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doc 13页)
中国历年能源消耗量

4-2能源消费总量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980-2012年)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PER 10000 YUAN GDP (1980-2012)单位:万吨标准煤注:1.本表能源消费量指标按等价值计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按可比价计算2.2000年及以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按当年价格计算;2000年以后按可比价格计算,可比价格每五年调整一次基期,更换基年份计算两个可比价数据,括号内数据是按新基期价格计算Note: a) The index of enery consumption in this table is at equalance prices.Rate of Energy Consumption perat comparable prices.b) Energy Consumption per 10000 yuan GDP befor 2000 was calculated at the price of that year; figures after comparable price. The base period of comparable price is changed every five years. Two figures at comparabl for the year in which the base period is changed.Figures in brackets were calculated at the price of new ba一次基期,更换基期Energy Consumption per 10000 yuan GDP were calculatedfigures after 2000 were calculated at o figures at comparable price were calculated at the price of new base period.。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占比排序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占比排序【原创版】目录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2.各种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4.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正文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尤其是煤炭。
根据 1999 年的数据,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高达76.2%,石油占比 16.6%,天然气占比 2.1%,电力(包括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占比 5.1%。
二、各种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1.煤炭: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最高,达到了 76.2%。
我国煤炭消费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2.石油:石油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 16.6%,主要应用于交通、工业等领域。
3.天然气: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较低,仅为 2.1%,但近年来随着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增长。
4.电力:电力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5.1%,包括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
三、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1.以煤炭为主: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2.多能互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等多种能源,形成了多能互补的能源生产体系。
3.能源消费强度高:我国能源消费强度较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1.环境污染问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导致空气污染、酸雨等问题严重。
2.能源安全问题: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较高,能源安全存在一定风险。
3.转型升级:我国政府提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能源生产方式转型,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推动能源消费革命。
202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标准煤

202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标准煤一、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也在逐年上升。
202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一定水平,其中以标准煤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来表示。
本报告将详细分析2024年我国各类能源消费的概况。
二、煤炭消费在2024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达到了X亿吨标准煤,占据了能源消费总量的XX%左右。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
然而,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清洁能源的发展,煤炭消费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
三、石油消费2024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达到了X亿吨标准煤,占据了能源消费总量的XX%左右。
石油是我国交通运输、工业和化工等领域的重要能源,但由于其供应对外依赖度高,因此需要加强能源多元化和能源安全保障。
四、天然气消费2024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达到了X亿吨标准煤,占据了能源消费总量的XX%左右。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其消费量逐年上升,未来有望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五、电力消费2024年,我国电力消费总量达到了X亿吨标准煤,占据了能源消费总量的XX%左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电力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六、热力消费2024年,我国热力消费总量达到了X亿吨标准煤,占据了能源消费总量的XX%左右。
热力消费主要用于供暖、工业生产和工艺流程等方面。
七、生物质能消费2024年,我国生物质能消费总量达到了X亿吨标准煤,占据了能源消费总量的XX%左右。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其利用方式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质供热和生物质燃料等。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生物质能消费量有望持续增长。
八、核能消费2024年,我国核能消费总量达到了X亿吨标准煤,占据了能源消费总量的XX%左右。
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核废料处理难题。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核能技术研发和安全管理,以推动核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能源需求。
九、地热能消费2024年,我国地热能消费总量达到了X亿吨标准煤,占据了能源消费总量的XX%左右。
能源消费总量的分析与预测(doc 13页)

能源消费总量的分析与预测(doc 13页)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words (1)一、引言 (2)二、影响江苏省能源消耗总量的因素 (2)三、江苏省能源消耗基础分析 (3)(一)产业结构基础 (3)(二)科技投入基础 (3)(三)能源消耗构成基础 (3)四、江苏省能源消耗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4)(一)单位能源消耗指标 (4)(二)能源消耗规模指标 (4)(三)能源消耗弹性指标 (4)(四)高能耗产业拉动能源消费 (5)(五)国际产业转移制约能源消费效率的提高 (5)(六)政府主导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能源消费的不合理 (6)五、江苏省能源消耗总量的实证研究 (6)(一)数据选取 (6)(二)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7)(三)对江苏省未来4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进行预测 (8)六、建议 (9)(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9)(二)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9)(三)重视环境保护 (9)(四)发挥科技作用 (10)(五)购买异地资源 (10)参考文献 (11)problems faced by. Finally, propose the recommendation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Jiangsu Province.Keywords: Unit root, ARMA model, Energy consumption一、引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而江苏省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几个省份的一个,它的能源消费也在快速的增加。
2008年经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0亿元,比2007年增长12.5%左右。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7%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增长幅度还是比较大的,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对减少能源消耗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要想减少能源消耗,江苏省还必须要注意经济发展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中国壹年能消耗多少能源0分中国能源消耗统计中国官方日前发布能源消耗公报表示,能耗最高的省份为宁夏省,广东、浙江和江苏等省份能耗则较低。
能耗高低和产业结构有关。
上海「第壹财经日报」报导,官方日前发布中国第壹份能耗指标公报,今后更将以省为单位公布相关能耗的四项指标,分别是: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统计结果显示,二零零五年中国全国单位GDP能耗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59(吨标准煤/万元)。
报导说,由於是首次公报,没有可比数据。
此外,也没有GDP能耗降低率的统计。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这次发布的数据将作为计算「十壹五」经济和社会建设计画时期各地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降低率的基数。
据报导,中国万元GDP能耗从二零零壹年开始不断走高;二零零二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壹改多年低於1的局面,达1.19;二零零三年达1.66,能源消费增速开始超过GDP增速。
公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能耗最高的为宁夏、贵州和青海,单位GDP能耗分别是4.14(吨标准煤/万元,下同)、3.25和3.07;较低的省份为广东、浙江、江苏,能耗分别是0.79、0.90和0.92。
报导说,能耗的高低主要和产业结构有关。
回答:2007-06-1015:57相关资料:我国能源现状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思考.pdf更多资料>>从根本上说,当下我国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人均可开采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55%和5%。
相比而言,确实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其中,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很重要的原因。
去年我国的人均GDP是1087美元,从国际经验和产业发展的壹般规律来见,1000-3000美元这个阶段应该是资源消耗增长最快的时期,我们称之为工业化的加速时期,或者重工业时期。
而重工业能源的消耗量大概是轻工业的4倍。
能源能耗年度总结

一、引言202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
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2023年能源能耗情况总结如下:一、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1. 能源消费总量202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0.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2%。
其中,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约为14.2%,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 能源消费结构(1)煤炭:煤炭消费总量约为31.2亿吨,占比约为61.4%,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随着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费占比逐年下降。
(2)石油:石油消费总量约为6.2亿吨,占比约为12.2%,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3)天然气:天然气消费总量约为2200亿立方米,占比约为4.3%,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4)电力:电力消费总量约为7.2万亿千瓦时,占比约为14.1%,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5)其他:其他能源消费包括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占比约为 4.0%。
二、能源利用效率1. 单位GDP能耗2023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约为0.57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2%。
这表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显著成效。
2. 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2023年,我国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2%。
3. 交通运输领域能源利用效率2023年,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万元GDP交通运输能耗同比下降4.3%。
三、能源体制改革1. 市场化改革2023年,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煤炭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2. 法治化改革2023年,我国能源法治化改革不断加强。
能源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能源监管体系逐步健全。
3. 国际化改革2023年,我国能源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能源国际合作不断深化,能源“走出去”战略取得积极进展。
分析造成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的原因.doc

分析造成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的原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能源作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稀缺性。
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和生产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较长的周期,其替代品较少,因此能源的供给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而能源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需求有增无减,需求的增加将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造成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
根据计算,为了保证GDP 年均增长7%以上,我国面临能源供应保持每年递增4%左右的压力。
到2050年,能源年消耗量将达到标煤38亿t(相当于2000年的3倍),成为世界第一能耗大国。
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能源发展的问题,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将受到能源短缺带来的价格波动的影响,这势必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增长。
对于能源的短缺问题,有许多人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附属品”,但实际情况真的那么简单吗?下面我们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1、从需求方面进行分析 1.1中国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对能源的依赖性(1)近几年工业发展情况表明,中国工业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即重工业化阶段。
2002年,景气指数居前的机械、汽车、钢铁等重工业化行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重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明显高于轻纺工业,这是近年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明显提高的重要因素。
(2)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转移。
城镇人口平均年消耗能源为农村的 3.5倍,如果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将增加1300万城市人口,能源供应也需相应增加。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进入新的结构升级阶段,如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提高、家用电器拥有率提高等,都使人均能耗呈增长趋势。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来看,中国正成为世界制造基地之一。
由于进出口结构不同,单位进口价值与单位出口价值的能源消耗不同,形成了国际间能源需求的转移。
随着进出口量的增加,在国际贸易中能源需求向中国转移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1.2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能源的浪费回顾20年的发展,我国仍然采取的是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扩张和外延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
能源部能源消耗统计数据

能源部能源消耗统计数据
摘要
本文档提供了能源部的能源消耗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了我国各个能源类型的消耗情况及其趋势。
这些数据对了解我国能源消耗状况、制定能源政策以及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消耗情况
煤炭消耗
- 年均煤炭消耗量为X吨。
- 煤炭消耗量在过去十年中呈稳定增长趋势。
- 煤炭依然是我国主要能源来源之一。
石油消耗
- 年均石油消耗量为X桶。
- 石油消耗量在过去十年中略有增长。
- 石油在我国交通、工业等领域的能源消耗占比较大。
天然气消耗
- 年均天然气消耗量为X立方米。
- 天然气消耗量在过去十年中大幅增长。
- 天然气在我国供暖、发电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
可再生能源消耗
- 年均可再生能源消耗量为X万吨标准煤。
- 可再生能源消耗量在过去十年中显著增长。
- 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能源消耗趋势
能源消耗结构调整
- 我国正在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争提高其在能源消耗结构中的比重。
- 同时,要逐步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能源消耗效率提升
- 我国将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手段来减少能源浪费。
- 加强能源管理,推动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结论
通过本文档提供的能源部能源消耗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
国能源消耗情况及其趋势。
在未来,我国将继续调整能源消耗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
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doc 13页)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中国能源消耗统计中国官方日前发布能源消耗公报表示,能耗最高的省份为宁夏省,广东、浙江与江苏等省份能耗则较低。
能耗高低与产业结构有关。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导,官方日前发布中国第一份能耗指标公报,今后更将以省为单位公布相关能耗的四项指标,分别是: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 DP能耗降低率。
统计结果显示,二零零五年中国全国单位GDP能耗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59(吨标准煤/万元)。
般规律来看,1000-3000美元这个阶段应该是资源消耗增长最快的时期,我们称之为工业化的加速时期,或者重工业时期。
而重工业能源的消耗量大概是轻工业的4倍。
2002年以来,我国的钢铁、金属,包括化工等重工业产业发展速度都很快。
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能源消耗的大幅增长。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消耗能源的状况也呈现一种持续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800美元这个阶段,国家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较高,到3000美元之后,逐渐开始依赖石油。
我国现阶段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最高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常说,国内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
在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我们更多地并且只能依靠煤炭资源。
中国危机能源战略研究分析报告经济学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让社会主义更加社会主义,让市场更加市场。
”中国能源未来的战略选择,其核心原则恐怕也是如此。
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美元走向贬值之路,黄金成为全球通行无阻的硬通货。
40年后的今天,美元依然呈现弱势,人们开始习惯于将石油称为黑色的金子,拥有石油就等于拥有了财富。
2001年以来,以能源、贵金属、工业金属为代表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快速上涨态势,石油价格也持续上涨,2006年以来,国际油价始终在65美元/桶以上的高位运行,8月底甚至出现了78美元/桶的天价,较2001年15美元/桶的价格暴涨了5倍。
进入9月份,国际油价有所回调,徘徊在60美元/桶附近。
近年来,美国国内需求旺盛,欧元区经济稳定增长,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持续增长,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消费量约为540万桶/天(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消费量约为2000万桶/天)。
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国家,目前,42%以上的石油必须依赖进口,寻求新的石油及至能源发展战略,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约束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将决定着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CRB的方向提到国际油价,一个不得不提的指标是路透CRB指数(Commo dity Research Bureau)。
该指数由路透社下属公司独立发布,已有49年历史,是全球应用最广的商品期货价格变动基准,涵盖了能源(如WTI原油、燃料油等)、工业金属(铜、铝、锌、铅、锡等)、贵金属(黄金、白银等)、谷物、畜产品和软性产品等主要的商品期货品种的价格变动,是全球商品价格波动的领先指标。
为什么要提CRB指数?因为这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按历史的眼光看,但凡石油价格上涨之时,金属的价格也必然高;反之则相反。
也就是说,石油价格一直和黄金、白银、铜、铝等的价格是共进退的。
当美元处于贬值周期之时,黄金、石油等实物便成为投资者保值的首要选择,其价格也必然上升;当美元处于升值周期之时,全球市场倾向于持有美元而减持黄金、石油等现货商品,其价格必然下跌。
纵观近半个世纪来美元与黄金石油的价格变动趋势,莫不如此。
所以,CRB指数包含的信息远多于单纯的石油价格。
今年以来,CRB指数持续在高位运行,几乎大半时间都保持在3 30点以上,其中7月份更是创出360点的近30年历史新高。
以更远的时间纬度看,自2001年CRB指数跌至近6年最低点之后,一轮波澜壮阔的超级大牛市随即到来,CRB指数已经上涨将近9 0%,而糖、原油、铅、铜等品种涨幅超过150%;黄金、白银、铜等期货价格均创出近20年来的历史新高。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原油期货创出78美元/桶的天价也正是拜这波行情所赐。
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很多:国际政治格局、中东地区的冲突、全球对石油的需求等等,诸多因素中,全球经济增长特别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持续增长所带来的巨额能源需求,是原油价格走高的基础支撑力量。
在美国经济拉动下,欧元区、日本的经济也在持续走好,2002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已经连续4年在3%以上,带动对资源性商品的强劲需求,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经济持续高增长,对石油的强劲需求还会持续下去,油价上升应是情理之中。
但是,油价在今年骤然上升到70美元/桶以上,在9月份1个月内下跌了20%左右,这已经不是正常的供求原理所能解释的,大规模的国际私募基金才是油价高企的真正原凶。
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之后,美联储转向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带动欧洲、日本等也转向或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在美国持续的双赤字政策影响之下,美国货币当局过量发行美元,导致美元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过快增长,换句话说,出现了全球流动性泛滥。
于是,私募基金雨后春笋般出现。
根据普华永道2005年发布的报告,1998年到2004年间,全球私人股权投资机构累计融资超过1.3万亿美元,其中专注于投资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的私募基金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这些私募基金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使得国际油价不断攀升,一旦基本面不足以支撑高油价,这些私募基金也就无力维持高油价。
很显然,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全球高油价主要是由国际政治局势紧张所致,那么今天那些专注于投资石油、能源、贵金属及工业金属等大宗商品的对冲基金们赚钱的后果之一便是:全世界必须面对高油价。
天赐困境石油是全球经济命脉,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全球GDP增长将降低0.3个百分点,而全球CPI 物价指数将上升0.2%。
对于中国这个能源进口大国而言,石油的战略地位更是如此:2005年中国原油加成品油的进口量达1.3 6亿吨,这个数字占当年全球新增石油贸易量的40%左右;在全球石油贸易总量中,中国的进口量也占6%。
进一步看,目前中国原油年产量约1.85亿吨至1.95亿吨,但近年来原油产量逐渐跟不上消费需求:2005年中国消费石油3.17亿吨,净进口石油1.36亿吨,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为42.9%。
而2003、2004年,我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均超过40%。
石油对于中国的意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
中国所面临的能源形势,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
2002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油荒”、“煤荒”、“电荒”,能源问题由是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能源问题也是多年积弊之下的集中爆发。
在提出结论之前,我们应该先分析中国出现能源危机的原因所在,个中原因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粗放增长,单位产出的能耗高。
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增长将近30年,GDP年平均增长率9.6%,但增长方式粗放,以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高能耗、重工业化为主要特征,从中国当前GDP构成看,工业依然是主体: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7.6万亿元,占GDP比例超过40%,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则达8.8万亿元。
GDP的这种构成表明,我国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资源消耗巨大但效率不高,单位资源的平均产出不到发达国家的1/10。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重工业化趋势越发明显,对能源的渴求越发强烈,在近9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之下,油荒电荒煤荒运荒等等也就不足为怪。
中国产业结构重型化在未来20年内无法根本扭转,我国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仍将面临着能耗增加的压力。
近20年来中国只要GDP年增长率超过9%,就很可能出现资源紧张、经济过热等问题。
其次,我国能源价格长期扭曲,能源商品之间定价不尽合理,导致能源配置效率低下。
为了支持重工业发展,煤的价格一直低于市场水平;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但成品油价格尚未放开,仍然实行政府指导价(低于国际市场价);天然气及电力价格均由政府控制。
第三个问题是能源替代战略研究与应用的滞后,油煤之外没有其它替代能源。
发达国家经历过几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机,早已开始研究替代燃料和推广新能源,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均已取得不俗进展。
以美国为例,美国建有乙醇工厂97家,还有33家正在筹建,乙醇年产量达39亿加仑;风力发电投资额达30亿美元,增加供电2400兆瓦,电力发电量年增长率达35%。
反观我国,尽管寻求替代石油的努力始于20多年前,但一直未有明显进展,石油及煤占据了能源的绝大部分。
胡锦涛、温家宝先后就能源问题发表国际演讲,能源问题之严峻可见一斑。
7月,胡锦涛主席在“G8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峰会”上郑重提出了中国能源安全主张:各国应该“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不应该把能源问题政治化”。
遵循这一框架,解决国际能源问题应该着眼于国家间的互利合作,着眼于通过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创造新能源,着眼于为全球能源安全创建和谐的国际政治环境。
9月,温家宝总理在欧洲演讲时指出,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方针是,要坚持立足国内,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化解能源供求矛盾。
从上述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中,不难得出结论:决策层已经正视目前的能源困局,中国能源战略正在经历嬗变。
首先,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降低能源需求的根本途径。
其次,建立市场化的能源定价机制是整个能源战略的核心所在。
价格如果被故意压低,浪费和低效就在所难免。
由此,稳步推动成品油和煤炭定价的市场化??让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是当务之急。
另外,有步骤地出台限制高耗能的约束性政策(如开征燃油税,调整资源税税率,改进资源税的征收管理办法等等),中国能源困境方有望根本扭转。
其三,尽快全面启动替代能源战略,加快再生能源的产业化。
事实上,近期已有两件大事发生:一是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编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交发改委修订,希望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能达到16%左右,该规划很快将由国务院正式下发;二是中国头号石油企业??中石油内部设立了专门的替代能源部门,专注于研究发展替代燃料,确保未来中国的能源供给。
事实上,无论是能源替代还是能源再生,两者并不矛盾。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