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意经典案例aa
幼儿园创意美术作品案例分析

幼儿园创意美术作品案例分析主题:幼儿园创意美术作品案例分析作为幼儿园美术教师,如何能够引导幼儿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艺术作品,是每个美术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创意美术作品案例的分析,供广大美术教师参考。
案例一:《奇妙的海洋世界》这是一个以海洋为主题的综合性艺术作品,包括绘画、剪纸和拼贴等多种手法。
幼儿园的美术教师在教授海洋知识的同时,引导幼儿们发挥创意,创作出了这样一个作品。
整幅作品由一个巨大的海洋图案构成,绘画部分包括海星、海马、海螺、珊瑚等海洋生物和海底植物;剪纸部分则是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纸张剪出鱼、海龟、章鱼等各种海洋生物,并在绘画基础上增加了更丰富的层次感;拼贴部分则是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珠子、贝壳、海草、纽扣等表现出更多的细节和层次感。
整个作品在色彩、形状和材质上都非常具有个性和创意,充分表达了幼儿们对海洋的向往和好奇心。
案例二:《七彩的孔雀》这是一幅以孔雀为主题的创意画作,由幼儿园美术教师指导幼儿们绘制。
孔雀的羽毛是比较困难的表现之一,幼儿们很难掌握它的形状和颜色。
因此,美术教师采用了一些简单的技巧:一是用涂色粉笔代替水彩颜料进行填色,可以更容易地控制颜色的深浅和层次感;二是用不同艳丽的颜色和不同边缘宽度的笔,表现孔雀的羽毛细节和层次感;三是在孔雀周围增加了一些花卉和树木,更好地营造出孔雀的栖息环境。
整幅作品色彩鲜艳、层次感丰富,孔雀和周围的花卉、树木相得益彰,表达出浓郁的春天气息,非常适合挂在幼儿园里展现。
案例三:《我的”太阳大王“》这是一副以太阳为主题的综合性艺术作品,包括绘画、剪纸和插花等多种手法。
在太阳的形状基础上,幼儿们用涂色粉笔和剪纸表现出太阳的光芒和辐射。
为了增加太阳大王的神秘感和仪式感,幼儿园的美术教师还特别采用了插花的手法,用黄色和橙色的花卉插在太阳周围,突出了太阳的色彩和气息。
整幅作品在色彩、形状和材质上都非常鲜明和独特,表现出幼儿们对太阳大王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艺术经典案例30例

艺术经典案例30例1. "蒙娜丽莎"(Mona Lisa),列奥纳多·达·芬奇2.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列奥纳多·达·芬奇3. "星夜"(Starry Night),文森特·梵高4. "吼叫"(The Scream),爱德华·蒙克5. "女神像"(Venus de Milo),米罗6. "复活节岛巨像"(Moai),复活节岛7. "自由引导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欧仁·德拉克罗瓦8. "墙上的洞"(Les Demoiselles d'Avignon),毕加索9. "卧室"(The Bedroom),梵高10. "脚尤特河上的荷花"(Water Lilies),克劳德·莫奈11. "军团的营地"(Les Camps de Saints Innocents),弗斯特里尔12. "拍檐女郎"(Les Poseuses),塞尚13. "虔诚的途中"(The Pilgrimage to Cythera),沙洛14. "创立"(The Creation of Adam),米开朗基罗15. "恶灵出窍"(The Exorcism),高更16. "德耶埃利欧兹的歌"(The Song of the Lark),杜加17. "忧伤的施洛麦"(The Weeping Woman),毕加索18. "瑞丽的秘密"(The Secret of Migdal-Eder),布杰哈兰19. "接吻"(The Kiss),奥古斯特·罗丹20. "不舒服的岁月"(Les Amoureaux),雷诺阿21. "逃走的奴隶"(The Fugitive Slave),埃杜瓦尔·曼奇22. "脱险者"(The Escapee),雷诺瓦23. "瑞典女孩国旗"(The Swedish Girl at the Flag),翁特24. "夏娃的创造"(The Creation of Eve),伦巴尔迪25. "遭遇"(The Meeting),安多夫维特·达·拉普26. "爱与灵魂的trinitió"(The Trinity of Love and Soul),picasso27. "我的茶餐厅" (My Tea House),郭容28. "黄昏的启示"(Revelation at Dusk),温莎29. "湖边可可尼斯"(Lac Cocoyennes),塞尚30. "拥抱"(L'Embrasse),达·芬奇。
美术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美术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作品名称:自然的韵律设计理念:本次设计的主题是“自然的韵律”。
我们生活在自然的环境中,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节奏和律动。
通过这幅作品,我希望能够表现出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韵律和活力。
通过不同的艺术元素和创作方法,展示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创作内容:我将选择石笔和水彩作为创作材料,利用石笔的精细画线和水彩的柔和渲染来表现自然界中的各种元素。
作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山水、花卉、动物和季节。
1.山水部分:山水是中国画的重要元素之一,我会以静态的风景为主题,通过不同的山川构造和流动的水流来表现山水之美。
通过细腻的线条和饱满的水彩,展现出山水的宁静和壮美。
2.花卉部分:花卉作为自然界中的美丽代表,我会以不同种类的花卉为创作对象,通过细致的线条和鲜艳的颜色展示出花朵的生命力和美丽。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和色彩,我会尽可能地还原花朵的真实形象。
3.动物部分:动物是大自然中的重要成员,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和行为。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狮子、孔雀、麋鹿等来进行创作。
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动物的形态和动态,展现动物的神秘和力量。
4.季节部分:季节的变化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律动之一、我会选择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作为创作对象,通过不同的色彩和元素来表现季节的变化。
春天的嫩绿、夏天的炎热、秋天的金黄和冬天的寒冷,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和特点,我会尽可能地展示出来。
作品效果:通过使用石笔和水彩的创作手法,我希望作品能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效果。
通过线条和色彩的组合,展示出自然界中的韵律和活力,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我希望观者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韵律,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恢弘。
总结:通过本次创作,我希望能够通过艺术作品展示出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让人们重新认识和珍惜大自然。
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获得一等奖,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自然的韵律和生命的力量。
初中美术案例分析

初中美术案例分析美术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综合艺术素养。
在初中阶段,教师通过选取精彩的美术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以一位初中生的美术作品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一:创作题目《和谐的大自然》这幅作品是由某初中一年级学生小明创作的,他运用水彩绘画技法,以和谐的大自然为创作题材。
画面中,小明巧妙地运用颜色和形状,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丰富。
首先,画面的构图非常有趣。
小明采用了对角线构图,将画面分成了两个部分。
画面的左边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绿色的树木和鲜花点缀其中,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画面的右边是一望无际的湖泊,湛蓝的湖水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和云朵,形成了一个恢弘壮丽的景象。
其次,色彩运用非常出色。
小明运用了大量的绿色和蓝色,为画面增添了生气和清新感。
森林中的绿色代表着生命的活力,湖泊中的蓝色则代表着宁静和悠闲。
通过对比色彩的运用,小明成功地表达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此外,形状的运用也十分巧妙。
小明运用了各种形状,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例如,他用圆形代表了花朵,用三角形代表了山峦,用长方形代表了树木。
这种多样的形状运用,让整幅画面更加丰富多样,引人入胜。
综上所述,小明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构图、出色的色彩运用和巧妙的形状表现,成功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通过分析这一案例,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小明的创作才华,也能深刻理解到美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美术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也能丰富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感悟力。
【总结】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通过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案例,引导他们思考和创作,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初中美术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现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美术的内涵和技巧,提高他们在艺术方面的综合素养。
幼儿园大班美术创意教案《点线面》

幼儿园大班美术创意教案《点线面》一、概述在幼儿园教学中,美术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而《点线面》作为一种美术教学的创意教案,其灵活的设计和丰富的内容,为幼儿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本文将针对《点线面》这一教案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入探讨,旨在指导教师更好地运用这一教案进行幼儿美术教学。
二、对《点线面》教案的全面评估1. 对幼儿的启发和激发《点线面》教案通过简单的元素,如点、线、面,来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点、线、面的存在,并通过亲身实践,让幼儿从简单的元素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和表现欲。
2. 创意教学的设计和呈现《点线面》教案的设计非常灵活多样,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拼贴等形式进行呈现。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芳龄和兴趣,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使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到点、线、面的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构图能力。
3. 对幼儿的认知和表现能力的培养通过《点线面》教案的学习,幼儿能够逐渐认识到点、线、面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事物形态和结构的认知能力。
在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中,幼儿还可以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培养其表现能力和创造力,使其在美术领域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对《点线面》教案的个人观点和理解《点线面》教案作为一种创意教案,其设计和内容的丰富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观察、实践和表现,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美术的乐趣,培养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感。
与此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教案激发自己的创意和设计能力,将其灵活运用于美术教学中,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与分析,《点线面》教案作为幼儿美术教学的一种创意教案,其设计和内容的丰富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感。
创意美术教案15篇

创意美术教案15篇活动背景:风对于孩子来说是好玩的、神奇的。
在一次风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发觉风能吹起纸片、雪花、蒲公英、树叶、丝巾……一条美丽的丝带更是引起了他们的留意,在风中飘舞特别美,随风飘落在地面上的造型引来了孩子们无限的遐想,他们发觉随风舞动的丝带每一次飘落在地面上都是弯弯曲曲、外形各异,有的说像大海、高山、小鸟、白云……于是我利用风吹彩带落在地上的线条造型进展了一次大胆的“借形想象”美术创意活动,依据风吹落的丝带外形和颜色进展想象添画。
充分发挥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引导他们学会专心灵去感受和发觉,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制造美。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尝试制造和利用风。
2、依据丝带落在地上的外形和颜色进展想象添画。
3、大胆表现,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预备:彩色丝巾、颜料、展现画板、音乐《追风的女孩》活动过程:一、导入嬉戏《彩带飘舞》。
(配乐《追风的女孩》)1、彩带跳的舞美吗?为什么会飘起来?2、怎样让它们跳的更美?(引导幼儿充分利用风,协作各种动作,发觉彩带的各种造型。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幼儿发觉风、利用风、制造风,让幼儿感受美丽的丝巾在风中的变化多端,充分体验丝巾随风飘舞带来的美,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设置嬉戏《查找密码》,激发幼儿兴趣。
1、风儿告知了彩带一些隐秘,想知道是什么吗?风儿告知我们,要想知道全部的隐秘,就要请小朋友来破译,密码就藏在这些彩带中,我们来看看它想告知我们什么?2、把跳舞的彩带抛向空中,引导幼儿观看、发觉这些飘落在地上的彩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悄悄地睡在地上像什么呢?(幼儿分组争论沟通)3、鼓舞幼儿依据自己的彩带线条外形大胆想象,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发觉,大胆说出自己的想象。
(通过创设情境嬉戏,引导幼儿认真观看飘落在地上外形各异的彩带,跟着弯弯曲曲的线条,大胆想象共享自己的发觉争论,开启奇异的想象之旅。
)三、引导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想象,依据线条外形,利用颜色进展添画。
美术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在美术教育领域,作业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优秀的美术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优秀的美术作业设计案例,探讨如何设计出富有创意、富有意义的美术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艺术素养。
案例一:“创意面具制作”这是一个小学美术课的作业设计案例。
教师首先通过展示各种精美的面具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面具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等,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设计并制作属于自己的面具。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面具的形状、颜色和装饰元素,有的学生制作了动物面具,有的学生制作了人物面具,还有的学生制作了抽象面具。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教师还设置了一些评价标准,如创意性、美观性、完整性等。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评和互评,共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同时也学习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展示,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通过这个“创意面具制作”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面具的制作方法,还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作品,也提高了自己的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个作业设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让他们更加热爱美术。
案例二:“主题绘画创作”这是一个初中美术课的作业设计案例。
教师给定了一个主题,如“家乡的美景”或“我的梦想”,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家乡的景色或自己的梦想,抓住其特点和细节,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美术教学设计一等奖案例5篇

美术教学设计一等奖案例第3篇【活动目标】1、乐于在情景欣赏中初步感受鲜艳的色彩美。
掌握手指点画的方法。
2、初步尝试用手指点画,体验点画活动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养成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ppt;2、作品展示背景板;3、作业纸、颜料、调色盘;4、抹布。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你见过草地吗?草地上有什么呢?(小草、小花、蝴蝶、蜻蜓)小松鼠家有一大片一大片的花草地,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呢?老师把它变出来”(师生一起数数1、2、3)二、基本部分:(一)通过观察图片,说说花草地1、点击ppt(1)“哇,小松鼠家的花草地漂亮吗?有什么?”(红、黄、紫、蓝、白等)“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五颜六色)2、点击ppt(2)“前面还有一片花草地呢,看看近处的花是什么样的?(很大)远处的花又是什么样的?(很小很小、星星点点的)(二)欣赏大师作品1、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你喜欢花草地吗?有一位画家爷爷,他叫吴冠中,他也喜欢花草地,(点击ppt)这就是吴爷爷画的花草地,我们走近看看,有什么?”(大点点、小点点、毛毛虫、蚂蚁、石头、七星瓢虫、花蝴蝶、花茎、树枝等)2、幼儿随背景乐用手指表现风中的花草地。
“一阵风吹来,花儿、草儿都干嘛呢?(跳舞)我们用手指跳一跳。
(手指在腿上、肩上、头上跳舞)(三)幼儿尝试手指点画。
(提醒幼儿点完自己用抹布把手擦干净)1、教个别幼儿示范手指点画“你想当小画家用小手指点出花草地吗?”“大大的花用手指的什么部位来点?”(指腹)“小小的草用手指的什么部位来点?”(指尖)2、全体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背景乐)“你会让小花小草相亲相爱在一起吗?(紧紧挨在一起)(四)幼儿作品展示。
三、结束部分:幼儿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
“你喜欢哪片花草地?为什么?”美术教学设计一等奖案例第4篇《小雨伞》的美术主题将美术活动融入生活中,可以鼓励幼儿大胆为雨伞创造图象,以下是要给大家介绍的大班《小雨伞》美术优秀教案,欢迎各位的参考!活动目标:1.知道春天的特点,并使用图案、线条等装饰伞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魔术袋”造型:可爱的小动物
适合年龄段:中班
设计意图:
1、活动材料:围绕本园的美术课题《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的园本实践研究》方案,以“农村幼儿园生活化美术创意活动的实践和研究”为基点,袋子是我们班进行美术创意活动的主材料。
它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生活化的废旧物,收集较方便;制作可爱的小动物需要一个神奇的“魔术袋”,而制作的材料就是水果网袋和塑料袋。
按不同方向摆放“魔术袋”,发现可以变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不同的摆放方向更加能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2、内容来源:首先本活动来源于主题《爬呀爬飞呀飞》。
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良好的教育契机,孩子们心中的探究之火不能被熄灭。
在这个洋溢着智慧和想象的主题里,我们营造了宽松、探索的氛围,通过视频、图书、绘画、手工等,让幼儿自由寻找问题的答案。
通过自己的制作,孩子们更能获得知识,也能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功。
于是我所以选择了《可爱的小动物》这一活动内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不同方位摆放“魔术袋”,制作各种小动物。
2、能根据“魔术袋”大小绘画五官,并粘贴在正确的位置上。
3、能大胆想象,耐心操作,并保持桌面整洁。
活动重难点:
不同方向摆放“魔术袋”来制作各种小动物。
活动准备:
三个范例:“魔术袋”变成的小狗、金鱼、小兔。
制作好的“魔术袋”,彩色纸、剪刀、固体胶、黑色勾线笔,垃圾盆以及轻音乐。
活动过程:
⒈猜想引出主题。
⑴师: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叫“猜一猜”。
我给你们几张动物耳朵的图片,看看你能不能猜出它可能是哪些小动物呢?
⑵教师小结:长长的耳朵是小兔,尖尖的耳朵是小猫等等。
原来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形状的耳朵。
⑶师:除了动物的耳朵,这里还有许多动物的眼睛和嘴巴。
师(挑选特别的嘴巴、眼睛):仔细观察一下,它可能是哪只小动物呢?
(点评:每个小动物都长有独特的耳朵,所以通过出示耳朵的图片,让幼儿猜一猜,感知不同的小动物造型。
为下面幼儿变不同小动物的造型,提供铺垫。
)
⒉“魔术袋”摆一摆。
⑴师:上次,我们制作了“魔术袋”。
今天,我们就用它加上动物的耳朵、眼睛和嘴巴来制作可爱的小动物,好吗?
点评:“魔术袋”其实就是将白色的水果网袋塞进白色塑料袋,扎成的一个袋子。
教师将它称为“魔术袋”不仅为了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也是起到了一个暗示作用:我们要来变魔术,要来用它变出可爱的小动物。
⑵摆一摆:
①正摆。
师:我将“魔术袋”正着摆,看看你能把它变成哪个小动物?
师:我变了一个,看看是什么?(小狗)我给它贴上两只大大的下垂的耳朵,加上一个鼻子,还有一张像倒着的数字3的嘴巴,就变出了一只可爱的小狗。
(点评:将“魔术袋”正着摆一摆,幼儿猜想可以变成小狗、小猫、狮子等小动物。
接着,通过教师出示变出来的一只小狗,用语言表述添加眼睛、鼻子、嘴巴的过程,间接的起到一个示范、讲解的作用。
)
②侧摆。
师:那我还可以将“魔术袋”侧着摆呢?
师:我也变了一个,是谁?(小鱼)我给它贴上一只黑眼睛,一张圆圆的嘴巴,还给它添上了鱼鳞,小鱼就变出来了。
③倒摆。
师:我还可以将“魔术袋”倒着摆呢,看看现在它又可以变成什么了呢?
师:我呀,变了一个?(小兔子)我给它贴上两只长长的耳朵,加上一个鼻子,一张倒着的数字3的嘴巴,可爱的小兔子就出现了。
(点评:为了突破活动的重难点,教师将“魔术袋”按3个不同的方向(正摆、侧摆、倒摆)示范摆一摆。
然后让幼儿想象可以变出什么小动物,这里就充分体现幼儿的“创”了。
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也根据前期绘画动物的经验,想象能变出什么动物来。
通过教师出示3个变出的小动物,幼儿能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制作的过程。
)
⑶师:你们想不想也来摆一摆,变一变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呀?
师:请每个小朋友将椅子下面的“魔术袋”拿出来,自己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你想做什么小动物呢?
(点评:通过教师的示范摆弄变出很多不同的小动物,这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而让幼儿自己摆一摆、变一变,就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自己来尝试操作,与同伴交流,能集思广益、丰富动物的造型,更能激发幼儿求异的热情。
)
⒊操作要求。
师:在做可爱的小动物之前,老师先提3个要求:
⑴充分摆一摆“魔术袋”,正着、侧着、倒着看一看。
(点评:一个小小的要求非常关键,更是为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提出的。
以往幼儿操作之前,拉起笔来就画,拿起剪刀就剪,作品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雷同的较多。
在操作之前摆一摆、看一看,更能丰富幼儿的思维,有想法之后的作品是完美的。
)
⑵添画小动物五官时,要将“魔术袋”放在彩色纸上比一比,画得大一些。
(点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画出来的事物总是很小的,这样提出“比一比”的要求之后,幼儿更有目的、有范围的去画,将不会出现五官太小而脸很大的不协调现象了。
)
⑶剪下的垃圾要及时的放入垃圾盆里,保持桌面整洁。
(点评:教师在提出才做要求时,要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技能着重讲,平时一直强调的则可省略,这样不仅节约时间,更容易让幼儿掌握操作重点,达到理想的效果。
)
⒋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点评:在幼儿操作时,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然后教师的指导不仅要关注强弱个体差异,而且要掌握一个“度”:既能通过你的引导来启发幼儿的操作,同时还要注重幼儿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
)
⒌评价活动。
请幼儿上台展示作品,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做的什么小动物。
(点评: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幼儿摆弄“魔术袋”来创作不同的小动物造型。
所以,在结束的时候,回归重难点,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做出的是什么小动物。
在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时,幼儿体验的是一种创作后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达到了一个情感上的升华。
同时,也让其他幼儿借鉴有创意的小动物,拓宽创作的思路,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
点评:“自主”“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