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合集下载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且具有高风险性的工程,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阐述隧道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地质勘察在隧道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

准确了解隧道沿线的地质情况,包括地层结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等。

这是制定合理施工方案和采取有效质量控制措施的基础。

2、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隧道用途、施工技术和设备等因素。

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工程要求和质量标准。

3、材料准备选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等。

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4、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二、开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开挖方法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如钻爆法、盾构法、掘进机法等。

确保开挖方法既能保证施工安全,又能满足质量要求。

2、开挖尺寸控制严格控制隧道的开挖尺寸,避免超挖和欠挖。

超挖会增加回填量和成本,欠挖则会影响隧道的结构受力和使用功能。

3、支护及时跟进在开挖过程中,及时进行支护,如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

支护要牢固可靠,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4、爆破控制在钻爆法施工中,合理设计爆破参数,控制爆破震动和飞石,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

三、初期支护的质量控制1、锚杆施工锚杆的长度、间距、角度和锚固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锚杆安装要牢固,注浆要饱满,确保锚杆能够有效地发挥支护作用。

2、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要合理,喷射厚度要均匀,表面要平整。

要保证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紧密结合,形成有效的支护结构。

3、钢拱架安装钢拱架的型号、尺寸和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安装要牢固,连接要可靠。

钢拱架要与锚杆、喷射混凝土等形成共同的支护体系。

四、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1、防水卷材铺设选用质量合格的防水卷材,铺设要平整、牢固,搭接宽度要符合要求。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良好的质量控制不仅能够确保隧道的安全使用,还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以下将详细阐述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工程地质勘察在隧道工程建设之前,全面、准确的工程地质勘察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这包括对隧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地质勘察,能够了解隧道所穿越的地层是否稳定,是否存在断层、溶洞、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对于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应提前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变化而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

二、设计质量控制合理的设计是保证隧道工程质量的关键。

设计单位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结合工程的使用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隧道的结构形式、衬砌类型、支护方式、排水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确保设计方案具有足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设计文件应清晰、准确,便于施工单位理解和执行。

对于设计中的关键部位和技术难点,应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标注。

三、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

施工方案应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能够指导施工顺利进行。

2、材料和设备准备严格把控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如水泥、钢材、砂石料等,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对于重要的材料,应进行检验和试验。

同时,要保证施工设备的性能良好,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运行。

3、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其熟悉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提高其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四、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开挖质量控制隧道开挖是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

开挖方式应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如钻爆法、盾构法、掘进机法等。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引言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隧道工程建设达到设计要求、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施工前准备、隧道开挖、支护、衬砌、排水及通风、施工质量检测等方面。

二、施工前准备1. 地质勘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层分析、岩土力学参数测试等,以确定隧道施工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

2. 施工方案: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开挖方法、支护方式、衬砌材料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3. 施工人员:组建合适的施工团队,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三、隧道开挖1. 开挖方法: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包括爆破法、机械法等,并进行合理的施工序列安排。

2. 开挖控制:严格控制开挖进度和尺寸,确保开挖的准确性和平整度,避免出现过大的偏差和不平整的隧道壁面。

3. 地下水控制:根据地下水位和渗透性,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保持隧道施工现场的干燥。

四、支护1. 支护材料: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确保支护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2. 支护方式: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包括钢支撑、喷射混凝土等,并进行合理的施工工序安排。

3. 支护质量检测:进行支护质量的检测,包括支护结构的尺寸、强度、变形等指标,确保支护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五、衬砌1. 衬砌材料:选择合适的衬砌材料,包括预制混凝土片、钢板等,确保衬砌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2. 衬砌施工:进行衬砌的施工,包括衬砌结构的安装、固定等,确保衬砌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衬砌质量检测:进行衬砌质量的检测,包括衬砌结构的尺寸、强度等指标,确保衬砌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六、排水及通风1. 排水系统: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排水泵站等设施,确保隧道内的地下水和雨水能够及时排除。

2. 通风系统: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通风机等设施,确保隧道内的空气流通和污染物排放。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引言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隧道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施工前准备、隧道开挖、支护与衬砌、排水与防水、通风与照明、施工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施工前准备1. 地质勘察和设计: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确定隧道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

2. 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队伍、设备材料的配置,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3.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各个工序的质量要求和控制措施。

三、隧道开挖1. 开挖方法: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确保开挖的安全和稳定。

2. 土方开挖:进行土方开挖时,严格控制开挖面的坡度和坡高,保证开挖面的稳定。

3. 爆破控制:对于需要爆破开挖的地段,严格控制爆破参数,确保爆破的安全和有效。

4. 垂直度控制:控制隧道的垂直度,避免浮现过大的高差,影响隧道的使用功能。

四、支护与衬砌1. 支护结构: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确保隧道的稳定和安全。

2. 支护材料: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3. 衬砌施工:衬砌施工时,严格控制砌体的水平度和垂直度,保证衬砌的平整和坚固。

五、排水与防水1.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隧道内的水流畅通,避免积水导致的问题。

2. 排水设施:安装有效的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管道、排水井等,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 防水处理:对于需要防水的部位,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确保隧道的防水效果。

六、通风与照明1. 通风系统: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隧道内空气的流通,保证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2. 通风设备:安装高效的通风设备,包括风机、通风管道等,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照明系统: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确保隧道内的照明充足,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引言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达到预期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设计、材料、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等方面介绍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二、设计要点1. 地质勘察: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包括地层情况、地下水位、地下水质等,为隧道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

2. 结构设计:根据地质条件、交通要求等确定隧道的结构形式、尺寸和强度等参数,确保隧道在使用寿命内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排水设计:合理设计隧道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和地下水能够及时排除,防止隧道内积水和渗漏。

三、材料要点1. 隧道衬砌材料: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高强度混凝土,确保衬砌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隧道防水材料:选择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材料,确保隧道内部不受地下水的侵蚀和渗漏。

3. 隧道支护材料:选择适当的支护材料,如钢筋、锚杆等,确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施工工艺要点1. 隧道开挖:采用合理的开挖方法,如顶管法、隧道掘进法等,确保隧道的开挖平整度和纵横断面的准确度。

2. 隧道衬砌施工:采用专业的施工设备和工艺,确保衬砌结构的准确度和质量。

3. 隧道防水施工:严格按照防水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隧道内部的防水层完整、牢固。

4. 隧道支护施工: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方法和材料,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人员要点1. 施工人员素质:要求施工人员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熟悉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能够独立完成施工任务。

2.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3. 施工人员配备:根据施工规模和要求,合理配备足够数量的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六、质量控制要点1. 施工过程监控: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包括开挖、衬砌、防水、支护等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2. 质量检测: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如混凝土强度检测、衬砌尺寸检测、防水层厚度检测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引言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施工后的验收标准。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工程设计:确保隧道工程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满足工程要求。

2. 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工期计划、施工机械设备等内容。

3. 材料采购: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

4.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三、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1. 基坑开挖:确保基坑开挖的尺寸、坡度和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

2. 地下水处理:对地下水进行处理,确保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3. 隧道掘进:控制掘进速度,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锚杆喷射: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锚杆喷射,确保隧道的支护效果。

5. 隧道衬砌:对隧道衬砌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衬砌的均匀性和坚固性。

6. 隧道通风系统:安装和调试隧道通风系统,确保通风效果良好。

7. 隧道照明系统:安装和调试隧道照明系统,确保照明效果满足要求。

四、施工后的验收标准1. 隧道尺寸:测量隧道的尺寸,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衬砌质量:检查隧道衬砌的均匀性和坚固性,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3. 支护结构:检查锚杆喷射和其他支护结构的质量,确保其安全可靠。

4. 通风系统:测试隧道通风系统的效果,确保通风良好。

5. 照明系统:测试隧道照明系统的亮度和稳定性,确保照明效果满足要求。

6. 防水性能:对隧道的防水性能进行测试,确保隧道不受渗水影响。

五、结论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施工后的验收标准,可以有效地控制隧道施工质量,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同时,为了提高施工质量,施工方应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施工工艺和技术,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程,其质量控制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持久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施工后的验收标准。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地质勘察:在进行隧道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包括地质构造、地层情况、地下水位等的调查,以便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设计方案: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包括隧道的几何尺寸、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3. 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包括施工队伍的组织、施工工序的安排、施工设备的选择等,确保施工过程的高效和有序进行。

二、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1. 土方开挖:在进行土方开挖时,应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设计要求,采取合适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确保土方开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岩石爆破:对于需要进行岩石爆破的隧道施工,应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爆破方案,确保爆破过程的安全和控制爆破产生的振动和飞石。

3. 支护结构施工: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施工是关键环节,应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

采用适当的支护材料和技术,进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其能够承受地下水压力和地震力等外部荷载。

4. 隧道衬砌施工:隧道衬砌是保证隧道内部平整和防水的重要措施。

在进行隧道衬砌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衬砌材料和施工方法,确保衬砌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5. 排水系统建设: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泵站等设施,确保隧道内部的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三、施工后的验收标准1. 尺寸和几何要求:隧道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尺寸和几何的检测,确保隧道的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如隧道的直径、高度、宽度等。

2. 支护结构质量:对隧道支护结构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连接性和完整性等,确保支护结构能够承受设计要求的荷载。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为确保施工质量,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

以下是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1. 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设计,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同时,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和责任分工。

2. 施工材料在隧道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且具有合格证明。

对于关键材料,需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3. 地质勘察隧道施工前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情况和地下水位等信息。

根据勘察结果,制定相应的支护方案和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施工设备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施工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且经过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5. 施工工艺隧道施工中的工艺流程必须合理、科学。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6. 施工质量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施工质量检测。

包括对土质、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的检测,以及对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的检测。

检测结果要及时记录和处理,确保问题能够及时纠正。

7. 施工安全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必须重视。

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同时,要进行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8. 施工质量验收隧道施工完成后,要进行质量验收。

验收包括对施工质量、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的审核,以及对隧道结构的检测和测试。

惟独通过质量验收,隧道才干正式投入使用。

综上所述,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施工前准备、施工材料、地质勘察、施工设备、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测、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验收等方面。

惟独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控制,才干确保隧道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几个基本概念
岩体分级:以土木工程为对象,将岩体集合体(岩体)分成不同的若干级别。

围岩压力:隧道开挖后,因围岩变形或松散等原因,作用于洞室周边岩体或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新奥法: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的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地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二、隧道施工现场围岩级别判定
1、围岩级别判定的重要性
影响结构安全影响生产安全成本易升高影响工程进度规范规定在详测阶段和施工设计阶段,特别是施工期间必须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级,并应根据勘测测试资料和开挖揭露的岩体,观察量测资料,对初步分级进行检验和修正,确定围岩详细分级。

围岩级别划分依据:巨整体状结构巨厚层状结构厚层状结构镶嵌结构中厚层结构碎裂结构中薄层状结构压密结构松散结构松软结构等。

围岩级别划分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提出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或修正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B Q=90+3Rc+250Kv
[BQ]=BQ-100(K1+K2+K3)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2、围岩级别判定的几点注意事项:
l、学会围岩级别的判定方法,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级别是否与设计的一致,不能盲目按设计施工,如有变化应按规定程序处理;
2、认真观察描述掌子面状态,满足监控量测和内业资料的需要,为详细地确定围岩分级提供依据;
3、发现围岩级别有变化,需立即拍照,标明位置并及时反映情况或作应急处理;
4、软、硬岩需有强度数据;
5、围岩级别与类别对照表是一种大致的对应关系,应用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Ⅲ~V级划分并不完全对应,应开展专项研究;
6、应按隧道开挖的实际自稳能力作为检验围岩定级正确与否的标志。

三、隧道爆破施工控制要点
1、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的概念
1)光面爆破
光面爆破是在设计开挖线上布置一排加密的光面孔,形成减弱的不偶合线装药,先爆破主体部位的岩石,再同时起爆光面孔,将主爆孔与光面孔间留下的保护层(也称光爆层)炸除,形成一个贯通各光面孔的平整的开挖面并保护边界外的岩体不受破坏。

起爆顺序: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底板眼
2)预裂爆破(低震动爆破的一种方法)
预裂爆破是在设计开挖线上布置加密、减弱的深孔药包,并先期同时起爆,形成一条沿炮孔中心线方向延伸的平整预裂缝,再逐层爆破主体开挖区,预裂缝即起到反射主爆冲击波的的屏蔽、衰减作用,保护设计轮廓外岩体不受破坏 (适用于稳定性较差的软岩或破碎岩层,减少对围岩的损伤。

)
起爆顺序:周边眼→掏槽眼→辅助眼→底板眼
2、光面爆破的技术要点
1)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择周边眼间距及周边眼最小抵抗线;
2)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并尽可能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均匀分布;
3)周边眼宜采用小直径药卷和低爆速炸药;
4)周边眼宜最后同时起爆。

3、光面爆破的控制措施及要点:
1)必须具有系统的合理的钻爆设计,认真审查;
2)按设计进行钻爆作业
测量→钻眼→装药→接线→引爆
a.测量是控制开挖轮廓线精度的关键
b.钻孔要做到准、平、直、齐
(l)按布置图正确钻孔
(2)掏槽眼眼口间距和眼底间距误差不大于5㎝
(3)辅助眼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
(4)周边眼位置
(5)内圈炮眼至周边眼排距误差不大于5㎝
(6)炮跟深度小于2.5米时,周边眼和内圈眼保持同斜率
(7)当开挖面凹凸面较大时,按实际调整炮眼深度
(8)开口误差(周边眼)要小
(9)炮眼分布均匀
(10)二茬炮眼衔接处台阶误差不大于15㎝
(11)炮眼纵向要对齐
(12)炮眼痕迹保存率
(13)超欠挖控制
四、隧道支护的施工及控制要点
(一)、锚杆施工控制要点
1、类型
1)端头锚固式(内锚头)
机械式分为楔缝式楔头式胀壳式三种
粘结式内锚头锚杆分为水泥砂浆内锚头快硬水泥卷内锚头树脂内锚头锚杆三种
2)全粘结式分为水泥砂浆锚杆树脂锚杆两种
3)摩擦式分为缝管式锚杆楔管式锚杆两种
4)预应力式分为先拉后灌先灌后拉两种
2、作用
a、联结作用:将不稳定的岩块和岩层用锚杆串起来,伸入到稳定岩体中;
b、组合作用:将一定厚度的岩层组合在一起,形成组合拱,通过锚杆提供抗剪能力。

由于锚杆的锚固力使岩层间的摩擦力增加,阻止岩层的滑移,互相错动,提高岩石梁(拱)的整体抗弯、抗剪能力。

c、整体加固作用:通过有规律布置的锚杆群,将隧道四周一定深度的围岩进行挤压、粘结加固,组成一个承载环加固带。

3控制要点
a、在初喷后及时进行
b、按设计制作锚杆
c、钻孔注意孔位方向
d、水泥砂浆锚杆应大于杆体直径15mm
e、锚杆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f、砂浆配合比
g、灌浆符合规范,保证砂浆饱满,粘结牢固
h、安装后不准敲击
i、拉拔力试验
j、砂浆锚杆砂浆注满度检测
(二)、钢架格栅的控制要点
1、制作方面按设计不得缺省
分段制作接头薄弱环节尽量减少
组拼的角度要准
2、施工的二项原则架设后及时喷射混凝土
充分填充并密切接触围岩
3、格栅架立运输--防止变形
中线要准确,有标记
格栅平面与中线垂直倾斜度不大于2º
钢架与围岩应尽量靠近但要留2--3cm保护层
下端必须放在稳固地层
开挖下导时为防止格栅下沉可设纵向托梁把几排格栅联为一体
(三)、超前小导管注浆的控制要点
超前小导管是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向外将管壁带孔的小导管打入地层内,并以一定压力向导管内压注浆液。

a.导管制作 b.注浆材料 c.封闭工作面
d.注浆压力 e.外插角按设计10º--30º f.注浆后的时间间隔
(四)、钢筋网施工的控制要点
应按环向和纵向均匀布置,环向为受力筋,纵向为构造筋。

钢筋网片间距控制搭接长度<20㎝
要随岩面起伏铺设(应在喷一层后再铺)
与锚杆,拱架连接牢固,不晃动
(五)、喷射砼的控制要点
a.喷射混凝土作用:
1.支撑围岩作用 2.“卸载”作用 3.填平补强围岩
4.覆盖围岩表面 5.防止围岩松动 6.分配外力
b.施工四要素:强度、厚度、附着力、密实
c.喷射法:干喷法、湿喷法
d.材料准备
e.配合比
f.喷射面的事前处理⑴严格按规定的掺量掺加速凝剂,并填加均匀
⑵分段分块分部先墙后拱自下而上进行
⑶注意距离角度
⑷凹处多喷或先喷,凸处后喷少喷
g. 喷射要点⑴风压大,回弹大,风压小,密实性低
⑵喷射厚度不能太厚,不能太薄
⑶分层喷射的间隔时间
⑷养护
⑸钢架背后必须密实
(六)、防水层铺设的控制要点
①准备工作材料必须是合格的材料基面处理即初支表面的处理
②铺设要点⑴无钉铺设⑵热合温度高易漏⑶松铺系数⑷
搭接长度
⑸双焊缝检查充气检测(如需要)⑹二次衬砌前检查漏点
(七)、二次衬砌的控制要点
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组成,初期支护是帮助围岩达成施工期间的初步稳定,二次支护则是提供安全储备或承受后期围岩压力。

二次支护在Ⅳ类及以上围岩时按安全储备设计;在III类及以下围岩时,则按承受后期围岩压力结构设计与施工。

尤其在稳定性很差的II—I类围岩中,单靠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施工,不能保证衬砌结构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由于时间因素影响很大,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作直接关系到衬砌结构的安全。

过早施作会使二次衬砌承受较大的围岩压力,拖后施作会不利于初期支护的稳定。

规范规定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及时修筑二次衬砌,强度达到2.5mpa时,可拆模。

具体条件: 1.位移速率明显收敛 2.各项位移已达总位移量的80%一90% 3.周边位移速率<O.1~0.2 mm/d,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O.15mm/d
四、监控量测控制要点
a、规范规定11种量测项目
前4种必测;1围岩观测2周边收敛3拱顶下沉4锚杆拔力
后7种选测;1地表下沉2洞内岩体位移3地表岩体位移4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的压力5钢支撑内力及压力6支护、衬砌的内、外应力,裂缝观察7弹性波测试
图纸上要求测的有;1围岩观测2周边收敛3拱顶下沉4锚杆拔力5弹性波测试(地质超前预报)。

b、结束量测时间
图纸要求
围岩观测;每次爆破后、初期支护后进行。

周边收敛、拱顶下沉;1-15天时,每天1-2次;16-30天时,每2天1次,1-3个月;每周1-2次;大于3个月;每月1-3次。

锚杆拔力;每10米1个断面,每个断面3根。

地质超前预报;这个有要求时做
当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后,按每天1次的频率测两周,无明显变形,结束。

对膨胀性围岩,位移长期不能收敛,量测至速<1mm/月时结束。

量测时间取决于变形收敛的时间(有长有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