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儿圆
有关中秋的儿歌

有关中秋的儿歌
贝乐虎·《中秋》月儿圆,月儿圆,月亮上面有神仙,玉兔嫦娥住里边,桂花树下汤秋千,中秋时节能看见,月儿圆,月儿圆,共享月儿盼团圆。
月儿圆,月儿圆,月饼香香又甜甜。
贝瓦儿歌·《中秋节》中秋节月光光,全家一起看月亮,月儿圆月儿亮,月饼甜月饼香,吃月饼看月亮,说说笑笑喜洋洋。
吃月饼看月亮,说说笑笑喜洋洋。
《The Round Moon》Moon cakes,moon cakes are round,Family is eating all around ! A table full of love around you, Go outside and look at the sky ! Moon cakes, moon cakes are round ,Family is eating all around ! A table full of love around you ,Go outside and look at the sky! So ,we see the moon ,moon ,moon,moon! Go outside and see the moon! We’ve got a cake,cake,cake,cake! In my hand is cake! So we’ve got the moon,and we’ve Got a cake. Put them together and what have we got? We’ve got a moon cake!。
中秋月儿圆教案大班中秋月儿圆教案中班音乐

《中秋月儿圆教案大班中秋月儿圆教案中班音乐》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
2.学唱歌曲《中秋月儿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通过歌曲表现,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中秋月儿圆》。
2.表现歌曲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和音准。
2.歌曲表现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月亮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和颜色。
(二)学习歌曲《中秋月儿圆》1.教师播放歌曲《中秋月儿圆》,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集体演唱,教师评价并指导。
(三)歌曲表现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情感。
2.学生分组创编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集体表演,教师评价并指导。
(四)实践活动1.教师出示月饼,让学生观察月饼的形状和颜色。
3.学生分组进行月饼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歌曲的音准和节奏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制作月饼的技巧不够熟练,需要在下次活动中加强指导。
六、教学延伸1.结合中秋节,开展主题绘画活动,让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中秋节。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庆祝中秋节,增进家校联系。
3.开展中秋节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中秋习俗。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歌曲《中秋月儿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中秋节习俗的了解和参与程度。
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们在音乐素养、文化知识、动手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们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中秋月儿圆》: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旋律怎么样?有没有觉得特别的地方?”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对,这首歌的旋律很优美,我们要一句一句地慢慢学,注意音准哦。
中班中秋月儿圆教案

中班中秋月儿圆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中秋节的节日氛围。
2. 激发幼儿对月亮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月饼若干(考虑到中班孩子的食量,月饼大小适中)。
2. 投影仪和月亮图片,用于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 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灯笼的材料。
4. 嫦娥和玉兔的头饰。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幼儿介绍中秋节的由来,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通过投影仪展示月亮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月亮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月饼分享会·教师将月饼分发给每个幼儿,让他们品尝月饼的味道,并分享自己吃月饼的感受。
·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带来的月饼,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3. 制作灯笼·教师向幼儿介绍如何制作灯笼,并示范简单的制作步骤。
·幼儿分组进行灯笼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制作出别具一格的灯笼。
4. 嫦娥玉兔角色扮演·教师准备嫦娥和玉兔的头饰,邀请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这两个角色。
·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们围成一圈,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游戏结束后,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活动中更加勇敢、自信。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让他们感受到中秋节的快乐氛围。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
四、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确保月饼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避免幼儿食用过期或变质的月饼。
3. 在制作灯笼时,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剪刀等尖锐工具伤到幼儿。
4. 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教师要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秩序性,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中秋月儿圆作文

中秋月儿圆作文导读:1中秋月儿圆中秋之夜,凉风习习,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
我坐在院子里,望着那轮明月,顿时遐想联翩……那金黄的满月本来就够吸引人的了,再加上那点点疏星的渲染,就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它多像那圆圆的月饼啊!中秋节怎能少了月饼呢?我请求爸爸拿出了月饼一块儿来吃。
和家人一块儿赏月,吃月饼,我忽然理解了古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
月圆之夜,能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啊!怪不得远离故乡的游子都会与月儿有不解之缘。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月亮中有广寒宫、嫦娥、玉兔和吴刚,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伽利略的望远镜,“阿波罗”登月计划将诗人和作家的美好想象打破了,美丽的明月是一片空寂,连一样生物都不存在。
但我却希望月球上的广寒宫、嫦娥、玉兔和吴刚都存在。
美丽的月亮上一片生机,桂花树郁郁葱葱;粉装玉砌的广寒宫中,嫦娥正在奏乐;玉兔拿着捣药杵为她伴奏;外面的吴刚,时而摆动阔斧,砍向桂树,让天空落下一阵桂花雨,时而提着酒壶,畅饮桂花酒……这境界是多么美好!忽然一声霹雳,便什么也没有了,是嫦娥的琴弦断了吗?噢,不是,原来是姐姐打断了我的深思。
再回头看那月儿,还是像一张玉盘,却露出蒙娜丽莎般神秘的笑容……2中秋月儿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在中秋月儿下感叹;多少他乡之客望着天上皎洁的月儿,默默留下思想之泪...今天,独自举头望着圆圆的月亮,皎洁的月光洒下,思虑着家庭中点点滴滴: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姐姐的忠厚...回想着自己,自己对同学的虚伪,对老师的恭维,对亲戚眼里的懂事...迷失了自己...鑫鑫,来吃月饼了。
屋内传来了妈妈的一声爱的呼唤。
月饼,多么平凡的糕点。
形状,没青苹果好看;滋味,没肯德基好吃。
在我们眼里却如此的delicoius。
中秋之夜,一家人在月亮之下,摆个小桌,一家人围在一起,噙着月饼,望着圆圆的月亮,述着心中的小秘密,甜蜜蜜。
幼儿园小班教案《中秋月儿圆》

幼儿园小班教案《中秋月儿圆》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2. 月亮的形状和变化3. 制作月饼和赏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观察月亮的形状和变化,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月亮图片、月饼模具、彩纸、画笔、颜料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引导幼儿说出中秋节的特点。
2. 观察月亮:教师展示月亮图片,让幼儿观察月亮的形状和变化,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3. 制作月饼:教师示范制作月饼的步骤,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自己喜欢的月饼。
4. 赏月: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赏月,让幼儿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5. 结束: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制作月饼和赏月的环节,教师要确保幼儿的安全。
通过本次教学,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增进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制作月饼,共同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2.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设置“中秋节”主题区域,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中秋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品评价:教师对幼儿制作的月饼进行评价,关注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拓展:1.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如《嫦娥奔月》、《月亮姑娘》等,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中秋节。
中秋月儿圆的故事

中秋月儿圆故事背景与主题: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家庭。
在这个节日里,家人们会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共度佳节。
本故事以中秋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奇幻故事,突出了家庭团聚和友谊深厚的主题。
情节发展: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他生活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小山村。
小明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父母也经常忙于工作。
然而,他对月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夜晚来临,他都会凝视着天空中那轮明月,想象着月亮上的故事。
有一天,小明在山林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洞穴,里面传来了奇怪的声音。
他勇敢地走进去,发现了一个神秘的世界——月宫。
在月宫里,小明结识了一个可爱的小兔子——玉兔。
玉兔告诉小明,月亮上有一颗神奇的桂树,能够实现一个愿望。
小明决定帮助玉兔找到桂树,于是他们一起踏上了寻找桂树的冒险之旅。
途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小明凭借着勇气和智慧,一次次战胜了困难。
最终,他们找到了桂树,小明为玉兔许下了一个愿望。
人物塑造:小明:一个孤独而勇敢的孩子,对月亮充满了好奇心。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帮助了朋友。
玉兔:月宫中的小兔子,善良、可爱、机智。
她带着小明开始了寻找桂树的冒险之旅,途中与小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寓意及价值观:本故事传达了家庭团聚和友谊深厚的寓意。
通过小明的冒险之旅,我们看到了一个孤独孩子如何通过勇气和智慧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友谊。
同时,故事也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小明和玉兔一起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故事传递出坚持梦想、勇气、智慧和友谊的价值观。
故事传播与影响力:这个故事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中秋节的传统元素,同时也融入了新的创意。
故事中的主人公小明和玉兔成为了永恒的形象,激励着无数的人们追求梦想、克服困难。
这个故事不仅在中秋节期间被广泛传播,而且在其他节日和文化活动中也被提及和引用,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民间传说。
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感悟,提醒人们珍惜家庭和友谊,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智慧。
中班主题中秋月儿圆主题反思

中班主题中秋月儿圆主题反思摘要:一、引言二、中秋月儿圆主题活动的目标三、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四、活动改进措施五、结尾正文:【引言】中秋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许多幼儿园都会围绕中秋主题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统文化。
本文将对一次中班主题“中秋月儿圆”的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活动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中秋月儿圆主题活动的目标】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中秋月儿圆”,旨在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寓意、传统习俗和美食等。
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中存在的问题】1.活动内容过于单一:在活动策划过程中,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以讲述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2.学生参与度不高:由于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部分孩子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3.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不足:在活动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不够强烈,未能充分挖掘中秋节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活动改进措施】1.丰富活动内容: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充分挖掘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加入更多有趣的环节,如猜灯谜、制作月饼、中秋手势舞等,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兴趣。
2.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适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孩子们的求胜欲望,提高活动趣味性。
3.强化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在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背后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和传统习俗,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结尾】开展中秋主题教育活动,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秋月儿圆作文(通用15篇)

中秋月儿圆作文(通用15篇)中秋月儿圆作文18月15中秋节,在这个节日里有好多习俗,比方说:吃月饼、赏月、全家团圆等等。
我就在这一天吃了月饼、赏了月亮在那一天月亮是最圆的,月饼是最好吃的。
为什么中秋节要赏月吃月饼呢?因为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当时的老百姓们非常对抗朝廷,中间有一个领导人叫朱元璋,他们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方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纸条上写了:八月十五夜大起义!起义成功,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
从此,便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传说中秋月儿圆作文2“十五十六月儿圆〞这句话果然没错!八月十五这天,我站在窗前,看着天空中那一轮圆月,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一边欣赏着这样的圆月,一边吹着清凉的秋风,我的心里感到十分舒畅。
就在这时,我的耳边突然传来了一阵谈话声“今天玩的高不高心啊?〞“快乐!爸爸你快乐吗?〞“呵呵,爸爸也快乐。
""咦?爸爸,天上那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呀?"“那是月亮。
〞咦,这段谈话怎么这么熟悉呢?好似在哪里听过死的。
一边想着,我一边使劲的在我的记忆仓库中寻找着丶寻找着??终于,我找到了答案。
十年前,我只有四岁。
当时也是八月十五。
这天晚上,吃过晚饭,年幼的我提议到广场上玩,爸爸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而妈妈那么没有同意。
“这么晚了,街上黑漆漆的,出去干嘛?〞我不干了,于是便发起了脾气,爸爸在一旁说着好话。
最终,妈妈还是没能拗过我们,只好同意了。
准备工作就绪后,我们就出发了,一次父子二人的“旅行〞就此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设计方案
备课人:班级:中一班
主题
爱心小天使
次主题
圆圆的月亮
活动名称
中秋月儿圆
重点领域
社会
备课时间
2014.10.8
上课时间
2014.10.13上午
活
动
目
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体验节日的快乐。
2.品尝和分享月饼,体验同伴分享的快乐。
重
点
活动反思
梁才实验幼儿园
难
点
乐。
活
动
准
备
1.课前与家长一起做好月亮变化记录表。
2.将幼儿带来的月饼切成适量大小,牙签若干。
3.《中秋月儿圆》教师教学资源,《嫦娥奔月》语言CD,幼儿学习资源②第16~17页。
活动过程
1.交流月亮变化的记录表,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
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有时候圆圆的,有时候是半圆的,也有时候像小船。)
2.播放《中秋月儿圆》教师教学资源,了解月亮变化过程。
3.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
教师出示月饼,引导幼儿谈论月饼的外形、颜色、味道,说一说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小结: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古时候又称为团圆节,是欢庆丰收、家人团圆、赏月、品月饼的传统佳节。月饼圆圆的就像月亮一样,人们都要吃月饼来庆祝中秋节。月饼象征着团圆,一般人们把一个月饼分开来全家吃,就好像一家人永远不分开。
4.欣赏民间故事《嫦娥奔月》,感受中秋节的传统、神奇和美好。
5.品尝月饼,并请说一说吃到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体验分享的快乐。
6.自由欣赏幼儿学习资源②第16~17页。
7.活动延伸。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组织一次“献爱心”社会实践活动,发动家长、幼儿、教师为当地敬老院的老人或特殊学校的学生捐赠月饼或其他物品,并与他们共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让幼儿体验关爱他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