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教学大纲(16035350)

合集下载

《走近传统民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岭南版

《走近传统民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岭南版

走近传统民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和建筑风格,学习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民居建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屋顶、门窗、院落等。

2. 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等。

3. 传统民居的绘画表现方法:线条、色彩、构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绘画表现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民居建筑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民居建筑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民居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吗?”2. 新课:讲解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绘画表现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民居的美学价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走近传统民居》2. 教学目标:了解传统民居的特点和建筑风格,学习绘画表现方法。

3. 教学内容: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风格及绘画表现方法。

4. 教学重点与难点:民居建筑的特点和绘画表现方法。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践、展示与评价、总结。

七、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喜欢的民居建筑。

2. 思考作业:了解自己家乡的传统民居,与同学分享特点。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传统民居的特点和建筑风格,学会了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民居建筑。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民居的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同时,要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提高绘画水平。

第一章传统民居和乡土建筑1热带建筑PPT课件

第一章传统民居和乡土建筑1热带建筑PPT课件
大屋顶 火炕
②华北平原文化——冀、京、津、鲁、豫
自然特征:温带季风气候 暖温带
人文特征:儒家文化 文化景观:民族——汉族
服装——棉装 饮食——面食 民居——四合院 文学艺术——京剧、评剧
• 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 悠久,分布最广泛, 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 型。
• 这一布局方式,遵循 了封建社会的宗法制 度,尊卑、长幼等等 级分明。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特点:干湿季明显 交替,几乎滴雨不下,这里木种类不多,分布稀疏,草长的很高,通常称之 为稀树草原。
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特点:风向随季节转变非常明显,干湿季明显交替 成因:受季风的 影响(降水量1500~2000毫米)
Batak
• 印尼 苏门答腊岛 托巴巴塔克 人——鲁玛乔加船形屋
宇宙分为天上、人间、地下3 个等级,这一点也表现在他们的 住宅上。住宅有3个层次,下层是 硬木搭建的支架,作为家畜栏; 中层是竹木拼接的生活区;最奇 特的上层,有一个倒扣的船形屋 顶,屋脊为下凹的马鞍形。
Traditional batak house guesthouse at Tuk-tuk (upper level)
哪些因素决定了乡土建筑?
1.气候
气候对北南方的影响
紧凑 平顶 砖瓦土石 阳面窗较大 厚实 屋基紧贴地面
总平面布局 屋顶 建筑材料 门窗 墙壁 屋基
松散
坡顶
竹子木材茅草
阳面窗较小. 不开窗
较薄
房屋架空离开 地面
四.世界气候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 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成 因:处在赤道低压的控制下(降水量2000毫米)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课程设计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课程设计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民间建筑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建筑形式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通过实践和设计环节,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1.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演变和地域特色–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背景–北方和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区别–各地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2.传统民居建筑的结构和形式–传统民居建筑的结构类型–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和构件3.乡土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技巧–考虑材料、风格和节能等因素的设计方法–建筑立面和空间布局的设计–建筑结构和细节设计4.实践和设计环节–调研和实地考察–模型设计和建造–建筑绘图和设计方案制作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讲解传统民居和乡土建筑的历史、特点、形式、结构等知识点。

2.实践:通过实地考察、模型制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个人研究:学生需要进行所在地区传统民居的研究,撰写相关的论文或报告。

4.团队合作:学生需要分组完成课程设计,通过合作实现设计目标。

四、成绩考核1.个人研究报告:30%2.团队设计方案:40%3.实践作品展示和口头答辩:30%五、参考教材和资料1.《中国传统民居建筑》2.《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格》3.《乡土建筑手册》4.《乡土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5.网络资源:乡村建设规划和设计标准、传统民居和乡土建筑的照片和资料等六、课程实施建议1.教师应注意把握课程重点和难点,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

2.学生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个人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

3.课程设计中应注重与当地的社区和乡村建设相关单位沟通,尊重当地文化和建筑风格,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小学美术《传统民居》教案

小学美术《传统民居》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传统民居》: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我国各地传统民居的基本特点,提高对建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建筑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们自主思考和交流。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讨论内容与课程关联性不强。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下次教学中更加明确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仍有一些疑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
-绘画或手工制作技巧的应用:学生在创作民居作品时,可能难以把握比例、透视等技巧,影响作品效果。
举例:
a.在讲解北京四合院时,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其对称的布局,帮助学生理解其特点。
b.在观察福建土楼时,指导学生注意其环形走廊的布局以及与内部居住空间的关系,突破观察难点。
c.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提供绘画或手工制作的示范,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比例、透视等技巧,提高作品质量。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传统民居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传统民居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传统建筑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传统民居》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各地民居的特色和建筑风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走近传统民居》(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岭南版

《走近传统民居》(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岭南版

走近传统民居教学设计背景: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岭南版教材主要涉及到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其中有一部分是传统民居的内容。

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传统民居的了解和认识,本教学设计旨在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装饰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目标:1.了解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和装饰;2.理解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3.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内容及步骤:第一步:预习老师在课前让学生预习相关的课文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风貌、结构和装饰,以便于后续的教学。

第二步:引入1. 课堂展示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传统民居建筑的图片,和学生一起欣赏和品味。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的构成和装饰,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民居带来的艺术美和文化内涵,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观点讨论教师与学生讨论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装饰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民居的评论观点,逐步增加学生关于传统民居的知识储备和了解。

第三步:实践1. 观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到周边的传统民居进行参观和体验,在现场观察、感受和倾听传统民居所传达的文化元素和审美特征,以充分认识和理解传统民居的本质和内涵。

2. 创作实践老师让学生在回校后,用卡纸或其他材料,以传统民居为主题,进行手工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手工技艺和美术创作的艺术感悟,自由发挥寓意和文化元素,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文化空间。

第四步:总结讲解老师总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元素和审美感受,指引学生回归本质,语言深入解读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培养学生自我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民居文化艺术的理解。

教材配合老师可以选用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岭南版相关课文和图片进行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民居。

同时,还可以使用视频资源和北师大美术教育研究中心推出的传统民居教学展示资源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等方式进行评估。

结语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和体验,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内涵和艺术特征,让传统民居与学生产生心灵和文化上的联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而有趣的文化空间,为未来的成长打下文化基础。

传统建筑设计 教学大纲

传统建筑设计 教学大纲

传统建筑设计教学大纲传统建筑设计教学大纲传统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涵盖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

传统建筑设计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的理解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设计实践中运用传统建筑的元素和技术,创造出具有文化传承和时代特色的建筑作品。

一、课程简介传统建筑设计教学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设计原则。

课程内容包括传统建筑的形式、结构、材料、装饰和空间组织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传统建筑的经典案例和实地考察,学生将了解到传统建筑的美学价值和设计方法。

二、基本原理传统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是以人为本、注重环境适应和文化传承。

学生需要了解传统建筑的功能需求、空间组织和材料运用,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

此外,学生还需掌握传统建筑的比例、对称和节奏等美学原则,以及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

三、设计方法传统建筑设计的方法包括研究、分析、创新和实践。

学生需要通过研究传统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分析其形式和结构特点,从而获得设计灵感。

在创新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语言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建筑作品。

实践是设计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通过手绘、模型制作和数字设计等方式,将设计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建筑方案。

四、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特点。

课程中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案例,包括中国古代建筑、欧洲中世纪建筑和东南亚传统建筑等。

学生需要对这些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掌握其设计原则和空间组织方式,从而为自己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启发。

五、实践项目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一个实践项目中,通过实际设计和建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实践项目可以是一个传统建筑的改造或重建,也可以是一个新建的传统建筑作品。

学生需要在项目中运用所学的传统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同时考虑到现代社会的需求和环境的保护。

六、评估方式传统建筑设计教学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包括课堂作业、设计报告和实践项目的评估。

中国民居建筑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国民居建筑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国民居建筑教案(附教学反思)大班美术活动中国民居建筑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欣赏各地区的民居建筑,感受中国民居建筑的多样性,了解民居与当地地理气候、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中国民居建筑教案吧。

活动目标:1.观赏各地区的民居建筑,体会中国民居建筑的多样性。

2.了解民居与当地地理气候、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3.能够有序地观测各地的民居,并在比较、探讨、交流的过程中辨认出相同民居的建筑风格。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鼓励幼儿能够用辅助材料多样作品,培育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欣赏各地区的民居建筑,感受中国民居建筑的多样性。

活动难点:了解民居与当地地理气候、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工作:1.世界各地的民居图片。

请幼儿事先手机民居图片。

2.幼儿用书:《中国民居建筑》ppt。

活动过程:一、通过回答,唤起幼儿的尚无生活经验。

1.师:你家住在哪儿?(幼:住在老街的小区里/楼房里面/自己家里面宅基地的小院子里面,等)2.你家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幼:我的东郊在11楼/我家的房子就是1楼和2楼的,1楼有个小花园很漂亮,等)3.你见过什么样的房屋?(幼:我见过北京的故宫/我见过海南的用草搞的屋子,等)二、教师出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居图片(幼儿用书里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1.播出ppt,图2、3、4,师:这里的房子就是什么样的?师:这是江南水乡的民居,民居就是老百姓住的的地方。

那这些民居的房顶就是什么样的?像是什么?上面存有什么颜色?窗户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门就是什么样的?像是什么?上面存有什么颜色?2.播放ppt5、6、7,师:这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师:这就是徽州民居,恳请大朋友们两个两个去讨论一下(1)这些民居的房顶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2)窗户就是什么样的?像是什么?上面存有什么颜色?(3)门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3.播出ppt图8、9,师:恳请大朋友们看看一下这个北京四合院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4.播放ppt图11、12,老师介绍厦门的客家土楼,让孩子们来说说自己听到的感兴趣的地方。

【桂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六上 第5课《传统民居传统民居中的文化与智慧》教案

【桂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六上 第5课《传统民居传统民居中的文化与智慧》教案

桂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
第二单元《传统民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查找
1传统民居的装饰手法纷繁多彩,艺术价值极高。

请查找资料或者实地探访了解,将查找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通过查找,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装饰手法纷繁多彩,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2.资料卡 传统民居的装饰 塑形装饰
塑形装饰可以使空间设计更有立体感,加强了民居造型艺术的感染力,如屋顶上加灰塑、陶塑脊饰等。

赣派民居马头墙是最典型的塑形装饰。

图案装饰
在建筑的大门入口、屋顶、门窗、栏杆构件等部位常能见到各种图案装饰。

如闽粤沿海地区在建筑墙面上镶嵌几何形状的面破,既可以防海风侵蚀,又可以用于装饰;云南瑞丽傣族民居墙面利用竹子做各种图案的雕花,给人以祥和宁静之感。

色彩装饰
传统民居的色彩装饰主要以材料原色或雅致清淡的色调为主。

其中粉墙黑瓦的江南民居,以褐色的梁柱和栏杆,使建筑显得朴素明快、淡雅清新。

而在闽南和粤东地区的民居内,则常能看到金漆涂饰的梁架和神龛。

陈设装饰
传统民居常利用家具、灯具、屏风、楹联、匾额、字画、工艺品、盆栽以及地毯、挂毯、门帘、
通过实践阅读, 了解传统民居的 装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6035350 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适用专业:建筑学学时:28 学分:1.5 大纲执笔人:郭敏帆纲审定人:杨勇纲审批人:韩雪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意义
该课程是建筑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古文献学、美学的综合。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情操,建立正确的传统民居和乡土建筑保护概念,了解历史建筑调查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基本要求
系统介绍中国各地区传统民居和乡土建筑的起源、形成和演变;乡土建筑的布局结构和成因;各类乡土建筑的典型形制、风格及社会文化意义;各类民居的空间组成、艺术形式、结构构造等技术做法,乡土建筑的美学表现等。

并探讨对传统民居及乡土建筑的研究、调查及再利用等保护性做法。

三、主要教学内容
绪论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形成与演变
第一章典型民居分类及形制
民居文化背景、布局特点、结构技术、装饰风格、规划原则以及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乡土建筑的空间构成及特色
庭院构成,轴线组织,空间重复、分割及与地形的关系。

第三章传统民居的结构与构造
木构架的系列化和地方形制,屋顶及围护结构,地面类型。

第四章乡土建筑的美学表现
形式美学、装饰美学、民俗社会美学。

第五章传统民居及乡土建筑的保护
重点:典型民居分类及形制,传统民居的结构与构造,乡土建筑的美学表现。

难点:传统民居的结构与构造做法。

四、考核方式
课程结束后按给定论述范围及题目上交论文,成绩占总成绩70%;平时考勤及课上讨论占总成绩30%。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方式采用专题讲座形式,以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大量传统民居及乡土建筑实例,增强感官认识,建立美学的初步概念。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自编
参考书:
〔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2月〔2〕《中国民居研究》,孙大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6月〔3〕《中国住宅概说》,刘敦桢,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2月八、执行大纲时应注意的说明
本课程适宜在建筑学三年级或四年级,修完中国建筑史之后开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