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分析
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与节能减排情况

案例分析
• 杭州《都市快报》官方微博:在浙江,有 670万辆电动车,也就是说,平均每8个人 就有一辆电动车。但其中有350万辆是超标 (超速和超重)的。这几年,涉及电动车 的事故都在上升。2009年死亡人数为798人, 比2006年上升了86.45%,这意味着,去年 每天都有2个人死于电动车事故。 /1644492643/3J4eh6ed U4
• 1、2009年,浙江省涉及电动自行车死亡人 数为798人,比2006年上升了86.45%。全 国电动自行车涉及性死亡人数2006为1601 人,2007年为2469人,2008年为3107人, 08年比06年上升94%,全国平均的两年上 升率已经高于浙江省三年上升86.45%的水 平。可以肯定,全国平均的三年总上升率 会更高。所以,浙江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状 所以, 所以 况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况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制动状态差异
自行车骑行时需要消耗人体生物能量,其运动阻力 主要来源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系 数成正比,而摩擦系数又与轮胎的着地宽度正相关,因此, 自行车为了省力通常不宜采用较宽的轮胎。轮胎宽度减少 确实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 其副作用是影响了车辆运动的稳定性,例如沙粒路面转弯 时容易失去平衡;制动时,地面摩擦系数较小也会加长制 动距离等等; • 电动两轮车,无需过分考虑“省力”问题,因此,都 倾向于采用“抓地特性”良好的轮胎界面,增加轮胎宽度, 变换轮胎花纹,以确保转弯稳定性和控制制动距离,安全 性得到提高。
2002 年 伤 亡 人 员
2003 年 伤 亡 人 员
2004 年 伤 亡 人 员 ( ) 1
2004 年 伤 亡 人 员 ( ) 2
2005 年 伤 亡 人 员 ( ) 1
电动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电动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张某某(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摘要: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出行的今天,电动自行车以节能、轻便、速度快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大、中城市中选择电动车出行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是随着电动车数量的增加,电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
电动车出行的安全问题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本文以电动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为研究中心,探讨交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对策。
关键词:电动车;交通事故;对策0 引言随着社会进步,城市的扩张,人们的平均出行距离大大增加,甚至超过了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的优势出行范围。
然而,交通出行的机动化和小汽车大规模的家庭普及也带来了很多的城市交通问题,如交通拥堵、停车难、尾气污染和能源的短缺。
电动车自行车作为绿色出行的一种交通方式,承担着城市大部分中低收入者的交通出行。
因此,有必要对电动自行车的行车环境进行规划、管理,解决电动车交通存在的问题,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电动车出行环境。
1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问题目前电动车在我国属于非机动车,在各大城市存在的数量巨大,由于电动车速度较快再加上骑车人的安全意识较低,致使电动自行车发生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
电动自行车存在的交通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
1.1 电动自行车存在“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电动车机动灵活,加速度较大,在交叉口极易闯红灯、随意变道、走快车道、路口与机动车抢道。
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相比,仍处于弱势地位,发生交通事故后,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很大。
1.2电动自行车非法载客营运电动车自行车非法载客主要集中在汽车站、公交站点、大型商场、超市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在上下班机动车交通高峰期,选择乘坐电动自行车的人较多。
在西安市,电动自行车非法载客营运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在小寨、东大街、南大街等商业圈。
经实际调查乘坐电动自行车的大部分是27以下青年,而且女性居多。
电动自行车非法载客营运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道路交通拥挤,混合交通流状态下,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电动自行车安全特性分析

电动自行车安全特性分析Ξ马国忠 副教授 明士军 吴海涛(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成都610031)学科分类与代码:620.3030 中图分类号:X951 文献标识码:A【摘 要】 电动自行车作为自行车的升级产品,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笔者在详细分析其发展影响因素、管理问题、交通特性、安全特性等以及借鉴国外管理政策的基础上,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特性进行详细分析,指出电动自行车的设计时速与单车质量是影响其安全特性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加大优先发展公交力度,合理调节城市交通结构,引导电动自行车发展和使用,对其要严格控制,规范电动自行车的出行行为;强调要实现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和发展模式由事后治理型,逐渐向保障型、预防型交通方式转变,以促进电动自行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 安全特性; 安全度On Safety Character of Electric BicycleMA G uo2zhong,Assoc.Prof. MING Shi2jun WU H ai2tao(C ollege of T raffic&T ransportation,S 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610031,China)Abstract: As the upgraded product of bicycle,the electric bicycle will develop with bright future.A fter ana2 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s development,management problems,traffic characters,and safety characters and referring to foreign management policy,safety characters of electric bicycle are analyzed in detail.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designed speed and the weight of bicycle itself are tw o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fety character.F ol2 lowing points such as putting the public transit into priority development,rationalizing the com position of urban traffic,correctly leading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bicycle,strictly controlling and regulating its traffic behavior,and gradually changing the management m ode of taking remedial measures afterwards into preventive m ode s o as to prom ote the electric bicycle to develop healthily are als o suggested.K ey w ords: electric bicycle; safety character; safety degree1 引 言作为一种介于自行车和摩托车之间的新型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使用群体正急剧膨胀,据报导: 2004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超过600万辆,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接近了1000万辆[1]。
电动自行车行驶阻力分析及模拟应用分析

电动自行车行驶阻力分析及模拟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11-17T04:23:02.22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1期作者:李靖[导读] 并总结论证了电动智能自行车的系统动力学物理模型。
在测试平台上。
在真实道路上行驶的能力,天津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静海区 301600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动智能自行车道路运动特性阻力的系统数学物理模型及其阻力测试方法,详细阐述讨论了其在电动智能自行车道路特性阻力测定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并总结论证了电动智能自行车的系统动力学物理模型。
在测试平台上。
在真实道路上行驶的能力,关键词:行驶阻力;电动自行车;动力学模型引言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轻便、零环境污染、使用方便等多大特点已经得到了快速经济发展。
为了不断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和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制造商我们迫切需要积极开发新的电动车辆行驶性能质量验证测试系统,以彻底取代目前现有的传统道路交通检测测试方法。
如何实现模拟车辆道路交通的各种动态行驶性能呢这是道路检测测试系统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关键技术。
通过模拟在高速公路上模拟驾驶电动自行车,它也是研究分析电动自行车系统动力学的重要基础。
模拟驾驶电动自行车时,驱动力和重量运动力与阻力的共同相互作用直接决定了驾驶车辆的各种动态行驶性能。
其中运动力和阻力共同决定了车辆能耗、速度和路径长度,因此它是影响电动自行车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
一、行驶阻力分析及测量(一)行驶阻力数学模型运动相应阻力通常可以包括轮胎滚动相应阻力、空气阻力、坡度运动阻力和轴向加速运动阻力(或称为惯性运动阻力)。
轮胎滚动相应阻力轮胎也是电动四辆自行车的主要轴向运动阻力部件。
例如当一个车轮进行滚动时,轮胎和参考道路之间的轴向接触滚动面积可能会增大产生轮胎法向和道路切向相互摩擦作用力以及导致轮胎和道路参考面与道路的轴向相应阻力变形。
电动自行车在坚硬的参考路面(例如水泥路、柏油路)上进行滚动时,轮胎的相应变形阻力是主要的相应变形,而由于轮胎内部的轴向弹性阻力滞后造成损失,表现形式为车轮滚动时的阻力。
关于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高伤亡率的原因分析

关于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高伤亡率的原因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6T16:05:27.83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作者:何成斌[导读] 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以其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停车方便、维修简便、充电便宜等众多优点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在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交通事故的大幅度上升,每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财产损失。
安徽天正司法鉴定中心何成斌安徽省合肥市 230031摘要: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以其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停车方便、维修简便、充电便宜等众多优点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在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交通事故的大幅度上升,每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财产损失。
关键词:交通事故、违法行为、安全防护、救护时效1.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的基本特征和交通特点1.1基本特性(1)稳定性二轮电动车前轮为转向从动轮,后轮为驱动轮,在静止状态下直立不稳,必须是通过支撑架和人为支撑不然无法站稳,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受到驾驶人的操纵因素和外界干扰因素导致车辆失稳。
三轮电动车前轮为转向从动轮,后轴上装有与前轮对称分布的两个后轮,在静止状态和在路面上行驶相对二轮电动车稳定性稍高。
(2)动力性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主要以电力驱动的,动力相对而言比较小,电量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延长消耗严重,最终出现电力枯竭导致车辆无法行驶,因此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适合短距离出行的需要。
(3)制动性二轮电动车前后轮主要是通过手握制动手柄进行制动,制动器以液压盘式制动器和机械鼓式制动器为主;三轮电动车前轮主要通过手握制动手柄进行制动、后轮采用脚踩制动踏板进行制动,制动器以机械鼓式制动器为主、但是大多三轮电动车前轮未配置制动器或制动器失效;通过手动操作进行制动,它的刹车力相对比较小,而且在制动时,驾驶人的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也会严重影响制动效果和制动距离。
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共用道路设计研究

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共用道路设计研究作者:朱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电动自行车已成为许多城市中非机动化交通的主导方式,通过对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和交通特性的分析,提出建设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共用道路,并对道路断面设置形式、交叉口过街设施设计要点进行优化,保障电动自行车路权,引导电动自行车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非机动车道;共用道路;过街设施;中图分类号:U41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尽管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各种争议不绝于耳,但由于电动自行车具有低成本、高机动性、高可达性、高自主性、占用空间小等优势,其保有量快速上升,电动自行车出行方式逐渐成为许多城市非机动化交通的主导方式。
以宁波市为例,调查显示,2011年市六区电动自行车出行比例为26.1%,而自行车出行比例仅为9.1%。
[1]宁波市2011年出行方式结构分布图据保守估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突破1.4亿辆,浙江省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2][3]。
在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的同时,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数量死亡人数不断攀升,这也是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2009-2012年,浙江省交通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而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2012年,全省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总量由5434起上升为6204起,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的死亡人数由798人上升为1019人[4]。
浙江省2009-2012年交通事故统计一、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与事故原因电动自行车与传统的脚踏自行车相比,具有速度快、空间要求大等特点。
根据调查,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发生的形态以侧面碰撞和正面碰撞为主[5],事故多发生在交叉路口或车辆转弯时,发生在机动车道和机非混合道内的交通事故比例较高(50.30%、27.25%)[6]。
与机动车相比,电动自行车机动性、制动性、安全性均处于劣势。
自行车交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3 自行 车交通 系统的规划对策
3 . 1 推行 “ 自 行车 + 公共交通( B + R ) ” 出行发展模 式 自行车停 车换乘模式可 以用来弥补公交线网密度不足 的问题 . 能
够很好地解决 “ 公 交最后一公里 问题 ’ , 同时也为公 共交通提供 客源 ,
有效地遏制小汽车快速增长 的趋势 为 了能支持这种模式 的发展 . 应 在公共交通车站、 公 共交通 枢纽等 大型交通吸 引点处都设 置足够的 自 行车停车设施。 3 . 2 规划 自行车专用道系统 建立 自行车专用道路系统 .实行机动车 与非机 动车的交通分流 。 提供安全 、 舒适 、 高效 的自行车通行环境。建 设 自行车专用道 . 必须考 虑其建设条件与周边土地利用的关系 对于老城区开辟 自 行车专用道 分 析不同类型城市 ,界定 自 行 车交通在城市 交通系统 中的功能和作 路, 要考虑 与商业设施 的连接关系 , 充分利用发达的支路系统 。 同时需 用, 合 理定位 自 行 车交通 。 通常 , 在大城市 , 自行车是公共交通的补充, 要注意到大量 的 自 行 车交通将会对街 巷或胡 同的居 民造成一定 的影 而不是 主导交通方式 。 在 中小城市, 由于建成 区面积较小, 公共交通规 响。对于新城 区, 开辟 自行车专用道路 , 要考虑到引导 自行车交通发 模 有限, 适合 自行车出行, 自行车应成为客运 交通的 主导方 式 以重 展。 并结合土地利用规划 确定 自行 车专 用道路的规模 . 提出 自行 车道 庆市主城区 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为例 .由于结合了城市实际情况 . 发 路分级规划 体系 挥山地城市特 色 .合理定位 了 自行车交 通并提 出发 展模 式及规划措 3 . 3 编制 自 行 车交 通系统专项规划 施, 取得 了很好 的效果 , 为 同类山地城 市的 自行 车交 通系统发展提供 根据城市总体 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确定 的城 市路 网体系 . 了借鉴 编制 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 规划 。 合理规划 自 行 车道路 网和停车场 同 时, 要结合城市绿化系统规划 , 形成 市区、 社 区等 多层 次的 自行车交通 2 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 体系 , 编制 自 行 车交通专项规划 时应与城市景观 设计 、 道路交通 设计 2 . 1 自行车道宽度不足 等互相 协调 , 并 最终将 自行 车交 通专项规划 落实到城 市控制性 详细 目前我 国 自行车宽度 不足的情况 主要有两种 : 一是 . 非机动 车道 规划 中, 指导 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 本身宽 度不够造成骑行不便 ; 二是 , 非 动车道本身宽 度够 , 但机 动车 、 非机动 车及行人共用造成骑行不便 。 一些城市在非机动车道上施画路 4 自行车交通系统管理 和政策法规对策 侧停 车位 , 使得可供 自行车行驶 的空间很少 . 这 样进 出车位 的机 动车 4 . 1 改善 自 行车的通行环境 严重影 响了 自行 车骑车安全 在城市道路两侧和所有交叉 口都设 置路名牌 . 在各交叉 口附近设 2 . 2 受 到右转机 动车的干扰 置自 行 车行车路线 图, 改善 交通管制 以避 免机动车 、 行人 等对 自行 车 在城市道路交叉 口, 绿灯放行时直行 自 行 车受 到右转机动车的干 造成 干扰 。在交叉 口对 自行车交通要进行 专门处理 . 通过设置 自 行 车 扰, 存在 冲突点 。 为了避免 直行 自 行 车妨碍右转机动车 一些城市将原 右转 弯专用 车道 、 左弯候车 区、 专门停车线和信号灯等措施 . 提高 自行 本在右转机动 车道 外侧 的 自 行 车道移到 右转 机动车道 的内侧 实 际 车通行效率 。 上, 这样 方法 并没有消除冲突点 , 只是将原 本交叉 E l的冲突点提前移 4 . 2 限制 电动车 自 行车 的行驶速度 到了路段 . 严重影响了 自行车交通安全 虽然国内专家学者对 电动 自行车的路权持有不 同的看法 . 但 目前 2 . 3 自行 车停车位不足 绝大多数电动 自 行 车仍然在非机动 车上行驶 。 电动 自行车与 自行车车 目前我 国自行车停车设施的主要问题是停车位不足 . 尤其是在公 速相差悬殊 , 容易发生�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研究

电动 自行 车是一种新 兴 的交 通工具 ,它 以速 度 快 、方 便快 捷 、污 染 小 、能 耗 低 受 到 出行 者 的青 睐 。 目前 在 国内很多地 方电动 自行 车 的数 量 已经 超 过 自行车 的数 量 。电动 自行 车增 长 速度 如 此迅 猛 , 对城市 的交通结 构 、交通设 施 、交 通管理 都产生 了 较大 的影 响 。而 目前 ,国内外针对 电动 自行 车 的交 通管理 与控制 、交 通规划理 论等还 比较缺乏 ,对适 合电动 自行 车行驶 的道路 设 施设 计 依据 还 不成 熟 。
因此 ,研 究 电动 自行 车 的 交通 特性 有 切 实 的 必要
摘
要 :针对电动 自行车这一新兴 的交通工具 ,以 交通调 查为基本手段 ,深入研 究电动 自行车 的有 关交通
特性 ( 包括 电动 自行车的车辆特性、速度特性 、流量与密度 关系等) ,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 ,找 出相关的基本规 律。针 对电动车的折算系数 ,提 出以摄影 法为基础的时空结合 法计算 出电动 车与 自行车之 间的折 算 系数 ,并进 行检验 。结果表明 ,新 的研 究方法具有操作 简单、数据准确 的特 点 ,研 究结果对非机 动车交通分析 有较 好的技
20 年 1 月 08 1
森
林
工
程
V0 . 4 12 No. 6 NO , 2 0 V. 0 8
F RE T E GI ER N 0 S N NE I G
电动 自行 车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特 性研 究
韩 宝睿 ,马 健 霄 ,仲 小 飞
( 京林 业 大 学 ,南京 南 203 ) 107
c fce t ew e eee t cbc cea d te bc cea d t t w r o d ce e i o f in t e n t l r iy l n 1 i l n s e c n u t b h ci l y es e d.T ers l h w dt a te n w rs ac to h e ut so e t e e r hme d s h h e h h d te c a a tr t so i p e e sa da c r c d te rs ac e ut h d b t rtc n lg a n e rt a s p r o rf a h rce s c fs l s c u a y a ee r h rs s a e e h oo il a d t o i l u p t nt - h i i m n n n h l t e c h e c o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自行车逐渐取代自行车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近年来,我国的电动车生产企业不断增多,电动自行车的生产数量和类型也很多,这就导致了电动自行车的质量、技术和安全性参差不齐,很多电动自行车普遍缺乏先进技术设备的支持,存在这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电动自行车的定位也不明确,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也不到位,缺乏对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的相关研究。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动自行车的性能特性,提高电动自行车性能质量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对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性能质量
1.前言
电动自行车是我国的一种新兴的一种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方便快捷、速度较快等特点,在我国很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甚至一些地区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已经超过自行车的数量。
电动自行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也对城市的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结构以及交通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城市交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电动自行车的有效管理,但是由于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其结构设计标准、性能参数确定、质量标准等,对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研究较少,缺乏深入的研究。
所以,必须重视研究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科学合理的规范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行为,促进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健康发展。
2.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存在的问题
2.1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界限划分模糊
自电动自行车开始广泛使用以来,关于电动自行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的争论一直存在,所以关于如何管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秩序成为了困扰我国交通管理的重要问题,也关乎于相关法律的制定。
虽然我国在1999年就制定《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就明确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属性,其他相关的交通法规也对电动车的交通属性做了详细的分类,但是在实际交通环境中,电动自行车生产制造不按照规定导致电动自行车超出标准,很难区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属性。
2.2对电动自行车的性能参数、交通特性缺乏研究
目前,电动自行车在我国各个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对于交通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很多城市电动自行车的数量甚至超过了自行车。
但是,由于电动自行车的进入到中国市场的时间仅仅20年,在近几年才在我国各个地区普及使用。
所以关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征和功能特性的研究比较缺乏,我国电动自行
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动自行车的结构、驱动装置以及电池、电动自行车的控制欲管理等。
2.3缺乏交通特征基础数据,无法展开深入研究
自行车、电动车作为传统的交通工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特征,但是电动自行车作为新兴的一种交通方式,并没有根据其发展重视它的研究,所以电动自行车的相关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设计工作只是套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进行规范。
研究人员不重视系统的研究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缺乏交通特征基础数据,所以对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和功能特征缺少宏观上的研究。
3.电动自行车的交通性能分析
3.1电动自行车车辆尺寸
电动自行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品牌众多,电动自行车生产的尺寸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个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通过对商场、超市等密集型的场所以及路边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进行随机调查抽样,然后对调查抽样出来的电动自行车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进行测量,因为自行车的长度和高度对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影响交通车道问题较小,所以按照电动自行车的宽度统计归纳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80%的电动自行车宽度在68cm左右,从调查的整体来看,电动自行车的宽度在60cm至70cm之间,需要对电动自行车的尺寸做出统一的管理标准,控制电动自行车的宽度范围。
3.2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特性
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也对道路交通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电动车最大行驶速度过快,由于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刹车失灵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必须重视电动自行车的速度控制研究。
自由行驶状态的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来研究电动自行车的速度特性。
在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选择路段开阔平直、行人机动车较少的路段进行电动自行车速度特性研究,通过对多组数据分析得出:电动自行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19.93km/h,对结果进行检验,误差范围在±0.732,之间,可信度为95%调查的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位于(19.2,20.6)的范围之间。
在电动自行车的研究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电动自行车的最大行车速度,保证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满足自身结构参数、性能特征的要求,从而提高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和寿命。
3.3电动自行车加速度特性
电动自行车的加速特性是影响电动自行车运行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电动自行车的加速度不同,在行驶中会出现加速过程产生速度差,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对道路交通安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电动自行车的加速性能主要体现在交叉口车辆由静止转变到行驶状态的能力,所以电动自行车的加速度性能对交
叉口车辆的分级分类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电动自行车加速度调查方法是:将人行横道线作为电动自行车加速性能试验的起点A,通过对多种类多品牌的电动车进行加速度特性的研究观察,在距离终点不远处设立两点B,C,保证电动自行车在经过B,C两点的时候可以达到自由行驶的速度。
然后经过对B 点经过多次调整,确定电动自行车的行驶加速度过程需要的距离,从而计算出电动自行车的加速度。
3.4电动自行车的密度—流量关系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流特性主要体现在电动自行车的交通量、车辆密度以及行车速度。
电动自行车不同于机动车能够在车道上有序的进行排列。
为了方便研究和数据统计,将单位长度和宽度的道路中,电动自行车的车辆数量作为电动自行车流的密度,密度可以直接反映出道路交通的密集程度。
同时,只有在相同的长度和宽度的道路上,电动自行车的密度才可以进行比较。
经过数据分析得出:电动自行车的密度随着车道宽度的增大而减少的线性关系。
所以,在进行道路交通管理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非机动车的车道的宽度,有助于电动自行车的正常运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维持道路交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马国忠,明士军等.电动自行车安全特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4):48—52
[2]王云,马国忠等.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