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目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解析版)

2024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0分)1.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从苏州的街道走下来,通过一个小门,留在你身后的,是繁华xuān嚣的现代中国城市,而你迈步进入的,是一个个如诗似画的世界。
山水yíng绕,粉墙黛瓦,曲径通幽,峰回路转。
每一个转身都能看到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这既是建筑学上的美观,也是一种人文意趣。
苏州古典园林,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huàn多端的景致,yùn含着中国文化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芭蕉舒展,雨声碎玉,即可成诗。
________,________,便能成画。
守护好园林这座宝藏,希望能穿越千年时光,“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xuān()嚣②yíng()绕③变huàn()多端④yùn()含(2)结合文段,仿照画线句,在空格处将句子补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便能成画。
【答案】(1)①. 喧②. 萦③. 幻④. 蕴(2)①. 几竿修竹②. 一壁粉墙【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
①喧嚣:xuān xiāo,是指声音大而嘈杂、吵闹之意;吵闹、喧哗。
②萦绕:yíng rào,是指萦回环绕。
③变幻多端:biàn huà duōduān,意思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浙江省东阳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东阳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
B.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自目乐观。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张明,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令人触目惊心....。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B.就结构而言,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组成。
C.《回延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是抒写家国情怀的现代诗,作者分别是贺敬之和舒婷。
D.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晏殊等。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初春,丁香花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依然挺立,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
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妖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A.“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她的芳香令人流连忘返啊!B.她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团团,一簇簇,如海如霞。
C.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运用(共1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小说中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生活重压下,苦得像一个木偶人的中年闰土;因为被忽视而露出鄙夷神色的杨二嫂;在游船上认出衣衫褴褛卖牡蛎的于勒后,脸色煞白、语无轮次的菲利普先生;中举后欣喜若狂以致摔倒不省人事的范进;思贤如渴,亲自前往拜谒诸葛亮的刘备。
正是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让我们认识了人性的复杂。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lán shà yèB.jiān shà jiéC.lán shǎ jiéD.jiān shǎ yè2.上面文段中画线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A.鄙夷B.语无轮次C. 不省人事D.思贤如渴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极目远眺,连绵的群山鳞次栉比....,气势磅礴,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为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顺利推进,广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真是无所不为....。
C.川流不息....的汉江水滚滚而来,汇集于丹江口水库,又经南水北调线渠道缓缓北上,润泽了干渴的北方。
D.5月1日,济南泉城公园全新开放,从湖上纵目四望,长堤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生睡眠不足,就会严重降低学习效率和思考状态。
B.对于这座纪念馆是否收门票的问题,有关部门出面予以否认。
C.在沿河风光带慢跑,能使人看到清澈的河水、青青的垂柳。
D.经过事实教育,全体医务人员对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问题有了正确认识。
5.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年级三班开展“走近非遗文化——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共4分)(1)任务一:根据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剪纸的特点。
【中考压轴】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寒假期间,你观看老师推荐的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摘录了第8集“册”解说语并检查完善。
甲骨文“册”的样子一望而知,是把竹片或木用绳子系在一起。
人们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保存时再把它们卷成一卷.一卷的,后人所说的“万卷.书”“书卷气”也由此而来。
从商朝到汉末,中国人一直使用竹简记录文明。
相传孔子晚年好读《周易》,韦编三绝,这不仅体现了孔子好读书,更说明竹简极易损耗和“体重”超标,“册”终究逃不过被叠代的命运。
(1)你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加注了拼音,修改了其中一个错别字。
①一卷._________①万卷.书_____①_____改为_____(2)联系《过零丁洋》,你知道“竹简”还有______、简牍等代称。
二、情景默写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
”在时序交替中,中国空间站迎来建成后的首个春节,神舟十五号三名航天员亲笔书写春联、“福”字,祝祖国国泰民安。
(2)用图画代替抒情,是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审美表达。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一句“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用想象中回家团聚的情景,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得简朴又深切。
(3)离家不远的公园里,秋日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亦有冬雪降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惊喜,其实“诗和远方”就在身边。
(分别填入秋瑾《满江红》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日京》中的诗句)三、语言表达3.学校组织诗歌朗诵会,你班朗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集体致献词”,你和小唐领诵。
请你解答小唐的问题。
(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一带一路”互通互联(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合)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举世称赞小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句是在“推动”后面停顿还是在“构建”后面停顿呢?请你给我讲讲。
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测试题(B卷)(解析版)

中考仿真模拟测试题练(B卷)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19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鲜妍.(yán)肆虐.(nuè)愧赧.(nǎn)前仆.后继(pū)B.愚.蠢(yú)逞.能(chěng)干涸.(hé)疾风劲.草(jìng)C.狡黠.(xiá)冤枉.(wǎng)附和.(hè)冥思暇.想(xiá)D.羞怯.(qiè)筵.席(yàn)怂.恿(sǒng)神采奕.奕(yì)2.(2分)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
”句中加点的词语分别为名词、形容词、介词、动词。
B.“首届东坡庙会在遗爱湖公园正式开幕....。
”句中加....,广大市民....享受丰富多样的文化大餐点的三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C.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和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都是记载士大夫言谈轶事的志人小说。
D.中国古诗文中常常会出现计量单位,如“千寻塔”“高万仞”“一丈绫”中的“寻”“仞”“丈”都是古代计量单位。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全真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2024年初三年级全真模拟测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本试题卷共21道小题,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小题。
①我盛情邀请您参观岳麓山。
岳麓山濒(bīn)临湘江西岸,又称灵麓峰,是长沙市区西面的屏(pín)嶂、南岳七十二峰之尾。
②它海拔300.8米,主峰云麓峰石骨苍秀,廊殿楼阁依山榜石,山寺钟声悠扬飘渺,令人流连忘返。
③前有凤凰、玉屏、天马三山,后有桃花、绿峨两岭,南有金牛岭,北有圭峰,呈莲篷簇(cù)拥之势。
④于多事之秋忙里偷闲,登山远眺,湘江如飘带轻拂,橘子州若一叶小舟浮于江心,古城新街尽在紫气青烟之中,怎不叫人心旷(guǎng)神怡? ⑤请您务必到岳麓山一游,欣赏标新立异的自然美景,感受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1.下列选项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①句中的“濒(bīn)”“屏(pín)”,第③句中的“簇(cù)”,第④句中的“旷(guǎng)”的注音都是正确的。
B.第①句中的“屏嶂”、第②句中的“依山榜石”、第③句中的“莲篷”、第④句中的“橘子州”四个词语的书写都有错误。
C.第②句中的“流连忘返”、第④句中的“多事之秋”、第⑤句中的“标新立异”三个词语的运用都是正确的。
D.第①句中的“盛情”一词、第⑤句的“务必”一词,既表现了说话者对岳麓风光与文化的极度自信,也表达了说话者对游客的热情邀请,所以词语的使用符合情境。
2.古诗文默写(4分)阅读古诗文,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文字中处处闪现着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是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的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君子之风是苏轼“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的豁达胸襟与美好祝愿;君子之风也是孔子“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表达的学习他人优点、改正自己缺点的谦虚上进的精神。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题(满分150分)一、(16分)为拓展学习空间,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将参观成果集结成册,请大家将其完善。
任务一:展览概述“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单位lián合主办。
展览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
本次展览将分散各处的文献huì萃一堂,集中了多种类型的珍贵古文献。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典籍发展历程中的各种载.体及装帧形式,近距离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人设身处地....感受古文献的魅力。
本次展览展出的史料可谓蔚为大观....,展现了中华民族不断继承和发展的精神特质,凸显出典籍文献在文明传承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ián合”表达的是“共同主办展览”的意思,所以应写为“联合”B.“档案”中的“档”是形声字,因其声旁是“当”,所以应读作“dàng”。
C.“huì萃”表达的是“精美的文献聚集在一起”的意思,所以应写为“会萃”。
D.“载体”指“一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所以“载”字读作“zài”。
2.文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源远流长B.设身处地C.蔚为大观D.举足轻重3.下列关于展览的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国家图书馆收藏甲骨35651件,约占存世总量的25%左右,是世界上甲骨藏量最多的单位。
B.为进一步提升宣传效果,通过直播活动、线上展览、VR 技术等多种方式增进与观众的互动C.国家图书馆展览部将选取重要展品,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讲述展品故事,让古文献活起来。
D.青少年走进美好的展览世界,感受艺术与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增强了自己的文化视野。
任务二:好客山东欢迎你4. 山东文旅为让更多的学生领略山东春天的美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好客山东已经给全国的学生发出邀请,请你给下面的新闻拟标题。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陕西卷)(考试版A4)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陕西卷)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
全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1.经典诗文默写。
[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
](6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3)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4)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5)便会拍的一声,___________。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那天清晨落叶满地,___________。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7)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久,以及归来后生疏怅惘的心情。
阅读语段,完成2~3题。
在古代,由于重视家庭教育,上百人的家族,能于生活中自然形成“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的天然zh ì序,使家庭成员在平等和睦.、真诚友爱的气氛中,获得稳定安全的归属感;对父母长辈克尽养老送终之责;确保儿女晚辈健康成长,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平辈兄弟间互j ìng 互爱、互助合作。
这是传统中国家族、社会自然的凝.聚力。
2.请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1)使家庭成员在平等和睦.( )、真诚友爱的气氛中,获得稳定安全的归属感。
(2)这是传统中国家族社会自然的凝.( )聚力。
3.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1)zh ì___序 (2)互j ìng ___互爱4.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必然是一个负责任的青年,因为责任是生命之树的枝干,它承托了生命的高度与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目2011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高亢.(kàng)迄.(qì)今憎.(zèng)恶扑朔.(shuò)迷离B.恬.(tián)淡谬.(miù)误绚.(xuànq)丽鳞次栉.(jié)比c.横亘.(gèn)洗濯.(zhuó)酿.(liàng)造粘.(niān)轻怕重D.蹒.(pán)跚徘徊.(huái)倔.(jué)强觥.(gōng)筹交错2.改正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字。
(2分)一愁莫展言简意骇再接再励迫不及待走投无路饮鸠止渴改为改为改为改为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良好的心态是神州七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 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D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4、下列语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2分)A 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得大家对他寡目相看。
B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无奈。
C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就会事半功倍。
D去年暑假,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5.古诗文默写。
(10分)(1)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2)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3)诗人喜欢引用典故表达自己的心情。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冯唐持节”的典故,表现了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的心情。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的《秋词》抒发旷达胸怀,奋发进取的句子是,(6)诗人杜甫因战乱而形容憔悴的诗句是,6名著阅读。
(5分)(1)、面对人生中的种种磨难,(人名)勇敢的向爱人吐露心声:“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人名)写下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而(人名)则吟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只是谁。
”以生命来反抗。
3分(2、)写出《三国演义》中你喜欢的两个人物及其故事2分7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即将结束,同学们开展“我心中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
请你来参加。
(1)诠释语文,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
”有人说:“语文是窥视人类心灵的窗口。
”我要说(2分)(2)品文语文,有人学习语文快乐无比,有人学习的苦不堪言,你的感受呢?写一个你学习语文独特感受的片断..,5 0字左右(3分)(3)对联比拼对联是语文中的奇葩,一试身手吧。
2分上联:读鲁迅感阿长慈母心怀下联:第二部分阅读(40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4分)钟山①即事②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
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③相对:对着山。
8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9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8分)唐太宗论弓矢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③弓工:造弓的工匠。
④邪:不正。
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
更,轮流。
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朕少好.弓矢 (2)皆.非良材(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4)数.延见11.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12.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2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8分)月光启蒙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斯。
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
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
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
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
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
毛娃笑,坐花轿。
毛娃醒,吃油饼。
毛娃睡,盖花被。
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
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我问:“朝哪里猜?”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
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1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1分)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14.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说“谜语”(2分)15.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
(1分)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16.文中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2分)17.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2分)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10分)气候变化的利与弊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
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
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
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
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
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 1.8℃至4℃。
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 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
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8.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分)19.请指出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2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21.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你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2分)22.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渡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