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鉴别
中药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药学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5题,每题1分,共95分)1.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左与右B、水与火C、动与静D、寒与热E、上与下正确答案:B2.善清下焦之火的药是:A、黄芩B、黄连C、栀子D、苦参E、黄柏正确答案:E3.下列药物中,长于清利头目的是( ):A、柴胡B、葛根C、升麻D、蔓荆子正确答案:D4.五脏之中最常见血虚证的脏是()A、心、肝B、脾、肾C、心、肺D、心、脾E、肝、肾正确答案:A5.肝病患者忌服的药物是( )。
A、雷丸B、苦楝皮C、槟榔D、鹤虱6.用治外感暑湿内伤生冷的病证,常选用的药是( )。
A、青蒿B、藿香C、厚朴D、砂仁正确答案:B7.肺吸人自然界的清气,主要依靠下列哪项功能来完成()A、疏泄B、宣发C、肃降D、运化E、主血脉正确答案:C8.关于肾的说法错误的是()A、肾开窍于耳及二阴B、肾在液为汗C、肾在志为恐D、肾其华在发E、肾在体合骨正确答案:B9.能泻三焦实火,为治疗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A、知母B、黄柏C、黄连D、黄芩E、栀子正确答案:E10.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方药来治疗,属于()A、寒因寒用B、热因热用C、热者寒之D、寒者热之E、阴病治阳11.善于治疗痰热闭阻心窍,神昏、口噤、痰鸣的药物为:( )A、牛黄B、菊花C、天麻D、石决明E、钩藤正确答案:A12.以下不属于郑声临床特点的是()A、神识不清B、声高有力C、时断时续D、语言重复E、声音低弱正确答案:B13.阴阳是( )A、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B、矛盾C、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D、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E、古代的两点论正确答案:C14.既能清心镇惊,又能安神解毒的药物是( )。
A、琥珀B、磁石C、龙骨D、朱砂正确答案:D15.治疗痰湿蒙蔽清窍所致的神志昏乱宜首选( )。
A、天竺黄B、冰片C、竹茹D、石菖蒲正确答案:D16.用于温热病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实热亢盛之症,石膏最宜配( )。
中药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中药学考试试题含答案1、常采用镑法加工的药材是A、大黄B、麻黄C、山药D、水牛角E、槟榔答案:D2、土鳖虫的入药部位是A、卵鞘B、贝壳C、内壳D、雌虫干燥体E、背甲答案:D3、长于破血的是A、全当归B、当归头C、当归身D、当归尾E、当归头+当归身答案:D4、磁石主含的成分是A、铁的氧化物B、铁的硫化物C、汞的硫化物D、铜的硫酸化物E、汞的氧化物答案:A5、果实类药材是A、沙苑子B、决明子C、车前子D、枸杞子E、莱菔子6、有清热凉血、定惊功效的中药是A、水牛角B、栀子C、生地黄D、牡丹皮E、龙胆答案:A7、生甘草长于A、泻火解毒B、清热凉血C、补脾和胃D、益气复脉E、祛风除湿答案:A8、关于水蛭药材不正确的说法是A、来源为水蛭科动物的干燥体B、原动物为水蛭,药材呈扁长的圆柱形,断面无光泽C、原动物为蚂蟥,药材呈扁平的纺锤形,全体由许多环节构成D、前吸盘较大,后吸盘不显著E、气微腥答案:D9、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学辨证思维的内容A、辨病势B、辨病因C、辨病位D、辨体质E、辨病性答案:D10、依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胃经下接A、脾经B、大肠经C、肾经D、肝经E、胆经11、能入血分凉血止血的是A、酒炖熟地黄B、生地黄C、清蒸熟地黄D、生地黄炭E、熟地炭答案:D12、能在体内产生氢氰酸,起到抑制呼吸中枢,平喘的药物是A、麻黄B、浙贝母C、苦杏仁D、半夏E、桔梗答案:C13、净制龟甲的方法是A、去头尾B、去残肉C、去皮骨D、去芦E、去心答案:B14、下列关于三七抗心肌缺血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氧B、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C、抗脂质过氧化D、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E、兴奋心脏答案:E15、含鞣质及多种黄酮类成分,来源于豆科植物的药材是A、鸡血藤B、沉香C、大血藤D、钩藤E、降香16、花鹿二杠茸的皮色与锯口面的鉴别特征是A、外皮红黄色,锯口外围多已骨化B、外皮灰黑色,锯口面有致密的小孔,外围无骨质C、外皮灰黑色,锯口中间孔变大D、外皮红棕色,锯口面有致密的小孔,外围无骨质E、外皮黑棕色,锯口外围多已骨化答案:D17、补虚中药的味多是A、甘B、辛C、苦D、咸E、酸答案:A18、不能治疗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的药组是A、夏枯草、龙胆B、女贞子、枸杞子C、夏枯草、决明子D、石决明、菊花E、菊花、赤芍答案:B19、海金沙药材的药用部位是A、花粉B、孢子C、种子D、果实E、花粉加工品答案:B20、对临床需要而市场无供应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持有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和印鉴卡的医疗机构需要配制制剂的,应当经批准的部门是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C、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D、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E、地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答案:B21、需要列出所用的全部辅料名称的是A、药品说明书B、药品的标签C、药品不良反应信息D、中药说明书E、注射剂和非处方药说明书答案:E22、治疗外感风寒之巅顶头痛,首选的中药是A、麻黄B、辛夷C、藁本D、白芷E、羌活答案:C23、五倍子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五倍子鞣质B、没食子酸C、生物碱D、树脂E、蜡质答案:A24、呈肾形,略扁。
浙江(全新整理)1月自考中医学基础(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自考中医学基础(一)试题课程代码:0293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金元时期,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医家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2.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3.五官中属五行之“土”的是( )A.目B.舌C.耳D.口4.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是由何气所派生( )A.卫气B.元气C.宗气D.营气5.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为( )A.气滞B.气闭C.气脱D.气陷6.“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是( )A.精血同源B.津血同源C.乙癸同源D.津能载气7.“骨之余”是指( )A.齿B.发C.肾D.筋8.“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肺通调水道B.小肠泌别清浊C.小肠受盛化物D.脾运化水液9.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 )A.经筋B.经脉C.经别D.别络10.造成着痹的主要邪气是( )A.寒邪B.湿邪C.风邪D.热邪11.下列何症不属于实性病理?( )A.壮热B.五心烦热C.二便不通D.痰涎壅盛12.下列何项不是风邪致病的常见症状?( )A.汗出B.恶风C.鼻塞D.烦躁13.下列何病应采用急则治其标?( )A.蛔厥证B.阴虚内热C.脾虚腹泻D.阳虚外寒14.滋阴制阳的治法适用于( )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15.望舌辨虚实,主要观察( )A.舌色浅深B.舌质老嫩C.舌苔厚薄D.舌苔润燥16.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 )A.湿温潮热B.阴虚潮热C.阳明潮热D.骨蒸潮热17.寸口脉分候脏腑,肝胆病变反映于( )A.右关部B.左关部C.左尺部D.右尺部18.下列诸症中与里证无关的是( )A.但热不寒B.但寒不热C.恶寒发热D.脉沉而迟19.患者久泄不愈,腹部坠胀,少气倦怠,头晕眼花,舌淡脉弱,证属( )A.气虚证B.气陷证C.气血两虚证D.血虚证20.患者心烦不寐,面红,口舌生疮,尿黄,舌尖红,证属( )A.痰火扰心B.肝火上炎C.心火亢盛D.小肠实热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医诸症资料

肝阴虚肝阴虚证是肝的阴液亏虚,儒养功能减弱所致的病证,为肝的虚热证。
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或肝病、温热病后期耗伤阴液使儒养功能不足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眩晕耳鸣,目涩干痛,胁肋疼痛,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或手足蠕动后红少津,脉弦细数。
病机分析:本证为肝的虚热证,以肝阴不足儒养功能减弱为特征。
肝阴不足不能上荣于头目则眩晕耳鸣;肝开窍于目,肝阴亏虚则目涩于痛;肝阴不足肝经失于儒养则胁肋疼痛;阴虚生内热则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肝阴亏虚,筋脉失于滋养则手足蠕动。
肝阴虚可下汲肾阴致肾水亏损而成肝肾阴虚,肝肾阴虚不能制约肝阳,又可致肝阳上亢证。
相似证候的辨别:肝阴虚证当与肝火上炎证相辨别,两者均为热证,均有热象,但本证为肝之虚热证,肝火上炎证为肝之实热证。
辨证注意点:有一般的阴虚症状以及肝阴虚的定位症状。
虚劳肝阴虚症状: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困,面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阴。
方药:补肝汤。
本方具有养血柔肝,滋养肝阴的功效,方中以地黄、当归、芍药、川芎养血柔肝,木瓜、甘草酸甘化阴,麦冬、枣仁滋养肝阴。
头痛、眩晕、耳鸣较甚,或筋惕肉困,为风阳内盛,加石决明、菊花、钩藤、刺蒺藜平肝熄风潜阳。
目干涩畏光,或视物不明者,加枸杞子、女贞子、草决明养肝明日。
急躁易怒,尿赤便秘,舌红脉数者,为肝火亢盛,加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肝阳上亢本证为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病证。
既有肝阴不足的症状,又有肝阳上亢的表现,但以肝阳上亢表现为主,是本虚标实证。
多因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耗伤肝阴,或肝肾阴虚不能制约肝阳,阳升太过而致。
主要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胀头痛,头重足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或多梦,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面部烘热,舌红,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病机分析:本证以肝(肾)阴不足肝阳上亢为特征,肝肾之阴不足,肝阳上亢,气血上冲则眩晕耳鸣,头胀头痛,头重足轻,面红目赤;肝气郁结失于疏泄,心神不宁则急躁易怒,失眠或多梦;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则腰膝酸软。
考研中医综合-356

中医综合-356(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X型题(总题数:42,分数:100.00)1.下列各项中,可出现失眠的证候有(分数:2.00)A.心肾不交证√B.心脾两虚证√C.胆郁痰扰证√D.心肺气虚证解析:[解析] 心肾不交证:以失眠为主症,伴见心火亢、肾水虚的症状为审证要点。
心脾两虚证:以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神疲食少,腹胀便溏和慢性出血为辨证要点。
心肺气虚证:以心悸咳喘与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胆郁痰扰证:以失眠惊悸或眩晕耳鸣、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心肺气虚证:以心悸咳喘与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2.心阳虚证与肾虚水泛证均可见(分数:2.00)A.心悸怔忡√B.唇甲青紫C.肢体浮肿√D.腹部冷痛解析:[解析] ①心阳虚证主症:心悸,胸闷,胸痛;兼症:畏寒肢冷,面色白,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或结代,兼有心气虚证;②肾虚水泛证以水肿下肢为甚、尿少、畏冷肢凉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3.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均可见(分数:2.00)A.大便溏泄√B.口淡不渴√C.头身困重D.脘腹冷痛绵绵解析:[解析] ①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②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寒湿内盛,脾阳受困,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脾气郁滞,则脘腹痞胀或痛,食少;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泛溢肢体,遏郁清阳,则头身困重。
脾阳虚证具有而寒湿困脾证不具有的表现是完谷不化和脘腹冷痛绵绵。
4.下列各项中,属于肝肾阴虚证表现的有(分数:2.00)A.月经不调√B.滑精早泄C.颧红盗汗√D.头晕目眩√解析:[解析] 肝肾阴虚证多因久病失调,阴液亏虚;或因情志内伤,化火伤阴;或因房事不节,耗伤肾阴;或因温热病久,津液被劫,皆可导致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
中医诊断学试题-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试题-脏腑辨证一、单选题1.症见心悸,兼有口咽干燥,失眠烦热,舌红少苔等,最宜诊断为()A.心火炽盛证B.心血虚证C.心肾不交证D.心阴虚证E.痰火扰神证2.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同症状是:()A.心烦B.舌淡C.脉细数D.失眠E.盗汗3.小便赤涩,灼痛,兼见面赤口渴,心烦不寐,便干,舌红脉数,最宜诊断为()A.心火亢盛证B.膀胱湿热证C.小肠实热证D.阴虚火旺证E.下焦湿热证4.下列哪项鉴别心气虚证和心阳虚证最有意义()A.有无心悸怔忡B.有无面白神疲C有无形寒肢冷D.是否舌淡脉弱E.有无自汗乏力5.心脉痹阻中,若胸痛以闷痛为特点的是()A.痰阻心脉B.气滞血脉C.寒凝心脉D.热郁心脉E.瘀阻心脉6.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吐痰清稀,自汗,舌淡脉弱者,最宜诊断为()A.肺气虚证B.肾不纳气证C.脾肺气虚证D.心肺气虚证E.肺气阴两虚证7.咳喘胸闷,痰多黄稠,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见于()A.肺气虚证B.热邪壅肺证C.风热犯肺证D.上焦病证E.燥邪犯肺证8.恶风发热,口干咽燥,咳痰少而粘,不易咳出,最宜诊断为()A.风热犯肺证B.风热表证C.燥邪犯肺证D.肺热炽盛证E.肺阴虚证9.下列哪项对鉴别风寒犯肺证和风寒表证最有意义()A.咳嗽的轻重B. 口渴或不渴C.是否发热恶寒D.是否舌苔薄白E.有汗或无汗10.大便秘结干燥,难以排出,常数日一行,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涩者,最宜诊断为()A.大肠液亏证B.肠虚滑泻证C.燥邪犯肺证D.肺热炽盛证E.肺阴虚证11.寒邪客肺证和风寒犯肺证共同的临床表现为()A.咳嗽痰稀色白B.形寒肢冷C.发热恶寒D.咳嗽痰多性粘色白E.胸闷12.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四证的共同见症是()A.畏寒肢冷,肢体浮肿B.食少便溏,少气乏力C.腹部疼痛,喜温喜按D.脘腹重坠,食后益甚E.便血衄血,月经量多13.脘腹胀闷,纳呆,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肢体困重,舌淡胖苔腻,脉濡缓,此属()A.寒滞胃脘证B.寒湿困脾证C.脾阳虚证D.食滞胃脘证E.脾气虚证14.患者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口臭,渴喜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此为()A.肝火犯胃证B.湿热蕴脾证C.胃火炽盛证D.血热证E.肠热腑实证15.下列哪项不是肝病的常见症状()A.急燥易怒B.少腹胀痛C.纳呆便溏D.月经不调E.头晕目眩16.面色淡白,眩晕,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无力。
中药学习题+参考答案

中药学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5题,每题1分,共95分)1.属于十八反的配伍药对是( )。
A、丁香与郁金B、甘草与海藻C、人参与五灵脂D、三棱与莪术正确答案:B2.桑寄生的药用部分是:( )A、果实B、根茎C、根皮D、茎枝E、根正确答案:D3.先天禀赋决定体质的相对( )A、连续性B、复杂性C、稳定性D、可变性E、普遍性正确答案:C4.既能清热化痰,又能除烦止咳的药物为:( )A、生姜B、贝母C、旋覆花D、陈皮E、竹茹正确答案:E5.秦艽的功效是( )。
A、祛风湿,消骨鲠B、祛风湿、清虚热C、祛风湿、安胎D、祛风湿,消水肿正确答案:B6.柴胡可以( )。
A、疏肝解郁B、平肝潜阳C、疏肝破气D、柔肝止痛正确答案:A7.用于肾虚腰痛,足膝痿弱及牙痛的药物是( )。
A、骨碎补B、自然铜C、续断D、土鳖虫正确答案:A8.祛风湿药采用的剂型中最有利于驱除病邪的是( )。
A、酒剂B、丸剂C、膏剂D、汤剂正确答案:A9.中医学理论发展的最活跃时期是()A、两晋隋唐B、先秦秦汉C、明清D、近代E、宋金元正确答案:E10.治补阴药的性味是( )。
A、苦寒B、辛寒C、甘温D、甘寒正确答案:D11.以下脉象主病错误的是()A、紧脉主寒证、痛证B、弦脉主肝胆病、疼痛、痰饮C、涩脉主精伤、血少、气滞血瘀D、细脉主虚证、痛证E、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正确答案:D12.相畏的配伍是:A、黄芪配茯苓B、甘草配甘遂C、天南星配生姜D、丁香配郁金E、藜芦配白芍正确答案:C13.善治皮里膜外及经络之痰的药物是( )A、百部B、天南星C、白芥子D、葶苈子E、白前正确答案:C14.下列哪项属于肺的肃降功能()A、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B、宣发卫气C、将津液向内向下布散D、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外达全身皮毛肌腠宣散卫气E、呼出体内浊气正确答案:C15.既能清心镇惊,又能安神解毒的药物是( )。
A、朱砂B、琥珀C、龙骨D、磁石正确答案:A16. 经与络的区别主要在于( )A、经脉深而不见,络脉浮而常见B、经脉较粗大,络脉较细小C、经脉纵行,络脉纵横交错D、经为主干,络为分支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17.以下哪项不是里证的特点()A、神昏B、恶寒发热并见C、脉沉D、壮热E、舌苔厚腻正确答案:B18. 男子精液的正常排泄是哪两脏合作的结果( )A、肝脾B、肝肾C、脾肾D、肝肺E、心肺正确答案:B19.既有季节性特点又不受季节限制,常为外感治病之先导的邪气是( )A、风邪B、湿邪C、热邪D、疠气E、寒邪正确答案:A2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考研中医综合-脏腑辨证(一)

中医综合-脏腑辨证(一)(总分:87.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1,分数:31.50)1.心血虚证与肝血虚证的主要鉴别症状是∙A.面色萎黄∙B.唇睑淡白∙C.月经量少∙D.舌质淡白∙E.脉细无力(分数:1.50)A.B.C. √D.E.解析:[解析] 肝血不足,冲任空虚故月经量少;其余选项是血虚证的一般特征,心、肝均可见。
2.头晕目眩,口苦,呕恶,烦躁不寐,惊悸不宁,胸闷喜太息,苔黄腻,脉弦滑,可诊为∙A.胆郁痰扰∙B.脾胃湿热∙C.肝胆湿热∙D.肝火上炎∙E.心肾不交(分数:1.50)A. √B.C.D.E.解析:[解析] 惊悸不宁、口苦病在胆,烦躁不寐、苔黄腻脉滑为痰热内盛,故为胆郁痰扰。
3.胸背彻痛剧烈,主要是由于∙A.痰浊阻肺∙B.痰热蕴肺∙C.心血不足∙D.心脉闭塞(分数:1.50)A.B.C.D. √解析:[解析] 胸痛彻背,背痛彻胸是心脉痹阻的典型表现。
4.下列证候中,不出现耳鸣的是∙A.肝火炽盛证∙B.寒滞肝脉证∙C.肾精不足证∙D.肝阳上亢证(分数:1.50)A.B. √C.D.解析:[解析] 肝胆火盛循经上攻,或肾精不足耳窍失充,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均可导致耳鸣。
5.形寒肢冷,脘腹冷痛,纳呆呕恶,大便稀溏,肢体浮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滑,此证属于∙A.脾气虚∙B.脾阳虚∙C.脾肾阳虚∙D.寒湿困脾∙E.寒滞胃肠(分数:1.50)A.B.C. √D.E.解析:[解析] 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滑为寒象,脘腹冷痛纳呆便溏病在脾胃,浮肿腰膝酸软病位在肾。
6.眩晕与下列哪项并见,对诊断肝血虚证最有意义∙A.面白舌淡∙B.心悸脉细∙C.胁肋隐痛∙D.肢体麻木(分数:1.50)A.B.C.D. √解析:[解析] 肝在体为筋,肝血虚,筋脉失于濡养故见肢体麻木。
7.下列哪项是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的共同症状∙A.心悸旺忡∙B.畏寒肢冷∙C.心痛入夜加剧∙D.舌淡胖,苔白滑∙E.脉沉迟无力(分数:1.50)A. √B.C.D.E.解析:[解析] 心阳虚是在心气虚基础上出现寒象,其余选项都是阳虚寒象,只有A是两者共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鉴别
□张明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定义
肝火上炎证:多因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经气逆火升所表现得证候。
临床以肝经所过部位得头、目、耳、胁所表现得里实热证为特征。
肝阳上亢证:多因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亢盛于上所表现得证候。
临床常见头痛、眩晕与腰膝酸软、足轻头重等上盛下虚得临床特征。
病因
肝火上炎证:多因情志不畅,忧思恼怒,五志过极化火,使肝火盛,或突然精神刺激,损伤肝木,火气内生,或平素阳盛之体,易感热邪,内伤于肝,引动肝经之火,循经上炎。
或过用温补辛燥之品,化火化燥,使肝经火盛。
肝阳上亢证:多因肝气郁结化火,损伤肝阴、肝血,肝之阴血不足,不能制约肝阳,则阳亢于上,或肾阴亏虚,多由房劳过度,劫夺肾精,水不涵木,阳失潜藏,肝阳偏亢,或过食辛辣温燥动火之品,导致化热化火,损伤肝阴,阴不敛阳,肝阳亢盛。
病机
肝火上炎证:因肝经之火炽盛,故“气逆冲上,火气炎上故也”(《素问玄机原病式》),“火有炎上之性,故皆见于上部也”(《引经证医》),多表现上部症状。
或扰乱神明,或上扰清窍。
肝木升发,肺主肃降,一升一降,调节气机得动态平衡。
肝之经脉贯膈上肺,若肝火循经犯肺,肺失清肃,则气逆喘咳。
若火热极盛,风火相煽,引动肝风,而致热极生风。
若热邪炽盛,耗灼津液,阴液亏损,筋脉失于濡润滋养,则引发痉病。
若肝火横逆,克犯胃土,则肝胃蕴热,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痛,嘈杂吞酸。
若肝经气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气化,则多见淋证,小便涩滞不畅,滴沥刺痛,腹满胀痛。
总之,肝脏属木属风,肝气升发,喜条达柔顺而恶抑郁,若气郁木盛,多生肝火。
肝火燔灼,气火逆于上,则头痛,眩晕,不寐,狂躁;横逆于中,则胁肋、胃脘灼痛,或吞酸、嘈杂;气火郁于下,则小溲涩滞而为气淋。
同时,肝木需肾水为之涵养灌溉,心血为之濡润,肺气肃降以制约肝木之升发,脾土营运以培植肝木之茂盛。
若她脏功能失调,则易导致肝木郁滞而引发各种病证。
肝阳上亢证:多由肝肾阴亏,阴不制阳。
故表现为阳亢于上,阴亏于下。
亢阳无制,风阳上升,闭阻灵窍,引动肝风,而致卒中。
若肝阳偏亢之体,外因大怒则导致肝气横逆,气机逆乱,血随气升,气血壅滞于上,阻塞隧窍,而发生血厥。
或素有脏气不平,痰浊内宿,肝肾阴液不足,无以敛阳,易生风生热,一有七情失调之怒恚、忧悲、恐惊等诱因,则风阳暴张,引动伏痰,痰火气逆,蒙蔽神窍,走窜经脉,病发痫证。
肝肾阴亏于下,虚火内生,则可见阴虚火旺证得表现,同时亦有肝肾精血俱亏得症状。
因肝藏血,肾藏精,肾中之精,有赖于肝血得不断化生,而肝血得生成,则需肾中精气得气化。
即血能生精,精能生血,故称之谓“精血同源”。
若肝血亏虚,则血亏无以化精,遂致肾精随之而虚,若肾精不足,肝血不得肾中精气之气化,则肝血亦随之而少,故肝肾之精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肝肾阴亏,临床可同时并见肝血虚证与肾精不足证得证候表现。
总之,肝肾同源,故肝肾生理、病理关系极为密切,相互制约,互相影响。
如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导致肝阳上亢,或相火妄盛;若肝阳、肝火过旺,多下劫肾阴,而致肾阴亏虚。
鉴别要点
肝火上炎证:头目胀痛,眩晕耳鸣如潮,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或恶梦纷纭,甚则狂躁不得眠,口苦咽干,胸胁肋部灼热疼痛,便秘尿黄,或吐血,衄血,咳血,或耳内红肿热痛流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以肝经所过部位得头、目、耳、胁所表现得里实热证为临床特征。
肝阳上亢证:头目胀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心悸健忘,腰膝酸软无力,头重足轻,舌质红,苔少而干,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以阳亢于上得头痛、眩晕与阴亏于下得腰膝酸软、足轻头重等上盛下虚证为临床特征。
鉴别分析
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均有肝经阳热上逆所表现得病证,故具备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等共同症状。
但肝火上炎证,除以上部症状为主外,尚兼有火邪肆虐得症状表现;肝阳上亢证,既有阳热亢于上得症状,也有阴液亏于下得表现,故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有火盛与阴亏得不同病理特征。
肝火上炎证:因肝木气盛火炽,火燔诸经上下,若循经上攻头脑清空,经脉不畅,气血壅滞脉络,故头痛且胀。
肝火循经,上干清空,故头晕眼花,如坐车船,不能站立,时欲仆倒。
肝与胆互为表里,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火传移于胆,胆汁上溢则口苦;胆火循经上攻,则耳鸣如潮,甚则肝火胆热,熏蒸耳道,气血遏阻,经脉瘀滞,化为脓血而见耳内红肿热痛,严重者溃烂流脓。
气火上冲,热壅血脉,气血涌盛,则面红目赤。
肝性刚强,忌怒,肝火上炎,阳气升发过度,气机失于条达,疏泄太过,则易于情绪急躁,稍受刺激,则易于发怒。
肝藏魂,火热为虐,魂不守舍,内扰心神,神失所守,神动不安,故失眠多梦或恶梦纷纭,甚则狂躁不得眠。
热邪损伤津液,不能上润咽喉,故咽干;热炽津伤,不能下充肠液,肠失滑润,故大便秘结;津液化源不足,故尿黄;肝经火热壅滞,气血失运,灼伤脉络,胁乃肝之分野,肝木气急火盛,故胸胁肋部灼热疼痛。
血之运行,既靠阳气得推动,又赖阳气之固摄,方能循行脉内,不至溢出脉外。
气之有余与不足,皆能影响血液得运行。
若肝郁化火,火性升浮,气机亢盛,气逆于上,血随气升而上溢,则吐血、衄血;若肝火横逆脾土,脾失所统,则血溢于上为呕血,血注于下,则为便血;若肝火气旺,木火刑金,肺伤络损,随气上逆,则为咳血。
肝火上炎证,其舌脉表现为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概由肝经实火内炽所致。
肝阳上亢证:多因火热内伤肾阴,或肝阴亏虚,水不涵木,肝肾阴虚,不能制约阳气,肝阳偏亢,阳升气逆,上扰清空,则头目胀痛。
若肝阳上亢,风动阳升,邪扰清空,则病发眩晕。
肝肾阴亏,则精血虚损,心无所主,心失其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为肾之府,若肾阴亏虚,多因房欲耗散,竭夺阴精,则肾失封藏,阴亏无以滋养肾之外府,况腰膝以下,由肾所主,故腰膝酸软无力。
肝阳上亢,则上盛,肝肾阴亏,则为下虚,阳盛于上,阴亏于下,所以头部沉重,两足轻飘,步履蹒跚。
舌质红,舌苔少而干,脉弦细数或脉弦有力,皆为肝肾阴虚,阴液不足,肝阳偏亢,阳亢阴亏之象。
就其临床症状而言,肝火上炎证,因肝经之气火炎于上,故以上部症状为主,如头、目、耳得病变。
头目痛胀,眩晕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失眠多梦或恶梦纷纭,口苦咽干。
概由肝火循经上攻头目,上扰清空,火壅气血,血气涌盛,火扰神明,肝热移胆,热灼津伤所致。
肝阳上亢证,因肝肾阴亏,不能摄敛肝阳,而致肝阳亢逆于上,多由肝阴不足或肾水已亏,影响及肝,终致肝肾阴亏,故以肝
肾阴亏为病理基础,见之临床,表现有下虚上盛得临床特征:腰膝酸软无力,头重足轻,并具有与肝火上炎相似得上部热盛症状:头目胀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目赤,少寐多梦,口苦等,亦因肝经阳热气盛,上攻头、目、耳所致。
肝火上炎证,病因为火邪,故具有火热燔经,窜行冲逆得特点。
火能燔灼脏腑经脉,故胸胁肋部灼热疼痛;火性上炎,多能侵犯心神,“如丧神守”,而致狂躁不得眠;火热迫血妄行,血不循经,可见上部出血:吐血,衄血,咳血;火热之邪,壅滞气血,络脉不通,可见耳内红肿热痛流脓。
肝阳上亢证,因肝肾阴亏为本,故有阴液亏损得临床表现。
若阴亏已极,精血不能上滋心阴,心之阴血不足,神失所养,心神不安,则可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就其病机病势而言,肝火上炎证得主要病机就是肝经气火上逆,上攻头目,扰乱神明,气血壅盛,肝热移胆,火热灼津,热迫血行。
肝阳上亢证得主要病机就是阴亏于下,阳亢于上,故有肝肾精血亏虚,腰失所养与肝阳亢逆,气火上攻得临床特征。
肝阳上亢证,具有肝火上炎证相同得肝经气火上逆得病机。
肝阳上亢证,若无肝肾阴亏证,那么就不就是肝阳上亢证,而就是肝火上炎证。
故肝阳上亢证就是本虚标实证,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偏亢为标。
肝火上炎证属肝经实火壅盛得实证。
二者均为热证,均可以因阳热极盛,引动肝风而致肝风内动。
若肝肾阴血亏极,无以濡养经脉,则多易导致虚风内动。
就病因病程而言,二者均可有情志不遂,郁怒忧思,五志过极化火,或过食温补辛辣之品,或平素阳气偏旺等病理因素。
但肝阳上亢证有导致肝肾阴亏得病因: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气血化源亏乏及久病、重病,耗伤肾阴,肾水亏虚,影响肝阴亦不足,或失血过多,生化乏源,急性热性病后期,劫夺阴血,七情不遂,暗耗肝之阴血,使肝阴不足。
从病程上瞧,肝火上炎证,起病急,病势重,病程短;肝阳上亢证,常因肝肾阴亏发展而来,故起病较缓慢,有肝肾阴亏得病史,多病程较长。
肝火上炎证无肝肾阴亏得病史,若肝火上炎证,经久不愈,损伤肝血、肾精,也可渐致肝肾阴虚,而形成阳亢于上,阴亏于下得肝阳上亢证。
肝火上炎证,临床治疗宜清肝泻火,凉血生津,方用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正如《王旭高医书六种》所云:“肝火燔灼,游行于三焦,一身上下内外,皆能为病,难以枚举,如目红、颧赤、痉厥、狂躁、淋闭、疮疡、善饥烦渴、呕吐、不寐、上下血溢皆就是。
一法曰清肝,如羚羊、丹皮、黑栀、黄芩、竹叶、连翘、夏枯草。
一法曰泻肝,如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当归龙荟丸之类。
”肝阳上亢证,治疗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方用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正如《知医必辨》所云:“肝阳太旺,养阴以潜之,不应,则用牡蛎、玄武版介类以潜之,所谓介以潜阳,五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