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直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设计

浅谈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设计
2 0 0 8 :2 2 4 — 2 3 1 .
[ 3 ] 李文君.数 据 中心存 储备份 系统设计 方案[ D】 .吉林
大 学 ,2 0 1 1 .
机组 尚未投运 ,当 目前对于D DS 系统 ( 数据显示 和处 理系 统 )的预防性维修 已考虑 了数 据的备份工作 。每个 大修周 期 ,都会对 所有工作站 、服务 器进行系统 的备份 ,并 且对 数据库 服务器 、历史服务 器 、防病毒服务器进行 了数 据的 备份 ,另外 ,对 于每 次软件 、病毒库升级之后 ,也会 进行
充 电装 置采 用智能高频开关 电源模块 ,具有体积 小 、
效率高 、扩容方便等优 点。
5 结语
三 门核 电采用AP 1 0 0 0 技术 ,该 技术对 系统 的安全 考 虑 十分周 全的 ,对于数据 的安 全 ,也需要特别重视 ,虽然
系统 ) ( 第 一版 )【 M] .北 京 : 中国 电力 出版社 ,
2 0 1 3 年第 1 4 期
( 总 第 2 5 7 期)
中 阊高 新竣 : } 二 . 企I 业
l c¨ I H^ Hl 4 T rc" E Hf E P AI ‘c§
No. 1 4. 2 01 3
( Cu mu l a t i v e t y N O. 2 5 7)
[ 4 ] 吕孟婕 .实时数据流集群处理 系统可靠备份方案的研
究与实现[ D ] .电子科技大学 ,2 0 1 2 .
[ 5 ] 杜 英 豪. 分 布 式 数 据 库 备 份 系统 的 研 究 与 实现 [ D ] . 吉 林 大 学 ,2 0 1 0 . [ 6 ] 赵磊.数 据备份 恢复工具 的设计与 实现[ D】 . 北 京 邮

变电站直流系统的设计及故障分析

变电站直流系统的设计及故障分析

变电站直流系统的设计及故障分析在电力系统特别是厂站设备中,直流系统在运行中产生如果发生故障,相关的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等二次设备就会功能失效,无法有效地监控变电站设备,更不能及时对系统故障进行反应,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要保证直流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就要重视直流系统的设计工作,对运行中的故障进行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

标签:变电站;直流系统;设计;故障引言:在输变电系统中,变电站作为电能汇集和分配的节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变电站是否稳定运行,对输变电系统是否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直接的影响。

直流系统作为站用电源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对系统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兼顾多种不同运行方式,同时需要对其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故障问题快速做出诊断并具有针对性地排除,这是整个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的一个基础性条件。

一、变电站直流系统的设计(一)变电站直流系统的组成变电站直流系统的配置以及接线都要与变电站的规模相对应,根据电力系统的容量将接线方式确定下来。

电力系统的直流系统组成,主要包括交流输入装置、蓄电池、蓄电池巡检装置以及绝缘监控装置、充电装置、母线调压装置以及直流馈线屏等。

变电站直流系统的设计(1)交流输入装置。

一套直流系统通常所采用的交流输入电源为两个,分为主供电源和备用电源,正常运行时主供电源供电,当主供电源发生故障失电时,由备用电源供电,主供电源故障恢复后可以自动恢复为主供电源供电,保证直流系统的交流输入部分具有高可靠性主供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的切换由专用控制电路自动完成。

(2)蓄电池组。

蓄电池组由若干个电池串联而成,作用是储存电能,在直流系统两路交流电源均失电的情况下,依靠蓄电池组储存的电能,依旧能够向负载输出直流。

日常的运行工作中,需要对单个电池的电压引起关注,特别是单个电池的电压值偏离整组内其它电池的电压时,可能会引发整组电池输出电压故障。

(3)充电装置。

毕业设计---110kv变电站一次、二次系统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110kv变电站一次、二次系统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110千伏终端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二00六年三月目录第一章设计题目 (1)一.毕业设计课题 (1)二.毕业设计的内容要求 (1)第二章变压器容量确定 (2)一.主变容量的确定 (2)二.所用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3)第三章电气主接线确定 (3)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原则 (4)第四章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择 (5)一.短路电流计算 (5)二.主设备选择 (8)三.主设备校验 (10)第五章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16)一.绝缘配合 (16)二.过电压保护 (16)三.接地 (17)四.泄漏比距 (18)第六章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 (18)一.电气设备布置 (18)二.配电装置的型式 (19)第七章电容器补偿装置 (19)第八章保护配置及交直流部分 (19)一.110千伏线路保护配置 (19)二.变压器保护配置 (19)三.35千伏线路保护配置 (20)四.10千伏线路保护配置 (20)五.10千伏电容器组保护配置 (20)六.逻辑闭锁 (21)七.交流系统 (21)八.直流系统 (21)第九章监控系统功能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系统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硬件设备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软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系统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变电站直流系统

变电站直流系统

变电站直流系统摘要:直流系统在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中引起了高度的重视,随着投入不断加大,设备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在变电站的直流系统运行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电业局所管变电站直流系统运行的现状,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加强直流系统运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变电站;直流系统;现状;问题;建议直流系统作为变电站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只有保证直流系统安全、稳定以及可靠的运行,整个电网系统才能处于安全、稳定以及可靠的运行状态中。

近些年来,对我电业局所有的变电站都加大的投入,对就变电站进行了该种,使得这些变电站的设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自动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对变电站的直流系统也加强了运行管理。

对直流系统的运行加强管理主要是建立在对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只有清楚了问题存在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才是加强直流系统运行的主要目的。

从而使变电站和以往相比,各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改善。

我电业局变电直流系统的运行现状在2010年我电业局组织对所属的22个变电站进行了大检查,其中包括了对充电机器使用情况的检查、蓄电池使用情况的检查以及绝缘监察装置使用情况的检查。

通过对充电机器使用情况的检查可以得知,其中有8个变电站的充电机器使用了高频开关电源,其中有14个变电站的充电机器使用了相控电源。

从统计的结果中明显可以看出,相控电源的使用数量明显超过了高频开关电源的使用数量,而且高频开关的使用情况还不到总数的一半,由此可见对就变电站的改造力度还是不够的,尤其是有几个很重要的220KV的变电站依然采用的是相控电源。

此外,还有几个变电站依然采用了单冲单蓄,这和220KV变电站采用双充双蓄的要求时相违背的。

从对蓄电池使用情况的检查结果可以得知,从2006年以来对原有的碱性镍镉电池进行了大量的更换,目前多数变电站已经使用了阀控铅酸不用维修的蓄电池。

但是依然有少数变电站还依然使用原来的电池。

变电站电力操作直流电源系统的研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变电站电力操作直流电源系统的研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变电站电力操作直流电源系统的研究旧'<D1zC't。

平∞王5B“『一一!k)。

占b壶“IGEfr¥I一巴cz{Jkz∑2=’”叫<,}一『1叫蚌D6/∑o誓王a小丁1刚£_]Il『哩—lnZ∑Z圈3.13主电路仿真结构图图3.14开关管驱动信号发生电路仿真的波形图如图3.15~3.17所示,各图中,电压的纵坐标单位都为v,电流的单位为A,横坐标时间t的单位为S,图3.15为各开关管驱动波形图,从图中对比可以看出IGSTl与IGBT3之间以及IGBT2与IGBT4之间的死区时间,以及超前桥臂和滞后桥臂之间的相移。

图3.16为滞后桥臂驱动信号与原边电流波形之间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原边电流有明显的零电流时间段,并且实现了在零电流时问段中的开关关断,极大的降低了滞后桥臂开关的关断损耗。

图3.17为超前桥臂驱动信号与超前桥臂开关管电压之间的对比图,从图中可知超前桥臂实现了零电压下的导通,极大的降低了开关管的导通损耗。

所以,通过仿真可知,主电路实现了ZVZCS功能,验证了前述分析的内容,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充电模块中,使得模块的性能大大优越于传统的充电模块。

硕士学位论文图3.15备开关管驱动信号波形围(顺序为IGBTl、lGBT3、lGBT4、I(]BT2)图3.16滞后臂驱动信号与原边电流波形对比圈-3"7.变电站电力操作直流电源系统的研究3.5本章小结I)超前臂电压波形豳b)驱动信号波形图图3.17超前臂驱动信号与超前臂电压波形对比圈直流电源系统作为控制、保护、合闸等重要装置的供电电源在变电站、发电厂、大中型厂矿企业等供电系统中占有重要的逾位,它的性能及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供电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随着配电网络自动化及无人值守变电站站的推广应用,对直流电源系统的性能和自动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目前国内直流电源系统大都采用相控式低频晶闸管整流充电装置及直流稳压装置,该类装置动态性能较差,控制电路复杂,调试及维护不方便,并且一般不配和上位机通讯接口。

毕业设计(论文)110kv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110kv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2007 ---- 2008 学年)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表前言通过三年的电力专业系统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电气方面的知识,认识了很多电气设备。

老师深刻而形象的传授,使我们受益匪浅,学校丰富多彩的实习使我们不但有理论的优势,也有实践操作能力。

这次110KV变电所一次系统的设计不但复习总结了以前的知识,而且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培养了很多新的能力,比如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使用AUTO CAD 解决实际绘画问题的能力等等。

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数据的严肃性,我翻阅了很多参考资料,有时,一个小小的标点也要让我仔细斟酌良久,我知道科学是严肃性的。

本设计的思路秉着经济性,可靠性,可行性原则设计使设计尽量紧凑化。

由于这个变电所属于终端变电所,停电只影响到用户侧,而且主要是三类负荷,对供电的可靠性不是很高,所以只采用了一台主变,对于一处二类负荷,我们采用从其他电源引过来,这样不但节省了备用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费用,同时还使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节省了运行管理费用等等。

110KV侧不带负荷,但采用了单母接线,主要考虑是留有发展空间。

考虑10年以后负荷的增长,容量增加,变电所再增加变压器留有余地。

电抗器主要用在10KV侧限制短路电流,主要安装在短路电流在30KA及以上分段接线的母线上,所以本设计没有考虑。

最后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设计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难,多亏老师的耐心指点。

设计存在很多缺陷,万望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设计者:胡欣2008年1月目录前言摘要第1章基本概念1.1常用概念 (1)1.2变电所分类 (1)第2章变电所一次系统的设计2.1 原始材料分析及主变的选择 (2)2.2 电气主接线设计 (4)2.3 所用电设计 (8)2.4 短路电流的计算 (8)2.5 电气设备的选择 (10)2.6高低压配电装置的设计 (23)第3章计算书3.1 短路电流计算 (25)3.2 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校验 (27)附录后记致谢参考资料及文献摘要变电所由主接线,主变压器,高、低压配电装置,继电保护和控制系统,所用电和直流系统,远动和通信系统,必要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和主控制室等组成。

【系统】110KV变电站直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毕业设计

【系统】110KV变电站直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毕业设计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系统分类号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变电站直流系统分析与设计并列英文题目Substation Dc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系部电力工程系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姓名刘欢雨班级电气1004指导教师皮薇薇职称讲师论文报告提交日期摘要在变电站中,直流系统主要由蓄电池组、充电装置、直流馈线屏、直流配电柜、直流电源监测装置、直流分支馈线等部分组成,并由此形成一个庞大、遍布变电站的直流电源供电网络,为继电保护装置、断路器跳合闸、信号系统、直流充电机、UPS、通信等等各个子系统提供安全、可靠地工作电源。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主要是对直流系统的功能做了一个了解,对蓄电池的容量的计算与选择做了重要的分析,对充电装置的分析与选择以及对自动开关额定容量的选择。

关键词:直流系统、蓄电池组、不停电电源、充电装置AbstractIn substation, the DC system mainly by the battery, charger, DC feeder screen, DC power distribution cabinet, DC power supply monitoring device, DC branch feeder components, and thus formed a large, around the substation DC power supply network,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circuit breaker tripping, signal system, DC charger, UPS,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various subsystems to provide safe, reliable power supply.In this graduation design, I mainly to the DC system functions to do an understanding, selectio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capacity of the battery made important analysis, the analysis and selection of charging device and a selection of rated capacity automatic switch.Keywords: DC system, battery,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charging device目录ABSTRACT (1)前言 (5)第一章变电站直流系统功能、重要性论述 (6)1.1变电站直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6)1.2直流电源系统的功能重要性及应用 (6)第二章变电站直流电源技术分析 (8)2.1充电装置 (8)2.2蓄电池 (9)2.3对直流控制电源的基本要求 (9)第三章蓄电池技术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及现场运行问题分析

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及现场运行问题分析
比较 确 定 。 际直 流 系统 电压 采 用 10 和 20 实 1V 2 V都 有 优 缺点 。 电压 选 用 10 如 1V主 要 有 以下 特 点 : 电池 可 以减 蓄
用。
对于直流配 电屏 各个直 流负荷 的布置 ,应尽可能 的
宜采用直流辐射 网络 , 不宜采用直流小母 少一半 , 直流 电压低对绝缘 以及人身都有好处 , 干扰 电压 合理配置负荷 , 在一些老变电所较 多的使用 了直流小母线方式 , 以及分布 电容影 响小 , 控制电缆压降要大 , 电缆投资大 , 线方式 。 即屏顶小母线 , 这势必需要考虑直流各级熔断器 ( 或者直 直流系统容量要少一半 ,供 给事故照明 以及 动力 负荷等
20 0 9年 l 2月 Dc 0 9 e. 0 2Leabharlann T CHNOL E OGI c

I L E LOPM ENT C A DVE
技 术 开 发
OF ENTERPRI E S
技 发 , xI
变 电所 直 流 系统设 计及 现 场运 行 问题 分 析
刘海燕
( 州 电力 局 , 江 衢 浙 衢州 340 2 0 2)
摘 要: 文章 对 变 电所 直 流 系统接 线 方 式 以及 直流 系统 构 成 进 行 简单 介 绍 , 合 变 电所 直 流 系统 设计 以 结
及 现 场运 行 维 护情 况 , 变 电 所 直 流 系统 各 相 关 的 问 题 展 开 讨 论 和 分 析 , 提 出 了提 高直 流 系统 运 行 对 并 可 靠性 一 些 建 议 。

的配合 问题 。 目前 , 最理想 的方式采用直流辐 些特殊负荷 时要额外增加投资 ,以上 6 特点均相对 流断路器 ) 个 射 网络各 个直 流负荷 与直流配 电屏 上负荷 开关一一 对 电压为 20 2V直流系统而言。 既可简化直流熔 断器 ( 或者直流断路 器 ) 配合 问题 , 同 对 比两 者均 有 优 缺 点 , 3 是 电 压 等 级 10 前 点 1V直 流 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直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毕业论文目录前言 (1)3第一节变电站直流电源技术分析 (3)第二节蓄电池技术分析 (5)第二章确定直流系统的接线和工作电压 (9)第一节直流系统的接线 (9)第二节确定系统工作电压 (14)第三章计算与选择 (16)第一节计算并选择蓄电池容量 (16)第二节直流充电模块的选择 (22)第三节 UPS不停电电源的选择 (24)第四节通信电源的分析与设计 (26)第五节直流系统中各自动开关额定容量的选择 (28)第四章结论 (31)结束语 (32)参考文献 (33)前言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使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并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从而对电力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控制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信号装置,事故照明和电气设备的远距离操作,一般采取直流电源,所以直流电源的输出质量及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和平稳供电。

在变电站中广泛采用的直流控制电源是由蓄电池组和充电装置等设备构成,是一种在正常和事故状态下都能保持可靠供电的直流不停电电源系统。

交流控制电源通常是采用UPS不间断电源。

通信电源是由模块化的通信专用DC-DC变换器,它是从站直流控制电源系统的蓄电池组取得直流电,经高频变换输出满足通信设备要求的48V控制电源。

从90年代开始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直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近年来直流系统的技术和设备发展迅速,阀控铅酸蓄电池、智能型高频开关充电装置等,具有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性能优越等特点,促进了直流系统的发展。

然而,在电力系统中,由于直流电源系统设计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或缺乏正确的管理方法而导致电力设施损坏、系统故障、事故波及围扩大,甚至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等事故屡有发生,给电力系统和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所以要求电力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部门必须对直流系统予以高度重视。

以下对变电站设计中直流系统设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和变电站直流系统设计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

本文是以220KV变电站为例进行的变电站直流系统设计。

220KV变电站数据资料为:某城区220千伏有人值班变电站为集控中心站,主变为4×240MVA,220千伏电气主接线为双母线单分段接线,出线10回;110千伏电气主接线为双母线双分段接线,出线16回;该所直流负荷统计如下:经常负荷:8KW;事故照明负荷:3KW;UPS不间断电源:10KW;断路器合闸:220V,2A;断路器跳闸:220V,2.5A;通信电源(DC-DC):48V, 40A, 6组;该变电所继电器室布置在主控楼二层,设有专用蓄电池室,布置在主控楼一层,二者距离约30米。

第一章变电站直流系统相关技术分析变电站中的控制、信号、继电保护、监控计算机、自动装置和断路器等的操作都需要可靠稳定的工作电源供电,该电源称为操作电源。

操作电源可分为直流操作电源和交流操作电源,在变电所中主要采用的是直流操作电源。

变电站的直流系统是由直流操作电源、直流供电网络和直流负荷组成。

变电站中的直流负荷极为重要,对供电可靠性的需求很高,直流系统的可靠性是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决定性条件之一。

本章重点介绍变电站直流电源技术和蓄电池技术。

第一节变电站直流电源技术分析变电站的直流电源系统一般有蓄电池直流系统和硅整流直流系统。

直流操作电源可分为独立式直流电源和非独立式直流电源。

独立式直流电源有蓄电池直流电源和电源变换式直流电源;非独立式直流电源有硅整流电容储能直流电源和复式整流直流电源。

一、蓄电池直流电源蓄电池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化学电源。

通过充电,可将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在蓄电池,通过放电,将存储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供电给直流负荷,这两种过程是可逆的。

在变电站中一般采用蓄电池作为直流电源。

这种直流电源不依赖于交流系统的运行,即使交流系统故障,甚至全所停电,该电源也能在一段时间正常供电,以保证直流负荷正确动作,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电源变换式直流系统电源变换式直流系统也是一种独立式直流电源,其框图如下: 220V AC U1DCU2ACU3GB DC 220V DC 48V图1-1 电源变换式直流系统图这种电源是由输入可控整流装置U1、48V 蓄电池组GB 、逆变装置U2和输出整流装置U3组成。

正常运行时,由交流220V 供电给U1,经U1可控整流后,输出直流48V ,并向蓄电池组GB 充电或浮充电;同时,经逆变装置U2变换成直流,在由输出整流装置输出220V 的直流电,作为供电直流电源。

当交流系统故障时,由蓄电池组GB 直接向48V 的直流负荷供电,同时经U2逆变和U3整流后维持向220V 的直流负荷持续供电。

三、整流式直流电源上述两种直流电源,直接或间接地采用了蓄电池作为直流电源,由于蓄电池直流电源价格昂贵,寿命有限,维护量较大等,所以在一些中小型变电站中采用了硅整流直流电源。

整流式直流电源实际上是一台整流装置,其输入一般取自所用电的交流电压,经整流装置变换成直流电源。

这种直流电源是非独立式的直流电源,若交流系统故障,将直接影响到直流电源的输出,不能满足直流负荷的要求;若交流系统停电,直流电源将没有输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整流式直流电源进行了改进,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硅整流电容储能直流电源和复式整流直流电源。

由于应用不是太广泛在这里就不在介绍。

第二节蓄电池技术分析蓄电池分为酸性蓄电池和碱性蓄电池。

酸性蓄电池有固定型防酸隔爆铅酸蓄电池和阀控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碱性蓄电池是镉镍蓄电池。

一、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从组成上来讲,主要是由正极板、负极板、硫酸溶液、隔板、蓄电池槽、蓄电池盖组成。

根据蓄电池的用途不同,还有其它不同的部件,如对于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在电池盖上安有防酸隔爆帽,有的电池还装有密度计、温度计等。

正负极接线柱是由正负极板引出,用于对外连接。

铅酸蓄电池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金属铅(Pb)。

蓄电池的储能和释放能量是通过正、负极和硫酸溶液之间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在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从蓄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负极、电池负极、电池部后,到达正极,实现了将蓄电池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供电给负荷。

这种电化学反应可以用下面的反应方程式表示Pb + 2H2SO4+ PbO2→PbSO4+ 2H2O + PbSO4负极电解液正极负极电解液正极由上式可看出,在放电过程中,正负极在放电后都生成了硫酸铅(PbSO4),并消耗了电解液中的硫酸(H2SO4),生成了水(H2O),结果硫酸溶液的浓度(密度)下降。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电解液比重的变化(高低),来判断蓄电池的放电程度和作为确定蓄电池放电终了的主要特征。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由外部电源的正极,经蓄电池的正极、电池部、负极,到达外部电源的负极,实际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存储在蓄电池部。

充电过程的电化学反应可用下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PbSO4 + 2H2O + PbSO4→ Pb + 2H2SO4+ PbO2负极电解液正极负极电解液正极由此可见,充电时,正极上的硫酸铅氧化成二氧化铅,负极上的硫酸铅还原成金属铅,并且硫酸根与水形成硫酸,使电解液的浓度逐渐上升,最后达到一稳定值。

在充电过程中,外电源强迫蓄电池接受电解,把PbSO4及H2O转换成PbO2、Pb、H2SO4,电能转换成后者的化学能,这是主反应。

充电时还伴随着一个很难避免的副反应,即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

特别是充电后期,电压升高(用恒定电流充电时),电能主要消耗在电解水方面,而且对活性物质很不利。

电解水的反应是:正极: 2H2O → O2 + 4H+ + 4e-负极: 4H+ + 4e-→ 2H2↑总反应:2H2O → 2H2↑ + O2↑在充电后期,从正极板析出氧气,负极板析出氢气。

充好电之后的蓄电池会自发地进行自放电反应。

负极上的自放电反应将使负极板硫化并析出氢气;正极板上的自放电反应将析出氧气。

铅酸蓄电池充电、自放电都会产生氧气和氢气的析出以及酸雾的自然挥发。

这样一来,一方面使得电池的电解液消耗很大,需要经常加酸补水进行维护;另一方面酸雾对人体,设备和环境带来污染和危害。

氢气易引起火灾。

由于上述原因,以前在变电所中,蓄电池是安装在蓄电池室,蓄电池室的建筑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要求,设置必要的附属设备和通风设备等,投资大,运行维护量大。

我国电力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和采用阀控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VRLA,简称阀控电池),90年代后开始广泛应用。

一些新建的变电所,甚至一些改造的变电所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新型蓄电池,取代了固定型防酸隔爆铅酸蓄电池。

阀控电池采用了全封闭结构,设有安全阀,正极板为铅锡合金,负极板为钙铝合金,电池部电解液被吸附在极板和隔离物中,充电产生的气体不向外逸出,全部在电液合成H2O,该电池在在理论上不消耗水,不需添加蒸馏水,可以长期运行。

由于上述特点,阀控电池体积小,具有防震抗压的特点,便于运输,可以放倒后叠加放置,酸液无渗漏,可与其它设备同置一室,无酸雾逸出,无需设专门的电池室。

铅酸蓄电池的型号一般按以下方式表示:串联的单体电池数电池的类型和特征额定容量图1-2 蓄电池型号表示二、镉镍电池镉镍电池属于碱性电池,在结构上,其正极板是氧化镍,负极板是镉-铁;电解液为氢化钾或氢化钠中加入适量的氢化锂组成;外壳为封闭型。

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也是通过其部复杂的化学反应完成的。

镉镍电池按放电电流与蓄电池的额定容量的关系可分成四类,即:I<0.5C5(A),为低倍率型;I=(0.5—3.5)C5(A),为中倍率型;I=(3.5—7)C5(A),为高倍率型;I>7C5(A),为超高倍率型。

在变电所中,主要采用中倍率型和高倍率型。

一般用在容量不太大的场合。

镉镍电池具有对环境污染小、无腐蚀性、维护工作量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布置方便、使用寿命长(可长达20年)等优点。

可直接放在主控制室或配电装置,不用专设蓄电池室。

第二章确定直流系统的接线和工作电压第一节直流系统的接线一、母线接线方式1.直流系统接线方式的主要原则直流系统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不用双母线接线,使系统接线更加简单,运行也更加可靠。

1组蓄电池可为单母线分段或单母线;2组蓄电池设两段母线,正常独立运行,母线之间装有联络电器,一般为刀开关,必要时也可装设保护电器。

每组蓄电池设有专用的试验放电回路,蓄电池的试验放电设备经隔离和保护电器直接与蓄电池组出口回路并接主要为了试验时蓄电池组可以方便的退出,简化操作步骤,简化接线,避免误操作。

同时不影响直流母线的运行,提高可靠性。

由于蓄电池试验放电的次数不多,为提高试验设备的利用率,所以,不宜固定连接,便于多组蓄电池公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