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 曾媛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患者中选择40例作为探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数量为20例,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患者数量为2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对两组护理效果、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
结果: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的实验组SDS、SAS 评分远远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把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应用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改变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双相情感障碍;护理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ipolar disorder. Method: In January 2022 - January 2023 in our hospital to accept the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in the selection of 40 cases as the object of inquiry, through the way of randomization, it is p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mong which,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for 20 cases, the us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umber of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for 20 cases, the use of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ursing effect, ment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SDS and SAS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intervention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re was a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can help patients change their status in time,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effect is obviou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Bipolar disorder; Nursing effect双相情感障碍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疾病,属于一种反复性高,同时伴有狂躁、抑郁等情感障碍,大部分患者在临床症状上以抑郁为主,如果受到刺激可能会伴随狂躁的状况【1】。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心理疾病,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周期性的情感障碍,其治疗难度高,且易复发。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通常是首选手段,但忽视了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干预协同药物治疗对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生活质量,以及减少复发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心理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来协助个体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改善心理和情绪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起到帮助作用:1. 促进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对自身的病情存在认知偏差,且容易忽视情感状态的波动,此时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让他们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从而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2. 帮助患者管理情感波动的情绪状态。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波动极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进而出现情绪混乱,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自我调节技巧和策略,帮助患者管理情感的波动,从而减少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
3.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社交能力一般较差,给患者带来的负担也会加重,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子,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1. 对症状的改善方面: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感波动,减少情感极端,使患者情绪更加平稳,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症状的效果非常显著。
另外,在治疗期间,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对自身的认知和理解有所提高,掌握了一些自我调节技巧和策略,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从而减少情绪波动。
2. 对心理影响方面: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在心理上帮助患者减轻来自疾病的心理压力,增加自信心和积极性,通过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自我调节,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使患者享受到更加愉快的生活。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
方法从本院选取2020年10月到2022年4月间收治的4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抽签法分2组。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心理护理。
就心理状况、满意度展开观察。
结果观察组SAS值、SDS值于干预前同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SAS值、SDS值经干预全部比对照组低,P<0.05。
观察组总满意度是95.24%,对照组总满意度是80.95%,P<0.05。
结论为双相情感障碍病患加入心理护理,对调节病患心理状况具有重要帮助,且可以赢得病患满意,应继续推崇。
关键词心理护理;双相情感障碍;效果双相情感障碍属精神病症,其关键表现是情感障碍,此类病患行为、思维均存在障碍[1]。
有研究证实,此病易复发,并且会伴随抑郁、狂躁混合的特征,对病患正常生活所造成的负影响颇多,于临床中需高度重视其心理疏导[2]。
故而本文中就为此类病患行心理护理后的效果做了相关论述。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4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每组21例。
对照组男、女人数各是13、8;年龄33-57岁,中位值(45.39±3.72)岁;病程1.2-6.5年,中位值(3.41±1.29)岁。
观察组男、女人数各是12、9;年龄32-57岁,中位值(44.37±3.67)岁;病程1.2-6.8年,中位值(3.67±1.15)岁。
两组一般资料,汇总后得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
于病室环境、用药和安全等方面提供基础干预。
观察组:心理护理。
①主动同病患交谈一些较为轻松愉悦的内容,从而了解其基本信息、情绪状况,创建和谐关系,并向其介绍医院环境,消解其陌生感,叮嘱家属不可使用水果刀等危险用具,如有必要应准备好约束带,为其安置单人病室。
②掌握病患发病程度,对病症影响因素作出分析后,依照实际情况制定干预方案,观察病患情绪波动,定期召开健康讲座,向其讲述致病机制、防预方案等,加深其对病症的了解度,于发病时能够及时做好对应处理,从而将伤害降至最小化。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1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应用效果效果,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继而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应用效果双相情感障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患者在发病时的情绪波动较大,会处于狂躁、情绪低落,情感惆怅导致的抑郁这两种共存状态。
双相情感障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临床多采取药物方式进行治疗,然而心理护理也属于该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不可或缺部分[1]。
基于此,本研究将从我院选择42例患者,对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治疗的4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21例/组。
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8例,年龄范围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33.18±2.03)岁。
观察组男14例,女7例,年龄范围为20-56岁,年龄均值为(33.56±3.1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 >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②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③可正常沟通。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脏器疾病;②有严重自杀倾向。
1.2方法对照组21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当患者进入医院以后,要及时为患者办理住院手续,然后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按照“三防”的工作标准对患者展开工作,所谓的三防指的就是,防伤人、防自杀以及防自伤。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
在背景介绍了双相情感障碍的概念和现状,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该领域中的作用,研究意义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首先介绍了双相情感障碍的概述,然后详细阐述了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接着对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心理护理干预的关键因素以及挑战与解决方法。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关键因素、挑战与解决方法、作用、未来研究、心理健康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特点是情绪波动大,患者在躁狂期情绪高涨、精力旺盛,而在抑郁期则情绪低落、精力衰竭。
双相情感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干预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
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通过心理疗法、心理辅导等手段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调整情绪、改善心境的治疗方法。
许多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通过对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效果、关键因素、挑战与解决方法,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为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和效果;二、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具体作用机制;三、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四、总结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挑战,并探讨解决方法。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在情感上经历着极端的波动,既有抑郁的时期,也有兴奋的时期。
这种情感的波动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心理护理干预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其护理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并进行深入分析。
1. 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一种护理手段。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解决问题的疗法等。
通过这些干预手段,患者可以逐渐认识和控制自己情感上的波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2. 护理效果分析(1)改善情感稳定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的情感稳定性上。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可以学会认识自己的情感波动模式,学会应对情绪上的困扰,逐渐实现情感的稳定。
研究表明,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情感稳定性,减少情感波动的频率和幅度。
(2)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往往缺乏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容易在情感波动中失控。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可以学会通过正向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来调节负面情绪,提高情感的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3)改善日常功能双相情感障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影响其日常功能的发挥。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因情感波动而产生的日常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适应能力。
研究表明,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日常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其社会功能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4)减轻抑郁和躁狂症状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情感稳定性,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改善日常功能,减轻抑郁和躁狂症状,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
方法将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作为研究期限,选取在本院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分组。
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增加心理护理。
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患者对护理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护理;心理状态;满意度[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ursing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ipolar disorder. Methods taking December 2020 to December 2021 as the research period, 60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groups. 3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3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Observe the nursing effect.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nd the patients have a high evaluation of nursing.[Key words] bipolar disorder;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ntality; Satisfaction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常见的精神疾病,一般表现为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及思维障碍。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2-15T11:39:41.00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9月17期作者:张影[导读]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张影(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二区;江苏淮安223200)摘要:目的:研究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护理效果与其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影响。
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展开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经干预,患者负性心态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相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干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
结论:对于医护人员而言,通过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实现护理综合质量的提升,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积极价值。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工作压力的激增,各类精神疾病在临床过程中的发病率均出现了升高的趋势,从而对我国国民健康水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与冲击[1]。
其中,作为精神科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双相情感障碍往往会对患者情感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致病因素的角度考虑,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遗传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均是该病的常见诱因[2]。
在临床过程中,该病患者可出现躁狂、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抑郁、睡眠障碍以及乏力等一系列问题,继而对患者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3]。
在患者康复期间,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其进一步实现对于情绪的合理控制,对于患者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针对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护理效果与其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希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曾媛
发表时间:2018-10-22T15:42:04.61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作者:曾媛
[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及价值。
常德市康复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及价值。
方法:在我院选取6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按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其中参照组应用普通护理及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的抑郁评分,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外显冲动行为量表(MOAS)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MOAS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在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状态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并有效的抑制了其冲动行为,提高了认知能力水平,可在临床中大力借鉴。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双相情感障碍为患者兼有抑郁及轻度躁狂症状的慢性精神疾病,因患者在躁狂发作前期伴有轻微、短暂的抑郁症状发作,在诊断及治疗中极易被误诊为单项抑郁症,漏诊率较高,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显著,疾病易反复性发作,增加了诱发躁狂症发作几率。
对此本文主要就双相情感障碍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汇总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段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将在我院开展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患者64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标准(第三版)制定的关于双相情感障碍中抑郁及躁狂发作相关诊断标准;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或者贝拉-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后总分高于18分;均经外显冲动行为量表评分后结果高于4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了有严重自杀倾向患者;躯体疾病患者;药物依赖或者过敏患者。
以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25-50岁,平均年龄为(37.5±3.4)岁,病程为0.5-3年,平均病程为(1.8±2.1)年;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为23-50岁,平均年龄为(36.5±3.1)岁,病程为0.5-5年,平均病程为(2.8±1.8)年。
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应用普通护理及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一)护理评估,环境因素有慢性心理社会刺激、应激性社会生活事件、性格等,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获取完整的患者一般资料,并对患者发病前可能存在的刺激性因素进行收集和了解,并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发病时症状表现。
(二)环境护理,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周围环境因素极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变化,由此应重视病房环境护理,保持统一的暖色调风格,室内设备应简单,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中,保持较好的采光及通风。
实施患者的集中管理,避免患者在抑郁发作时因极端情绪发生生命危险;对于躁狂发作患者应单独安排病房进行看护。
叮嘱患者家属看望时,将身上携带的危险物品放置护士站管理处,并检查其携带的随身物品,在患者家属看望完毕后对病房实施检查,以免有危险物品如道具、绳索等在室内遗留[1]。
(三)心理护理,护理工作开展应以患者为中心,针对不同患者的病因及诱发疾病产生的不同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
在患者有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情绪低落并有自责自罪感表现时,护理人员应站立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进行思考,避免在护理中为患者带来精神及躯体上的痛苦。
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存在自杀动机的患者,并全程进行陪同。
在护理工作中培养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充分的鼓励、支持、表扬激励患者,让其更加自愿的作出相关的改变,鼓励患者说出心里的痛苦感受,并指导其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抑郁(SDS)评分,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外显冲动行为量表(MOAS)评分,SDS评分及MOAS评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及冲动行为越低;MMSE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认知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属性为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DS评分、MMSE评分及MOAS评分),采用t检验,并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SD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MOAS评分低于参照组,MMSE评分高于参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SDS评分、MOAS评分及MMSE评分(分)
3 讨论
情绪障碍作为精神疾病的一种类型,在病情程度严重时会引发患者发生自残、自杀等行为,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同时,患者因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会有不良行为的发生,情绪方面多表现出焦虑、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强迫等问题。
临床表现有持续性的高涨或者低落的情绪体现,患者无法实现对自身情绪的控制。
一般采用多采用常规药物控制及情感支持。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SDS评分及MO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
心理护理干预较之普通护理,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特点,通过在治疗中,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
并在护理工作中考虑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极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以环境护理、安全护理等方面,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护理,确保了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
注重对患者心理方面的支持,通过与家属配合给予充分的鼓励、赞扬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实现情绪的稳定,并减少治疗期间对患者带来的躯体及精神方面的刺激,有利于维持情绪的稳定化,进而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另外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情绪变化,随时调整护理工作计划,有效的确保了患者的治疗效果[3]。
综合上述,在双相情感障碍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获取理想的护理成效,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症状及冲动行为,并在提升认知功能方面有意义的作用,可在临床中大力借鉴。
参考文献:
[1]叶晓娟,严伟,刘德琼,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2):149-151.
[2]张莉,杨波,杨玉冰,等.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712-715.
[3]韩娜.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9):27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