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合集下载

体教《武术》运动技能通级标准(1、2、3级)

体教《武术》运动技能通级标准(1、2、3级)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运动技能通级标准(1、2、3级)一、指导思想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特制订本通级标准。

二、运动技能通级标准及内容表1 武术套路通级标准内容及分值附:技术动作和专项身体素质分值标准:(一)技术动作评分方法与标准 1、各项比赛的满分为10分。

2、评分方法: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发挥的技术水平,根据与“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相符程度,按照等级分的评分标准,并与其他运动员进行比较,确定运动员等级分数,在此基础上,减去其他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得分,裁判员评分可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3、评分标准①等级分的评分标准:分为3档9级,其中8.50-10.00为优秀;8.00-8.49为良好;7.00-7.99为尚可。

一级要求平均达到8.5分,二级平均达到8.0分,三级平均达到7.0分。

等 级内 容专项运动技能(10分×2=20分)专项身体素质和基本功(10分×3=30分)内容分值标准内容分值标准三级 1.中国武术段位制入段套路:五步拳2.少年棍总分达到14分 1.并腿直立体前屈 2.连续左右仆步抡拍 3.连续扶把杆左右正踢腿总分达到21分二级 1.少年拳第二套2.短器械初级套路任选一套总分达到16分1.左右腿纵劈叉2.连续扶把杆左右正踢腿3.腾空飞脚组合总分达到24分一级 1.长拳竞赛套路 2.长短器械任选套路(不少于1分20秒)3.24式太极拳总分达到25.5分1.左右腿纵劈叉2.连续左右仆步抡拍3.腾空飞脚接旋风脚接马步组合总分达到25.5分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劲力顺达,力点准确,节奏恰当,通过运动员的肢体以及器械表现出该项目的力法特点;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器械项目还需身械协调。

②裁判员执行的其他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表3)③裁判长执行的其他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运动员在完成自选套路不足规定时间2秒内(含2秒),扣0.1分,不足2秒以上4秒以内(含4秒),扣0.2,不足4秒以上扣0.3,最多扣0.3。

武术套路难度表

武术套路难度表

武术套路难度表
【最新版】
目录
1.武术套路的概述
2.武术套路难度表的制定标准
3.武术套路难度表的具体内容
4.武术套路难度表的应用和影响
正文
【武术套路的概述】
武术套路是指一系列武术动作的有序组合,是武术运动的基础。

武术套路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

武术套路的比赛和表演,通常要求运动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预定的动作顺序和标准,完成一系列动作。

【武术套路难度表的制定标准】
武术套路难度表的制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标准:动作的复杂程度、动作的连续性、动作的精准性和动作的节奏感。

这些标准都是为了保证武术套路的竞技性和观赏性。

【武术套路难度表的具体内容】
武术套路难度表,通常将武术套路分为不同的等级,从初级到高级。

每个等级的难度都不同,要求的动作难度和复杂程度也不同。

例如,初级套路主要由一些基本的动作组成,如踢腿、出拳等,而高级套路则需要运动员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如空翻、旋转等。

【武术套路难度表的应用和影响】
武术套路难度表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规范武术套路的教学和训练,以
及评价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通过难度表,教练员可以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运动员也可以明确自己的训练目标和方向。

同时,武术套路难度表的制定和应用,也对武术套路的竞技性和观赏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术段位考核标准

武术段位考核标准

武术段位考核标准《武术段位考核标准》嘿,今儿个就和你唠唠武术段位考核标准这事儿呀,这可得从我一哥们儿去考武术段位的经历说起呢。

我那哥们儿,那可是个武术迷,练了好些年武术啦,就想着去考个段位来证明下自己。

武术段位呢,一般分为初段位、中段位和高段位。

先说说初段位吧,就拿一段来说,这算是入门级别的考核啦。

主要就是看你基本功扎不扎实。

像最基本的马步得能扎稳咯,我那哥们儿说,他考一段的时候,得在那扎马步,裁判就在旁边盯着看呢,要求双腿得分开到差不多自己三脚宽,膝盖不能超过脚尖,还得稳稳当当在那蹲上一会儿,要是晃来晃去的,那可就不行啦。

还有那踢腿动作,得踢得又高又直,他为了这踢腿,在家对着镜子练了好久,就怕踢歪了或者踢不高,像个半吊子似的。

二段呢,除了基本功要更扎实外,还得会一些简单的套路啦。

我哥们儿考二段的时候,得把一套规定的拳术套路完整地打下来,动作得连贯、标准。

他在练习那套路的时候,经常会忘动作,一会儿这儿卡壳了,一会儿那儿又做错了,急得他直挠头,嘴里嘟囔着:“哎呀,这咋就记不住呢,可别到时候在考场上丢人现眼啦。

”等中段位的时候,要求就更高啦。

比如说三段,不仅要套路打得漂亮,还得有点实战能力呢。

我哥们儿考三段的时候,还得和对手进行模拟实战,得能灵活运用招式去应对对方的攻击,还得注意防守自己呢。

他和陪练对打的时候,刚开始老是被揍得鼻青脸肿的,因为反应不够快呀,后来经过一番苦练,才总算有点样子啦。

高段位那就更厉害啦,对武术的理解、传承啥的都有要求。

我那哥们儿现在还在努力往高段位冲呢,他说等他考到高段位,那可就是真正的武术高手啦,到时候得好好显摆显摆,哈哈。

反正这武术段位考核标准就是一步步越来越难,得不断地练,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行呀。

嘿嘿,这就是我知道的武术段位考核标准啦,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

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在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历程中,规则导引着竞技武术的走向,规范着竞技武术的内容和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版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欢迎阅读!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一、技术等级: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分为六级:国际武英级(国际级运动健将)、武英级(运动健将)、一级武士(一级运动员)、二级武士(二级运动员)、三级武士(三级运动员)、武童(少年运动员)。

二、各技术等级规定的比赛项目:国际武英级(国际级运动健将):世界武术锦标赛或世界杯武术比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武英级(运动健将):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一级武士(一级运动员):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二级武士(二级运动员):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三级武士(三级运动员):任何拳术、器械、对练共三项。

武童(少年运动员):任何拳术、器械,任选两项。

三、各技术等级标准,凡符合下列各技术等级中任何一条规定者,均可申请授予该技术等级称号。

(一)国际武英级(国际级运动健将):1、世界武术锦标赛或世界杯武术比赛中,套路全能或单项前3名者;2、散打各级别前三名者。

(二)武英级(运动健将):1、在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冠军赛比赛中,获全能项目前十二名或长拳类及南拳、太极拳项目各单项前六名、传统项目各单项前三名者;2、在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赛比赛中,获各级别前三名者。

(三)一级武土(一级运动员):1、在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比赛中,获单项前十六名者;2、在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比赛中,获单项前八名者;3、在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比赛中,获各级别前十六名者;4、在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比赛中,获各级别前八名者。

(四)二级武士(二级运动员):1、在省一级(含省一级)以上级别的套路比赛中,获各单项前十二名者;2、在地、市级(含地、市级)以上的套路比赛中,获各单项前六名者;3、在省一级(含省一级)以上级别的散打比赛中,获各级别前六名者;4、在地、市级(含地、市级)以上的散打比赛中,获各级别前三名者。

现代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现代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现代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第一章现代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第一节竞赛通则第一条竞赛性质一.现代武术套路竞赛一般分为:个人赛、团体赛、个人及团体赛;二.按年龄可分为:成年赛、少年赛和儿童赛;三.按性别可分为:男子赛和女子赛;四.每一次的竞赛性质由竞赛规程确定。

第二条竞赛项目一.长拳二.南拳三.刀术四.剑术五.枪术六.棍术七.对练项目: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八.集体项目第三条竞赛年龄分组一.成年组:18周岁(含18周岁)以上;二.少年组:12周岁至17周岁;三.儿童组:不满12周岁。

第四条完成套路时间一.长拳、南拳和刀、剑、枪、棍的自选套路,不得少于1分20秒。

二.对练不得少于50秒。

三.其它拳术、其它器械套路,单练不得少于1分钟。

四.集体项目为3—4分钟。

五.如果分年龄组比赛时,长拳,南拳和刀、剑、枪、棍的自选套路,少年组1分10秒,儿童组1分钟。

第五条比赛的服饰1.比赛时,运动员要穿相应的比赛服装。

2.运动员必须穿武术鞋或运动鞋。

3.上场比赛时,不允许佩带手表及耳环、项链、手镯等饰品。

第六条进场、退场、起势、收势、套路计时、配乐与礼节一.运动员听到点名或看到电子显示姓名后,应立即进场待裁判长示意后,即可走向起势位置。

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为起势(计时开始)。

集体项目在行进间开始动作者,须事先向裁判申明。

二.运动员完成整套动作后,须并步收势(计时结束),再转裁判长行注目礼,然后退场。

不允许边转向裁判长边收势。

对练以倒地或抛弃器械结束整套动作,须先站立做并步收势(计时结束),再去收拾器械。

三.运动员应在同侧场内完成相同方向(左右不得超过90度)的起势与收势。

集体项目必须在场内完成起势与收势、方向、位置不限。

四.计时以临场裁判组的计时表为准。

裁判组用两块表计时,以接近规定时间的表为准。

五.除集体项目外,任何项目在比赛时均不得配乐。

六.运动员听到上场比赛的点名和完成比赛套路后,以及赛后示分时,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武术级别划分

武术级别划分

武术级别划分【最新版】目录1.武术级别的定义与意义2.武术级别的划分标准3.武术级别的具体分类4.武术级别的实际应用5.武术级别的发展趋势正文【武术级别的定义与意义】武术级别,是指在武术运动中,根据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竞技能力和实战经验等因素,划分出不同的等级。

武术级别的设立旨在为运动员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励运动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同时也是对运动员努力成果的肯定。

【武术级别的划分标准】武术级别的划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水平:包括基本功、套路、实战技术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竞技能力: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如得分、胜率等。

3.实战经验: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经历和成绩。

4.年龄和性别: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运动员,其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有所差异,因此在划分级别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武术级别的具体分类】武术级别的具体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段位:通常分为初段、二段、三段等,初段为最低级别,三段为最高级别。

2.级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一级为最低级别,三级为最高级别。

3.段位与级位结合:有些武术组织将段位和级位相结合,如一段一级、二段二级等。

【武术级别的实际应用】武术级别的划分在武术教育、比赛、选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级别划分,教练员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其次,在比赛中,级别相近的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有利于提高比赛观赏性。

最后,通过级别选拔,可以公平、公正地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武术级别的发展趋势】随着武术运动的普及和推广,武术级别的划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

第1页共1页。

社体《健身武术》运动技能通级标准(1、2、3级)

社体《健身武术》运动技能通级标准(1、2、3级)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武术》运动技能通级标准(1、2、3级)一、指导思想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特制订本通级标准。

二、运动技能通级标准及内容表1 通级标准内容及分值附:技术动作评分方法与标准 一、各项比赛的满分为10分。

二、评分方法: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发挥的技术水平,根据与“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相符程度,按照等级分的评分标准,并与其他运动员进行比较,确定运动员等级分数,在此基础上,减去其他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得分,裁判员评分可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三、评分标准(一)等级分的评分标准:等 级内 容专项运动技能(每个单项10分)专项身体素质(每个单项10分)内容分值标准内容分值标准三级1.中国武术段位制入段套路:五步拳2.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 总分达到14分 1.并腿直立体前屈 2.连续扶把杆左右正踢腿总分达到14分二级1.少年拳第二套2.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3.24式太极拳 总分达到22.5分1.左右腿纵劈叉2.连续扶把杆左右正踢腿总分达到15分一级 1.新编健身气功.易筋经2.32式样太极剑总分达到17分 1.左右腿纵劈叉 2.连续左右仆步抡拍 3.连续扶把杆左右正踢腿总分达到25.5分分为3个等级,其中8.50-10.00为优秀;7.00-8.49为良好;6.00-6.99为尚可。

一级平均每项达到8.5分,二级平均每项达到7.5分,三级平均每项达到7.0分。

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1.动作正确、圆活、连贯、协调。

风格突出,舒展大方, 周身中正,虚实分明, 柔中有刚, 熟练完成全套动作;2.全套动作与音乐相配合,动作流畅、圆润、舒缓,连绵不断。

无明显停顿或等音乐的现象;3.路线,方向准确;4.没有明显的遗漏, 遗忘和严重失误。

凡严格标准符合以上要求,视为优秀;凡比较符合以上要求,视为良好;凡与以上要求存在较大差异,视为尚可,或差。

(二)裁判员执行的其他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1.节奏方面出现一次或多次明显停顿根据情节轻重扣0.1-0.5分;2.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到位视情节轻重扣0.2-0.5分;3.路线方向错误,根据情节轻重扣0.1-0.3分;4.一次或多次出现遗漏,遗忘和错误动作扣0.1-0.3分;5.动作失衡,不稳,出现明显晃动,扣0.1-0.3分;6.步型、手型没有到位扣0.1-0.3分;(三)裁判长执行的其他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1.运动员在完成规定套路不足或超出规定时间5秒内(含5秒),扣0.1分,不足或超出规定时间5.1-10秒(含10秒),扣0.2,以此类推。

武术自选套路难度等级及评分表

武术自选套路难度等级及评分表

2、在套路行進路線上用“ ”表示難度在此出現的起始位
置,並注明動作符號。連接難度符號必須記在動作難度符號
的下面。
3、用“ ”表示起勢,“ ”表示收勢,“~”表示路線,
“ ”表示方向。
4、示例:
333A (3)
5、“
Bj③ +L2
難度標示 ”代表裁判長席。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4) 335A
難度內容 難度分值 臨場評定 難度內容 難度分值 臨場評定 難度內容 難度分值 臨場評定 難度內容 難度分值 臨場評定
324A 0.2 333A 0.2
335A 0.2
பைடு நூலகம்
難度等級統計
動作難度
1.0
連接難度
0.1
創新難度
累計難度
1.1
教練員簽名:
臨場評定統計 動作難度 連接難度 創新難度 累計難度 裁判員簽名:
單位 323A+4
武術自選套路難度等級及評分表
姓名
性別

背 號
809
項 目
競技長拳兵器全能-長拳
(1) 312A
21 3A
(2)
動作難度與連接難度圖示
登記說明
按照套路中出現的動作難度、連接難度及創新難度的內容,
按先後順序分四段計算好難度分值,由左至右填。
1、難度評定統計和臨場評定欄運動隊不要填寫。
324A
312A
323A
+4
0.2
0.2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版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最新版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一、国际级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前3名;(二)世界武搏运动会第一名。

二、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武搏运动会第二至三名;(二)世界青少年锦标赛a组(青年组)、亚洲锦标赛、亚运会前3名;(三)全国运动会(预赛、决赛)、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团体前8名,全能前12名,单项前6名,传统项目各单项第一名;(四)全国青年运动会决赛前3名。

三、一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运动会(预赛、决赛)、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全能第十三至二十四名,单项第七至二十四名,传统项目各单项第二至八名;(二)全国青年运动会决赛第四至六名;(三)全国青少年锦标赛a组(青年组)单项前6名,b组(少年组)单项前3名;(四)全国武术学校比赛全能前3名;(五)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单项前3名。

四、二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青年运动会决赛第七至十六名;(二)全国青少年锦标赛b组(少年组)单项第四至六名;(三)全国武术学校比赛全能第四至六名;(四)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单项第四至六名;(五)省(区、市)体育局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或锦标赛单项前3名。

五、三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三级运动员称号:省(区、市)体育局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或锦标赛单项第四至六名。

注:1.可授予等级称号的小项(以下小项外的其他小项不得授予等级称号):(1)以下项目含团体和全能(团体或全能设项必须与当年全国锦标赛设项一致,方可授予等级称号)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拳、南刀、南棍、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太极剑、42式太极剑;二人对练、三人对练、太极对练;双人陈式太极拳、双人杨式太极拳、双人吴式太极拳、双人孙式太极拳、双人武式太极拳;混合双人太极拳。

(2)传统项目(以下项目不含团体或全能):拳术: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臂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躺拳、螳螂拳、鹰爪拳、其他象形拳;查拳、华拳、少林拳、南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

器械:南刀、醉剑、长穗剑、42式太极剑、南棍、朴刀(含大刀)、猴棍;双刀、双剑(含长穗双剑)、双钩;三节棍(含二节棍)、单鞭、双鞭(含刀加鞭)、绳镖(含流星锤);传统太极器械。

2.上述比赛各小项须至少8人(对、队)上场比赛方可授予等级称号。

3.上述比赛未明确组别的,则仅最高水平组别可授予等级称号。

4.评分裁判员规定(1)国际级运动健将:比赛评分裁判员须是国际级裁判员;(2)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至少有2名国家级裁判员,其余须是一级裁判员;(3)三级运动员:至少有2名二级裁判员。

中国武术套路的主要特点庞杂性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性,孕育了“自然体育”形态的武术,使其深具庞杂性的特点。

中国武术从明代开始,就形成了众多流派、拳家。

人们常以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来形容武术。

从拳种来说,仅从1986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统计来看,其中“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就达129种之多,还有许多小拳种,类同拳种,体系不完整的套路和功法,不计其数。

甚至有些同一拳种,又有几种技术流派。

就其功能来说,一个拳种既可健身,又可修性,既可用于防身,又可用于娱乐观赏(包括自娱和他娱)。

从运动形式来看,既有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编成的拳法和器械套路,又有实战意义的对抗性竞技格斗,还有以针对某一项身体技能为主,进行专门强化训练的各种功法。

从风格流派上讲,不仅有内、外家之说,南、北派之分,武当、少林之别,而且还有以各种门类划分的“太极门”、“八卦门”、“形意门”、“地躺门”以及长拳类、短打类等等不同风格的派别。

这些旨趣不同,刚柔各异的拳种套路,千姿百态的各种打法,使武术表现出形式内容庞杂、风格流派广博的特点。

造成这一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

历史上的中国,是以一家一户的个体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这种分散孤立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相对封闭性。

传统的宗法思想和宗法制,使人们聚族而居,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和排外性。

这些特定的历史环境,使武术技艺往往只流传于一个家族中,或在某一地区流传,这样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拳种和流派。

而且,武术是以个体身体运动为基础的,由于习武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动机目的、文化素养等各不相同,表现在攻防动作上必然有所差异,因而也就会形成不同的技术风格和特点。

同时,传统的习惯于浑然一体的整体思维方式,使武术这一自然性体育万能化,有着多元的社会功能,如一个家族的村落或地域,武术很可能成为其主要的文化生活,农闲时习武健身,在喜庆节日与庙会集市等场所欢庆娱乐,竞武较艺。

宗族纠纷时,又是械斗自卫的手段。

这种多元化的功能,也是导致武术庞杂化、多样性特点的一个原因。

内倾性中国文化是一种内倾文化。

武术套路更体现了“道”的精神,修炼过程讲究“身心俱炼”,它的运动技术主要以内外的整体和谐为特点。

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中国武术历来注重“内外合一”,与西方体育相比表现了更大的内倾性。

所谓的“内”,主要指诸如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理品质,所谓的“外”,主要指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动作。

俗话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它具有极丰富的内涵。

长拳中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内外四法相合;形意拳中的“心与意和、意与气和、气与力和”等,都是这种“内外合一”,整体和谐要求的具体体现。

武术套路的内倾性表现了中华民族重内、重意、重合、重直觉的文化心态,可谓“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既是最实际的,也是最理想的。

武术技术、技法中的内涵,常常需要“反求诸己”的体悟,从反复实践中方能得其要领。

“拳打千遍,身法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武术与其它具体的外在竞技不同,难以划定。

武术劲力是靠以意领气,以气催力来实现。

手、眼、身、步形体动势是内在精、气、神的反映,形与神,内与外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内劲、内气、内在意境,妙到令人玩味不尽,体味不尽,常常成为练习者体悟不止的“终身之艺”。

武术套路内倾性特点的形成,主要是受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理论的影响。

“天人合一”给中国传统哲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内外合一、主客合一等,中国传统哲学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成为武术练功的指导思想。

而传统中医的基础理论则是武术训练的生理学依据。

如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

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于是武术练功依照这一规律,通过各种方法来促进精、气、神的转化,并提出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理论。

可见传统文化的影响,正是中华武术的民族特色之所在。

竞艺性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指出,作为动物之一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亦具有竞争的本能。

《晏子·春秋》:“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

”《淮南子·道应》中:“争者,人之所本也。

”这些论述都认为竞争是人的本性。

起源于搏杀格斗的中国武术,自然也充满着竞争性。

如《管子·七法》中记载的“春秋角试”盛况,《典论·自序》中记载的曹丕以蔗为杖与奋威将军比武,直至近代的“打擂台”,都说明了人们从比武中显示自身强大和战胜对手的能力与渴望。

尤其是在先秦封建文化的两大支柱儒道体系尚未形成前,以技击为基本特征的武术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满足竞争心理的重要竞技活动。

《春秋》有一段典型例证:鲁嘻公元年鲁国公子季友在战场上击败莒拿军队,俘虏莒拿归来,季友却要与莒拿徒手相博,再决雄雌。

这种追求战场上胜利之外的另一种竞技胜利的心态正是人们竞争性人格的表现。

由此可以窥见,武术无论从技术原源、文化心态和伦理思想上反映了它具有强烈竞争性的一面,好勇、争强、决胜是走向世界竞技体坛的心理基础。

但是,随着儒道思想的成熟、尤其是儒家思想占据社会正统之后,对人们竞争天性的逐步压抑,必然导致社会竞技精神的逐渐萎缩。

正如罗丹在《艺术哲学》中所指出的:“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艺术的出现”。

对于武术套路也不例外。

“道”的消极,顺从,无为,“禅宗”的“无心”也从另一个侧面对武术产生影响。

农耕经济孕育的和平文化追求的人际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忠恕之道,“温良恭谦让”的儒家处世思想,无不对武术发生渗透、规范的作用。

集儒道佛之大成的宋明理学,使“贵柔持静”的思想得以大发展,此际相继出现的内家拳系,明显深受影响,偏重的不再是以“刚健”为主的“刚中寓柔”,而是以柔为主的“柔里藏刚”,追求“不偏不倚”、“不如守中”的中庸、适度,“无过不及”、“松静轻灵”的圆活,视武术为“仁者之艺”,武术套路的出现,使武术由外向向内倾,由“争胜”向“争理”与“仁义”扭转,使它的竞争性逐渐向竞艺性转化。

中国的艺术文化自宋以后走向平民的审美文化,传统的整体思维方式,反映在艺术中最典型的就是整体艺术观。

武术套路也深受其影响,不仅技术艺术化,而且演练更加艺术化,尤其表现为整体的意境、神采、气韵和对比衬托。

在武术套路中,不仅着眼于一招一式、一拳一脚的技术和功力,同时也着眼于整套的劲力、协调、精神、节奏、内容、风格、结构、布局所表现的功力和技巧。

在传统的技法中,尤注重从精神、节奏、风格中体现一种整体的意境,将自身“置于一个战斗的场合”,气势如虹,气韵生动,表现出一种英武不屈、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气概。

少林武术中说:“身之将纵,步之存尽,手之出入,或进或退,或起或落,皆当一气贯注”,以求“拳打一气连,兵战杀气勇”(《少林武术》)。

武术运动所创造的这种战斗的意境之美,可谓“韵外之致”、“言外之意”,令人神往,耐人寻味。

汤一介先生曾谈到中国文化的三大特性:一为崇尚自然,二为人与自然和谐,三为人际和谐(德行实践)。

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文化特性逐渐地弱化了武术的竞争性,最终使其走向娱乐、走向竞艺。

中国武术套路的原因武术比赛中的棍术表演对于中国武术套路形成的原因,还缺少一个统一的认识。

[1] 套路的产生原因是为了提到士兵身体素质,增强战斗力;或者是为了表演而加强艺术性的成分。

[2] 套路是为了保存武术的技击动作,作为武术的基本训练手段。

还有人从中国传统的礼仪出发,认为武术套路的产生是出于礼节性的需要。

套路运动产生发展动因要从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以及武术本身的社会功能等三方面阐述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