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题及答案(3)_1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文学和魏晋南北朝文学)模拟试卷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文学和魏晋南北朝文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 6. 填空题名词解释1.采诗说正确答案:采诗说:是关于《诗经》结集方式的一种说法,最早由汉代学者提出。
持此说的学者认为我国上古有自上而下的诗歌采集制度,采诗官到民间采诗,将之献于朝廷以使国君了解民情。
如《汉书.食货志》中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采诗说是否确切,颇有争论。
涉及知识点:先秦文学2.《左传》正确答案:《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等,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作者可能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熟知历史掌故的人,所记史实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它系统而具体地记载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重大事件,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左传》记事详赡生动,情韵并美,文采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都是阐述《春秋》经的“传”,合称“《春秋》三传”。
涉及知识点:先秦文学3.《战国策》正确答案:《战国策》:由刘向整理编订,共33篇。
它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前460-前220)。
它敷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
它的作者已难以确考,一般认为它并非一人一时所著,大约是战国、秦汉期间的人纂集各国史料编辑而成的。
就史学价值而言,《战国策》因其有不少“增饰非实”之辞,似不如《左传》、《国语》更加信实可靠;但从文学角度观之,自有其独到的特色。
涉及知识点:先秦文学简答题4.神话的基本特性。
正确答案:根据学者的普遍认识,神话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答案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答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全真模拟演练(一)(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部分选择题(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这一关于原始歌舞的著名记载出自 ( )A. 《礼记·郊特牲》B. 《吕氏春秋·古乐》c. 《毛诗大序》D.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2.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 《乐府诗集》C. 《诗经》D. 《老子》3. 商周铭文的文体大都类似于 ( )A. 《尚书》B. 《春秋》C. 《左传》D. 《国语》4.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诸子散文是 ( )A. 《论语》B. 《墨子》C. 《孟子》D. 《荀子》5. 《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作品的篇数为 ( )A. 16B. 11C. 5D. 256. 在《九章》的作品中,一般认为写作时间最早的一篇是 ( )A. 《怀沙》C. 《橘颂》D. 《哀郢》7. 指出秦刻石文在内容上多为“颂秦德”的是 ( )A. 贾谊《新书》B. 司马迁《史记》C. 董仲舒《春秋繁露》D. 刘勰《文心雕龙》8. 《论衡》的作者是 ( )A. 王充B. 仲长统C. 桓谭D. 王符9. 《汉书》采用的编写体例是 ( )A. 本纪、世家、表、书B. 本纪、列传、表、书C. 本纪、传、表、书D. 本纪、传、表、志10. 下列赋作不属于贾谊所作的是 ( )A. 《吊屈原赋》B. 《鹏鸟赋》C. 《旱云赋》D. 《哀二世赋》11. 下列辞赋中表示怀人主题的是 ( )A. 《自悼赋》B. 《李夫人赋》C. 《遂初赋》D. 《非有先生论》12.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古诗十九首》的是 ( )A. 《行行重行行》B. 《驱车上东门》C. 《上山采蘼芜》D. 《迢迢牵牛星》13. 著名女诗人蔡琰的创作时代是 ( )A. 正始时期B. 建安时期C. 太康时期D. 元嘉时期14. 正始诗歌成就的代表诗人是 ( )A. 陆机和潘岳B. 何晏和丁谧C. 阮籍和嵇康D. 司马懿和夏侯玄15. 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的是 ( )A. 傅玄B. 张华C. 陆机D. 潘岳16. 陶渊明最后退隐不仕时所辞官职为( )A. 江州祭酒B. 镇军参军C. 荆州吏D. 彭泽令17. 南朝著名诗人谢朓的字是 ( )A. 明远B. 玄晖C. 元亮D. 太冲18.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收录南朝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 杂曲歌辞B. 杂歌谣辞C. 清商曲辞D. 横吹曲辞19. 庾信著名的美文《哀江南赋》属于( )A. 建安赋B. 正始赋C. 南朝赋D. 北朝赋20.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成就最高的作品是 ( )A. 《世说新语》B. 《搜神记》C. 《博物志》D. 《幽明录》21. 下列哪首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A.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B.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D. 卢照邻《长安古意》22. 盛唐诗人中唯一位居高官且封侯者是( )A. 崔颢B. 高适C. 岑参D. 李白23. 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中的夺冠之作是 ( )A.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B.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C.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D.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24. 下列杜甫诗作作于她困守长安时期的是 ( )A. 《望岳》B. 《北征》C. 《登高》D. 《春望》25. 属于“大历十才子”的一组诗人是( )A. 韦应物、刘长卿、钱起B. 刘长卿、夏侯审、李端C. 钱起、李端、卢纶D. 卢纶、李益、顾况26.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出自 ( )A. 王建《新嫁娘词》B. 李商隐《锦瑟》C. 元稹<遣悲怀》D. 咏史诗27. 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是她的( )A. 咏怀诗B. 无题诗C. 政治诗D. 咏史诗28. 下列关于陆龟蒙的小品文《野庙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指出了帝王的权位是用老百姓的生命换来的B. 讽刺了最高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大兴宫室C. 抨击了窃取禄位、鱼肉百姓的贪官D. 揭露了历代统治者打着解救百姓的幌子夺帝位的行径29. 唐人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是 ( )A. 王度《古镜记》B. 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C. 张鷟《游仙窟》D. 李朝威《柳毅传》30. 晚唐五代时期,将文人词带回到民间作品的抒情路线上来的是( )A. 韦庄B. 刘禹锡C. 温庭筠D. 冯延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中国古代文学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试卷(练习题库)_3(2023版)

中国古代文学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试卷(练习题库)1、“诗言志,歌永言”之语出自()2、汉代传授《诗经》的曾有四家,而后来独行于世的只有()3、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着称的史学着作是()4、产生于战国中期的诸子散文是()5、在诸子散文中,具有逻辑严密、质朴无华特点的是()6、下列作品不是《九歌》中的是()7、最早录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的着作是()8、下列作品属汉乐府民歌的是()9、下列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的是(10、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典范作品是()11、《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描写最具特点的是()12、《过秦论》分析秦亡原因,归纳为()13、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着名的是()14、提出着名观点“辞人之赋丽以淫”的是()15、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16、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五言()17、太康诗歌在形式方面的特点是()18、史称“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的诗人是()19、永明体又称()20、建安诗人曹植的着名赋作是()21、太康诗人左思的着名赋作是()22、南朝骈文的优秀作品之一是()23、《博物志》属于()24、陆机着名的文学理论着作是()25、上官体的风格特征是()26、杜审言所属的作家群体是()27、杜甫的名作《登高》被后人评为()28、顾况诗歌创作的特色是()29、白居易的着名诗作《长恨歌》、《琵琶行》属于()30、下列诗歌属于许浑咏史诗的是()31、《诗经》中的社会政治诗有()32、《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与骚体赋的不同在于()33、以下篇目属于着名文论着作《文心雕龙》的有()34、能够体现柳宗元主要散文成就的文类有()35、温庭筠词的特点包括()。
2023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

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一、单项选择题1.“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属于()A寓言B神话C传说故事D原始歌谣2.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是()A女娲补天B盘古开天地C后羿射日D鲧禹治水3.汉代伏生所传今文《尚书》共计()A25篇B29篇C33篇D58篇4.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A《春秋》B《左传》C《国语》D《战国策》5.“楚辞”一名最早出现在()A春秋B战国策C西汉D东汉6.《九辩》一文的作者是()A屈原B宋玉C唐勒D景差7.李斯《谏逐客书》的文风出自()A孟子B庄子C纵横家D杂家8.刘向《战国策序录》的特点是()A引经据典B切实平妥C文气盛状D冷静沉稳9.东汉朱穆散文特点是()A文风华丽B言辞迫切C讥讽世俗浇薄D有骈俪化的倾向10.《汉书》中人物描述的特点是()A精细刻画B大笔勾勒C以独白刻画心理D运用环境烘托11.贾谊《旱云赋》的创作特点是()A抒情叙志B写景状物C直抒胸臆D以文为赋12.班婕妤《自悼赋》的艺术特点是()A质朴无华B深刻细腻C繁难华丽D铺张扬厉13.班固《两都赋》属于()A纪行赋B咏物赋C骚体赋D大赋14.《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表现的是()A怀乡思人B闺思愁怨C悠宦挫折D人生失意15.开创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A曹植B王璨C曹操D刘桢16.正始时期五言诗创作取得巨大成就的是()A嵇康B何晏C阮籍D应璩(qú)17.陆机、潘安诗歌的艺术特点是()A意蕴深沉B辞藻绮丽C意味醇厚D气韵雅雄18.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至()A先秦时期B秦汉之交C汉末时期D建安时期19.陶渊明“金刚怒目”式的诗句是()A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B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C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0.永明诗对中国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A重文学特质的发扬B重诗歌形式的探索C重个人情怀的抒发D创造诗歌新的美的理想21.南朝民歌的内容有()A.忧世之思B金戈铁马C男女之情D自然风光22.左思《白发》、王沉《释时》、鲁褒《钱神》均是()A山水赋B咏物赋C感伤赋D刺世赋23.北朝文学中最具特色的文体是()A诗歌B散文C赋D小说24.《世说新语》详于记述的内容是()A氏族逸闻轶事B宫廷制度C各地风俗D怪异传说25.隋代无名氏《送别诗》特点是()A笔力苍劲B词气宏拔C音律和谐D辞清句丽26.张若虚属于()A初唐四杰B文章四友C吴中四士D大历十才子27.《辛夷坞》表现的是()A孤独之感B寂寞之思C惆怅之情D空静之美28.白居易的诗分为四类,《琵琶行》属于()A闲适诗B感伤诗C杂律诗D讽喻诗29.刘禹锡咏史诗的创作特点()A思想深刻B用典深僻C清新自然D雅丽精工30.罗隐《英雄之言》属于()A骈体文B小品文C变文D俗讲二、多项选择题31.屈原《九歌》中的作品有()A《思美人》B《湘夫人》C《大司命》D《少司命》E《东皇太一》32.汉乐府的题材内容为()A讽刺达官贵族B反应人民对战事的厌倦C歌颂爱情婚姻的倾向D表现生活困顿漂泊E表达人生哲理33.嵇康诗歌的艺术特色是()A诗化之人生理想境界B清逸玄远之美C激愤批判之语D冲淡平和之意境E隽秀之语言34.李商隐政治诗思想内容()A关注民生B抨击宦官C感伤历史D批评朝政E表现党争35.唐传奇创作特点主要有()A人物形象栩栩如生B故事情节曲折生动C语言华美,凝练传神D题材丰富多彩E有意为小说三、名词解释题36.《左传》(1)全称《左氏春秋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内传》、《古文春秋左氏传》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测试题 (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测试题1. 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典范作品是() [单选题]A:枚乘《七发》(正确答案)B:王褒《洞箫赋》C:司马相如《子虚赋》D:贾谊《吊屈原赋》答案解析:主知识点: 7.1、第一节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答案:A解析:枚乘,《汉志》著录其赋作9篇,今仅存《七发》、《梁王菟园赋》和《柳赋》,另有《临灞池远诀赋》、《笙赋》存目,标志着枚乘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
该作品的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2. 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是()[单选题]A:从情思浓郁、质实纯朴向缺少真情、辞藻华丽方向发展(正确答案)B:从关注社会、政治、人生向远离社会、政治、人生方向发展C:从为统治集团歌功颂德向愤世嫉俗方向发展D:从表达入世进取情志向抒发避世高蹈意愿方向发展答案解析:主知识点: 7.1、第一节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答案:A解析: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是: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由骚体到赋体的发展。
由此可选A。
3. 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基本结构方式,《七发》中的主、客是() [单选题]A:子虚先生与乌有先生B:西都宾与东都主人C: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D:楚太子与吴客(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主知识点: 7.1、第一节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答案:D解析:标志着枚乘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
这篇作品,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1)铺叙描摹,夸饰渲染;(2)与“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一样,《七发》完全失去了作者自我的真情实感;(3)在遣词造语方面,也不同于贾谊的质朴无华,而是走向了繁难和华丽。
(4)以主客(吴客与楚太子)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4.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 [单选题]A:骚体赋的终结B:抒情小赋的开端C:骚体赋向抒情小赋的转变D:大赋文体的正式形成(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主知识点: 7.1、第一节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答案:D解析:标志着枚乘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
中国古代文学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试卷(练习题库)_1(2023版)

中国古代文学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试卷(练习题库)
1、关于《诗经》的收集,《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是()
2、《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是()
3、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
4、《孟子》的文风特点是()
5、贾谊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是()
6、《史记》的作者是()
7、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
8、南朝诗人谢灵运最着名的诗作属于()
9、正始诗风的特点是()
10、曹操诗中成就最大的是()
11、“初唐四杰”指的是()
12、宋之间《渡汉江》一诗的特点是()
13、陈子昂《感遇》诗中述怀言志之作的主要特点是()
14、杜甫《登岳阳楼》诗里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所反映的是()
15、南唐“一冯二主”的“二主”是指()
16、庄子是()
17、《老子》的艺术特色有()
18、以贾谊、晁错为代表的汉初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包括()
19、以下关于酒的诗句属于曹操所作的有()
20、下列关于李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秦汉文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秦汉文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 6. 填空题名词解释1.《吕氏春秋》正确答案:《吕氏春秋》:是在秦相吕不韦主持下,由其门客集体编著而成,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其中以道、儒、法、阴阳家思想居多。
《吕氏春秋》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平实的语言、短小的篇幅及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涉及知识点:秦汉文学简答题2.贾谊散文的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贾谊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有:(1)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
(2)具有铺排渲染的战国纵横家遗风。
涉及知识点:秦汉文学3.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汉书.艺文志》法家类著录晁错文31篇,其中,《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和《论贵粟疏》是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
晁错的散文,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往往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的具体对策。
如《论贵粟疏》首先说明务农、贵粟对于国泰民安至关重要,再例举事实指出当世农民疲于赋役又不得温饱,而商贾却坐收巨利的现状,最后提出“以粟为赏罚”的劝农、贵粟的具体对策,中肯可行。
晁错散文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
如《言兵事疏》论“得地形”,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层层比较叙述。
《论贵粟疏》也有类似的说理方式。
涉及知识点:秦汉文学4.东汉散文发展大势。
正确答案:东汉前期浮妄的政治文化环境,反激出一批士人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桓谭、王充等作文追求真实,力排虚妄。
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社会腐败。
一些士人清议时政,发愤指弊,他们的文章往往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富于激情和文采,王符、仲长统就是代表。
此外如冯衍、朱穆等,或抒写个人情事,或批评时俗浇薄,情真而辞切。
涉及知识点:秦汉文学5.《史记》的编撰体例。
正确答案:《史记》创造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体例。
全书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组成,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相互配合,构成有机的整体。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考试卷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考试卷及答案第Ⅰ部分选择题(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正始诗歌成就的代表诗人是()。
A.陆机和潘岳B.何晏和丁谧C.阮籍和嵇康D.司马懿和夏侯玄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成就最高的作品是()。
A.《世说新语》B.《搜神记》C.《博物志》D.《幽明录》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乐府诗集》B.《文选》C.《诗经》D.《老子》4.晚唐讽刺小品文《英雄之言》的作者是()。
A.罗隐B.陆龟蒙C.皮日休D.杜荀鹤5.下列作品中属于晚唐游侠小说代表作的是()。
A.《游仙窟》B.《南柯太守传》C.《柳毅传》D.《虬髯客传》6.商周铭文的文体大都类似于()。
A.《尚书》B.《春秋》C.《左传》D.《国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考试卷及答案7.下列哪首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A.刘希夷《代悲白头翁》B.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D.卢照邻《长安古意》8.下列汉代诸散文家中,文章带有纵横风气的是()。
A.董仲舒B.刘向C.贾谊D.桓宽9.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的是()。
A.傅玄B.张华C.陆机D.潘岳10.《隋书·文学传》认为北朝文学的特点是()。
A.宫商发越,贵于清绮B.音情顿挫,骨气端翔C.词采华美,缘情绮靡D.词义贞刚,重乎气质11.《盐铁论》采用的是()。
A.对话体B.语录体C.代言体D.书信体12.以下作品中属于南朝骈赋的是()。
A.《西征赋》B.《蜀都赋》C.《芜城赋》D.《叹逝赋》13.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14.体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代是()。
A.西汉前期B.西汉后期C.东汉前期D.东汉后期15.阮籍《咏怀》诗忧愤深广,后人评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题及答案(3)
相关推荐:年自考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全年)
相关推荐:年自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汇总(全年)
【正保网校课程】为了使各位考生能顺利通过年自学考试,为大家特别推荐年自学考试课程!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一、名词解释
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
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二、论述题
1、举例谈谈《诗经》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
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
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
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
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
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
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
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
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
四是颂歌。
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
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
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
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
“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
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
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
《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
六是周民族的史诗。
《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
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
2、谈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
中一些本质矛盾。
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如《七月》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
比,即比喻或比拟。
《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
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
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或起协调韵律的作用,或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或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
《诗经》常常将三种手法结合运用。
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复沓的章法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
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
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王风·采葛》。
《诗经》的句式虽然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但用四言最多,占全诗的90%以上。
其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
《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彩、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
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读之可使人博物多识。
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3、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参考答案:《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其“饥者歌
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民歌作家、建安诗人、陈子昂、杜甫、新乐府运动诸诗人等的乐府作品,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
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
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泳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
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
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
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
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的地位。
《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
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
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