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模糊性及翻译
汉英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翻译

汉英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翻译语言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其精确性对于信息的准确传递至关重要。
然而,模糊性是自然语言不可避免的一个属性,这一点在汉英语言中尤为突出。
汉英语言的模糊性表现在词汇、语法和语用等多个层面,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汉英语言模糊性的表现、翻译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汉英语言中的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和交叉领域,往往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
例如,“江湖”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个含义,如指代社会上各种势力、不受约束的生活方式等,而在英语中则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
一些抽象词汇在汉英语言中往往具有相似或相近的含义,如“爱”、“美”等,但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这也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汉英语言在语法层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句子的结构往往取决于语义的关联,而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句子的结构更加注重形式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语义关系,才能准确地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原意。
语用层面的模糊性主要涉及语言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
例如,汉语中的一些成语、谚语和俚语等,如果直接翻译成英语,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和比喻意义。
汉英语言中存在一些模糊性表达,如“差不多”、“大致上”等,这些表达在具体语境中具有丰富的含义,而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准确的把握。
针对汉英语言模糊性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翻译方法:归化翻译强调将原文中的表达方式、文化意象和语言习惯等转化为目标语言中对应的表达方式、文化意象和语言习惯等。
例如,在翻译“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时,将其翻译为“to draw a snake with feet”就很好地将原意转化为英语中对应的表达。
异化翻译则保留了原文中的表达方式、文化意象和语言习惯等,以传达原文的异质性。
例如,在翻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谚语时,将其翻译为“In heaven there is a paradise, and on earth there are Suzhou and Hangzhou.”就保留了原文中的对仗和押韵的特点。
浅谈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

1 8 企 韭 家 天 地 ・下 旬 /2 1 1 1 00/
浅 语 言 模 糊 性 与 翻 译 谈 的
谭 艳 阳
摘 要: 语言具有模糊性 ,这种特点对我们进 行翻译造 成 了一 达, 听来令人费解 , 但却符合生 活实际。例如宋玉 在《 徒子好 登 色赋》 中用来 描写美人 的几 句话之所 以脍 炙人 口, 是与他 运 就 用语 言的模 糊性 分 不开 的 : 增 之一 分 则太 长 , 之一 分则 太 “ 减
C o s o rc mp no h o e y u o a in,a d g t mp dy old a e 1 n e p e i sw l. e
、
语 言的模 糊性
模糊性与精确性一样 , 都是人类 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 , 是语
言的 自然 现象 。英 国著名哲 学家 罗素说 过 : 每 一个 词语都 或 “ 多或少具有一个模糊 的语意。 语言 的“ 糊性 ” fzies , ” 模 (uz s) 这 n 个术语原是从数学 借用过来 的 , “ 它 指一些 语 言单位 没有 明确
一
源语 中的模糊表达或者用译语 的模糊表达来 翻译源语 中的精确 表达 。就以上提到的翻译策 略而言 , 第一类 是一种语义翻译 , 第 二类是交际翻译 , 第三类则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的有效结合 。
( ) 义翻译。 一 语
语义翻译是用译 语的模糊 表达来 翻译 源语 中的模 糊语言 。 由于英汉文化及 文字 的差异 , 此类 翻译 往往 也不是 直译 ( 然 虽 也有直译的情况 ) 而是在透彻理解 原文精 神实质 的基 础上 , , 进 行一种再创造 , 甚至句子结构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 :
《老子》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的“留白”

差异。连淑能[ 】 】 先生在 比较 中西悟性与理性思维差异 的基础上指 出, 汉语遣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意合 。 这种轻形式 结构的意合性决定 了汉语模糊语言在 词义 上的多向度与结构上 的多维度 。
言都存在模糊性,但是 ,各 民族在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上 的差异,必然反映为特定的语言模糊性 。汉字 是平
面型文字 ,与线型文字存在外部形态与 内部结构上 的
若 “ ”【 若 “ ” 【 1若 “ 神 ’ 1 ,谓 母 2’ 】 ( 牝 4 】 ( 谷 ’【() J 4 “ ’[ 谓 “ 大 ’2 ’ 朴”[ 56谓 ‘ 】 ( 2 97 ‘ ] , 天下根 ”【 ¨。老子给 ( 2 ) 】 (
显对 应使 “ ”的东方蕴涵丧失殆尽 。 道 ( 二)句子层面 《 老子》的句式特点是大量 的零句与整句组合 ,
言特征,结合英汉语言 的差异评析模糊 内涵在译 本中 的缺损,进而从道家语言观着手探讨 《 老子》的模糊 语言与道家思想的内在联系,指出译文 中模糊的缺损 是 中国哲学和美学思想应该怎样被西方读者认识 的一 种剥夺,主张 以翻译 “ 留白”为译语读者保留汉文化 模糊语 言所具有的意义 内蕴和 开放性解读 空间。
一
形式复杂 多样又整齐匀称 ,对偶、对照 、排 比、反复
等修 辞的运用成就 了全文 的韵文特色 ,使之摆脱语法
的形式局 限:为追求字数相等 的上下联,单句一般为 无主句和省略句,而复句也少用或不用关联;这就使
得主 体与事件 以及 单句 间的逻辑关系呈现多元潜势 。
、
《 子 》语 言 的模 糊 性 的特 征 老 及 其 在英 译 中的缺 损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翻译补偿策略

文 献标 识 码 : A
语 言 中存 在着 模 糊 现 象 , 糊 性 是 自然 语 言 的 模
本质 特征 之一 。以 自然 语言模 糊 性为 研究 对象 的模 糊理 论能合 理解 释 许 多 以前 难 以解 释 的语 言 问题 ,
语 言 的 模 糊 性 及共 翻 译 补偿 策 略
马 慈祥
( 青海民族学院 外语系 , 青海 西宁 8 00 ) 10 7
摘
要 : 言的模 糊性是客观存在 的。它体现在语 音 、 语 词语 、 句子 、 语篇等层 面。在 翻译实践 中 , 翻译有着很 大 的影 响。 对
根据语言模糊性 的特征 , 我们可采用直 曲、 减 、 增 正反 、 虚实和顺逆等翻译补偿策 略处 理模糊语言 , 而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 从
自然 而然 地结 合起 来 。近 几 十 年来 , 方 翻译 理论 西
能力 和存储 能力是 有 限 的 , 因此 , 言必 须尽 量用 最 语 少 的手 段 表 达 最 大 限 度 的 信 息 量 。吴 涌 涛 认 为 : “ 糊产 生 的 根 源 不 仅 在 于 客 体 ( 号 的 所 指 对 模 符 象 )不 仅在 于 主体 ( 号 的使用 者 ) 也不 仅在 于符 , 符 ,
青 海师 专 学报 ( 育科学 ) 教
J R L OF Q GHAI U I oU NA N oR E H s’ OL E J C ER C L GE
( d c t nS ine E uai cec ) o
2o 0 9年 百4
No 2 0 4. 0 9
文章编号 :0 7— 17 2 0 )4—0 9 0 10 0 1 (0 9 0 0 9— 3
模 糊性 的 根源 在于 客观 世界 的无 限性 和人 类大 脑 在信 息处 理方 面 的局 限性 。从 语 言的发 生学 角度 来看 , 言是 模 糊 的 。客 观 世 界 的 事 物是 无 穷 无 尽 语
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

200 6 年
概念模糊和语义模糊尚无明确的、 一致的 定义和划分。 本文 语义模糊性仅指在语 法结 构清 晰、 唯 一的 前提 下, 对同一 词
《模糊集》 � � � 以来, 涌 现了 许多涉 及模 糊性的 学科, 其 中的模 糊 旭 (1 ) 对模糊语言学研究作 了回顾 和展望, 指出 模糊语 言 语言学引人注目。模糊性是自然语言 的本质属性 之一, 是语 句法、 语用 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都被纳入到 模糊语言 学的 言学所 不能回 避的研 究对象, 人类 语言的 语音、 语义、 词汇、 张全、 太光云 (1 ) 提出在英汉互 译中可 采用原文 模糊译 文 � � � 研究范围。我国模糊 语言学 的研 究起步 于二 十世 纪七十 年 作方法。王秉钦 (1 ) 较详细 地探讨 了数的 语义模 糊性、 数 � � � 代末, 伍铁平教授 1 年发表 于 《外国语》 的 论文 “模糊 语言 字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 认为数的语义模糊性 与翻译的关 系 语际间转换的不确定 性, 从翻 译标准 的模 糊性, 理解 过程 和 表达过程中的模 糊性 论述 了翻 译的 模糊 性。余 富斌 ( 20 0 0 ) 从虚实论角度对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 的关系进行 了研究, 提 出了模糊对模糊, 精确对模糊等 翻译方 法。赵彦春 ( 20 0 1 ) 通 过对 《螽斯》 三个不同译本的分析, 描述了在翻 译中模糊 处理 带来的功效, 认为语言模糊性对翻译的本质问 题具有一 定的 解释力, 对翻译的理论建 构有着 有益的 启示。万来 声 (20 0 2) 则从语音、 语调、 词义、 语法以 及跨文化交际四 个方面分 析了 语言的模糊性及 其在 翻译 中的 实际 运用。 程同 春 ( 20 0 2) 研 究了科技英语中的模糊限制语, 指出模糊限制 语普遍存 在于 科技英语中。王卫 新 ( 20 0 3 ) 研究 了翻 译中 模糊 与精 确的 关 系, 指出要 积极运用模糊 表达 来涵盖 原文 的丰 富内涵, 跨越 文化语言差异 以 尽 量减 少 原文 损 失, 求得 “精 确” 。张 志 强 (20 0 3) 则从文学 文体学 的角 度探 讨了 翻译 中的 以模 糊译 模 糊对再现原文文体特 征及保 持译 本与原 文本 有同样 审美 价 值的重要意义。徐敏慧 (20 0 3) 详细分 析了模 糊附加 词、 模糊 词语和模糊蕴含三类模糊现象, 指出只有借助 语境正确 理解 模糊语言, 才 能准确把握 和再 现源语 的模 糊蕴涵 , 完 成翻 译 的语用等效。朱桂成 ( 20 0 4) 从接 受学 角度 研究 了文 学语 义 初探” 是模 糊语言学研究的发轫之作。此后 � � � 二十年来对 语言 还未被充分揭示。 刘在良 (1 ) 指出 语言 的模 糊性 会引 起 模糊性的研究取得 了丰硕 的成 果, 从不同 角度、 在 不同层 次 上对语言模糊现象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对于 模糊语言学 与其 他学科的关系也展开了相应的研究, 近年来 又扩展到翻 译研 究领域。 “但对模糊语 言 学与 翻 译的 关 系 的研 究 还不 够 系 统, 完善, 跨学科 研究还 有望进 一步深 化。 ” 本文作 者不揣 浅 陋, 对我国学 者十多年来在模糊性与翻译方面 的研究作 了简 要的综述, 并 在多个层面上对模糊性与翻译的 关系进行 了粗 略的梳理, 希 望能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这一 话题并展 开更 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二、 模糊 性与翻译研究综述 张成柱 (1 ) 在 《中国翻译》 上发 表了 “模糊 学在文 学翻 1) 从 语言 的模 糊性 入 译中的应用” 一文, 较早地将模糊理论 运用于翻 译研究, 探讨 了文学翻译中的 模糊 问题。 穆雷 (1 耳目一新的感觉。 吴义 诚 (1 手, 用模糊数学理论对 译文的 评价 作了进 一步 的探讨, 给人 ) 从文 学翻 译模 糊性 的认 识 论和方法论两个大的方面说明了文学 翻译的模 糊性, 指 出翻 译标准也是一种 模糊 尺度。 文旭 (1 法、 省略法、 增字法等方法。刘 宓庆 (1 ) 研 究了 语义 模糊 与 ) 从 语义、 逻辑 和审
英语语言文学中的模糊语义的翻译

英语语言文学中的模糊语义的翻译引言模糊语义是指语言中存在的一种模糊性,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一个词或短语的意义并不十分明确或确切。
在英语语言文学中,模糊语义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它不仅给译者带来挑战,也为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本文将探讨在英语语言文学中常见的模糊语义现象,并探讨如何进行翻译。
一、模糊语义的表现形式在英语语言文学中,模糊语义可以通过词汇、句法结构和语篇等多种方式来表现。
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这就是词汇的模糊语义;有些句子在语法结构上并不清晰,导致解释上的模糊,这就是句法结构的模糊语义;有些段落或篇章在整体上让人难以理解,这就是语篇的模糊语义。
这些模糊语义的表现形式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才能处理好。
二、模糊语义的翻译策略针对英语语言文学中的模糊语义,译者可以采取一些特定的翻译策略来处理。
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理解原文的意图,找出模糊语义的原因,然后再进行翻译。
在翻译词汇的模糊语义时,译者可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词,或者通过加注释的方式来解释原文的模糊词语。
在翻译句法结构的模糊语义时,译者可以通过调整句子结构或者增加必要的连接词来使句子更加清晰明了。
在翻译语篇的模糊语义时,译者需要从篇章的整体上进行翻译,保持原文的语境和风格,让读者能够理解原文的意思。
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策略,以保持原文的意思和风格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避免模糊语义的影响,让译文更加准确和通顺。
三、模糊语义的翻译实例以下将以一些实际的英语语言文学文本为例,来分析和讨论模糊语义的翻译。
例1:原文:The room was not quite clean.译文:这个房间不是很干净。
在这个例子中,原文中的“not quite”具有模糊的含义,不是非常干净,译者在翻译时选择了“不是很”这种稍微模糊的表达方式,与原文的语调和语境相符。
结论英语语言文学中的模糊语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需要仔细把握上下文和语境,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策略,以保持原文的意思和风格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避免模糊语义的影响,让译文更加准确和通顺。
浅析模糊语言的特性及翻译策略

这 种不 确定性 在英 汉语 言翻译 实践 中俯 拾 皆是 。“ ehs H a s erul ” 他有 麻烦 。 可 以理 解 为他 生 病 了 , o ob . “ m t e ” 也可 指 他违章 、 犯罪 了等等。这里 “r b ” t ul 是一个模糊 的委婉 o e 语, 更多 的情况 是 隐蔽 的 。在很 多情 况 下 , 话 人 由于 各 讲 种 各样 的原 因不方便 或不愿 意将话 说 明 , 只好 采用 一些 模 糊 性 的语言 。例如 : 某 些 人 指责 我 不 负 责 任 ” “ 就 不 “ 、你 能 那什 么点 吗” 。这 两 句 话里 的“ 某些 人 ” “ 什 么 ” 和 那 都 是 没有 确切指 明的 词语 。在 前一 句里 , 讲话 人 没有将 指 责 自己的人点名道姓地指 出来 ; 在后一句里 , 没有说 明具体 应该怎么做。这种表达方式 可以含蓄地表达讲话人的意 思, 又可 以避 免 冲突 。 ( ) 糊语 言的 准确性 二 模 人们 往往觉 得语 言 的模 糊性 与准确 性是 相互 矛盾 的。 其 实不然 。例 如 表 示 性 质 、 度 的词 语 包 括 : 、 、 、 程 深 浅 高 低 、 、 、 、 等等 。当人 们不能 够说 出事 物 的程度 时 , 快 慢 好 坏 只能借 助这些词 来更 准确地 表达 自己的意思 。 比如 : 和 沟 深 沟。虽然 没有 说清楚 这个 沟到底 有多 深 , 是 显然 后者 但 更 准确地 描述 了沟 的性 质 。
语言模糊性与模糊翻译的局限性和可能性——析《荷塘月色》两译本

《 荷塘 月 色 》 是朱 自清 先 生 的一 篇 经 典 散
文作品, 一直 以来 很 受 人 们喜 爱 。也 有 很 多语
言爱 好者 把它 翻译成外 国语 言来供 分享 。正 因 为 其备 受 推崇 , 以对其 作 品及 译 文 的赏 析也 所 络绎 不绝 , 本文就 《 塘月 色 》 荷 的散 文语 言及 其
[ 键词 ] 糊性 ; 译; 限性 ; 关 模 翻 局 可能 性 ;荷 塘 月 色》 《 [ 图分 类 号 】 5 中 H19 [ 献标识码 】 文 A
性 思 维 适 切 地 用 模 糊 语 言 表 达 或 再 现 原 语 的 模
糊信 息 。刘 在 良 谈 到 翻译 的模 糊 性时 指 出 , 语 言 的 模 糊 性 是人 类 语 言 的~ 个 重 要 特 征 。早在公 元前 4世纪 , 糊 现 象就 引 起 了哲 模
语言模糊性与模糊翻译的局限性和可能性
析《 荷塘 月 色》 两译本
刘 杰 , 学勇 于
( 州 电子科 技 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 江 杭 州 3 0 1 ) 杭 浙 10 8
[ 摘 要 ] 糊 性是 人 译 带 来 许 多 问题 , 模 包括 翻
译标 准本 身 、 出词 的理 解 和 译 入 语 的表 达 。精 确 的翻 译 只 能是 相 对 而 言 。 文 章 分 析 了语 言模 糊 性 的 源 具体 表 现 , 荷 塘 月 色》 译 本 中模 糊 语 言翻 译 的 局 限 性 和 可 能性 , 望 能更 深 层 次 地 挖 掘 作 品 的 价 值 , 《 两 希 对 启 皋研 免 着 南 辑 启爱
学 家尤布 利 德 斯 的 注 意 , 提 出 了著 名 的“ 并 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模糊的语义特征
模糊性是什么? 尽管各国语言学家对此争论不 休, 但简单来说模糊性就是词语的所指范围的边界 是不确定的这种属性。
首先是对象资格程度的渐变性和亦此亦彼性,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有:“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 将息。”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中有:
My only love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 Too early seen unknown, and known too late. 其次是不确定性。不确定可以表现在语义、句 法和语用等 方 面 。“a little bit, almost, entirely, kind of, more or less, quite, really, some, somewhat, sort of, to some extent” 就具有语义的不确定性 。 杜 甫 的 《古柏行》“苍皮溜雨四十围, 黛色参天二千尺。” 这个例中的数词并非指确切的数目, 而是脱离了具 体内容的模糊性概念。因作者巧妙地运用这些语义 模糊的数词进行修辞, 故收到了诗意盎然, 气势磅 储, 充满奇趣的艺术效果。 最后是相对性。严格地讲, 实际事物都有某种
词组语义模糊。如: the girls with the flowers 这 个 词 组 能 表 示 某 种“ 固 有 的 ”或 某 种“ 偶 然 的 ”关 系 。 我 们 可 以 把 它 理 解 为 : the girl that is decorated with flowers, the girl that is trying to sell flowers 或 the girl that carries flowers in her hand 等。句子意思的模 糊。如: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次会 议。此句中词语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造成意义模糊。 “其他”是同“学校”产生联系呢, 还是同“学校领 导”产生联系? 2.4 语用模糊性
4 结论
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翻 译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两者有机的结合将会极大
的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只要我们科学地运 用模糊理论对翻译科学进行观察和分析, 就必然能 促进翻译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这篇论文只是对 讨论模糊性语言的特征和实际翻译中翻译策略的 一种尝试。由于模糊性语言的复杂性, 必须对翻译 中的模糊性语言多作研究, 从而找出更可行的策略 并发展对翻译的研究。
词的模糊性主要有四种类型:( 1) 指称模糊 ( referential vagueness) 。词本身意义清楚, 但 是 难 以确定这个能否用于某些客体。如英语中的 city 和 town、house 和 cottage、box 和 case 这 类 词 的 界 限 不 是十分明显, 对它们不能一刀切地划分。(2)词义多 项化(indeterminacy of meaning)。词本身的意义并非 一成不变。“John’s book”,( 约翰的书) 可指“约 翰 写 的 书 ”,“ 约 翰 拥 有 的 书 ”, “ 别 人 要 求 约 翰 读 的书”等等。( 3) 词义缺乏确指( lack of specifica- tion) 。词本身意义清楚, 但属于泛指。如 neighbor ( 邻居) 一词, 它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就没有
77
指, 因此可以指代截 然 不 同 的 多 种 人 。 (4)词 所 确 指意义的析取( disjunction) , 如虚词词组 either…or 的界限模糊性。 2.3 语法模糊性
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都是灵活多变的, 如果脱 离了语言环境和上下文的引导, 就会造成语义模糊 现象。它大致包括两种类型:
78
池州学院学报
第 22 卷
词语或表述用目标语言中的一个相对应的词替代, 这个词对目标语言读者的影响与原文中的表述一 致。用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读者更通俗生 动的确定原作中的一些说法。原作和译文之间有越 大的文化差异, 也就越有必要作出调整。如: 情人眼 里出西施。(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
3 模糊语言的译法
3.1 对应法 又称对等译法, 即以模糊语言来翻译原文的模
糊语言。例如: If a sentence of imprisonment is imposed, there
are limits on the term of imprisonment—not more than six months or less than three years.
如对之作出徒刑判决, 其刑期也有限制—或不 超过六个月或不少于三年。
英语中的“nomore than”和汉语中的“不超过”, “less than”和“不少于”可谓是模糊对模糊。又如:
Never trouble trouble till trouble troubles you. 人 无远虑, 必有近忧。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 作者往往利用模糊语言来 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 从而产生凝练、生动、形象的 语言魅力, 达到良好的修辞功能。如顾城的诗《远 和近》中, 你, / 一会看我, / 一会看云。/ 我觉得 / 你 看我时很远, / 你看云时很近。
“ 远 ”和“ 近 ”本 身 便 是 表 示 空 间 距 离 的 模 糊 语, 在这首诗歌中, 作者运用物理距离概念来表达 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远”可以变“近”, “ 近 ” 可 以 变 “ 远 ”。 而 在 具 体 的 诗 歌 意 境 中 , “你”、“我”、“云”的所指也变得模糊起来, 不是 确指, 而是虚指了。表现的是心理距离的变换, 曲折 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 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模糊性语言语义特征( 1 ) 渐变性和亦此亦彼性; ( 2 ) 不确定性; ( 3 ) 相对性及在翻译中常见的现象: ( 1 ) 语音、语 调模糊性, ( 2 ) 词义模糊性, ( 3 ) 语法模糊性, ( 4 ) 语用模糊性, 探讨对模糊语言的一些翻译方法: 对应法、变异法, 省略及补充等。
Journal of Chizhou College
2008 年 8 月 第 22 卷 第 4 期 Aug. 2008 Vol.22 No.4
语言模糊性及翻译
张 静 ,1, 2 金仁旻 2, 孙翠萍 3
( 1.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2.安徽省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合作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39; 3.池州学院 外语系,安徽 池州 247000)
收稿日期: 2007- 11- 19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2007SK344) 。 作者简介: 张静 (1980—), 女, 安徽肥东人, 安徽省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合作中心讲师,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 为 外 国 语 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第4期
张静, 金仁旻, 孙翠萍: 语言模糊性及翻译
模糊性, 只是模糊程度或表现形式不同而己。同一 语词从某一方面可能是清晰的, 从另一方面看又可 能是模糊的。而模糊的相对性可因地而异, 因时而 异, 因文化习俗而异。
2 翻译中常见的模糊现象
2.1 语音、语调模糊性 语音、语调模糊性也称跨语音、跨语调歧义, 多
半出现在口语中。它利用谐音( 同音或近音) 或听 力错觉获得模糊效果。一般出现在双关语中, 以收 到“言此意彼”的效果。
[关键词] 模糊语; 对应法; 变异法; 省略补充; 文化替代
[中图4- 1102( 2008) 04- 0076- 03
模糊( fuzzy) 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所谓模 糊语言, 并不是指含混不清, 模棱两可, 只能使人产 生误解的语言。恰恰相反, 利用语义的模糊性, 准确 地反映出生活中的模糊概念。在翻译过程中, 原文 包含的各种模糊因素往往会导致译者误解或无法 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表达, 而译文语言中的模糊 因素往往导致对原作本意的歪曲或表达不够 “确 切”。因此, 对模糊语句的理解在翻译实践中显得 十分重要。
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金窝银窝, 不如自 家的草窝。
Hunger breeds discontentment.民以食为天。 以上三句都为彦言, 只可用汉语模糊语言译之。 3.2 变异法 变异法主要有两种: (1) 以模糊语言来翻译原文中的准确语言。如: Everybody knows that John lost his shirt when that business he had invested in field. 人人都知道约翰的资产, 在他投资的事业失败 时, 全都赔光了。 此 句 中 的“shirt”起 指 代 作 用 , 形 式 上 是 准 确 语言, 须虚译为“资产”。 It is two and two makes four that the corporal punishment administered by the defendant was mini- mal, and not excessive. 很明显, 被告所施加的体罚属最低限度而未过当。 “to and two makes four”是确切语言, 这里译作 模糊语言“很明显”。 (2) 以精确语言来译原文的模糊语言。如: It’s been apparent to me that not only in an evo- lutionary but in almost a revolutionary change in the way our military thinking has been driven for the past 40 years. 过去的 4 年中, 军事思想迅速变化, 只不过是 逐步发展的演变, 而几乎是十分剧烈的变革。这一 点对我来说一直是显而易见的。 这 里 的“evolutionary”和“revolutionary”是 相 对立的两个词, 是这句的点睛之笔, 非用准确语言 翻译不可。 3.3 省略和补充 部分无实际意义的模糊信息, 在不影响传达原 文信息的前提下, 可省略不译。而胃方便译文读者 理解, 有时候又需要添加适量的信息。如: We as the Seller reserve the right to lodge a claim for direct losses sustained, if any.作为卖方, 我们有权 对所遭受的直接损失提出索赔。 The available period shall commence from the ef- fective date of this Loan Contract and shall end on the earlier date of the following dates. 从本借款合同生效 日起, 至下列日期中最 早 日 期 止 , 为 本 借 款 的“ 有 效提款期”。 英语词义与思维表述方式比较灵活、抽象、含 糊; 汉语词义与思维表述方式比较执着、具体, 有时 过于明确、凝滞。这要求译者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 灵活处理。 3.4 文化替代翻译 文化替代翻译是将原作中有特殊文化含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