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在家教孩子写作》

《家长如何在家教孩子写作》
《家长如何在家教孩子写作》

今天说的是《家长如何在家教孩子写作》的下半场。

今天我们把黄字部分讲完。昨天的讲座中,我们首先明白,家长是天下最重要的作文老师。其次,我们也知道,孩子写不出作文,一般有三个原因:恐惧、没素材、没方法。那么,家长在家教孩子写作,就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昨天讲了如何破除恐惧。今天要讲的是如何给素材,如何教方法。不要问我为什么是三个问题……因为我外号陈三点,因此讲话总是分三点……所以……看问题也只能看到三个。言归正传,先说给素材。

2、给素材

孩子写作文的时候来问你。一般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叫,我写什么?那个“什么”,就是素材。我是写个人啊,我是写只狗?我写上周的事情呢,还是写小学毕业那年的事情呢?我是写第一次骑自行车呢,还是写我作弊被发现?这些都叫做素材。给素材是有讲究的。我下面把几个注意事项给大家。(1)给1个素材,还是给很多素材?家长当然很熟悉孩子的生活——不熟悉的话,说明你很可能是……孩

子他爸。OK,通常妈妈都会很熟悉孩子的生活。于是,你就着急上火了,这都不知道写啥?我告诉你,你可以写A,你也可以写B,你还可以写C,等等,我觉得你可以写D。你看,这么多素材,还说没东西写?好啦,去去去,去写吧。你当然可以给很多素材。但是你给出这么多素材的时候,必须强调一点。不知道这点你们会不会留意呢。这一点就是,只能选一个写。第一步,可以给很多素材;第二步,选出一个素材来写。如果学生不知道怎么选,你就跟他讨论,觉得哪个素材内部的层次更多,更好写。最后选定一个即可。切忌一篇作文里塞三个事件。小学毕业生的作文,通常要求一事一理。从四五年级开始,记叙文就会要求详写一件事。所以,家长在给素材的时候,务必符合学校的要求,既给素材,又不要给学生造成混淆,以为可以一篇作文写多件事。当学生无法确定素材,头脑是茫然而痛苦的。这个痛苦的选材时间段,有些人能够独自度过,有些人则不行。如果需要家长帮助,你应该非常小心地以讨论方式来帮他确定最终选材。给素材,不可简单粗暴,尽可能打开思路,又要尽快确定目标。(2)提示情节还是提示细节。下面学生会问的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写?这时候有的家长又火大了。我不是告诉你写什么了吗?你怎么又问我怎么写呢?到底是你写还是我写?好啦,我告诉你啦。你就这么这么写……先发生什么事,再发生什么事,再来是咋样,最后咋样,这篇作文不是写完了吗?去去去,快去写吧!这叫提示情节.家长会说,我这么教有什么问题吗?我看学校老师也这么教啊。写不出来不是吗,这么一教不就能写出来了吗?提示情节当然对,也有帮助。但这样的家长/老

师其实偷懒了,所以我要批评。其实,经过了三四年级的训练,到了五年级开始,学生构造一定长度的故事的能力,已经不成问题了。你在三四年级的时候,这么教是对的。但是,到了五六年级,当学生问你“怎么写”的时候,他已经不仅仅要问的是“怎么写出来”,而是“怎么写漂亮”了。那么,你应该提示的不是情节,情节他自己可以生造,他的困难在“细节”。有人问我:那什么是细节?细节的定义,至今众说纷纭。我自己有三四个定义方式。今天给大家一个简单粗暴的。五感+心理=细节。何为五感,视听嗅味触。何为心理:心理独白、无言情绪、人际感情。听过我们各年级暑期课的人,就知道我在说什么。那么怎么提示细节?两个步骤。步骤1:学生口述情节。步骤2:你提示,在这个情节中,有哪些五感和心理要补进去。然后,他去写。好了,给了素材,提示了细节(学生自己脑补了粗略的情节),下面通常就是动笔了。但是在动笔之前,学生还会问最后一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你不要火大,相反你要开心,因为这是动笔前的最后一个问题了。这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从哪里开始写?写什么?怎么写?从哪里开始?这是写作文的三大终极问题(哈哈,就跟“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一样)。写作文总要有个起点。起点没起好,就会是一篇平庸的作文,这一刀很难切。人的意识是一条流动的河,无始无终。你总觉得事件开始之前,“好像有千头万绪要交代”。这时候,你也烦了。记住,作为家长,你“烦”的时候,其实就是你感到同样束手无策的时候。对不对?“烦”这个情绪其实很妙的,你烦的时候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烦”的时候往往是一个关键的时候。我给三个小

建议。(3)给起点。A、避开俗套。怎么叫俗套?“有一天,我……”、“今天我……”、“从前,我……”、“今天的天气万里无云,我……”这些都是俗套,你给起点的时候,千万别把这样的句子带出来。到中考和高考,应试作文有两条评分标准,一是完成度,二是创新性(亮点)。完成度由学校来教,创新性由家长(还有我)来教。什么是创新?什么是亮点?就是千万别有俗套!一旦有俗套,你的作文就泯然众人矣,如何能够在选拔型考试中脱颖而出呢?别以为俗套是小毛病。我相信群内的学生将来都想高考时直奔211高校而去,那你写出一两个俗套,作文分数就下去了……从小务必养成好习惯,家长也是。B、倒叙和插叙。给起点的时候,可以顺便给一个叙述顺序。谁说必须用顺叙?从头开始,原原本本,当然是一种写法。但是你给起点的时候,就应当给出新意,比如从半截写起,从结尾写起。记住,作文的起点,并不一定是事件的起点。写你第一次学会游泳,真的要从那个夏天的午后开始写起吗?我能不能写眼前一片碧蓝,呼吸渐渐急促,眼前突然升起一串泡泡,耳朵里充满了咕嘟咕嘟的声音?对啊,你溺水了。各位家长,大家回去试试不同的叙述顺序能造成的惊喜吧。C、起点尽量靠后。这第三个建议,是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学生如果感觉没东西写,就会把故事内的时间拖得很长。比如就会把事件之前的情况说很多你明明要写在非洲大草原邂逅一只斑马的事情,却从下飞机开始写,一直写你坐车去往草原,还要写写草原的景色,然后才出现那只斑马。这是早年不会写作时,学生留下的坏毛病。到了小学高年级,就必须改掉这个毛病。所以家长必须把起点设定在尽量靠后的地方。

比如,你从刚下车开始写,甚至,你可以从那只斑马突然出现在眼前开始写。记住,学生水平越高,起点就越靠后。你要帮助他尽快进入主题,并且把篇幅和体力都用在关键情节上。诶,抱歉,我要给的是4个小建议……我数错了……呃,虽然我是陈三点,但是有时候也能数到4……(4)详略。给素材的时候除了选定1个素材、提示细节、给定起点,还需要提示重点。一篇作文,永远需要详略得当。你要告诉孩子,在哪里详写。何为详写?就是把故事里的时间放慢。略写,就是让时间过得飞快。比如,一晃二十年过去了。这就是略写,你看20年时间咻的一下就过去了。极限的详写,我们12月9日高上秋要讲,那招叫最后3秒。就是把3秒钟的时间放到特别特别慢来写。家长在给素材的时候,最后一件事就是提示一下哪里是应当详写的,哪段时间要慢来写。详写只需要一段。一个片段的详写就足矣。该略还得略。小学到中学的记叙文,本质上是片段+头尾。一个详写的片段,另外前后各自加点略写的东西,就是一篇记叙文。有详写的片段,有突出的重点,就容易出现亮点。

下面我简略说一下第三大点,怎么教方法。

3、教方法。(1)怎么教——讨论,而不是句句口授。“讨论”题材、讨论开头——自由写作——讨论结尾。互动讨论的好处在于内在孩子的写作困难、避免家长俗套、培养民主氛围。方法是怎么教的?是讨论出来的。有一个方法,你告诉他之后,跟他讨论怎么用到作文里。千万别你说一句,他写一句。那么,方法从哪儿来?(2)用什么教——用名著而不是作文选。有的家长会下意识掏出万能法宝——各

种小学生作文选。我的天,拜托!千万别!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何况作文选是下等的文字。取法乎下,得下下。作文选有两种来头:一种是同龄人写的,老师改过后发表的,另一种是老师模仿同龄小孩写的。所以客观说,作文选不足为典范。群内的家长都是信任我们的家长。我们本身课程提供了很多阅读的篇目。无论是柳林风声,或者是梁实秋和鲍尔吉原野,这些文字都远比作文选的水平高。

这是一般网上搜来的“范文”。家长自己不要用,也不要让孩子去抄这样的东西。现在中考和高考一旦看出你是抄范文的,出现套作直接降到底。不算套作,出现俗套的句子和表达,你的发展等级分也基本完蛋了。(3)方法从哪里来——偷师。从哪里偷师?答案是我们的线上课。我下面说,各位怎么用线上课。A、每次思晨写作课是1小时20分钟。开头20分钟是作文点评,中间有技法解析,最后是作文题解析。家长指导孩子的时候,最好看一眼回放。重点看技法解析和作文题解析部分。注意,最重要的是技法解析,其次是作文题解析。我每次课会用名著来讲一个技法,就技法本身会解释。这就是各位家

长要吸收的了,你们吸收了技法,才能用来指导学生在学校写的作文。不是不知道咋指导吗,就用我的技法。还有家长问,如果这个技法我学会了,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学校作文里怎么办?B、思晨技法用来解决学校作文。家长学了技法以后,可以指导孩子解决学校作文。福利视频目前有两期,没看过的建议再看一遍。此前我发过两个福利视频。这两个视频实际上是为家长拍的。虽然很多家长都拿给孩子看,当试听课,但我还是想强调一句,这两个视频是给你们看的。你们看了,就明白怎么用思晨写作的技法,去覆盖学校同步作文了。C、写作学推荐书单。暂无。之前有家长问,我能不能看书学?创意写作这个学科是英美培养成人写手的课程。曹文轩老师的《小说门》,另外还有一套创意写作书系,这些都与创意写作有关。但是,这些书都是针对成年人的写作训练,我不推荐家长直接阅读。现有学科课程设置和教科书,都是针对成人写手——针对那些水平高、有悟性、有写作意愿的人的。对孩子来说太难而且不实用。

总结:各阶段的培养目标

一、家长可以、必须、只能、最能教作文。二、三个问题:恐惧、没素材、没方法。三、家长如何教。1、破除恐惧:家庭共读、个性化指点。2、给素材:一件事、细节、起点、详略。3、教方法:讨论、名著、偷师。最后,我强调一个阶段差异。针对儿童不同阶段的心理发育特点和语文能力差异,我给一个粗略的建议。当各位家长针对不同年级孩子进行作文辅导的时候,应当有所区别。

三四年级——写长就好。三四年级是写不出,到写得出。孩子刚

接触写作,心智还比较脆弱,叙述的逻辑性很差,生活经历和理解力都不足。这时候不要要求太高。一个目标,写得越长越好。你所有的鼓励和方法,都用来帮助他写“长”。这阶段,长就是好。设置一些字数上的小目标呀,刷新一些记录啊,这些小技巧你们应该都懂。写得长,目的是破除恐惧感。你看我都能写600字了,学校作文才要求我300字,切,这岂不是手到擒来?

四五年级——打开五感。四五年级的目标是打开五感。一旦使用了视觉之外的感知工具,就能够将文章的重点段丰富起来,让文章栩栩如生,给人现场感。四五年级已经渐渐从写得长,变成写得好、写得动人了。但是,四五年级的孩子对于人情世故还并不敏感,所以心理描写还很弱,人际关系更是完全不懂。这时候能突破的细节描写,一定是外感官方面的,也就是所谓的五感。加上五感,文章会更动人,而不仅仅是“长”。

五六年级——探究内心,制造情节。五六年级其实就有两个大目标。三四、四五都只有一个目标。五六年级一方面要探究内心,也就是心理。心理分为心理独白、无言情绪、人际感情。这个阶段正是儿童转变为少年的时期,最初的青春期会让他们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敏感,也会出现一些成长上的心灵困扰。我希望这些心理上的变化能外显于作文中。一方面,增加作文的深度,另一方面,写作本身也是一个倾诉、疏导的过程。此外,五六年级基本上要告别小学阶段,此时对于写作应当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此时,你就要强调结构。结构是用来干嘛的?有结构的事件,才叫情节。所以五六年级,还要学会

制造情节。从哪里开始讲,哪里少讲哪里多讲,用什么叙述口气讲,从哪个人的视角去讲,这些都属于制造情节的方法。

六年级-初二——创新感、逻辑性、大局观、有文风。最快六年级,最晚初二,我会希望达到四个目标。1、从立意、人物、情感、描写、语言全方位形成创新意识,绝对不要有俗套2、叙述必须非常严密,不能出现逻辑漏洞。3、整体结构从头到尾都有设计,环环相扣,有小道具,能头尾呼应,这叫有大局观4、语言方面,形成个人的用词用句用语习惯,也就是所谓的文风。无论是古典文风,哲理文风或者幽默文风,反正你应当有自己的文风。有文风,在考试时候是特别占便宜的。有了文风,你就很有希望得到满分。

总结到此。这四个阶段的差异,家长们留在心中。这些目标的达成,一定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光靠各位家长肯定不够。我相信持之以恒的学习,以及亲密无间的配合,能够让我们班上的学生都能够逐步朝着这个方向进展,既达到作文上的进步,又达到心智、底蕴上的提升。

答疑时间

1、黄老师,我家女儿现在文字的优美,结构都没问题,就是选材不行,立意不深,初一总拿不了高分,给点招。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应试作文的判分标准是:1、主题(立意选材);2、结构;3、语言表达。简要回答,对于初一的学生一定要有一个“俗套意识”。你应该知道,这道题的解法中,什么解法是最普通的。这个最普通的解法,就是俗套。一旦你清楚俗套,就必须躲开俗套。首先确立俗套意识,解题时明白什么是俗套。其次,避开俗套,试着反其道行之。这就要一定程度的冒险,要大胆,学会挑战难度高一点的角度。有时候立意平庸不是你没想到,是你不敢写。

2、昨天有家长问:亮点是否就是描写?

我举一个例子,你看看这句话。“今天的天空很展览”有人能猜一下,这句话是多大的孩子写的吗?我再举两个例子,一共三句话,你们猜。第二句是“又过了半个月,他的头上还是毫无动静。”第三句是“月光在天空中缓慢地流淌。”第一句话就是:“今天的天空很展览”。这三句有一句是曹文轩老师写的,另外两句是孩子写的。其实这三句都不错,对吧?有描写,有叙述。月光这句话,是六年级学生写的,曾经被老师打成病句。“头上毫无动静”就是草房子里的,说的是秃鹤。曹老师的是这句——“又过了半个月,他的头上还是毫无动静。”六年级学生的是——“月光在天空中缓慢地流淌。”最后我们

来分析这句:“今天的天空很展览”1、这个孩子是刚会说话,想说湛蓝。但是想不起来。2、他觉得湛蓝不够,因为觉得天空特别好看,很想让所有人都看一下,是那种可以拿来炫耀的、不一般的好看,所以就用了展览。我这么分析,你们不知道能不能体会?but,这句话是病句。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这句话是病句。天,怎么能这么写句子?然而这句话又不知道哪里怪怪的,好像又有点意思。所以,在我们这里,这句话是亮点。所以当8岁的我,在我们鼓浪屿中华路13号老宅的阳台上,盯着夜空说出这样的话时,我老爹在边上击节赞叹,大呼小叫,哇塞,这句话太妙了。这件事我一直记到了今天。亮点,不拘泥是叙述或者是描写,也不拘泥于是否是病句,只要让你感动了,让你感觉到了某种新鲜感,就够了。家长对亮点的发现,对于一个孩子的心理与写作能力的帮助,真的有这么大……

各位家长,今晚的讲座到此结束。祝大家国庆快乐!也希望大家都能成为那个给孩子写作信心的大呼小叫的家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