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罚ppt课件PPT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教师惩戒和体罚24页PPT

教师惩戒和体罚24页PPT
教师惩戒和体罚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惩罚最全PPT

惩罚最全PPT
矫枉过正的本意并不是使当事儿童不快或难堪。 负惩罚是在不良行为后消除或降低某些刺激,从而使得行为概率下降。
刺激的消除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导致行为发生概 【坚持同一人开始结束】有的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正在气头上呢,孩子罚站,我不愿意理他,时间到了让爸爸去结束,这也
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率的下降就是负惩罚。 警告:对予以警告的行为要明确,对于行为的后果也要明确告知,在儿童不听警告而发生了该行为时应该坚决执行警告中的惩罚措施
被称为“惩罚物”。
{ 体罚、斥责、矫枉过正、体力劳动 } 体罚
体罚是指能引起感官疼痛或者不舒服的刺激,包 括身体绑缚、鞭打、点击、高温、严寒、低频或高 频噪音、杂乱的花色、刺激的强光、恶臭气味、极 端的酸味、极端的辣味、长时间的挠痒等等。
体罚后会有不愉快刺激,应尽量避免使用。
斥责
斥责是指否定性的言语、姿势和表情、包括谴责 行的瞪眼、不赞同的表情、生气的脸色、批评、警 告、呵斥等等。“骂”,斥责往往预示着接下来的 惩罚,并且本身是一种厌恶刺激。
有效呵斥的基本原则
✓ 具体指出所要斥责的行为及被斥责的理由,并指 出可供选择的良好行为。
✓ 斥责要简洁明了,语气坚定。 ✓ 斥责时要保持冷静,避免发牢骚。 ✓ 将口头谴责与否定性的表情和姿势结合起来。 ✓ 靠近当事儿童进行斥责,面对面的斥责,效果更
好。
✓ 进行斥责时 ,要阻止对当事儿童或其他人具有危 险性的行为。
的强化物,对于儿童来说可以是钱、代币、食物、玩具、或 者参加喜欢活动的机会等等。经常与代币制一起使用。
前提:儿童已经拥有能够被拿走的强化物
李特尔和凯利曾采用这种方法,帮助父母增加孩子的顺从 行为。在矫正的过程中,首先给孩子一些代币点数,当儿 童不听教导时,家长以温和的方式给孩子以申斥,且扣去 一些。经过这个程序,儿童的不顺从行为比原来减少了 50%以上,六个星期以后再测,这种效果依然存在。

惩戒教育ppt

惩戒教育ppt

教师权责
惩戒解除
家长责任
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 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称学 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适用本规则。
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情节较重或者经现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 教师经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同意,可以实施以下教育惩戒措施, 并应当通知家长: (一)暂停或者限制学生参加课程表以外的 游览、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外出集体活动; (二)承担校内公共服务任务; (三)由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负责人予以训导; (四)在学校设置的专门教育场所隔离反省 或者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行为规则教育;
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建立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吸 收教师、学生及家长、社会有关方面代表参加,负责讨论确定可 采取的教育惩戒措施,监督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实施,开展相关宣 传教育等。
学校拟对学生实施本规则第八条所列教育惩戒措施的,应当 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必要的应当举行听证。
第十二条 (帮教措施)
第十八条 (救济途径)
学生或者家长对学生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学校主管 教育部门申请复核。
第十九条 (指导监督)
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行为的指导、监督,采取 措施提高教师正确履行职权的意识与能力,并纳入师德考核范畴。
每学期末,学校应当将学生受到第八条所列教育惩戒的信息 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学校应当成立由学校相关负责人、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委员 会、法治副校长等校外有关方面代表组成的学生申诉委员会,受 理学生的申诉申请,组织复查。学校应当明确学生申诉委员会的 人员构成、受理范围及处理程序等并向学生及家长公布。

教师惩戒权ppt课件

教师惩戒权ppt课件

确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
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力,而且是一种义务。”“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
是必要的。合理的惩戒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
战胜诱惑的能力。”有关教育研究也表明,惩罚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为了更好
地区分惩戒与体罚的界限,教师在惩戒学生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7
因此,教育惩戒权是教师拥有的一 种合法权力,教育学专家谭晓玉教授将 教师教育惩戒权概括如下:“惩戒权是 一种权力,它是针对学生违反规范的行 为,基于教师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 制性权力,它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权力, 是维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 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权力,也是教师 职业权利之一”。
18
五、如何正确看待教师惩戒权
网友: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个人坚决反对 体罚学生。但是有一个十分困惑的问题,那就 是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家长中又有不少一味袒 护孩子的情况,导致许多教师不敢管学生,不 敢批评,更不敢惩戒了,因为害怕被说成是体 罚学生。请问,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 该怎么区分体罚和惩戒?如果要实施惩戒,又 该具体怎么做才不至于成为体罚?
19
专家:惩戒权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一种权力,也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所
决定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可塑性较强,教师正面的教
育引导和相应的惩戒,有助于增强教育效果。但同时,教师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
罚学生,否则将违反我国相关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
运用惩戒权,在于实施惩戒和体罚时“度”的把握。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职能的执行主体我国现行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觃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与业人员赋予了教师履行依法惩学生的权力为教师的教育惩权提供法律保18因此教育惩权是教师拥有的一种合法权力教育学与家谭晓玉教授将教师教育惩权概括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2009)
第九条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 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 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第十一条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 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六条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 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社会学 。 促进社会化
——夸培美养纽斯奴性
管理学 维护秩序
人本主义
伦理学 负责即尊重
侮辱尊严
心理学 行为主义
负强化
我们的观点:教育惩罚是必要且不可替代的
对错误行为的矫正,惩罚是必要且不可替代; 惩罚制止个体错误行为,引导未来正确行为的 作用是必要且不可替代; 在个体的挫折教育中,惩罚必要且不可替代; 完整教育的构成,惩罚必要且不可替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9) 第二十七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 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二十九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 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 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保护法》(2019)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 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 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二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 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 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六十三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 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 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部变分得学没生有失同去情保,障而。以解应决有这的一友难情题对的待措
法 学 施2他、就们们取他是就犯消学们惩是了了会之罚培过希所守。养错望以法他(与因应们畏为受友惧做惩情之了—罚的后—的,手不斯,错—一段是宾—事切马。由塞本不纪卡于身能律连他变违便柯法
都完成了没。有做),而是要使他们—日—后洛不克犯。
(二)教育惩罚立法的国际比较
1979年,瑞典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禁止体罚儿童的国家;
在英国,1986年以前允许体罚,但做了详细的限制性规定: 鞭子或皮带 标准;惩罚记录簿; 校长签署;至少具有三年以上教师资格者才能实行体 罚;年龄在 8 岁以下的儿童禁止体罚;绝对禁止在班上或众人面前施行 体罚;施用打手心的体罚,每双手不得超过三下;女学生只限于打手心, 而且只能由女教师来执行,如果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过六下;对患有 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学生,必须事先获得医护人员许可才能实行体罚。 1986 年后,英国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不得体罚。2019年4月1日,英国一项 新法律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正式生效,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 守规矩的学生。
......
二、教育惩罚的法律边界
问题与思考
你认为我国法律在教育惩罚方面有何特点? 教育惩罚国际立法现状对我们有何启示?
(一)我国法律关于教育惩罚问题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
第三十七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 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二) 体罚学生, 经教育不改的; (三)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研究者对同所学校高一年级20个班进行调查,同样 是对迟到学生实施惩罚,有2个班是班主任口头教育, 有4个班是罚款,有2个班是罚抄课文,有1个班是罚跑 2千米,其余的11个班都是罚打扫教室,但罚扫天数差 异大,有5个班罚扫一天,另有4个班却是罚一周。
侵害人格权 侵害名誉权 侵害隐私权 侵害生命健康权 侵害受教育权


(二)明晰两组概念:


1、教育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
体罚是用触及身体皮肉等有损身体健康和侮辱人格性 质的方式来惩罚学生的方法,如罚站、罚跪、打手心 、拧耳朵等,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中所实 行的‘棍棒’纪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般认为,体罚是惩罚的一种极端方式。
2、奖励(赏识教育)与惩罚(惩罚教育)
材料2 教师滥用惩罚
有人对浙江省6所中学59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在过去 的一年内,受到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学生比例:初一为 47.3%,初二为50%,初三为35.9%在个别学校的一些班 级,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体罚或变相体 罚。
本次课主要内容:
一、教育惩罚的学理分析 二、教育惩罚的法律边界 三、教育惩罚的适度运用
教育惩罚的学理分析与法律边界
主讲教师:张世爱பைடு நூலகம்
材料1 教师不敢惩罚
某课题组对辽宁某地区15所学校教师惩罚实施情况调 查显示,怕出“问题”不敢管的教师占20.1%。更有甚 者,一些教师采取息事宁人的方式,对犯错误的学生 连正常的批评都不敢,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怕“ 管’,出“事”成为被告,致使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 得不到规范,使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有34.1%的教 师在“对经常违规违纪的学生,采取的教育方式是找 家长。”
(三)我国教育惩罚的现状
1、教师实施惩罚存在体罚、变相体罚现象 2、教师实施惩罚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3、教师实施惩罚侵害学生的权益
有人对浙江省6所中学59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在过去的一年内, 受到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学生比例:初一为47.3%,初二为50%,初三 为35.9%。在个别学校的一些班级,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 到过体罚或变相体罚。
亚历士多德说过“惩罚建立道德,奖励建立理想。” 奖励与惩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用奖励来增 加某一行为的发生频率,而用惩罚来减少某一行为发 生的可能性和倾向性。从心理意义说,惩罚、奖励就 像磁铁的两极一样无法完全剥离。
课堂思考:我们要不要教育惩罚,为什么?
1就、是如野真果蛮理学产。校生待里野儿没蛮童有,没惩仁有罚爱P同K,产就情生必,仁然他爱会们,使就这一
一、教育惩罚的学理分析
(一)教育惩罚的概念
教育惩罚是“对个人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 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与奖励相对,为 学校德育采取的一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学生分清是非 、善恶,对受惩行为作出回避、退缩、改变的反应, 削弱受惩行为的动机,达到改正的目的,也有助于学 校维护校规。”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