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进场验收制度

合集下载

机械设备进场验收制度

机械设备进场验收制度

机械设备进场验收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确保机械设备进场后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安装、调试和使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购进的新机械设备,包括机械设备的进场验收、安装验收和调试验收。

二、进场验收步骤和责任2.1进场验收步骤:(1)收到机械设备:由采购部门收到机械设备,并做好相应的登记记录。

(2)设备清点:由仓库人员按照货物清单核对机械设备的名称、数量和质量状况。

(3)外观检查:由质检部门对机械设备的外观、包装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相应的检查记录。

(4)数量验收:由仓库人员和质检部门共同进行实际的数量验收,确保与货物清单上的数量一致。

(5)质量验收:由质检部门对机械设备的质量状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设备的主要部件是否完好、有无损伤等,并填写相应的检查记录。

(6)验收决策:由采购部门根据质检部门提供的检查报告决定是否验收该机械设备。

(7)验收结果处理:如果机械设备合格,则予以验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入下一步工作。

如果机械设备不合格,需要通知供应商进行退换货或修理。

2.2责任分工:(1)采购部门负责机械设备的采购工作,并做好进场验收的登记记录。

(2)仓库人员负责对机械设备的数量验收和设备的清点工作。

(3)质检部门负责机械设备的外观检查和质量验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检查报告。

(4)供应商负责提供合格的机械设备,并负责不合格设备的退换货或修理工作。

三、进场验收标准和要求3.1外观检查标准:机械设备的外观应该整齐、平整,包装应该完好无损。

3.2质量验收标准:主要检查机械设备的主要部件是否完好无损,有无明显的损伤和质量问题。

3.3数量验收标准:机械设备的数量应与货物清单上的数量一致。

3.4进场验收要求:进场验收的时间应及时,验收的流程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四、进场验收记录和归档4.1进场验收记录:采购部门、仓库人员和质检部门都应填写相应的验收记录,包括机械设备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状况等信息。

机械设备进场验收标准

机械设备进场验收标准

机械设备进场验收标准
机械设备进场验收标准
适用范围: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包括施工队伍自带设备及外租设备)均实行此标准。

一、机容机貌
外观整洁,油漆颜色较新(七成新),外壳、护罩无明显变形,开关、手柄完好无破损,电源线、控制线外皮无龟裂、老化,线路连接牢固,绝缘良好无裸露,机械统一编号字体整齐、美观。

二、机体结构
各部位完好齐全,机体部分无明显变形,焊接部分无开焊、裂纹,各部位连接牢固,无铁丝代替紧固螺栓或开口销。

三、工作装置
传动机构运转灵活,无卡阻、无异响,整机运行平稳,噪音低,工作性能与机型相符,能满足施工需要。

四、安全防护装置
各种安全防护罩、壳齐全有效,限位器灵敏可靠,制动器操作灵活,制动安全可靠。

五、技术资料齐全
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使用说明书、按装手册、基础图册。

设备进场验收制度

设备进场验收制度

设备进场验收制度
是指在设备到达现场之后,进行检查、测试、确认设备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的程序和规定。

以下是设备进场验收制度的一般流程和内容:
1. 制定进场验收计划:确定验收人员、验收时间、验收地点等信息,并编制详细的验收计划。

2. 验收准备工作:准备必要的验收工具和设备,确保验收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到货验收:对设备的包装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未受损,同时对设备的数量、型号、规格等进行核对。

4. 外观检查:对设备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设备的表面是否有划痕、变形、颜色是否一致等。

5. 技术要求检查:根据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对设备的性能参数、功能配置、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检查。

6. 功能测试: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7. 质量验收:对设备的质量进行检查,包括材料的质量、加工精度、焊接质量等方面。

8. 安全验收: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验证,包括电气安全、机械安全、防爆安全等。

9. 缺陷整改:如果发现设备存在质量问题或功能缺陷,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要求其进行整改。

10. 验收报告:根据验收结果,编写验收报告,并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验收过程、测试结果等。

11. 归档存档:将验收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归档存档,以备后续管理和使用。

设备进场验收制度范文(三篇)

设备进场验收制度范文(三篇)

设备进场验收制度范文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设备进场验收的流程和要求,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类设备的进场验收,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仓储设备等。

二、基本原则2.1 公平公正原则设备进场验收应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检验结果客观真实。

2.2 安全第一原则设备进场验收应优先考虑安全因素,确保设备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安全隐患。

2.3 故障修复原则对于发现的设备故障,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三、验收流程3.1 验收准备阶段3.1.1 设备交付前,供应商应向验收人员提供设备的完整清单和相关技术资料。

3.1.2 验收人员根据设备清单和技术资料,制定验收计划和验收标准。

3.2 设备进场验收阶段3.2.1 验收人员按照验收计划进行设备进场验收。

3.2.2 验收人员检查设备的外观和包装是否完好,并记录相关情况。

3.2.3 验收人员核对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是否与清单一致,并记录相关情况。

3.2.4 验收人员检查设备的操作和功能是否正常,并记录相关情况。

3.2.5 验收人员对设备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情况。

3.2.6 验收人员发现设备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时,应当立即通知供应商并提出整改要求。

3.3 验收结果处理阶段3.3.1 验收人员根据验收结果,做出进一步处理决策。

3.3.2 验收人员将验收结果及处理意见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供应商通报。

3.3.3 验收合格的设备可正式交付到相应部门使用,验收不合格的设备应当退回供应商,并追究其责任。

四、验收标准4.1 外观标准设备的外观应平整光洁,无明显划伤和变形,并且无损坏、脱落和松动现象。

4.2 功能标准设备的各项功能应正常可靠,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4.3 质量标准设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无明显的质量问题。

4.4 安全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要求,不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设备进场验收登记制度(5篇)

设备进场验收登记制度(5篇)

设备进场验收登记制度1、必须使用有生产许可证或者安全认可证的特种设备。

对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

2、新增或新安装的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持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验收检验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到所在地区的地、市级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注册登记,将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上后,方可以投入正式使用。

3、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包括技术档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规检查、维修保养、定期报检和应急措施等在内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营的管理制度,必须保证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指特种设备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地、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以从事相应的工作。

5、必须对在用特种设备管理进行日常的维修保养。

6、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年检、月检等常规检查制度,经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故障运行。

检查应当做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7、标准或者技术规程有寿命期限要求的特种设备或者零部件,应当按照相应要求予以报废处理。

特种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后应当向该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8、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必须采取紧急救援措施,防止灾害扩大,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及有关部门报告。

9、购置的起重机械,必须附有制造公司关于该起重机械产品或者部件的出厂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书、装箱清单等出厂随机文件。

设备进场验收登记制度(2)是指在设备进场之前,需要进行验收登记,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合格性。

制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验收登记流程:拟定设备验收登记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步骤。

2. 验收责任人:确定设备验收的责任人,负责验收过程中的检查和记录。

3. 验收标准: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确保设备的质量符合要求。

验收标准可以包括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工程施工机具进场验收和维保制度(4篇)

工程施工机具进场验收和维保制度(4篇)

工程施工机具进场验收和维保制度目录一、前言二、工程施工机具进场验收制度三、工程施工机具维保制度四、总结一、前言工程施工机具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包括各类起重机械、挖掘机械、混凝土设备等。

工程施工机具的进场验收和维保工作是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制定和实施进场验收和维保制度对于管理机具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施工机具进场验收制度工程施工机具进场验收制度是指对新购进或从外部租借进入施工现场的机具进行验收的一套程序。

目的是确保进场的机具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并将其记录在台账中,以方便后续的维护和管理。

1、进场验收责任方与程序验收责任方包括施工单位、经办单位和相关部门等。

验收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验收准备:在机具进场前,施工单位应向经办单位提交机具购置或租借合同、机具相关的证明文件等,以便经办单位能够对机具的来源和质量进行核实。

(2)现场验收:经办单位应组织验收人员到现场对机具进行验收,包括对机具的外观、结构、功能等进行检查和测试,同时对机具的合格证、说明书、备品备件等进行核对。

(3)验收记录:验收人员应将验收情况记录在进场验收台账中,包括机具的名称、型号、数量、质量情况等,同时将机具的合格证、说明书等文件进行存档。

2、验收标准与合格评定验收标准应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制定,包括机具的外观、结构、功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

验收人员应根据标准对机具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和待修复等。

对于合格的机具,应及时将其投入使用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于不合格的机具,应予以退换或修复,并重新进行验收;对于待修复的机具,应做好标识和记录,并及时进行维修。

三、工程施工机具维保制度工程施工机具维保制度是指对施工机具进行定期维护和维修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目的是确保机具的正常运转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减少由于机具故障而导致的施工延误和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机电设备进场验收制度范文

机电设备进场验收制度范文

机电设备进场验收制度范文一、引言本文旨在概述机电设备进场验收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机电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并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机电设备的进场验收工作,并包括验收范围、程序、要求等内容。

二、验收范围1. 机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发电机组、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

2. 验收对象为新购进的机电设备或更换设备。

3. 验收时机为机电设备进场安装完成后。

三、验收程序1. 提交验收申请:项目班组在机电设备安装完毕后,填写《机电设备进场验收申请表》,并提交给项目经理。

2. 验收准备:项目经理接到申请后,组织验收小组,并向供应商预约验收时间。

验收小组由质量、安全、工程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3. 验收前会议:项目经理主持召开验收前会议,通知供应商参加。

会议内容包括验收范围、程序、要求等,并进行现场安全交底。

4. 验收过程:验收小组根据验收范围和要求进行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 外观检查:检查机电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有无变形、裂纹等;b. 功能测试:测试机电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c. 参数测量:检测机电设备的各项参数,并与合同要求进行比对;d. 预防措施:检查机电设备的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并符合安全要求;e. 文档审核:审核机电设备的质保文件、使用说明书、安装维修记录等。

四、验收标准1. 外观检查:机电设备的外观应完好,无变形、裂纹、划伤等现象。

2. 功能测试:机电设备各项功能应正常,能够按照要求启动、运行、停止。

3. 参数测量:机电设备的各项参数应符合合同要求,如额定功率、转速、电流等。

4. 预防措施:机电设备应安装有必要的防护装置,并符合安全要求。

5. 文档审核:机电设备的质保文件、使用说明书、安装维修记录等应齐全、准确、合规。

五、验收记录1. 验收小组应填写《机电设备进场验收记录表》,记录验收过程中的重要发现和意见。

2. 验收记录应包括验收日期、验收人员、验收结果、验收意见等内容。

3. 验收记录由项目经理审核并签字确认后,归档保存。

施工机具进场验收与维修保养制度(4篇)

施工机具进场验收与维修保养制度(4篇)

施工机具进场验收与维修保养制度引言:施工机具是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为了保证施工机具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建立一套科学的进场验收与维修保养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施工机具进场验收和维修保养的具体流程和要求,以提高施工机具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施工机具进场验收制度1. 进场验收的目的施工机具的进场验收是为了确保所购买或租用的机具性能符合要求,质量可靠,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从而减少机械故障,提高施工效率。

2. 进场验收的流程(1)进场前准备工作在机具进场之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制定进场验收计划,明确验收的具体内容和流程;- 设立验收小组,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准备验收仪器和设备,以便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试验。

(2)机具外观检查机具进场后,首先需要进行外观检查:- 检查机具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有无明显的划痕、变形等;- 检查机具的涂料是否完整,有无脱落或起泡等现象;- 检查机具上的铭牌、标志、警示灯等是否齐全、清晰可见。

(3)机具功能测试机具外观检查合格后,需要进行功能测试:- 检查机具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转,包括启动、停止、前进、后退、转向等;- 对于具有特殊功能的机具,还要进行专项测试,如挖掘机的挖掘能力、起重机的起升能力等。

(4)机具技术参数检测机具功能测试合格后,需要进行技术参数检测:- 检查机具的技术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如功率、承载能力、速度等;- 根据不同机具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量。

(5)验收报告和记录验收完成后,需要制作验收报告和记录,包括验收结果、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意见等,并进行存档。

二、施工机具维修保养制度1. 维修保养的目的施工机具的维修保养是为了延长机具的使用寿命,保持机具的性能稳定,减少故障发生,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 维修保养的要求(1)定期检查和保养对于常规使用的机具,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 润滑部件的加注和更换;- 油水、滤芯的检查和更换;- 电气系统的检查和清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备进场验收制度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施工设备进场验收制度一、机械设备进场必须认真检查机械设备的性能是否完好,有检查记录、产品合格证、或法定检验检测合格证,不准将带病残缺的机械投放到施工现场,进场机械设备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使用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做好验收记录,验收人员履行签字手续。

???
1.?传动部分是否灵活可靠,离合器是否灵活,制动器是否可靠,限位保险装置是否有效,机械的润滑情况是否良好。

2.?电气设备是否安全可靠,电阻摇测记录应符合要求,漏电保护器灵敏可靠,接地接零保护正确。

3.?安全防护装置完好,安全、防火距离符合要求。

4.?机械工作机构无损坏;运转正常,紧固件牢固。

5.?开机手是否持证上岗
二、作业人员的要求
(一)?大型机械设备持有证上岗证人员操作,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并按规定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取得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

(二)?操作人员和配合工作人员,都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长发不得外露。

高处作业必须挂好安全带,不得穿硬底鞋或拖鞋,严禁从高处投掷物件。

(三)?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则。

当使用施工机械设备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的要求。

(四)?持证上岗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负责,严格按安全操作规范、规定、规程作业,并定期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严禁
机械带病转动,认真做好台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五)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
规则。

当使用施工机械设备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的要求。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