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闭环直流电机速度控制系统研究报告
单闭环直流电机速度控制系统研究报告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一. 实验原理直流电机在应用中有多种控制方式,在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系统中,主要采纳电枢电压控制电机的转速与方向。
功率放大器是电机调速系统中的重要零件,它的性能及价钱对系统都有重要的影响。
过去的功率放大器是采纳磁放大器、交磁放大机或可控硅 < 晶闸管)。
此刻基本上采纳晶体管功率放大器。
PWM 功率放大器与线性功率放大器对比,有功耗低、效率高,有益于战胜直流电机的静摩擦等长处。
PWM 调制与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1.PWM的工作原理图 1-1PWM 的控制电路上图所示为 SG3525 为中心的控制电路, SG3525 是美国 Silicon General 企业生产的专用。
PWM 控制集成芯片,其内部电路构造及各引脚如图1-2 所示,它采纳恒频脉宽调制控制方案,其内部包括有精细基准源、锯齿波振荡器、偏差放大器、比较器、分频器和保护电路等。
调理Ur 的大小,在 A、 B 两头可输出两个幅度相等、频次相等、相位互相错开180 度、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 即 PWM 信号)。
它合用于各开关电源、斩波器的控制。
2.功放电路直流电机 PWM 输出的信号一般比较小,不可以直接去驱动直流电机,它一定经过功放后再接到直流电机的两头。
该实验装置中采纳直流15V 的直流电压功放电路驱动。
3.反应接口在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在直流电机的轴上贴有一块小磁钢,电机转动带动磁钢转动。
磁钢的下边中有一个霍尔元件,当磁钢转到时霍尔元件感觉输出。
4.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如图1-3 所示,由霍耳传感器将电机的速度变换成电信号,经数据收集卡变换成数字量后送到计算机与给定值比较,所得的差值依据一定的规律 < 往常为 PID)运算,而后经数据收集卡输出控制量,供履行器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图 1-2 SG3525 内部构造图 1-3直流电机控制系统5.PID 原理过程控制的基本观点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或某些物理参数进行的自动控制。
实验一 单闭环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实验

c.调节给定电压 ,使直流电机空载转速 转/分,再调节测功机加载旋钮,在直流电机空载至额定负载 范围内,测取6点,读取电机转速 ,电机电枢电流 ,即可测出系统的开环特性 。
1200
1257
1305
1358
1412
1472
1
0.84
0.68
4.如何确定转速反馈的极性与把转速反馈正确地接入系统中?又如何调节转速反馈的强度,在线路中调节什么元件能实现?
答:测量反馈电压。调节FBS中的RP。
3.测取调速系统在带转速负反馈时的有静差闭环工作的静特性
4.测取调速系统在带转速负反馈时的无静差闭环工作的静特性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为了提高直流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指标,通常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包括单闭环系统和多闭环系统)。对调速指标要求不高的场合,采用单闭环系统,而对调速指标较高的则采用多闭环系统。按反馈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转速反馈、电流反馈、电压反馈等。在单闭环系统中,转速单闭环使用较多。
1487
1493
1497
1500
1500150010.840.68
0.52
0.36
0.2
图1-2系统机械特性曲线
由此可见,有转速负反馈时,电机转速相比无转速负反馈的开环工作模式几乎没有下落,前者转速降落至1378转每分钟,后者为1200转每分钟;而带负反馈无静差的系统比负反馈有静差的系统有更佳的控制效果。
给定为零。
9.双踪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地线通过示波器外壳短接,故在使用时,必须使两探头的地
线同电位(只用一根地线即可),以免造成短路事故。
六.实验内容
1.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主电路未通电)
转速单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验报告

转速单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验报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所在学院专业指导教师实验小组小组成员姓名成绩总评学号签名 2021年 2 月《电机拖动及运动控制系统I》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地点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转速单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
2. 掌握转速单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方法及参数的整定。
二、实验项目 1、各控制单元的仿真调试。
2、开环机械特性n=f(Id)(n=1000r/min,n=500r/min) 的仿真测定 3、闭环静特性n=f(Id)(n=1000r/min,n=500r/min) 的仿真测定三、实验线路简图及基本操作步骤(一)基本单元特性仿真测试 1、三相桥式晶闸管整流单元转速单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验实验日期实验小组教师评阅 A B C D 22、ASR调节器的调整(调零和正负限幅值的调整)(二)开环机械特性n=f(Id)(n=1000r/min,n=500r/min) 的仿真测定四、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3n=1000r/min T2=200N.m alpha_deg=125 n=500r/min4(三)闭环静特性n=f(Id)(n=1000r/min,n=500r/min) 的仿真测定四、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 1、开环系统调试,观测电动机在全电压起动和起动后加额定负载时电动机的转速、转矩和电流变化,系统(正转)开环机械特性测 n=1000r/minT2=200N.m alpha_deg=125 实验资料 Ia(A) n(r/min) T2(N.m) 1.75 -0.36 2.17 25.83 -5.13 31.97 54.20 -13.3 67.07 56.54 -17.6 69.97 1299 -12.7 1264.4 1259.6 46.37 53.07 1607.6 1654.7 1558.8 n=500r/min 实验资料 Ia(A) n(r/min)T2(N.m) 1.75 -0.36 2.17 25.83 -5.13 31.96 54.20 -13.3 67.07 55.54 -19.4 68.73 1193.8 1172.6 1154.9 -14.6 20.87 43.96 1477.3 1451.1 1429.2 2、闭环系统调试,系统(正转)闭环机械特性测 T2=200N.m n=500r/min 或n=1000r/min 5实验资料 Ia(A) n(r/min) T2(N.m) 1.75 -0.36 2.17 25.75 -5.11 31.86 28.33-5.64 35.06 54.15 -13.3 67.01 54.87 -13.7 67.90 56.67 -17.2 70.13 53.09 -24.1 65.69 五、思考题及考察为了防止上、下桥臂的直通,有人把上、下桥臂驱动信号死区时间调得很大,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您认为死区时间长短由哪些参数决定?答:不行。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实验报告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文基于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和仿真了一个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首先介绍了直流电机调速的基本原理,然后根据系统要求,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包括PID控制器的参数调整方法。
接下来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系统仿真实验,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
最后根据仿真结果对系统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直流电机调速、单闭环控制系统、PID控制器、仿真实验一、引言直流电机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中,通过调节电机的电压和电流实现电机的调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确保电机能够稳定运行,并满足给定的转速要求。
因此,设计一个高性能的直流调速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基于单闭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和仿真了一个直流调速系统。
首先介绍了直流电机调速的基本原理,然后根据系统要求,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并采用PID控制器进行调节。
接着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系统仿真实验,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
最后根据仿真结果对系统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法。
二、直流电机调速的基本原理直流电机调速是通过调节电机的电压和电流实现的。
电压变化可以改变电机的转速,而电流变化可以改变电机的转矩。
因此,通过改变电机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实现电机的调速。
三、控制系统设计和参数调整根据系统的要求,设计一个单闭环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用于测量电机的转速,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测量的转速和给定的转速进行比较,并调节电机的电压和电流。
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来控制电机的电压和电流。
在本实验中,采用PID控制器进行调节。
PID控制器的输出信号由比例项、积分项和微分项组成,可以根据需要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整。
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可以使用试错法、频率响应法等方法。
四、系统仿真实验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系统仿真实验,建立直流调速系统的模型,并对系统进行性能评估。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报告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报告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报告一、引言直流调速系统是现代工业中常用的一种电机调速方式。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探究其调速性能以及对电机转速的控制效果。
二、实验原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由电机、编码器、电流传感器、控制器和功率电路等组成。
电机通过功率电路接受控制器的指令,实现转速调节。
编码器用于测量电机转速,电流传感器用于测量电机电流。
三、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将电机、编码器、电流传感器、控制器和功率电路按照实验原理连接起来。
2. 调试电机:通过控制器设置电机的运行参数,如额定转速、最大转矩等。
3. 运行实验: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不同的转速指令,观察电机的响应情况。
4.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电机的转速、电流等数据,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机的调速性能和控制效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1. 转速响应特性:通过设置不同的转速指令,观察电机的转速响应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电机的转速随着指令的变化而变化,且响应速度较快。
2. 稳态误差分析:通过观察实验数据,计算电机在不同转速下的稳态误差。
实验结果显示,电机的稳态误差较小,说明了系统的控制效果较好。
3. 转速控制精度:通过观察实验数据,计算电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控制精度。
实验结果显示,电机的转速控制精度较高,且随着转速的增加而提高。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搭建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探究了其调速性能和对电机转速的控制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转速响应特性、稳态误差较小和较高的转速控制精度。
然而,实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弱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六、展望基于本实验的结果和问题,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例如,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升转速控制的稳定性和精度。
同时,还可以探索其他调速方式,如双闭环调速系统等,以满足不同的工业应用需求。
实验三-单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实验7页

实验三-单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实验7页目的1. 了解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性能、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 掌握直流电机无速度传感器和有速度传感器调速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操作方法。
3. 了解欠速、超速等异常情况下对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进行保护的方法。
实验设备本实验采用全数字化交流电机直流调速装置,配备了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直流电机、直流电机调速器、速度传感器、控制器、操作面板等。
初始设置1. 将直流电机通电。
2. 调速装置上电,按下系统测试键,检查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3. 调速装置上按下参数设定键,进入参数设定界面,设置本实验所需参数。
设置如下:转矩基数:2.0N·m调速范围:0~1500r/min转速比例:P=10制动时间:1s制动电压:60%控制器型号: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实验步骤(1) 在实验 System 1 中选择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按“进入”键,进入控制界面。
(2) 在控制面板上调节电位器获得所需的转矩基数,在调节完后按“回车”键。
(3) 通过“+”键或“-”键调节实际转速与设定转速之间的差值,使控制器输出的调速信号使转速趋近于设定转速。
(4) 通过“SP”键进入设定转速设置的界面,设置所需的设定转速,设置完后按“回车”键。
(5) 按下启动键,由于原来的设定转速是0r/min,转速开始加速,和设定转速的差值开始减小,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越来越大,快进电机的电流越来越大,快进电机的扭矩也逐渐增大。
(6) 当实际转速接近设定转速的时候,控制器输出的调速信号被减小,电机的电流和扭矩也被减小,实际转速和设定转速之间的差值也减小,直到实际转速即为设定转速。
(7) 在设定转速下按下停止键,电机开始制动,制动时间为系统设定的1s,制动电压为60%。
(8) 如未设定转速,快进(TA)维持不变,保持电机转子位置不变。
此时转子电势低而维持高转矩状态。
(9) 在设定转速下按下停车键,电机完全停止。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实验报告精修订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实验报告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比例积分控制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练使用MATLAB 下的SIMULINK 仿真软件。
2.通过改变比例系数K K 以及积分时间常数τ的值来研究K K 和τ对比例积分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调节器的工程设计 2.仿真模型建立 3.系统仿真分析三、实验要求建立仿真模型,对参数进行调整,从示波器观察仿真曲线,对比分析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快速性等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图4-1 带转速反馈的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调速范围和静差率是一对互相制约的性能指标,如果既要提高调速范围,又要降低静差率,唯一的方法采用反馈控制技术,构成转速闭环的控制系统。
转速闭环控制可以减小转速降落,降低静差率,扩大调速范围。
在直流调速系统中,将转速作为反馈量引进系统,与给定量进行比较,用比较后的偏差值进行系统控制,可以有效的抑制甚至消除扰动造成的影响。
当t=0时突加输入K in 时,由于比例部分的作用,输出量立即响应,突跳到K ex (K )=K K K in ,实现了快速响应;随后K ex (K )按积分规律增长,K ex (K )=K K K in +(K /τ)K in 。
在K =K 1时,输入突降为0,K in =0,K ex (K )=(K 1/τ)K in ,使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稳态输出电压足以克服负载电流压降,实现稳态转速无静差。
五、实验各环节的参数及K K和1/τ的参数的确定各环节的参数: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K N=220V,额定电流K dN=55A,额定转速K N=1000r/min,电动机电动势系数K e= min/r。
假定晶闸管整流装置输出电流可逆,装置的放大系数K s=44,滞后时间常数K s=。
电枢回路总电阻R=Ω,电枢回路电磁时间常数K l=电力拖动系统机电时间常数K m=。
实验三-单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实验

实验三-单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单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调速特性和调速方法,掌握闭环调速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熟悉DC电机的调速控制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单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中,电机的速度调节采用PID控制方式,通过控制电机的电源电压来实现调速。
具体的原理如下:1.电机的动作原理:当电枢通电后,电枢周围会产生一个磁场,同时在电枢内产生一个磁场,这两个磁场互相作用产生力矩,从而将电枢带动转动。
2.电机的调速控制:通过改变电机的电源电压来实现对电机的调速控制,电源电压越高,电机的转速越快,电源电压越低,电机的转速越慢。
而电源电压的改变通常是通过PWM调制实现的。
3.PID算法:PID控制算法采用比例、积分、微分三种控制信号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电机转速的控制。
比例控制用于实时调整电机转速,积分控制用于修正电机转速下降过程中的偏差,微分控制用于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
三、实验步骤1.将实验电路图搭建好,并连接好电源、电机、PWM信号发生器等模块。
2.对电机进行标定:通过对电机的空载转速和负载转速进行测量,确定电机传动系数和最大负载系数。
3.进行调速实验:通过修改PWM信号发生器的占空比来改变输入电压,从而实现对电机速度的控制。
同时通过示波器和万用表实时对电流、转速、电压等参数进行测量与记录。
4.使用PID算法对电机进行调速控制,对比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和PID控制四种方法的效果和优缺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我们对电机的标定得到了电机的传动系数约为0.0134,最大负载系数为0.39。
在进行调速实验时,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PWM信号发生器占空比的改变会对电机的转速产生影响。
同时通过测量和记录不同占空比下的电流、转速、电压等参数,我们可以得到调速系统的调速特性曲线。
通过加入PID算法,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PID控制的稳定性和动态性,相比其他三种控制方法,PID控制能够更快速地达到稳定状态,同时产生的超调也更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原理
直流电机在应用中有多种控制方式,在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系统中,主要采用电枢电压控制电机的转速与方向。
功率放大器是电机调速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及价格对系统都有重要的影响。
过去的功率放大器是采用磁放大器、交磁放大机或可控硅<晶闸管)。
现在基本上采用晶体管功率放大器。
PWM功率放大器与线性功率放大器相比,有功耗低、效率高,有利于克服直流电机的静摩擦等优点。
PWM调制与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1.PWM的工作原理
图1-1PWM的控制电路
上图所示为SG3525为核心的控制电路,SG3525是美国Silicon General公司生产的专用。
PWM控制集成芯片,其内部电路结构及各引脚如图1-2所示,它采用恒频脉宽调制控制方案,其内部包含有精密基准源、锯齿波振荡器、误差放大器、比较器、分频器和保护电路等。
调节Ur的大小,在A、B两端可输出两个幅度相等、频率相等、相位相互错开180度、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即PWM信号)。
它适用于各开关电源、斩波器的控制。
2.功放电路
直流电机PWM输出的信号一般比较小,不能直接去驱动直流电机,它必须经过功放后再接到直流电机的两端。
该实验装置中采用直流15V的直流电压功放电路驱动。
3.反馈接口
在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在直流电机的轴上贴有一块小磁钢,电机转动带动磁钢转动。
磁钢的下面中有一个霍尔元件,当磁钢转到时霍尔元件感应输出。
4.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如图1-3所示,由霍耳传感器将电机的速度转换成电信号,经数据采集卡变换成数字量后送到计算机与给定值比较,所得的差值按照一定的规律<通常为PID)运算,然后经数据采集卡输出控制量,供执行器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图1-2 SG3525内部结构
图1-3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5.PID原理
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
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或某些物理参数进行的自动控制。
1.模拟控制系统
图1-4 基本模拟反馈控制回路
被控量的值由传感器或变送器来检测,这个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到偏差,模拟调节器依一定控制规律使操作变量变化,以使偏差趋近于零,其输出通过执行器作用于过程。
控制规律用对应的模拟硬件来实现,控制规律的修改需要更换模拟硬件。
2.微机过程控制系统
图1-5 微机过程控制系统基本框图
以微型计算机作为控制器。
控制规律的实现,是通过软件来完成的。
改变控制规律,只要改变相应的程序即可。
3.数字控制系统DDC
图1-6 DDC系统构成框图
DDC(Direct Digital Congtrol>系统是计算机用于过程控制的最典型的一种系统。
微型计算机通过过程输入通道对一个或多个物理量进行检测,并根据确定的控制规律(算法>进行计算,通过输出通道直接去控制执行机构,使各被控量达到预定的要求。
由于计算机的决策直接作用于过程,故称为直接数字控制。
DDC系统也是计算机在工业应用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模拟PID调节器
1.模拟PID控制系统组成
图5-1-4 模拟PID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2.模拟PID调节器的微分方程和传输函数
PID调节器是一种线性调节器,它将给定值r(t>与实际输出值c(t>的偏差的比例
(P>、积分(I>、微分(D>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
1、PID调节器的微分方程
⎥⎦⎤
⎢⎣⎡++=⎰t D I P dt t de T dt t e T t e K t u 0)()(1)()( 式中 )()()(t c t r t e -=
2、PID 调节器的传输函数
⎥⎦
⎤⎢⎣⎡++==
S T S T K S E S U S D D I P 1
1)()()(
3.PID 调节器各校正环节的作用
1、比例环节:即时成比例地反应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t>,偏差一旦产生,调节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小偏差。
2、积分环节: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
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TI ,TI 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
3、微分环节:能反应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并能在偏差信号的值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小调节时间。
数字PID 控制器
1.模拟PID 控制规律的离散化
模拟形式 离散化形式
)()()(n c n r n e -= dT t de )
(
⎰t dt t e 0
)(
∑∑===n i n
i i e T T i e 0
)
()(
2.数字PID 控制器的差分方程
[]0
0)()()()1()()()()(u n u n u n u u n e n e T T i e T T n e K n u D I P n
i D I P +++=+⎭
⎬⎫⎩⎨⎧--++=∑=
式中 )()(n e K n u P P = 称为比例项
∑==n
i I P
I i e T T
K n u 0
)
()( 称为积分项
[])1()()(--=n e n e T T K n u D
P
D 称为微分项
3.常用的控制方式 1、P 控制 0)()(u n u n u P += 2、PI 控制 0)()()(u n u n u n u I P ++=
3、PD 控制
0)()()(u n u n u n u D P ++= 4.PID 控制0)()()()(u n u n u n u n u D I P +++=
PID 算法的程序流程
1.增量型PID 算法的程序流程
)()()(t c t r t e -=T
n e n e )
1()(--
1.增量型PID 算法的算式
)2()1()()(210-+-+=∆n e a n e a n e a n u
式中
)1(0T T T T K a D
I P ++
=,)21(1T T K a D P +-=,T T K a D P -=2
2、增量型PID 算法的程序流程
2.位置型PID 算法的程序流程
1、位置型的递推形式
)2()1()()1()()1()(210-+-++-=∆+-=n e a n e a n e a n u n u n u n u
2、位置型PID 算法的程序流程――图5-1-9
只需在增量型PID 算法的程序流程基础上增加一次加运算Δu(n>+u(n-1>=u(n>
和
更新u(n-1>即可。
3.对控制量的限制
1、控制算法总是受到一定运算字长的限制
2、执行机构的实际位置不允许超过上(或下>极限
二.实验拉线图
三.实验参考程序及程序流程图
1.参考程序
dim pv,sv,ei,K,Ti,Td,q0,q1,q2,mx,pvx,op
sub Initialize(arg> '初始化函数
WriteData 0 ,1
mx=0
pvx=0
end sub
sub TakeOneStep (arg> '算法运行函数
pv = GetFS '电机的控制的转速,该转速在20~35左右TTTRACE "转速=%f",pv
sv=35
K=2
Ti=2
Ts=0.05 '采集周期50ms
ei=(sv-pv >/20
TTRACE "ei=%f", ei
q0=K*ei '比例项
if Ti=0 then
mx=0
q1=0
else
mx=K*Ts*ei/Ti '当前积分项
end if
q2=K*Td*(pvx-pv>/Ts '微分项
q1=q1+mx
if q1>3.5 then
q1=3.5
end if
if q1<-3.5 then '当前积分限幅,以防积分饱和q1=-3.5
end if
pvx=pv
op=q0+q1+q2 '当前输出值
if op<=1 then '输出值限幅
op=1
end if
if op>=3.5 then
op=3.5
WriteData op ,1
TTRACE "op=%f", op
end sub
sub Finalize (arg> '退出函数WriteData 0 ,1
end sub
2.流程图
四.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