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世贵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历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历届十杰青年法学家第一届(1995 年) 第一届王利明:1960 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著作有《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物权法研究》等。
、、公丕祥:1955 年生,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论述》《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中国的法制现代化》等,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赵秉志:1956 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犯罪主体论》《刑法改革问题研究》等,编有《中国刑法实用》《刑法新教程》等。
、、曹建明:1955 年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首席大检察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
主要著作有《国际产品专利概论》《国际经济法新编》、,发表论文二百三十余篇。
范健:1957 年生,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德国商法》《反倾销法研究》、、《法理学》等,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胡建淼:1957 年生,国家行政学院法律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专著、教材74 部,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黄进:1958 年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国际、冲突法研究》《中国国际私法》等,发表论文九十余篇。
、夏勇:1961 年生,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保密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民权哲学》《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等。
沈木珠:1955 年生,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国际经济法要论》《论商法比较研究》等,发表论文一百三十余篇。
、顾培东:1956 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名校友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名校友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是法律人的摇篮,五十多年来,人大法学院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
人大法学院的毕业生分布在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国的法治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国家政法机关的高级领导骨干和著名法学家。
据不完全统计,在毕业生中,担任省部级以上官员20余人、司局级官员500人以上,中国首席大法官肖扬院长和祝铭山一级大法官就都是人大法学院的毕业生。
此外,自1998年还和最高法院合作,每年举办高级法官培训班,培训了近千名院长、庭长。
全国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和最高法院暨各审判庭几乎都有人大法学院的毕业生,“全国法官十杰”、中央确定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先进典型、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宋鱼水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在法学教育领域,也是精英辈出。
担任大学正校长的有4名,教授300多人,国家表彰的“高校百名教学名师奖”,其中法学名师有2人(房绍坤,姚建宗),全部是人大法学院的毕业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选出的四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共有四位获奖者是人大法学院毕业生(吴汉东、田宏杰、张智辉、李力);中国法学会评选的四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其中人大法学院的教师5人、校友4人(公丕祥、吴大华、谭世贵、邱兴隆)获此殊荣;教育部评选的三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奖中有人大法学院教师3人、校友2人(陈兴良、吴大华)。
法学教育30年祭

法学教育30年祭:硕士论文——知道的、经历的与听说的邱兴隆山人初到厦大,受命主持了5篇硕士论文答辩。
未想到竟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由此想起了一些有关硕士与硕士论文的新旧逸事,谨记于此,以醒后人:一、硕士论文与我的师兄师姐山人于1983年本科毕业后考取西政研究生。
在我等之前,西政曾招收过四届研究生。
就年龄与学识而论,其中有的应受我尊称为前辈,但本着“辈分决定论”,他们都应该是我的师兄、师姐。
因该4届累计也就30来人,故对其记忆深刻,对其硕士论文及其答辩情况,也自然不难回忆。
1、第一届:第一位硕士论文答辩者失败者与校长之间的等号西南政法大学(学院)于1979年招收首届研究生,入校人数为9人。
其硕士论文成稿后,在图书馆开专柜展览,所受到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今天的学界巨子夏勇、贺卫方、梁治平等人是否曾在此柜前驻足,山人不得而知,但山人曾捧着饭碗、掂着脚跟在拥挤的人群中向这9篇硕士论文行过注目礼,是记忆尤新的)其中,有2人未于当年获得硕士学位。
恰好分为两种情形:一人未获导师推荐,另一人答辩未获通过——5名答辩委员中,2人反对,2人赞成,1人弃权。
未获导师推荐者,乃我刑法专业的大师姐,尽管今天早已成为某著名院校的经济法教授,但始终未能戴上硕士帽,原因在于其一去如黄鹤——终身未再申请答辩。
也许她的选择是对的:告别刑法学的夕阳,沐浴经济法学的朝阳。
未获硕士学位通过者,为民事诉讼法学泰斗王老先生锡山教授的开门弟子,毕业后留校从事行政工作,第二年更换了导师,重新申请答辩后获得通过,自此仕途顺畅,官运亨通,历任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处长、校党委副书记、书记与校长,退休后继续担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山人虽有与该君长期相处的经历,且几为至交,但始终未敢问及,当年硕士论文未获通过是否是他终身的痛。
然多次看到,在王老先生90高龄之后,身为校长的他携同为教授的夫人在傍晚前往先生家拜望——显然,他未敢忘记这位当年反对其硕士论文通过但除他之外还培养了顾培东、张卫平(现清华大学知名教授,系王老先生一所带3位弟子中惟一未在答辩时遭遇来自导师的反对票者)等杰出法学人才的导师。
考研院校海南大学——法学院简

2014年考研院校海南大学——法学院简介【- 考研院校】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出国留学考研网专家为14年考生提供海南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之初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海南大学法学院是海南大学下属的十二个学院之一。
学院创办于1983年(其前身为海南大学法律系),原设有法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三个专业,1999年根据国家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调整合并为一个专业即法学专业。
现有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三个硕士点,2003年被批准增设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
谭兵教授为名誉院长,段书臣副教授为党总支书记,童光政教授为院长,李汉军教授、王琦副教授、叶英萍副教授任副院长。
学院设有公法与基础教研室、民商法教研室、特区法制研究所、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成人教育办公室等机构。
学院每年招收普教本科学生160多人,现有在校普教本科生627人,成教本、专科学生500多人,诉讼法、民商法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66人。
在校普教本科生中,绝大多数来自内地省份。
硕士研究生实行全国统一招生录取。
学院图书资料室藏书近3万册,有各种中文报刊100余种,外文学术刊物10多种。
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一些符合自身特点和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这就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教学制度建设;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培养;走开放办学和联合办学之路;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
目前,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一支来自五湖四海、内部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敬业爱生、有较强凝聚力、充满生机与活力、能基本适应学院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现有的35名专职教师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16人;博士和在读博士8人,硕士24人。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1%,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9%。
他们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11所着名大学。
知名国际法学教授

知名国际法学教授简介韩德培韩德培教授,1911年2月生,江苏如皋人。
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出国研究生,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国际私法,获硕士学位。
1942年转入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研究国际私法、国际公法、法理学等。
1945年,受著名国际法学家周鲠生校长之聘回国,任武汉大学法律系教授,继而任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武汉大学副教务处等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领导恢复和重建了武汉大学法律系和法学院,并先后担任系主任、名誉院长、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等职,还在社会上兼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第一届、第二届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法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顾问,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
现继续担任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与博士后导师,北京大学兼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第三届特约成员,国家环境保护局顾问,中国法学会顾问,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理事,环境政策与环境法研究中心理事,世界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理事等。
其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国际私法中的实质与程序问题》、《国际私法中的反致问题》、《应该重视对冲突法的研究》、《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趋势》、《论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等。
主编的著作主要有:《国际私法》、《环境保护法教程》、《现代国际法》、《中国冲突法研究》、《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私法教学参考资料选编》等。
其中,《国际私法》是我国高等院校第一部统编教材,曾荣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
近年来,由他撰写的《美国国际私法(冲突法)导论》和《韩德培文选》又相继出版,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好评。
他先后多次出国讲学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他还主持了二十余项国家社会基金、国家教委和省级科研项目,其中有五项重点项目。
中国法学会2013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公示名单

143
自选课题
网络交易中意思表示错误问题研究
王云霞
浙江工商大学讲师
144
自选课题
论监护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张海龙
广西大学讲师
145
自选课题
失独家庭特殊保障问题研究
郑英龙
浙江工商大学副编审
146
自选课题
婚姻上非典型财产契约研究
田韶华
河北经贸大学教授
147
自选课题
纯粹不作为侵权研究
张玉东
47
一般课题
城乡拆迁诉讼问题研究
李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
48
一般课题
人大代表履行职务制度化研究
冯家亮
湖南大学副研究员
49
一般课题
法律解释体制重构研究
马洪伦
曲阜师范大学讲师
50
一般课题
政府信息公开实证研究
汪自成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51
一般课题
生态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邹彩霞
上海政法学院讲师
51
一般课题
生态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罗智敏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125
自选课题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权限规范漏洞研究
胡桥
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
126
自选课题
依职权撤销行政行为研究
黄全
中国民航大学副教授
127
自选课题
保障性住房地方立法与实证研究
李会勋
山东科技大学讲师
128
自选课题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法律规制研究
李蕊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
129
自选课题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68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名单(216位)

潘汉典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法学名家单位汇总
安徽大学 陈盛清
北京大学 贺卫方 陈瑞华 陈兴良 储槐植 龚韧刃 姜明安 康树华 刘家兴 刘凯湘 蒲 坚 饶戈田 张守文 沈宗灵 朱苏力 刘剑文
北京工商大学 李仁玉 徐学鹿
北京联合大学 刘隆亨
中国人民大学 陈卫东 高铭暄 关 怀 韩大元 胡锦光 江 伟 刘春田 刘文华 龙翼飞 吕世伦 史际春 孙国华 汤维建 王利明 王作富 许崇德 杨大文 杨立新 余劲松 朱景文 王作富 张希坡 范 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崔 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 陈云生 高 恒 韩延龙 李步云 李 林 梁慧星 刘海年 刘 瀚 刘楠来 刘作翔 莫纪宏 欧阳涛 孙宪忠 王叔文 吴建璠 杨一凡 张庆福 郑成思 马骧聪 王晓晔 陈 甦
汪建成 王国枢 王敏远 王亚新 徐静村 严 端 杨荣馨 张卫平 周国均 左卫民 孙长永
李昌道
经济法学
李昌麒 刘隆亨 刘文华 漆多俊 邵建东 史际春 徐 杰 杨紫烜 张守文 种明钊
王晓晔(女)李曙光 刘剑文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吕忠梅 马骧聪 蔡守秋
西安政治学院 李 昂
西北政法大学 陈明华 杨永华 贾 宇
西南政法大学 常 怡 付子堂 顾培东 李昌麒 龙宗智 田平安 徐静村 俞荣根 种明钊 孙长永
厦门大学 陈 安 曾华群
烟台大学 郭明瑞
浙江大学 林来梵
浙江工商大学 谭世贵
中共中央党校 石泰峰 卓泽渊
中国法学会 郭道晖 周国均
吴汉东 吴焕宁 夏吟兰 徐学鹿 杨大文 杨立新 杨振山 尹 田 赵旭东 赵中孚 郑成思
米 健 陈小君(女)陈 甦
诉讼法学
卞建林 常 怡 陈光中 陈桂明 陈瑞华 陈卫东 程荣斌 崔 敏 樊崇义 顾培东 江 伟
我国智慧法院建设的实践、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338(2019)06-0110-10 DOI:10.3969/j.issn.1674-2338.2019.06.011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司法改革的背 景下,2015年 7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次提出“智慧 法院”的概念,旨在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审判能 力和审判 体 系 的 现 代 化。2016年 7月,中 共 中 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 提出,建设 “智 慧 法 院 ”,提 高 案 件 受 理、审 判、执 行、监督等 各 环 节 信 息 化 水 平,推 动 执 法 司 法 信 息公开,促进司法公平正义。2016年 12月,国务 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提出,支 持“智慧法 院 ”建 设,推 行 电 子 诉 讼,建 设 完 善 公 正司法 信 息 化 工 程。 同 时,《人 民 法 院 信 息 化 建 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了 2017年总 体建成、2020年深化完善人民法院信息化 3.0版 的建设任务。为了实现上述建设任务,最高人民 法院于 2017年 4月 12日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 智慧法院 的 意 见 》,就 智 慧 法 院 建 设 提 出 了 相 关 要求。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
制定了相关文件及标准。2017年 4月 12日,最 高人民法院 下 发 《关 于 加 快 建 设 智 慧 法 院 的 意 见》,明确智慧法院建设的意义、目标并提出了总 体要求,同时对智慧法院建设的各项内容提出了 具体的意见和要求,为智慧法院的建设作出了纲 领性的指导。
2017年 9月,最高人民法院审议并原则通过 《智慧法 院 建 设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2017版 )》,并 于 2018年 12月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评价指标体 系包括 7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68项三级 指标,从规划引导能力、基础支撑能力、网络化应 用成效、阳光化应用成效、智能化建设成效、综合 保障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建 设成效。2017年 9月,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人 民法院信息化标准制定工作管理办法》及 10项 人民法院信息化标准,对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工作 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指导。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意 见及标准的出台,为智慧法院建设提供了顶层设 计,有力保障了智慧法院建设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世贵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现
为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咨询专家、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咨询专家、浙江省法学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等。
曾担任海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校学术
委员会主席,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海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法学)基地主任,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律师法学、司法制度与改革。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及一般
项目、教育部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11项,参加国家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4项;出版著作、教材40余部,发表论文140多篇,有14部(篇)论著荣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
曾获“中共中央直接联系专家”“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人事部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浙江省人民政府特聘教授(钱江学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