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设计报告(DOC)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智能家居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和设备的连接,可以实现人性化、便捷、智能化的家居生活。
本实验旨在设计并测试一个智能家居系统,以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
二、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智能家居系统由中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和用户界面等部分组成。
中央控制器作为系统的大脑,负责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控制执行器的操作。
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如光照、温度、湿度等;执行器则用于执行各种操作,如开关灯、调节温度等;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操作系统的交互界面。
2. 系统连接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Wi-Fi作为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方式,通过无线网络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器。
同时,中央控制器通过Zigbee协议与执行器进行连接,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
三、实现过程1. 传感器设计我们设计了多种传感器,包括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智能插座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器。
2. 中央控制器设计我们选择了树莓派作为中央控制器,其具有较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可以满足系统的需求。
我们利用Python编程语言编写了控制器程序,实现了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功能。
3. 执行器设计我们设计了多种执行器,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
执行器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的指令进行开关、调节等操作,从而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测试了一个智能家居系统。
系统可以准确地感知环境参数,并对家居设备进行精确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页界面,远程监控和控制家居设备,实现智能化的家居生活。
五、结论与展望本实验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智能家居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化、便捷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舒适。
六、参考文献1. XXX.《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应用》. 出版社: XXX2. XXX.《智能家居技术全书》. 出版社: XXX至此,智能家居系统设计实验报告完整结束。
智能家居设计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逐渐成为人们追求舒适、便捷生活的热门选择。
为了更好地了解智能家居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我们开展了智能家居设计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搭建和调试方法,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智能家居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巧;3. 提高电子设计、编程和调试能力;4. 培养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意识。
三、实训内容1. 系统设计本次实训的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主控模块: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负责系统的整体协调和数据处理。
(2)环境监测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家居环境。
(3)设备控制模块:通过继电器、步进电机等控制家电设备,如灯光、窗帘、空调等。
(4)无线通信模块:采用Wi-Fi模块实现手机APP远程控制。
(5)人机交互模块:包括OLED显示屏、按键等,用于显示系统状态和用户操作。
2. 硬件搭建根据系统设计,我们选择了以下硬件设备:(1)STM32F103ZET6单片机(2)DHT11温湿度传感器(3)BH1750光照传感器(4)MQ-2空气质量传感器(5)继电器模块(6)步进电机模块(7)Wi-Fi模块(8)OLED显示屏(9)按键(10)电源模块根据电路原理图,我们将各个模块连接到STM32单片机上,并完成电路调试。
3. 软件设计(1)主程序设计:负责初始化各个模块,读取传感器数据,控制设备开关,实现手机APP远程控制等功能。
(2)子程序设计:包括温湿度读取、光照读取、空气质量读取、设备控制、Wi-Fi 连接等子程序。
4. 调试与优化在硬件搭建和软件设计完成后,我们对系统进行了调试和优化。
主要工作如下:(1)测试各个模块的读取数据是否准确;(2)优化设备控制逻辑,提高系统响应速度;(3)调整Wi-Fi模块参数,确保手机APP远程控制稳定;(4)优化人机交互界面,提高用户体验。
智能家居配网设计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家居系统作为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物联网技术人才,我们开展了智能家居配网设计实训。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实训过程、实训成果及心得体会。
一、实训背景及目标1. 实训背景智能家居系统通过集成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对家居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市场潜力巨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2. 实训目标(1)掌握智能家居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2)熟悉智能家居配网设计流程和工具;(3)具备独立设计和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能力;(4)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训内容1. 智能家居系统概述首先,我们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我们对智能家居系统有了全面的认识。
2. 智能家居配网设计(1)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分析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硬件设备。
(2)网络架构设计:根据系统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架构,如ZigBee、WiFi、蓝牙等。
(3)硬件设备选型:根据网络架构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4)软件设计:编写程序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各项功能,如设备控制、数据采集、远程监控等。
(5)系统集成与测试:将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进行集成,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优化。
三、实训成果1.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根据实训内容,我们完成了一份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概述、网络架构、硬件设备选型、软件设计等部分。
2. 智能家居系统原型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智能家居系统原型,实现了家电控制、照明控制、室内外遥控、窗帘自控、防盗报警等功能。
3. 智能家居系统演示通过演示,我们展示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各项功能,包括手机APP控制、语音控制、定时控制等。
智能家居设计师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岗位:智能家居设计师实习单位:某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行业在我国逐渐兴起,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便利。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对智能家居设计领域充满兴趣,希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提升专业技能。
此次实习旨在了解智能家居行业现状,掌握设计流程,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了解公司及产品在实习初期,我对公司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产品线等进行了全面了解。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包括智能家居主控制中心、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环境监测等。
通过了解,我对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参与设计项目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设计项目,包括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现有产品的优化改进。
在项目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进行需求分析、设计方案、绘制电路图、编写程序等。
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学习相关软件为了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我学习了多种专业软件,如CAD、Protel、Keil等。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这些软件的基本用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4. 了解生产工艺及流程在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公司的生产线,了解了智能家居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流程,包括 SMT 贴片、插件焊接、组装、测试等。
这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智能家居产品的制作过程,对自己设计的产品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5. 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我深入学习了智能家居相关理论知识,如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等。
同时,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参加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实习总结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我对智能家居设计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发挥所学,为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性能评估实验报告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性能评估实验报告1. 引言智能家居系统通过集成不同的智能设备和技术,为用户提供便利、舒适和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智能家居系统提供参考。
2.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2.1 系统组成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智能设备、网络通信系统和控制中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智能设备可以包括智能灯具、智能插座、智能窗帘等,网络通信系统用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中心用于实现用户对智能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2.2 设备互联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设备需要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进行互联。
无线方式可以使用Wi-Fi、蓝牙和ZigBee等通信协议,有线方式可以使用以太网等传输技术。
设备互联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联动控制,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2.3 用户界面智能家居系统的用户界面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手机App、智能音箱和触摸屏等。
用户可以通过这些界面来监控和操作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设备,实现对灯光、温度、安防等的控制和调整。
3. 性能评估实验3.1 实验目的通过对智能家居系统的性能评估实验,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反应速度、易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并提供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3.2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选择了智能灯具和智能插座作为实验对象,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性能评估:- 反应速度:测试设备接收到命令后的响应时间,包括开关状态的切换和亮度的调整。
- 网络传输稳定性:测试设备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传输稳定性,包括Wi-Fi信号强度不同的情况下的数据传输质量。
- 使用便捷性:测试用户在使用智能灯具和智能插座时的操作便捷性和界面友好度。
- 安全性:测试系统对外部攻击的防护能力,以及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措施。
3.3 实验结果通过对性能评估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以下实验结果:- 反应速度方面,智能灯具的切换响应时间在100ms以内,亮度调整响应时间在200ms以内;智能插座的开关响应时间在50ms以内,电源状态反馈时间在500ms以内。
智能家居设计报告

智能家居设计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能家居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对家居设备的智能控制和管理,从而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便利性和安全性。
本报告将对智能家居的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
二、智能家居设计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智能家居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个智能化、便捷、舒适、安全和节能的居住环境。
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协同作用,促进家居生活的便利和自动化。
2.原则:(1)用户为中心:智能家居的设计应该基于用户需求和体验,关注用户的真实需求,提供符合用户习惯和偏好的智能化服务。
(2)互联互通:智能家居的设计应该遵循物联网的原则,实现各个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一个统一的智能家居网络。
(3)智能化和自动化:智能家居的设计应该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减少对用户的操作和干预。
(4)安全和保护:智能家居的设计应该考虑家居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和保护性,保护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5)节能和环保:智能家居的设计应该以节能和环保为导向,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优化控制,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三、智能家居设计的核心要素1.智能家居设备:(1)智能化家电:智能化家电是智能家居的核心设备,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或远程控制实现远程开关、定时启动、能耗监控等功能。
(2)智能化安防设备:智能化安防设备包括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智能报警器等,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监控和管理家庭安全。
(3)智能化照明系统:智能化照明系统能够根据家庭成员的习惯和需求,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和色温,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4)智能化空调系统:智能化空调系统能够通过感应器自动感知室内温度和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实现室内温度的舒适控制。
(5)智能化影音设备:智能化影音设备包括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等,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或APP控制实现音乐播放、电视节目选择等功能。
人工智能在智慧家居领域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报告800字

人工智能在智慧家居领域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报告800字标题:人工智能在智慧家居领域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我们的日常生活。
智慧家居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家居系统的构建,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智能家居系统概述智能家居系统是一种集成了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新型住宅设施管理系统。
它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器,对家庭的各种设备进行智能控制,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三、智能家居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和用户界面层。
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各类传感器的数据;数据处理层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用户界面层负责展示处理结果并接受用户的操作指令。
2. 功能设计: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安全防护、能源管理、娱乐休闲等功能。
环境监测可以实时监控家中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安全防护可以防止火灾、盗窃等事件的发生;能源管理可以自动调节电器的工作状态,以节省能源;娱乐休闲可以提供音乐、电影等娱乐服务。
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1. 语音识别:通过集成语音识别技术,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命令控制家中的设备,如打开电视、调节空调温度等。
2. 图像识别:通过集成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实现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等功能,如人脸识别门锁、智能摄像头等。
3. 自学习能力:通过集成机器学习技术,智能家居系统可以自我学习和优化,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五、结论人工智能为智能家居带来了无限可能。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舒适化。
同时,我们也应关注由此带来的隐私和安全问题,以确保智能家居的发展不会损害用户的权益。
智能家居的毕业设计报告

智能家居的毕业设计报告引言智能家居是指通过各种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家庭设备和家居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智能家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介绍智能家居的毕业设计过程以及设计成果。
设计目标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一个基于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家居。
具体地,我们的设计目标包括:1.控制家庭电气设备,如灯光、空调、窗帘等;2.提供远程控制和监控功能,用户能够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控制和监控家居设备;3.通过学习用户的习惯和喜好,自动调节家居环境和设备,提供更舒适和便捷的生活体验;4.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设计方案硬件设计我们的智能家居系统主要由以下硬件组成:1.物联网传感器:用于感知家庭环境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2.智能控制器:负责控制家庭电气设备的开关以及与用户设备的通信;3.家庭电气设备:包括灯光、空调、窗帘、音响等;4.用户设备:如手机、电脑等,用于远程控制和监控。
软件设计我们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智能控制算法:基于学习用户的习惯和喜好,自动调节家居环境和设备;2.远程控制和监控系统:用户能够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控制和监控家居设备;3.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加密和认证机制,以及备用电源等,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施计划我们的实施计划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硬件采购与搭建: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硬件,并搭建智能家居系统;2.软件开发:根据设计方案,编写智能控制算法以及远程控制和监控系统;3.系统集成与测试:将硬件和软件集成起来,并进行系统测试;4.优化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5.最终实施和验收:正式将智能家居系统投入使用,并进行验收。
成果展示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们成功实现了一个基于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家居。
以下是一些系统的成果展示:1.用户界面截图:展示了用户在手机或电脑上对家居设备的控制界面;2.远程控制功能演示:通过手机远程控制灯光、空调等家庭设备;3.学习用户习惯功能演示: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自动调节家居设备;4.安全性和可靠性测试结果:通过安全性和可靠性测试,验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大学传感器与检测课程设计报告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班级:电122*****学号:**********目录一.智能家居监控系统设计 (1)1.1设计目的及要求 (1)1.2 智能家居——温度检测 (1)1.2.1 DS18B20的简介 (1)1.2.2 设计思想 (2)1.2.3 Proteus仿真 (3)1.3 智能家居——外人闯入 (3)1.3.1干簧管简介 (3)1.3.2 设计思想 (4)1.3.3 Proteus仿真 (4)1.4 智能家居——气体泄漏/火灾检测 (4)1.4.1 MQ-2/MQ-7气体传感器 (4)1.4.2 设计思想 (6)1.4.3 proteus仿真 (7)参考文献: (7)附件 (8)一.智能家居监控系统设计1.1设计目的及要求虽然视频监控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在中国市场兴起,有很多公司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统,但是现在仍未得到普及,而且目前智能家居的国际标准尚未成热,因此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利用所学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实现家居温度、煤气泄漏、外人闯入、火灾(烟雾)的检测(以上检测项目必做。
在此基础上增加检测项目并具有可行性,加分。
除环境监测项目外,也可增加人体信号检测等。
)。
各检测节点可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主机,检测到危险信号后,主机可采用声光报警或远程报警。
要求(1)用Protel画出设计原理图;(2)采用Quaters II、Maxplus II、multisim(EWB)、pspice、Proteus中的一种或几种软件,完成系统电路图部分或全部仿真,在设计说明书中体现仿真结果;(3)写设计说明书;(4)每位同学必做;1.2 智能家居——温度检测1.2.1 DS18B20的简介DS18B20是典型的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工作电压为3~5v,测量结果以9~12位数字量方式串行传送,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
因此用它来组成一个测温系统,具有线路简单,在一根通信线,可以挂很多这样的数字温度计,十分方便。
DS18B20产品的特点●只要求一个端口即可实现通信。
●在DS18B20中的每个器件上都有独一无二的序列号。
●实际应用中不需要外部任何元器件即可实现测温。
●测量温度范围在-55.C到+125.C之间。
●数字温度计的分辨率用户可以从9位到12位选择。
●内部有温度上、下限告警设置。
TO-92封装的DS18B20的引脚排列见右图,其引脚功能描述见表表DS18B20详细引脚功能描述DS18B20 的温度操作是使用16 位,也就是说分辨率是0.0625。
BIT15~BIT11 是符号位,为了就是表示转换的值是正数还是负数。
1.2.2 设计思想由于考虑到家居室内的环境比较良好,且不需要相当精确的检测,于是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温度。
该系统由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 发光二极管(灯光报警) led显示单片机组成。
在led上显示温度值当室内温度低于某个数值或者高于某个数值时,发光二极管将发出报警信息。
程序见附录。
1.2.3 Proteus仿真1.3 智能家居——外人闯入1.3.1干簧管简介干簧管通常有两个软磁性材料做成的、无磁时断开的金属簧片触点,有的还有第三个作为常闭触点的簧片。
这些簧片触点被封装在充有惰性气体(如氮、氦等)或真空的玻璃管里,玻璃管内平行封装的簧片端部重叠,并留有一定间隙或相互接触以构成开关的常开或常闭触点。
干簧管比一般机械开关结构简单、体积小、速度高、工作寿命长;而与电子开关相比,它又有抗负载冲击能力强等特点,工作可靠性很高。
干簧管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两片端点处重叠的可磁化的簧片、密封于一玻璃管中,两簧片分隔的距离仅约几个微米,玻璃管中装填有高纯度的惰性气体,在尚未操作时,两片簧片并未接触、外加的磁场使两片簧片端点位置附近产生不同的极性,结果两片不同极性的簧片将互相吸引并闭合。
依此技术可做成非常小尺寸体积的切换组件,并且切换速度非常快速、且具有非常优异的信赖性。
永久磁铁的方位和方向确定何时以及多少次开关打开和关闭。
如此形成一个转换开关:当永久磁铁靠近干簧管或绕在干簧管上的线圈通电形成的磁场使簧片磁化时,簧片的触点部分就会被磁力吸引,当吸引力大于簧片的弹力时,常开接点就会吸合;当磁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接点被簧片的弹力打开。
1.3.2 设计思想以干簧管作为传感器,在主人进入家门前需要先按下一个小开关,干簧管动作但是不会产生警报。
在有外人闯入时,因为不知道有开关的存在,干簧管动作,小灯闪烁,蜂鸣器报警。
起到防止外人进入的作用。
1.3.3 Proteus仿真1.4 智能家居——气体泄漏/火灾检测1.4.1 MQ-2/MQ-7气体传感器MQ-2气体传感器所使用的气敏材料是在清洁空气中电导率较低的二氧化锡(SnO2)。
当传感器所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传感器的电导率随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使用简单的电路即可将电导率的变化转换为与该气体浓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
MQ-2气体传感器对液化气、丙烷、氢气的灵敏度高,对天然气和其它可燃蒸汽的检测也很理想。
这种传感器可检测多种可燃性气体,是一款适合多种应用的低成本传感器。
由于转换电路所输出的模拟电压随着环境中气体浓度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根据技术参数表可知,我所选取的分压电阻为20k,供电电压为5v (见右图)。
当环境中气体浓度很高时,MQ-2的等效电阻很小,所以输出电压近似5v,符合A/D转换芯片是ADC0809模拟输入电压的要求。
MQ-7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材料,是用在清洁空气中电导率低的二氧化锡(SnO2)。
采用高低温循环检测方式低温(1.5V加热)检测一氧化碳,传感器的电导率随空气中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增加而增大,高温(5.0V 加热)清洗低温时吸附的杂散气体。
使用简单的电路即可将电导率的变化,转换为与该气体浓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
MQ-7传感器对一氧化碳的灵敏度高,这种传感器可检测多种含一氧化碳的气体,是一款适合多种应用的低成本传感器。
MQ-2基本电路1.4.2 设计思想利用MQ-2测量烟雾浓度,MQ-7测量可燃气体浓度,输入ADC0809中,分别进行AD 转换,将数字信息送入单片机中,当浓度超标时,相应的报警装置会动作,用黄灯闪加蜂鸣器间隔发声表示烟雾超标,用红灯加蜂鸣器长发声表示可燃气体超标。
程序见附录。
1.4.3 proteus仿真参考文献:[1]. 张毅刚. 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课程的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2].施湧潮. 传感器检测技术.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3].张毅刚.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赵勇. 传感器敏感材料与器件.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张洪润. 传感器应用电路200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6].张宪.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7].徐湘元. 传感器及信号调理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8]周坚. 单片机轻松入门[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002[9]孙育才. 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0]公孙茂,马宝匍,孙晨.单片机入口接口实例集[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002[11]求是科技. PIC单片机典型模块设计和实例导航[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2]龙泽明,顾立志,王桂莲,陈光军. MCS-51单片机原理及工程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13]胡辉.王晓,戴永成.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设计[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4]蔡菲娜.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15].李广第等. 单片机基础.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16].吴国敬等.单片机应用和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17]. 王卫星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开发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附件1. 温度检测#include<reg51.h>#include "INTRINS.H"sbit DQ = P2^0;//DQ端sbit p3_2 = P3^2;sbit p3_5 = P3^5;unsigned char temp1;//高位unsigned char temp0;//低位unsigned char f;unsigned charduan[10]={0xC0,0x0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float tem;void delay_18B20(int i){while(i--);return;}void delay(unsigned int count){unsigned int i;while(count){i=200;while(i>0)i--;count--;}}void Delay_us(unsigned char n){unsigned char i;i=0;while(i<n){i++;}return;}void wr_ds18_1(char dat)//温度传感器写操作设置{signed char idata i=0;unsigned char idata j;bit testb;for(j=1;j<=8;j++){testb=dat & 0x01;dat = dat>>1;if(testb) //写一{DQ=0;_nop_();_nop_();DQ=1;delay_18B20(8);}else //写0{DQ=0;delay_18B20(8);DQ=1;_nop_();_nop_();}}}void Init_18B20(void){DQ=0;delay_18B20(103);DQ=1;delay_18B20(4);delay(1);wr_ds18_1(0xcc);wr_ds18_1(0x44);}unsigned char ReadByte(void)//温度传感器读操作{unsigned char i,k;i=8;k=0;while(i--){DQ=1;_nop_();_nop_();DQ=0;k=k>>1;DQ=1;if(DQ) k|= 0x80;Delay_us(60);}return(k);}void tempture(void){DQ=0;delay_18B20(103);DQ=1;delay_18B20(4);delay(1);wr_ds18_1(0xcc);wr_ds18_1(0xbe);temp0=ReadByte();//diwei temp1=ReadByte();//gaowei f=temp1&0xf8;if(f){temp1=~temp1;if(temp0==0)temp1++;temp0=~temp0+1;}tem=(temp1*256+temp0)/16;}void main(){p3_2=1;while(1){int h,l;Init_18B20(); //18B20初始化// lcd_clear();tempture(); //使用该函数获得温度if(tem>34||tem<18) {p3_2=0;}//不正常温度声音报警else {p3_2=1;}h=(int)tem/10;l=(int)tem%10;P1=duan[l];P0=duan[h];delay_18B20(20000); //等待转换结束 delay_18B20(20000);}}2.外人闯入#include<reg51.h>sbit P2_7=P2^7;sbit P1_0=P1^0;void delay(char time){char i,j;for(i=0;i<time;i++){for(j=0;j<110;j++;}}void main(){EA=1;P2_7=0;while(1){if(P1_0==0)EX0=0;else EX0=1;}}void in() interrupt 0{P2_7=1;delay(100);P2_7=0;delay(100);}3.气体泄漏/火灾检测#include <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sbit p1_7=P1^7;sbit CLK=P1^3;sbit ST=P1^2;sbit OE=P1^0;sbit EOC=P1^1;sbit P1_6=P1^6;sbit P2_0=P2^0;uchar count;void delay(uchar time) //延时{uchar i,j;for(i=0;i<time;i++){for(j=0;j<110;j++);}}void init(){P2=0xff;EA = 1;TMOD = 0x02; //T0方式2TH0=216; //T0中断产生CLK信号 TL0=216;TR0=1;ET0=1;ST=0;OE=0;}uchar adin1(){uchar value;OE=0;EOC=1;ST=0;delay(10);ST=1;delay(10);ST=0;while(!EOC);delay(10);OE=1;delay(1);value=P3;OE=0;return value; }void main(){uchar in0,in1;init();P2=0;while(1){P2_0=0;in1=adin1();if(in1<150) //设定的报警值{p1_7=0;delay(100);p1_7=1;delay(100);}else{p1_7=0;}P2_0=1;in0=adin1();if(in0<100){P1_6=1;}else P1_6=0;}}void timer0(void) interrupt 1{CLK=~C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