吃上了舒肝和胃丸,最后舒肝和胃丸把她的问题解决了。

现在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写得非常的敷衍,而且完全的脱离了中医的思维。

中医的效验方的功效,没法和现在的西医病名一一对应。

中医的方子,只能是根据病人的系列症状来按照中医思维应用,没法按照西医的病名来用。

中成药其实应该由训练有素的中医师来开,而不是西医开。

现在很多医生开中成药,都是按照西医思维来开,结果患者服用后没有效果,就觉得中成药没有用,中医没有用。

其实中成药如果是由精通中医药的人来按照中医效验方的功效来开,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希望各位读者今后在中成药的说明书这个问题上,不要太纠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