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性能测试国标(互联网+)
电池安全性能测试

• • • • • • •
二、电池检验规则 2.1出厂检验 2.1.1外观 试验方法:目测 要求: 1)电池表面应清洁,无机械损伤、无锈蚀; 2)每个电池上应有产品名称、型号、标称电压、额定 容量、充电限制电压、正负极性、执行标准编号、制造 日期或批号、制造厂名或商标、警示说明,其中允许将 充电限制电压、执行标准编号、制造厂名或商标、警示 说明标识在包装或说明书中。 • 2.1.2容量 • 试验方法:电池按规定的充电方法充电,搁置1h~4h, 在(20±5)℃的环境温度下以 A电流放电到终止பைடு நூலகம் 压。C= t I I • 要求:电池放电,实际容量应在5次容量试验内达到额 定容量。
电池安全性能测试
矿灯锂离子蓄电池
• • • •
• • • • • •
主要依据标准MT/T1051—2007 一、定义: 1.1锂离子蓄电池 有一个或多个单体锂离子蓄电池附件组合而成,并且可以作为电源使 用的组合体。包括外壳、极端并且可能含有保护装置。 1.2充电限制电压 电池由恒流充电转入恒压充电的电压值 1.3额定容量 制造商标明的电池容量。指电池在(20±5)℃的环境温度下,以5h 率放电至终止电压时所应提供的电量。 1.4终止电压 规定放电终止时电池的负责电压。
• 2.2.6恒定湿热 • 试验方法:将电池放入温度为(40±2) ℃,相对湿度为90%~95%的恒温 • • • • • •
• • •
• • • •
箱中搁置48h。 要求:试验后,外观应无变形、无锈蚀、 不泄漏、不泄气、不破裂、不起火、 不爆炸。 2.2.7振动 试验方法:频率10Hz,振幅加速度最大值50米每平方米。对照只有两个对称 轴的电池,以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试验。 要求:试验完应不泄漏、不泄气、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 2.2.8自由跌落 试验方法:将电池由高度为1m的位置自由跌落到30mm厚的硬木板上,每只 电池以任意方向跌落3次。 要求 :验完应不泄漏、不泄气、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 2.2.9温度变化 试验方法:电池放在(75±2) ℃环境温度下搁置4h,然后30min内将温度 降至(20±2) ℃并恒温2h,再在30min内将温度降至(-20±2) ℃并恒温 4h,最后在30min内将温度升至(20±2) ℃并恒温2h,连续4次重复以上步 骤。 要求:验完应不泄漏、不泄气、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 2.2.10挤压 试验方法:将电池放置在挤压设备的两个挤压平面之间,逐渐增加压力13kN, 保持压力1min,电池在接受挤压试验时,起纵轴要平行于挤压平面,垂直于 挤压方向。每只电池只接受一次挤压试验。 要求:试验完应不起火、不爆炸。
动力电池测试标准

标准要求
外观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平整 无外伤、无污物等,且标识清晰
检验仪器
目视
检验步骤
\
3.2
常温 放电性能
110%E≥放电容量≥95%E
3.3
低温-20℃ 放电性能
放电容量≥70%E
1、0.5C恒压充电至3.650V,截止电 流0.03C,限时180min 2、搁置5min 二次检测柜 3、0.5C恒流放电至2.0V,限时 150min 4、搁置10min 允许工步1-4循环5次以下取平均值 1、0.2C恒压充电至3.650V,截止电 流0.03C,限时370min 二次检测柜/低温 2、搁置16-20h 测试柜 3、0.2C恒流放电至2.0V,限时 350min
1、0.2C恒压充电至3.650V,截止电 高温55℃ 二次检测柜/高温 流0.03C,限时370min 放电容量≥95%E 3.4 2、搁置5 h 放电性能 测试柜 3、0.2C恒流放电至2.0V,限时 350min 1、0.5C恒压充电至3.650V,截止电 0.5C充5C放50周,要求容量保持力≥ 流0.03C,限时180min 95%(必测项)300周循环容量保持 2、搁置15min 二次检测柜 3.5 5C循环性能 力≥85%(可选项) 3、5C恒流放电至2.0V,限时30min 4、搁置30min 循环工步1-4 1、0.5C恒压充电至3.650V,截止电 流0.03C,限时180min 2、搁置15min 3、10C恒流放电至2.0V,限时30min 4、搁置30min 循环工步1-4
检验项目
标准要求
检验仪器
检验步骤
作业指导文件
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测试标准
检验项目 标准要求
编 号 管理归口 制定日期 检验仪器
储能测试标准国标

储能测试标准国标一、总则1.1 本标准规定了储能设备的测试方法、测试要求和测试报告内容。
1.2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储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热储能等。
1.3 本标准采用的单位为国际单位制(SI单位)。
1.4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测试装置和设备、测试方法、测试要求、测试报告和附录等。
二、术语和定义2.1 储能设备用于储存和释放电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设备,包括储能电池、超级电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飞轮储能系统和热储能系统等。
2.2 测试装置和设备用于测试储能设备性能参数的仪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充放电测试装置、环境试验箱、分析仪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2.3 循环寿命储能设备在特定工作条件下能够循环充放电的次数。
2.4 充放电效率储能设备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效率。
2.5 安全性能储能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包括但不限于过充、过放、短路、高温等安全问题。
2.6 环境适应性储能设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震动等。
2.7 储能密度储能设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所储存的能量大小。
三、测试方法3.1 循环寿命测试用于测试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包括充放电循环、深度充放电测试等。
3.2 充放电效率测试用于测试储能设备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效率。
3.3 安全性能测试用于测试储能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包括过充、过放、短路、高温等安全问题。
3.4 环境适应性测试用于测试储能设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包括温度、湿度、震动等。
3.5 储能密度测试用于测试储能设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所储存的能量大小。
四、测试要求4.1 循环寿命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4.2 充放电效率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效率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4.3 安全性能储能设备的安全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电池检验标准

电池来料检验标准版本 1.02011-01-04拟订:审核:批准:版本修订状态1.抽样计划1.1 一般检测:GB/T 2828.1-20031.2 AQL 水准:CR=0;MA:0.65 MI:1.01.3 本物品采用单次抽样正常检验。
1.4 尺寸测量、性能测试:1~500:5PCS501~1000 10PCS1000 以上:20PCS2.抽样频率2.1 同一来料验收单的物料为一批次抽样.3.抽样方法3.1 本物品采用隨机抽样.3.2 5 个包裝单位及5 个以下包裝单位,需从每个包裝单位內取样.3.3 5~25 个包裝单位,至少从5 个包裝单位內取样.3.4 25 个以上包裝单位,需从包裝单位的平方根数內取样.4.定义4.1 BOM ( 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4.2 FAA (FIRST ARTICLE APPROV AL RECORD):第一次样本确认.4.3 DCN/ECN (DESIGN/ENGINEER CHANGE NOTE):设计/工程更改通知.4.4 致命缺陷(Critical Defect) : 产品存在对使用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缺陷。
4.5 主要缺陷( Major Defect ) : 产品存在以下五种缺陷为主要缺陷。
---功能缺陷影响正常使用;---性能参数超出规格标准;---漏元件、配件及主要标识;多出无关标识及其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物品;---包装存在可能危及产品性能的缺陷;---结构及外观方面存在让客户难以接受的严重缺陷。
4.6 次要缺陷(Minor Defect) : 上述缺陷以外的其他不影响产品之使用的缺陷。
4.7 样板:由本公司技术设计、品管部门签名认可的用于来料检验及确认批量供货质量的样品;一般有标准样板、色差上限样板、色差下限样板、结构样板5.程序5. 1 来料后,IQC 协助物料部进行点验;检查来料编号﹑包装和检验标志及所附检验报告5. 2 IQC 依据品质检验抽样计划表和抽样表进行抽样;5. 3 IQC 依据技术规格书﹑样品及相关技术指导文件按照本文件规定的检验作业内容进行品质检验和实验;5. 4 记录检测和试验结果;5. 5 判断是否符合检验标准要求;5. 6 检验员﹑组长/主管(或工程师)在检验记录上签字;5. 7 标识合格和不合格产品,检查判定合格的物品贴绿色“PASS”贴纸; 5. 8 按照要求处理和控制不合格品;不合格的物品经组长级以上人员确认后,开IMRB 处理;5. 9 就检验中的问题及时向上级和相关单位汇报;5. 10 妥善保管质量记录.6.检查条件6. 1 距离:30cm ; 时间:15s.6. 2 位置:被检物品与水平呈45 度角上下左右移动在15 度以内。
锂电池测试标准

锂电池测试标准
锂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为了确保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测试标准。
本文将介绍锂电池测试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首先,锂电池的测试标准主要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和安全性能测试三个方面。
外观检查主要是检查锂电池的外观是否完整,有无变形、破损等情况。
性能测试包括循环寿命测试、充放电性能测试、温度特性测试等,用来评估锂电池的性能指标。
安全性能测试则是检测锂电池在过充、过放、短路等异常情况下的安全性能表现。
其次,锂电池测试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锂电池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在实际生
产中,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锂电池产品时,也可以参考相关的测试报告和认证信息,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
另外,锂电池测试标准的制定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
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测试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修订,以适应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应用的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时调整和完善测试标准,以确保锂电池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锂电池测试标准是保证锂电池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重要手段,对
于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锂电池测试标准的学习和理解,促进相关标准的贯彻执行,共同维护锂电池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对锂电池测试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提供帮助。
锂电池检测标准

锂电池检测标准锂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移动电源、电动汽车、无人机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化学性质,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标准化管理。
本文将就锂电池检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锂电池的检测标准应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和安全性评估三个方面。
外观检查主要包括外壳、端子、标识等部分的检查,以确保电池外观完好无损,无渗漏、变形等情况。
性能测试则包括容量测试、循环寿命测试、高温、低温性能测试等,以验证电池的实际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安全性评估则主要包括短路、过充、过放等安全性能测试,以确保电池在各种极端条件下都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其次,锂电池检测标准应参照国际标准进行制定,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了一系列针对锂电池的检测标准,如IEC 62133、UN38.3等,这些标准包括了电池的外观、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方法和要求,可以作为我国锂电池检测标准的参考。
但是,由于我国的气候、用电环境等与国外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制定国内标准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最后,锂电池检测标准的执行应当由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并建立相应的检测报告和档案。
在执行检测标准时,应选择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检测机构进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通过检测的电池应建立相应的档案,包括检测报告、生产日期、批次号等信息,以便日后的追溯和管理。
综上所述,锂电池检测标准是保障锂电池安全和性能的重要手段,其制定和执行对于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锂电池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电池安全性能检测及符合标准

电池安全性能检测及符合标准1. 领域1.1 这些要求针对二次(可重复充电)电池。
这些电池包含单芯、两个或两个以上多芯串/并联结构的电池组。
1.2 这些要求目的是降低锂电池在用于产品时着火或爆炸的危险。
这些电池能否接受并依赖于他们能否满足所应用的完整产品应符合的要求.1.3 这些要求为了组装电池供一般的用户使用,这些要求不适用于那些按产品的标准中的要求的设计为使用连接电池和产品成最终成品的电池的连接,比如合适的电子工具标准UL745.1.4 这些要求也倾向于降低用户更换的Li电池因着火或爆炸而对人身造成的危害。
1.5 这些要求涵概了容量达到10AMH的电芯,,由这些电芯组装而成的电池组.1.6 本要求不包括食入锂电池及其组成物造成的有毒危害,也不包括当电池被切开时对人造成的伤害情况。
1.7这些电池包括的金属Li或Li合金,或Li离子也要达到UL 1642标准对于LI电池的要求.1.8产品的某些特征、特性或零部件、材料或整个系统与本标准要求的有所不同时,只要包含着火、电击、对人可能造成伤害的应采用适当的附加零部件和终端产品要求进行评估,以保证可接受的安全水平。
2. 概述2.1 测量总论2.1.1如果一个测量值后面括号里有另一个值时,第二个值可能仅是大概值,第一个值是要求的数值。
2.2 术语"Lithium battery(ies)"和"batter(ies)"均包含用户可更换的和技师可更换的锂电池。
3. 总论3.1 本标准对一些术语的定义3.2 Battery-(1)单芯或(2)一组电芯串/并联。
3.3 Battery,Secondary-能够放电和充电许多次的电池。
3.4 Cell-单个含有正、负极的电化学电芯。
3.5 Component, current-limity任何零件在不正常条件下所采用的限流措施,限制电流的零件包括电阻、保险丝或热切断部件。
3.6 Current, Abnormal charged对一次性电芯或电池按错误的操作条件充电。
Q-BJEV 04.14T03.3—2018 动力电池系统电性能测试规范

Q/BJEV 04.14T03.3—2018
代替 Q/BJEV 02.236—2016、Q/BJEV 02.237—2016 、Q/BJEV 02.239—2016
动力电池系统电性能测试规范
2018– – 发布
2018– – 实施
发布
1
Q/BJEV 04.14T03.3—2018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BJEV 01.22 动力电池术语
GB/T 31467.2-2015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
5.1.8 动力电池包和动力电池系统的额定容量对于测试过程有重要影响。动力电池包和动力电池系统用
实际的累积放电容量代替 1C 标定容量作为 SOC 计算的依据。
5.1.9 测试过程中,为了动力电池包或系统的内部反应及温度的平衡,某些测试步骤之间需要静置一定
时间。静置过程中动力电池包或系统的低压电控单元正常工作,如动力电池电子部件和 BMS 等;冷却
和偏离,并在附录 A.1 中给出。
5.1.5 除非在某些具体测试项目中另有说明,测试工作在温度为室温 25℃±2℃,湿度为 15%~90%环境
2
Q/BJEV 04.14T03.3—2018
下进行。
5.1.6 当测试的目标温度改变时,在进行测试前测试样品需要完成环境适应过程:在目标环境温度 T<25℃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术语和定义
Q/BJEV 01.22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单位“V”(Volt)伏特(V),电压单位
“A”(Ampere)安培(A),电流单位
“Ah”(Ampere-Hour)安培-小时(Ah),容量单位
“Ω”(Ohm)欧姆(Ω),电阻单位
“mΩ”(MilliOhm)毫欧姆(mΩ),电阻单位
“℃”(Degree Celsius)摄氏度(℃),温度单位
“mm”(Millimetre)毫米(mm),长度单位
“s”(Second)秒(s),时间单位
“W”(Power)功率(W),功率单位
一、单体电池试验
1.1 外观
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用目测法检查单体蓄电池的外观。
1.2 极性
用电压表检测单体电池极性。
1.3 外形尺寸和质量
用量具和衡器测量单体电池的外形尺寸及质量。
1.4 单体电池充电
室温下,单体电池先以1I1(A)电流放电至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搁置1h(或企业提供的不大于1h的搁置时间),然后按企业提供的充电方法进行充电,
对于锂离子电池,以1I1(A)电流恒流充电至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充电终止电压时转恒压充电,至充电电流降至0.05 I1(A)时停止充电,充电后搁置1h(或企业提供的不高于1h的搁置时间)
1.5 室温放电容量
按照如下步骤测试室温放电容量:
1)单体电池按1.4方法充电;
2)室温下,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至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
3)计量方式容量(以Ah计),计算放电比能量(以Wh/kg计);
4)重复1)-3)5次,当连续3次试验结果的极差小于额定容量的3%,可提前结束试验,去最后3次试验结果平均值。
放电容量不低于额定容量,并且不超过额定容量的110%,同时所有测试对象初始容量极差不大
于初始容量平均值的7%。
1.6室温倍率放电容量
1.6.1能量型
1.6.1.1室温倍率放电性能测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电池按1.4方法充电;
2)室温下,电池以3I1(A)电流放电,直至达到放电终止电压;
3)计量放电容量(以Ah计),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
1.6.1.2 比功率测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电池按1.4方法充电;
2)室温下,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30min后以企业规定的最大放电电流放电10s,然后再静置30min,再以企业规定的最大充电电流充电10s;
3)采用10s充放电的放电能量除以10s充放电时间的方法,计算10s充放电的平均比功率(以W/kg计),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
1.6.2 功率型
1.6.
2.1 倍率放电性能测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电池按1.4方法充电;
2)室温下,电池以8I1(A)(最大电流不超过400A)电流放电,直至达到放电终止电压;
3)计量放电容量(以Ah计),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
1.6.
2.2 比功率测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电池按1.4方法方法充电;
2)室温下,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30min后以企业规定的最大放电电流放电10s,然后再静置30min,再以企业规定的最大充电电流充电10s;
3)采用10s充放电的放电能量除以10s充放电时间的方法,计算10s充放电的平均比功率(以W/kg计),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
1.7室温倍率充电性能
1)室温下,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静置1h;
2)室温下,电池以2I1(A)电流充电,直至达到充电终止电压,或达到企业规定的充电终止条件,并且总充电时间不超过30min,静置1h;
3)室温下,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4)计算放电容量(以Ah计),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
1.8 低温放电容量
低温放电容量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电池按1.4方法充电;
2)电池在-20℃±2℃下搁置24h;
3) 电池在-20℃±2℃下,以1 I1(A)电流放电至电压达到企业提供的放电终止电压(该电压值不低于室温放电终止电压的80%);
4)计量放电容量(以Ah计),其放电容量不低于初始容量的70%。
1.9高温放电容量
高温放电容量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电池按1.4方法充电;
2)电池在55℃±2℃下搁置5h;
3)电池在55℃±2℃下,以1I1(A)电流放电至室温放电终止电压;
4)计量放电容量(以Ah计),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
1.10荷电保持及容量恢复能力
1.10.1室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
室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电池按1.4方法充电;
2)电池在室温下储存28d;
3) 室温下,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4)计量荷电保持容量(以Ah计);
5)电池再按1.4方法充电;
6)室温下,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7)计量恢复容量(以Ah计)。
容量保持率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5%,容量恢复率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
1.11高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
高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电池按1.4方法充电;
2)电池在55℃±2℃下储存7d;
3)电池在室温下搁置5h后,以I1(A)电流放电至放电终止电压;
4)计量荷电保持容量(以Ah计)
5)电池再按1.4方法充电;
6)室温下,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7)计算恢复容量(以Ah计)。
容量保持率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5%,容量恢复率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
1.12 储存
储存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电池按1.4方法充电;
2)电池室温下,以1I1(A)电流放电30min;
3)电池在45℃±2℃下储存28d;
4)电池室温下搁置5h;
5)电池按1.4 方法充电;
6)室温下,以1I1(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7)计量放电容量(以Ah计),其容量恢复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
1.13循环寿命
按照如下步骤标准循环寿命:
1)以1I1(A)放电至企业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
2)搁置不低于30min或企业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
3)按照1.4方法充电;
4)搁置不低于30min或企业规定的搁置条件;
5)以1I1(A)放电至企业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记录放电容量;
6)按照1)-5)连续循环500次,若放电容量高于初始容量的90%,则终止试验;若容量低于初始容量的90%,则继续循环500次;
7)计量室温放电容量和放电能量。
1.14耐振动性
电池按1.4方法充电;
1)将电池紧固到振动试验台上,按下述条件进行线性扫频振动试验:
——放电电流:1/3I1(A);
——振动方向:上下单振动;
——振动频率:10Hz-55Hz;
——最大加速度:30m/s2;
——扫频循环:10次;
——振动时间:3h。
3)振动试验过程中,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出现。
不允许出现放电电流蜕变、电压异常、电池壳变形、电解液溢出等,并保持连接可靠、结构完好。
2.安全性能
No. 参数标准测试条件
2.1 过充试验
不起火,不
爆炸
1)单体电芯按1.4方法充电;
2)以1 I1(A)电流恒流充电至电压达到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
充电终止电压的1.5倍或充电时间达1h后停止充电;
3)观察1h。
2.2 针刺试验
不起火,不
爆炸
按GB/T 31485-2015标准充电后,将电池放入通风厨中,用Φ
5mm-8mm的耐高温钢针以25±5mm/s的速度,从垂直于电池极板
的方向贯穿(钢针停留在电池中),观察1h。
2.3 挤压试验
不起火,不
爆炸
1)单体蓄电池按1.4方法充电;
2)按下列条件进行试验:
——挤压方向:垂直于蓄电池极板方向施压(参考图1所示);
——挤压板形式:半径75mm的半圆柱体的长度(L)大于被
挤压电池的尺寸;
——挤压速度:(5±1)mm/s;
——挤压程度:电压达到0V或变形量达到30%或挤压力达到
200kN后停止挤压。
3)观察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