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中考专题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中考专题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03 虚词断句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
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句尾词:也、矣、焉、耳、哉等经常用于陈说句尾;耶、与(欤)、邪(耶)等 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善抓标志,巧断语句
——文言文断句技能
学习目标
01 02
能够进行文言文断句。 能够对古文文段进行编排。
定义
中国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标点符号的,文言文断句,传统上 称之为“句读”(dòu)。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 解原意。
阔少爷断错句娶错妻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是第二人称代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之、其、彼,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 “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XXX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巩固练习
1 .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但 不 知 何 处 耳
【解析】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是准确断句的前提。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自己揣度 不过几十天,也应当能够某得一个官职来施展抱负,只是不知道(这个机会)在 什么地方罢了。标志性断句词语有“亦”“但”。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口诀,建议收藏!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口诀,建议收藏!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二、抓住标志
3.抓住修辞标志
C.以“反复”确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 方法。一些文言文中会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 然有助于断句。
二、抓住标志
3.抓住修辞标志
D.句式标志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 句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 如:“薛谭学讴于秦青(人名)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 辞归。” (《列子·汤问》)
课堂练习
练习一
节因共白帝曰郃 xiá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 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 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球皆 下狱死
答案:
答案: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 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 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 球皆下狱死
解析:
解析:要给画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 标志的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 者、故、也;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盖、而、 夫、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者、 也”属于句尾虚词,“于”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 可以准确断句。
答案:
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 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 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 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对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组合方式、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理 解不透,掌握不牢。
例如: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史 记·秦始皇本纪》)
错误: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这句话是说,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不是说夏太后死于 十六日那天。东汉前古人用干支记日,数字和“日”连用,并非说某月某日。 应改为: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 过十六天,夏太后就离世了。)

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什么叫断句
▪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 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断开,叫“句 ”; ▪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 ,叫“读(dòu)。所以用标点符号给 古书停顿叫断句读。
【考试说明】
题型:选择题(选择课外文言文的划 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 力,综合考查学生文言基本功。
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 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3分)(2019年)
3.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 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 乐作焉。(3分)(2020年)
课堂总结
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寻找标志,各个击破 回读全文,查漏补缺 依靠语感,事半功倍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凿壁偷光)
▪ 练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 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断3处)
▪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
出焉/东流注于河(断3处)《精卫填 海》
▪ 练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断3处)
▪ 看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断4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断4处)
3.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 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练: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断5处)
10
方法一: 找名词或代词,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 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 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虚词断句法
句首: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且夫、 嗟夫、嗟乎、呜呼 句首时间词: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 句尾:也、矣、焉、耳、耶(邪)、与(欤)、哉、夫 疑问词:何、胡、安、曷、奚、曷、孰、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关联词:向使、苟、故、况、已而、岂非、岂、虽、虽然、纵、纵使、假使、 是故、则、然则、或、而况、已而、于是、岂、岂非 (句首语气词、时间词、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关联词、疑问词之前断开)
3.若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遂 / 率 / 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 /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也。 以是 / 人 / 多以书假余。 乃 / 重修岳阳楼。
4.“古二今一”原则,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
D.吾/谁与归
“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 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 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五、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1.偏正短语。 如: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得道者 / 多助。
2.介宾短语。 如:不足 / 为外人道也。 3.固定结构。 如:其 / 如土石何?(“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 “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4.起舒缓语气、调节音节作用“之”的前后不能停顿。
针对练习
例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

中考语文分析之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中考语文分析之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不够,不能很好的读懂浅显的文言文,语法欠缺,单纯靠语感,正确率不高。
难点教学方法
1.举例法
2.归纳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由近几年中考中出现了考察课外文言文句读停顿的题型,遇到这类题型同学们常常犯难,今天就给同学们介绍文言文朗读停顿的方法。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期末复习《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难点名称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文言文朗读停顿近几年中考中常见题型,虽是句读的考察,但实则也在考察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还有简单语法知识。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小结
本节课的我们共同学习了6种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总结归纳了答题技巧,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温习提示同学们在做题时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一、方法讲解
(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二)“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四)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文言文断句口诀:
常用虚词是标志
抓住“曰”“云”“言”
习惯句式掌握住
固定结构莫拆散
借助修辞与骈句
相同词语相连中间断
根据句子结构成分
文言文断句规律:
一、常用虚词是标志
(一)常用句末语气词(句尾助词)后面可断句。

如“矣、耶、哉、与(欤)、焉、兮、耳、而已、(乎)、(者)、(也)”等。

特殊情况:
1、“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间断停顿、或“者也”连用时,其后不能断句。

2、也”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时不能停顿,其后不能断句。

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

(二)常用句首语气词(发语词)前面可断句。

如“岂(岂独)、其、盖、唯、盍、夫、且、且夫、若夫”等。

(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都可断句。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四)常用句首时间词前可断句。

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

(五)常用句首关联词前面大多可断句。

如“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于是)、苟、纵、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等。

二、抓住“曰”“云”“言”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

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三、习惯句式掌握住
(一)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
如: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
2、一/壹何……(译为“多么……啊”)
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
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5、惟……耳(只是……罢了!)
6、亦……哉(也真是……啊!)
(二)表揣度的固定格式
1、得无……乎/耶/邪
(可译为"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2、无乃……乎(耶)
(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
3、……庶几……欤(……或许……吧?)
4、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三)表疑问的固定格式
1、可得……欤
2、孰与……乎
3、如……何
4、奈……何
5、若……何
6、何……焉为
7、何也(何……也)
8、何哉(何……哉)
9、何以……?
10、何所……?
11、何为……?
(四)表反问的固定格式
1、何……之有(宋何罪之有?)(“有何……”的到装)
2、何……为(何辞为?)
3、不亦……乎(不亦说乎?)
4、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5、得无……乎(得无异乎?)
6、其……乎/也/耶
7、安……哉
8、况……乎
(五) 表选择的固定格式
1、与其……孰若(无宁)?……(可译为“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


2、“不……,则……”、“不……即……”(可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4、“非……则……”,“非……而……”,(可译为“不是……就是……”,“不是……却”。

)(六)被动句式
1、为……所…
2、受……于……
3、见……于……
四、固定结构莫拆散
固定词组,不要拆散,可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

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淆。

如:何易于、中期、骑劫等。

五、借助修辞与骈句
借助文言文的两大特点来断句:
1、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
2、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⑴顶真:
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个例子中就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⑵对称:
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
(3)骈偶句多用于赋体文字之中,散文中也有,句子成对儿或成组出现(含有排比、对偶、反复等),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正确断句。

六、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七、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断句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先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注意:理解划分句子结构时要注意常见的倒装结构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等。

文言断句小结
常用虚词是标志
抓住“曰”“云”“言”
习惯句式掌握住
固定结构莫拆散
借助修辞与骈句
相同词语相连中间断
根据句子结构成分
此外,还要理解内容大意,联系前后文。

长期培养:看课本(打牢基础)--读经典(培养语感)--常实践(经常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