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

《货币银行学》

1、课程编码:0332308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4、选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三版。

5、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6、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金融活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全面系统地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金融运行的机理或规律,并且能够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分析全球范围内金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引言、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息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

8、总学时:

54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9、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的含义、功能的变革及对现代金融业的定位,掌握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金融含义的界定

二、金融功能的变革

三、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四、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货币概述(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货币“质”与“量”的规定性,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内容和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货币“质”的规定性

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三、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

思考题:

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

2.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货币“质”的规定性?

3.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

第二节货币“量”的规定性

一、西方学者的观点

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

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2.试述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的根源及其后果。

3.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

第三节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二、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

三、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

四、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

五、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思考题:

1.什么是价值尺度?它与价格标准的关系如何?

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有哪些特点?

3.与流通手段相比,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有哪些特点?

4.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贮藏作用有哪些进展?

第四节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演变

二、我国的货币制度

三、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

四、国际货币制度

思考题:

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3.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4.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5.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6. 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

7. 一国两制下香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8.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解决的状况如何?

9. 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

10. 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率(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信用的原理,信用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熟知信用的各种形式及多种融资方式。总体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认识高利贷信用和现代信用的基础;掌握和理解现代信用的各种形式和作用;掌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特点。

第一节信用概述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二、信用的特征

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

四、信用的经济职能

五、信用风险防范

第二节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及其类型

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

三、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四、信用工具的价格

五、金融衍生工具

第三节利息和利率

一、利息的本质

二、利息率及其分类

三、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

四、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思考题:

1.简述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商业信用有何特点、作用、局限性?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和联系?

4.国家信用的作用?

第四章金融市场(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把握利率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求认识利息和利率,掌握利率概念和种类、现值和终值;理解和掌握利率决定的不同理论观点,掌握利率水平的影响因素;理解利率的作用和发挥作用的条件。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特性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五、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二节货币市场

一、短期信贷市场

二、同业拆借市场

三、商业票据市场

四、短期债券市场

五、回购市场

六、CDs市场

第三节资本市场

一、股票市场

二、长期债券市场

第四节其他金融市场

一、黄金市场

二、外汇市场

三、保险市场

四、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五、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六、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

第五节国际金融市场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构成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现代金融市场理论

一、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二、有效市场理论

三、资本结构理论

四、行为金融理论

思考题:

1.简述马克思的利息本质观。

2.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4.简述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5.简述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第五章金融机构(4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金融工具的特征和种类,能正确分析有价证券价格的影响因素

并熟练计算金融工具的收益率。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和金融市场的类型,熟练掌握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工具和证券发行市场,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及种类。

第一节金融机构概述

一、金融机构及其功能和类型

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二节中国的金融机构

一、旧中国的金融机构

二、新中国金融机构的建立与演变

三、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

第三节国际金融机构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世界银行集团

三、国际清算银行

四、区域性金融机构

思考题:

1.什么是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有何特征?

2.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

3.试述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第六章商业银行(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金融机构的含义,金融机构的分类、各金融机构在机构体系中的地位;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掌握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改革以及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形式

第二节商业银行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四、商业银行的国际化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变迁

三、《巴塞尔协议》系列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第四节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

一、中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历程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思考题:

简述我国目前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

第七章中央银行(4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制度,熟练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掌握现代金融体制下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客观要求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独立性问题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资本业务

三、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

四、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思考题:

1.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哪些业务?

2.简述商业银行信用分析“6C”原则。

3.试述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4.试论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第八章货币需求(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地位和机构设置;掌握中央银行的业务范围和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熟练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主要类型、职能以及其业务活动的原则。联系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掌握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了解中央银行支付清算制度的内容及作用。

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需求及其理论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三、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

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三、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四、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五、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合评析

第三节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二、中国传统的货币需要量确定方法

三、多项挂钩法和单项挂钩法

思考题:

1.中央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2.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融资方式有哪些?

3.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4.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5.简述金融监管的目标及监管原则。

第九章货币供给(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全面地把握和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了解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熟练掌握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了解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一、货币出白银行

二、出白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

四、对“贷款引出存款”质疑的解析

第三节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一、现金运行机制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三、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

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

二、基础货币“质”和“量”的规定性

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

四、货币乘数

第五节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一、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转换

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

三、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

第六节货币供给与相关经济范畴的联系

一、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二、利率、汇率变动与货币供给

三、虚拟经济与货币供给

思考题:

1.什么是古典货币数量论?

2.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

3.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再发展。

5.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内容是什么?

第十章货币均衡(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和把握影响货币供给增减变化的因素,理解和掌握货币供给的通用模型,掌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以及我国目前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掌握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了解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第一节货币均衡及其理论模型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

一、货币失衡的原因

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

第三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

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

二、国际储备与货币均衡

三、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均衡

思考题:

1.从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看,影响货币供给量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简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3.我国现时对货币供给量划分为哪几个层次?划分的依据及意义是什么?

4.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通货膨胀的衡量、分类,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应,熟练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治理。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四、通货膨胀的效应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三节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

二、通货紧缩的分类

三、通货紧缩的理论

第四节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

一、通货紧缩的成因

二、通货紧缩的治理

思考题:

1.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哪些?

2.通货膨胀有哪些效应?

3.治理通货膨胀有哪些对策?

第十二章货币政策调控(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目标及相互间的关系,熟练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了解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掌握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及其选择标准,掌握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和干扰因素。

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时滞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时滞

第四节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理论

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含义

二、新古典学派的“面纱论”

三、哈耶克的货币中性理论

四、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第五节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政策的实践

二、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的实践

第六节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一、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含义

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动因

三、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方法

四、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有效性

五、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思考题:

1.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3.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4.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是什么?通常有哪些变量作为中介指标?

第十三章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2课时)

第一节金融发展理论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

二、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

三、金融发展理论的局限性

第二节金融压抑、金融深化与金融约束

一、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

二、金融约束理论

第三节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创新及其理论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

第四节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

一、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开放

二、金融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出勤、课堂提问及期末闭卷考试。

教学参考资料:

1.《货币银行学》,戴国强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货币金融学》,黄宪、江春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3.《金融学》,王松奇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4.《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唐旭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5.《货币金融学》,[美]米什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胡庆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7.《金融学》,张强、乔海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李健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9.《金融学教程》,杨长江、张波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当前金融改革开放中的若干问题研究》,上海金融学会编,学林出版社

【商业银行信贷实务】课程标准

银行信贷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银行信贷实务 课程编号:1300023Z 课程类别: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 学时:72 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 “银行信贷实务”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职业专门能力课程,以实践技能训练和仿真模拟实训为特色,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起着主要支撑与促进作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会将以往所学的《金融学基础》、《商业银行业务》、《财务会计基础》、《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学基础》等专业课程的知识进一步应用到本课程实战实训中,切实提升动手能力和岗位技能,为后续定岗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设计思路 信贷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通过多次深入建设银行番禺支行、发展银行番禺支行、中国农业银行沙湾支行、浦东发展银行五羊支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指导、向银行一线工作人员了解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毕业生反馈交流等形式,在对信贷业务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及多次专业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是商业银行信贷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国际业务部门(单证)中心操作人员、柜员等一线工作岗位. 通过对上述岗位职责的归纳整理,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银行信贷工作中受理申请、贷款调查、贷款发放以及贷后管理等各步骤的工作容、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知道实际银行信贷岗位在何时该完成何工作,以及如何完成这些工作,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为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容,是根据工作过程,对信贷业务工作涉及到的繁杂容进行筛选和重新排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构建。同时按照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设计相关理论知识部分,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辅助。具体包括:信贷业务从业基础、信用分析、公司信贷业务操作、个人信贷业务操作、票据业务操作、国际信贷业务操作、信贷担保业务操作、信贷风险管理操作八个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下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模块,模块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教学容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采取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教室、校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乃至整个社会都融为一个“大课堂”,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按照完成工作任务过程

教学大纲(金融市场学)

《金融市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码: 2.课程中文名称:《金融市场学》 3.课程英文名称:finance market 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5.学时:周学时:3 总学时54 6.总学分:3 7.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等 8.适用专业:、财务管理及财经类专业(不含金融、证券期货)本科学生 9.开课单位:经济系证券期货教研室 10.授课教师:刘宏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阐述和分析构成金融市场的几大基本要素人手,进而阐述金融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金融市场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在了解和把握金融市场整体发展脉络、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对构成金融市场体系的几个主要子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金融期货市场及投资基金市场等,进行分别具体的介绍和阐述;最后,对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展望。 本课程在方法论上,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规律,先阐述和分析构成金融市场整体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要素;然后再将其融为一个整体,阐述和分析金融市场的整体结构、整体运行机制和总体功能;进而又分别阐述和分析构成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同的单个子市场;最后从整体上展望金融市场发展的—般趋势。 本课程从体系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第一章——金融市场总论;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第三部分主要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二章——金融市场体系中的几个主要子市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第三部分。 本课程要求单设试验课程,试验内容包括证券、期货、外汇模拟交易,课时为18学时。

金融学硕士院校分析

金融学硕士院校分析 1.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1)师资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学校里的导师大多是奋斗在金融前线的高官,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如果想在银行或国内证券公司就业,这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由于没有固定的老师,所以学术氛围差了一些,不适合立志于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业内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学术论文水平一般,但是从是实际工作的能力比较强。由于没有自己的本科生,所以录取比较公平。最近几年招生人数都稳定在7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公费。 2)考试特点 专业课考试内容广泛,是所有院校中考试范围最广的,也是唯一不指定任何考试参考书目的院所。 专业课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面,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从题型上看,不需要计算能力,不考察数理分析能力。对于阅读面比较广以及记忆力比较强的学生是一个优势。从试卷给分情况来看,高分也有不少,不及格的也有很多。所以,专业课是可以拉开差距的。如果能够考到120分以上就比较高了。从分数线来看,没有380分以上是很难最终被录取的。所以对数学成绩要求比较高,没有130分以上,除非其它几门考试成绩有竞争力,否则是很难被录取的。复试以口试为主,包括英语和专业课。 推荐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考这里,主要是因为要看的书太多,如果全部从头学,要花很多时间。也不建议数学比较弱的同学考这里。考试难度很高。 3)就业前景 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为国内金融系统培养人才,所以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国内金融系统,包括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等。整体就业形势非常不错。进外企和私企的非常少。整体来看,如果想出国,建议不要考这里。最大的优势是这里的导师都是人民银行系统各个司局的干部,人际关系非常强,这一点重要性不言而喻。 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1)师资 人大在中国的金融界历来被视为老大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土鳖和海龟。是全国金融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货币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黄达教授是人大前校长,中国金融学会前会长,也是中国金融学会历任会长中唯一一位学者会长(其余都是由在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期末考试金融学(含部分答案)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最不可能作为货币的是( ) A 、燕麦 B 、冰激凌 C 、香烟 D 、松香 2、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商品,则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 )职能。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3、 经济发展对金融起( )作用。 A 、一定的 B 、决定性 C 、不确定 D 、推动 4、高利贷是一种以( ) 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A 、价值转移 B 、高利借债和偿还 C 、价值特殊运动 D 、支付利息 5、下列属于长期信用工具的是( ) A 、支票 B 、本票 C 、股票 D 、汇票 6、信用工具的持有者收回本金及其预期收益的保障程度是信用工具的( )。 A 、偿还性 B 、流动性 C 、收益性 D 、安全性 7、关于利息的本质,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利息是因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 B 、利息是资本所有者不将资本用于消费所获得的报酬 C 、利息是在信用关系中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 D 、利息是放弃货币灵活性和承担风险的报酬 8、在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的理论是( )。 A 、马克思利率论 B 、流动偏好论 C 、可贷资金论 D 、实际利率论 9、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10、下列( )不属于存款型金融机构。 A 、商业银行 B 、储蓄银行 C 、信用社 D 、投资基金 11、为国家重点建设贷款和办理贴息业务的政策性银行为( )。 A 、中国进出口银行 B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 、国家开发银行 D 、中国建设银行 12、从银行的组织形式上看,我国商业银行属于( )。 A 、单一银行制 B 、总分支行制 C 、持股公司制 D 、连锁银行制 13、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 )行为。 A 、中央银行 B 、社会公众 C 、商业银行 D 、都不是 14、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假设存在许多家商业银行,公众不持有货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一家商业银行的一笔50万元新存款,请选择15-18题: 15、使那一家银行存款负债增加( ) 16、使那一家银行可以发放新贷款( ) 17、最终使全部商业银行发放的新贷款总量为( ) 18、最终使全部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 ) A 、250元 B 、200元 C 、50元 D 、40元 19、一般来说,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将( ) A 、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 、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 、使商业银行没有行动 D 、使企业得到成本更高的贷款 20、下列( )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金融学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金融学》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院校财经及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是我院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货币供求均衡、货币政策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系统的掌握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重点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信用、信用形式以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利率和利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以及金融机构的构成等问题,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经营、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熟悉我国货币金融政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等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有关金融工作问题的能力。课程的难点是如何将抽象的金融知识与表象化的经济问题结合、深奥的金融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并能用相关的理论解读现实的经济现象和金融现象,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简单的经济金融问题,进而站在高度分析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微观金融活动,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概论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金融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数:64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阐述的是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三、主要内容 (一)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二)货币流通 (三)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四)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五)参考书籍介绍 四、思考题 1、列举你所遇见并希望求得理论解释的货币银行领域中的问题,现在你对这些问题是如何理解的? 2、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3、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制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理解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本位货币的特点、货币制度的演变。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2、重点难点: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一、古代货币起源说 二、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三、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第二节货币的形式 一、古代的货币 二、币材 三、铸币与纸币 四、存款货币与电子货币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习题最终版

《金融学》(彭兴韵)习题集 带※表示下面答案里没有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准货币货币的流动性结构 格雷欣法则无限法偿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铸币税 : 问答题: 1.货币产生的经济原因是什么 2.货币有哪些职能 3.如何划分货币的层次不同层次的货币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4.货币制度有哪些构成要素 第二章金融系统 名词解释 ~ 间接金融直接金融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固定收益证券 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贷款承诺债务性金融工具 权益性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证券化 问答题: 1.金融系统有哪些功能 2.金融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什么问题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哪些方 法 3.金融中介机构参与资金融通为何能降低交易成本请分析其降低交易成本 的机制。 | 第三章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 名词解释: 货币的时间价值年金即时年金普通年金永续年金 计算题: 1.假定你在银行有一笔存款总共10万元,存期为五年,年利率为%,每年复 利一次,五年后,你的账上会有多少钱设政府征收的利息所得税为20%,今后五年中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你的这笔存款的税后实际利率为多少假定你在银行开了一个零存整取的储蓄账户,每月存入500元,存期为五年,月利率为‰。五年后,你的账户上本息总额会有多少假定在这五年中,每个月的通货膨胀率为‰,政府征收的利息所得税为20%,那么,五年后你账户上的实际余额是多少

2.假设你以90元购买了一张面值为100元的债券,该债券两年后按面值偿 付,即两年后你能够得到100元,那么你购买这张债券的年利率是多少3.假定你购买了一套住房,从银行得到了20万元的抵押贷款,偿还期为20 年,贷款年利率为%,那么你的月供是多少 4.% 5.利率为8%的一年期贷款如果按月计息(月利率为8%/12),那么这笔贷款 的年收益率是多少 6.你打算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一辆汽车。第一个经销商提出的方案是,你 在未来3年每满一年支付37400元;第二个经销商提出的方案是,未来四年每满一年支付28700元。假设金融市场的利率是6%,你会选择哪个方案7.假设一级市场有一种新发行的5年期债券,每满一年支付800元利息,到 期时还支付持有人面值,发行价格等于面值10000元。你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从另一个投资者手中购买另一种还有5年到期、面值为10000元的债券,该债券未来5年每满一年支付利息600元,到期还支付持有人面值,购买这个债券应支付的价格是多少 8.某公司发行了一种三年期贴现债券,面值为100元,发行价格为80元, 那么该债券的利率是多少如果这个债券一年后的价格为88元,此时购入该债券的话,到期收益率将是多少如果同类债务市场利率是8%,你愿意按88元的价格买入该债券吗 9.客户拿一张面额100万元,剩余期限为90天的商业票据到银行贴现,如 果贴现率为6%,那么会付给客户多少现金银行做这个业务的到期收益率是多少 第四章储蓄与消费的选择 问答题: 1.… 2.一般来说居民的储蓄动机有哪些 3.影响居民消费和储蓄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第五章资金盈余者的资产选择与风险管理 名词解释: 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问答题: 1.可供人们选择的金融资产主要有哪些种类这些金融资产各有什么特征 2.| 3.影响投资者资产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六章资金短缺者的融资方式选择 名词解释 可转换债券附认股权证债券累积优先股非累计优先股

金融学期末试题a及答案

金融学期末试题a及答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韶关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年级 __ _ _ 专业 __ ___ 班级 _ _ 学号 姓名 ____ ___ 注:1、共120分钟,总分100分 。 2、此试卷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 单项选择 题:(下 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 定的答案编号填入每题的答案栏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 A 、普通商品 B 、特殊商品 C 、一般等价物 D 、特殊等价物 2、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消费信用 D 、民间信用 3、目前,我国实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 ) A 、固定汇率制 B 、弹性汇率制 C 、钉住汇率制 D 、管理浮动汇率制 4、如果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已经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那么该笔贷款属于五级分类法中的:( ) A 、关注 B 、次级 C 、可疑 D 、损失 5、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6、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 A 、充分就业 B 、币值稳定 C 、经济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7、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年利率6%,期限为3年,按年计息,复利计算,则到期后应偿还银行本息共为:( ) A 、11.91万 B 、119.1万 C 、118万 D 、11.8万 8、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 A 、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 、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金融营销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金融营销技能 课程编码:0831060 适用对象: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开课学时:36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团队名称:金融专业教学团队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计理念 一、课程性质 金融营销技能是金融管理与实务(投资与理财)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在结合21世纪以来金融营销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以金融企业的市场经营为基础,以金融营销人才能力培养为研究的出发点,充分融通市场营销理论体系,提出了当代金融营销实务的创新构架,探讨了金融三大主业银行、证券和保险类金融企业的营销思路、规律和实务流程,揭示了金融的发展规律、运行机制与制度安排。 二、课程定位 金融营销技能是在学习了金融学基础和西方经济学等课程的基础之上,而开设的一门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本课程所涵盖的业务复杂、内容广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今后从事与金融营销相关的工作做好铺垫。 三、设计思路 金融营销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后,已越来越受到各国金融界的重视,并已逐步发展成为当今金融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方法、人才需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课程按照现代高等教育基础化、信息化、实用化、国际化的要求,旨在构建金融职业技能教育,是与金融人才培养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相适应的。同时国内金融行业,随着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对综合性技能型人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本课程正是为满足当今金融领域综合性、技能型营销人才的需求而设计的。本课程设计共九章,在概述金融营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主要介绍金融营销策划、战略的制定,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主要金融企业

金融学整体教学设计

金融学原理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金融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改革经济类会计学、金融保险专业的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运行方式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有清醒的感知和认识,对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与金融国际化、宏观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等范畴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同时也为经济类各专业学生从事金融或与金融紧密相关的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的和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货币政策、金融活动及其宏观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 、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努力提高广大学生金融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素养。 通过学习,学生应按各章节具体要求了解或掌握货币、信用、银

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以及宏观金融调控等范畴所涉及的知识、理论、运行规律及其行为主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前言 1、[教学内容要点]: 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问题:货币与金融;货币银行学体系;主要参考书目。《货币银行学》,钱晔,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教学内容要点]: 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辩析各种货币学说。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重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教学安排]:8课时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1、[教学内容要点]:

期货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期货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投资理财专业 授课系(部):会计系学时(学分):96 执笔人签字:李慧审核人签字: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期货基础知识》是投资理财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金融管理、投资分析等实务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为其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期货基础知识的基础专业课是金融学基础、证券投资等课程,是一门投资理财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修读对象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金融管理、投资分析等实务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为期货投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期货市场产生和发展,期货市场组织结构,期货市场功能作用,期货品种和期货交易模式的发展,期货市场交易制度和基本流程,期货投资市场行情分析方法,套期保值、套利投机交易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外汇、利率、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交易的应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块,期货市场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和期货交易实验室模拟实训。理论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和了解期货市场基本组织形式,交易制度和流程,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实验室模拟实训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期货市场基本行情分析基本方法和理念,为进入对口工作岗位打下实践性操作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是学生了解期货市场基本发展趋势,掌握期货市场基本组织、期

货品种、期货交易流程及不同期货品种对套期保值、投机和套利的具体运用。 方法能力:掌握证券市场行情分析基本方法和期货市场行情基本分析方法,掌握股票交易和期货品种交易流程。 社会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

金融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汇总

金融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1.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法和具体的历史分析法揭示了货币之谜:①②③P9 2.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P10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P17-20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P20 5.货币制度:构成要素P2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协议 重点题目: 1.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答: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1)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2)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只是交换的媒介,货币符号可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所以政府发行了纸币,并通过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所以纸币发行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3)在当代社会,银行券和纸币已经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的银行券已经不能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系统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物。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答:含义: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因此,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P30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背景:二战,美元霸主地位确立;各国对外汇进行管制.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摘要:面对经济波动、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需要大量的金融 专业人才,以解决金融业发展与稳定的问题。金融课堂教学对培养 适应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急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学 基础》的课堂教学担负着“知识传授”和“人文教育”两大重任,两者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知识传授”是指使学生学会某种金融知识, 掌握某种金融技能;而“人文教育”是指使学生学会做人。金融学课 堂教学也只有在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具备与市场经济发展 相适应的新的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才能实 现金融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达到金融学教学的理想境界——培养通 晓前沿金融理论、精通金融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金融 人才。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知识传授”和“人文教育” 两方面研究金融课堂教学方法。 词:知识传授;人文教育;教学改革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于一身,将知识显像化、趣味化,正确表达了学科的知识内容,反 映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远程反馈的功能,弥补了板书表达的不足和缺陷。金融学精品课程课件的制作,只有 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符合教学规律。利用先进 的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同时抓好传统的几个教学环节:第一、讲清基本知识点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金融教师 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重要性和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也是 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最起码的目的。否则就可能是课上热热闹闹, 课后茫茫然然,对所学课程缺乏理论功底。金融课对许多学生来讲,本身是一门很生疏的课程,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因此,在教学中 应注重基本知识点的讲授。如:在讲到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基本概 念时,可用超级链接重点讲解,从现实中如何操作具体业务出发, 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然后推导出理论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二、抓住重点和难点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所谓重点,就是重要的理论、知识等内容;所谓难点,就是较难理解,不易把 握的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讲授中除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讲 授一般内容外,讲清重点、难点,就能以点带面,加深理解,否则 本门课程的学习就只能是囫囵吞枣。要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明确

《国际投资》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国际投资》是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它着重阐述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概括了国际投资的内涵、方法、形式和手段,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国际投资的主要经营业务的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国际投资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现实社会经济中资本运作的方式运用,能使用一些基本的投资技术分析工具。 2、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与学习,掌握国际投资的概念、基本理论、目的和作用,学科发展现状,深入了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投资的特点和方式;了解发达国家对华投资的发展及特点,以及投资的政策,掌握国际投资环境分析、经济分析和适度规模分析的一般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习进行国际投资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在开放经济下分析与解决国际投融资问题的能力和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掌握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学生对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与深刻的认识,对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国际投资环境、跨国公司、跨国并购、国际融资、国际风险投资、国际投资管理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投资问题的现状,学会观察与分析国际投资问题的,培养解决国际投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国际投资方面的实践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4、在教学中要注意的要点: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课后常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实际,供学生思考。 三、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国际投资》课程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投资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为《国际金融》等国际经济核心课程打下基础。 四、主要教学方法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银行系介绍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银行系介绍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银行系简介 银行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在1921年建立的国立上海商学院银行系,建国后曾一度改名货币银行系,1998年8月起,又恢复使用银行系的名称。银行系现拥有货币银行学和信用管理学本科专业、硕士点、并招收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其中,货币银行学专业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开设的《货币银行学》课程于2003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课程。银行系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处于前列,在金融实务界有一定的影响。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货币银行学、国际银行经营与风险管理、货币经济学、金融管制与监管、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前沿问题讲座、微观银行经济学、网络金融、金融营销、信用管理概论、信用经济学、资信调查与评估、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等。 银行系现有在职教师15人,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4位、副教授8位,此外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较强,学术起点较高的师资队伍。银行系在我国金融界的知名学者王学青教授、戴国强教授、赵晓菊教授的带领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多年来该系承担了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国家教委科研项目以及上海市和财政部科研项目多项。为政府决策部门和金融贸易等管理部门和单位提供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咨询意见。科研成果和教材先后获国家级奖、省部级奖多项。银行系设有货币银行学本科专业、硕士点、并招收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其中,货币银行学专业是上海市重点学科。 银行系:本科教育 银行系现每年招收2个银行与国际金融(中外合作)班和1个信用管理班。多年来向各级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各类经济部门培养了大批金融人才。特别是为适应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的需要,该系长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战略,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上海银行体制改革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的社会实践,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称赞。中外合作班自2000年起开始招生,是银行系引进英、美、加等发达国家在银行金融人才培养方面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和先进经验,探索在新世纪如何改进本科教育制度、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一个试点,目前,中外合作班本科生积极参与上海市和本校各类外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信用管理班于2002年起开始招生,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内首家从事信用管理专门人才培养的基地。 银行与国际金融专业本科教育核心课程 货币银行学原理、国际金融、信贷管理学、国际银行经营与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学、货币经济学、金融前沿问题专题讲座、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项目投资与评估、银行法、国际贸易、金融工程、信托与租赁、金融数学等。 信用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核心课程 信用管理概论、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财务报表分析、信用经济学、资信调查与评估、

《税收基础》课程标准

附件4: 《税收基础》课程标准 (供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使用) 第一部分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的地位、功能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税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总体配套改革的重点之一,税收法制制度已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和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支柱。《税收基础》正是为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税收制度的需要而开设的。 《税收基础》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知识税收的认知问题,培育学生对学习税收知识的兴趣,了解社会实践中的税收在专业工作、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表现。它以基础会计为前导课程,以金融学基础为后导, 通过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熟悉各税种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各税种的应纳税额计算。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具备相应的业务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各类企业和各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各类事业、行政单位的税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税制各要素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掌握中国税制实务中各税种的基本法律内容、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了解税收行政管理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善于沟通合作的品质,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现行税制概况。 (2)理解主要税种的含义及征税范围。 (3)掌握主要税种应纳税金额的计算方法。 (4)熟悉税务会计处理中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和账簿的登记方法。 (5)了解相关法规规定及有关金融知识。 2、职业技能目标 (1)会办理企业税务登记、发票领购工作。 (2)能根据企业的类型和业务种类判断应纳的税种。 (3)能正确计算相关税费应纳金额并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4)会使用各类发票、填制涉税文书、进行网上申报。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国际收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和调节二、课程内容 (一)、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基本概念;国际收支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和经济影响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我国的国际收支 (二)、国际收支调节 1.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

2.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一般原则、我国的国际收支调节 本章重点: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和调节 本章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 第二章:国际储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 二、课程内容 1.国际储备的概念、国际储备的概念和特点、国际储备的构成、国际储备的作用 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我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2.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多元化、国际储备的作用、适度国际储备量的确定、国际储备总量管理手段、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储备货币结构管理、我国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 本章重点:国际储备的概念、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 本章难点: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原则 第三章:外汇与外汇汇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外汇与外汇汇率、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二、课程内容 (一)、外汇与外汇汇率 1.外汇、汇率的标价法、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汇率制度的选择 2 汇率、汇率制度的类型、人民币汇率制度 (二)、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1.购买力平价、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2.金本位制下的汇率、金平价、汇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人民币调整的经济影响、汇率变动对国际储备的影响 3人民币汇率的演变、反常的人民币汇率现象 本章重点:外汇、汇率的标价法,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本章难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第四章外汇交易业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外汇与外汇汇率、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二、课程内容 (一)、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概述:外汇市场的种类、构成、功能 (二)、外汇交易业务 1.即期外汇交易的概念、即期汇率的套算、套汇、远期外汇交易、无抛补套利、掉期和抛补套利 2.外汇市场的分类、外汇市场供求、即期外汇交易涉及的问题 3.世界主要外汇市场、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商业性即期外汇交易、银行间即期外汇交易 本章重点:外汇市场、外汇交易 本章难点:即期汇率的套算、套汇、远期外汇交易

电大本科金融学期末复习

本科工商管理、会计专业《金融学》期末复习说明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六、论述题:(1题,15分) 注: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判断、单选、多选可参考网上教学平台“期末复习”栏目下的判断、单选、多选练习题(点击本栏目右下方的“MORE”,“单选、多选、判断”三个文件夹里有相关练习和答案);名词及简答、论述可在系统进行复习的基础上,参看下面的内容。 重要名词 1、格雷欣法则 2、直接融资 3、企业信用 4、泡沫经济 5、基准利率 6、商业银行 7、票据贴现 8、金融风险 9、出口信贷 10、资本市场11、国际资本流动 12、货币乘数 13、派生存款14、通货膨胀 15、货币政策16、经济货币化17、金融结构 重要问题——简答题 1、何谓货币制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同业拆借市场有哪些特点? 3、简述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特点。 4、简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5、简述国际储备的含义和作用。 6、长期国际资本流动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什么区别? 7、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8、简述基础货币及其主要投放渠道。 9、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0、什么是通货膨胀?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11、通货膨胀主要有哪些类型? 12、简述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优点与不足。 1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14、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它有哪些分类? 15、何为金融监管?其必要性何在? 16、简述金融监管目标、原则和内容。 17、简述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18、简述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金融营销实务》课程标准

《金融营销技能》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金融营销技能 课程编码:0831060 适用对象: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开课学时:36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团队名称:金融专业教学团队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计理念 一、课程性质 金融营销技能是金融管理与实务(投资与理财)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在结合21世纪以来金融营销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以金融企业的市场经营为基础,以金融营销人才能力培养为研究的出发点,充分融通市场营销理论体系,提出了当代金融营销实务的创新构架,探讨了金融三大主业银行、证券和保险类金融企业的营销思路、规律和实务流程,揭示了金融的发展规律、运行机制与制度安排。 二、课程定位 金融营销技能是在学习了金融学基础和西方经济学等课程的基础之上,而开设的一门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本课程所涵盖的业务复杂、内容广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今后从事与金融营销相关的工作做好铺垫。 三、设计思路 金融营销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后,已越来越受到各国金融界的重视,并已逐步发展成为当今金融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方法、人才需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课程按照现代高等教育基础化、信息化、实用化、国际化的要求,旨在构建金融职业技能教育,是与金融人才培养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相适应的。同时国内金融行业,随着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对综合性技能型人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本课程正是为满足当今金融领域综合性、技能型营销人才的需求而设计的。本课程设计共九章,在概述金融营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主

金融学概论教学大纲

<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必修 计划时数:50学时上机课10学时 学分:2.5学分 教学对象:经济学专业学生 《金融概论》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济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业务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金融概论》是经济类其他各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它以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金融制度,以现代信用货币与货币制度为主线,阐述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宏观调控、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和掌握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描述 《金融概论》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基本原理和现代银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讨论、实习的课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发展的历史;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熟悉货币量的概念和货币各层次的范围;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 [本章主要内容] (1)货币 (2)货币制度 教学重点:货币职能 教学难点:货币职能和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 第二章信用与金融工具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该部分主要是有关信用产生、发展、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着重阐述了现代信用制度的基本形式以及信用工具。正确理解信用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掌握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及其相互联系;理解利息的性质、利率主要分类; [本章主要内容] (1)信用概述 (2)信用形式 (3)金融工具 教学重点:信用制度基本形式 教学难点:信用工具 教学方法:讲授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1利息与利息率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